小学音乐微型课小结

忙碌的工作也停下来了,这一段时间的工作过去了,虽然既辛苦又忙碌,但也收获了很多,我们要开始准备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在写工作总结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有利于员工自身的提升。那么工作总结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写好它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小学音乐微型课小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本学期,我继续进行下面两个小课题的研究和实践,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逐步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研究实践效果。下面总结如下:

一、有效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为了引导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我围绕“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入手,提高课堂有效性”开始了实践性教学研究。通过这一学期的努力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课堂上,我发现学生提的问题越来越有价值,学生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不再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思想比较活跃开放。课堂上学生们还会提出很多新的问题,他们在课堂上会突然发问,标新立异,这往往就是课堂的闪光点,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所以,我比较欣喜。学生们通过这一学期的认真学习和实践,他们能够更加自主的学习音乐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音乐素养都有了明显提高。

二、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在学生三年级作文水平的基础上,针对本班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这学期我还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继续纳入课题研究范畴,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训练、指导,学生由最初的学写短篇作文逐渐过渡到写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作文。在初步阶段,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写日记的数量增加,每周一篇日记,读书笔记每周两篇,加大学生的对好词好句的积累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让学生在快乐中喜欢写作,能够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积极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者是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深入,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班的沈彦君、周星合、王榕淑等同学的习作多次投稿并被《红领巾报》刊用,而且还给稿费,这更加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无异于是一种无声的鼓舞。

通过实践证明,只有认真扎实的投身于教育教学中,才会教有所成,学有所获。付出和汗水是不会白费的。我相信,“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将继续努力,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向同行老师们学习好的教学经验,争取更大的进步!

------------

微型校本课程的缘起

细究我们当前整个的课程体系有不少的缺陷:第一,缺乏以体验和实践为主的课程。第二,缺乏高选择性的课程。我们现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真正要支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它必须要有基础,必须要有非常高的选择性。学生有什么需要,就可以选择什么课程,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第三,课程未能适应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我们现在的课程教材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举一个例子:数码相机、mp3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上海世博会、磁悬浮列车家喻户晓,但教材中根本没有相关的内容。我们的教材却远远地落后了。

因此,教师要有敏锐的课程开发意识。但是,如果我们将校本课程开发简单地等同于开发“全校性”课程,就会造成校本课程开发维度的缺失。这必然会导致教师不堪重负,学生兴趣索然。到头来,师生皆身心疲惫,谈“校本”色变。为了破除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畏难情绪,提升其开发能力,为了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增强校本课程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为了优化学校特色建设,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开发微型课程。我们暂时可创新性地将“微型校本课程”的性质定位为“一种特殊的校本课程开发”,将其含义界定为“由教师针对任教班级学生具体学习需要,所进行的每学期3-4课时的分年级分学科的补充课程。”它不同于“全校性”课程的“一类一套书”,而是分年级分学科每学期补充课程3-4个课时。相比之下,微型课程开发具有“小规模”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主题小”,教师容易把握;“时间短”,通常是一学期只上3-4课时;范围窄,仅针对自己班内学生。这就使微型课程开发的准备工作不显庞杂,易于设计与实施,而且迅速可见成效。

自主开发微型校本课程

那么如何进行微型校本课程开发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万伟在《论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中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即以学生为基点,以学科为基点,以社会为基点,我们认为是值得借鉴与运用的。正是基于万伟老师的观点,经过讨论研究,我们需要在开发流程上加以落实,在资源利用上加以挖掘,在师生自主上加以转型。

微型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三结合”

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要三结合:一是资深教师要参加校本教材的研发。这点很重要,因为资深教师来自于第一线,他们了解学生。我们在审定基础型课程和教材中发现种种问题,就是反映出对孩子的特点不了解。教材主编来自大学,不了解现在小学生的真正想法。二是专家参与。在理论层面上把关。三是要有行政领导参与,另外,我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关注以下方面:第一,针对性。针对什么?针对一所学校、一个年级、一门学科。第二,实践性。校本课程应来自于实践,回过头来指导实践。第三,操作性。校本课程没有操作性,教师不愿意上、学生也不愿意学,那它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fwr816.cOM编辑推荐

初中音乐课改小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深刻感到《音乐标准》中关于音乐课程价值理念的表述,课程总目标的建立:以及要求从“感知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四个领域构建教学内容和标准,是强调了学生经验与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表明了突破传统上以(学科知识)教材为中心的旧格局,上升到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新局面。

一、课改带来的惊喜是什么:

1、教学理念的渗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音乐为动力,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学生的齐唱,对唱,领唱、小组唱、听录音机中的对歌曲不同处理的合唱等等,都是围绕“听”(听觉的体验)这个中心来进行。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这个音乐教学中心环节,让学生通过聆听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学生就会有了学习歌曲的欲望。

2、教师角色的转变。“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互敬互爱,给彼此建立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与合作的氛围,对课堂教学无疑是积极的。音乐课上老师关注不只是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是帮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提高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拓展音乐综合文化视野,从而形成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审美的探索、创造的态度与方式。因此在这样的认识的前提下的教学老师和学生都比以前爱上音乐课,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与学生走到一起,教师以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中,对于学生回答的各种答案始终面带微笑,让学生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具有独特的看法,因为音乐不追求统一答案,音乐尽量不结束真理。教师既是出色的导演又是忠实的观众,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要求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通过教学活动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接受。

3、以生为本,重视学生音乐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整合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合理开发。教师不是全才,更不是完人,学生也不可能可能永居老师这下,面对飞速而来的多种媒体,学生受教育的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为此我们的课堂应该及时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公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展示自己能力才干的天堂,这节课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学习,教师从中倾听、观察、随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借助小组活动,学生资源开发通过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每个小组成员能力各有高低,小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更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节课利用了有效的教材资源,运用了多样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学会汲取,学会总结,最终将知识的获取过程自觉转化为一种实际的学习能力。总以为学生随着年龄的长大,自我表现的意识,对成功的体验,没有年龄小的学生强,孰不知,只要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时间,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喜欢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出来,这是始料未及的,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放手展现自我,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配合,让听课老师都深受感染,这是这节课最亮的闪光点。达到了让学生兴趣音乐先让其喜欢上音乐课的目的。

4、为贯彻新音乐课改的精神,音乐教研、音乐培训等活动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培训得到广泛的发展,一年来,我们分别在实小、二实小、城小、五中、六中、七中、梅仙中学、联合中学、坂面中学组织开展了全县性的及片区性的音乐课改课堂教学活动;召开了课改阶段性小结会议;举办了全县音乐课改实验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教学课件评选活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成立了县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会;组织部分音乐课改教师培训班;各中小学分别举办了观摩教学、教学研讨。

二、教材教学建议

(一)重视歌曲教学方法的研究。三年级要打好歌唱(独唱、合唱)基础,良好的习惯和技能要建立起来,课前要充分备好每首歌曲;教学中要采用模唱、接唱、对唱、编唱、表演唱的方式训练学生的齐唱、合唱;要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在歌唱内容和内涵的感悟和审美。

(二)要以生为本,大胆调整教材歌曲内容,动听的歌曲应该让学生多体验;不好听的,建议不唱,选择课本外好听的歌曲,尽量使学生保持对歌唱以及对音乐的兴趣。

(三)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感知与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拓展综合文化视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重视上好每一课的欣赏教学。如何上好,提出几点建议:1、围绕主题,安排有歌唱和聆听的内容(演唱春天歌曲,欣赏春天的音乐或景象,或者跳春天的舞蹈),避免只有听乐说乐的单一、枯燥现象。实际表明,在动中欣赏音乐效果更佳;2、要采用情感体验和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欣赏教学方式(教材已有明显要求,如听辩乐器的音色变化、人声与器乐声的不同艺术形态、旋律的起伏发展特点,并能以肢体动作或者语言表达相应的感受和理解),才能使学生较深刻领悟音乐的内蕴和风格;3、要根据音乐作品内容引导学生从音乐入手,探讨相关文化和民俗(为什么辽阔的草原会产生牧歌;为什么山歌与小调的歌声不同);4、要多采用对比鉴听的方法,让学生在多种音响的对比中,丰富情感体验、提高鉴赏能力(如,“牧歌”有多个演绎版本,小提琴、童声合唱、成人混声的都让学生对比聆听,体会更丰富)。

(四)、“编创与活动”的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创编活动贯穿于各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为,音乐创造性活动是审美的主要形式,音乐教学脱离创造性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在一、二年级已形成一定的节奏感的基础上,要加强多声部节奏练习(朗诵的、打击乐的、声势律动的、合乐拍手、跺脚等)。同时也要关注听唱、听辩、编唱、即兴旋律接唱和模唱。课本中提供各种内容和教学要求与方式,要尽量完成课本要求,除了按课本的方式,建议大家要设计和编排激励学生学习和促进提高的教学方式与手段:1、节奏和旋律接龙、开火车;2、听旋律短句接唱尾音;3、按提供的唱名(音符)即兴编唱短句;4、师生共同创编歌曲(摇篮曲、进行曲)5、旋律创编:(1)加减音符;(2)改编歌曲,如,加上朗诵、拍手、律动等。

(五)“表现”是音乐教学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学生价值取向的反映形式也是教师实施教学方式、策略、评价的依据。从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能感到,对于各类音乐学习都有提出具体的音乐表现的要求和做法(如,艺术教材有:歌唱表演、聆听表演、律动表演)。对此我们要重视“表现”的研究,新的音乐课标在“表现”领域提出具体的要求,说明了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表现”。都应该是边学习边表现,特别是音乐双基的学习更要求在表现中落实。大家知道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玩中、动中展开教学,表现“比”玩、动“从本质上讲,要求更高,如果是没有质量盲目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表现“应该是学生将自己的音乐经验、见解、感受通过一定的音乐技能技巧表达出来,是有技能含量的。换言之,在”表现“中学习才能进步。既:欣赏、唱歌、编创、奏乐、识谱都应该在表现中进行。建议:1、学习常规要加强,养成爱表演的良好习惯;2、重视节奏、律动、声势表演的训练,训练以及会表演的能力,以及较深刻感受音乐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建立基本素质(简单的踢踏舞步就能反映出藏族、蒙族、维吾尔族舞姿和不同和民俗文化的不同);4、歌唱教学除了要声情并茂,表演也要同步跟上。

三、课改存在的问题及音乐教师的反思:

(一)存在问题:培养时间短,对课改理念不透彻,无法将理念带入课堂教学,仅仅是流于形式;存在教师对课改缺乏热情、主动。

(二)音乐教师的反思:

1、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挥音乐教育教学优势,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人文特征。音乐教学的人文特征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的是:在音乐要素的探知、音响感受以及歌唱、奏乐等表演活动中发现音乐独特的艺术形态:和谐、优美、欢快、激昂并从中获得语文学习、美术学习不可替代的审美和情感体验。根据这样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尽量向学生传递优美、生动和多样式的音乐,如a老师的奏乐、歌唱、表演、语言都要力求准确、优美;b课堂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经验和需要入手考虑不好听,不好唱的音乐不要强调学生听和唱,或者学生会远离音乐课堂;c不要为了综合而削弱音乐丢失了音乐的个性的特质。

2、“综合”应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课堂上和综合;二是课程的综合。音乐课堂的综合,应该是以音乐为主线的音乐间以及相关文化间的综合,要自然、生动。如欣赏电影音乐,首先想到的是音乐,为了探索电影音乐的性质和牲,必然要涉及到电影表演艺术形态和情节等。总之,主和次要明确。而课程上的综合应该是分别由不同艺术学科的形成单独切入教学,构成的艺术综合课程。不要片面的把“综合”理解为在一堂课内多门艺术的拼凑和叠加。

音乐课堂不应该只关注音乐教学舞蹈、戏剧、电影也应适当的、有计划的进入音乐课堂,拓展我们和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审美品位。

3、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新理念,有的学科包括音乐教师实话这一理念后,提出质疑。我个人的看法是:”合作学习对于音乐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一直存在于音乐课堂中,关键是合作质量和效果。音乐课堂教学切实离不开合作(全班、小组)。那么,我们要深入研究“合作学习”理论和方法,使之科学地运用音乐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与质量。

4、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要多元多样,不应该还是沿用传统习惯和教学模式,既:纯粹地围绕一个音乐作品以歌唱、欣赏为主的教学,或者是歌曲和欣赏综合的教学。应该建立更多样的教学模式,如,主题下的音乐要素体验与探索的综合音乐感教学(节奏、旋律、力度、音色)如,民族基本舞步、歌曲创作、打击乐器等的教学。努力拓宽教学内容和模式,让学生感受更丰富的艺术文化获得更生动而多样的艺术养分。

小学活动课小结


XX年春季远程研修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学习已经结束,半年来,031班海南海口班学员紧张忙碌的工作情景历历在目。回顾工作历程,反思似在昨天的日日夜夜,我们感慨万分:深思大家如何关心、帮助和积极配合,如何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感慨大家学习渐入状态,作业不断涌现,班主任、指导教师精彩点评跟进,感慨班级课程简报能够继续精美,期期清新,处处新鲜,屡屡出炉,多次受国家课程团队的关心、关注、推荐和肯定。现将031班课程研修学习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1、自1月底开始,我们学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远程研修项目研修班有关会议精神,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领会了精神。在班主任张昌赋老师、国家专派徐明峡、商光强教师的指导下,031班学员认真学习:XX年春季:远程研修日程安排表;XX年012班\小综032班\初综031班海南海口学员联系信息;XX年研训回顾:综合实践活动;XX开始新的学习----致031班海南海口全体学员 等等工作文章。

2、在XX年 2月3日--2月6日共4天的第一阶段学习:我们主要完成了专题1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亮点和专题2 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学习(此阶段学员每日必须保证6小时的学习时间,下午4点前学员必须提交作业),

我们每天的学习计划是:上午安排2个小时观看“视频课堂”并阅读视频课堂的文本课程讲稿。在网上交流、研讨,学习的体会、观点。下午安排2个小时阅读“热点文章”、“热评文章”、“最新文章”、“新闻、动态、花絮”、“课程简报”、“精彩点评”、“班级简报”等,完成提交作业。下午4点至晚上积极在线互动交流研讨。建议学员:多参与评论、按时完成作业;多出精品文章。

3、 XX年3月31日-5月25日的第二阶段学习:本阶段主要是跟进教学,完成专题3 价值在“过程”中实现至专题6 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管理的学习。每个专题安排2周,共8周,每周学习6小时。要求每日必须保证1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周一晚9:00前必须提交作业。

我们一周的学习计划是:周六--周一:自行观看“视频录像”(2个小时),阅读电子文稿(2个小时),完成本周作业。及时在网上与本班学员或其他班学员交流、研讨,学习的体会、观点;周二--周三:阅读“课程简报”、“精彩点评”、“班级简报”、“热点文章”、“热评文章”、“最新文章”、“新闻、动态、花絮”、等,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周四--周五:下载下一周的视频课程内容及电子文稿。

4、组织分工,人文关怀,挈手共进:本班学员共24人,为了督促、监督组员按时提交作业,认真把好作业质量关,我们与指导教师一起,通过作业互动、班级交流、通告公布、信息拨发和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大家保持联系,关心大家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传递学习新信息。对其中部分没有条件参加学习的学员,也进行询问和帮助,蔡风华老师说,由于原来的电脑老化,不能上网.所以,我又重新买了一台电脑,耽误了一些时间,我想把作业补交,还来得及吗? 张璐老师问,虽然我没有教过综合实践课,虽然每次视频下载都没有成功,但我还是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理该,我感到很庆幸.可今天有人说我不是这个班的学员,所以今天想向您求证一下,谢谢!在“找不到组织”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学习,其他数位学员也艰苦地坚持到了最后学业的完成。

5、大家认真研修,按时完成、提交作业

在大家自行观看“视频录像”,阅读电子文稿的基础上,本班学员经常浏览、点评“班级作业”,互相鼓励,基本上技术完成本周作业。从统计来看,每个学员每期至少有1篇精品作业在班级简报“优秀作业”中发表。大家还关注全国33个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班,搜集整理优秀作业或精彩评论,发到班级简报中“他山之石”模块中让大家分享。在第1-12期和最后综合版的“班级简报”中,有110多篇“他山之石”文章来自其他各兄弟班级的优秀文章。在学员的460多篇作业中,发表优秀作业达260多篇。在“学员之声”专栏,期期发出大家的心语,那里经常有共鸣的智慧和欢快的声音。班级交流文章180多篇.

6、大家积极参加班级、专题在线交流,写交流文章。

大家主要在 “班级交流”的文章那里交流学习问题,解决工学矛盾,全班学员都态度诚恳,有些技术条件不完备的学员还到网吧里完成了作业。

班主任带头撰写文章,参加点评,鼓励大家在每个阶段、每个专题学习结束后,写好学习心得反思交流文章。班主任带头发表文章:202;文章点击: 9150;账号文章评论:893;9034发表评论:1048,部分学员学习数据如下“

7、全力投入班级简报编辑,明确各人职责与任务。

主编:范绍炜 张昌赋班主任负责设计简报版面,编辑模块稿件,审阅、把关。责 编:吴海梅 张春英两位简报编辑人员分工负责作业文章的采集,保质保量按时提交。

根据学科专题讲座学习内容,设计、调整班级每期的“班级简报”模块。主体模块有:一:刊首之语(含指导教师、班主任)本期关注 二:班级印象 本期之星 ;三:优秀作业文章精选 ; 四:课堂故事 他山之石;五:学习感言 精彩评论 ;六:观点声音学员之声;顺利地完成了1-12期班级简报:

上榜本期之星的理由主要考虑:1、及时总结学习后的收获,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2、完成作业认真,质量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3、注重学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积极参与论坛评论活动等等。

8、制定、交流研修评价方案并督促大家及时进行研修小结。

班主任组织大家学习项目组的评价要求,对学员能够全程参与学科课程学习;坚持收看全部课程视频和阅读专家电子讲稿;完成提交规定的作业(不少于12篇);参与在线研讨,达到规定评论数(每个专题不少于10评论数,全程学习发表的评论数不少于50评论数)等学员,评定为“合格学员”。

对主动积极参与学科课程的学习活动;克服各种困难,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发表的作业、文章或评论得到本班学员及班主任、指导教师、课程组等有关专家的肯定;文章或评论引用数、被推荐数较多;在整个研修过程中热心服务,主动帮助他人;得到本班学员的认可的学员,评定为“优秀学员”。

为了严格把关,大家参考“班级简报”中的“今日之星”,首先将推进优秀学员候选人名单在网上公布,争求大家意见,然后初步确定“优秀学员”名单,公示1周,最后确定选送“优秀学员”名单是:

何琳 周小英 王慧卿 张继伟 杨小燕 杨靖 庄翠霞 林荟 林志升 韩明秀 何兰萍

。优秀学员评选依据本期之星情况和大家推荐、公示进行。031班海南海口优秀学员(公示)1周(各期之星情况此略)

9、量化总结,全面升华

15、本班还总结出综合阅读内容,比如:

16、最后,让我们一起,对长期指导我们初中综合实践031班海南海口研修学习的指导专家范绍炜老师,对长期班级简报责编的吴海梅老师、张春英老师的辛勤劳动,积极奉献,对长期关心、鼓励我们工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团队姜平老师、冯京广等等老师以及经常点评、关注班集体的本班学员的热情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音乐课“器乐进课堂”实施小结


渔坪小学地处渔峡口集镇,是一所全县规模最小的中心小学。长期以来,渔坪小学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而音乐课作为学校美育的主阵地,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然而在音乐课的教学上也一直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小学的音乐课就是唱歌或律动课,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的没有收获,老师教得很苦很累。过去渔坪小学在器乐课教学上是有一定的基础的,1997年我在渔坪小学工作时学校就组织了竖笛队,主要是各班有兴趣的同学参加,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训练。后来因为调到中学,这一兴趣活动停止。2010年,我回到了渔坪小学,我又拿起心爱的竖笛,加入到全县器乐教学这个实验课题中来。

在上竖笛课之初,学生不会吹,觉得学起来很难,有放弃情绪。我在上课时就请吹得好的同学来表演,平时很调皮的一个小男生一曲《龙的传人》征服了不少听众,文静秀气的小蔓吹了一首《希望》让其它女同学羡慕不已。虽然是几首简单的曲子,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竖笛的欲望。以致于上课时,其它同学经常会要求让他们来示范。“竖笛小师傅”的头衔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通过以点带面,树立典型的方法让实验班的学生对学好竖笛这个小乐器有了信心和动力。

虽然在渔坪小学开展器乐教学实验研究的时间不长,但通过这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我从中感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一是通过器乐进课堂的活动,转变了教和学的方式。过去的唱歌课,学生不会识谱,老师从头教到尾口干舌燥,而现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节奏型,就可以通过吹奏的方式来识谱唱谱,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竖笛这个工具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极为有利。

二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竖笛价廉物美,简单易学,同时它有固定音高、有助于学生掌握时值、节奏、视唱及乐理知识,有助于解决学生唱歌的音准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欣赏能力,使其能够进入音乐之门。在刚把竖笛引进课堂时,很多家长都觉得这对孩子很有好处,至少可以学会一门简单的乐器,甚至有会吹笛子的家长还给我打来电话,询问竖笛和横笛的区别。也有家长因为孩子吹出来的声音不成曲调对竖笛表示质疑,对这些,我都一一给家长解释,我想只有孩子们学到了一定的程度,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就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三是通过器乐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音乐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组织、设计、分工、合作、讨论、协商的方式开展音乐学习与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利用学生资源进行教学的好方法。在教学时,我常采用分组训练再合作表演的形式,刚开始有的同学自顾自的吹,不管别人,结果导致小组成绩欠佳,有的同学相互埋怨指责。我及时指出了他们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合作精神,再美的曲子有了不和谐的音符自然就听起来刺耳,所以我们必须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才行。

在我的带动下,我校其它两位兼职音乐老师也行动起来,二年级音乐老师把竖笛引进了课堂,音乐课上笛声悠扬。而一年级则主要以自制的乐器为主,如用矿泉水瓶制作的沙锤,还有用树叶卷出的笛哨等开展音乐教学,这些小玩意儿既让低年级的小朋友感受到童趣,又有了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体会到原来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通过县文联陈哈林主席和县研训中心田玉红老师的牵线搭桥,在全国音乐教育界享有盛名的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组织了全国来自各地二十多名音乐教师暑假在我校免费支教,为我们学校捐赠了大量的乐器,并表示要长期关注我校器乐教学工作的开展,这一活动的开展无疑给我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打了一支强心剂。

虽然《山区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教育价值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结题,但教育的道路是漫长的。通过实践也证明了器乐进课堂对学生学习音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价值的东西自然要为我所用,所以我们会沿着“竖笛进课堂”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一定会让艺术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小学数学课改小结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以践行洋思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突破,以落实“三清”为重点,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把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主题策略,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我班学生实行的课堂模式,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 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通过探索实践,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被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愤悱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使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我给学生分成6人一个组,并用自己准备好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绳子,一支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难以完成,就必须合作在操作中,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地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会到画圆时各要素的作用。

因此,学生在学习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学生就有感而发,有话可言,表现的异常积极。这样的课不管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讲,都是一种享受。

二、 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

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说起来比较容易,但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索对问题以好朋友和引导者。当每个单元学完之后,我总是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复习,渐渐地学生就学会了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小结。如:在学完中分数乘、除、百分数之后让学生们总结复习,学生就能用自己表现方式来整理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还允许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关键的环节举例说明。特别是有一个小组设计了一棵彩色的树图,用根、茎、叶有关分数乘、除法应用主题在知识和解决问题方法上的内在联系、基本规律,把握各单元的知识基础,形象有趣地展现给大家。真正实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三、 注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教师必须关爱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激励导向功能,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打动学生,以要求规范学生,以行动引导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①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兴趣、情感是否得到培养,课堂气氛的和谐程度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②关注学生是否从自己实际出发,在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③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能从不同角度去灵活解决问题。④在掌握双基的方式时是否省时高效扎实。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发展。甚至有些学生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如:王阳、王丽萍、赵世荣、刘贺斌、王娇月等。正确使用评价会使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我将不断探索,不断与时俱进,再攀新的高峰

小学体育课改小结


第八次课程改革在全国38个实验区全面启动,这次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都是一次挑战,因为这次改革无论是规模、理念、还是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学习这次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如同在观赏一幅壮美的中国教育的蓝图,然而从专家设计的课程改革到实际的课堂教学,这中间还有一个漫长的探索、实践的过程。

对于体育学科来说,如何迎接新课程的挑战,变革体育教学,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经过十年的摸索,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在一片“荒芜”中开垦出了一块块“耕地”,我们辛勤的“浇灌”,终于看到她“返青”、“吐绿”有了勃勃的生机。回想六年的改革历程,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总结的经验,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加强教师培训,引导体育教师保持先进而正确的教学理念

第八次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发展,它继承了传统教育中优秀的实践经验,改革了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突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一种积极、生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思想,贯穿课程改革的始终,不能理解这些新的理念,同时不能跟上理念发展的不断修正的步伐,就会多走弯路,使课程改革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六年间我时刻关注体育改革发展的动向,依托中心组成员的力量采用多手段、多维度的方式,累计培训教师百余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十年实验里,我们始终鼓励大家自己学习,就近结组,在交流中学习,并结合实际写出心得,然后抽时间再集中进行探讨碰撞,使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体现出个性与自我,使学习变为自我提高的过程,不是在复制理论,而是从一个个新的视角考虑一个个理论问题,站在时代的高度,理解、明晰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十年间这种培训方式收到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教师教学基本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石。体育课堂教学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教学的基本功包括组织课堂的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课堂上的讲解、示范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等。每一位教师都在上课,但他的基本功并不一定扎实,基于此在十年里,我们进行了多次讲座,对教学基本功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如何站位、走位等,我通过现场课进行了集中的学习探讨,让教师明白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年龄特征及不同教材内容恰当的组织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站位、走位、讲解等。通过讲座的方式,对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进行了重点的研究学习,通过讲座使教师明白你在课堂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并通过教师说课的方式,将其表述出来,答辩出来,并通过不同的现场课,指导教师们合理的处理教学内容。

二、以新旧对照课求创新,提高教师对新课程下体育课堂的驾驭能力

新课程下的课到底该如何上,上成什么样子,这是每一个实验教师都在深深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体育学科中,为了让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并不停留在观念上,让他们对新课程有一个有形的认识,几年来我们始终采用了新旧对照课的方式,有效的解决了教师在新课程下如何正确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的难题。即按照原来的思想观念上一节课,再按照新的理念上一节课,对照这两节课,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思索,能够找到其中的变化,通过这一个个活生生的课堂实例,促进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进而从中吸取营养,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收到了讲授起不到的作用,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每一位教师在设计课时,自觉不自觉的就会想到如何改革原有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融入新的教学思想的理念,真正上好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在十年的实验中,几乎每位体育都教师上了课改对照课,有的教师几乎将所有教材都进行了对照。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们在理论与实践间找到了桥梁,教师们真正能够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铨释理论。

三、温故改良传统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仓储,在继承中求得发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有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必修教材教学是体育教学的核心部分,它对学生体质的协调发展;身体各方面素质的增长;以及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曾几何时我们的体育教学将必修教材的许多内容避过、绕过或砍掉了。原因是学生对这些教材没有“兴趣”,或称这些教材“不安全”,学校体育教学主要开设的是那些“安全”的、学生有“兴趣”的教学内容。

四、课题研究作先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研究科研先行。十年来我们依据体育课堂发展的需要,先后立项了构建“四育一网”,培养小学生体育能力的研究;构建“情景剧”课堂,提高小学生运动参与度的研究;建构“情景式”教学模式,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运动能力的研究;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等四个课题。这些课题有针对教学评价的,有针对教学方式转变的,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差异教学的,有学习方式研究的。每个课题都是当前热点或难点问题,课题成员覆盖全校的每个体育教师,可以说,每位体育教师都有他研究的方向,每位体育教师都有他研究的主题。这些课题还在研究之中,通过这些研究我们不但解决了一些困扰我们的难点问题,同时也使参与研究的教师在研究的相关领域得到质的提高。同时,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使广大教师明确了课改得方向,找到了课改得抓手,促进了我区小学体育教学得到了良性的发展。

五、多维教研求特色,提高教师的能力,辅助学校体育教学得到发展

对教师的培养来说,更多的内容应该立足于学校,这不单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只有把研讨当成一种习惯,学校体育教学的面貌才会得到真正的改变。基于此,六年间我们多次开展了多维的教研活动。

1.走出去,请进来,开阔教师眼界

为了更好的使教师的教学观念,教育观念发生转变,十年间我们多次在网上聆听到国家最新的课改动态和最前沿的理念与先进理念,使教师们的思想站在课改的最前沿。多次组织体育教师听课并与上课教师进行面对面的研讨,使教师们开阔眼界,学习借鉴其它地区的有价值的经验方法,改革课堂教学。

2.开展换位教研课,使教师真正感受到学生的想法

教师的思维,如何去理解学生的需要,这是课改中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点,六年间我数十次开展换位教研课活动,即有一位教师上课,其它体育教师变成学生去上课,在一位教师的指导下,同上一堂课,让每位教师去感悟换位后的感受,通过课下的交流,教师们真正体会到了学生需要什么,在给上课教师提意见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观念,这种方式,极大的推动了教师们观念的转变,使好的教学方式,一点一点的形成。

以上这两种教研方式,在这十年里,交叉开展,立体出现,使教师们的头脑愈来愈明白,愈来愈清醒,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观念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它促使着我校的体育课堂也发生了质的改变。

六、校本课程开发为拓展,促进教师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是明确提出了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根据新课程的明确要求,作为一个体育教师,也应该具有开发和校本课程的能力,因此,我校组织了多次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的讲座,使教师们理解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如何开发、开发中需要注意什么等。在这些培训的引导下,我校的部分体育教师以地方的民俗和地方游戏为选择内容,对其进行改造,开发出五大类校本个例教材和游戏,在这个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教师们在成长,学生们在收益。随着学习和理解的深入,教师的个性和魅力在课堂中上得到了释放,其实这也许就是我们追求的体育教师所应达到的境界。

以上是我校十年来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梳理和总结,这里不单单只有成功地喜悦,同样隐含着艰难转变的艰难,今天的总结决不是画上了一个圆圆的句号,而是我们的改革才刚刚的开始。

小学语文活动课小结


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的主动获取者。

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语文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活动课要在学生主动参与上下功夫。

要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必须让他们从事主动经历和探索发现的活动。

1.从语言问题开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2.强化自我意识,发展主动学习的态度。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逐渐地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

具体要求:(l)活动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2)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3)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3.采用交流方式,激励主动开拓的精神。主体性具体体现在:①师生在设计语文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2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经过教师适当的指导,自我决定活动内容、安排活动进程、自我管理与调控。③活动结束后,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质量,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取得的成效进行自我综合评价。

总之,语文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主动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使学生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主体性具体体现在:①师生在设计语文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2学生在语文活动中经过教师适当的指导,自我决定活动内容、安排活动进程、自我管理与调控。③活动结束后,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质量,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取得的成效进行自我综合评价。总

之,语文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主动实践的机会,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郭沫若语),使学生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

2.具体活动形式

(l)语文竞赛式

有计划地、适当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促进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进行,竞赛形式可模仿电视综艺节目的布局,全体学生分成手持"鲜花"的红、黄、绿、蓝几队,或是戴上动物头饰,组成几个大家族,进行对抗赛。例如:识字赛、写字赛、限时间说成语赛、即兴发言比赛、辩论赛、读书知识竞赛等等。

语文竞赛活动不提倡淘汰制,面向大多数学生,使大多数学生在竞赛中都能取得好成绩,从而体验成功感,激发学好语文的动力。

(3)语文游戏式

语文游戏的特点是趣味性强,简单易行,深受小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的喜爱。活动时,学生不受整齐划一的课桌椅的约束,而且在动态组合中,开展语文接力游戏、找朋友游戏、开火车游戏、摘苹果游戏、大转盘游戏、猜词游戏、语文拼板游戏、语文智力游戏等。

(4)语文情境式

创设活动情境,设计一个特定的氛围,使学生浸于角色的体验之中。例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周总理,我们怀念您》的活动课时,黑板上张贴周总理的肖像,苍松翠柏环绕着,学生凝望相片,动情地诵读课文《一张珍贵的照片》中描写周总理外貌的句子。接着让学生凭借诗歌《周总理,您在哪里》,声情并茂地追忆周总理的足迹。

于是,"小桂花"来了,"清洁工人来了",站岗的"小郭"来了,青年工人"刘秀新"来了,……他们纷纷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一同在《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种情境式的活动,加深了对周总理品格的感受、激发了学生对周总理的热爱之情。

此外还有尝试式、操作式、讲座式、调查式、阅读式、思维训练式、摘录式、编报式、汇报式等。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特长、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语文课所涉及的内容范围,选择一种合适的形式,或选用一种形式多种辅助形式的综合活动。

语文活动课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活动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和学习语文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学的活、记得牢、用得灵活,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增长知识。

为了配合学校的要求,本学期开展了……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语文教学开拓新的教学途径。

「 1」

课改小结


一、认真学习、转变观念

在市课改领导小组的组织安排下,对实验教师进行通识培训和课程教材培训。在培训期间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结合当今国际、国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等,再次学习邓小平关于教育“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参加培训的120多名教师深有感触地认识到这次课改的重大意义,加强了对课改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认真实践,探求发展

基于思想观念的提高与转变,我们对课改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实施课程改革是挑战也是机遇。说是挑战,是因为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要实现课程目标,必须进行认真学习和认真实践,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说是机遇,是因为大家都没有经验,实施新课程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具有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的事情,我们理应肩负起这一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我们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以课程基本理念为依据。

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2.课程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

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课程目标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来统领教学内容以及方法的选择。课程目标的“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五个学习领域”有机地进行渗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学期初就要求教师依据“五个学习领域”的水平目标做好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要基本反映“五个学习领域”的内容。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促发展。

实施新课程,首先教师要转变教书匠的形象,要学会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促发展,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体现教师是课程的参与者和开发者;其次要转变教学行为,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第三,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做法是:

(1)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研促课改、以教研促发展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紧紧抓住的一条主线。

●依据“五个学习领域”的水平目标来制订教学计划,按人教版教师用书选择好内容;

●编写教案时将目标转换为可观察性、可检测性和可操作性;

●要进行课的设计;

●要上好课改课;

●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要营造一个既宽松和谐又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要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

●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要进行课后反思

(2)建立了课改学科中心组。我们在XX年9月建立了课改学科中心组,中心组成员来自各校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年轻教师,中心组成员的主要任务是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研促课改,以教研促发展。我们在专题研讨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解决一些突出问题,以达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作用。如上学期我们中心组成员陈志军、黄冉、叶浩等三位教师上了三节课改公开课,较好地传播了教师角色转变、如何编写教案以及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等课改理念。来观摩的教师的共同感受是这几节课很有创意,解决了他们在实践中不能有效跳出原来教学模式的难题,起到了示范作用。第二学期在全市四城区开展新课程的教学比赛,通过比赛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们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用课程目标来统领教学内容、选择方法,真正体现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课改深入开展。本学期教育部课改中心组到我市检查课改工作时,观看了一节体育课,专家们给予了高度评价。

(3)形成制度

●学习研讨制度,我们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发展的做法,首先是制定学习、研讨制度。每月的单周五上午为课改中心组学习时间,一年来人人都能坚持学习,学习内容丰富多样,有理论知识、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实践探讨等,在学习时间上得以保证。

●任务制度。每学期初,中心组选择突出问题,由中心组成员承担任务,结合学习,组织大家进行交流探讨,在一定时间内完成。

●管理制度。中心组成员的学习、任务、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系统,管理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平时大家相互沟通、交流、相互促进,起到相互管理的作用,形成一种良性的管理制度(如学习情况、完成任务情况、建立教师成长袋等等)。

三、实施新课程产生的变化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

(1)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如教师行为的变化,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既宽松、和谐,又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在启发、引导、激励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3)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民主、动态、和谐、互动,教师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感。

2.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1)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对内容选择的自主权,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如主动探究、主动与同伴交流、互相帮助等)。

(2)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主动关心集体、关爱同伴、个人与集体共同发展。

(3)教学过程中,学生态度、情感得到充分展示,在小组及全班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功体验。

3.积极开展发展性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评价能客观地体现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评价方式多样化。关注学生的自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3)运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情感的、态度的、行为的、知识的、技能的等等。

现在学生喜欢体育教师更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给他们带来乐趣,体育课给他们带来信心、带来成功感。总之,课改的基本理念正逐步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得以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落实。这只是课改刚刚迈出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今后要继续深入研究、交流,争取更大的收获。

感谢您阅读工作总结频道的《小学音乐微型课小结》一文,希望帮助您解决写工作总结的需求和参考,如果本文还未解决您的需求,可以继续访问小学音乐课改工作计划栏目。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