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实习小结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最近的工作就要结束了,该是我们写工作总结的时候了,工作总结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筹划下个阶段的工作计划。那么工作总结都分为哪几步?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新员工实习小结,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新进的大学生,公司安排了九个月的实习时间,分别是在生产部实习三个月,工程部实习五个月,品质部实习一个月。生产部实习就是做普工,一个一个工位都去做,一个星期换个工位。工程部实习就是做跟线pe。品质部实习应该是了解品质实验的项目、标准、方法等。为什么说“应该”呢?这是我自己揣摩的,到最后一个月,都无人问津我们了(当然整个实习阶段都没怎么管我们),完全是打酱油,甚至上不上班都无所谓。

这样的实习安排有没有必要?有!这么长的实习时间又没有必要?很坑爹。只有公司直接从学校招聘的应届大学生才有这样的实习,而社招的是不会有安排的。我相信,很多社招的人都没有直接去生产制造待过,不也是一样的能把开发做好吗?九个月实习的体会,相信在研发中完整做完个项目就能学到了。

那么在实习中收获了些什么呢?生产部的实习大概了解了工位的顺序和操作,物料的发配流程和摆放规则,fqc抽检和返检原则等等。有些是对今后的开发有用的,比如了解人工的操作,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产线员工是否操作方便,是否会影响生产效率;比如物料的发配流程,对今后试产的时间安排就能有比较好的把控。其实好多东西很快就了解了,但是公司的安排又必须得遵从,为了不让这三个月白白浪费,可以客串下其他角色,比如ie,梳理下工序,提高效率;或者思考哪些部件没必要,可以节约成本。只要多看、多想、多问,能收获很多的。可惜那时候觉得好些东西跟我做开发没啥鸟关系,也懒得去理,现在想来,真是白白浪费了时间。

工程部实习就是解决产线测试出现的问题。这个阶段就慢慢接触手机的一些设计了。一是练习了焊接,后来工作中才知道焊接还是比较重要的,有时候想验证个想法,没有高超的焊接水平是完全不行的,不过我在工作中的好多焊接工作都交给了实验员。二是了解了分析有问题手机的大概思路和方法。三是体验到物料对产线直通率的影响,刚开始实习的时候一碰到问题就从原理图上去分析原因,看问题可能出在哪里,但有时候实际上是物料的问题,换颗料就ok了,当然物料为什么出问题,怎么管控,有时候也是会深究的。四是了解手机的一些基本原理,比如通信原理,比如能大概看懂原理图。但是更基本的原理性的东西,受限于资料的缺少,还是无法了解到。当初大家伙一起探讨原理图,都讨论很多还没有结论,因为现在好多东西都是集成化,原理图上只是比较简单的外部器件,所以只看原理图很难看明白。工程部的实习,为成为一个研发工程师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因为平时处理的事情很杂,要跟生产部、品质部、型式试验中心,te、材料工程师、品质工程师等等打交道,再加上对手机的原理性东西研究得很浅,没有多少积累,所以进了开发部,还是基本上是属于一张白纸。

品质部的实习,个人觉得虽然比较重要,但是没有必要。今后做项目,会跟品质部打很多交道,很快就熟悉了。所以最多让个老工程师带去参观讲解下就可以了。

再次强调个人的观点,这样的实习太坑爹了。刚走出学校步入社会的青年,都满腔热血,激情满怀。想当初公司做调查大概是问个人志向之类的问题,我还写的是跟公司一起成长,击败诺基亚。想想那时候是多么的豪情壮志。但是就被这样的实习给慢慢磨灭了。

我们有时候都在讨论,公司为什么会安排这样的实习?又不管我们,也不让我们进入开发部创造价值,感觉是可以既拿工资,又可以不用上班,这太不符合一个公司的本性了(本性当然是压榨劳动力了)。大家觉得应该是公司通过这种方式,把人磨得没有脾气,到最后觉得自己除了在公司干,去其他地方都没有什么竞争力,所以就只能在公司永远的做廉价劳动力。

不管公司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我觉得如果公司要快速地培养人才,这个实习制度必须得好好修改。

Fwr816.cOm精选推荐

新员工年终工作小结


自xxxx年xx月参加工作至今已一年有余了。短短一年时间,如果说我彻底完成了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到走上社会的工作者的蜕变过程,妄加判断总结,显然是颇有些不自量力了;但倘若一言不发,故作低调,做麻木不仁状,又有不尊重事实之嫌——两难之际,只能斗胆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这段时间的一些感触一些体会或客观或主观的记录下来,算是一个不成熟的小结吧。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的思想政治方面学习的与时俱进,直至xxxx年xx月xx日。那一天,当我百般遗憾的得知自己投稿至人民日报社的一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短论未发表的时候,我怀着“文人相轻”的破情绪上网搜索了几篇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不禁叹服:“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我自以为自己对于“和谐”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有了创新有了一定深度的时候,相对于无数深刻解读这一指导思想的学者而言,无非是井底之蛙不见天而已。

工作态度认真,积极负责——在各式各样的工作总结中,我看过很多类似的自我评价,我从来没有怀疑同志们的工作态度——我本来也打算这样小结,但寻思这个句子的概括性可能太强,作为一个一整年工作的小结,对我来说可能忽略了太多的东西。

这一年见习期里,我有过刚参加工作时的热情,有过一展宏图的冲劲,有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怀想;我也有过失败的受挫感,有过受到批评责备的委屈,有过憋在肚子里的苦水——想我的第一个工程“xxxx”设计出图的时候众人围绕在图纸旁或指点或批评或嘲弄,那图纸的错漏颇有些“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的壮观;那设计者“崔皓”的脸上,也少不得青一阵红一阵,鲁迅先生说“横眉冷对千夫指”——呜呼,那时的我,只怕在千夫指之下还能站立着就很不错了……重新出图——沮丧过后对自己的重新认识。

一年了,看着自己上面列举的“主要工作成绩”,想想实在也相当有限。不过从胡总的口气来看,似乎图纸质量的确有了相当的提高——一切都归功于我的师傅谢工——没有她对我严格的训练,没有跟她一起加班的若干个深夜,没有她不间断的提点指导,我就不可能从两天画一部楼梯成长到现在能基本按时完成手头上的任务,我也绝不可能从校对后图纸上的“满江红”到现在的“比较红”,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逐步结合也许我要摸索更长的时间——感激不尽!

林林总总,总归是言不尽意,不过既然是小结,纸没了,文也顺势结了吧。最后在这转正之际,感谢一切一年里帮助过我的同事、朋友,并祝自己第二年的工作越来越好。

电力新员工培训小结


运检公司在9月招收新员工并进行强化培训,理论实践一起抓,为迎接向上线的运行维护工作,进行积极的准备,而我有幸参加这次培训。认真的学习好专业知识,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尽快的融入工作环境找到工作状态,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在短短的一个月中,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一次“大脑革新运动”,革除落后的旧事物,学习先进的新事物。彻底的改变了我以往对输变电行业的认识,为今后接触的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训开始的前一周进行了心理体能方面的实践训练,而后的大半月中,公司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聘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在公司企业文化,安全,生产等各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全面培训讲解。

首先是心理体能培训。蹬塔走线是作为运检员工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其实蹬高走线只要是四肢健全的人都能做到,关键还是在于心理方面的自我突破,不管蹬高到多少米,走过多长距离的线路,过了心理这一关,就和在地面上走路是一样的感觉了。在这项培训中我给我自己的成绩是中上,相对于一年前的我来说,心理方面已经不在存有什麽问题,现在的重点在于熟练。我相信我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做到并且完善。

再来是技能理论培训。第一堂课介绍的是湖北省输变电工程公司的企业文化,人文文化和企业精神。只有了解企业的历史,企业的文化精神,企业的政策和走向,才能更好的做企业的主人翁,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更能把握和正自己的态度,为企业做贡献。紧接着是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是企业的命脉。在整整一个月中,安全这个词一直穿插于中,可见它的重要性。通过一个月的安全学习让我对安全一词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安全第一,生命只有一次,工作中任何小小的疏忽都有安全隐患,一旦忽视了安全的重要性,必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然后是工作技能的培训,由专家讲解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我们对工作的了解和兴趣,同时也指明未来工作中的难点和值得深入探讨的技术知识。各种工器具的介绍和操作也是培训中的重点,安全工器具直接影响到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问题,仪器的操作和运用也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工作能力。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也在此次培训中也得以体现,观看爱国题材电影,参加公司的文体活动使得我们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更多的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不久就要分配到基层去学习去工作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时提醒自己,多多做日常工作总结,去体会生活,享受工作所带来的快乐。克服存在问题,把自己的基本工作做好做足,并且要时刻保持一种创新的心态,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为理想而奋斗。

报社新员工训练小结


新人培训,一句话结束总结。很值!

日报新员工培训正式启程。下午时分,年月日。背着桃红色双肩帆布背囊,单手拖着黑色行李包,外表上为装酷但实际上是为了消除尴尬地堵上耳塞,目光一扫报社大厅一张张陌生鲜活的年轻面孔,黑框眼镜遮盖黑眼圈却无法掩饰眉眼间流窜着紧张与好奇。

接下来的八天会怎么样呢?祈祷别太平淡。

第一夜的不安

众人坐上前往的班车。身边坐着刚认识的葛丹,时分。一位拥有健康小麦肤色的湖北女孩儿,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中,健谈的一直活跃着气氛,虽然相互都清楚此时刻意营造的相谈甚欢只是为了防止冷场,但我俩却的默契十足地将这种活跃一直延续全程,以致最后我竟意外地真成了好友。

认识了将与我共住八夜的湘妹子喻丽萍,抵达已是六时四xx分。领取房卡。相视一笑,客气不逾矩的言辞往来给相互留下美好的初印象。一瞄腕表,时间已近集合聚餐的钟点。此说明,那一种身处陌生环境就忘却了正常生理需求的敏感人群。即便当日胃部空虚且恰逢饭点,但由于精神上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培训的第一顿饭,纵然伙食很好,不过胃口欠佳。草草地扒了两口饭,从同桌用餐的女生手中接过纸巾,抹去唇边油渍。一夜过得很平淡,但也庆幸第一夜的平淡,让我有更多时间去平复稍显焦躁的情绪。晚睡前在微博上留一句,这是第一天,过得有些不安,很希望能早日融入这个团队。

说得多,关于团队。想得多,但做得太少

而七巧板事件成为拓展培训的一个转折点。拓展训练在培训的第三夜拉开序幕。

以史为鉴,一群喝着应试教育苦水的娃儿们习惯孤军奋战、勇闯独木桥的娃儿们面对常被提起的团队意识。自文学中引经据典,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分层次剖析团队建设的利害得失,博学如斯名校高材生,总能变着花样解读团队之于人生的重要性,但这一切仅仅是故事的开始。一次拓展训练让事前的花言巧语瞬间瓦解,几副造价低廉的七巧板轻易地扳倒高等教育的骄傲身姿。被划入一个被培训师称作“领导”小团队,很可惜,活动展开的前半段时间里,并没有意识到团队不只仅是一套领导班子,而是十三期的42位。同时,42位十三期成员亦没有意识到相互在竞争关系中所存在共赢,相互抢夺资源,高声喧哗中火热进行的交换、交易、交战,就是忘记了心平气和地对等交谈。各扫门前雪的结局令人不悦,低头不语并非因为本队在游戏中的效果平平,而是反思在游戏中暴露的各自为政的脆弱人性。童趣十足的游戏尚会招致如此残酷疯狂,倘若以现实中的真实抢夺替换,最终局面会是令人多么的寒心。

几乎零科技含量的游戏器材却激活了众人的才智,七巧板事件迫使我正视自身团队意识的无力。回归本真的团队生活体验。更重要的让各自为政胜利转化为各司其职,维护并珍惜团队所给予的一切。众人拾柴火焰高,并不是儿戏与调侃,而是闯南走北理应信奉的真理。

记者是

想这没有规范答案,省略号里面应该填什么才不令人感觉困惑呢?呃。终究不是培训结束前考核试卷上的填空题。作为一道主观题,欣赏它开放性答案,却也痛恨其中可供参考的数值过多。答案:记者是一趟直面冷暖人生的理想旅程。

但机智的老报人都清楚,培训课程被新媒体和全媒体占据大半壁江山。新媒体也好,全媒体融合也罢,改变的只是传送信息的载体。许多年后,当我手持ipad双眉微皱地观望阅读群体日渐疏远日产185万份的散发油墨香的报纸时,却仍能执着更新自我以己之力见证并推进社会发展,坚信铁肩担道义的精神尚在这就是拥有的生活状态,而成为一名记者则是过上这种生活的先决条件。虽然已是广日人,但离这种生活状态还有相当长的距离。除了必备的新闻业务能力,博览群书,强化外语,认识并掌握新媒体基础技术,这一切都需要更细致且持久的准备。新人培训并未涉及具体的新闻采写业务,但在几位老总的讲座里我听到激励我要加快步伐的声音。

这些说起来很虚的内容却着实需要兢兢业业地脚踏实地。

结语

有些不舍,絮叨中走完八天行程。却没有遗憾。首先,能碰上如此关心我发展的老师们幸运。亦师亦友的相处让人难忘,感谢他一直以来对我教导与照顾。其次,很高兴能认识一班心存高远的朋友,身上我看到自己的缺乏,同时收获了纯真干净的友谊。再次,通过新人培训,加深了对自我认识,从而更明晰自己的发展规划。

新员工培训小结5篇


盛夏七月,迎来了中国银行温州分行20XX年新员工入行培训,而我能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如今,为期十八天的培训结束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从校园走入中行的企业文化氛围,即将开始自己的职场社会生活。

作为刚走出校门的我来说,银行业务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盲点和欠缺,业务培训对于提高我的业务素质是很有帮助的。中行人力资源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对我们进行系统全面的岗前培训,对我影响颇深。培训主要包括中行文化,个人金融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国际结算,风险管理,银行卡业务,会计核算,外汇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几项内容。市行多位经验丰富的领导以及优秀员工给我们讲课,让我耳目一新,他们相比学校的老师有很多的工作经验,讲课的内容就更生动实用,使我受益匪浅。

最后是关于三大技能的练习,点钞、RBS以及传票录入,单一的工作非常容易烦,但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刻苦练习才能提高。在之前每到银行来办业务看到人家快速又准确的点钞我总羡慕不以。现在来到中行我就想要尽快地学好点钞这门基本功,因为在柜台上为客户办理业务,点钞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你个人甚至整个银行形象的看法。业务培训是我们以后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且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充实,才能跟得上中行的业务需求。除了业务学习外,银行的职业道德和安全培训,也让我印象深刻。大规模的银行往往已经发展成熟,分工精细,每个职员在他工作的领域也许只可以接触到众多业务流程中的其中一个业务环节的一部分工作。

虽然每一个职员的工作都是大局中的一个小环节,但是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错,都可能给客户还有银行带来不可轻视的严重损失,轻则几万,重则上亿。即使如此,每个小环节的工作有时候是很琐碎和单调的,也许你每天都在根据申请书上的数据资料输入数据和代码,每天可能都在重复同一个业务流程,但对待银行工作的认真谨慎是我们所必须的品质。当得知7月4日去寨寮溪参加拓展训练的时侯,我很好奇,因为从未参加过类似的训练,以为很好玩,其实不然。通过孙佳宾老师的导入式培训,我们得知体验式拓展训练是一种打破传统教育,由习惯性性思维转变为高度关注。

为期一天的拓展训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活动中除了不断去勇于挑战自己外,更让我学会了工作中同事之间默契合作,团队精神对推动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用四个字概括就是:不枉此行!我们小组第一个项目是空中断桥,当我登上七米高的跃板上,心里非常的紧张,害怕自己没有能力跨过断桥,但是队友们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相信自己也能做到,双腿一抬,果敢的迈出了这一步。在返回中,教练的一句话却对我的触动极大:我相信你的能力,也相信你有信心迈出这关键的一步。这个游戏让我深刻体会到,挑战无处不在,在人生道路上,一个人如果敢于尝试,尝试失败,才能有可能取得成功;只有敢于尝试寒冬的刺骨,才会应来春的温馨。

所以。敢于尝试就是一个人敢于挑战自我的表现。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要轻易说不,不要轻易放弃,只有自己去做了,才知其中的奥秘;只有自己大胆去尝试,才会明白原来有些事并非高不可攀。空中断桥让我认识了我们的组员,认识了我们KO队,有了了解才有信任,接下来的信任背摔这个项目,是我最喜欢的,喜欢的是那倒下去被稳当接住后的感觉,那种相互信任的感觉。在我摔下的那一瞬间,队友们说好直啊。听到这话我好开心,我信任我的团队不会放弃我,因为我信任,所以能够笔直倒下,减轻了队友的负担。通过信任背摔这个体验项目后我认为,必须信任你的团队、互相帮助才能克服心理障碍,面对困难我们要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绳房项目主要是考验我们的团队协调能力,虽然我们做得不是很成功,但是我们从中吸取了教训: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你的心必需装着团队,方可成功。

一个团队是不能分散的,领导的统一决策分配和好的计划非常重要。最后的毕业墙体验项目,团队力量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班66个人只用了28分48秒爬过4.2米高的毕业墙。当只最后一名队员过了毕业墙时,我们的心中都是无限的感动。同时作为女生非常感谢男同胞们,我们踩着他们的肩膀,被他们拉上了高墙,他们是最辛苦的,如JJ同学说的,她才发现男人的伟大,自己的渺小。通过这一天的拓展训练,我想大家都有所收获。

记得老师说过:培训结束才是培训的真正开始!它作为一个桥梁,让我们学习了银行的基本情况,为融入了中国银行这个大集体做好准备。十多天时间转眼过去,我十分怀念这段时光,它带来了知识与快乐,让我从校园走向社会,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总之,这次培训收获远比想象中的丰富。

感谢您阅读工作总结频道的《新员工实习小结》一文,希望帮助您解决写工作总结的需求和参考,如果本文还未解决您的需求,可以继续访问新员工培训工作小结栏目。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