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自查工

时光匆匆,比梦来得更短暂,比花枯萎得更快,这一阶段的工作也要落下帷幕了,我们也应该认真写工作总结了,工作总结,是体现某一阶段工作整体情况的主要文体,是开展部门考核评价的参考内容。写工作总结要从哪里开始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小学班主任工作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自查工,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本人于XX年12月开展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班主任工作模式的研究》。课题组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市教科所、区教科室的指导下,课题组人员尽职尽力,按照设计的研究方案,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把调查、学习、研究、实践、总结等有机结合,保证了整个研究的计划性、整体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完成了中期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回顾、总结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现将研究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构建体系

XX年12月,课题正式立项,根据课题方案,结合我校、我班教育工作的实际,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确定了提高班主任老师的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目标。在这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制订详尽的实施方案,并与其他班主任老师紧密联系,进行班级管理方法的碰撞,与教务处、教科室和各科教师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实施。

2、制定严格的课题管理与研究制度。为使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对自己严格要求,随时积累研究材料,随时归档,并严格遵守学校课题管理办法,科学规范地开展课题研究。

3、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为了提高自身对班主任工作的全新认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积极进行对班主任工作的学习和探究,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业务素质并通过网络学习教育专家的讲座,以提高理论修养。

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随时调控

XX年12月,课题正式开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面对新的形式,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教育改革,是班主任工作时代性,先进性的体现。班主任在培养目标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一代新人培养成具有个性特长和创造精神的人才。在师生关系方面,树立新型的民主教育观。在生活方式上,要树立开放的整体教育观。

(二)统筹兼顾,一丝不苟,全面发展。

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主要是对班级学生全面负责、全面管理,即德、智、体诸方面都要管。如思想教育、学习任务、劳动、体育卫生、课外、校外活动、少先队工作,联系科任教师、沟通家长和社会教育力量等等,凡是涉及到学生的教育、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必须要管。

首先。我针对班级中的暂困生制订了详尽的转化计划,并把孩子们的进步写成案例的形式进行积累,总结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方法。

其次,处理好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关系。班主任工作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起着促进作用,任课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德育渗透是对班主任工作强有力的补充。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同其他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保持高度一致,主动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互通情况,共同研究,制定措施,分工合作,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同时,及时地了解学生对各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反馈信息,以便搞好本班的教与学。

第三,处理好班主任与班干部的关系。班干部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班主任必须重视培养一批有组织能力、有威信、乐于为集体服务的干部队伍,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我支持班干部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威信,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但不掩饰他们的缺点。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主动承担责任,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改进方法,通过工作得以锻炼和提高。

第四,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班主任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通过家访、家长会、家庭联系卡等形式,沟通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活动,防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消除个别家长认为学生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事的错误观点。

(三)常抓不懈,严格管理

班主任接触本班学生的时间和机会比其他任课教师要多,每天都处理从班集体到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事务,这就体现出班主任工作经常性。在工作中我经常性指导、辅导工作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1、抓细节养习惯

作为一个老师,无论你是不是班主任,无论你教什么学科,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要想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把常规工作做到位,以身作则,带领学生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并坚持不懈。

要想抓好常规工作必须从细节入手。比如班级卫生方面,我给每个学生分配了劳动小岗位,每个组设了劳动小组长,由劳动委员每天督促轮值的小组完成任务,小组长盯到个人。照理说这样够细了,但是时间一长还是发现问题,有人扫地不到位,三下两下就算了,有人不听劳动委员的话,有人拖地后不洗拖把------怎么办?我找班干部一起商量,再细化管理,由两个劳动委员轮流检查值日生情况,不合格的重做,连着几次重做的要罚做,拖地后检查拖把是否洗干净,否则重洗,最后由我检查合格后值日生才回家。每周一的大扫除结束后,也由劳动委员按照表格名单一项项检查。我在晨会课上教学生怎样用抹布折几个面擦东西,怎样洗拖把又快又好,并且公布,期末的劳动分数由劳动委员打分后小组过关决定,这样一来,学生劳动自觉多了。就这样,我们一直坚持到学期结束,班级的卫生也得到了好评。

“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看来,只要我们想得细一些,再细一些,在细节管理上下工夫,就能少走弯路,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的学生也会更出色。

2、民主建班、以制理班,以人为本,自主管理。

众所周知,战国时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其中的儒家和发家,一个是推崇仁义,另一个是强调法制。而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正是采用了两者的结合。首先通过学生自荐上岗,竞选班干部来培养民主气氛,另一方面,再实行充分的民主策略,也就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学生中来”,就是放手让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到学生中去”,就是让学生不断对照自己所定的条例来衡量检测自己,通过量化打分,来鞭策自己,从而不断进步。所谓“以人为本,自主管理”,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许多事情,我总是尽量鼓励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做。当然,首先必须培养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点带面,良好的班风、学风才能迅速形成。

以上是本课题组一年来工作情况的自我测评,当然,因为水平、学识有限,在课题研究中也有很多做得不尽人意的地方,这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

FWR816.cOm展读推荐

小学课题研究总结-创造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模式


小学课题研究总结-创造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模式

文章标题:小学课题研究总结-创造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模式

创造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模式

——清江小学课题研究纪实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众多学校反复实践的结晶。清江小学自20xx年申报了市级语文、数学、自然三个学科的创新课题研究,创造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新模式至今,已经结题,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校是市级确定第二批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学校,各课题研究人员从本校实际出发,深化教育改革,深化课堂改革,纠正传统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主动精神,导致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弊端。

一、创新教学模式简介

模式的操作程序为:目标转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励评价——发展创新。

课堂的基本结构是以“尊重主体、发展主体”为轴心,“目标转化”是导向,教师首先要把教学的要求变成学生求知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学习,进而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合作探究,当学生获得成果,教师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注入式教学是教师心中有目标,学生听课无目标,被动接受。“自主——合作——创新”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用目标转化策略,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学生探究的兴趣浓厚,求知的愿望更强。

二、“走出去、请进来”学习他人之长,夯实自身基础

几年来,我们立足本校实际,放眼山外,挤出经费多次派教师参加省、州、市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把他校经验与本校实际相结合,既跟上了教育发展的步伐,也进一步增强了课题研究的实用性。同时,还在本校开展了不同级别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多次请来市教研室的老师作专题讲座,对全体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老师们不仅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还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近几年来,人人争讲研究课,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几年来,多名教师参加了州、市优质课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老师们的虚心好学、求真务实,使得清江小学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三、教研硕果累累,教育质量稳步发展

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我校这几年来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被评为市级“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示范学校”。三个课题组被评为市级“优秀课题组”,多名教师的教学论文先后在不同级别的刊物亮相。教师素质的提高,受益最大的就是学生。近几年来,学生在运动会、书画、征文、演讲、歌舞等各项赛事均获得较好成绩,毕业会考成绩在全镇更是遥遥领先。在课堂改革中,我校在全镇还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除组织骨干教师送课下乡外,还配合市教研室针对研究课题组织联片教研活动,促进了全镇教师的整体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激活了我校教学法一盘棋,“自主——合作——创新”这一教学模式只是阶段性成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坚信,只要不懈追求,我们的教育会有直挂云帆济苍海之时!


《小学课题研究总结-创造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模式》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小学课题研究总结-创造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如何为促进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优质服务研究,本课题想通过积极构建新的课外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开学初,结合学生的阅读现状及课标为中年段学生提供的阅读推荐,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制定学期阅读计划,推荐课外读物。

对这些文章,我们平时是采用“读-记-说-写”的模式进行引导。升华读书,亦可尝试进行创作。具体为:

精选诵读语段,在阅读时间上,坚持做到时间落实。每天安排20分钟语文课读书,每月一次集中盘点大诵读。在选择兴趣阅读中,我们精心选择了多部儿童文学名著推荐给学生。使每个孩子每天读半小时以上的书报,此项工作积极寻求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每个假期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假期前举行假期大量阅读总动员,也通过各种途径取得家长们的支持,使学生在假期里能与书好好交往。

课外阅读指导课不能上成课内阅读课,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习得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让学生做好四个结合:

1、读与思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只有边读边思,读思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读与写结合。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写作的有效途径。

3、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全。扫清阅读障碍,培养自读能力,养成良好习贯。

4、读书与卫生习贯的培养相结合。教育学生要保持书本清洁,注意翻书和用眼卫生。

课外阅读指导要与学生写读书笔记有机结合,积极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及时进行阅读信息反溃

通过阅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也有积极意义。读书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去观察、去阅读,到书的海洋里去积累语文,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运用语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中,同学们与书中的人一起经历成功的快乐、经历失败的痛苦;一起体会亲情的珍贵、体会人间的美好;一起尝试生活的滋味、尝试人生的挫折……这些都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经历,让他们从中受到了无形的教育,提高了审美。

课题研究年度小结


自立项以来,参与课题研究的10名教师积极工作,认真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细化实验研究过程,不断总结研究经验,现已初见成效。总的说来,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理论,周密制定规划。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也是难点,刚开始我们感觉到很陌生,对“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经过区教科所的多次培训后,加上我们自学,我们才懂得“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与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显著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变化。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它特别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是一种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提出设想到正式设置,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更有着直接的现实原因及要求。它是教育改革与学校现实发展的迫切呼唤,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我国教育现实的迫切需要,是对21世纪的育人模式的一种新探索。它改变了现行教育教学中重学科知识轻综合应用、重考试成绩轻学习能力、重抽象智力轻实践技能等不良倾向,提倡学生的主体参与。它以综合、开放、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动摇了传统课堂教学死板封闭的旧观念。它如一股和煦的春风,驱散了在考试和分数笼罩下校园中的沉闷雾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全面改写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冲出了一个突破口,打通了“书本”与“生活”的联系渠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年轻一代丰富多样的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它同时强调目标、内容、方式等多方面的整合,有助于各门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吸纳。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门课程和这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在区教科所的统一规划和亲自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这个课题在省教研室立了项,立项以后,我们及时组织实验教师在一起学习课题研究实验方案,学习有关理论,为了保证实验顺利开展,学校还购买了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准备了一定的场所。同时发动实验教师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去探究。经过一学期的实验研究,我们已基本了解了这门课程的含义、特点,逐步掌握了这门课程的实施技巧,也积累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指导策略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二、扎实开展实验,细化研究过程。

一是我们学校教科处制定了详细的课题研究制度,对课题研究的责任、任务、要求、过程资料、档案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保证了学校这个课题顺利开展研究和良性发展。二是我们10名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做到了月初有计划、月中有过程检查和督促、月末有总结评价,每月听1—2节实验教师的研究课,每月坚持召开实验教师的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教师畅所欲言,谈体验、谈问题、谈方法、谈技巧,相互交流,逐步提高了教师的研究热情和研究水平。在课题组,我们把实验教师分成四个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子课题,其中汪宏军、刘红、陈华主要研究“指导学生选择课题的策略”,秦艳、黄丽平、吴安菊主要研究“指导学生设计方案的策略”,陈贤华、罗泽军、张忠福主要研究“指导学生实施方案的策略”,黄孝兵、丁本良、张少文主要研究“指导学生总结评价的策略”。各个小组虽然研究重点不一样,但每个小组之间有合作、有交流,相互商讨,充分保证了研究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注重了研究过程资料的积累,现已将《学生研究方案集》、《学生作品集》、《学生设计方案集》、《学生研究报告集》、《学生总结评价资料集》、《学生活动案例集》等装订成册。

三、精心组织学生活动,实施教师指导策略

1.教师要重视前期指导,为开展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一是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实施动员。活动实施动员的关键是要让所有参与者(包括学生、相关教师、家长及社区指导人员)明确活动的意义与实施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召开家长会,邀请热心学校教育的家长作为学生活动指导老师,同时成立教师指导小队及家长协助指导小组,支持和帮助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首先给家长发了一份倡议书,邀请家长做我们的校外指导,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支持,有的家长很细心,帮我们出了很多新的点子,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激情。另外我们还邀请了学校专门负责绿化的工人给我们做指导,必要的时候给我们介绍学校的所有植物,效果也很好,同学们发扬了勤学好问的精神经常抽时间去听他的讲解,同学的收获很大,包括我这个指导老师在内,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们的活动还没开展,但各方面的力量已调动起来了。

二是要开阔思维做好活动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包括活动所需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资源准备、思路准备、人员准备等。活动实施主题不同,准备工作也不同。这些准备工作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准备。这个过程的关键是指导教师的启发作用,给学生出些点子,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教师的鼓励和启发不可忽视。

三是要建立学习小组明确分工。不管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建立在哪一个层面,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教师都要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和活动的学习小组,在建立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由他们自己选择研究和活动的伙伴。教师要指导学习小组明确分工,充分协作。这样每个班级可以成立十个左右的小组,由他们自己推选组长,自己给小组取一个能够代表小组风格的名字,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对研究的问题充满信心,跃跃欲试。

四是要指导制定研究方案。教师通过帮助研究活动小组完成研究方案的设计,并给予指导,从而控制研究的进程、方向、方法、质量等因素。主题的确立是开展活动和研究的关键一步,教师尤其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活动主题资料,供学生自由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增长,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确立活动方案、主题和计划。活动方案设计,包括研究的主题、活动的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地点、活动人员、指导教师,活动成果展示方式等。

2.落实中期监控,确保活动井然有序

一是要在活动中进行具体的指导。在具体活动实施阶段,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指导的内容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具体研究的方式。教师要敢于放手,尽量保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二是要进行活动过程质量监控。中期监控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研究过程的质量。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指导学生写好研究记录,及时记载活动情况和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三是要为学生活动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研究条件包括研究所需物质条件、信息条件、人力条件。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活动提供物质条件,如场地条件、查阅资料条件和学校所能提供的工具、材料等。教师只是提供给学生最简单的条件,给研究提供一个基本保障,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去挖掘更多的条件。在活动中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信息条件,但只是提供给学生信息来源的方向,由小组学生自行对信息进行寻找、选择、处理、分析。

在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人力条件,介绍一些相关的专家、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教师还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活动有利的资源,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是要协调小组内部的关系。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内部,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对于活动中小组产生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指导小组同学协商共同解决。同时让学生知道研究的问题必须通过小组同学的合作分工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教师要给学生做一些合作沟通的技巧的传授与示范。

比如说在活动的第三个阶段“活动小组实际研究”,要求各小组根据计划通过途径查找资料,可以访问,调查,实验等,教师在这个阶段随时关注个组资料储备情况,并随时提供点拨帮助。很多小组进行了科学而精细的分工,这样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任务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凭借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然后把各自的研究东西在小组内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达到一种促进性互动。效果是非常惊人的。我们的一个叫“沙漠之王”的研究小组单就仙人掌的作用和种类的资料就收集了长大三万字的内容,而且很多东西是连我指导老师也是第一次见到,真是大开眼界。在这个过程中合作,自信与创造,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尊重与欣赏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3.关注后期总结,完成活动目标

一是对学生活动成果的交流与展示的指导。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提供有利条件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同时可以请部分家长来学校参加我们的成果交流与展示,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交流与展示主题,例如“金鱼戏水”“走近我们身边的植物”等,同学们还选举了部分口才能力强的在活动展示上向家长作了精彩的汇报,而且多形式的把同学的活动成果展示出来,可谓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特别是同学们制作的手抄报,撰写的小论文和研究报告,让人赞不绝口。同学们在活动中找到了自信,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收获不再限于本次活动,而且有更多其它意想不到的收获,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作为指导老师没有什么比这更欣慰的。

二是对学生活动评价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学生自评,家长评语,然后是小组互评,最后是指导老师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写一个自我小结。教师应该按照有关评价表的要求与项目,认真填写评价表,在填写的过程中,可参照评价重点,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给出相应的等级与评语。评价的整个过程以激励性评语为主。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客观的评价自己,而且也能科学合理的评价他人,同时也能接受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学生在评价中成长起来了。以上三个阶段的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的实践活动进行选择和调整。

如果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当做一台戏的话,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编剧、顾问、配角、舞台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这台戏,归根到底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演”,并逐步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展示,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活动,全员参与。这就给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不能手把手地指导,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放任学生,而是应该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要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开展教育研究,提高合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在学生活动时给予必要和充分的指导。

四、及时总结,初见成效。

教师自开展实验研究以来,不但领悟到了这门课程的真正奥妙,而且也掌握了这门课程的实施技巧,同时也懂得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指导的策略,课题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实验教师刘红撰写的实验研究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初探》获市级一等奖。

2、实验教师汪宏军编写的案例《我们身边的植物》获得市级一等奖实验教师汪宏军撰写的案例《我们身边的植物》获得区级二等奖。

3、实验教师陈华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灯》在宜昌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会上被评为示范课,实验教师刘红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斑马线》也被评为示范课。

小学课题阶段研究阶段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实施意趣教学,构建绿色课堂”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在九月份的课题组活动中,我们学习了2011-2012学年度“构建小学绿色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总课题组研究计划,讨论制订了本课题的阶段研究计划。明确了本期的阶段研究目标,本期每次活动的具体安排及每次活动的负责人等。对期末将收集的资料做出了安排。明确本阶段的重点是围绕文言文教学精心打造一节研究课,初步确定运用网页形式规范整理课题资料、展示课题成果,进一步完善课题博客。

在十月份,我们重点开展了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研究。围绕《伯牙绝弦》一课展开研讨,并由刘俊老师执教为巴南区小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提供了研讨课现场。刘老师的教学,以情为脉,多元化的读,带领学生逐层推进,品位体会,熟读成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效果非常好。得到了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十一月,我们组织教师们展开研讨,针对文言文、略读课文和习作教学进行教学模式的提炼。并收集了每位参研教师的个人简介、获奖情况、经典案例、论文等资料。初步建立起课题网页。本课题组教师刘俊、刘伯荣、龚利、罗天琼参加了鱼洞四小“精彩二十分微格教学赛课暨绿色课堂研讨”活动。教师们以新颖的设计、扎实的基本功、充满情趣的课堂,赢得听课评委、教师的好评,分别取得了一、二等奖的佳绩。

十二月,我们进行了半期总结,完善了课题网页和课题博客。在学校的半期交流评比中,我组获得了高分,被评为一等奖。

最后一个月,我们总结了本期的研究情况,收集整理了本期研究的相关资料,进一步完善课题网页和课题博客,并思考如何展开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感谢您阅读工作总结频道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自查工》一文,希望帮助您解决写工作总结的需求和参考,如果本文还未解决您的需求,可以继续访问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栏目。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