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读后感2000字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最近读了毛概老师推荐我们的《哲学与人生》,有了一些感悟和思索。

首先,人当用理性反省经验的时候,才是真正清醒的时刻。这句话给了我很深的思考。不过,理性思考有时候是很困难的,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也经常因此,一句明天再说吧!到最后干脆不想,就是因为实在想不清楚,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复杂的事情发生。其实这也正是我想学习哲学的原因,只有学会用哲学性的思维,来思考这些事,才能更快的解开这些迷雾。书中有一段话我很喜欢,也在此摘录下来,做为对自己的勉励吧!

其次,另一句话也给了我一定的感悟,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书中给出的关于培养智慧的启示案例:爱因斯坦曾说过专家只是训练有素的狗。这句话的用意并不在骂人,而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只是做一个专家,还要设法透过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体验到智慧。智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总结为两点:完整与根本。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许多人因生活环境从小就在责骂声中长大,形成了气质自卑,甚至认为自己的人生都是黑暗的。

然而难道人生就真的只有这短短20、30年就可以决定了吗?林肯曾为人刷盘子,低人一等的生活非但没有让他屈服,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的信念。人只要还没有进棺材,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要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对任何事情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考量整体生命。只有完整的看待,才能够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很快地重新振作,重新出发,以及在得意的时候知所收敛。

总的来说,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只是表面的小问题,而有些问题则是属于根本的大问题。生死就是最根本的大问题。除了生死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也属于根本的问题。譬如:人为什么有不一样的命运及不一样的遭遇?为什么有些人做坏事却没有遭受报应?为什么有些人生下来就必须受苦受难?

总而言之,培养智慧代表要超越感性的限制,慢慢在知识的范围里面奠定基础。有了基础之后就要进一步达到完整而根本的境界,而这个境界和个人主体的觉悟和体验有关。这里的觉悟是要我们放弃个人成见,去发现真理,所谓道并行而不悖,通往目标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而体验是需要人

查看更多>>>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一)

鲁迅先生曾说,不值得读两遍的书便一遍也不值得去读。然而现在人们读的书多是只够读一遍的书,书虽然多却很能挑出一两本有品味的,值得读两遍的书来,但【哲学与人生】却是例外。

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一爱一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一性一,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一精一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一精一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一精一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一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一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一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

查看更多>>>

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实很多作品会引发读者的感同身受,当我们阅读完作品后,一起讨论时会变得更加自信。怎样在作品读后感中写出内心真实感悟呢?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了一下“《哲学与人生》读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篇1)

人生总有失望迷茫时,意志消沉时,这个时候不妨多留意身边,看看碧蓝的天空,清澈的流水还有朴实生活的人们,以前不曾在意的细节,可能都会让你觉得非常美好,特别的感动,当然,如果这个时候可以读到一本励志的好书,那不仅豁然开朗,帮助你走出困境,而且教会你积极的生活态度,《我的人生哲学》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是一本坎坷人生的智慧之书,是经历曲折的经验之书,也是给我们年轻人的启示之书,充满了真诚坦白和哲学的睿智。作者王蒙以讲故事的形式,节奏缓慢的讲述了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哲学。正如此书前言中所说的只有走过人生广阔领土的人,才有资格谈人生的真谛;只有满怀坦诚的成功者,才会给我们以真正的人生教益;只有亲历过人生苦难的人,才能跳出苦难看人生;只有用理性知道自己人生而又不惮躬耕实践的人,才能讲出人生的理性。

我很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的学习,并不是读书才是学习,一切经验体验都是学习。“我是学生”并不是作者的一句空话、大话,这是他平时实际生活的行为准则,又是对自己一生的客观评价。

书中用杂文随笔的艺术形式从各种角度感悟人生的艺术,诠释道与德,诚与诈,智与愚,真与伪。谈人生哲学,其实不容易。而王蒙却从其历尽沧桑之后道出了“无术、无谋、无名、无功”的真谛。作者完全充当了一个普通的人来分析,让我们通俗易懂,新意昂然。在叙述这些人生哲学时,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而是以亲身经历现身讲法,一切从面对人生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阐述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真实的力量透彻纸背,发人深思。

王蒙是誉满天下的著名作家、诗人,却以平等的心态在与读者倾心交流,在娓娓而谈中讲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悟的真实。他绝不放弃人生的哲学睿智与理想境界,但亦绝不高谈阔论,无论小事、大道,都说的是人生至理。这种细腻,周到的人生哲学就像大海卷起层层叠叠的浪花来拥抱着我们的思想灵魂。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篇2)

哲学的本质是什么?哲学的本质是思考和学习学。学习是主动与知识互动的结果。学习只能由自己完成,老师没有办法把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学

查看更多>>>

您可以在以下资源中找到涉及“《哲学与人生》读后感”相关的资料。即使是一本再简单的书籍,不同的人在读完之后都可能会有不同的心得,在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之后,一般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 写读后感时,应该集中力量描写那些令你感触最深的情节与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篇1)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如果为了其他,如名利、财富等,而失掉健康,是最大的悲哀。

财富、名利等其他,并不能带来快乐,并不能驱除内心的空虚、无聊,只有内心的富有,健康的身心,才能使你快乐。内心的平静,健康的身心,对外界的需求就越少,内心的富有像清泉、像明灯,不断滋润你的心田,照亮你的人生。

人作为动物,一半时海水,一半是火焰。但是我们大都是通过感受去生活的,一件事情的发生,影响你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所以,在同样环境下生活的人,同样的事情却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究竟是怎样的,为前途担忧,为生活担忧,为得失担忧,忧虑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在忧虑中日子过了,匆匆,像轻烟,如薄雾。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在短暂的生命里,人们却是多么可悲,每天清早醒来,昨日一去不返,在忙忙碌碌中,今日,转眼即逝,在混沌中日复一日,有天开始老去,白发苍苍,手无缚鸡之力,人老体衰,空有千里之志。

匆匆,在我们即将就死时,问问内心,这一生有多少后悔?如果是这样,那么人生中转眼即逝的感受,又是多么短暂,可是有些事对我们确实影响至深,以至于我们很多时候,忧心忡忡,有时候想,为什么会这样忧虑,是事情本身的影响,还是在内心深处有着太多牵牵绊绊,为钱、为名、为利、为欲望,得失在心中,蒙蔽了内心的双眼,我们又何曾有心情去看看美丽的夜空,去保护给予我们生命的大自然。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我们失掉的光明在哪里?是在内心罢。心灵,是幸福的源泉;健康的体魄,是快乐的载体。如果,失掉了健康,那么其他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是这样的,用道理为自己在犯错后悔时,寻找借口,寻找安慰,推卸责任。而生活中却是明知故犯,为欲望,经不起诱惑,是我们的本性贪婪自私吗?我们,人究竟是怎样的?为了我们生存的大自然,我们能否负起责任!为了和我们一样有权利在地球上生存的其他物种,我们能否负起责任!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篇2)

哲学与人生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哲学与人生,很吸引人的书名。也许有些人会

查看更多>>>

读《哲学与人生》有感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图书馆二楼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两本看上去就感觉已经有很久历史的书相互依偎,一本已经没有了当初光滑的封面,只有五个不大不小的褐色的楷体字哲学与人生依旧醒目,但那字的颜色却使我想起了久经风雨的老树,饱经沧桑而又充满了无穷的生命力;另一本则稍好一些,褶皱的书皮,有几页纸已经早早脱落,书本内部原本的线装本已经松散成两大部分,微卷的页脚提示着我已经有数不清的人翻阅过这本书。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我选择了第二本书。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觉得这人怎么这么多废话、讲半天不知道要讲什么,可是,我得告诉你,我的的确确是这么个有些啰嗦的人。其实,也不尽然,我只是想用最真实的语气从头到尾记录我对《哲学与人生》这本书的感受,也只是想完完整整的把我自己目前对人生的感悟告诉你而已。读完这本书,我最真实的感受还是选择做你自己。

书中说人生活在世上都只是旅客或过客,而不是归人。这句话确实不错,我们从来到世上,睁开眼,一路走来,看到的,听到的,遇到的,经历的,无论多么悲惨,亦或是多么绚烂,最终留下的,只是那些难忘的铭记在心的片段,而已。而那些或美好或苦痛的时光却是万万不能因为我们渴望它停住脚步就能停下的,最终我们依旧走向孤独,走向死亡。

正如旅行,身在途中,无论沿途的风景多么美妙绝伦,令人心神震撼,我们终究还是不可以长时间驻足,我们或用相机拍下那些美好的景物,或用铅笔记录下那些感动的瞬间,但,当这些事情一旦结束(一旦发生),我们就不得不再次出发,直至下一个目的地,最后,我们回到暂别的家。

死亡是最终的归宿。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人在路上,走出怎样的风景确实取决于你自己,看你做出怎样的抉择。

是选择做别人眼中的自己,还是选择做真正的自己?生活的中国人,大概选择的都是别人眼中的自己吧,为了适应整个大群体的颜色,遮蔽了自己的内心,选择多数人的选择,买多数人买的东西,说多数人感兴趣的话题,甚至有时会为了多数人那些荒唐而可笑的想法放弃自己内心的良知。还记得几年前切糕盛行,几千元一斤;杭州小伙儿卖肾买苹果4s手机;着名的引起无数讨论却无疾而终的小悦悦事件。

我不知道为什么切糕会如此稀有到堪比食物黄金,也不清楚为啥好端端的人要去买所谓的高档手机,更是不了解那些看到奄奄一息的小悦悦却置之不顾的路人们,但,我清楚,他们做的都是合乎情理的大多数人的选择:大多

查看更多>>>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一)

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代教育名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他【教育与人生】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我们教师的教育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教育与人生】这本书一精一选了四十八篇叶老的教育论着,具有较强的代表一性一,值得一读。

有幸捧读这本教育专着,真可谓受益匪浅,下面就教师怎样来教学生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针对教师怎样来教学生的问题,叶老先生提到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我国教育者的优良传统。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提出教者必以正,重视以身作则的原则。西汉教育家董仲舒说:善为人师,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意思是说,要当一名好老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正确的教育方法,又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道德的特征,是人民教师必备的德行。

叶老在他的论着中将教师的讲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开门见山,一种是先引起动机再讲,以后者为最有效,在学生接触后想知道的时候才讲,更会使学生豁然开朗,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引导学生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求创新、善创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一点在教育学生环节中体现更为明显,教给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的标准,不仅要用语言讲明,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本身的行为就是标准和规范,也是一种有效的不言之教。关于这一点叶老讲: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样,而身教为先总归是最重要的一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以身作则的重要一性一,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能否做到以身作则,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教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一爱一戴。反之,如果教师只是说得好听,而在行动上却是另外一种样子,学生就会不听教师的话,有的学生还可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然,我们教师在这一方面要注意和学生沟通,真正地了解学生,应该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才会更顺利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玖完【教育与人生】,我深深地感受到叶老对新一代教育工作者所寄予的深切厚望。在当今社会,说白了其实就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是教育竞争的社会。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稳固的专业思想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有某一学科专业的科学知识和教育理

查看更多>>>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文化与人生读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文化与人生》这本书是由贺麟先生编纂完成。贺麟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我国的哲学教授张祥龙曾这样说;“贺麟先生是引导我走上哲学之路的恩师,他的学识和人品是我所崇敬和终生感怀的。”并表示贺麟先生在他那个时代的哲学界中属于出色之列。

坦然的说,作为一名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90后,《文化与人生》是我读过的第一部涉及到哲学,伦理,文化和人生等方面的著作。也是我读过的最有深度的一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它更需要的是读者的深度思考和对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纵向理解与把握,此外它也要求我们对西方哲学和文明进程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当然也正因为它的深度与难度让我认识到文化的深厚意蕴,文明的伟大魅力与自己的浅薄。而这,也正是我的收获之一。

书中每一篇文字都是为中国当前迫切的文化问题、伦理问题和人生问题所引起,并且根据个人读书思想和生活体验所得去加以适当的解答。这些解答所取的途径,似科比较接近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洋康德、费希特、黑格尔所代表的理想主义。篇中大都亲切地自道所思所感和所体察到的新意思,以及与青年朋友们谈心论学的观点。寓个人的哲学见解以浅近的方式于各篇中,并希望引起读者的哲学兴趣进而启发他的哲学思想。当然,他也成功了。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感受较为深刻的当属人生问题及其引发的其他问题。贺麟先生在论人的使命,信仰与生活,理想与现实,乐观与悲观,自然与人生观念与行动等数篇文章中着重与剖析人生问题,并寓人生问题于大的人类文明发展和文化差异之中,且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使文章有了更广阔的视角和深度。在信仰与生活中,他剖开政治经济道德,对信仰进行客观研究得出客观原则,进而才通过信仰的功用种类过渡到文化与政治,在文章的最后则自然的谈起青年的政治信仰问题并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凡是学者专家以及有知识的青年,均应该有政治信仰,或均应该培养成健全的政治信仰和正常的政治兴趣。足以表明他对青年的关爱和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也正是这点,改变了我以往对哲学家的凭空的印象,哲学家并不是空想家,他也是根植于生活,发现与生活,同时深深的思考和关心着生活和伟大祖国的命运。

在文化方面,可以说贺麟先生是学贯中西。可以说文化问题及这本书所透露出的文化的巨大

查看更多>>>

当《教育与人生》放到我的手里时,我就认定它是我长久的手边书。书中叶圣陶先生的话就像是一股力量,能够推动我走进真正的教育中,这股力量将我以前对教育的简单想法一一击破,同时细腻地指点着。这本书将让我受益无穷!

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叶圣陶先生说道: 小学教育是为着小学生的,小学教师是栽培小学生的。原来人之所以可贵,并不在他既已为人,乃在他将进而为更高尚的人。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能参加正人人类的进化历程,便算是个有价值的人。学会做人,是最根本的。在学校中,学习知识固然是一种培养学生的途径,但无法将所学的融入到生活中,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而不是智慧和人生。

在我第一次直面41个孩子的时候,我比他们更紧张。很多慌乱的时刻会出现在自己身上,我曾用严厉的语气责怪过他们,但第二天再见面,他们依然真诚地对着我笑,我便开始想该怎么做才是真的对他们负责。

面对这群天真的孩子,没有人会喜欢将他们埋进无边的题海里,当他们在奔跑的时候,我能被他们努力的表情所感动。而成为一个教师后的我,对自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就是为了让孩子不会对我感到失望,更不会让他们自己在困难中失去前进的信心。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和学生的相处也开始熟悉。孩子就像魔术师,他们每天都在变,我每天都能感受得到。他们会帮助别人,积极地伸出手,不仅仅是借与还,还懂得了与他人的分享;有人看到地上有垃圾,拿起扫把就扫,其他的人便会迫不及待地加入进去,即使握着扫把的手还不够灵活。见到老师会微笑着问好,放学时记得向老师告别。

其实我喜欢摸摸他们的头,或是拉拉他们的小手,可同时我也明白与学生太亲近,会有反效果,于是我常常板住脸。回想一下,板着脸的表情一定太难看了,孩子们接受不了,都离我远远的。如果有一面镜子在前面,也许自己看了也会嫌得可厌。先生的这句话就是对我说的,现在的我正在改变,我有更多的耐心走近孩子们,仔细地帮助他们改正作业直到真的弄懂为止,心平气和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也学会和身边的人相互友爱。

以前的我并没真正懂得如何与儿童相处,如果接受他们的情绪,如果处理他们的想法。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用轻声细语更容易贴近学生,用温柔更容易说服孩子的小脾气,用一点细微的关心可以把他们的不听话赶走!而正是老师的态度引导了学生的态度,老师的脾气改变了学生的脾气,老师的为人影响了学生的为人。

这些点点滴滴也许只是我看到的一小部分,

查看更多>>>

我的人生哲学读后感范文一

这本书和我之前看的大前研一的书都不太一样,有点像自传,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处世态度结合起来。

整体看起来比较平淡无奇,可能是我最近看了不少他的书有关,类似的说法或多或少的,我在其他书上都看到过。

不过他认为日本战后企业经营最强者是雅马哈的川上源一还是比较新鲜的,他总结出了川上成功的三大因素:

理智的好奇心

行动能力

向产业化发展

在我看来,这是一套流程。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但是还能保持理智的观察思考;然后才去行动研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最后从中赚钱。真正的企业家,创业者的能力啊。

《我的人生哲学》读后感范文二

某种情况下,我甚至要说,恰恰是在身处逆境之时,学习的条件最好,心最专,效果最好。顺境时人容易浮躁,周围常常会有各种朋友、跟随者、慕名者、请教者;顺境时你常常忙于说话、写字、发意见、教授旁人、好为人师;顺境时常常自我感觉良好,志得意满,看到的是旁人的失缺;顺境时你必须满足社会与众人对你的期待,你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做旁人要你做的事情,比如出席某些活动、仪式而目的仅仅是为了表示你确已出席。而逆境时、被晾到一边时、不可接触时、不准革命时,正是不受干扰地求学的良机、深思的良机、总结经验教训的良机,是严格地清醒地审视自己反省自身解剖自身的良机,是补充自己、壮大自身、使自身成长、使自身更新的良机,是学大知识、获大本领、得大彻大悟的最好契机。

王老这篇文章虽有些啰嗦,可也写的其实。人总是这样,顺境时看自己看不深远,逆境时看自己才够真实。不过我却认为,即使在顺境时,只要谦虚、心静,因为接触不明了事情的机会多些,反而更有机会提高自己。相反,在逆境时,心恰恰静不下来!总结经验解刨教训时,往往会怨会悔会空想,心思不能专于当下事!与其颠来覆去的让错误折磨自己,倒不如抛空一切曾经拥有的,看准眼前重做分析!

人生给我们重新分析的机会并不多,我认识的很多身在顺境的人都在明知山有虎而将错就错着,这是种无奈,更是等待。他们无时不刻的在学习如何规避风险,却永远跳不出圈外重新再来。因为他们害怕逆境,所以才这样捱着。毕竟失去与获得永远不能成绝对的正比,虽说高处不胜寒,却好歹也能捱住,毕竟低处难行那是寸步难行啊!

我现在很明白自己的的确确是在逆境中,人在逆境中最怕自己不认境遇,不求上进;不认错误,不求改变。我感谢人生给我重新分析的机会。可认了的同时也让我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究竟

查看更多>>>

《人生》这本书已经读了好几遍了。每读一次,都会被感动一次。一次次地读,一次次地感动,从感动进而到感悟。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甚至影响一生。

在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里,知识青年高加林身处穷乡僻壤,却一新向往着城市里美好的生活。在他最落寞最孤苦无助的时候,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刘巧珍走进了他的生活,深深地爱着他,用似水的柔情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心,给了他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然而他们如胶似漆的日子并不长久,一个意外的惊喜,高加林有幸进了县城,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又遇到了昔日的同窗黄亚萍,两个人一拍即合,很快打得火热。最终高加林无情地抛弃了刘巧珍,善良的巧珍面对现实,只好在山村里找了一个农民嫁了。天有不测风云,正当高加林与黄亚萍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时候,正当他们热恋得难舍难分的时候,高加林走后门进城工作的事情被告发,他被辞退了,只好无奈地与黄亚萍分手,卷了铺盖卷灰溜溜地回到了山村。

这部小说写得很好。好在哪里?好就好在反映的都是现实生活,不像琼瑶的小说似乎离我们很遥远。读完这本书,你会感觉到书中的人物好象就在我们身边,高加林似的人物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见过,我们不是通常把他们称作陈世美吗?这些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陈世美实在可恶!好在老天有眼,这类人物往往没有好下场。

高加林的人生经历发人深思。人生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重大的选择,这是现实生活给我们出的选择题,在选题时一定要三思而后选啊!选错了往往没有改正的机会了,高加林就是因为选错了题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当他被辞退后,与黄亚萍分了手,回到了家乡,此时深爱着他的巧珍已成为人妻。他变得一无所有了,当他站在大马河桥上,手抚着桥栏杆,想起第一次卖馍返回的时候,巧珍就是站在这里等他的;想起在这同一个地方,他不久前又曾狠心地和她断绝了关系眼下他又在这里了,可是他现在还有什么呢?他幻想的工作和未来在大城市生活的梦想破灭了,黄亚萍又退回到了他生活的远景上;亲爱的刘巧珍被他冷酷地抛弃,现在已和别人结了婚。他真想一纵身从这桥上跳下去!这一切怨谁呢?想来想去,他现在谁也不怨了,反而恨起了自己:他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为了虚荣而抛弃了生活的原则,落了今天这个下场!

查看更多>>>
哲学与人生心读后感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500字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1500字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800字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3000字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600字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700字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900字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1000字 哲学与人生教案 读书与人生读后感
哲学与人生职业规划书 通俗哲学读后感2000字 庄子哲学读后感2000字 斑鸠与人读后感 哲学通信读后感 大树哲学读后感 哲学研究读后感 哲学的故事读后感2000字 关于哲学的读后感2000字 哲学的贫困读后感2000字 人生读后感2000字 法意与人情读后感 哲学类书籍读后感2000字 猫的哲学读后感 法哲学通论读后感 白象公司哲学读后感 与人合作的读后感 燕子与人类读后感 科学与人文读后感
展开更多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2000字

当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获益,哲学与人生读后感2000字栏目为您提供小学生哲学与人生读后感2000字、初中生哲学与人生读后感2000字、高中生哲学与人生读后感2000字等,感谢您的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