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马蜂窝读后感600字

《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出于好奇心,捅掉了马蜂窝,反被马蜂蜇了眉心的事。赞扬了马蜂敢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和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使作者感到毁坏马蜂的家,毁坏它们的生活就像是一种罪孽,他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这种精神也令我十分震惊,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深思熟虑,斟酌好了之后再去尝试,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做出损人不利已的事。

查看更多>>>

小时候,我很调皮,家里后院有个马蜂窝,我和伙伴约定把马蜂窝捅下来。我把许多棍子捆在一起,捆的很长。我使劲朝马蜂窝一捅,马蜂窝就下来了,一大群马蜂朝我们飞来,小伙伴都吓跑了,我被一只大马蜂蜇了一下。几天后,再看那个马蜂窝已经不在了,蛰我的马蜂也死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却高兴不起来。

别人没招惹你,你就不要去招惹他,这样,只会受伤,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还是踏踏实实的好。

查看更多>>>

这篇文章语句通顺,条理清晰。主要讲了马蜂窝给作者一家带来的不便。爷爷和奶奶的对话,和作者捅马蜂窝挨蛰的经过,以及作者爷爷对作者进行教育之后,作者对马蜂转变认识。为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的勇气感到敬佩,对自己破坏马蜂们家园所作所为感到后悔。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其他动物的家园。然而,在生活中,人类却对这种独特的伙伴缺乏关爱,甚至还将有些动物当作盘中餐。其实,每颗动物之心都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如文中马蜂誓死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多么让人震惊啊。所以,懂得以平等的姿态去和身边的们一个动植物和睦相处,尊重和关爱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灵。

只有这样动物界中的每一个生灵才不会侵犯我们,才会与我们和睦相处,才会尊重我们。

查看更多>>>

今天,我们学了课文捅马蜂窝,它的主要内容是,好奇心让我去捅了马蜂窝,结果妹妹背叛了我 ,我被马蜂蛰了,后来听了爷爷的一番话后,希望马蜂可以回来重建家园,最终马蜂回来了,我在心里暗暗地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情。

课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句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的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的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最感动的地方是这里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死一死,真像一个英雄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头。

如果我是作者的话,我一定不会捅马蜂窝,因为那也是一个生命啊。如果我要捅的话我一定会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的,还会找一个我信得过的人、胆子大的人来把门。

课文中有很多好的写作手法,如比喻,这里作者还很细腻的描写了心理活动,因为这样作文才会变得更加生动,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读了《捅马蜂窝》这篇课文后,我明白了不要伤害生命。

查看更多>>>

《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出于好奇心,捅掉了马蜂窝,反被马蜂蜇了眉心的事。赞扬了马蜂敢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和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使作者感到毁坏马蜂的家,毁坏它们的生活就像是一种罪孽,他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这种精神也令我十分震惊,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深思熟虑,斟酌好了之后再去尝试,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做出损人不利已的事。

查看更多>>>

《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出于好奇心,捅掉了马蜂窝,反被马蜂蜇了眉心的事。赞扬了马蜂敢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和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使作者感到毁坏马蜂的家,毁坏它们的生活就像是一种罪孽,他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这种精神也令我感到十分震惊,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深思熟虑,斟酌好了之后再去尝试,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做出损人不利已的事。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 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 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 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2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抽学生认读,相机正音。(捅马蜂窝、纠缠、褂子、捣毁、痊愈、沉甸甸、惊魂稍定、粘上去)提示学生: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chén diān diān。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3 理解词意。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纠缠:绕在一起。 捣毁:砸坏、击垮。 4 学生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顺的程度。教师相机检查指导,对拗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5 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教师:这篇课文的1~7段,写了“我”捅马蜂窝的经过;8~11段,写了“我”对马蜂性格特点的认识和对捅马蜂窝的忏悔态度;第12段,表达“我”盼望马蜂重建家园的愿望。 1 学习课文1~7段。 (1)学生自由读1~7段,想一想哪些内容给你印象最深,用笔作上记号。 (2)学生汇报交流自读所得。体会以下句子:“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

查看更多>>>

《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出于好奇心,捅掉了马蜂窝,反被马蜂蜇了眉心的事。赞扬了马蜂敢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和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使作者感到毁坏马蜂的家,毁坏它们的生活就像是一种罪孽,他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这种精神也令我十分震惊,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深思熟虑,斟酌好了之后再去尝试,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做出损人不利已的事。

查看更多>>>

捅了马蜂窝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是苏联作家瓦切尔内绍夫写的一篇记叙文。文章以清新的格调记叙了“我”在童年时代经历过的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在“我”7岁时,爷爷和爸爸带“我”去打野鸭。“我”趁大人去找小船时,受到了村里孩子的刺激与捉弄,受虚荣心理的驱使,冒险用长竿子捅了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得脸都变了形,闯了大祸。文章写出了纯真的童趣和孩子好奇的心理,赞扬了儿童在做了错事后,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做法。 〔结构分析〕 文章按事情发生、发展与结局次序记叙的,共10个自然段,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爸爸和爷爷答应带“我”去打野鸭。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发现了马蜂窝。 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写捅马蜂窝的过程。这部分写了村里的孩子出于对“我”这个外来人的排斥,进而采取了恶作剧的手法,步步紧逼地在“敢”字上做文章,伤害“我”的自尊心,最后迫使“我”这个不知道捅马蜂窝严重后果的外来人拿起了竿子,干了蠢事。这时他们捉弄“我”的目的已经达到。危险已经降临,他们又善意地提醒“我”“快逃命”,这说明村里孩子的做法虽然很过分,但他们搞的还是孩子式的恶作剧,并无恶意。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至篇末),写捅马蜂窝的结果。“我”被马蜂蜇得很重,脸都肿变形了,同时对这次行动进行反思总结。 〔语意理解〕 “我7岁的时候,爸爸和爷爷答应带我去打野鸭,这是我恳求了很久,他们才答应的。” “野鸭”,一种鸭科动物,属鸟纲。野鸭体形差异较大,通常较家鸭小。趾间有蹼,善游水。多群居在湖泊中,杂食或以植物为主食。肉可食用,羽毛可制绒,是重要的经济水禽。打野鸭要到有湖泊、河流的大自然中去,对儿童有巨大的吸引力。“恳求”,诚心而殷切地请求。打野鸭要到野外湖泊去,很艰苦,也有一定的危险,当然大人不愿带儿童去。但这一活动的冒险性与猎奇性强烈地吸引着“我”,使“我”不断“恳求”大人。“我”“恳求”“很久”,大人才答应带“我”去打野鸭。这次打野鸭的机会真是来之不易。 “稻草房的屋檐下,露出一个黑糊糊的马蜂窝。” “马蜂”,是胡蜂的通称,也叫蚂蜂。大型昆虫,体细,身体呈黄或红黑色,有黑色或褐色斑点或条带,有母蜂、雄蜂及工蜂等个体,群居。夏季在屋檐下或树杈等处做巢。本句中“我”所见到的马蜂是在稻草房的屋檐下做巢。由于马蜂背部有黑色条带与斑点,且聚在一起,不

查看更多>>>

600字读后感(一)

【铁路边的孩子】读后感

文/朱俊达

好好看,对,是啊,这么多的声音从我的房间中传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我在国庆小长假看完了【铁路边的孩子】这一本好书,好看极了,现在就让我来为大家讲一讲这一个故事吧。

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罗伯塔,她是三个孩子中的老大,老二,彼得,理想是当一个工程师的小男孩,菲利丝,听名字就知道她是一个十分可一爱一的小女孩,对了,她是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人。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开始,他们并不是住在铁路边的孩子,而是住在城市中,生活也过的很好,但是,突然有一天,爸爸不知道为什么,什么也没有和孩子们说,悄然无声的离开了这一个家,孩子们起床时,一妈一一妈一也不见了,孩子们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直到了晚上七点,一妈一一妈一才回来,而且看上去好像打了一场仗似的,一妈一一妈一告诉孩子们,我们要搬家了,这时候,他们才来到了铁路边,到了乡下,第一天晚上,他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出了一顿饭菜,还没有满足胃,晚上天气很冷,真是饥寒交迫,于是他们去采煤,他们运了三次煤在运第四次煤的时候,被发现了,他们再也不能采煤了。然后他们帮肉店送肉,帮老太太送蜂蜜等等,他们的面貌则在卖故事,用钱买东西吃,他们还做了两件大好事,一是救了一辆火车,二是收下了一个小男孩,最后他们离开了乡下,离开了那白色的房子,回到了他们原来的生活,他们的爸爸也回来了,他们也有了自己的经验。

玖了这一本书,我知道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人不能大部分家务都不会做,要学习做家务,不要学习,还要做家务,要像他们一样,学会做家务,体验一下外面的风风雨雨,不需要爸爸一妈一一妈一的帮助,我们一样可以生活,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争取超过他们,比他们更加优秀。

600字读后感(二)

【安妮日记】读后感

文/刘欣雨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本书。书名是【安妮日记】,书的作者是位德籍犹太少女,名叫安妮弗兰克。自从安妮13周岁生日时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一本漂亮的日记本后,安妮便开始写日记。她把这本日记本当成好朋友,管她叫吉蒂,并且不断地把周遭的人、事、物真实地记录在日记里。

峻战后期,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越来越多,安妮一家及朋友共8人躲在了密室生活。在那里,他们过着非正常人的生活。洗澡和上厕所成了大问题,每天走路要踮起脚尖,说话也要轻轻地,睡觉更要保持高度警惕,和外界的联系只有一台收音

查看更多>>>
捅马蜂窝读后感80字 捅马蜂窝读后感550字 冯骥才捅马蜂窝读后感200字 有马蜂窝的读后感 捅蚂蜂窝读后感800字 同蚂蜂窝的读后感九十字 读后感600字 童年读后感600字 高中读后感600字 家读后感600字 名著读后感600字
将相读后感600字 水读后感600字 史记读后感600字 目送读后感600字 武松读后感600字 论语读后感600字 孝心读后感600字 劝学读后感600字 大鱼读后感600字 吆喝读后感600字 关羽读后感600字 橘子读后感600字 野草读后感600字 柳宗元读后感600字 遗忘读后感600字 白鲸读后感600字 叶公好龙读后感600字 社戏读后感600字 怪物读后感600字
展开更多
捅马蜂窝读后感600字

当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获益,捅马蜂窝读后感600字栏目为您提供小学生捅马蜂窝读后感600字、初中生捅马蜂窝读后感600字、高中生捅马蜂窝读后感600字等,感谢您的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