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友谊读后感400字

这本书里写了两位主要人物,那就是马一左和马一右,有马一左的地方少不了马一右,有马一右的地方呢,肯定也少不了他的存在,谁叫他们是双胞胎呢!

马一左是当中的哥哥,他不敢独立睡觉,喜欢晒太阳,喜欢看各类书籍,是一个文静的小男孩;马一右的性格比较粗野,如果高年级的胡子原欺负马一左,他会和他拼命。他喜欢胡思乱想,想象力很丰富。

有一次,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叫龙骨,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于是小乔老师命令马一左去帮助龙骨的学习。一开始龙骨还是很认真的听着,过了一会儿他对马一左说:我不想学了,你走开。马一左偏偏不走,于是龙骨推了他一下,没想到撞到了墙,老师把马一左送去了医务室,老师回来之后,把龙骨骂了一顿。放学了,马一左和马一右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却发现后面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他是龙骨。马一右挡着马一左,不让他看,还对他说:走开,你把我哥哥的脑袋撞痛了,要是严重的话,你就完蛋了,我们不想看见你。说完,他们走了。龙骨还是跟着他们,到了他们家,马太太留龙骨下来吃饭,在饭桌上,先是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吃,没过多一会儿,马太太说:男孩子之间未免会有跌跌碰碰是正常的。后来他们又渐渐地成为了好朋友。这告诉我们友谊是最重要的。

这本书我最大的体会在于不管两个人之间发生多大的矛盾,中间只要有友谊,就会成为朋友。

查看更多>>>

论友谊读后感范文一

最近天天穿梭于教室、宿舍、图书馆之间,生活变得忙碌,心情也有些许焦躁。傍晚时分,收拾完书桌,翻开了西塞罗德的经典对话录《论灵魂》。对话录作为一种独特的问题,萌芽于古希腊、罗马时代,繁荣于文艺复兴时期,再次辉煌于19世纪的意大利。西塞罗这位古罗马着名的演说家、政治家和杰出的散文作家,拉丁语大师,善于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写作。他的对话方式不同于苏格拉底的论辩式,而是主要由一个人主讲,谈话参加者适当进行争论和插话。

《论友谊》是西塞罗根据他青年时期在罗马求学期间听到的一次谈话而成,文章中不时有精彩句子跳出,发人深思,时时撞击着我的心,现摘录几句如下以共享:

1.如果友谊是由利益促成的,那么当利益改变之后,友谊也就会消失。

2.友谊中有一条被认为是不可违背的规则:我们不要求他人做不名誉的事情,也不应他人之请求做不名誉的事情。友谊的被公认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应该请其朋友做高尚的事情,我们也应该为朋友做高尚的事情;不要等待向我们请求,而要随时效力,没有迟延;我们要敢于坦诚的提出忠告,在友谊中进行劝告的朋友是有巨大的影响力。

3.境遇不济,朋友见知己。

4.真正的友谊应该能给以劝告和受人劝告,劝告者无拘无束的直言相陈,不刻薄,被劝告者虚心接受,不反感抵触。友谊中最大的祸害是阿谀、奉承、奉迎。

看完这些话,不禁有种久违了的感觉:想起了儿时作文写道友谊时心中的期待与憧憬,想象长大以后自己可以遇到什么样的人,哪些人又会成为自己的朋友。随着年龄慢慢增长,认识的人多了,社交圈广了,朋友丰富起来,却很少有暇去思考友谊这个话题了。

曾羡慕所谓的红颜抑或蓝颜知己,曾崇拜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同的伟大事业中所结成的不朽情感,曾醉心于战火纷飞的革命青年志同道合的深厚默契,这些都是友谊的不同表现形式,但实质都没有什么不同。心是真诚的,情是炽热的。

经历了幼儿园一直走到今天,有些人只是我生命中的匆匆过客,留下的是几丝涟漪甚至空白;有些却划过了深深的痕迹:或者给我照顾关心,或者给我以启迪,或者发自内心的劝诫批评,或者给我一个为鼓励的微笑这些人不一定能够陪伴我走完整个人生,但足以令我倍感欣慰和幸福: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所以我又岂能太贪心?

套用abrham lincon的一句话:我不可能对所有人真诚,也不可能在所有时刻都真诚,但我会在有些时候对有些人真诚。这些人大概就是我的朋友们

查看更多>>>

谈美读后感600字(一)

美学,往往会给人一种略带神秘的色彩,我一直以来都以为美学如同其他高深莫测的哲学。读完这本谈美书简后,我发现这是一门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的美学,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纵观全书,不难发现朱光潜老先生用的是书信的形式来向我们阐述美学的问题,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书中反复强调美学的起源就源自于生活,一切都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捕捉到没。我认为当我们意识到美的时候,往往都是离不开人的。

作者说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从人的品质思想,我们会看到最初的美,那就是书中说的不涉及欲念和利益计较。正如所说的这样,美学这门深奥的学问,往往就是最本真的。就像之前很多媒体评价的最美的人物。他们就是做到了这些最本真的人一性一美。而反观当下,现在仍是有不断地事件是为了利益的争夺。

之前,不断受关注的反腐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据。自中央加大对贪腐的整治力度之后,有数不胜数的官员落马,大到老虎,小到蚊子,似乎覆盖了国家的所有部门。贪腐现象只是社会不正之风的一个产物。所以归根结底,腐败是由社会个人贪图利益的不正之风所引起的,这些正是与朱先生所说的人一性一美相对立的。书中说: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着的各种能力的统一体。所以,我们不能够因为自己一点点的私欲而不断贪婪,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充满真能量的。

总而言之,这本很薄的书,充满着深奥的美学思想。读过这本书,我觉得只需将这美充分的融入到每时每刻的生活中,不断地充实我们的一精一神生活。

谈美读后感600字(二)

一天的光一陰一转瞬即逝,而就在今天,我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时光。我读完了第13封信。然而通过这第13封信,我对美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这就是朱光潜先生在83岁那年写给青年的美学认识读物【谈美】。

【谈美】全书共有15个话题,也就是15封信。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修养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免俗。这是对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超越,有一些一精一神的寄托,有一些理想与情趣,其中艺术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超越利害关系的作用,在无所为而为中净化心灵,得到人格一精一神的提升。

提到美感修养的问题,我们都会问:如何培养美感呢?朱光潜通俗而又深入的进行了论述。他点明:审美的态度和审美的眼睛是要逐渐养成的。作者在谈到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观察事

查看更多>>>

谈美读后感1500字

最近学校营造着一种审美的氛围,这促使我去读了一些审美的书籍,前不久跑了国图,好不容易借到了【谈美】一书来看,真是不错!

着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写于1932年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正值国家危时,可是国内很多人都在为由一党一而官、奔走于大人先生之门而洋洋自得。中国社会闹得非常糟,朱光潜认为这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于是他在【谈美】开场语中指出,人一定要从怡情养一性一,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于是朱光潜为青年人写了这本书,通过谈美来净化青年人的心。在这本书中,他指出了美感与快一感,考据、批评与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等之间的区别。读了【谈美】,我就其中的两点很有感触。

一是作者对美的整体把握。作者强调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人只有摆脱了利害关系的网,在观照事物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事物真正的美。他认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有无所为而为的一精一神,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来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翻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物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所以他觉得他的时代里一般的那些忙于当官的政治学者和经济家以及那些冒牌的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是很俗的。他觉得在人们观照事物时,有三种态度,一是实用的态度,一个科学的态度,一是美的态度。而只有不考虑事物本身的利害关系时,我们才能真正享受事物给人们带来的美。

当代中国,虽然不是30年代那个动乱的社会,但是改革开放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些腐朽的思想在充斥着人们的心灵,比如官本位主义,拜金主义。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是事物的实用一性一。比如在学术界,真正摆脱功名而潜心自己喜欢的学术的人又有多少呢?更多的人写论文、做研究是为了申请教授,得到某一官职或是为了申请国家的科研计划而获得固定的经费。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美,而现在更多的学者已经将这种事物本身所特有的美抛开而将研究与利益挂钩。对于那些不能马上出成果的领域,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涉及。这种风气在各个领域都很盛行,以至于常常感到自己活得很累。我们或许因为太忙于功名或者金钱而忽略了身边处处存在的美。正如朱先生说的那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该跳出这个束缚我们的利害关系网,以更客观的态度来看身边的事情,我们会觉原

查看更多>>>

  《谈修养》读后感1000字   大学都快要结束了。回想起来,专业课的知识该读的大部分都读了,但是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自己读得确实很少。这也是有时觉得自己理论功底和文字能力不够的原因。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本来每学期都有计划读几本文学、历史或者哲学方面的书籍,但是大多数都被搁浅了。一方面是由于时间分配上的原因,另一方面还是觉得是因为自己太"懒"了。后一点也是在我读完《谈修养》一书后的感触。   这次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书,不仅受益匪浅而且还感到"吃惊"。为什么用"吃惊"这个词呢?我觉得,虽然这本书名是《谈修养》,是朱光潜先生对当时社会环境下青年人的思想引领,但是我在书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朱光潜先生对当时社会和国家问题的深刻分析与解剖,同时也给出了解决的良方。比如说:第六谈《谈处群》就是从个人出发,以小见大,谈的是国家大事。平时我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很感兴趣,也爱琢磨一些事情发生的原因,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进行分析,不仅没有条理也没有深度。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分析思路更加清晰了,并且对一件事情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和透彻了。这正是缘于这本书对当时社会上一些问题的很深刻的剖析和详细的解答。如:《谈立志》中,先生分析了抗战以前和抗战以来青年心里的区别,并深究了其中的原因。还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中似乎能找到社会变坏的原因:人的惰性。这是最本质的原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他说:懒,所以苟且因循敷衍,做事不认真;懒,所以贪小便宜,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生计;懒,所以随俗沉浮,一味圆滑不敢为正义公道奋斗;懒,所以遇引诱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生活无秩序。

懒是万恶之源!这本书也解答了我的一个疑惑,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道德去约束和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而西方人更倾向于借助法律的手段。我现在知道了这是一个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问题。这些对我能更加深刻而有条理的分析一些事情有很大的帮 查看更多>>>

谈生命读后感200字范文一

许多的事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我们不必计较,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铭感我们的博大,千万不要因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错过了更好的机会。记住逗留在大山的巍峨壮美中,我们将错过大海,走过去,将是另一番浩瀚壮阔的景致;逗留在大海的波澜壮阔中,我们将错过大漠,走过去,广阔无垠的沙海更震撼人心;逗留在大漠的黄沙热浪中,我们将错过森林,走过去,我们将领略森林的深邃之美。

生命如树,在经历了种种困难之后,它才会长成参天大树,为人遮荫蔽凉,用自己的树叶,肥沃养育自己的土壤,他懂得奉献和感恩。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可我们曾回报吗?我们常说:施恩是向人间散播善良的种子。那么,回报不就是这些种子开出的芬芳的花朵吗?也许它毫不起眼,但却可以使曾经播种的人向另一个人发出爱的呼唤,而回报就是最美丽的回声,也许它微乎甚微,但可以使人感到欣慰。

这就是冰心带给我们的生命,请记住,坦然、回报、奉献是它最好的诠释。

《谈生命》读后感200字范文二

流年似水,好一个隽永的比喻!

人们曾为生命无数次地寻找比喻,可冰心先生却以为这些比喻都不如水和树来得贴切。如水、如树的心境,或坚毅、或隐忍、或飘逸、或豁达,总是如其一般,清新飘逸。

读冰心的散文,总感到一种惬意,一种心旷神怡,继而恍然大悟。在她的《谈生命》一文中,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生命似水,它总是那样的蓬勃有力,孜孜不倦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踏着坚定不移的步子,享受着一路上它所遭遇的一切,完成着自己的生命历程。因为有目标,所以不论面对什么,它总是坦然,遇到峭岩前阻,他用自己的身躯磨平横棱继续一泻千里;面对夹岸的桃花,它并没有被诱惑,停滞不前,还是那么地坚定不移,一如既往。

坦然看生活,正是对流水一生极好的诠释,我们人类,也应如此。

查看更多>>>

  俗语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人们就自然而然的在不断的追求美,无论是外表的美,还是心灵的美,只要能被认可为美的东西,就是值得追逐的。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的加深对美的理解,对美的解读也在变化。但无论怎么变,美的核心却是始终如一的。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就有一本叫做《谈美》的书,以自己的认识来谈对美的理解。而这里的美,当然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了。“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情”,这是作者朱光潜为人的准则也是全书的一个基本观点,我认为本书谈美>的一个落脚点就在于如何来“出世”。就像他自己说的,他是在谈论美学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将“美”推及到人生万象,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便是“独立之美”。   在作者第一封信中所举的古松的例子,就是如此。庭院中的一颗古松,我们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即以一种实用者的角度,如木匠;以科学家的客观角度,如植物学家,另一种则是以美学家的角度去观察。在三种不同的角度中,实用家想的是如何才能把这颗古松做成精美的家具,或者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而科学家所想的则是这颗孤松的年龄,属类等,这两者都在无意间把外在的意向同自己的行业,学识等联系起来,都把古松当作一块踏脚石,由它跳到和它有联系的各种事物上去,但是美学家则是把古松独立于自我之外,从第三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以直觉去体味。独立性体现在人格的独立、思想的独立,只有用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才能在世间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存在,否则就如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一般,多么的可悲。但在如今的社会里,能真正“独立”却又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在学校,有一整套的教学计划,所有的老师学生都必须按部就班的按照这个计划来,每一个题老师都会教给你好几种解答方法,每做一件事老师都会告诉你哪些可以想,哪些不能想。进入社会就更是如此了,过于的特立独行只能带来异样的眼光,而这样的后果就是你被排挤在他们的圈子之外。多少人在工 查看更多>>>

这真是一本独特的书,讲美。美,我们常常用到的形容词,但到底什么才是美,我想没人能够说得清楚,我也从来没有去思考过这一关乎哲学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朱光潜,全书从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师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 此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开篇写到的我们对于一棵古树的三种态度。园里的一棵古松,我们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实用者的角度,如木匠,想着如何把它做成精美的家具;以科学家的客观角度,如植物学家,想着它是一棵叶为针状的植物,另一种则是以美学家的角度去观察,如画师,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以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朱先生说: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所以生活中其实从不缺少美,只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如果把这种美学经验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我认为这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总是会有坎坷和挫折,当我们感到挫败抑郁时,和不把自己从这种落寞的情境中隔离开来,以一个第三者的视角去看待这些问题,说不定能够发现一个全新的视界,让你豁然开朗,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 总之,这本书让我获益匪浅,让我学会试着用一种新的思维去看周围的一切。

查看更多>>>

谈美读后感2000字

看完【谈美】,忽然就想到了美人,这个话题已经有千年历史了,从春秋时期的文姜、息夫人,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再到现代的张曼玉章子怡等人,太多话题,太多故事。古人对美人的评价标准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一目盼兮,现代人在意别人的眼光,在意穿着是否时尚,在意别人对美的评价,在意现代对美人的界定,在意妆容得体甚至掩盖了本来的面目。我倒认为美是一种态,如醇酒,如夕一陽一,如晚霞。美人应如宋美龄、宋庆龄那样一精一致,那样有味道。

有味道的反义词是俗。朱光潜先生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免俗。为了假如你看过之后,看到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比较从前感觉到较浓厚的趣味,懂得像什么样的经验才是美感的,然后再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方面去,我的心愿就算达到了,先生认为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一性一说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叫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这一点,鲁迅也有所感(虽然二人在审美观上有较大差异),所以才弃医从文,开始他【彷徨】【呐喊】之旅。先生在整本书中,一直在谈免俗,什么是俗?什么是免俗?因为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出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把所从事的学问和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而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如此方能免俗。他说无所为而为,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很准,人生来而有欲一望,然而遵从心里欲一望而去做事,不掺杂其他杂念,不计较厉害得失,在现代人看来,便是大师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化界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即一批大作家、大学者专门为青少年写作,作家中如冰心、叶圣陶,学者中如朱自清、朱光潜。【谈美】是朱光潜先生于1932年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

先生在【谈美】一书中谈了很多,我倒是想从先生【谈美】中的一句话说起。先生说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欣赏的浓度愈大,就愈不觉得自己是在欣赏它,愈不觉得所生的感觉是愉快的。美感所伴快一感,在当时都不觉得,到过后才会一起来。比如读一首诗或是看一幕戏,当时我们只是心领神会,无暇他及,后来回想,才觉得这一番经验很愉快,这大约是可以说,美人是当我们看到她时已

查看更多>>>

谈美读后感1000字(一)

【谈美】全书共有15个话题,也就是15封信。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修养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免俗。这是对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超越,有一些一精一神的寄托,有一些理想与情趣,其中艺术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超越利害关系的作用,在无所为而为中净化心灵,得到人格一精一神的提升。

提到美感修养的问题,我们都会问:如何培养美感呢?朱光潜通俗而又深入的进行了论述。他点明:审美的态度和审美的眼睛是要逐渐养成的。作者在谈到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看到的是古松的实用一性一;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看到的是古松的科学一性一;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他用审美的态度,尝到了美的味道。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所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的特点,说明人异于其他动物,除了生活需求外,还有更高尚的追求美。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俗语讲:距离产生美。其实朱光潜先生就明确的指出了美和生活的距离。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就如同美学上的移情作用,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外物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感情。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想应该也有这个道理。美和实际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看到事物本身的美,必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去看,而且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的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一些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和神秘感,从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真正的美。有了距离,才会有向往,美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天才也是靠勤奋得来的,没有不需要勤奋就获得能力的。下功夫才会思如泉一涌,才会有灵感。朱光潜先生引用杜工部的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告诫我们要踏踏实实用足功夫,笔下才有神韵。心中才有灵感,灵感才可以映射一出一个人的才能,但天才的背后却是下苦功服磨练心境、意志、技巧。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吧!

这第13封信,通俗易懂,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认识。语言是那么亲切自然,知识在这种脉脉温情的态度中传达出来,其间没有美学中那种概念的堆砌,

查看更多>>>
珍贵的友谊读后感400字 香草味的友谊读后感400字 友谊读后感 谈白菜读后感 谈时间读后感 谈皇帝读后感 谈生命读后感 读后感谈读书 谈胆大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 幽谈读后感
友谊毕淑敏读后感 论友谊读后感 季羡林谈人生读后感 谈美书简读后感 李嘉诚谈管理读后感 朱光潜谈人生读后感 读后感谈读书培根 谈美读后感1000字 谈美读后感350字 谈读书读后感600字 谈生命读后感700字 友谊的小船读后感 友谊与宽恕读后感 谈生命读后感200字 谈生命读后感1000字 谈生命读后感800字 伟大的友谊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700字 谈生命读后感900字
展开更多
谈友谊读后感400字

当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获益,谈友谊读后感400字栏目为您提供小学生谈友谊读后感400字、初中生谈友谊读后感400字、高中生谈友谊读后感400字等,感谢您的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