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遇险记读后感600字

活动目标: 了解行人在马路上应该遵守的一些交通规则,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与成人一起外出的经验。 2、有关模拟游戏的情景创设。 3、课件《看望兔奶奶》。

活动过程: 1、边观看课件(一)边讨论。 (1)兔奶奶生病了,兔妈妈带兔宝宝去看望她。半路上,兔妈妈到水果店给奶奶买水果,兔宝宝就跑到了马路上。她看到花丛中有一只漂亮的蝴蝶,就去捉蝴蝶玩。蝴蝶飞到了马路中央,兔宝宝就一路追过去,差点被车撞上。 (2)为什么兔宝宝差点被车撞到? (3)教师归纳:兔宝宝离开妈妈在马路上玩耍,差点被车撞上。这样太危险了,不管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在马路上玩。

2、边观看课件(二)边讨论。 (1)兔妈妈和兔宝宝继续往前走。奶奶家就在马路对面,兔宝宝兴奋地想冲过马路见奶奶,可是被兔妈妈一把拉住了。 (2)兔妈妈为什么要拉住兔宝宝?过马路应该走哪里? (3)教师归纳: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4)十字路口有斑马线,行人是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走呢?什么时候可以走? (5)教师归纳:过十字路口要看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6)兔妈妈和兔宝宝走到斑马线前,等绿灯亮时再穿过马路去奶奶家。

3、小结:兔宝宝在路上遇到了一些危险,你们知道怎样才能避免那样的危险吗?(幼儿回答后,教师用自编儿歌进行归纳:小朋友,要牢记,走路要走人行道,路上玩耍不可以。过马路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确保安全是第一。)

4、在情景模拟游戏去春游中或到马路上去实地体验。 (1)带领幼儿一边走一边根据场景提问,巩固对交通规则的认识。 场景一:人行道和车行道师:前面有两种道路,行人应该走哪一种路?(人行道。)师:行人应该注意什么?(靠右边走,不能边走边玩,特别是不能到车行道上玩。)场景二:十字路口师:要过马路了,我们应该怎么走?(找到斑马线,看清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场景三:天桥师:这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走?(走天桥就像走幼儿园的楼梯,要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能推也不能挤。) (2)顺利到达目的地之后,引导幼儿对刚才的情况进行小结,启发幼儿把过天桥的要点编到儿歌里去,如过天桥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

查看更多>>>

在漆黑的夜晚,英国客轮若曼号像幽灵一样在海上行驶,它既像一座宝塔,又像一只鲸鱼,慢悠悠地行驶,突然,从大雾里出现一盏灯光,那盏灯光离幽灵越来越近了,轰的一声,若曼号被撞了个大窟窿,原来是货轮玛利号。若曼号的船长放出了许多救生艇,还让旅客们陆续地离开若曼号,这时,玛利号也放出了救生艇,前来营救因为它而不幸遭殃的若曼号。忽然,若曼号迅速地往下沉,船长命令了所有工作人员全部逃到救生艇上,而自己却一直站在船头指挥,过了一会儿,这个船长伟大的灵魂将伴随着若曼号沉入海底。

我觉得那位船长非常伟大,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让一位乘客和工作人员受到伤害,如果换成是别人,我相信一定没有人会这样做,因为许多人都贪生怕死,不像船长那样伟大!

查看更多>>>

今天阳光明媚,我在这样的天气下读了一本十分有趣而又十分有教意义的书。它使我深有感触。

当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看上面清晰地写着:人鸦。这一眼使我十分惊讶也十分好奇。这本书竟然叫人鸦,会不会是他又是人又是乌鸦呢?会不会他既可以变成人也可以变成乌鸦呢?他是乌鸦与人双重灵魂的化身吗?他一生下来就既长的像乌鸦又长得像人吗?成千上万的问号顿时一起涌向的大脑。接着,我就带着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进入了这本书的黄金屋,希望在这里能寻找到我所需要的答案。

终于,我来到了这本书的世界,这本书的黄金屋。

一开始,它就告诉了我所需要的答案,也用那一个答案解开了我脑海中所有的谜团。原来是因为有一只名叫朗多尔乎的乌鸦对这本书的主人公一位德国的男孩瑞夏德说了一段奇怪的咒语,之后小男孩瑞夏德就变成了一只会飞的乌鸦。原来,他们两个换了身份。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德国男孩瑞夏德独自坐在榛子树树丛旁的草地上胡思乱想,一只叫朗多尔夫的乌鸦飞落在他身旁,呱呱地对他说: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然后它竖起羽毛,原地转了三圈,念了一段诗一般的咒语:飞上高空,箭一般俯冲,天地之间任从容。用你的翅膀负担起黑夜吧,你去做乌鸦,我来当儿童!呵呵,瑞夏德竟然就此变成了一只乌鸦,他的羽毛闪烁着黑色金属般动人的光泽。作为鸦中的人、人中的鸦,人鸦不断变换视角观察世界,在经历无数次的冒险之后,他又走上了一条回归自我的道路。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学习主人公的勇敢与坚强,永不磨灭的精神!

查看更多>>>

书,是人类一生的旅途。你随时都会乘载它,饶有兴趣得看着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窃读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关于一位小女孩爱读书的故事。

她爱读书,爱读好书。她为了读书可以连续走好几家店;她为了读书可以放学后直接赶到书店;她为了读书,甚至可以一连待上好几个小时。 她珍惜时间,珍惜读书的每一秒的时间。但是她家并不富裕,买不起书,她只能默默地躲在角落里读,有时她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她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每当她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看看她那对学习的态度,对读书的喜爱。再比照一下自己,简直是羞愧不已啊!最后她写道: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对呀,国文老师说得非常有道理。粮食的哺育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查看更多>>>

《霍比特人》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3篇霍比特人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霍比特人读后感600字一:霍比特人读后感

越过冰冷而又雾蒙蒙的大山,在那深深地下洞穴已有千年,我们必须要赶在天亮前出发,寻找那黄金颜色浅浅。

在山腰的洞府住着一个霍比特人:比尔博。巴金斯。他每天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直到巫师甘道夫与一群矮人不请自来,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就像上述的歌曲一样,越山岭,与食人妖、半兽人激战,在黑暗中巧获魔戒,被阿佐格逼在悬崖青松上大气都不敢喘一声然而,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因为巨龙,苏醒了。

我十分欣赏霍比特人过人的胆识。他不要刀不弄斧,只玩过弹弓。但他面对可能会被粉身碎骨的危险,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征途。面对杀人不眨眼的食人妖,是他第一个打头阵,要知道,那时候倘若不小心就会被那些丑陋的大家伙抹上孜然粉,做成焦黑的烤串啊!在洞府中的下午茶时间,他却伫立在悬崖边上,差点被石头巨人敲下来当球滚。但他退却了吗?没有!

霍比特人对朋友也特别忠诚,在悬崖边上时,矮人们的首领索林与巨大的苍白半兽人单挑,不出几回合,索林就已跪倒在地,鲜血直流。阿佐格哼了一声,轻蔑地摆了摆手,他手下的一员大将持刀过来,刚举起准备一下让索林人头落地,霍比特人突然飞身过来,一刀刺入它的胸膛!几天前,索林还说当初不应该带他来,他是个废物。这次,霍比特人也没有犹豫。

霍比特人舒适的洞府里有柔软的小床,还有美味的食物和青山绿水作伴,我想这些条件肯定比在外探险,风餐露宿要好千万倍,但他选择了后者。因为当他打开门后,展现在眼前的是大千世界,而不是他那所谓舒适的地底!

家园已在身后,世界尽在眼前。

霍比特人读后感600字二:霍比特人读后感

刚看了霍比特人,指环王是以前看过的。果然是儿童读物。没有指环王那种古典式的拗口--虽然指环王的文字也浅显。觉得比指环王好看。

电影扩充了很多情节,整体风格也沉郁起来,没有原著的轻松快乐。索林变得高贵忧郁了。bilbo比frodo讨人喜欢,那些想家怕苦的小心理很亲切可爱。原著中,bilbo因为脾气好,不好意思违拗甘道夫,所以是被甘道夫给从家里轰出去,才开始了冒险旅程的。在山林里遇到troll 那一段,也并不是bilbo拖延时间,使得troll化成了石头,而是靠着甘道夫学troll的声音说话,引起他们几个互相打架,这才等到天亮。原著的

查看更多>>>

说实话,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所谓的机器而已,机器不是形容没有生命,没有灵魂甚至没有血肉的存在吗?所以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作者很荒诞,也很大胆。他假定一切生物都具有所谓运动的始基,它是生物的运动,感觉以至思维和良知产生的根据。书中明确指出,运动的物质能够产生有生命的生物、有感觉的动物和有理性的人。公开表明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立场,驳斥心灵为独立的精神实体的唯心主义观点,论证精神对物质的依赖关系。最后还让人可以跟他进行辩论,说实话如果可能,我还真希望可以真的面对他,然后问问他,他是怎么从一个机器里出现,并不断的进行自我升级的。 作者说只有当我们快乐或勇敢的时候,我们才是好人。可是我们处于快乐和痛苦之间的时候呢?人们大多数时候都处于一种精神平和的状态,对于极度饥饿下产生的所谓吃人事件,我不得不说,那并不是全部,至少还是有人宁愿饿死也不做那种事情。中国古语有云,虎毒不食子,更何况是人呢?如果非得用一些大胆少数或偏激的例子来说明人是机器,那么也许今天会有人说人是石头,明天有人说人是猪。如果你要把人比作机器,那么我无话可说,那是你的比喻,而人似乎也存在一些这样的特质,但一两个特质并不能就将人归入机器一类吧。 况且从存在上来说,也是先存在人,之后在有了被人创造的机器。我个人并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存在鬼神,但我始终对于未知的一切表示畏惧。作为人可以传递他的情感,并将它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我想这是机器本身所无法做到的。对于有情感的存在,我想不是机器可以定义的。

查看更多>>>

我们都知道要能在社会生存,每个人不仅需要必备的物质条件,还需具备必要的社会动物所需要的社会条件。诸如:得到社会的肯定,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在社会上能有一定建树。在汉娜阿伦特的《人的条件》里主要就是给我们说的人生存的社会条件。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最伟大、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之一。她不仅是著有《集权主义的起源》。早年她在马堡和弗莱堡大学攻读哲学、神学和古希腊语,后转至海德堡大学雅斯贝尔斯的门下,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纳粹上台后流亡巴黎,1941年到了美国。她是美国最负盛名的政治哲学家。

在书中汉娜提到了activa和人的条件两个概念。对于vita activa这个词,我建议把它解释为人的三种最基本的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这三种活动都是极为基本的,因为它们分别对应于拥有生命的世人的种基本条件。

政治动物--行动的人:投身于公共政治事务的生命阿伦特是20世纪一位杰出的女性,是人类思想史上少有的堪称大师的女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使用:指向人类活动的领域,强调行动和实践

在解读《人的条件》一书时,扬─布鲁尔发掘了其中有关宽恕的论述。传统上,宽恕属于道德领域,阿伦特则赋予宽恕以政治意涵,强调宽恕对于政治的重要性。扬─布鲁尔认为,阿伦特的宽恕观念具有预见性和实践意义。

查看更多>>>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

《昆虫记》一书,给了我许多的回味。在书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而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了解蜘蛛、蜜蜂、螳螂、甲虫、蟋蟀、蝉等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我看到了一幅有关昆虫的精彩画卷。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觉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读帮忙的甲虫往往不怀好意。更多的时候,它是打着帮忙的幌子,做着趁火打劫的营生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原来甲虫也是非常的狡猾;读四年苦工,才能换来几十天重见光明的生活,我知道了蝉的生命意义;天气越来越冷了,迷宫蜘蛛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替孩子们将巢咬破,而它也筋疲力尽而死,这句话,又让我体会到了它的满足感和一位母亲应尽的全部责任。

读完这本书,让我不仅能了解到昆虫世界的真实面目,更能发现大自然中蕴含着的无穷奥妙。想想我自己,以前真是太胆小、太可恶、太总是遇到长得丑、自己害怕的昆虫就赶紧躲、逃,遇到比较渺小的昆虫就给踩死。记得有一次在家门口看见一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在前进,没头没尾的,不知在干嘛,便生慈心撒面包渣儿给它们吃,它们就立刻扛起这些食物,似乎很高兴的往回走,看着它们搬运的是我的东西,就觉得自己做了件大善事,可转念一想:万一它们认识我了,再跑到我家里去找东西,那可怎么办?想到那时我浑身爬满了黑蚂蚁,恶心死了,便不禁打了个寒战,不行,决不允许这种事发生,于是,我就一脚踏地碾一堆,另一脚接着碾着一堆,结果他们全被我残忍的杀死了!可读过《昆虫记》后,我就为自己做的而后悔。书中说,可恶的红蚂蚁既没有任何劳动技能,也不会抚育儿女,为了生存,它们就野蛮的掠夺黑蚂蚁的儿女,强迫这些俘虏为自己劳动。黑蚂蚁?我踩的不就是黑蚂蚁吗?它们已经很可怜了,而我,或许,它们那时只是为了有安全的环境而为小蚂蚁搬家,或是它们是一群紧急的救援兵,那些可怜的小生命正等着它们去救,又可能它们在找食物回去哺育它们的孩子。我想,我真是太坏了。

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它让我也懂得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让我明白,这些昆虫不论是大的还是小的,丑的还是俊的,但它们都是可爱的,都是值得我们去保护的。《昆虫记》让我爱上了大自然,爱上了这些昆虫!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

我以前总是害怕虫子。但现在不一样了,因为看了这本《昆虫记》,我不害怕了。这本书把我最讨厌的蜣螂都描写得很可爱、生动。书上说蜣螂又叫圣甲虫。在六七千年以前,每到春天灌溉的时候,埃及农民总能看到一种昆虫,它们

查看更多>>>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 法布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容易。

都是因为一生最大兴趣,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昆虫记》。

《昆虫记》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为这部科学百科同时也带有文学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的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的《昆虫记》也让我在读时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在旁观的昆虫。每一只昆虫都有人一样的情感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查看更多>>>
翱翔太空读后感 太空一日读后感600字 太空飞鱼的读后感 太空漫游读后感2000字 杨利伟太空之行读后感 捉妖记读后感600字 琐记读后感600字 画人记读后感600字 上学记读后感600字 太空一日读后感 小布头遇险读后感二十个字
女儿国唐僧遇险读后感200字 通天河遇险读后感800字 飞向太空读后感700字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 窃读记读后感600字 核舟记读后感600字 猫城记读后感600字 西厢记读后感600字 石钟山记读后感600字 小强升职记读后感600字 烧伞记读后感600字 变形记读后感600字 昆虫记600字读后感 太空上的别墅群读后感 观舞记读后感600字 双城记读后感600字 锁记的读后感600字 漂流记读后感600字 斗猫记读后感600字
展开更多
太空人遇险记读后感600字

当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获益,太空人遇险记读后感600字栏目为您提供小学生太空人遇险记读后感600字、初中生太空人遇险记读后感600字、高中生太空人遇险记读后感600字等,感谢您的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