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专着读后感(一)
--【一爱一的教育】读后感
文/周建玲
泰戈尔曾说:一爱一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一爱一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一爱一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说它和我差不多年纪,今天我捧在手里细细品味的时候,被书中无数个故事深深的打动了。
这是一部小书,这是一部巨着。意大利的文学在中华的译介。【一爱一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一爱一的教育】和【续一爱一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着,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夏先生说: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一湿。
在看【一爱一的教育】时,每每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一爱一祖国、一爱一人民的感情。
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一爱一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教育的整体认识上,作为一个完整教育过程的学校教育,它永远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儿童为目的的,它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社会中各种矛盾的存在和社会本身的发展,是一代代的儿童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育不仅仅是自一由的,也是强制的。集体教学的形式一经奠定,所谓因材施教只能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
一爱一就像空气,充斥在生活的周围,充满了人的内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命。一爱一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一爱一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一陽一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一性一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一爱一,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一精一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实,我们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多听听这些一
查看更多>>>02
教育激昂生命读后感
暑假期间,一有闲暇,我便仔细阅读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的专着【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中的章节,真有点儿手不释卷。这是一本极有意义的书,书中明确提出:教育不应是控制生命而应该是激扬生命。生命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是通过亿万年的基因传留,从出生之时,就像新的电子计算机携带了本机程序一样,拥有了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依靠这样的本能,就可以把主要依靠教师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从而带来教育的巨大变革。书中用丰富的实例反映了学生积极、愉快、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揭示了生本教育以生命为本的实质。把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说教的对象,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现就印象较深的几处谈点体会:
一、教师应给自己的角色正确定位。书中提出:学习者拥有强大的享受成长的机制,在他们面前,教师应是伺服器。教育者应知道儿童有这样的机能,于是等候时机,加以激扬,促使生命获得更充分的成长,获得更浓烈的成长享受,从而天天向上。教育者应作为仆人帮助他集中和方便于做核心的事情。只能通过开启之,导引之,让学习者走一条容易发挥自己天赋的途径。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要有像牧者那样地率领生命的管理思想,牧者不去代替或包办羊群的吃食,而是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这意味着既管理着羊群(当然也负着安全和保护之责),又尊重着羊群的独立的生命活动。如: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只要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尝试,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相互交流、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真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有的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一份看做一个三角形,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后再算出整个圆的面积。有的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其拆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计算出圆的面积。最后都能推导出s=r?。也即自古华山一条道,条条道路通罗马。当然教师应及时发现,在危难之际显身手,及时点拨、引导,效果远远超过教师越俎代庖式的说教。
峻、教师要有新错误观教室是出错的地方。承上所说,既然有许多知识是在学生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克服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悟方法,获取真知和技能。往往儿童的错误中常
查看更多>>>一爱一得教育读后感(一)
在书的海洋里,我读的书数不胜数,最喜欢看的是【一爱一的教育】。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一爱一,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意大利作家写得【一爱一得教育】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它是通过小学生日记形式写的,写的是发生在一个小男孩安利柯身边的事情。里面的同学写的栩栩如生,仿佛就我身边的小朋友,写病中的老师,表达出自己对老师的一爱一。安利柯通过帮爸爸做抄写工作,显示了他对爸爸的一爱一。
玖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触是生活太美好了,只要我们处处留心,也能过得一精一彩,美妙。这些都是源自于环绕在我们身边的一爱一。
一爱一得教育读后感(二)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一爱一的教育】读完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那就是――一爱一。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一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一爱一。
【一爱一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一妈一一妈一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一妈一一妈一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一妈一一妈一写信说身一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一妈一一妈一的信,家里更冷清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一妈一一妈一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一妈一一妈一。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一妈一一妈一。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一妈一一妈一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一爱一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这样无知,这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一妈一一妈一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一爱一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一爱一: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一爱一、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
查看更多>>>04
教育激扬生命读后感(一)
文/安静蕊
最近读了郭思乐教授的着作【教育激扬生命】,我更加确信儿童的潜能无限,只要我们相信他们,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氛围会激励他,他们就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没有任何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也就是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不是教师完成的。就这个意义来说,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主动的学。
人们习惯地把儿童看作是一张白纸,该书强调儿童不是零起点,每个生命都具有高级本能,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和提一供一个开放的、多样一性一的发展环境,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
以前,在我的意识中孩子们只有在老师讲明白了之后,学生才能真正会做题。读了【教育激扬生命】后,我才深深体会到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哪怕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他们平时通过电视、电脑等接触的内容很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一个字他可以说出好几个词语来,有的词语甚至令老师吃惊。所以,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我们老师一定要少讲,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亲自完成。
走近生本教育,走进生本课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的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等,无一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生本教育主张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从教转变到促进儿童的学,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老师在学生的解放中得到了解放。引领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生本课堂更使我领悟到了教育要依靠学生的真谛,感悟到了儿童生命的灿烂,一精一神面貌的焕然一新。又如现在的每一节课课前学生总能做好下节课学习准备工作,预备铃一响他们马上会喊出自己班响亮的口号,然后大家一起分享两分钟(经典诵读或背诵等),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可一爱一的面孔和专注的表情,我们老师更会激一情飞扬地融入其中上好每一节课。
郭思乐教授曾说:教师的导,应当把一精一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生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先学的习惯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自学预习一两次或三四次也不能养成习惯,要持之以恒。行动的次数越多,习惯就越坚固,越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我相信,用我们的耐心和恒心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个好习惯,他们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
以前我布
查看更多>>>教育图书读后感(一)
【教师的教育素养】读后感
玖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一性一?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一操一,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一爱一,多洒一些一陽一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精一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着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像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教育图书读后感(二)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玖了【我的教育理想】,我知道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一爱一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一精一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我陶醉
查看更多>>>06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一)
认真读了刘校长推荐的【生命与教育】,对其中的很多内容感慨万分,选择一二,谈谈我的感受。
一、认知与情感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情感在大脑的机能定位是皮层下结构,认知的定位是大脑皮层中的新皮质。认知与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所比喻的,一个人用两个并排的梯子爬墙壁一个梯子代表认知行为和认知目标,另一个梯子代表情感行为和情感目标。这两个梯子的构造,使一个梯子的每一级正好在另一个梯子的每一级的中间。通过交替的地攀登这两个梯子从这个梯子上的一级踏到另一个梯子上够得上的一级就有可能达到某些复杂的目的。
玖到这儿,咀嚼一番,觉得说得太好了。我们的教育不能只从学生的认知方面着手,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完全是大量的知识,还有情感的教育。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也在这样践行着,但是没看这本书之前不知道这样的理论指导。比如,我们的班队课每周不落地进行文明礼貌和情感上的教育,每个可以用来激发孩子情感的节日都不会被我们错过,带着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也会见缝插针地进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发展才是全面的,才会达到真善美、理一性一与非理一性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峻、自主与自一由
生命不仅是全面的、和谐的,而且是自主的、自一由的。
自主和创造是人的天一性一。所谓自主意识,即自觉到我是主体的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形式。人的自我意识与生命发展的需要一起,使人生命的主动发展、自我创造成为可能,这是人生命的独特之处。
生命是自一由的,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必须凸显生命的灵动。灵动生命的教育,首先要求我们高度尊重儿童,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本一性一,而不是用成一人的世界、用成一人的眼光去过滤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被迫服从。教育家卢梭早给我们以启蒙: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一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细细读来,这一部分和我们学校正在倡导和实践的自主习得教学模一式不谋而合。在学习中,以学生作为主体,以学生的习得结果作为考察一堂课的标准。在学习前
查看更多>>>07
生命教育读后感(一)
这个星期,我看了一本叫做【生命教育】的书,我的感想很大。
【生命教育】是一本教育我们生命是什么的书。它分为三个部分:1、生命的历程。2、生命的尊严。3、生命的力量。我读第一部分时,第一课是我们的身一体,才知道原来我们的身一体的结构是很复杂的,就像一个一精一密的机器,每一个器一官和组织就是这台机器的零部件,它们不分昼夜、互相密切地合作着。我还深入地知道了我是从哪里来呢:首先是爸爸的一精一子进入一妈一一妈一的身一体,然后一精一子穿越一卵一子的外壳,受一一精一完成后一卵一子的外壳会硬化阻止其他一精一子进入,第七天新生命便诞生了,过了9个月,一妈一一妈一便诞下了我们。我不仅知道了这些,还知道了青春的密码,听了很奇怪吧,青春的密码?难道我知道了长生不老的秘密?不是的,青春的密码不是这个意思,而是青春期。嘻嘻,女孩子的青春期会面临初潮,什么是初潮?初潮是月一经的一种。初潮过后,女孩子会脸色红一润、一乳一房隆一起,会变得更漂亮!哈哈,这是女大十大变吗?说说其他吧,嗯,第十五课吧,太难忘了!
第十五课是说校园安全的,还有故事呢,是保护费:小学生小武回家的时候被一些人打了,那些人自称是什么帮派的,要收取保护费,小武不服气找到了哥哥以前的同学小海,帮自己出气,小海也是什么帮派的人,最后两帮派打起来,小武的胳膊也骨折了,小武家支付的医药费极多!这种事虽然没发生过但也防不胜防啊!
【生命教育】真好看!
生命教育读后感(二)
【生命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用手写出来的文字,而是一本用身一体实践出来的好书。这些文字,没有一句灰色的理论,在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真挚的教育情怀与理一性一思考,因为,没有对教育的一种悲悯之一爱一,便无法让教育成为自己的宗教,没有一种对师生的慈父般的情怀,便不可能有那种跨越时空的漫步和建设一性一的思考与策略。
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一性一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教育的实践: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一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生命:教育的原点。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的特征是有限一性一、无限发展的可能一性一、独特一性一及超越一性一。教育应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促进生命的成长,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生命从生存走向存在。在这里,原点
查看更多>>>08
生命化教育读后感(一)
今年来,中心小学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德育活动,看到生命教育这个词,我想到了以前看到过的一个报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建军教授作的【教育,为了生命的事业生命化教育的理念】报告。
生命教育的提出及推行: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在加州创立了阿南达学校,实践生命教育思想。我国的台湾、香港开设生命教育的课程,辽宁、上海2004年由教育厅启动中小学生命教育工作。
生命教育的目标:认识生命之可贵;珍惜生命之存在;欣赏生命之美好;提升生命之意义;实现生命之价值。
生命教育中的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教书已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成为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的形式。为此教师应努力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自我主体,唤醒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成为具有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自主成长型教师。
教师只有在不断的自我生命成长的体察、反思中,才能善于从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中获得一种生命体验与满足,一种生命的创造和成长,感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得到生命的一份满足和升华。教师自身生命价值和意义也要在其中得以体现和延伸。教师才能感受到在奉献中的快乐。
生命化教育读后感(二)
【生命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用手写出来的文字,而是一本用身一体实践出来的好书。这些文字,没有一句灰色的理论,在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真挚的教育情怀与理一性一思考,因为,没有对教育的一种悲悯之一爱一,便无法让教育成为自己的宗教,没有一种对师生的慈父般的情怀,便不可能有那种跨越时空的漫步和建设一性一的思考与策略。
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一性一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教育的实践: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一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生命:教育的原点。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的特征是有限一性一、无限发展的可能一性一、独特一性一及超越一性一。教育应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促进生命的成长,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生命从生存走向存在。在这里,原点,即为源点,是出发点。但又不仅仅如此。它同时是核心,是过程,是方法,更是目的。那么,教育的原点是什么呢?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引领人。教育,是生命
查看更多>>>09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老师病了没有来上课,来的是代课老师,学生们很高兴,因为代课老师是不上课的,她只要管住学生不吵闹就行了,学生们可以看课外书、画画、做手工;开始的时候,班级里很安静,渐渐的声音就大了,这时代课老师敲敲桌子:“喂喂,你们再这样吵,我就讲课了。”这样一来,学生被震住了,班里立刻安静下来了。看了这个故事,我深刻的感受到,想要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现状,拒绝高分低能的遗憾,教师必须先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坚决彻底的依靠被教育者生命的蕴有,才可以使我们的教育理想得到全方位的实现。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的教育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吗?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有个性的,学习阶段的孩子,不仅在长着身体,丰富着知识,也在发展这着个性,而班级授课至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他客观上很难顾及每个孩子的个性心理和个性状态,主观上导致了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省时、省力、一刀切的现象。老师心中的优生就是“成绩好”,这一好可以遮百丑,若是体育好,那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会电脑,那是不务正业,劳动积极肯干那是没出息。教育在我们很多人的心目中就是培养会读书会考试的学生,我们把这些学生称之为“人才”,而导致了一大批不是这种人才的人才,他们在班级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否定自己的能力,随便应付难以提高成绩的学习,变得毫无理想,放弃努力,自由散漫。
于是,我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厌学现象,使每个学生都喜爱学习,愉快的学习,让他们的身心都能得到真正健全的发展呢? 自从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著作-----《教育激扬生命》,深深地被书中介绍的生本课堂所吸引,因为生本课堂是一座知识的宝殿,同学们欢天喜地地在里面奔跑跳跃,生本课堂是一座充满智慧的花园,同学兴高采烈的在里面自由采撷;生本课堂是一座精神的伊甸园,同学们思维的触 查看更多>>>
10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老师病了没有来上课,来的是代课老师,学生们很高兴,因为代课老师是不上课的,她只要管住学生不吵闹就行了,学生们可以看课外书、画画、做手工;开始的时候,班级里很安静,渐渐的声音就大了,这时代课老师敲敲桌子:喂喂,你们再这样吵,我就讲课了。这样一来,学生被震住了,班里立刻安静下来了。看了这个故事,我深刻的感受到,想要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现状,拒绝高分低能的遗憾,教师必须先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坚决彻底的依靠被教育者生命的蕴有,才可以使我们的教育理想得到全方位的实现。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的教育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吗?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有个性的,学习阶段的孩子,不仅在长着身体,丰富着知识,也在发展这着个性,而班级授课至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他客观上很难顾及每个孩子的个性心理和个性状态,主观上导致了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省时、省力、一刀切的现象。老师心中的优生就是成绩好,这一好可以遮百丑,若是体育好,那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会电脑,那是不务正业,劳动积极肯干那是没出息。教育在我们很多人的心目中就是培养会读书会考试的学生,我们把这些学生称之为人才,而导致了一大批不是这种人才的人才,他们在班级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否定自己的能力,随便应付难以提高成绩的学习,变得毫无理想,放弃努力,自由散漫。
于是,我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厌学现象,使每个学生都喜爱学习,愉快的学习,让他们的身心都能得到真正健全的发展呢?
自从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著作-----《教育激扬生命》,深深地被书中介绍的生本课堂所吸引,因为生本课堂是一座知识的宝殿,同学们欢天喜地地在里面奔跑跳跃,生本课堂是一座充满智慧的花园,同学兴高采烈的在里面自由采撷;生本课堂是一座精神的伊甸园,同学们思维的触觉无拘无束地向着阳光灿烂的天空发散。这是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向往的生本课堂:这里没有打手板的戒尺,没有特为惊醒梦中人而发出的厉喝,没有安静,看黑板之类的劝导,没有呱噪,没有责备,没有对下课铃的渴望,甚至连东张西望都没有。学生是如此的关注学习,教师是如此的认同学生的个性,欣赏他们每一个独到的发现。
如何实现我们理想中的生本课堂呢?首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高度尊重学生,使得教师对学
查看更多>>>生命教育读后感栏目为大家带来大量生命教育读后感、2024生命教育读后感、关于生命教育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生命教育读后感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