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知道登月前宇航员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2.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和其他的信息源搜集关于人类探测月球活动的资料,能够通过讨论和其他人交流宇航员登月前的准备工作。

3.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探索月球有关的科学技术问题。

教学准备

介绍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资料(影像资料),学生分组搜集关于人类探索月球情况的资料。

教学过程

1.提出研究问题

(1)介绍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2)提问:登月曾经是人类的梦想,现在人类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那么,人类是怎么样把登月的梦想变成现实的?

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

(1)谈话:说一说你知道的人类探测月球的活动

(2)学生交流知道的人类探测月球的活动的情况。

(3)播放影像资料(或者阅读教材上的资料),介绍人类登月的情况。

3.探究登月前宇航员的准备工

(1)提问:

①人类为什么要到月球上去?

②人类登月可以采用哪些方式?不同方式有什么优点

③人类在月球上怎样生存和开展活动?

④人类以前的登月情况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2)学生按照研究的问题分成不同的小组,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搜集相关的信息,然后根据搜集信息的结果回答上面的问题。

(3)小组讨论:根据上面搜集的信息,在登月前宇航员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登月前的准备工作准备的理由

…………

…………

(4)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简单板书。

(5)教师总结学生汇报的结果,请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评价自己的准备工作。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和月球有关的现象。

2.能够通过研究对文学作品中关于月球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3.意识到科学无处不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两首与月球有关的诗歌,并且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第一课时

1.提出研究问题

(1)让学生背诵李白的《静夜思》并且解释诗歌的意思。

(2)让学生讨论:诗中所说的月光是月球本身发出的光吗?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3)教师提出问题:还有哪些诗歌中描写了和月球有关的现象?

2.形成研究假设

(1)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还有哪些诗歌中描写了和月球有关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在小组内来回巡视,聆听学生的讨论,并提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

(2)让学生汇报自己讨论的结果,并且把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与月亮有关的诗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假设性解释

3.制定研究计划

查看更多>>>

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3、 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 一、显微镜的发展 1、如何放得更大?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 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 2、介绍各种显微镜 1)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 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90年代放大率提高到200万倍。 3) 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3亿倍。 二、做个简易显微镜 1、怎样放得更大? 师: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呢,在放大镜变成显微镜的过程中人类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与努力呢?我想当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肯定是:如何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 2、我们自制显微镜 1)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 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 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

查看更多>>>

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 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 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 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 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 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 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 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

查看更多>>>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自由组合形成合作小组,并针对问题提出研究方案,即明确做什么和如何着手做。

2.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动手办一份小报,懂得搜集资料是科学学习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3.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活动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评议。

4.扩展学习与本单元科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

5.愿意提供自己的研究资料和发现,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

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准备

1.搜集与自由研究主题相关资料和图片。

2.白纸一张,铅笔、彩色笔、剪刀。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播放视频或阅读一段有关宇宙单元的文章。

2.分析:

(1)这些资料描述了哪些内容?

(2)哪些是我们已经学习了解过的内容?哪些是新知识?

(3)通过《无限宇宙》单元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4)还想了解哪些内容?(教师可一一列举出来)

3.整理和分类:

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可依次整理成书上的8个主题:我们的地球;我的太阳;银河迢迢;

“神舟”飞船;月球,你好;天上星星知多少;“长二捆”,真棒!我驾飞船去巡航。如果有其他主题可另分成一类。

二、自由组合,选择研究主题。

1.问题:要想知道更多有关宇宙方面的问题,我们有哪些方法?

2.集体交流。

3.每个同学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形成合作小组。

4.提出要求:

每个合作小组按照确定的主题,进一步查阅资料,办一张图文并茂的科普小报。

三、制定计划,合作研究。

1.讨论:怎样才能结合自己的研究主题办好一份图文并茂的科普小报?分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补充。

2.教师小结办报步骤:

(1)根据主题每个同学分头搜集相应的图文资料;

(2)对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进行分析、归类、整理,筛选出办报素材;

(3)版面设计,根据筛选出来的办报素材进行排版,做到内容丰富,摆放美观;

(4) 粘贴图文资料,并进行加工和美化,完成小报。

3.分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4.汇报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相关主题的图文资料。

第二课时

1.交流个人搜集的图文资料,并进行整理和筛选。

2.学生自己办报,教师巡视。

二、展示与评议。

1.讨论:

各小组已经按要求办好了科普小报了,那我们怎样向其他同学展示和介绍我们的作品呢?可以用哪些方式?

2.分小组讨论,设计展示

查看更多>>>

无限宇宙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搜集整理资料,并对其解释和说明。

3.体会到和茫茫宇宙相比人的个体的渺小。

4.意识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5.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宇宙的帮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或投影片——银河系、仙女座星系、猎犬座星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谈话提出问题。

从地球到太阳系,从太阳系到银河系,随着人类不停地探索,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入,前面我们对太阳系、银河系的一些情况进行了学习。人们现在已经知道的宇宙的构成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二、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认识宇宙的构成

1.小组活动:猜想:人们现在已经知道的宇宙的构成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在活动中教师要要求学生在组内交流,对组里的意见进行整理,并用图或文字进行记录。

2.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适当进行板书。特别对有不同的想法的学生要求进一步陈述理由,突出矛盾,引发后续学习的焦点。

焦点问题如:

(1)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不是宇宙中能发光发热的恒星?还有哪些天体是恒星?

(2)我们的太阳与银河系是什么关系?太阳在银河系的什么位置?

(3)银河系是不是整个的宇宙?人们把银河系以外的恒星集团叫什么?

3.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4.根据录像内容,解答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问题。

5.小组活动:根据现在人们已知的情况,用卡片,按从大到小、从远到近的顺序摆出宇宙的构成图。要求在小组内先画、再摆,然后说明图的内容。

6.小组汇报:展示宇宙的构成图,并说明图的内容。

7.集体评价。

8.师生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宇宙是由广阔的空间和无数的天体构成的。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认识到宇宙是由广阔的空间和无数的天体构成的。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与探测工具和技术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人类从古到今是怎样探索宇宙秘密的。

二、指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1.谈话,从古到今,人们用哪些工具和技术观察宇宙,都有哪些发现?

2.小组讨论,并作记录。

3.学生交流,教师作适当记录,关注不同的意见。

5.师生小结:随着探测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断深化。

6.整理学习:按照观测工具和技术发明的顺序,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程进行相对应的整理,并填写课本61页表格。

观测工具与技术出现认识宇宙的进程

7.学生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8

查看更多>>>

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过程与方法: 1、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3、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教材处理】 将教材中的调查活动安排在课前来完成,并只安排小部分同学去做,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如果学生在课上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比较多的认识,会削减课后再去实践调查的积极性;二是课上将课文的这部分知识内容让孩子们身边自己的伙伴来讲,比老师的说教要生动,也更具说服力。三是社会调查这样的实践活动需要走出校门,在行动和安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只安排了小部分同学去做;四、这样的活动确实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能在班级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教学准备】 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3、教师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课前活动】 1、开展一次小范围的调查活动:布置一小队同学(4~6人)调查附近的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回收些什么?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 指导时应注意:要求调查组同学调查前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两个问题之外,还可自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要求在采访时做好记录,为在班级汇报做准备,老师也能和调查组同学一起参与调查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拍几张调查现场的照片或摄一段采访的录像。这样能确实汇报活动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2、指名让三两个学生上网查阅关于“有毒垃圾”的信息,并做好汇报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 我们已经发现生活中一些看似可以废弃了的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后,马上就能变废为宝,或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切切实实地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更多的情况下,有一些物品我们明知道它们进行处理和再次加工后仍可再利用,却苦于手上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1.知道组成太阳系的星体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并能按一定比例制作简易太阳系模型。

2.意识到收集、整理和交流资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3.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在教室里和操场分小组教学。

2.材料: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橡皮泥、小皮球等。

第一课时

一、设计太阳系模型。

1.谈话:根据上节课得到的有关太阳系家族成员的信息,说一说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学生汇报后组织大家在教材第43页的空白处画出太阳系主要成员的位置顺序关系图。

3.提问:如果我们根据已经掌握的太阳系资料做个太阳系模型,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4.学生分小组举行深入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后,教师从八颗行星模型的布局、模拟材料选择以及行星模拟的大小和位置关系等三方面进行总结。

6.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考

(1)如果要对九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如何处理?(指导学生认识到需要按照比例来缩小。)

(2)如果要综合利用九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九大行星的赤道数据这两组数据来建造模型,如何处理呢?(指导学生认识到比例要一致。)

(3)处理数据后的结果如何?我们还能在桌面上建太阳系模型吗?为什么?(如果兼顾体积和距离两个数据是不可能在桌子上完成这个模型的建立工作,其中的原因在教材说明部分已经有过描述,这里不再复述。)

(4)如果要建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型,可以怎么做?(指导学生认识可以分别处理两类数据,做不同类型的模型。)

7.指导学生按照大小比例计算各模拟行星的体积大小。如果以水星模拟大小为0.5厘米直径的圆球为标准,那么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模拟的大小分别为1厘米、1厘米、0.7厘米、14厘米、12厘米、5厘米和5厘米。

8.指导学生按照距离比例计算各模拟行星的远近数据。如果以水星到太阳模拟距离为0.6厘米为标准,那么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到太阳模拟距离分别为1厘米、1.5厘米、2.3厘米、7.8厘米、14.3厘米、28.7厘米和45厘米。

二、制作太阳系模型。

1.讲述在室内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步骤:

(1)参照一定比例将各色橡皮泥或准备的其他材料分别加工成“八颗行星”。

(2)由于八颗行星都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

查看更多>>>

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 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 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 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 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 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 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 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 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

查看更多>>>
篇一:六年级下册科学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怎样做才能有所创新呢?通过学习和几年的教学经验,我体会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教学创新,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育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从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能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科学课教学创新不能离开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才能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当代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潜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经验、知识构架的不同,还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创新中注意层次,普遍开发。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能力。 3、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对所教班的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经验、知识构架做了充分了解,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有机利用一些课件,进行资源整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的情境中,树立创新精神,主动发现问题。还要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从而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 4、科学教师在教学创新中,应当针对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及认知方式不同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认知,从而形成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再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将教学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使学生产生新的体会,得到新的知识。 总之,科学课教学创新是一门艺术,它要求科学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如果教师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那么他的教学就富有了创新的活力,就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做到探究性学习。 篇二: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根据的要求,科学课必须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如果不让学生亲手动手做,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学生对于实验就会只能是死记硬背,花的时间多,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如果让学生每个实验都做的话,时间就很紧,教学任务就难 查看更多>>>

污水和污水处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过程与方法 做污水净化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充分认识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增加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做污水净化实验,理解污水净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简易的过滤装置(可乐瓶和细沙制作)、生活污水一杯(生活污水可让孩子们选择既有泥沙,又含有油污或洗涤剂的)、自来水一杯。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水污染”组图,提问:看到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或问题? 学生汇报。 2、小结: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探讨水污染的有关问题。 二、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1、谈话:课前老师让各组同学准备生活污水和自来水各一杯。下面,我们就一起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2、示图介绍“沉淀”、“过滤”的方法,开展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用自己课前制作的简易过滤装置做净化污水的实验。 3、提问:比较净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区别?经过沉淀和过滤,原来的污水达到自来水的洁净程度了吗? 学生汇报 4、讲述: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三、污染源的讨论 1、提问: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一起完成教材82页的网状图。 2、小结: 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水最终会流向河流、湖泊,我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最终会影响整个水环境。 那么,如何让我们每天排出的那么多脏水不给水体“添麻烦”呢?建造污水处理厂就是最主要的措施。 四、污水的处理 1、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污水处理图。 2、提问:污水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道程序?在每一个环节当中,污水得到了怎样的处理?使用的是什么方法? 学生思考、汇报 3、归纳,小结: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

查看更多>>>
六年级下册人教科学教案 六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 小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教案 六年级体育教案下册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六年级技术下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 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技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词语盘点教案 六年级安全下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英文教案 六年级下册课文教案 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六年级英语pep下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校本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外研社英语六年级下册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案 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展开更多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栏目为大家带来大量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24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关于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