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后感400字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中的小钱是一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幸运的是,一位台湾青年把骨髓捐给了小钱,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读了这篇课文,我深受感动。台湾与大陆之间,虽然被海峡所隔,但那割不断的血脉亲情就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旺,世代相传,经久不息!不论有多大的风雪,只要有爱,就可以产生奇迹! -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令人遗憾的事情。许多陷入困境的人,在他们受难的时候,都怀着一颗期盼的心,渴望有人来同情他们,渴望有奇迹发生。那些生命垂危的人,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绝望,直到永远地闭上双眼。如果人人都可以献出一点爱,人间将不再有那么多的悲剧上演。 -

朋友们,伸出你们温暖的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爱心大使!

查看更多>>>

爱心就是一缕阳光,能够给人带来温暖,带来快乐。今天,我读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非常感动。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12年前的真实故事。杭州青年小钱患上了严重的白血病,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生命,知道了这个消息,一位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自愿献出了骨髓,挽救小钱。小钱得到了骨髓,最终得救了!

最令我感动的是,台湾青年和小钱既不是亲人,也不是朋友,而是从来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但是,台湾青年却在余震中不顾个人及家人的安危,把爱心献给了最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李博士在余震中同样不顾个人安危,克服重重困难,冷静沉着的给台湾青年抽取骨髓,并马不停蹄的赶到杭州,连夜为小钱做手术。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把我深深的感动了。

回想我自己,我觉得很惭愧。记得有一次上课写作业的时候,我的同桌的笔没油了,小声地向我借笔,当时我的文具盒里还躺着一只我最心爱的笔,可是我怕他把笔弄坏,不想借,就故意说:我只有手上的一支笔。后来还是另一个同学借给他的。现在想来,当时的我真是太自私了,四年的同学我都不帮,可人家台湾青年和小钱素不相识,都能这样做。

往后,我一定向台湾青年学习,向李博士学习,向一切有爱心的人士学习,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其实,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爱,世界才变得这么美好。正像一首歌里唱的一样,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查看更多>>>

一、说教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五、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爱 1、播放1999年台湾地震视频,师缓缓叙述:1999年的9月21日,台湾发生了百年首见的大地震,造成了2000多人的死亡。9月22日早晨,受灾地区到处是倒塌的房屋和受伤的人员,当地气象局警告说,未来两周内还将不断有里氏5级以上的余震发生,台湾还处在余震的威胁中。然而,就在这天早晨,在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却要开始一场特殊的手术。为什么说它特殊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这次地震有关的一个真实的爱的故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活在非地震带上的孩子们对于地震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缺乏具体直观的感受。我利用1999年台湾地震时房倒屋塌,人员伤亡的情境导入,旨在充分利用这些语文学习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大语文的背景下学习语文,拉近学生与

查看更多>>>

前几天读了《生命桥》一课,使我深受感动,文章讲述的是:有个狩猎队,把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活捉,可是羚羊面对黑黝黝的枪口,很冷静,老羚羊想出了办法用自己的死亡作为桥墩帮助年轻羚羊飞跃过去。于是在山涧上空出现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一条弧线就意味着一只年轻羚羊获救了,更意味着一只老羚羊的死去,相信即使借助老羚羊已经获救的年轻羚羊心理肯定也是不好受的,因为自己的命是老羚羊给的,这第二次生命来的那么的不容易,相信今后它也一定更加勇敢的面对一切,坚强的活下去。而那只跌入山涧的老羚羊,我想它当时肯定是含笑而去的,他觉得自己把生存的机会留给了年轻羚羊,让自己的种族可以更好的延续下去,一切都是值得的

看着看着,我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多么无私的老羚羊啊,作为人类我不觉的有些惭愧,如果是我们人类遇到这种情况,能像它们一样机智,果断,无私吗

同时我也憎恨起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猎人。仅仅为了一顿美餐,就酿成了这场悲剧,值吗!即时最后它们悔悟了,可代价也太大了吧。希望这样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

查看更多>>>

做好充分的准备,是一名成功的教师所应当的,有些学校强调老师不带教案不进教室。教案有利于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相信一些人会觉得教案很难写吧!也许以下内容“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简短”合你胃口!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简短 篇1

在设计本课时,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

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读这一点的时候,我用“周围的环境能静吗?”和“他的内心能静吗?”两个问题来衬托出那位台湾青年的不平静。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平静,他生命的垂危,他对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台湾青年的不平静,是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通过研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二、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读写结合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三,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用课外资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在这堂课上,我适时地补充白血病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小钱病情的严重,以及对骨髓的迫切,学生对"静静地"一词有更深的了解。当学生讲到"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时,我及时地播放了"1999年'9。21'台南大地震"的资料,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进行抽取骨髓手术的危险性,出示李博士奔波的路线图,体会他无私奉献,急人之所急得医德高尚医德。

四、不足

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比如在课文

查看更多>>>

爱心是一盏灯,照亮自己,爱心是一只船,把人们送到爱的彼岸,爱心是冬日里的阳光,是饥寒交迫的人们得到瞬间的温暖。

这篇文章讲的是七年前发生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在美丽的杭州市,一个只有十八岁的年轻小伙子小钱,因得了严重的白血病躺在病床上,等待着骨髓移植来挽回他的生命。而在同一时刻,台湾的一位也躺在病床上等待着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负责手术的李博士和这位勇敢的台湾青年,为了海峡彼岸的大陆同胞,不顾自己的安危,不顾家人的安危,在摇晃的病房中坚持做完了手术。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从课文中,我看到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那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这篇文章也更加深刻地体现了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的血脉亲情。

由此我想到,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社会中,爱心是无处不在的。面对受灾的群众,我们捐款捐物;面对病重的少年,我们伸出救助之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爱心,我们的社会,是多么美好啊!就在我们班中,也不乏这样的实例:一直以来,班里大扫除时,抹布由同学自己带,可总是有些同学忘记,老师和同学都为此苦恼不已。有一天,班里突然多了几块抹布,同学们再也不用为大扫除发愁了。几块小小的抹布虽然算不了什么,但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同学为班级着想,为同学们着想的心灵,这不就是为班级、为同学们奉献的爱心吗?

同学们,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爱,世界才变得这么美好。正像一首歌里唱得一样,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查看更多>>>

你会写读后感吗,小编为大家搜集了3篇桥读后感4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桥读后感400字(一)

前几天,我在课堂上学习了一篇微型小说,虽然只有409个字,但是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洪水来临之时,村里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舍己为人,拯救了整个村庄的人。他不徇私情,揪出自己的儿子。最后老汉和他的儿子光荣牺牲,永远闭上了双眼!

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真是人们的大英雄!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老汉在群众与儿子中放弃了自己的儿子,又在自己和儿子中,选择了牺牲自己,它是人们心中的靠山,我永远不会忘记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舍己为人的人,为了更多人的生命,他们吧生的希望毅然留给了别人。

日本大地震的时候,一位女播音员在海啸来临时,她为了居民,选择了站在播音室里,为居民们播消息海啸来了!这才让浑然不知海啸已经来临的居民们立刻逃生。如果她不顾他人自己逃命的话,就不会有居民活下来!正是这种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才使许多人死里逃生!

我们要学习老汉,以老汉为榜样,做一个为他人着想,先人后己的人!

桥读后感400字(二)

读了《桥》这篇文章,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课文讲的是洪水来临时一位党支部书记,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使全村人获救的故事。

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令我感动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我开始不知道小伙子和老汉是什么关系,觉得老汉对人好冷淡啊!从文章结尾,我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就暗暗为小伙子抱不平。自己的父亲是老支书,还没有帮自己逃离死神,这父亲也太无情了吧!

又细细体会了几遍,我为小伙子有这样的父亲感到自豪。在生死关头,老汉在顾及别的家庭安危时,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和家庭放到了最末位,多么可贵啊!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想到了《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大禹多年都没回家,但是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好多次大禹想进去,可是他想到了还有很多人等着他,所以他不能回家去。老汉和大禹一样,为了别人,而把自己和家庭放到了最末位,他们这种精神值得世人学习。

老支书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桥读后感400字(三)

一天,我写完了作业,很闲。我没事找了一本书看

查看更多>>>

导语:《桥》是一篇很好的故事,下面小编整理了《桥》读后感400字,欢迎阅读!

《桥》读后感400字1

读了桥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记述了一个小村庄发生了水灾.一位老汉为保住全村人的性命,不惜牺牲自己和儿子的生命.

初读此文,我真替小伙子抱不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无情的父亲.

可是后来,听了老师帮我们分析课文后,我才知道:在凶恶的洪水面前,老汉像一座山地站着;在洪水咆哮,村民们乱成一团的时候,他依然沉着冷静;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如此大公无私,留下自己的儿子.他是多么令人敬佩的党员啊!他的儿子有如此伟大的父亲,是多么值得骄傲啊!村民们有着如此优秀的村长,是多么幸福!

这洪水是多么凶猛啊,那气势另人望而生畏.可是在这样的洪水面前,老汉却依然沉着地指挥一百多号人安全地度过了木桥,而自己和儿子却葬身在洪水之下.

老汉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活着,村民们这么希望,我们也是如此,但洪水无情地把他的儿子吞没了,连老汉也吞没了.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把群众送过了这座窄窄的独木桥,这场面是多么让人感动啊!

虽然老汉和他的儿子永远的离开了村民,离开了我们,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桥》读后感400字2

在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上,有一课是作家谈歌写的《桥》。正所谓浓缩就是精华,篇幅不长,意义深刻,干净利落。

老汉完全可以逃出洪水的魔爪,当人们惊慌的时候,老汉就站在那座救出全村生命的桥前,可他没有独自逃生,却在指挥全村人逃生。倘若没有老汉维持秩序,人们一定会你拥我挤,这座桥一定不会支撑住,到是后别说是全村人,估计连一半人都逃不出去。

文章中央老汉曾从逃生的队伍中揪出了一个小伙子,在此之前老汉曾经让党员们都排在后面,可这个小伙子身为党员却站在群众中间,老汉把他揪出来,充分说明了老汉铁面无私,文章最后才说明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这都是后话。

最后一段全村人都逃了出去,唯独老汉父子还在洪水中。小伙子体现了尊敬长辈的品德,让老汉先走,可老汉却强迫小伙子先走,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死去,他终究不是个铁石心肠的人。最后两人都死在了洪水的手中。

老汉死前曾喊过一句话,可终究没有说出来,他也许会为自己的儿子死去而悲伤,也许会为人们都逃了出去而高兴。无论怎样,他那高大的形象永远树立在人们心中。

《桥》读后感400字3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感人肺腑的课文《桥》。

这篇课文讲的是洪水

查看更多>>>

生命桥读后感(一)

前几天读了【生命桥】一课,使我深受感动,文章讲述的是:有个狩猎队,把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活捉,可是羚羊面对黑黝黝的一槍一口,很冷静,老羚羊想出了办法用自己的死亡作为桥墩帮助年轻羚羊飞跃过去。于是在山涧上空出现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一条弧线就意味着一只年轻羚羊获救了,更意味着一只老羚羊的死去,相信即使借助老羚羊已经获救的年轻羚羊心理肯定也是不好受的,因为自己的命是老羚羊给的,这第二次生命来的那么的不容易,相信今后它也一定更加勇敢的面对一切,坚强的活下去。而那只跌入山涧的老羚羊,我想它当时肯定是含笑而去的,他觉得自己把生存的机会留给了年轻羚羊,让自己的种族可以更好的延续下去,一切都是值得的

看着看着,我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多么无私的老羚羊啊,作为人类我不觉的有些惭愧,如果是我们人类遇到这种情况,能像它们一样机智,果断,无私吗

同时我也憎恨起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猎人。仅仅为了一顿美餐,就酿成了这场悲剧,值吗 !即时最后它们悔悟了,可代价也太大了吧。希望这样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了

生命桥读后感(二)

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命桥】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学完我很受感动。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老羚羊为了不让年轻羚羊被猎杀,以自己的死亡做桥墩,搭起了一坐一爱一的生命桥,使年轻羚羊获救,这神圣的场面,使猎人不由自主放下猎一槍一的感人的事。老羚羊那种把生的希望留给年轻羚羊,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一心为年轻羚羊着想的优秀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因为老羚羊知道自己老了,自己死了并不算什么,但是如果年轻羚羊死了,自己的家族就不能在继续生存下去了,正是因为老羚羊有着这种责任感,使它们面对生死不畏惧,勇敢的走上前去。它们以自己的责任感、以它们对年轻羚羊的一爱一,搭起了一坐生命桥。

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藏羚羊的跪拜】这篇感人至深的故事吧?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在青藏高原中捕猎的猎人,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中走出来便看见一只肥壮的藏羚羊。他欣喜不已,忙拿出猎一槍一,瞄准藏羚羊。突然那只肥壮的藏羚羊朝猎人跪了下来,眼睛里流一出两痕泪水。猎人惊呆了,在他三十年打猎生涯中第一次见到如此情景,心不仅软一了下来。可是猎人必竟是猎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把这只肥壮的藏羚杀死,只见他眼睛一闭,扣住扳机,藏羚羊随声倒下。打死之后,猎人并没有马上处理,而是一连过了好几天才动手。当他剖开藏羚羊腹部时,

查看更多>>>

今天,我读了《生命 生命》一文,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我读到生命是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塌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时,我感慨万千,不禁想,这句话不正是告诉我们,生命在于奉献,而不是在于索取、虚度年华、无所作为吗?

这使我想到了海伦凯勒。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可是,她却不断努力,终于成了生活中的强者。还有发明大王爱迪生,他一生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都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活得有意义!在生活中,不起眼的小草貌似柔弱,其实坚韧,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狂烈的大风刮不倒,黄豆般的雨珠砸不垮,严寒的霜雪压不弯。有一次,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我看着似碧毡绿毯的小草被风吹雨打,身体歪歪斜斜的,还在摇摇晃晃,真像一个醉了酒的人!我想,小草真可怜,一定死了。可是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第二天时,小草又挺直了身躯,好象在展示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通过读《生命 生命》一文,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那就是珍惜生命,决不能向困难低头。

查看更多>>>
跨越海峡生命教学反思 生命桥读后感 看生命桥读后感 桥的读后感400字 桥读后感400字 生命桥读后感250字 生命桥读后感500字 生命桥读后感150字 生命桥读后感600字 生命读后感400字 生命的姿势读后感400字
生命的壮歌读后感400字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00字 有关生命的读后感400字 关于生命读后感400字 敬畏生命读后感400字 生命教育读后感400字 生命草读后感400字 生命药方读后感400字 《海洋生命》读后感400字 平凡生命读后感400字 热爱生命的读后感400字 沉河的生命读后感400字 了不起的生命密码读后感400字 皮巧根桥读后感400字 飞夺泸定桥读后感400字 珍爱生命读后感400字 守望生命晴空读后感400字 热爱生命读后感400字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
展开更多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后感400字

当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获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后感400字栏目为您提供小学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后感400字、初中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后感400字、高中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读后感400字等,感谢您的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