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生活习俗

读一本好书,就是同高尚的人谈话。一点不错,书承载着文字的精华,是从古到今多少人汗水的结晶。每一本书的时代背景、作者品格不同,每一本书的内容、思想固然也就不同。获得教养,从研读世界文学开始。

《欧叶妮葛朗台》就是一本非常有名的世界文学作品,文中塑造的葛朗台成为四大吝啬鬼之一。这些足见作者巴尔扎克的水平。小说是虚构的故事情节,却都需由一定的社会风气奠基,所以,小说是反映真实社会现实的镜子,是批判不良风气的利器。这两点在《欧叶妮葛朗台》中就很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欧叶妮和妈妈一点都不普通,大财主的女儿和妻子,怎么会一般呢?而她们却过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因为老葛朗台的吝啬是出了名的,他不会把钱浪费在任何无用的事上,尽管他有着几乎用不完的钱。于是日子平常地过着,像没有涟漪的湖水。然而这平静终于还是被打破了,老葛朗台的哥哥破产了,他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儿子夏尔来葛朗台这儿借住。于是欧叶妮单调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她从没有见过如此完美的人,他的相貌、他的穿着、他的气质一切都在欧叶妮心中久久徘徊,充斥着这没有见过世面的女孩的心,她爱上了自己的堂弟!过不多久,堂弟即将去印度开辟新的生路,而他此时几乎身无分文。欧叶妮便立即将父亲让自己好好收藏的无比珍贵的金币给他,让他换钱做为路费。欧叶妮事实上冒了无比巨大的风险,为了堂弟,她没有想过这些金币在父亲心中的价值,也没有想过失去这些金币后,她会被父亲如何责罚。

夏尔自然是万分感激,他把自己的父母画像交给堂姐保管,之后万分不舍地踏上印度的土地,做起了罪恶的生意。几年后他有了一笔钱,为了权利与地位,他娶了高官的女儿,自己便做了同样的职位,他把当年欠下的钱还给堂姐,并要求堂姐把父母画像还给他,算是他们两清了,不再亏欠了。

因金币而被父亲囚禁的欧叶妮,已经变得无比成熟了。在各界人士的帮助下,父亲为了自己的利益将欧叶妮放了出来,而此时母亲也已几乎病危。母亲死后,欧叶妮得到了一半的财产。在追悼母亲期间,葛朗台假惺惺的扶着女儿用餐,小心翼翼地伺候,想让女儿知道自己是多么爱他,并信誓旦旦地说,每个月给女儿100法郎,而出于对父亲的感激,欧叶妮让老葛朗台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所有的钱。老葛朗台不久后也死了,欧叶妮得到了全部遗产。父母离世后,她唯一在乎的就是堂弟了,而等来的却是如此的一封信。然而她却出人意料地很镇静地还回了画像,继续过起平凡的生活。

这个故

查看更多>>>

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坚持写作文可以锤炼我们的意志力。多练习写作文,提高文字表达水平,进而提高写作质量,你知道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吗?以下是由栏目小编为您带来的关于傣族的作文,请收藏本文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关于傣族的作文 篇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得传统民俗节日.傣族人民最盛大得节日就是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在阳历4月中旬,也就是傣历6月,为期三四天.第一天就相当于除夕.在这一天里,人们都去江边观看龙舟比赛,长长得龙船两头尖尖得翘起,船舷上刻着精美得图案.比赛胜利者将得到优胜大旗和奖品.人们还为他们端来一碗米酒,洒去一把把糖果,跳起别具一格得依拉贺民族舞蹈,为他们加油喝彩.

最后一天是元旦.元旦这一天处处人山人海.人们都进行着有趣得活动,比如深受人们欢迎得游戏放高升和丢包.

中间相隔得空日是最隆重得泼水日.上午10时左右,男女老少拎着水桶来到街上,路边早备有大量得清水,水上漂着片片花瓣,有得甚至还滴入几滴香水,大家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拿个民族,都互相泼水,彼此祝福,以求消灭灾病,祈愿风调雨顺.

关于傣族的作文 篇2

早上,我和妈妈以及妈妈的几个朋友一同前往赤岸的大桥村参加那里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原先,我以为这里的泼水节应该是往别人身上洒几滴水,表示祝福。可一到大桥村才知道,原来在一个大场地上有一些不深的水,人们在里头用脸盆盛上水,互相泼对方,和打水仗没什么两样。

我看了觉得挺新鲜的,于是和几个伙伴一起去向大人要钱买脸盆,就头也不回地跑回场地上。一路上,那些人们看见我们身上一滴水也没沾,便向我们笑了笑,与此同时,他们正拿着盛满水的脸盆,在我们不注意时,把水泼向我们身上。我们往都是水的场地上走去,准备向弱不禁风的小孩儿发出“进攻”。

刚走到场地上,我们也用脸盆盛起水向他们泼去,他们表面上看去什么也禁不住,但在我们面前又毫不示弱,马上把水泼向我们,一刻也不停。在阳光的照射下,使被水泼过的大家,身上闪耀着淡淡的光,暖洋洋的。不一会儿,我们身上又有了一层汗,很热很热。追追跑跑。我们马上变的疲惫不堪,幸好妈妈及时赶到,要不然可能会躺在水面上睡着呢!

我们恋恋不舍地望着欢乐玩耍的人们,但是不得不走了。

关于傣族的作文 篇3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瞧,我给你们带来了五月傣族的泼水节,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

你看,泼水节多热闹啊!那些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还

查看更多>>>

今天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立冬意味着冬季的来临。在潮汕地区,立冬这一天,人们都会遵循进补、食蔗、炒香饭等传统习俗。潮汕人讲究立冬进补,认为立冬日是进补的最佳日子。进补药膳用的中药材有人参、当归、枸杞、西洋参、鱼胶、鹿茸、冬虫夏草、茯苓、黄芪等,药膳常用的食材有乌鸡、鹧鸪、鹌鹑、水鸭等。

潮汕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叫立冬食蔗无病痛。潮汕先人认为在立冬这一天吃了甘蔗,既可以保护牙齿,又可起到滋补的功效。这几天,汕头市区大街小巷的甘蔗摊多了起来,立冬这一天,平时一根七八元人民币的甘蔗卖到了10元,但买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立冬日,用花生、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深受潮汕民众喜爱。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浓郁香脆的板栗,是炒香饭的上等佐料,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潮汕地区立冬还有吃炣饭的习俗,这种食俗在远古时期就有了。潮汕地区俗谚说十月十吃炣饭,10月初是新米上市的时候,加上当时的白萝卜、小蒜、新鲜的猪肉等,一道简单美味的炣饭就做成了。据介绍,炣是指烹饪的方式,指用火烧,它体现了潮菜丰富的烹饪方式。

潮汕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传统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被潮人所传承。从古代吃炣饭到进补、食蔗、炒香饭,反映了潮汕民众崇尚自然、追随节令、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查看更多>>>

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4、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5、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6、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7、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8、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查看更多>>>

过大礼

订亲最隆重之仪式,约在婚礼前十五天到二十天前进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时到今天,由于这种传统婚嫁礼仪繁琐需时,甚少会采用全套[三书六礼]仪式,多化繁为简,最广为重要的便是过大礼这一环。

男家过大礼如下:

·精装龙凤礼饼两盒、西式礼饼一盒。

·双喜八样生果吉子篮(生生猛猛)

·椰子两对(有爷有子)、特长精装龙凤烛两对(长长广东新娘)

·精装烫金男女家对联各一对、精装茶叶、芝麻各两盒(女子坚贞、守信不移)

·双喜烫金大礼金封两个(装聘金用)

·百年好合三牲封两个(鸡、鱼、猪肉大礼可以三牲利市代替)

·双喜贴盒(核桃、有衣莲子、百合、红枣、有壳花生、荔枝干、龙眼干、红豆、绿豆、芝麻、茶叶、十一样吉祥京果)

·扁柏一包、双喜烫金利市封两包

女家回礼如下:

·金莲藕船(佳偶天成)、石榴一对(多子多福)

·添丁姜、连理芋头(添丁发财)、芙蓉、扁柏(趋吉避凶)、桔子(大吉大利)双喜烫金利市封两包、双喜贺惟巾一对

·大茶礼(大发松糕、金钱、龙利、煎堆、红包等){油麻茶礼}

搬嫁妆

收到大礼后,女家最迟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家。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以往,广东人喜用樟木拢送嫁妆,取其坚固耐用之意。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好友出来迎接,这叫[迎妆]。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以痰孟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花瓶代表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有腰缠万贯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则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作衣食碗筷有丰衣足食之意(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72套衣服)

新娘嫁妆用品:

o百年好合茶具(一盘、一壶、四杯)

o百年好合衣食碗(碗、筷、碟、匙各一对)

o百后好合有盖杯(一对)._

o真丝刺绣同心筷子双人套、双喜全红子孙桶(痰孟)

o双喜鸳鸯面盘、安床京果盘

安床

婚礼前数天的吉日,由好命婆将新床在有利于新人的吉位安床,然后铺上龙凤被,并撒上红绿豆、莲子、红枣、桂圆、核桃等喜果。安床后亲人便不可睡新床,孕妇、带孝者及有月事之女性更不可入内。此外,安床后,要让小小孩跳床,并

查看更多>>>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地区的人们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是禁止笑的,他们一年共分18个月,每月20天,一年最后5天内不准笑。

保加利亚:元旦用餐时,谁打喷嚏谁准会给全家人带来幸福,家主将第一只羊、牛或马驹许给他,以祝愿他给全家人带来幸福。

巴拉圭:巴拉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为冷食日。在这五天中,上至国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动烟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饭,庆祝佳节。

苏格兰:苏格兰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放着一些金钱,没人看守,盗贼和乞丐在这天晚上,看见了也不动分毫。因为当地风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钱放在门外,翌日新年降临,大清早打开门时,就看见门口有金钱,取其一见发财之意。

西班牙: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加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元旦这天,最忌孩子们骂人、打架和哭啼,认为这些现象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之日大人总是尽量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同时,这天人们身上必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示吉祥。

比利时:在比利时,元旦的早上,农村中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畜拜年。人们走到牛、马、羊、狗、猫等动物身边,煞有介事向这些生灵通明:新年快乐!

土耳其:土耳其人在新年除夕,人人都要洗澡,然后穿上新衣裳,他们认为这样可去除过去一年的衰气,除旧迎新,迎接来年好运。

查看更多>>>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查看更多>>>

1、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2、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3、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4、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5、双缕绣盘金,平沙油壁侵。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6、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7、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8、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9、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0、把紫府清都作一家。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11、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2、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13、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14、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邵谒《长安寒食》

15、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6、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7、作县几时同志苦,投荒万里倍情真。王逊《西夏重阳》

18、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9、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0、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21、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张继《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22、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23、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24、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25、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26、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27、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28、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9、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30、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1、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2、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33、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

查看更多>>>

1、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张榘《念奴娇》

2、何人意绪还相似,鹤宿松枝月半天。《关中秋夕》薛能

3、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倪庄中秋》元好问

4、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5、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梅尧臣《五月五日》

6、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7、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刘方平

8、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中秋对月》曹松

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10、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

11、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太常引》辛弃疾

1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14、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中秋》李朴

15、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中秋待月》陆龟蒙

16、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陆游《楚城》

17、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18、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19、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晏殊

20、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21、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杨无咎《蓦山溪》

22、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23、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罗隐《七夕》

24、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5、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26、月月势皆圆,中秋朗最偏。《中秋夜对月》许棠

2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28、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中秋》李朴

2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查看更多>>>

  1、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2、红萸佩、空对酒。潘希白《大有九日》 3、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4、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镃《寒食》 5、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6、庆人间七夕佳令。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7、倚楼起把绣针小。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8、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9、河汉女,巧云鬟。吴文英《诉衷情七夕》 10、怕闻井叶西风到。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11、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柳恽《七夕穿针》 12、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邵谒《长安寒食》 13、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14、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15、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16、半夜灯残鼠上檠。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7、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18、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9、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2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22、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24、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25、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6、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7、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28、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9、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王建《七夕曲》 30、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31、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3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33、帽堕笑凭纤手取。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4、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5、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37、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8、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

查看更多>>>
傣族的作文 习俗的作文 春节的习俗作文 惊蛰的吃食习俗 春节习俗的作文 端午节的习俗 j惊蛰当地习俗 泼水节的习俗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春节家乡习俗的作文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
感恩节的习俗英文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 春节习俗作文 家乡春节习俗作文 家乡的习俗范文300字 重阳节习俗 元宵节习俗作文 傣族泼水节主持词 描写腊八节习俗的文章 春节习俗倡议书 端午节习俗作文 传统文化习俗调研报告范文 生活的句子 生活的作文 生活的磨难的句子 乏味的生活的句子 安静的生活的句子 生活的不易的句子 生活的艰辛的句子
展开更多
傣族的生活习俗

傣族的生活习俗栏目提供大量傣族的生活习俗,指导大家如何写傣族的生活习俗,并提供丰富的傣族的生活习俗、关于傣族的生活习俗等内容,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阅读本栏目内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