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后感

《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电影主要的内容是一些老英雄讲述他们抗美援朝时的事迹,所以能从他们的表述中想象到当时的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呀!但是他们的精神值得很多人去学习。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后感(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唱着最悲壮的战歌,最可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们,把家乡背在身后,向着危险出发了。

真正到了战场,实际的危险比他们想象中的更危险,战争的残酷比他们想象中的更残酷。

中国人,可能无法唱出完整的抗美援朝战歌,但都能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更增添了满腔热血和激昂。

看了好多表现抗美援朝的影视剧,读了好多关于抗美援朝战士的文字,但听到《1950,他们正年轻》里的老兵们讲述那段历史,没有嘶吼的口号,只有平静的哽咽,他们口中看似苍白无力的文字,却像钝刀子剜心一样,让人感到滴血地疼。挂满他们胸膛的勋章,在我们看是荣誉,在他们看来,却是沉甸甸不愿提及的回忆,是战友们殷红的鲜血和永远停滞的青春。

七十多年过去了,曾经十几岁的少年,都成了八九十岁的垂暮老人,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太遥远了,以至于老兵们在给儿孙们讲抗美援朝的经历时,儿孙们却不太相信。

还好,《1950,他们正年轻》的制作团队,找到了这些老兵,他们想尽量还原最真实的历史,他们要与时间赛跑,因为抗美援朝老兵们不多了,并且还在减少。刘素谦老奶奶说:你们来得正好,你们再不来,我可能就没了。

得益于《1950,我们正年轻》,我们才能看到二十六位不同兵种的老兵,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原最真实的历史。

有怕鬼的侦察兵任红举,在阴森的小磨坊,发现了肠子流出来,血已流干的指导员,了了指导员的心愿,把指导员埋在异乡,为了自己的良心,用钢笔在枯树皮上为指导员写上英雄的墓志铭:李振唐。

有《奇袭白虎团》的原型包月禄,在他的描述中,并不觉得那场战斗有多么了不起,就是服从命令,听到声响就打,打完就走,也不知道白虎旗是什么东西,缠在腰上,继续走,他说:打仗,命都不是自己的。

有被最好的战友骂“怕死鬼”的薛英杰,冒着敌机运送物资,战友气不过他的谨慎,骂他是“怕死鬼”,因为怄气占了他的位置,一屁股给他拱进了车里,敌机正好扫在战友身上,最好的战友死在了他的怀里,他找遍了烈士陵园,却找不到战友的名字,哭着对镜头说:希望能为老兵说句话。

有爱臭美爱照相的刘素谦,她知道自己的状况不是太好,说:你们再晚来几天,我可能就没了。她捧着一本相册,相册里都是年轻的面孔,他们的容颜定格在了最美好的年纪,他们的青春留在了最惨烈的战火里。

有老兵轻蔑地说:“美国佬他们身上穿着防弹背心,防个屁弹,还不是被打死。”

有老兵平平淡淡地说:“我杀了好多人,我胆子大我不怕。”

... ...

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有的胆大,有的胆小,有的有文艺梦,有的爱臭美,他们也会闹情绪,也会吵架,他们被裹挟在战争中,他们讨厌战争,但他们相信未来,他们不希望再有战争,但他们决不投降,他们打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他们做的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1950他们正年轻》,他们的精神永远年轻

影片的最后说: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

老兵们正在离我们而去,历史也在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怎能忘记?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后感(二)

从坐下去开场十分钟第一个老兵开始讲述,我就开始掉眼泪,断断续续哭到了最后,我是对主旋律很警惕的人,但这部片不同,它里面更多是对老兵这一群体的人文关怀,而且我能在里面看到抢救历史的使命感——再不纪录下来,就没有人了。

所以,我就节选一些这部片里听到的老兵口述吧,这应该比我写什么影评都更打动人,希望大家看完能去影院看看,人多了,排片也会上去,实在不行,能转发或者口耳相传也好的。

1.有一个文工团的老兵,他是电影里第一个出来讲述的:

“还有一个歌剧演员,我看到他坐在河沟里,我怎么拉都起不来,我往下一捞,找不到屁股了,一看右腿没了.....我们背着他往后撤,他趴在我们背上的时候还在唱歌。”

“有一个小提琴手,炮弹一过来,炸得就剩下了一只手,手里还撰着小提琴弦。我后来给他写了首诗:等我老了,我就抓一把白头发丝,编在你的小提琴上,我们还演奏。”

2.还有一个卫生员老兵说:

“有一个士兵下巴炸没了,舌头没坏,还有牙,没有一个护士喂饭能喂下去,因为太惨了,惨不忍睹。”“飞机子弹来了我就趴在伤员上面,我知道挡不住,但我就是要安慰啊,就是要给他们安慰”

3.“(埋战友)我用笔在树皮上写了他的名字,我还记得是我用的关勒铭的钢笔,写他名字,姓李李振唐,有什么用啊,我知道没有用啊,可这是我的良心,良心告诉我,要有名有姓。”

4.有一个老兵年轻时候的梦想是当一个手风琴演奏家,打仗的时候遇到飞机扫射,手被扫烂了,“我知道这一刻,我的人生可能就这样被改变了。”

5.全片最让我意外的,是一个水坑的故事。

战场没有水,只有炸弹坑里积累下来的雨水能用,美军没有,我们也没有。大家都要去水坑里打水,一开始,我们去取水,敌人就放冷枪,敌人去打水,我们也打回去,弄得大家都没水喝了。后来慢慢双方都不打了,逐渐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守则,双方都不打取水人。那时候正好春节,部队在阵地包了顿饺子,用的就是这个弹坑的水。讲这个故事的老兵有一句话让我特别触动:

“我们就这样,吃了一顿饺子,用着同一坑水”

这是战争短暂回归到人道主义的一刻,生命被暂时拨回了它本该在的位置。这也是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明白的一种宝贵。

6.整一部纪录片里,你能听到最多一句话就是“我不愿意想过去,一想我控制不了”所有老兵都不约而同地对着镜头表现出回忆的痛苦。

有一个老人说着说着突然停了很久,不像是忘记了什么,而是好像陷入了回忆,失语了。但是他们又都呈现出了一种“即使痛苦,也要说”的勇气。有一个开口第一句就开始哭,导演说休息一下再开始吧,老兵又挥手说自己可以继续。最后有一个老兵奶奶我印象最深,她说,你们再晚来几天,我可能就没有了。说完之后是一段非常非常长的沉默。

7.电影最后拍的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纪念馆的一面墙,上面写满了志愿军老兵的名字,墙入画的那一刻军鼓响起,我一个人坐在电影院里,宛如面对一堵巨大的哭墙。

8.电影结束我正要起身的时候,我发现最后滚动的字幕里,电影里接受采访的那些老兵,好几个已经带上了白框。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后感(三)

有幸很早就去看过这部片的样片,我以及与我一起去的同事都哭了。说实话,对于抗美援朝,我的了解非常有限,我对那场战争并不感兴趣,因为所有的战争都是残酷的,都与死亡有关。我感动的是这一群老兵,他们经历过那么大的事,很多依然很乐观,还在唱歌。谈起自己年轻时候的选择,依然斗志昂扬,让我一个整天想着躺平的年轻人很惭愧。如果当年他们躺平了,我们会怎样?看片子的时候时常会脑子里面想这个问题。

有个老爷爷,想找他战友的遗体,他说电影上了以后,他希望更多人帮他找,一直到他过世,电影还没上映,朋友跟我说起的时候,我也想哭。那个战友救了他的命,自己牺牲了,当年的环境,只能就地掩埋。但中国人,我们讲究叶落归根,这个老兵希望能把他战友的遗体找回来,埋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些爷爷奶奶,他们在出镜的时候很多都戴了他们的军功章,这是他们的荣誉,也是祖国与人民给他们的感谢。

相比《金刚川》这一类的剧情电影,这部电影更为真实动人,看到这些乐观向上的老年人,我们作为年轻人,受到的激励还是不少的。

有孩子的家长,或者创业者、迷茫焦虑中的年轻人,都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了解那段历史,了解那段历史里的普通人,如何敢打敢拼,成为时代的英雄。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看心得体会


抗美援朝记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正式上映了,相信在观看后心中有很多的感触,有很多的心得,此时就可以写个心得体会,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出来,那么《1950他们正年轻》观后感怎么写比较好呢?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看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看心得体会【一】

抗美援朝老兵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正式上线了。片中,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和平,感人至深。

抗美援朝中,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战场,把威胁挡在了国门之外。他们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这一段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应该在新时代的中国人心中留下印记。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历时4年拍摄制作,主创团队以“真实、珍贵、热血青春”的创作初心出发,走访了近50位志愿军战士,选取了26位收录在影片中,从不同军种、不同维度还原抗美援朝战场的故事。26位志愿军老兵首登大银幕 ,与20多万抗美援朝牺牲战士一起谱写出无悔的“青春”赞歌。

以前梳理中国近现代史,只知道中国在每一次关键历史节点上取得了胜利,只有了解到这些历史中每一个鲜活的个体,倾听他们的记忆,才能体会到先辈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多么惨烈的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人民筑成一道血肉长城,将强敌阻于国门之外,他们在用他们的方式报效国家。

作为一名年轻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应该承担自己的使命。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看心得体会【二】

一部影片,将观众瞬间拉回到七十年前“抗美援朝”的炮火连天之中,去感受战场的残酷,去感受曾经一代年轻人的浴血奋战,这样的题材的影片,这样的观影感受,并不多。这部影片便是于9月3日公映的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

历史上的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8个月内,先后连续进行5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而这一场场战争的背后,是无数志愿军战士们的流血与牺牲,才换来了这场保家卫国之战的伟大胜利。

时至今日,当年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们,也在陆续“回家”:2014年,首批437具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得以回归祖国大地。在今年的9月2日,第八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

当年,他们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距离这场战争过去了七十多年,曾经的战士也都成了耄耋老人,但只要一回忆起曾经的峥嵘岁月,依然能够记得清许多的细节,那里有战争的胜利之光,有战斗过程的艰苦与危险,也有为战友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遗憾与哀痛。

我在观看时被影片深深感动,被他们这些共和国最可爱的人感动,更是被那场正义之战所感动。正是他们,用对祖国最深沉的爱,和对敌人最切齿的狠,维护了世界的正义与和平。

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观看心得体会【三】

提起1950年10月打响的抗美援朝战争,相信大多数国人的心情都会变得很沉重,因为那是一段充满了悲壮与惨痛的记忆,两百多万志愿军战士先后跨过鸭绿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奋勇作战,把不可一世的美军打得丢盔卸甲,实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目标,同时也付出了数十万伤亡的代价。

《1950他们正年轻》通过采访一大批当年的志愿兵战士,与英雄面对面,听他们讲述年轻时的故事,有文艺战士讲当年如何怎样入伍,怎样经历第一次战斗,怎样趁着夜色潜入敌人的营地偷年糕,也有炮兵讲述怎样将炮弹射向敌人,新兵怎样和老兵一起吃饭,过春节的时候就着坑水吃水饺,又是怎样同生共死,将生命毫无保留的托付。甚至还有《奇袭白虎团》的原型讲述电影与真实的差别。

当然,从2014年至今,已经有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分7次回到了祖国,9月2日,中韩将交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这应该算是对英灵最好的告慰了吧。

这或许就是《1950他们正年轻》的意义,就像《二十二》一样,既是一种见证,也是一种态度,影片中出镜的英雄,现在最年轻的89岁,年长者已接近百岁,他们当年在战争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保卫了国土,打出了国威,他们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人,也是最不该被遗忘的人。现在,我们与他们面对面,聆听也好,记录也好,要把他们的故事留下来,放给下一代看,讲给下一代听,只有这样,才能把英雄的气概传递下去,让任何人都不敢再觊觎我华夏大地。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心得感悟


《1950他们正年轻》,这是一部关于抗美援朝老兵的纪录片,相信很多人都是观看了这部纪录片,看完大家心里有很多感受感慨吧!不如写下来吧,这回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哦!关于《1950他们正年轻》的观后感有哪些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心得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心得感悟(一)

历史上的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8个月内,先后连续进行5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而这一场场战争的背后,是无数志愿军战士们的流血与牺牲,才换来了这场保家卫国之战的伟大胜利。

时至今日,当年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们,也在陆续“回家”:2021年,首批437具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得以回归祖国大地。在今年的9月2日,第八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

当年,他们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距离这场战争过去了七十多年,曾经的战士也都成了耄耋老人,但只要一回忆起曾经的峥嵘岁月,依然能够记得清许多的细节,那里有战争的胜利之光,有战斗过程的艰苦与危险,也有为战友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遗憾与哀痛。

我在观看时被影片深深感动,被他们这些共和国最可爱的人感动,更是被那场正义之战所感动。正是他们,用对祖国最深沉的爱,和对敌人最切齿的狠,维护了世界的正义与和平。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心得感悟(二)

庄严的时刻,敬慕的氛围,我们用崇尚的心迎接英雄回家。9月2日,我国迎回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109名烈士的遗骸以及1226件遗物返回故乡。2014年至今,已有八批825位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他们离别时满目战云密布,归来正是繁花似锦。在“去”与“回”的轮回之间,早已换了人间。礼兵护送、战机护航、“过水门”,祖国以最尊崇的方式迎接他们——这是对英烈的崇尚,这是对英灵的致敬,更是对那一场“立国之战”的不忘。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抗美援朝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胜利不是轻轻松松得到的。71年前,许许多多花一样年轻的战士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有些人回来了,而有些人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9月3日,抗美援朝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在全国影院上映。影片用全新的视角聚焦71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普通年轻人,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的老兵的真人讲述,以一句句平实细微的话语呈现出他们曾经热血的青春与梦想,也还原了最真实的战场,给当代的年轻人带来触动内心的震撼与共鸣。

“虽然我长到19岁,但背个人还是太费劲了,我都不知道那个劲是哪里来的……”“今天连明天在不在都不知道,那我得干啊,我是战斗员。”没有人能真正还原战争,除了经历过战争的人。《1950他们正年轻》用镜头对准当年还都不到20岁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披上战衣,蜕变成战士,在最好的年纪写下了民族永恒的记忆。从艺术角度来看,《1950他们正年轻》没有和传统纪录片一样,执着于用时间轴、章节划分来进行主线把握,而是更偏向于用内在情感的连结来为整个电影搭结构。毕竟,对于这些当时15至18岁的故事主人公来说,一场血与火的战争就此划分出人生的巨大转折——有人不幸倒下,有人继续前进。影片以大篇幅聚焦于一个个鲜活的人,呈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个人命运。在时代的宏观叙事之下,每个真实的个体都不能被忘记,“因为那段历史,需要有人铭记、以史为鉴。”

电影,最终是以眼走心的艺术。在社交媒体上,很多观众反馈看到影片预告,感受到了热血和温情。有网友说,“被《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电影感动,我爷爷奶奶也曾是志愿军战士,当年他们跨过鸭绿江,为了民族未来去战斗,197653名志愿军战士的生命换来如今山河无恙盛世繁华。”相对于观众的观影热情,制作者们认为这个影片的关键词之一是“珍贵”。导演宋坤儒说,“纪录他们的故事,再不拍就来不及了”。1956年,四川荣军院中伤残抗美援朝老兵有两三千人,到去年,就剩下了9个老兵还健在。本来少年,此去一生。把健在的英雄搬上银幕,于每一个后来者而言,是荣幸,更是责任。

《1950他们正年轻》,纪录一首“青春”的战歌。虽然面对镜头,老人不承认自己是英雄,但他们确实曾用血染的青春换来安宁的盛世。电影终究是忠实的记录者,随着光与影的延伸,一个个令人敬仰的形象站立在眼前,一段段岁月可证的历史越发清晰起来。无数观众也得以看见,那场战争不仅仅是爱国精神的胜利,更是中国人乐观、不服输的民族精神的胜利,以“钢少气多”战胜敌人的“钢多气少”正是抗美援朝的胜利之道。有热血青春这么一股子精气神在,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打败!还有什么胜利不敢夺取!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心得感悟(三)

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生活状态,那么牺牲和准备牺牲也应该是军人的生命状态。有幸参加了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的首映,数次泪流满面,感动之余,浅谈一下关于生死的5组词:你死我活、出生入死、舍生忘死、生不如死、向死而生。

“你死我活”,很残酷的词。在战场上,于敌,你死我活是胜利、是骄傲;于友,你死我活是遗憾,是背负一生的痛苦与怀念。为什么那么多从战场归来的老兵,把军功章深深藏起,再也不对外人讲起那段硝烟,在访谈时谈到最多的是对逝去战友的愧疚,他们感觉自己在偷生。活着是罪过,这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心路沧桑。

“出生入死”,很宿命的词。从人的一生看,每个人脱胎于母体,被授予生命,开始生活于世间,最终衰老、死去、入土为安,“出生入死”概括了一生。对军人来说,上战场出发时是生的,但已抱定了必死决心,离开战场可能就“马革裹尸”了。军人的“出生入死”是一曲慷慨悲歌,是一种天定宿命,更是一份职业荣耀。

“舍生忘死”,很壮烈的词。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把生命都舍弃了,再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舍生”的军人不可能被战胜,因为他要么胜利、要么牺牲。人最恐怖的是死亡,把死亡都忘记了,这种极端的精神力足以冲破一切,多么强悍的战斗精神。军人对待死亡或许有三重境界:一是不怕死,可以正确看待;二是慷慨赴死,敢于直接面对;三是忘死,已经抛之脑后了。

“生不如死”,很纠结的词。中国人重视生命、重视现世,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居然有“生不如死”的观点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活着太痛苦。如此痛苦,死了算了,死了是解脱。军人在战场上,有时不得不面对极端饥饿、极度疲劳,或者战俘营、敌人监牢,难免遭遇“生不如死”境地,但此时能一死了之吗?必须顽强的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打败敌人。

“向死而生”,很坦然的词。既然生命的尽头都是死亡,既然不得不过着一生,那就面朝死亡、春暖花开,坦然面对一切。好的态度应是把握当下、过好当下,不因每一个逝去的当下而遗憾,也不因每一个未知的未来而畏惧。正如老兵所言:上了战场不要怕,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综上,生不畏生、死不畏死,这或许是军人和每个人应有的生死态度。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做什么样的人

说句真心话,对于焦裕禄同志,我和不少人一样,不陌生,却也“熟悉”不到哪里,上中学时学习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看过电影《焦裕禄》,步入社会后因工作原因也陆续接触到不少关于焦裕禄同志的文字和影像资料,特别是后来我还完整地看完了改编后的电视连续剧《焦裕禄》,每次都打动心灵,受到震撼。由于年龄、人生经历等种种原因,过去我并没有在心的深处认真思考过,学习焦裕禄,要学些什么,做个什么样的人?前些日子,再次观看影片《焦裕禄》后,我油然扪心自问。

电影《焦裕禄》以20世纪60年代初,河南省兰考县遭遇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期,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全县人民群众忍饥挨饿,很多人被迫背井离乡为背景,讲述1962年焦裕禄同志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后,为彻底改变当地一穷二白的面貌,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深入乡村和农户调查研究,率领全县群众展开生产自救,和群众一起战洪水、探流沙、查风口,最终积劳成疾,1964年5月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影片再现了一个不朽的共产党员形象,生动、亲切、真实可信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想,学习焦裕禄,做个什么样的人呢?

要做一个对党忠诚老实的人。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中遭人误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可他却一如既往的干工作,他用自己的言行树立一个共产党员的丰碑。作为一名党员,只有时时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真心为民想问题、办实事,打基础、谋长远,人民才会拥戴你、支持你。反之,置人民利益于不顾,当官作老爷、欺压百姓,与民争利,终将被人民所唾弃。当今社会,有的党员干部口口声声说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实际却口是心飞,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党和人民离心离德,最后原形毕露,纷纷出事,真是莫大的讽刺。

要做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人。严重患病的焦裕禄凭着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一心为偏僻穷苦的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工作,忘记了妻子、儿女,更忘记了自己。他的心中永远装的是兰考的百姓而惟独没有自己,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事业和人民。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学习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志存高远,既要坚定理想信念,又要脚踏实地,始终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始终对干好工作、实现人生理想目标充满必胜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国梦充满必胜信心。

要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焦裕禄同志在身患重病期间依然坚持工作,坚持在病房里学习,这种爱岗敬业,无私无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在我们今天的工作中,工作内容虽然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境,会有倦怠心。在困难面前我们是知难而上,还是畏惧退缩?是保持热情,还是过得去就行甚至混日子?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身在岗位但心思不在,心浮气躁,患得患失,坐不住冷板凳,热衷于处处作秀,生怕社会埋没自己,领导忘记自己,“两年不提拔,就得有说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一门心思想升迁,对现状不满,对他人不满,对社会不满,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我们要学习焦裕禄事必躬亲、“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树立“一日无为、寝食不安”的思想意识,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努力做一个让群众满意的人。事业是干出来的,只要有为民干事之心,再小的岗位也是大舞台,也能有大作为,我们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细里做,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期望。

要做一个与群众心心相印的人。焦裕禄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为了这些穷苦百姓,他在兰考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植树治沙,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焦裕禄认真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忧,广集民智,不摆架子,深刻体现了党的公仆精神。我们应像焦裕禄同志一样,时刻对人民群众充满深厚感情,学习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心怀为民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难,为群众搞好服务。

要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当上级来调查处理问题,别人又乐于替他承担责任的时候,焦裕禄以坦白的襟怀承认是自己做出了决定,展现出他对党的忠心,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赢得了党和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为他知道党的形象,需要在为人民服务中去维护。我们要多问问自己,对于本职工作,我们尽心了吗?对于该负的责任,我们担当了吗,是否软弱逃避?

要做一个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人。焦裕禄同志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县长送来的大米他送给了技术员,因为他把钱救济了困难群众使儿子没吃上红烧肉,别人送的鱼他又让孩子送回去,孩子没有好衣服而让同学嘲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无私的崇高革命精神。而今天,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党员干部,工作马马虎虎,办事得过且过;有的党员干部贪财、贪色、贪位子、贪荣誉,因贪断送了大好前程,因贪被送上了断头台。中纪委书记王岐山说过,要使党员干部做到不敢贪、不能贪及不想贪,目前已初步令官员不敢贪,正致力令官员不能贪,将来还要令官员们做到像1960年代模范县委书记焦裕禄那样不想贪。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