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职业发展的3L模式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职业规划:职业发展的3L模式”,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一个好的体系,循环是良性的,比如时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一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周而复始,不同的是在企业管理里面他的循环不是机械的,而是不断的提升和改进,也就是说,一个公司体系完整的和健康的,他的人才梯队是自动不断升级的。培训界流行一句话:优秀的职场达人要1年得其要领,3年有所小成,5年成为专家,10年成为权威,15年成为行业顶尖。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物质需要是人类较低层次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才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职业发展属于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因而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才会起到更大的激励作用。

那么,职场新人如何才能实现快速成长,企业如何保持其良好的人才梯队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炼出职场新人职业发展的3L模式,供各位专家读者分享。

企业在建立和完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上应遵循以下3L模式:

Follow模式,即跟着学,1年内掌握其工作的基本要领。职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为探索阶段和尝试阶段,一般是刚步入职场的员工。处于尝试阶段的人会判断当前选择的职业是否适合自己,如果不适合,会采取相应的调整;对该阶段的员工,职业发展的重点在于给予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对不适合岗位的员工给予工作轮换。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时,要结合经理职业化的MKASH原则(动机(Motivation)、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行动(Action)、习惯(Habit))对员工进行FABE分析和综合评价,同时要适当的考虑员工的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针对其适合的方向对其进行准确定位,是管理方向、业务方向、技术方向、生产方向等等;然后给其配备一位导师,即很多企业实行的师傅带徒弟,让职场新人在师傅的指导下快速融入环境,掌握基本的业务知识,熟悉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各种软环境,避免角色错位或发展方向错误,如出现优秀的业务人员不适合管理职位要求,从而给公司造成损失,员工个人也会因不适应新的岗位而被淘汰。

Live模式,在企业内健康的存活下来。职业发展的第二阶段为职业的确立阶段,一般是入职25年的员工。对该阶段的员工,职业发展的重点是给予晋升,赋予更多的责任或给予特殊任职。即运用适当的节奏规划员工的职业发展,让其1年得其要领,3年有所小成,5年成为专家。很多企业在员工提升的速度上不够合理。一种情况是快节奏提升,快节奏提升的后果是员工到达职业顶端后,会因不再有发展空间而失去工作积极性甚至离开;另一种情况是慢节奏的提升,其缺点是员工得不到职业发展上的有效激励,也不能学习到其他岗位的知识。正确的做法是采取一种适中的提升,表现为对新进员工有计划地安排其走向上一级的岗位,合理安排每次晋升的时间段,因为适中的节奏能不断激励员工,提高其岗位的认知价值,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学习下一个岗位的技能。岗位工作者都是由不胜任变为胜任,通过职业晋升再到不胜任的循环过程。

Lead模式,随着岗位技能的提升,职场岗位胜任力的提升,员工素质越来越高,对企业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此时,他们已步入了马斯洛需求理论的高层次阶段,也进入了第三阶段,即职场稳定阶段。此时的他们要么已成为权威,要么成为行业顶尖,要么走向了较高的领导岗位,此阶段一般是步入职场510的职场达人。

他们已度过了职场生涯的第一个十年,读完了职场大学的十年寒窗,开始走向了职涯的黄金阶段,开始拥有体现人生价值的硕大平台和更多的财富机会。

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不要拘泥于某一具体目标或细小规则之下,因为周围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你要把相当一部分时间放在关注这些变化中,主动去应变、调整、创新,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握好自己的状态,根据职场发展的3L模式,给自己进行准确的职场发展定位,并依据pDCA原则,拟定清晰的计划,脚踏实地的付诸行动,对照目标检查纠偏,不断总结职场心得,使得人生职涯不断循环上升,使自己快速得到成长。

FWr816.Com精心推荐

职场新人职业发展的3L模式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物质需要是人类较低层次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才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职业发展属于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因而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才会起到更大的激励作用。

一个好的体系,循环是良性的,比如时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一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周而复始,不同的是在企业管理里面他的循环不是机械的,而是不断的提升和改进,也就是说,一个公司体系完整的和健康的,他的人才梯队是自动不断升级的。培训界流行一句话:优秀的职场达人要1年得其要领,3年有所小成,5年成为专家,10年成为权威,15年成为行业顶尖。

那么,职场新人如何才能实现快速成长,企业如何保持其良好的人才梯队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炼出职场新人职业发展的3L模式,供各位专家读者分享。

企业在建立和完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上应遵循以下3L模式:

Follow模式,即跟着学,1年内掌握其工作的基本要领。职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为探索阶段和尝试阶段,一般是刚步入职场的员工。处于尝试阶段的人会判断当前选择的职业是否适合自己,如果不适合,会采取相应的调整;对该阶段的员工,职业发展的重点在于给予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对不适合岗位的员工给予工作轮换。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时,要结合经理职业化的MKASH原则(动机(Motivation)、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行动(Action)、习惯(Habit))对员工进行FABE分析和综合评价,同时要适当的考虑员工的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针对其适合的方向对其进行准确定位,是管理方向、业务方向、技术方向、生产方向等等;然后给其配备一位导师,即很多企业实行的师傅带徒弟,让职场新人在师傅的指导下快速融入环境,掌握基本的业务知识,熟悉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各种软环境,避免角色错位或发展方向错误,如出现优秀的业务人员不适合管理职位要求,从而给公司造成损失,员工个人也会因不适应新的岗位而被淘汰。

Live模式,在企业内健康的存活下来。职业发展的第二阶段为职业的确立阶段,一般是入职25年的员工。对该阶段的员工,职业发展的重点是给予晋升,赋予更多的责任或给予特殊任职。即运用适当的节奏规划员工的职业发展,让其1年得其要领,3年有所小成,5年成为专家。很多企业在员工提升的速度上不够合理。一种情况是快节奏提升,快节奏提升的后果是员工到达职业顶端后,会因不再有发展空间而失去工作积极性甚至离开;另一种情况是慢节奏的提升,其缺点是员工得不到职业发展上的有效激励,也不能学习到其他岗位的知识。正确的做法是采取一种适中的提升,表现为对新进员工有计划地安排其走向上一级的岗位,合理安排每次晋升的时间段,因为适中的节奏能不断激励员工,提高其岗位的认知价值,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学习下一个岗位的技能。岗位工作者都是由不胜任变为胜任,通过职业晋升再到不胜任的循环过程。

Lead模式,随着岗位技能的提升,职场岗位胜任力的提升,员工素质越来越高,对企业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此时,他们已步入了马斯洛需求理论的高层次阶段,也进入了第三阶段,即职场稳定阶段。此时的他们要么已成为权威,要么成为行业顶尖,要么走向了较高的领导岗位,此阶段一般是步入职场510的职场达人。他们已度过了职场生涯的第一个十年,读完了职场大学的十年寒窗,开始走向了职涯的黄金阶段,开始拥有体现人生价值的硕大平台和更多的财富机会。

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不要拘泥于某一具体目标或细小规则之下,因为周围的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你要把相当一部分时间放在关注这些变化中,主动去应变、调整、创新,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握好自己的状态,根据职场发展的3L模式,给自己进行准确的职场发展定位,并依据pDCA原则,拟定清晰的计划,脚踏实地的付诸行动,对照目标检查纠偏,不断总结职场心得,使得人生职涯不断循环上升,使自己快速得到成长。

规范职业规划市场 构建双赢模式


职业规划是紧俏的黄金职业,同时专家也指出,职业规划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不规范给许多前来咨询的职场人士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一方面是急需职业规划指导的职场人士,一方面却是对不规范的咨询市场的戒备心理,这让职场人士和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同时陷入了双重尴尬的境地。因此,如何规范职业规划咨询市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案例1:

Angela在同事的极力推荐下,在沪上一职业规划咨询机构进行职业咨询,虽然对于工作、企业文化、管理等方面,Angela充满了困惑和不解之处,但是对于自身,她自认为有比较客观、理性的认识:理性、有敏锐的观察力、理解力,但缺乏交际的欲望和娴熟的交际技巧,属于比较偏静的性格。而在这家咨询机构所的咨询师通过职业性向测试告诉她,她属于社会性性格的人,善于交际,适合作跟人打交道的工作。这让Angela从此对职业咨询大惑不解,对于咨询师为她提供的职业规划也就半信半疑。

专家分析:

职业性向测评是通过外显行为及业绩来了解与把握个体素质的。它已成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科学基础,也是职业规划师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手段。

职业规划师通过人员素质测评,可以正确认识求职者的特长素质、一般素质等,结合真正合乎行业要求的职位方向;职业规划师可以根据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辅导,并且可以为提出相应的培训与开发的建议提供科学依据。

但是从目前我国的职业咨询业从业人员专业度上来看,目前我国的职业规划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职业队伍良莠不齐,顶尖的职业规划师在市场上还处于稀缺状态,许多咨询机构完全靠一个电话线、几台电脑拼凑出的职业规划公司,其从业人员很多么有经过专业化学习和训练,咨询质量难以保证。更有甚者,许多咨询公司过分依赖从国外翻译过来,甚至在国外已经弃而不用的测评工具作为其整个职业咨询的重中之重,咨询时只能凭字面含义来断章取义,照搬教条,很容易产生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结果的。因此这样的职业规划很难给职场人士满意的答案和建设性的意见。

案例2:

从报纸上看过职业规划师严密和科学的分析,为客户答疑解难,让David对职业规划咨询给予厚望,于是他根据网络、报纸的介绍慕名来到沪上一家知名职业规划咨询公司寻求帮助。从这家职业规划走出来的David如释重负,两个小时的宝贵时间就在职业规划师时而云雾缭绕的海侃、时而一知半解的捣浆糊的忽悠过去,咨询后的David实际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忽然发现自己比所谓的职业规划师更了解自己的行业、职业和公司文化,反而是自己给他进行了一次土木工程行业的普及课。以后David总是时不时地跟想要进行职业规划咨询的同事调侃,咨询他们还不如咨询我吧。

专家分析:

从专业技术的层面上看,咨询本身是一门艺术,但也是门学问,除非你天生就在这方面具备一定资质,一般人均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好。而不少职业顾问机构采取捆绑一些企业的一般人力资源从业者来组织自己的资深专家顾问团,或凭丰富的阅历来给客户提供咨询。而这些专家顾问型的职业规划师由于其本身工作的局限,往往对许多行业缺乏了解,也缺乏在企业中管理经验。因此,顾左右而言他的咨询现象在一些职业规划咨询机构中屡见不鲜。

案例3

星期一,Sophie神采奕奕的回到公司,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洋溢脸上,同事都好奇地打探Sophie遇到什么好事了,莫非是中彩票了。Sophie在中饭时,神秘兮兮地告诉同事,她礼拜天去做职业规划了,有了自己的目标所以很开心。同事听说她以近数千元换来的咨询后,都难以置信,许多列举自己的某某亲戚进行咨询的价位证明她受骗了。这让Sophie的心情如霜打的茄子再也明朗不起来了,至今她还不明白同样程序的咨询为何差价如此之大,并再也无心咨询了。

专家分析:

职业规划这个行业正处于市场培育期,同时行业准入门槛模糊,使得许多职业咨询公司遍地开花,虽然不少公司名声在外,但实际上是以职业咨询为名,以攫取划暴利为实,一些职业顾问公司动辄就是近万的咨询费用,而结果去又常常不是很乐观,使得整个行业在外间看来面目模糊,难辨是非。如此,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在职场人士心目中的形象。甚至还出现一些公司打出了咨询+就业一条龙服务的旗号。一方面可以招揽顾客,另一方面多一项服务也可多赚一笔钱,可谓一举两得,殊不知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形象,给整个行业长远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规范行业发展的体系来规范职业规划咨询行业,为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长远的空间。

职业规划四个阶段的模式


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唯一保障,就是刻苦努力和献身精神。付出与收获总成正比,你工作越卖力,得到的报偿也就越大。为了确保成功,你必须以逻辑而系统的方式,仔细地规划每个职业阶段,一般职业规划的模式有四个阶段。一旦你开始理解职业规划并掌握事业的哲理,便会发现这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设法获得一份今年很适合的工作,并不意味着你的余生就可以舒舒服服地休息和享受了。你和你的工作都会不断地变化,今年适合你的工作,两年之后,有可能就完全不适合了。

第一阶段:工作

你必须做一些内在的调查研究,找出你想要做的以及你能够做的,并分析你的技能、实力和成就。然后,你必须考虑你的价值或需要,很少人下功夫分析他们工作的价值、对他们真正具有重要意义,或带给他们最大快乐的是什么。你还必须找出自己的限制、束缚以及弱点,并学会在无法克服这些问题的情况下,如何接受它们,甚至把它们转变成动力。成功的职业规划的本质,在于建立一个牢固的发展基础。这个基础将使你以积极的方式行动,无论摆在你面前的情况如何。没有这个根本核心,你就不能向前发展。请记住职业规划是一个过程。从一开始你便正确地按照第一阶段的要求行事,否则,当你在最不希望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和失误的关键时刻,你总会因紧急补救工作而感到烦恼。现在为职业规划的第一阶段付出的时间,将来会收到不可估量的回报。

第二阶段:探索各种可行性

一旦你收集到了你自己和处境的全部讯息时,你便具有了更好的准备,去评估眼前的选择,并从有利的观点去探究你的工作领域。把你的技能与成不当作即将拿到市场出售的产品,这样做是很重要的。大厂商在即将开发新产品时,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作市场调查,竞争评估及广告宣传活动。职业规划也无不同。

第三阶段:采取行动

一旦你明白追求的目标,并对你即将出售服务折市场有所了解,你便真正可以出去寻找合适的环境了。然而,这也是你开始直接与其它追求同一目标的人展开竟争的地方。大多数职业会使你陷入与他人竞争的境地。所以你必须作彻底的调查研究,只有这样你才可比起他人占据优势。

第四阶段:保持进步

一旦你获得成功,你就不能停滞不前。你必须确保胜任各项工作,怠忽职业、不思进取则无法强化自己原来的优势。不幸的是,许多人没有看到这一点,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重视自己的发展,总是把自己进步视为次要,而将公司、顾客和老板摆在首位。

规范职业规划市场,构建双赢模式


职业规划是紧俏的黄金职业,同时专家也指出,职业规划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不规范给许多前来咨询的职场人士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一方面是急需职业规划指导的职场人士,一方面却是对不规范的咨询市场的戒备心理,这让职场人士和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同时陷入了双重尴尬的境地。因此,如何规范职业规划咨询市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案例1:

Angela在同事的极力推荐下,在沪上一职业规划咨询机构进行职业咨询,虽然对于工作、企业文化、管理等方面,Angela充满了困惑和不解之处,但是对于自身,她自认为有比较客观、理性的认识:理性、有敏锐的观察力、理解力,但缺乏交际的欲望和娴熟的交际技巧,属于比较偏静的性格。而在这家咨询机构所的咨询师通过职业性向测试告诉她,她属于社会性性格的人,善于交际,适合作跟人打交道的工作。这让Angela从此对职业咨询大惑不解,对于咨询师为她提供的职业规划也就半信半疑。

专家分析:

职业性向测评是通过外显行为及业绩来了解与把握个体素质的。它已成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科学基础,也是职业规划师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手段。

职业规划师通过人员素质测评,可以正确认识求职者的特长素质、一般素质等,结合真正合乎行业要求的职位方向;职业规划师可以根据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辅导,并且可以为提出相应的培训与开发的建议提供科学依据。

但是从目前我国的职业咨询业从业人员专业度上来看,目前我国的职业规划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职业队伍良莠不齐,顶尖的职业规划师在市场上还处于稀缺状态,许多咨询机构完全靠一个电话线、几台电脑拼凑出的职业规划公司,其从业人员很多么有经过专业化学习和训练,咨询质量难以保证。更有甚者,许多咨询公司过分依赖从国外翻译过来,甚至在国外已经弃而不用的测评工具作为其整个职业咨询的重中之重,咨询时只能凭字面含义来断章取义,照搬教条,很容易产生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结果的。因此这样的职业规划很难给职场人士满意的答案和建设性的意见。

案例2:

从报纸上看过职业规划师严密和科学的分析,为客户答疑解难,让David对职业规划咨询给予厚望,于是他根据网络、报纸的介绍慕名来到沪上一家知名职业规划咨询公司寻求帮助。从这家职业规划走出来的David如释重负,两个小时的宝贵时间就在职业规划师时而云雾缭绕的海侃、时而一知半解的捣浆糊的忽悠过去,咨询后的David实际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忽然发现自己比所谓的职业规划师更了解自己的行业、职业和公司文化,反而是自己给他进行了一次土木工程行业的普及课。以后David总是时不时地跟想要进行职业规划咨询的同事调侃,咨询他们还不如咨询我吧。

专家分析:

从专业技术的层面上看,咨询本身是一门艺术,但也是门学问,除非你天生就在这方面具备一定资质,一般人均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好。而不少职业顾问机构采取捆绑一些企业的一般人力资源从业者来组织自己的资深专家顾问团,或凭丰富的阅历来给客户提供咨询。而这些专家顾问型的职业规划师由于其本身工作的局限,往往对许多行业缺乏了解,也缺乏在企业中管理经验。因此,顾左右而言他的咨询现象在一些职业规划咨询机构中屡见不鲜。

案例3

星期一,Sophie神采奕奕的回到公司,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洋溢脸上,同事都好奇地打探Sophie遇到什么好事了,莫非是中彩票了。Sophie在中饭时,神秘兮兮地告诉同事,她礼拜天去做职业规划了,有了自己的目标所以很开心。同事听说她以近数千元换来的咨询后,都难以置信,许多列举自己的某某亲戚进行咨询的价位证明她受骗了。这让Sophie的心情如霜打的茄子再也明朗不起来了,至今她还不明白同样程序的咨询为何差价如此之大,并再也无心咨询了。

专家分析:

职业规划这个行业正处于市场培育期,同时行业准入门槛模糊,使得许多职业咨询公司遍地开花,虽然不少公司名声在外,但实际上是以职业咨询为名,以攫取划暴利为实,一些职业顾问公司动辄就是近万的咨询费用,而结果去又常常不是很乐观,使得整个行业在外间看来面目模糊,难辨是非。如此,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在职场人士心目中的形象。甚至还出现一些公司打出了咨询+就业一条龙服务的旗号。一方面可以招揽顾客,另一方面多一项服务也可多赚一笔钱,可谓一举两得,殊不知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形象,给整个行业长远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规范行业发展的体系来规范职业规划咨询行业,为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长远的空间。

职业规划与发展的意义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换句话说,职业规划的意思就是:你打算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组织,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何通过你的学习与工作达到你的目标。

职业规划的四个方面:自我分析、设定目标(分层次、阶段)、实现目标的策略、评估与修正。

职业规划需考虑的因素:专业与技能、准确的信息、职业选择、工作和家庭的协调、发展与稳定、机会成本、避免职业陷阱、机遇与职业、业绩与职业成功、单一职业和多种职业。

职业规划与发展的重要性

职业规划是指通过对个人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个性、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因素的详细了解后,以具体的文案对个人所适合的职业类别、工作环境和单位类别进行确定的一种职业指导方式。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及缺陷,使自己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是就业、再就业和许多成功企业和个人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职业规划的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职业规划有助于帮助自己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智慧以及性格;找出自己的特点,明确自己的优势,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第二,职业规划有助于鞭策自己努力工作。对许多人来说,制定和实现规划就像一场比赛,随着时间推移,你一步一步地实现规划,这时你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又会渐渐改变。有一点很重要,你的规划必须是具体的,可以实现的。

第三,职业规划有助于自己抓住重点。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我们安排日常工作的轻重缓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使我们紧紧抓住工作的重点,增加我们成功的可能性。

第四,职业规划有助于引导个人发挥潜能。职业生涯规划能助你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自己有优势并且会有高回报的方面,这样有助于你发挥尽可能大的潜力,最终实现成功的目标。

第五,职业规划有助于评估目前工作成绩。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提供了自我评估的重要手段。你可以根据规划的进展情况评价你目前取得的成绩。

职业规划师的职业规划


十几年前的那个夏天,一个从武汉某医科大学毕业的小伙子,找得到了一份当时在他同学之中数一数二的好工作在家乡的一家市级医院做医生。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得到这份工作已令他欣喜万分,所以一切的梦想和憧憬早已被忘到了九霄云外,他已做好了从此开始职业生涯的心理准备。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闲适与封闭的医院生活就令这颗年轻而又不安分的心变得躁动起来,他渴望每天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他期望着眼前每时每刻都变幻着大千世界五彩斑斓的色彩,于是他跳槽了,一份电视媒体记者的职业让他的这些愿望得到了满足。

他跳到的是一个正在快速成长中的电视媒体,为了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还专业到北京学习新闻与传媒专业,并有机会到国家电视台工作,每年节目的内容和媒体的组织结构都要做出较大的调整,因此其后三、四年他的从业生涯就仿佛是这场变革旋涡之中的一朵浪花,越是在变化面前他就越感到不知所措。医生和记者这两份在别人眼中看来都相当不错的职业和近十年的工作经历使他的阅历不可谓不丰富,但为什么还会有困惑呢?他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在书店闲逛时无意翻到一本书,书名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扉页上的一个题为《拣海星》的小故意深深吸引了他:一天黄昏,在澳洲的海滩,有一位老先生拄着拐杖散步,遇到一个小女孩。他看到这个小女孩不断捡起沙滩上的东西往海里扔,不禁好奇地问道:小姑娘,你在打水漂吗?小女孩说:不是,我看到沙滩上有好多海星,明天一早太阳出来,它们都会被晒死,我觉得那样太可怜,所以把它们送回海里去。这位老人早已看尽人生百态,不禁莞尔。他说:小姑娘你别傻了,这条海岸有多长、海星有多少,凭你一个人,怎么可能救活所有的海星呢?小女孩又默默地捡起一只海星,丢向海中,然后说:老爷爷,我知道我不可能救活所有的海星,但是我知道当我捡起这一只海星并把它丢进海里的时候,我已经改变了它的命运。这个故事使他回想起来几年来在媒体负责采访大学生就业与教育系统的体会和心得,他豁然开朗,他终于发觉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所在,由此开始接触了解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测评和职业规划服务的相关专业知识并决定寻找机会转行。之后他便在这条职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专、越走越深入,不仅从媒体成功跳到了内地一家有十几年历史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但任CEO,成了一名职业经理人和高级猎头顾问,还在互联网上建设了一个专业的个人职业教练顾问网站,并在20xx年初通过了美国CCE在中国的全球职业规划师的培训认证,成为中国首批获得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资格的专业职业顾问,内地任职两年合约期满后,在20xx年初又只身南下广州,加盟了锐旗人力银行出任首席运营官(COO),致力于协助高校完善职业规划与就业服务体系,让大学生成为品牌的人力银行连锁服务事业,确立了以此为生,精于此业,乐于此道的职业发展道路。

这便是我从一个医生到全球职业规划师的职业发展经历。从中你也许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从职业发展无意识到慢慢觉醒、直到最后有意识发展自我的过程。对于职业到底从何开始、怎样开始,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职业一路走好这些问题,我那时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毕竟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在国内的兴起才是这几年的事,像我这个跑人才口的老记者也是在1998年左右才第一次发现在北京有专门从事职业顾问业务的公司,脑子里才开始有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如果说当年的我还是情有可原的话,可是过了十几年,当一茬茬的新人重蹈覆辙、像我当年一样、甚至比我当年还要无知和盲目地走上职场时,特别是当我到各大高校去做职业规划的讲座面对那些大学生时,我的心情就不再感到轻松了因为我们周围的社会环境日新月异、早已今非昔比,而我们大多数人的职业观念依旧裹足不前,与时代发展相脱节。想想你的职业是从何开始、又是从何转变的?是不是和我有着同样的遭遇?

做为全球职业规划师的我也常常会感觉困惑,每到这个时候,我都用那个捡海星的故事来鼓励自己。但近来听到了很多争议。有的朋友说,与其在海边一个一个的捡了扔回去,不如去学习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或者,去筹资,去倡导,让更多人和资源来做这个事情。我觉得现在的现实是:我们在海边捡海星,边捡当然也边在总结经验,也许一些时日过后,我们捡的方法会改进,效率提高,捡得更快更多,同时也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到了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最后可能这个问题被重视,最终被解决掉。但是也有人这样选择:看到需要救助的海星,他回去研究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解决海星在海滩上搁浅的问题。其实这两种方法并不矛盾,甚至于对于这个社会问题来说,两种行动都是需要的。但对于一个人来说,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式来帮助这些海星。自己如何选择,就要看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我们捡海星这种行为是在破坏自然优胜劣汰的规律。大自然将生命力不够强的海星抛出了大海,剩下的精英们会让后代更加的优秀。而我们将这些被淘汰的海星送回大海反而会占用本来就稀缺的资源,影响整个生态平衡。最后这些被扔回去的海星还是有可能再次被抛到岸上。那么,我们的救助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个人只是觉得大家至少应该获得一个平等的竞争的机会吧。我们不可能帮助这些海星一定可以在大自然残忍的优胜劣汰规律中胜出,但是我们不希望他们被淘汰仅仅是因为出生。

我们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第一份工作,是从走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还是从找到第一个实习的机会开始算起?这是很多人都不曾去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实中的情况是人们仍在延用职业发展中骑驴找马的传统方法找寻自己的职业归宿,而实际上我们的第一个工作应该是从思考、规划工作本身开始的,更准确地说是应该从有意识经营自我开始的。因为只有未雨绸缪才能使我们职业生涯少走弯路,这也正是职业生涯规划、乃至人生规划的价值所在。

Bob Aubrury先生现在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个人发展顾问,他在35岁的时候辞去了一份工薪职业,转而成为一名自由身份的管理咨询顾问,可当时他对这份职业还是一无所知,家中还有三个孩子,妻子也没有工作。但妻子的支持使他有了一试身手的勇气和决心,就是这样一次冒险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他在后来出版的《经营自我》一书中谈到这段经历时说了这样一段精辟的话:我发现,当你为自己的成功担负起责任时,工作于人就变成了一次历险。这使我有机会学到更多,大大超出我按部就班地为他人工作、领取薪水时所能学到的东西。

我开始把生命看作是自己经营的一项事业。他这里所说的经营指的是把生命当作一个企业来看待,为了把生命这个企业搞好,每个人都需要为此制定计划、确定投资,同时也需要懂得包装和推销自己。

彼得斯在1997年发表的一篇名为《你就是品牌:如果不能与众不同就得不到成功》一文中把经营自我问题说得更加形象:与年龄无关,与职位无关,与我们碰巧进入的行业无关,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认识到塑造品牌的重要性。我们是我们自己公司:Me公司的执行总裁。为了在今天的竞争中生存,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推销自我这个品牌。

既然生命是一个企业,是一个从创立伊始就需要用品牌意识去经营、否则便难以在激烈竞争中生存的企业,我们难道不需要把它当作是一项更伟大的事业、更崇高的职业来看待吗?而且没有人能取代你更好地去完成这项使命,与职业发展轨迹中一步步从小职员成长为企业的CEO正相反,你从职业生涯甚至还没开始之前就已承担起了Me公司CEO的神圣职责。你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经营好自己的生命,管理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说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不是别的,而是成为每个人的Me公司的CEO,而且越早越好。

经营企业不是一件容易事,而经营自我就更难,毕竟一家企业倒闭了还可以重新再来,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每念及于此就更加感到责任之重大。

你的职业OK吗?在现实生活中,我想绝大部分的人还是抱着一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生命的,但经营自我的好坏与否不仅是个态度的问题,也有很多方法和技巧的问题,就像读MBA学位是为了掌握企业经营的语言一样,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的知识同样也是身为Me公司CEO的你所必须掌握的语言,而很多人在这方面忽视和欠缺的恰恰是这种语言。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公司能否创建最初往往取决于创业者能否拿出一份打动投资人的商业计划书,这份商业计划书的价值并不在于告诉投资人公司将如何发展,而是要显示出他把公司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深思熟虑过了。作为个人发展也是如此,一份个人职业发展计划书也不在于告诉你未来一定会怎样,但它会帮助年轻人思考今后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再比如,卖点是商业计划书中最强调的一项,因为是它决定了你的产品和服务与别人家的不同之处,而这也是你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所在。那么在日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你自己这个企业或产品本身的卖点何在也就决定了你今后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还有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想追求的生活方式是什么等等都是需要你去思考的问题。

我想,职业规划的这些方法和技巧绝不是就业指导、应试教育或是传统考试派生出的一员新兵,虽然它还没有完全被传统的教育体系所吸纳,但它的价值应远远大于其他一切,因为教育的根本是在改造一个人,而职业规划回答的就是你要被改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本与末的关系,所以你越早思考这个问题越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准备好了吗?你的职业OK吗?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