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电影《芳华》观后感600字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优秀电影《芳华》观后感600字,欢迎你的品鉴!

只有经常被欺负的人才能轻易地辨别出真正的善良

故事的导火线就是何小萍为了照相而去偷林丁丁的军装,这便引起了大家的不满,日后生活中的种种都让文工团里的成员百般的不满和刁难。

何小萍本以为离开了那个家就是离开了不幸和黑暗,却不知文工团带给她的也只有欺侮和冷漠。但有一个人,他与众不同,热心而无私,堪称是活雷锋。他不会像其他人一样嘲笑她,不会嫌弃她身上努力练功流出的汗水味儿,还在腰受伤不能跳舞的时候主动提出做何小萍的舞伴。

他,是刘峰。

刘峰是何小萍在文工团里唯一的小温暖,后来刘峰被林丁丁而被下放到伐木连,何小萍便对这个团彻底丧失了希望,去了前线当护士。

之前调到战争前线的刘峰此时在战争中受了伤,失去了右手。被欺侮惯了的何小萍突然收到了称颂,承受不住成了精神病患者,而文工团也面临着和平年代中被解散的命运。

多年后,何小萍刘峰二人再相见,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两人最后虽然没有结婚,却像亲人般生活在一起,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

影片中有几个镜头让人很有感触。其中有个片段,何小萍患上精神病后去观看文工团最后一场演出,在看到舞台上表演的那段曾经她和刘峰一起跳过的舞蹈时,身体不由自主的走向门外,穿着竖条纹的病号服站在皎洁的月光下,和着室内的音乐缓缓地舒展着身体,脸上洋溢的是幸福的笑容。

还有一个片段,小穗子的心上人陈灿在一次事故后磕掉了牙,这对于吹号手来说无疑是一场沉重的打击,小穗子在听闻此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把母亲送给自己的珍贵的金项链送给陈灿让他做牙托。可没想到的是最后自己的好朋友兼舍长和陈灿好上了,好朋友在车上告诉她这个消息的时候,她刚把写给陈灿的情书塞进他的琴盒里,打算跟他告白。后来小穗子半夜忍着心酸和难过趁大家都睡着的时候又把情书给偷拿了回来,展开又撕碎,随着车尾气,一同飘散到空中。她终于难过的哭了起来。

最后影片快要结束时的一幕堪称经典:刘何二人在小站离别,刘峰用未残疾的左手搂住了何小萍,目光深邃而沧桑。何小萍依偎在他肩膀上,贪婪的吸取刘峰身上的味道,像是一对情侣久别重逢,也像是,下一秒就要匆匆分离。

但毫无疑问两人此时是幸福的。

FWr816.Com精心推荐

《芳华》观后感


《芳华》观后感

01

电影上映时,没来得及看。近期腾讯开放,才得以一睹。

没有别的感触,就一个:这个世界,没有成就的你的善良,一文不值!

当然说这句话不是要大家不去善良,而是,要在你满足了自己的生活,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善良。

剧中的刘峰是活雷锋,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大家有什么困难都爱找他,连食堂的猪跑了,都喊他去抓!没有人愿意跟何小萍搭档练舞,他去;腰扭伤了,战友结婚,他撑着扭伤的腰为战友打造沙发

按理说,这样的人,本该收获完美的爱情,然而事实,并卵。他放弃读书深造的机会,只为呆在林丁丁身边,而林丁丁,却因为私欲,落井下石,谎称他亵渎了自己,最后,嫁了有钱的澳洲人。

我想,林丁丁拒绝刘峰,除了惊讶、慌乱、刘峰雷锋形象在她面前倒塌以外,更多的是,因为刘峰什么也不是,甚至,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所以,好人有什么用?一味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好人,最后,能收获什么?在这个世俗的社会,没有傲人之处,你的善良,只会让你在他人眼中,一文不值。


02

这个社会,光有善良,是不够的。没有人会单单因为你的善良而喜欢你,接受你。他们只会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才想起你。而他们喜欢你,接受你,是因为你优秀,你成功,而在优秀、成功以外,难能可贵的是,你还善良。

所以,影片中,如果刘峰当初选择了去上学,有了一定成就地位后,再跟林丁丁表白,也许,结局会不一样。当然,也不一定,因为,还有更成功的澳洲人在等着她。

所以,当陈灿没有任何标签的时候,郝淑雯觉得他特讨厌,正眼都不瞧他一下。而后,临近分别,知道他也是官二代之后,突然就也不知道怎么的,就爱上了。而陈灿,我们不知道他知不知道穗子对他的心意,也不知道他对穗子是否有相同的心意,但,Whatever,最后,他还是选择了门当户对的郝淑雯。穗子,也在经历了一番痛苦后,选择了考上大学。

而刘峰,做了那么多好事,帮了那么多人,为国家断了一只手臂后,却只能靠卖力气生活,唯一糊口的车,还被城管扣押好几天不还。经历了好几次取车被拒之后,他也只能向世俗低头:向城管头头行贿,却依然无济于事。最后还是碰巧目睹这一幕的赫淑雯,帮他出了取车的钱。赫淑雯那句哽咽的话你们居然敢打战斗英雄让人无限伤感:战斗英雄又如何?还不是蹬破三轮车,生活勉强糊口,连一千块取车费也出不起?老婆还跟长途车司机跑了?


03

来不及感慨良多,镜头切换,刘峰与何小萍在烈士陵园看牺牲的烈士。何小萍,一个被所有人嫌弃、抛弃的人,只有经历过被排挤,享受过孤独的人,才更明白,善良的可贵。所以,只有她,看重刘峰的善良。甚至,默默暗恋刘峰的她,觉得配不上刘峰,以至于,一直未能表白。直到多年后,在这个烈士陵园,知道刘峰被妻抛弃,孑身一人时,才说出了那句一直压在心底的话

影片结尾,何小萍与刘峰生活在了一起,互相照应,一生没有孩子。当片尾音乐响起的时候,我听见自己的一声唏嘘那个最善良的人,最后只落得右胳膊残疾,孤独地,与另一个孤独的人,相依一生。没有孩子膝下成欢,没有世俗人们的尊重,没有欢声,没有笑语,只有内心的平静,与袅袅升起的烟雾

这个世界,缺少善良的人,君不见,越来越多突破人类道德底线的恶性事件发生?这个世界,也不缺善良的人,君不见,大山里,乡村上,那么多淳朴敦厚的亲切面孔?

这个世界,缺少的是,努力、上进,有了一定自我成就之后,还保有善良宽厚的人,尽自己一切力所能及,去帮助别人的人。

愿我们的世界多一些和刘峰一样,但路不同的善良的人;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有一定自我成就,还保有善良的人。愿世界因我们,越来越美好。


芳华观后感


芳华观后感

因为特别喜欢《朗读者》,所以对每一期内容都记得特别清楚,第一季第十二期,冯导朗读,在和董卿的对话中,谈到自己的文工团经历,透露自己正在拍摄《芳华》,当时我就在想,上映一定要看!

原本国庆上映,可不知什么原因撤档,面对各种猜测,冯导说了一句话待到春风传佳音,我们再相逢。再见了,芳华。至于撤档原因,他也没说清楚!因为太有中国特色了,就只能猜测了!

终于在2017年12月17日,春风传佳音,我们真相逢,《芳华》又回来了,在那个海绵假胸绝对能上升到政治层面的时代,一个稍微一点暧昧就要被处分的年代,一群青春洋溢的文工团青年男女,虽说在一个集体中,但是各自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家庭出身和利益代表,靠着一腔革命热情和军人本来的使命担当,勉强维持着那不堪一击的脆弱的和谐!

有个朋友说,看完《芳华》,自己内心很难受,却不知为何难受,却不知如何表达这种难受!这就像故事中的青年男女的爱情,那种简单的偷偷的喜欢,那种欲言又止的表达,那种压抑着的感情诉求!知道喜欢对方,但却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喜欢!

这部剧,倒有些奇怪,说它是爱情剧但是没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说是战争片,连一个敌人也没看到,如果不熟悉历史,你还不知道那场战争是跟谁打的,为什么要打,到底谁赢了!但你要说这部剧没有主题,那也是不对的!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每个人认为的主题也不同!冯导和严歌苓都说,这是一种情怀,青春的情怀,军人的情怀!这就是一部好电影的优点,他总能给人无尽的思考!

说到思考,这部剧给人太多的对于现实的思考,活雷锋刘峰,那么好一人,被人诬陷受处分,战争中受伤失去胳膊,复原后自谋生计被联防队殴打,曾经的雷锋标兵,曾经的越战英雄,现如今安分守己的残疾退伍军人,连平淡地自食其力的机会都没有,还要被自己的同胞欺负!

同样是文工团复员,郝淑雯为刘峰赎车时,钱包里的现金至少是超过1000的,刘峰说他跑运输一个月才能挣300块,也就是说,刘峰3个月的纯收入还不抵郝淑雯钱包里的现金多。与此同时,郝淑雯的丈夫,同样是文工团复员的陈灿却忙着在三亚拿地。熟悉房地产历史的朋友们肯定都知道90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和破灭。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知道,不是谁都能复员后混得很好,因为刘峰没有军区首长的父亲。

出身不好的何小萍,被人欺负成啥样了,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他能识得刘峰的善良,并能珍视这份善良!所以才有了后来刘峰与何小萍相依为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郝淑雯和陈灿可以放到一起来说,因为他们二人有个共同的特质军二代。当文工团解散时,二人突然的结合,只能说明,在负面事件面前,特权家庭们抱团过冬,利益大过天才是硬道理,感情么,呵呵。

林丁丁这个人,看似人畜无害,实际上呢,离得近了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绿茶味儿,何小萍偷林丁丁军装拍照时,被室友发现。等何小萍回宿舍后,林丁丁说你就是跟我说一下,我也不会不借给你的。在郝淑雯咄咄逼人的态度下,林丁丁这句话确实让人感受到一丝暖意。可这一丝暖意没多久就让她自己吹散了。刘峰找郝淑雯去看亲手打造的沙发。林丁丁说,你只请她,不请我。刘峰说,我怕请不动你。她跟刘峰玩暧昧,说,你又没请我。他妈的,自己在那玩暧昧,被人看见,你又在哪里装单纯!最讨厌这个角色了!

萧穗子,对于这个角色,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份刚寄出去又取回来,然后撕了的情书!从陈灿口中知道文工团即将解散的消息时,旁边有人说陈灿他爸是军区政委,随后陈灿出门被货车撞掉牙齿,萧穗子就马上拿出家里给她的金项链想给陈灿做牙座。仔细品味一番过后,还是呵呵。一条金项链就想买到军区政委公子的感情?

再看看电影结局,结局比较好的,不是靠着二代身份,就是嫁的好。反而是善良老实的人,只能互相依偎取暖。我只能说这部电影太能经得起思考了,要是继续写,我一定还能洋洋洒洒写出很多很多!


电影《功夫》观后感600字8篇


观看一部好作品就像和一位益友交谈沟通,优秀的作品总会让我们受益匪浅,此时可以将引发情绪变化的地方写成观后感,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观看作品后得出的心得和感悟。如何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在作品的观后感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电影《功夫》观后感,带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电影《功夫》观后感 篇1

大年初一由成龙主演,唐季礼导演的《功夫瑜伽》凭借良好口碑和合家欢的广泛受众,首日票房突破1.37亿。

在高票房的同时,《功夫瑜伽》的口碑也是逆袭同为春节档的热门影片《西游2》,电影中好笑、欢乐是出现率最高的观众评论。

成龙的电影历来都是老少咸宜,此次的《功夫瑜伽》更是获赞春节档超级合家欢。影片中迪拜冰岛印度的异域风情、堪比《疯狂动物城》的逗趣动物,70多辆豪车上演速度与激情,结尾彩蛋的欢乐尬舞等等,都被观众津津乐道。而电影里和成龙大哥一起飙车而后又晕车的狮子,更是圈粉无数。

观影后有观众感叹,终于知道为什么过年爱看成龙了,观影气氛太好了,有打有笑有热闹,异国风情很养眼,最后的尬舞特别喜庆。还有观众表示,场场爆满,打斗和赛车的戏份都很过瘾,大家看得都很开心。

成龙每次碰到唐季礼都会撞出新的火花,《警察3/4》是,《神话》也是,此次的《功夫瑜伽》也被网友昵称《神话2》,导演唐季礼接受记者专访时也表示我跟(成龙)大哥合作了25年,每一次的电影合作,我都希望尽量做到超越。很幸运,我们每次的合作,可能一部会拿影帝,也可能另一部会票房破记录。《功夫瑜珈》也有望成为成龙在内地票房最高的一部电影。

电影《功夫》观后感 篇2

星期三,我们班去多媒体教室看电影《功夫熊猫》。

《功夫熊猫》主要讲:在和平谷,有一只胖熊猫名叫阿波,和他爸爸开了一家面馆,并在里面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乌龟大仙预感到在几十年前被捉住的一只花斑豹——残豹,要越狱了。残豹是功夫大师培养出的第一个徒弟,爱护它胜过所有人,功夫大师知道残豹要越狱后,让野鸭去告诉监狱长,不料,却因为野鸭的一根羽毛让残豹成功越狱。乌龟大仙要在翡翠宫选出神龙大侠,阿波意外成为神龙大侠,肩负着拯救和平谷的重任。阿波刚进入翡翠宫时闹了不少笑话,功夫大师也不信任它。有一天,吴对大仙死了,但是,它留下了遗言——阿波是真正神龙大侠。功夫大师便用吃的办法教阿波功夫,使它成为武功高手,功夫大师将神龙卷轴交给阿波,可里面并无文字。后来阿波的爸爸告诉他:做宇宙第一汤面的办法是——不放料,使阿波知道世上没有任何秘籍。阿波与残豹经过一番辛苦的大战后,赢了。到最后,才知道原来阿波不怕点穴是成为神龙大侠的原因。

《功夫熊猫》是值得家长们一看的电影,告诉了家长们:孩子是可以爱的,但是不是用来溺爱的。

电影《功夫》观后感 篇3

不过我还想过过瘾,再看一遍。

开始,因为练习的动作比较简单,我觉得挺好玩儿,所以每次去训练都兴致勃勃。

可是,之后练习的动作越来越复杂,教师对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几乎每节课都会说:“石双瑞,你怎样练的,怎样和跳舞似的!”这是同学们就开始嘲笑我了石双瑞你干脆不要练跆拳道了,直接去学扭秧个好了!”“就是就是!”于是我就泄气了,再也没去跆拳道学习班。此刻想起来,和《功夫熊猫》里的阿宝相比,我当时受的那点嘲笑又算得了什么?如果我有阿宝这份坚持不懈,永不退缩,知难而上的精神,可能我已经是蓝带了。

我想,不仅仅是我要向阿宝学习,那些缺少恒心和毅力的人也要向阿宝学习,由他那份坚持不懈,知难而上的精神,相信我们都会有超越自我的一天!让我们一齐加油吧!

电影《功夫》观后感 篇4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熊猫。主要演义着这只熊猫通过自己的信心,浣熊师傅的信任,勤劳、刻苦的练习功夫,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最终练出一身好功夫打败了太郎。影片赞扬了这只熊猫相信自我,不轻易放弃,勤劳刻苦的奋斗精神。在这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还是浣熊师傅在厨房发现熊猫只要有了食物,就会实现它原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浣熊师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导它学功夫。这一画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我深深的体会到浣熊师傅的用心良苦。

师傅它以引食学功夫的方法来刺激熊猫学功夫的兴趣,熊猫也知道这是激起它学功夫的兴趣,但它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勤奋和刻苦的坚持学下去。熊猫的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同时我也从熊猫这种精神中想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通过观看功夫熊猫,我明白了这些道理,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机会,在以后的学习上,时时牢记《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为榜样,认认真真的走好每一步,争取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电影《功夫》观后感 篇5

20xx年1月29日 星期日 阴

看电影《功夫瑜珈》

今天,走完亲戚后,妈妈提议我们下午去看电影,我和爸爸连声叫好!

在网上订过票以后我们出发了,不一会,就到了电影院。一到电影院以后,我们都傻眼了,里面人山不海的,都是人。取票的队伍都排成了长龙。我们也赶紧地去后面排队,苦等了十几分钟后,票终于取到了,拿着票赶紧进去,进去的时候已经开始了!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功夫瑜珈》,讲的是一位考古教授根据一张地图寻找宝藏的故事。他和朋友们先是在冰天雪地下面的洞里寻找到了一颗宝石,又拿着这个宝石来到印度,凭着渊博的知识和经验寻找到到了宝藏。他们和坏人做斗争,因为坏人想把宝藏据为已有,但是这些宝藏都属于国家的。他们齐心协力将坏人打败。最后,他们在藏着宝藏的寺庙里跳起了欢乐的印度舞蹈!

里面有许多搞笑的话语和画面,引得我们忍不住哈哈大笑,妈妈又不让我大声笑出来,因为电影院是公共场合,我笑出声来就会影响到其他人。我只好捂着嘴笑,真是又痛苦又开心呀!

电影《功夫》观后感 篇6

电影《功夫熊猫》观后感初中范文

《功夫熊猫》是一部功夫喜剧式的动画片,不仅仅回味到了快乐的童年,还回味到了成龙早期拍的功夫喜剧。不由得想起多年前有部同样取材于中国的美国动画电影《花木兰》,尽管那部片子是平面的,尽管那部片子里的人物造型并不对我们的口味,但那个时候,我们的国产动画片已经很难与之比较了。

我想,这个问题主要在于国内的制作者仅仅把动画片给小朋友看,而美国的这两部片子不仅是给小朋友看,也给成年人看。前些日子在某论坛讨论起动画片来,有个网友说日本的动画片比美国强。看完这部《功夫熊猫》,我感觉,美国的系列动画虽然不如日本的长篇,但不能说美国动画片都是不值得看垃圾作品。

对于动画制作上,我是外行,就不多赘言了,仅从动画片里的一些道理上来说说。

这部动画片依旧承载了小人物为主角、成为英雄的美式电影基调,在表现手法上的元素很中国化,或者说是很东方化。功夫是中国元素的,而很多出自乌龟话语的道理很接近禅,或者说根本就是禅。禅这样的佛学概念,应该说是东方的,不仅仅是中国的。

电影《功夫》观后感 篇7

不还手就把对手打趴下、神奇的拔火罐、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七夕节让德瑞帕克惊叹不已。影片中的德瑞帕克之所以要学习武术,正如他说的,他只想自己的屁股不要被揍。但是韩先生却说:功夫不是用来揍人屁股的。

韩师傅收德瑞帕克为徒了。他让小德瑞在他的小院子里初步练习功夫,让他练习挂衣服,脱衣服,扔到地上,穿上外套,脱下外套不管是晴天,还是下雨他都让他去练习这些。韩先生用扇子引导小德瑞俯卧撑,洋味十足的夹克与中国木桩间的穿脱训练。在整部电影中,有一句话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EverythingisKungFu!!!一切皆是功夫!

对!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是功夫,包括穿上外套、脱掉外套。其实功夫很简单,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做的事情认真做。这是一个态度,不单只是学习的态度,更是生活和工作的态度。

随着对功夫的认识加深,韩先生带着德瑞来到九龙山。这座山很高,是修道人向往的圣地。幽深的山谷、依山而建的道观、神秘的修道人、神奇的中国功夫让德雷帕克感到不可思议。这些都是写传说中的东西呀!山顶上,有一个地方叫九龙泉,泉水汩汩而出。韩先生说:九龙泉的水,就是功夫之水,喝了它,就能变得战无不胜。德瑞欣喜若狂,低下头,喝了个痛快,高呼:现在,谁也无法战胜我!我看到这里,隐隐看到了宁静致远。

剧中德雷帕克看见一位仙姑正在对着一条眼镜蛇练功,而韩先生却说那是眼镜蛇在学习仙姑的动作。帕克迷惑不解。韩先生让帕克看向龙井中,帕克看见了自己的倒影,当韩先生的手划过水面,水面模糊不清了。那位仙姑静如止水安静、平稳,在心里,在大脑里。而蛇折射出她的动作,就像止水。这时的帕克以为韩先生会教给他如何用气控制别人的本领,但是韩先生却说:你只要控制一个人就够了。在韩先生的熏陶下,回来之后的德雷帕克孜孜不倦的追求着自己的功夫梦。

剧中还有一位反面的功夫教练。他交给学生不示弱、不怕苦、不留情、不心软的思想。学生一旦对对手手下留情,他就会狠狠地教训他。

看了这个角色,我认为这个电影的最经典的话是世上没有坏学生,只有坏老师。因为我就是一名教师,我认为一个好老师将成就一个好学生,所以我非常赞成这句话。

电影《功夫》观后感 篇8

当我看了一部《功夫熊猫》后,就被那个可爱,幽默,正直的圆滚滚给吸引了。

他本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功夫大师。后来,乌龟大师选神龙大侠的时候,在一边看热闹的圆滚滚无意中被选中成为了神龙大侠。一开始,大家都不信任他,他嘲笑他,讽刺他。后来,直到大龙越狱了,师傅才只好教他功夫。利用他贪吃的特点,把他训练成才,把神龙秘籍教给了他。后来,他用了巫师指这个法术把大龙打败了,他可真厉害啊!

功夫熊猫吸引我的不仅仅是他可爱的外貌,淘气的性格,还有他那努力的精神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我欲罢不能,一口气看完了三部。功夫熊猫跟我一样,有着一个大肚皮,但他虽然贪吃,但他从不耽误练功。这点我要向他学习。因为我虽然也贪吃,但我把自己搞得很懒。然后,我就什么都不想做。功夫熊猫诙谐的`语言,搞笑的动作,笑着面对敌人。但我总爱用自己的幽默去招惹别人,搞得别人不开心,引起冲突。

圆滚滚,我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可爱,机智,勤奋的孩子!

邓稼先电影观后感600字


篇一:邓稼先观后感

看了电影《邓稼先》,我的心情波澜涌动,就是那么一群人,用黑板和粉笔、稿纸和算盘,制造出了威震世界的中国的原子弹。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也许,这样的奇迹只有在我们这样伟大的国家才能实现。这就是我们先辈的创业精神,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历史。看完此片,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激情,看到了共和国前进的基石,看到了共和国真正的明星,让人震撼,让人折服。而两弹元勋邓稼先,无疑成了他们当中的星中之星。

影片借助简洁的场景、朴实的语言、入微的细节,真实还原出这位科学家的至爱真情。我看到邓稼先舍小家顾大家,与妻儿告别;我看到一群群科研人员不知疲倦地演算数据;我看到杨振宁在饯行宴会上失态离席、喜极而泣。邓稼先是顶尖的物理学家,他完全有选择不一样的人生道路的机会,像他的好友杨振宁一样留在美国,过着风光的日子,当时也有很多人劝他留在美国。然而,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毅然回到国内。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这是邓稼先说的,也是他做出选择的充足理由,因为他知道,新中国需要他。

邓稼先为中国核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身上集中体现出的赤诚的爱国情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实实在在打动了我的心。心怀强国梦想的他,早已将个人的名利得失置之度外,甘愿隐姓埋名于戈壁荒漠,一扎就是数十年,环境恶劣超出常人想象。但他为了神圣的事业,义无反顾选择了坚忍。他不能照相留下终身遗憾,不能发表研究成果,更无法与亲朋好友分享喜悦,他严守秘密,忍了下来;明明是为国家立了大功的人,却因为这不能说的秘密被抄家以致连累妻子儿女,他心痛且疚,还是忍了下来; 心有大事业,成就大目标。世人看见的多是壮丽辉煌的果实,又有几个人能了解这过程的曲折艰辛。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朝着既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历经磨难终不改其志,无怨无悔奉献毕生。浮华时代,我们更需要向邓稼先学习,继承发扬“两弹一星”的精神,踏实做人,认真做事,顶得住压力,耐得住寂寞,受得起委屈。

篇二:《邓稼先》观后感

观《邓稼先》有感

11月26号公司工会组织观看了邓稼先先生的纪录片,在纪录片的结尾,当记者问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们,是否知道邓稼先这个名字的时候,大家的回答居然都是“不知道”。我不禁感叹这样一个为新中国默默奉献的伟人,他留给我们的如此之多,得到的却如此之少。

纵观邓稼先的一生,他的性格、气质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尤其是他勇于承担、敢于奉献、不怕困难的主人翁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反思。

说他勇于承担,因为他义无反顾的承担起了新中国建国以来最艰巨的任务,当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一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时,他义无反顾地同意了,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便从此悄无声息的过上了他伟大而又隐秘的一生。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镜头便是草稿纸上纷繁复杂的计算公式,不停书写的手、反复的测量、工作人员忙碌的埋头工作,这一个个镜头拼接出的就是邓稼先沉重的压力,紧张的工作节奏。每一次实验都是他最后签字,签字就意味着责任,每次签字都紧张得手发抖,他不想辜负国家和人民的希望。工作期间还发生了一次意外,在一次实验中,氢弹已经空投出去却没有爆炸,他不顾个人安危前去查看原因,旁边的工作人员拦都拦不住。

说他敢于奉献,因为他牺牲了个人名利,牺牲了与妻儿共享天伦之乐的数十年时光,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决然的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只为能为饱受战乱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报效祖国的机会来了,研制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肩上,这项工作伴随着巨大的个人牺牲,他的一切都将无人知晓,他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作报告,不能随便与

朋友交往,做出的成绩再大也不会有人知道,甚至到死也只能默默的离开,他就这样隐姓埋名的工作了28年,他信守承诺,几十年从没有向外界透漏过他的工作,他的一生就像一支燃烧的蜡烛,照亮了万千人,可也耗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说他不怕困难,是因为他明知道制造原子弹在中国得从“零”开始,但他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接受任务没多久他就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苏联违背条约,撤走了对中国的一切援助,但邓稼先没有没打倒,他和其他工作者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后来,邓老也因为操劳过度,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但他为了能继续工作,为国家多做贡献,甚至在卧床不起时还在整理建议是,我中国的核事业做规划。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对邓老一生最精炼也最准确的总结!

财务管理部:周远珍 2010-12-01

篇三:毛概课程作业——《邓稼先》观后感

《邓稼先》观后感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停浮现的,是邓稼先充满希望、温暖人心的微笑。无法言说他带给我多大的震撼和感动。看着他,我总有种敬佩,崇敬,却又心酸的感觉。

“做好这件事,我的一生都将很有意义。甚至说,为这件事死都是值得的。”邓稼先坚定而深沉地对妻子说着自己的心声。于是,他用自己的一生去谱写了一副至诚至真、壮丽传奇的人生画卷。

影片真实地记录了邓稼先从投身原子弹研究,到因辐射患癌症病逝的一段人生经历,借助简单真实的场景,普通平实的语言,感人入微的细节,体现出邓稼先的至真至情。从他怀着满腔爱国热忱,自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坚决回国开始,他就已经时刻做好为祖国奉献的准备。

当他听到钱三强部长对自己说“国家要放个大炮仗,准备调你去做”时,他立马明白中国要开始核武器的研究,而他,义不容辞。

为了保密,他不能告诉妻子自己的工作地点和性质,只能选择告别,远离妻子和儿女,隐姓埋名,过着长达二十多年的单身汉生活。明明是为国家立了大功的人,却因为这不能说的秘密被抄家以致连累妻子儿女,他心痛、愧疚,却还是忍了下来。

他满怀激情地教导学生,启发思维,带领他们进行原子弹的理论物理研究,经过长达一年多时间的九次演算,终于走出了黑暗,迎来了光明,解决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关键性难题,被华罗庚称为“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重大突破”。

为了查看未能爆炸的氢弹,他坚持独自到沙漠中查看,却受到了氢弹外壳的严重辐射,这也是他晚年患癌症的重要原因。尽管病痛缠身,却仍然奋战在研究实验一线,亲力亲为。

面对老友、同学杨振宁的名扬世界,他心中不是滋味。原本,他完全可以选择风光的人生:留在美国,发表研究,名震四海。可是,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毅然放弃了自身的名利,投身让他奉献一生的祖国建设当中。因为他知道,祖国需要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面对这样的“两弹一星”元勋,我不得不为他由衷地鼓掌。我无法准确地评价邓稼先的一生,但明确的是,他的奉献和牺牲,换取了中国在世界站稳脚跟,抬头挺胸的地位,没有他带领那一代科学家的努力,现在的我们也无法在美好和平的环境下成长。“他是黑暗里的一支火把,将中国引向繁荣;他让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如一把利剑,吼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他把生命放在危险之间,把国家领向安全地带;他是一代巨匠,谱写中国强国之梦;又是两弹元勋,照亮世界历史天空。刻苦钻研敢探索,无私奉献独吃苦。他跨越国界,献身事业,亮过千颗太阳。”

当今的我们,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的“为中华之奋起而读书”呢?也许是生在了和平年代,国家的命运看似和自身的奋斗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然而,可以不说读书是为了祖国,但爱国主义热情却应该融入我们每个青年人的骨血当中。不论身在哪里,做着什么,都应该有报效祖国之心。这就像一种巨大引力,把每个中国人团结在一起。爱国主义不是空谈,而是要付出多年甚至一生的努力和坚持,如邓稼先般,青年立志,坚持不懈,满怀热情和信念,为祖国奉献和牺牲,用一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去捍卫自己的理想和诺言。

永远缅怀邓稼先。


芳华的观后感范文


导语:一部好的作品,有人物,有故事,而不是故意去粉饰太多的情绪,芳华本身在诉说着别人的一生,看完更多的是伤感而不是泪目,不像看了一部用力过猛的催泪瓦斯电影,这种悲剧,是高级的。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芳华》的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芳华》观后感

曾经学生时代的我们,每当遇到学校组织的主旋律电影的活动后,一篇400字的观后感是经常的作业,特别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的情况下,那更是必然。这几天的冷空气终于把冬天的感受推到了我们的头上,而我却怀着等待满足的热情走向电影《芳华》的影院。 又有很久没有到影院观影了,进场后离开演还有5分钟,满场只有我一个人,让我人生中第一次享受到只有电影评审大员才能体验的礼遇,心中不禁窃喜。

其实早在九月份就盼着能一睹芳华的风彩,但首映档期一直推到前天,人间本有世事无常,想必当时冯导心中也会用此言安慰自己。冯导的作品我一向每部必看,在我心中他是个北京“爷们”的类型之一,但这部影片的情节更是从内心深深的吸引着我。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更是一名资深军迷,对于在那场战争中因国家大环境问题而造成对千千万万个“刘峰”式人物发生的种种不公,种种漠视和遗忘更是心存愤恨。

而前天在网上偶然看到冯导在此片首映式上满含热泪的演唱了一首朴树的“那些花儿”,让我又一次感受到那些成功者,那些经历丰富的人必然在心底间都有深埋的寄托和痛点,非到全身心的释怀是不会向外表达的那份情感。 从影片一开始,那熟悉的前画面和背景音乐,那熟悉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风格一下就把我领回到儿时的情景,那时候的天空如此湛蓝,那时候的时光如此舒缓,那时候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处在万物初放精彩的时代。

小时候因为唱歌很好,也有五年练琴的经历,故偶然有机会在演出时或去少年宫上课的时机看到过这些翩翩舞者的漂亮阿姨和姐姐。那时的我们心无杂念,旁无非意,就是喜欢,喜欢听,喜欢看,应该是一种对“美”的好奇,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相信,他们和她们所演的人物在那时更是这般的人,有着这般的心。

整个情节非常紧凑,全片纯净,满怀情意,人物的变和情节的转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从和平时期的万众一心,尽展英姿,到战争年代的无往无畏,视死如归,再到经济时代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无一不在诠释着另一种“活着”,那种平凡而不断的精神延续。

为人一世,唯根唯本能不忘者顶天立地,值得我们去铭记。中国的词语其实大多都是含意组合式的,电影中的“刘峰”做到了根和本,而现在的人们大多都快遗忘,或者说是不求其本意了,所谓“根本”也是这类词汇的一个典型。他有着雷锋般的心怀,他有着战神般的意志,他同样有着凡人的情感,为了爱情宁愿去选择坚守,守望着他心中的那朵“小花”,无怨无悔。

自古时事造英雄,只是历史给予他们的英雄时刻太过于短暂和残酷,也只有影片中的“小萍”才能真正的去懂他,爱到他的内心,能让他体会。他们就活在我们身边,也许他们已经老到自己去习惯性的沉默,默然于世,但这篇故事传递给我们一种精神,一次觉醒,我们必然还要为他们的当年而敬礼和鼓掌,因为他们也曾年轻过……

而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创立者,面对的是同样的时代变迁,虽然不再有血肉混糊的杀戮,不再有转瞬即逝的惊恐,可是同样需要坚守,同样需要去完成属于我们的任务。

我们也在用我们的才能和精神去完成我们的“芳华”。芳华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件事,而是一种经历,一个时代。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属于他们的芳华,不管你有视或者无视,它就在你身边不停的流动着,你可以浑然不知,也可以无比珍惜。 昨天看到网红韩寒在微博中评价到“冯导的非喜剧片其实比喜剧片拍的更好”,在我一直以来的感受中,同样如此。本以为全片会以朴树的“那些花儿”作为结尾曲,没想听到的却是韩红的“绒花”。

但当那些剪辑画面再次浮现眼前,听到歌词中的含意,不由泪水再次流下,流得怅然,“世上有朵美丽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那些花儿”的歌词不免让人会局限于爱情,而“绒花”才是对那些人们的敬意,对那个时代的演绎。 不觉中写了这么多,如果语文老师有知的话,一定是很满意了。最后配上几张影照,为了保护正版,我只拍了片头和片尾的几张,以表达我再一次的心意。可能让那些想看到美女们大长腿的朋友们失望了,那就到影院中一睹《芳华》的风姿吧,希望大家都能观有所感,也提醒大家别忘记带上纸巾。

孔子电影观后感优秀范文


导语:《孔子》年初已经上映了,我却一直没有看,昨晚闲来无事,在网上看了,竟也看出一点感觉来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电影观后感优秀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孔子电影观后感优秀范文(1)

电影《孔子》中的情节主要从孔子五十多岁起展开。五十多岁的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踏上仕途。在鲁定公的支持下,孔子在那一时期完成了自己许多的政治设想,设计帮助鲁国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三城,维护了鲁国的尊严,提出堕三都的想法。然而就是因为如此导致三都对此大为不满,在季桓子的设计下,孔子开始流亡,周游于列国,直至晚年才回到鲁国。

电影《孔子》改编了史书中记载的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故事,除了阐述中国儒家“仁义礼乐”思想外,两千多年前的陪葬祭祀、叩拜礼数、木简文书、建筑风格等都映射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片中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踏上周游列国的颠沛之路——他们走过四季轮回,在传道授业的同时遭受百姓非议、经历饥寒和战乱、忍受弟子死亡的切肤之痛等场景,气壮悲歌,令人敬畏。

电影中孔子在没有季桓子的帮助之下,巧用计谋夺回被齐国侵占的三城这一情节很令我震惊。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世家大儒,是位圣人,这似乎就给了我们其实孔子只是个书生的感觉,却不知其实孔子也是很善于用兵作战的,他的射艺其实也是颇为高超的,这可以从孔子与季桓子比试那一情节中看出来。我们通过电影孔子,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其实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儒。

在整部影片中,孔子其实都像观众们展示了一个大爱大仁,拥有高尚政治理想的形象。他可以为一个陪葬的小奴隶而向君王求情不惜得罪在鲁国权势滔天的季桓子,可以在被鲁国抛弃的情况下依旧让弟子回去解救鲁国于危难中,可以在被困饥寒交迫之时依旧弹琴、讲授······这样看,称孔子为圣人当真不为过,他的言行举止好像已超脱于“人”这个概念了。

然而,我想说,孔子的确当真是个圣人,但也绝对是个普通人。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

孔子电影观后感优秀范文(2)

看完《孔子》,只记得一句话:求仁得仁,又何怨。也许可能加上一句:虽未能至,心向往之。只是内求的信念,是反求诸己,而非外求他人。

也许,无为方能无不为,但无为而非不能,无用安知不是大用。为何在乎结果,而非过程,无果而非成功否?有因才有果,无因而无果,因比果更重要,不是么?有A点方可达到B点,无起点何来终点,无生方能死?只求果,那是证明,有因无果,那是勇气,无因有果,那是荒谬。想有果,那要承受支撑果价值的艰辛。

也许,两点之间,直线不是最短。我们的意志和良知告诉我们,我们是有选择的自由的,能负责任的,可是我们在外部世界的日常经验中却受着因果律的支配。生活中我们明知“有因必有果”,是不是我们的生命最终也要服从因果律?以前我们提“曲线救国”,因为直线直接、血腥,是革命而非改良。若这样理解,两点之间,是不是就可以说曲线最短。遇山遇水,我们搭桥铺路,甚至挖隧道,从经济学层面说,这不是最经济的。路总要随着地势,你搭桥挖道,不是美化自然,而是破坏自然。如果我们要达到山顶,是不是也可以搭桥、掘坑?所以詹天佑的“人”字形铁路才是伟大的创举。一切伟大的创举总不能置于别人或自然代价之上。

孔子知不能为而为之,实则无畏,因其思想方能流传千古而不衰。在此不讨论其作为儒家思想之源的效用而存在。也许在功利社会的当今,有因无果,不成主流,实认愚蠢。所以当今最短这样思想理念,所以成功学成了主流,大家都想有车有房有美女嫁个有钱人。有人说有钱人就是等有了钱才是人,学好数理化不如拼老爸,有了钱就能活在天堂,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就在于有钱否,再也不是好人与坏人的区别了。

如今社会最喜欢树立英雄,所以孔子只能作为圣人。伽利略说过:需要英雄的国家真不幸。所以如今最缺的是圣人,而非英雄。孔子知不能而为之,实则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良知应起到的作用。如今中国,谈的是权、钱和关系,所以时代的使命必与之相反,那又有几个人能够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有时我们说个人的伟大,我们知道其实历史并不使单个的人不朽。虽然孔子知不能而为之,但他不能打断历史的循环。历史总是曲线前进的,就如基因也是螺旋式的。若个人想用直线式打断历史循环前进,那某些个别事例、事迹或事件,也同样打断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循环。无论何时,只要人们追求他们的目标,像耕种那如果没有他们的劳作,就无所出产的土地,若强迫自由飘荡的风扬他们的帆,越过不停翻滚的浪,也就打断了无目的的,只能在自身内翻转的运动了。所以影片中说,夫子的思想又有谁能够理解。所以当我们在一种历史过程的意义上深思历史的本质、国家的历史命运及它们的沉浮兴衰时,永远不能寄托于个人而忽视历史过程必定是循环的。

我们所有的人都通过出生来到这个世上以及这个世界通过诞生而持续更新。也许这才是我看《孔子》最大的想法,历史总不能靠个别人来承担。既然提出“文化强国”理念,回归孔子儒学不知可否?改变如今民不民、政府不政府的局面。

孔子最后回鲁国讲学立着,我们也可以反思下如今的教育。从教育功能上看,其目标不是把年轻人引入世界,而只是带入世界的一个有限部分。教育不能不伴随着教,没有学的教育是空洞的,很容易陷入道德和情感说教,但是没有教育也能轻而易举地教,一个人即使活到老学到老,也不一定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必须留给专家和教育局考虑的细节。

其实,教育的要义在于,我们要决定我们对国家的爱是否足以让我们为国家承担责任,是否要让它免于毁灭,因为若不是有新的、年轻的面孔不断加入进来和重建它,它的毁灭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教育是立国之本,不是说来玩笑。强国战略无不是人才战略,而不是政治、经济、军事战略,但也不是不无关系的,只是轻重之别。

同时,教育也是要政府决定,政府对孩子的爱是否足以不把他们排斥在体制之外,是否要让他们自行做出决定,也就是说,不从他们手里夺走他们推陈出新、开创我们从未预见过的事业的机会,并提前为他们重建一个共同世界的任务做准备。也许中国畸形的教育与西方教育方式的区别就在于此吧。

电影观后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以下是“电影观后感”,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天将雄师》观后感】

春节期间看成龙贺岁电影《天将雄师》,感觉真的拍得很大气,既有北美战争大片的史诗感,又有成龙电影一以惯之的动作喜剧风格,堪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不然,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期,尤其是在8部新片同时“抢钱”的情况下,从正月初一至初六拿下4亿多元票房,真的很难。

影片开场一战,就保留了不少成龙过往电影常用的功夫喜剧套路,这也让观众误以为成龙会就此风格一路打下去。然而从雁门关一仗群架打完,到与罗马第一勇士卢魁斯遭遇,已经预示了成龙这部电影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特别是片中东西方阵法的对决,为影片最后的终极大决战作了全面铺垫。直到看完全片,你不得不佩服成龙大哥,他不但自己塑造出了一位古代中国动作英雄的形象,而且把一向以文艺小生闻名于影坛的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布劳迪,也调教成了动作戏高手,东方、西方英雄的果断杀伐和凌厉动作,让人感觉这不像一部国产大片,而是一部标准的好莱坞战争大片。紧张的情节,精彩的打斗,大气的场面,看得人热血沸腾,肾上腺素飚升,精神会特别亢奋。

特别想强调的是,成龙这部大片无疑是近年来制作水准最高的华语片,就是与好莱坞任何一部战争大片相比也毫不逊色。而成龙最成功的地方还在于,他把北美战争大片的史诗感和中国动作电影的精髓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既气势恢宏,又细致入微,更层次分明,观之真的引人入胜。

【篇二:电影《地雷战》观后感】

国庆节期间,妈妈给我买了一盘电影《地雷战》的VCD光盘。回到家里,我就迫不及待的在电视上放了起来。整整一个下午,我在反复的看着这部电影。电影那紧张动人的情节,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夜已经很深了,可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我的思绪,仍沉浸在下午观看影片的一幕幕场景中……

在我的眼前,浮现出了村民们顶烈日、冒严寒,辛辛苦苦造地雷的场景。我仿佛听见了村民们在高喊:“响了一个,又响了一个!”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群鬼子被地雷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横飞……

影片中有这样一段“顺口溜”:“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转,躲在暗地打冷枪,埋好地雷远远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个人影看不见”。这就是民兵们对付鬼子的最好办法。民兵们就是按照这种打法,和日本鬼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在战斗中,村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制造了许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飞雷、子母雷、蝎子雷等等。其中最厉害的地雷,要数“天女散花”了。这可是村民石大爷苦思冥想发明和制造出来的。这种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会爆炸,爆炸时石头飞上天,落下来就会砸死日本鬼子。

鬼子虽然一次次的挨炸,但他们并不甘心。他们先用“探雷器”去探雷,然后把雷起出来。但民兵们也有办法对付他们。他们发明了“蝎子雷”。这种雷,当鬼子去起雷时,就会有一个小小的铁夹子蹦起来引爆地雷,把鬼子炸得魂飞魄散、屁滚尿流。

看了这部电影,使我了解了当年的抗日战争,了解了过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艰苦。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来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我们决不辜负先烈们的鲜血和希望,把我们的国家,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建设得更加美好!

【篇三: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作文】

电影《中国合伙人》影片的结尾,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事已至此,眼眶终究还是湿润了,不是那种强烈的感动或者悲伤,而是一种很奇怪的共鸣。

为什么电影里带来的共鸣是“奇怪”的呢?

关于我,离电影里那段青春距离还是挺远的,那样的装扮,那样的校园,那样的图书馆,一切都是陌生的。其次,我从未想过去美国,更是没碰过托福,没碰过GRE,大学里每天都在吃喝玩乐看着苦逼的背单词的室友,然后偷笑。再其次,我从未读过新东方,哪怕新东方热已经挂到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不爱读书的我,都不为那些老师们的“笑话”所动,坚持打工、实习,愉快的继续吃喝玩乐。最后,我没有有着共同理想的好伙伴,也没有想过自己去创业,闯出一片天,工作两年了,还是各干各的,来去自在,两袖清风。

我的青春,和电影里表达的,截然相反。 可让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致青春》的岁月看似离我的校园生活更接近,但它并没有让我有所感触,反而是这部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合伙人》,反而是没有在我的青春里呆过的陈可辛,把故事说进了回忆里,有笑有泪,令人欣喜。虽然吴君如笑着说陈可辛这部电影完全没进步,一下回到二十年前,但要我说,这次的回归,很棒。

影片放完了,前前后后响了三遍掌声,然后观众纷纷与陈可辛导演分享了看片的感受,神奇的是,从50后到90后,居然个个都能从电影里找到自己或者自己身边人的影子。一个老伯激动地说:我儿子当年在美国就是这么的苦啊!被开除了,然后一个人走在街上,哭得不行了才往家里打个电话……一个90年的小姑娘感慨地说,电影里的那一首首有关青春的歌曲,实在是勾起了校园的回忆……我说,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深深地撼动了我,具体记不得了,大致是:如果皱纹最终会刻到你的额头上,那就别让它爬到你的心上。

即便你没有经历过着一切,但依然会为这三个男人的梦想叫好;即便三个合伙人的英语发音实在是很“丝”,但依旧不会阻碍青春能量的迸发;即便有《致青春》在前,但看完《中国合伙人》后还是觉得,这才叫真正的致青春,因为青春不是帅哥美女的专属,不是一代人的专属,青春,属于每个人,哪怕你是个二愣子,哪怕你是个纯丝,哪怕我就是不爱背单词。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