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端午节有关的古诗名句

为了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可以着手准备一份工作计划了。通过半年工作计划可以为工作指明方向,理清思路。一篇值得借鉴的工作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古诗名句”,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2、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3、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4、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6、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7、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8、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9、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0、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1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12、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14、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5、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16、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17、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18、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19、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20、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21、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22、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23、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24、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25、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2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27、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28、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29、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3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31、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2、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33、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3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35、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36、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37、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3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39、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40、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41、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42、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43、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44、碧艾香蒲处处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45、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46、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47、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48、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FWr816.Com拓展阅读

关于端午节活动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我校将结合今年的端午节,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在家庭、学校中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

二、活动目的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传统节日教育的内容与途径是广泛的,我校的学生以城市子女居多,对过传统节日的风俗了解不多,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将今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教育活动从学校和家庭两个面延伸。通过在学校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各地的习俗、香囊的制作等;通过在家庭开展亲子间长辈带孩子悬白艾、挂菖蒲、包粽子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让队员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进一步增强爱国爱乡情感,提高科学文明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活动时间

年5月18 日—30日

四、活动内容

1、大队部以“倡议书”的形式,把活动的意义、主题、时间、内容、形式等告知全体队员和辅导员,让队员及其家长明确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好端午节的活动。

2、开展端午节校园“六个一”:全班一起诵读端午民俗诗歌、屈原诗辞和历代爱国主义诗篇;一次综合性学习,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各地的习俗、香囊的制作等;一次以家政课为主的香囊的制作并组织评比;一期主题黑板报;一次主题班队会;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3、开展端午节家庭“四个一”活动:即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带孩子一起去买过端午节的材料,开展一次“与妈妈共同包粽子”活动,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指导孩子做一份端午节手抄报或电子小报。

4、活动延伸。节日之后,上交心得体会、主题班队会方案、活动照片,也可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交流活动所获,从而使节日活动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



XX小学端午节活动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传统佳节。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午。当天有很多传统活动: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故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我中华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传统节日。端午节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假期为一天。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课件下载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机会,为引导学生过好端午这一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前宣传活动
1、召开各类会议,要求各班做到节前有宣传、节日有活动、节后有。
2、做好宣传栏、板报、宣传报等,提高同学们的认知水平。
3、利用学校例会、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队)会,举行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通过开展诵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校花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真正把诵读活动变成了一次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
二、节日活动
1、开展端午节校园五个一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2、开展端午节家庭四个一活动拓展了学校教育资源,开展一次与妈妈共同包粽子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3、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节日之后,队员上交心得体会、主题班队会方案、活动照片,也可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交流活动所获,从而使节日活动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

有关春节的古诗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是充满是人生中一个唯美、团聚、欢乐、思亲、念故、情感的代名词,蕴涵太多深邃的寓意,家的温馨,亲人的牵挂,幸福的祈望,美好的祝福。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有关春节的古诗,一起来看看吧!

元会

魏·曹植

初岁元祚,吉日维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衣裳鲜洁,黼黻元黄。珍膳杂还,充溢圆方。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

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三年除夜

唐·白居易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

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

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

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除夜

唐·卢仝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隋宫守岁

唐·李商隐

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

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

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

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玉楼春·元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丁卯元日

明·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与端午节有关的古诗名句》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有关端午节的音乐领域教案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