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观后感500字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阿凡达观后感500字”,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篇一:阿凡达观后感

《阿凡达》观后感

商南县高级中学 高二,18班

作者:朱媛 指导教师:郭建华

看了《阿凡达》,让我看到了人性的两个极端,首先就是人性的丑陋。人为什么可以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就可以发动一场战争。而不幸在这部片子里人类成为了侵略者,男主角杰克最后又化身阿凡达,回到纳美人中,并领导纳美人一起反抗地球人,我认为这是本片最高潮的地方,身为地球人却要领导别的星球别的种族来对抗自己人,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人类侵占了潘多拉星想得到更多的资源和矿物,他们当纳美人只是一种拿着弓箭长的像人生物而已,可是人类忘了或是太过高看自己的高科技,纳美人有智慧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信仰和文化,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动物们和谐相处,片尾当纳美人不堪人类枪炮,飞机和火箭的攻击,伤亡惨重时,那些曾经凶残的动物们出现了,他们帮助纳美人抵挡了人类的先进武器,成为人类最终失败的关键。

在第一次袭击纳美人的家园时,杰克(男主角)的一个朋友——一名女飞行员,她不愿做这丧尽天良的事而没有发射任何一枚导弹就撤回了,当生命之树倒塌时,许多纳美人凄惨又无奈的叫喊,让人们的心都随之一震,试像一下如果我们的家园被毁了,我们会怎么办!我想 08 年的四川大地震,依然让中国人民记忆犹新吧!当看着别人家园被毁,无家可归时,我们全中国第一团

结在了一起,纷纷解囊相助,就连拾荒老人都捧着一张一张的毛票就捐款。而有时候我们却为了一点点利益,肆意践踏别人毁坏别人的家园。

当第一次人类得手后,格蕾丝,杰克,诺姆被关了起来,而那女飞行员出现把他们救了出去,格蕾丝因为在逃跑的时候中枪,需要救援,善良的纳美人却愿意帮助这个害他们失去家园的地球人,虽然最终没能成功,但可见纳美人的胸怀。当主角一行人决定逃出人类基地的时候就说明了他们是背叛者,而人类对他们开枪并打死了格蕾丝说明他们是被人类所抛弃了,而对纳美人来说,他们又是外来者,而他们虽然处境尴尬,却依然坚定的站在正义这边。

女飞行员在帮助纳美人与将军的主战机作战时,被导弹击中,炸死了;诺姆则化身阿凡达被子弹击中后,变回人类,可是他没有躲起来,而是继续拿着枪战斗;杰克则驯服了最凶猛的图鲁克龙,当他驾驭着图鲁克龙在空中撕毁了许多直升机时,我不由的为之称快。人类被欲望冲昏的头脑,他们不是输在装备上,也不是输在人数上,他们输在了正义面前。人类有先进的飞机,导弹,枪炮,而纳美人有什么,一匹马一条飞龙,一把弓箭再加上一把腰刀,这就是他们的全部,但他们没有畏惧人类,依然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斗争。

影片的最后,人类彻底输了,没有了飞机和枪炮,连基地都失去了,被纳美人驱逐出潘多拉星,最后之剩下了杰克,他留了

下来选择和他的爱人在一起,放弃人类的身份成为了真正的阿凡达,一个纯正的纳美人。

看完整部电影我真正的感觉到了人性的贪婪和高傲,不过还好人类中也有像杰克他们那样,不分种族,不歧视别人,只站在正义一方的人。作为侵略者,人类只想如何尽快的得到矿产,却不考虑他们需要的原本是人家的东西,这和强盗有什么区别。侵略者永远都是失去的要比得到的还要多,而这部电影的结局也正是如此,人类什么也没有得到,却搭进去无数的生命。希望有一天人类可以像纳美人一样,纯洁,善良,勇敢。

篇二:阿凡达观后感

人之所以为人--《阿凡达》

“人被许可入天国去,并不因为他们能检束它们的情欲,或没有情欲,而是因为他们能培养他们的理解的缘故。”在英国诗人威廉·勃来克看来,人之所以为人的徽征,并非感情、服从或义务,乃在于爱与理解,这是一切幸福的来源;而一切不幸的起源,则诚周作人所言:只因心为形役,忘了来路,终为我执所包裹,入于孤独的境地。《阿凡达》的背景幕上,也一直悬挂着两枚星球:在未来时空里幸福的“潘多拉”和不幸的地球。

在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是“所有礼物”与“一切灾难传播者”的综合体。在这颗人为命名为“潘多拉”的星球里,已经将地球破坏殆尽的人类找到了希望:这个星球装满了人类梦寐以求的财富,一小块“不可得”矿石就值两千万美元;与此同时也找到了灾难:“在没有呼吸罩辅助的室外,呼吸五秒钟便会死去;被星球上土著部落纳威人的弓箭射中,五秒钟毙命。”正如潘多拉星球人类安全部队指挥官史蒂芬上校所言的:“如果说世上有地狱的话,潘多拉比人类的地狱更地狱。”但危险自然是屏蔽不了财富散发出的诱惑力的,科学家们也得以耗巨资,用人类与纳美人的DNA混血培育出身高近3米高的阿凡达,以便在潘多拉星球生存及开采矿产。并且,似乎是为了验证潘多拉有多危险,杰克通过神经元控制的阿凡达在第一次科考行动中落单了,并由此向我们掀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漂亮但吃人的花,足够面目狰狞的怪兽也具备着足够让人胆战心惊的攻击力??

但不论是“财富”还是“危险”,这都是人类的视角。在纳威人看来,在人类看来价值连城的“不可得”矿床,他们枕在身下浓睡,因为这是他们家的所在;而怪兽之所有富有攻击力,也是因为它们的领地受到了侵犯??这正如苏东坡和佛印的一则趣事:心中有佛的人,见人都是佛;心中塞满粪土的人,见人都是粪土侯,英国诗人斯文朋也早说了:“世间唯一不洁的物,便只是那相信不洁的念头。”

所以,人往往喜欢给自己设置一个圈套自己钻,越觉自己文明便越会被文明嘲笑,因为“以人为中心”的视角是残缺不全的自以为是,犹太人就有句谚语说了:“人类一思考,上帝便发笑。”与此相反,被人类视为原始野蛮部落的纳威人,却把星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当兄弟一样来平等看待,即使是为了生存而射杀它们的那刻,也会感谢它们提供了食物并捂着胸口祈祷——这不是伪善,而是他们在内心就信奉着维持“万物平衡”的圣母“爱娃”。纳威人得以向人类提供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万事万物都通过“爱娃”联系在一起,他们也可以通过“触须”而进行心灵的沟通,一切冲突也能在灰飞烟灭中平息,就有如一朵水花的涟漪会静如镜面。心怀这块镜子的纳威人便如庄子最为推崇的“至人”,理解着一切: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杰克慢慢的理解并融入了纳威人的湖水里,折服了的他慢慢的开始了由“地球人”向“纳威人”的转变,当然这一过程在地球人看来是“叛变”,不明白他是在自我拯救,同时也是在救赎人类。两种不同的文明最终导致了大决战,世上极端纯洁的心与极端放纵的心纠结在了一起。杰克以魅影骑士的身份成为纳威人心目中的“救世主”,最后如耶稣一般的死去,并以阿凡达的模样复活了。他与纳威公主尼特丽相守在一起的桥段,也似乎在说:理解是爱的三分,如果理解了人和物,便很可能爱上这人、这物。

被地球人杀死的杰克并没有像耶稣临死一样说,“原谅他们,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因为曾经是地球人的他理解并谅解了地球人的“罪”,最后将地球人驱走似乎是为了让他们记起来路。导演卡梅隆也在一次采访中,告诉我们不要太放纵自己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的自信,他说:“我这部电影,有个广泛的隐喻,但不带政治色彩。我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人思考如何把我们的大自然变得更好。我们活在一个很强大,拿着枪,并拥有高科技的时代里,同时我们也有头脑。因此,我们就时不时的在无意中破坏着地球。但这是不可取的,我应该寻找新的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法,现代文明科技并非不好,不过,我们应该控制这个对技术依赖的势头。”

篇三:《阿凡达》电影观后感感

《阿凡达》电影观后感感

《阿凡达》电影观后感感

昨晚终于看了传说中的《阿凡达》,对于我这样的平时不大看电影更不属于魔幻发烧友的人亦是震撼不已。《阿凡达》的瑰奇想象力、无与伦比的视觉效果自然是老少皆宜,尤其推荐给以下几类人看:

适合环保主义者们观看。《阿凡达》给人以最大的视觉享受是童话仙境般的大森林和纳威人骑着鸟儿(忘了名字)翱翔于天际的场景,类似于地球上的原生态地带。可是,这美好的一切,在经济利益驱使下钢筋混凝土武装的推土机面前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令人叹息。影片往往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科幻片亦常常影射现实生活,《阿凡达》也不例外。看了此片之后相信会对地球上的环保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适合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有志青年们观看。主人公杰克 萨利是一位腿部残疾的前美军海军陆战队成员,在人类眼中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废物”,而纳威人的公主却对他青眼有加,对他的称谓“白痴”其实毫无轻蔑之意,有的只是亲密和怜爱。当人类的弃儿化身为纳威人的魅影骑士从天而降时,怎么不令人感慨万千?当其为保卫纳威人的家园而振臂一呼、应者如云时,怎么不令人热血沸腾?天生我材必有用!

适合意志不坚者们观看。《阿凡达》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科幻片。我看过的电影不多,科幻片更少。印象中的科幻片往往都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科技实力也远超地球人。《阿凡达》颠覆了传统。既然连弓箭都能战神导弹、飞机,还有什么不可能?抛弃唯物论的陈腔滥调,相信人的意志才是决定性因素。

末了,想起友人的一句话:中国人拍大片喜欢拍古代,美国人则擅长拍未来。细细咀嚼之下,还真是那个道理。


FwR816.COm小编推荐

阿凡达观后感850字


潘多拉,一个梦幻的地方,一个不容毁灭的地方,因为那里有生命树,有我们的希望。

昨天晚上在家里看了阿凡达,本来是想要去影院看的,不过考虑到最近的天气确实很冷,就在家里看了影碟,不过总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阿凡达》我一直很期待的,从它开始策划到首映,我都一直关注着,看了之后,也确实感觉电影的细节做的相当的好,潘多拉星球上的每一个东西都做的很精细,感觉和真实的没有两样,还有上面所使用到的高科技,让我感觉最深的就是平板电脑使用的频率,上面的电脑几乎都是可以触控的平板电脑,薄的像玻璃一样的,看上去帅极了,这应该也是像我们传递一个信号,下一代电脑应该逐渐的要淘汰鼠标和键盘,换来更加便捷的超薄可触控的平板电脑。

阿凡达在剧情上稍显不足,总得来说就是一群地球人到一个叫做潘多拉的星球上进行采矿,但这个星球上有很多人类未经发现过的生物,人类到一个野蛮的星球上一般都是拿起自己所谓的高科技武器进行毫不怜惜的动作,毁掉本来属于潘多拉的东西和上面生物生存的环境,以至于引致整个星球的反抗,最好人类失败被迫退出潘多拉。这其实也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最终启示:人类不是上帝,人类不能自私,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毁掉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毁掉大家的希望,如果自以为是,必然会带给自己无情的抱负,最终失败的还是人类自己。

当然剧中不能缺乏爱情,主人公的爱情也确实让人感动,当维斯特已经知道简的目的和欺骗之后,虽然开始很是气愤,但在她心里还是一直很是挂念简,为他的生存担忧,而简也因为这个本是不该的爱情,和自己良心站在了和自己同类的反面,带着维斯特的族人一起反抗人类,因为他确实爱维斯特,在生命树下他们的爱情宣言是真实的,但最终简的死,让我心里有点失落,维斯特还是单身,还是会一直思恋曾今和自己一起飞翔天空的男人,思恋那个懵懂的男人,爱情是伟大的,爱情可以超越种族,超越一切,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感情,共同的良心在支撑着我们美好的家园,片中开头陈述:一个人死了,必然另外一个和自己相同的人就会诞生,所以我们的精神永远不灭。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感受,说的可能有些混乱,不过等大家看过《阿凡达》相信会有更深的感触,不在于剧情多么的跌宕起伏,而在于剧本身给我们的传递的东西。国内好像要等到元旦过后才会在影院上映,相信电影院的效果会更好。

阿凡达观后感作文800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哈里路亚

热映的《阿凡达》中有一座悬空山,名哈里路亚山。自从卡梅隆称其灵感源于黄山,黄山网站上立即于醒目位置添上“中国的哈里路亚”。也有许多人认为哈里路亚更貌似张家界景区的南天一柱,于是相关部门立即将该山试改名为哈里路亚。

那么,如此改名,是否妥帖?

19X4年,邦德的电影《铁金刚大战金枪客》以攀牙湾中的铁钉形石岛为背景,此岛遂更名为“詹姆斯·邦德”岛。如今这座岛已成为攀牙湾的“发财景点”。

由此看来,改名可以拉动旅游经济,不是很好吗?

南天一柱本是道教圣山,被硬生生扣上个《圣经》中的名字,千年的道教氛围被冲淡,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损失,又如何弥补?

“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不自信”,白岩松说。中国文化中的端午节,咱认为没啥,不就放一天假,吃吃粽子吗,但韩国人将其发扬光大,则成了宝贝。中国人大概小时候被熏陶惯了,对花木兰麻木了,但该题材被迪斯尼看中,一部《花木兰》赢得了世界的关注。

张家界、黄山关于“哈里路亚”的山名之争,云南迪庆、四川亚丁关于“香格里拉”的地名之争,让我想起了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中的一句话:“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 )詹姆斯·希尔顿为了写香格里拉,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在西藏拜访了一位活佛,活佛说:“其实不必远去寻找,香格里拉在你心中。”

香格里拉在你心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香格里拉,每个人都可以幻想一个香格里拉。哈里路亚在你心中,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座传奇的哈里路亚。

[阿凡达观后感作文800字]

电影阿凡达观后感范文


我看的是英文版的《阿凡达》,我的理解是:故事讲述的是美国人为了赚钱,跑到外星球去了。他们要破坏那个星球的能量。美国人用高科技让jack有两个肉体,使他一会儿变成阿凡达,一会儿变成jack。美国让那个男人jack做间谍。美国人怎么那么坏呀。

战争爆发了,第一次战争是美国人赢了。第二次战争是阿凡达人赢了,他们把美国人赶回了地球。我最喜欢的是灵鸟和迅雷翼兽满天飞的情景,它们飞的时候也能战斗;我还喜欢马奔跑的情节,马跑起来很威风。

《阿凡达》打动我心的地方是战斗场面,真激烈啊!你无法知道哪一方赢哪一方输。《阿凡达》最失败的地方是,刚开始没意思。

妈妈说她不喜欢《阿凡达》,她最喜欢3D电《冰河时代3》和3D电影《地心历险记》。《冰河世纪3》很搞笑,很爽。有爱情、有友爱。爸爸、妈妈和我笑了无数遍。在电影播放过程中,我都没有分心。真是一部好电影。那只鼹鼠深深地吸引了我,恐龙故事讲述的也很生动。《地心历险记》对我来说很恐怖,我把它排名第3。我总以为他们要摔死了,真危险。但是妈妈很喜欢,她喜欢探险。 我最喜欢的情节是他们得到了宝石,最不喜欢的地方是恐龙不像教课书中描述的那种样子,比如说霸王龙身上的花纹太多了。

总体来说《阿凡达》不错。

[电影阿凡达观后感范文]

关于阿凡达观后感的范文


昨天晚上在家里看了阿凡达,本来是想要去影院看的,不过考虑到最近的天气确实很冷,就在家里看了影碟,不过总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阿凡达》我一直很期待的,从它开始策划到首映,我都一直关注着,看了之后,也确实感觉电影的细节做的相当的好,潘多拉星球上的每一个东西都做的很精细,感觉和真实的没有两样,还有上面所使用到的高科技,让我感觉最深的就是平板电脑使用的频率,上面的电脑几乎都是可以触控的平板电脑,薄的像玻璃一样的,看上去帅极了,这应该也是像我们传递一个信号,下一代电脑应该逐渐的要淘汰鼠标和键盘,换来更加便捷的超薄可触控的平板电脑。

阿凡达在剧情上稍显不足,总得来说就是一群地球人到一个叫做潘多拉的星球上进行采矿,但这个星球上有很多人类未经发现过的生物,人类到一个野蛮的星球上一般都是拿起自己所谓的高科技武器进行毫不怜惜的动作,毁掉本来属于潘多拉的东西和上面生物生存的环境,以至于引致整个星球的反抗,最好人类失败被迫退出潘多拉。这其实也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最终启示:人类不是上帝,人类不能自私,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毁掉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毁掉大家的希望,如果自以为是,必然会带给自己无情的抱负,最终失败的还是人类自己。

当然剧中不能缺乏爱情,主人公的爱情也确实让人感动,当维斯特已经知道简的目的和欺骗之后,虽然开始很是气愤,但在她心里还是一直很是挂念简,为他的生存担忧,而简也因为这个本是不该的爱情,和自己良心站在了和自己同类的反面,带着维斯特的族人一起反抗人类,因为他确实爱维斯特,在生命树下他们的爱情宣言是真实的,但最终简的死,让我心里有点失落,维斯特还是单身,还是会一直思恋曾今和自己一起飞翔天空的男人,思恋那个懵懂的男人,爱情是伟大的,爱情可以超越种族,超越一切,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感情,共同的良心在支撑着我们美好的家园,片中开头陈述:一个人死了,必然另外一个和自己相同的人就会诞生,所以我们的精神永远不灭。

[关于阿凡达观后感的范文]

电影阿凡达观后感作文800字


潘多拉,一个梦幻的地方,一个不容毁灭的地方,因为那里有生命之树,有我们的希望。——感言

该片主要是讲人类为了开采潘多拉星的矿产,而与当地土着人发生的战斗。看完影片后,第一个感觉就是人类太自私了,对纳美族的攻击,可以用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词来表示,就是暴力拆迁。其做法和我们一些当地政府的行为极为相似,对旧房屋的拆迁,不仅是强制性的,更是暴力性的。不是说要营造和谐社会吗?难道这就是和谐的做法?不是说要打造民主社会吗?难道这就是民主的做法?该片很好地讽刺了一些地方政府的做法。

看着生命之树倒塌的时候,我的情绪很激动,我由此联想到地球的环境,这难道不正是我们人类在对地球母亲所做的吗?我们正在一点一点地毁灭我们的家园,地球就像纳美人的主神一样,无私地给予我们她的一切,但我们却像片中的人类一样,疯狂地摧毁她。要知道,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她毁灭了,我们也将消失。

纳美人对家园的热爱,对生命的敬仰令我很触动。纳美人对生存的理解为:大地给了他们生命,死后将归还给大地。但他们猎杀了动物后,会对动物进行类似超度的做法,可见他们的内心有多伟大!反思我们人类,不管什么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能吃的,通通都吃。特别是喜欢吃那些濒危的动物。野生动物和我们一样,都是地球的子女,我们为何要残杀他们呢?物种减少得越多,人类离灭绝就越近。

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影片的灵魂支柱,那就是爱情。可以更准确地说,是爱的力量,这种爱可以超越种族,超越一切。男主角杰克对人类行为的极度不满,对女主角维斯特的爱,让他与纳美族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共同反抗人类的侵犯,这也突出了正义不分种族。他们的爱,点亮了整个潘多拉星,唤醒了灵魂之树,通过所有人,所有生物的共同努力,最终打败了人类。杰克明明知道自己会死,因为人类对潘多拉星的空气极不适应,但他为了爱,为了维斯特,他放弃了生命,放弃了所有,他的爱将永垂不朽,正如片头所说:“一个人死了,必然另外一个和自己相同的人就会诞生,所以我们的精神永远不灭。”

潘多拉,一个不容毁灭的地方,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一个可以让爱超越一切的地方。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