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助教经历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时需要将所思所得条清缕晰地记录下来,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助教经历”,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我的助教经历

不知不觉,忙完了9月和10月。忘记了那是哪一天,张佳欣把助教的聘书送到了我的手上。说实话,接过聘书的那一刻觉得自己的担子轻了很多。

记得带新生军训的时候,给孩子们说:终结一条路的最好办法,就是走完它,当你们走完军训这个过程的时候,你们才能够说,军训什么的都去死吧!

确实,助教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体验,我记得大二因为制度安排做不了助教时的低落。此刻想起我认识的那些会计助教界大佬的名字:朱盛富、王宇、秦岭、邱哲航等等,我不明白其他人当助教是为了什么?我选取做助教是情怀。大二的时候,我甚至把助教看成是我大学的两大遗憾(另一个是九爱,那是一个很优秀的志愿者团体)之后还是李春老师给了我做助教的机会,此刻想想依然还是感谢春姐。[由整理]

带他们军训10天,很多细节,足以让我铭记于心。第一天自我介绍的时候班上有个无名男子(因为那一天确实不记得他的名字),那一句:请全体江西老表给来到江西的外乡人一次掌声,欢迎他们来江西读书。3年大学,这是让我动容的几次之一。

每一天问我要不要带饭的何孙诗葳,10天,20次,偶尔会和其他人谈到你,跟他们讲起你的每一句谢谢,谈到你的涵养与家教。

后三排的孩子们,每一天给他们讲讲段子。有来自山东、天

天津、新疆、青海的,有羡慕北大、厦大的,我也给他们讲起了全蛋的故事(就是那个100元的)

晒黑了,军训也就结束了,助教很累,没错儿。虽然嘴上说着以后不去班里了,但身体诚实地出卖了我。每次晚自习去立信楼,总要刻意地在110门口停留一下。而巧合的是立信楼110也是我大一的教室。

还能记起与他们青春的喜悦与苦涩的日子,还记得起与他们一齐流汗的时刻。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毕业感言:平凡的我 平凡的经历


借此机会我平静地回顾一下大学四年,平凡的我,平凡的经历。。。

曾经在校园里,迎新生,看那些稚嫩的脸庞和对未知充满憧憬的眼神;送毕业生,看成群的毕业生照毕业照,脸上挂满喜悦的表情和对未来充满向往的眼神;也曾在脑海里无数遍的模拟过当自己回顾大学四年,写下毕业感言的情景。如今,以仅剩3个月学生生涯的身份,我坐在桌前,沉思良久,久久不能执笔。。。。。。

回顾走过的这22年,毫无疑问,20xx-20xx年,这四年带给我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这四年浓缩了之前很多年的经历,学习,见闻,思想,交际,感情。。。。。。

那年,我们告别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希望和叮嘱,踏上远方求学之路,来到中工这片热土。 那年,我们一起读《大学四年读什么》,这四年像手里攥紧的沙子,想紧紧攥住,却在边攥边丢中走过。。。一直叮嘱自己不要虚度了青春时光,还是不由得浪费不少。。。

那年,我们一起活跃在学生会,社团,学会如何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在小江湖里浮漂,重在参与。。。

那年,我们一起泡图书馆,在书籍的海洋里,啃了一个偏角,同时意识到未知的圆弧更大更大,要做的更多。。。

那年,我们一起通宵,顶着瞌睡,顶着被蚊虫叮咬,啃下厚厚的课本,希望考个高分,为自己为父母,为奖学金。。。

那年,我们一起出游,啃着馒头,同时盘算着可以把自己的脚步跨多远,睁大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不是消遣意义上的旅游,因此我命名为出游。去感受古都的沉淀,净土的清静,大城市的召唤,以及。。。

那年,我们一起考证,一起赶赴考场,一起查分,为毕业找工作准备些资格。。。

那年,我们一起开班会,此时回想那些话,真是循循善诱,多么深情,多么希冀。。。

在三尺讲台,讲三四个小时,您一气呵成,我们顶着呱呱叫的肚子,听的投入。。。

余音绕梁,一周内不绝于耳,影响着我们不逃课,不泡在网上,不睡懒觉,那干嘛??---good good study! 望您和其它亲爱的老师们一起,送我们毕业。 那年,我们一起考研,顶着压力,顶着诱惑,也曾被懒惰拉回来补个懒觉。在自习室这个大家庭里,互帮互助,相处大半年,涌现出各式人物形象,且命名为扫地哥,花生哥。。。

如今我揭下曾经贴在桌上的《劝学》,踏上未知之路。。。

那年,我们一起求职,置身于茫茫的求职人海,迷茫,忐忑,互相加油打气,去参与,去练胆,去面试。。。 那年,我们一起毕业,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向未来,春暖花开。。。

记我的从教经历之二三事


记我的从教经历之二三事

从教经历一:关注学生的

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第一年,学校安排了我教高一计算机专业班计算机基础这门课。在期中考试之前,由于学校的工作调动,我调到教高三级计算机的专业课了,没有继续教高一。在我上完那个班最后一节课后,班上有个成绩不错但比较内向的女生给我一张字条,内容大概是"老师,舍不得离开你,很喜欢你的教学。能否留下你的电话号码呢?"当时我在想,留个电话也没什么,也许学生没有习惯老师的突然离开,所以就给那学生留了电话。

从那天开始,那位女生连续几个星期每天至少三个电话打给我。刚开始打来,我有接她电话,聊的内容说"我教得不错,希望我继续留下来教他们班""她这个人很怕离别""不舍得离开我".当时就在想,也许是对于突然的离开还没有适应而已,毕竟16岁。和她聊了挺多的,但是她对于我的离开一直耿耿于怀。我告诉乐观地去面对人生的某些改变,要让自己坚强起来,让她自己慢慢学会离别。也鼓励她和我们班上的同学多交流多沟通。她当时也答应着说尝试着放下,多交朋友。

接下来的日子,她不停给我打电话,发短信,彩信(内容大概是"认识你真好""我想你,你想我吗",彩信中的图片也有一些"LOVE"的图片,喜欢你)。当时觉得有些奇怪,但是我把这些行为归结到是一名学生对老师的喜欢。我把这些情况反映到他们那里,也许是她需要长辈们多一些关心。后来班主任(女)告诉我"不用太在意,这个学生没事的,她给我发了上千条短信,只是说说心里的苦闷而已".听了班主任说了,我当时也没有继续太在意,后来学生给我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我没有回复了,原因是觉得要让她学着去放开,适应改变。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班主任告诉我,因为我没接电话,那个女生为了我哭了好几次,说我不回她电话,不理她。我当时懵了,因为我当时也明确告诉她,最近事情比较多,不可能跟她聊那么多,而且也鼓励她多找身边的同学朋友聊。

我的处理手法让那个女生情绪不太稳定,我怕她走向极端。后来把事情反映到班主任和学校心理咨询室处,商讨如何去解决这个学生的问题。

班主任了解到这个学生也许由于家里的大人不怎么关心她,她也只有是埋头读书,很想找到愿意听她心里话的长辈。班主任后来安排她做班上的生活委员,让她更好地融入到这个班级当中,也私下安排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多和她多一些接触,鼓励她多参加课外活动。同时也说服她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和那边的老师说说自己的想法。前两次学生去到心理辅导室都一直是没说话,在那里颤抖着。后来她就慢慢放松,开始愿意和里面的辅导老师说自己的事情了。

到学期末的时候,从班主任那边了解到,学生性格开朗了不少,不像以前郁郁寡欢了。

90后学生有他们的个性的特点(好奇心强,知识面广,追求时尚、张扬个性),但我发现心理承受能力比我们所想的要脆弱。在我所接触的学生中,有些学生说她根本上不和家里人有交流,家长根本不懂他们,只会骂,他们在朋友中才能找到一些存在感。有些学生会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大声说粗口,经常性恶言恶语对同学)。情绪容易波动,感情容易受伤害。各种各样的想法都有。

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学校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良好性格的特征、积极生活的态度以及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

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使其各项心理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即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又能充分利用开发各种社会资源,使自已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并能在自主性的活动中充分满足自己的各种心理需求。相反,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心理发展上出现障碍,则势必使其整个心理受到影响,从而使其活动效果受到干扰和限制,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留下终身遗憾,无法挽回。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做好:要提高塑造学生心理健康的效率;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要变换方式增强德育内容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要讲究艺术,优化德育过程;教育需要爱,要实施身教与爱的教育。

总之,在关注心理健康时,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要勤思考,善观察,重实践。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憬,有梦想,教师要做有心人,给与他们热情的关注,努力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他们锻炼的机会,就会树立起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健康的发展。

从教经历二:怎样才是一名好老师

上学期,本人在平面131班负责计算机flash专业课的教学。在课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都认真把专业知识学扎实。班里面的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也挺高。但是到了第十周左右,班里面有一位同学已经出现倦怠的情况,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兴趣也降低了。特别是A同学,之前的学习情况都一直很好,但是越到后面,经常趴台睡觉,作业常常不能完成,经常从旁侧击的提醒,也就做个样子,老师离开了,还是恢复老样子。

为了了解清楚他的情况,更好的让他改正自己的问题,我找到他进行谈话。

那天,他还是趴台睡觉,作品也没有完成。课后,找了他进行谈话。我说:"XXX,你之前的表现一直都很好,成绩班级前列,怎么现在落差那么大。"他一直不出声。我说:"你打算升大吗?"他吞吞吐吐地说了"我不打算升大".我说:"哦,原来这样子,那你打算出来干什么".他说"不知道".我说:"无论你日后是否升大,是不是以这样子的状态过完剩下的高中日子,一年多的时候,上课就是睡觉,下课就是玩手机,然后什么也没有学到,就过完高中了。在这里,学技能是一方面,学做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如果现在的状态,一直延续下去,拖拉,散漫,没有进取心,你以为这样的态度出来工作就能改变了吗?别以为说我出来工作,我就不会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了。问题是你长期养成的毛病,一时间就能改正吗?你以为你的工作单位会看好你吗?重用你吗……"他一直听着,时而望着我,时而点头。后来,他向我保证"我尽量改正,把以前的自己找回来".我说好的。

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每当他犯再次出现以前的情况时,我就找他,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提出建议帮助他改正,由于他的转变,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教师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更重要的是一名教育家。我们在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针对怎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以下是我的:

一、 作为一名好教师,必须要以德服人。

教师的品德修养,一言一行,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模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在我的工作中,我从小事要求自己,做好榜样。就如进入电脑室上课,要求学生脱鞋进入电脑室,老师必须遵守规则。要求学生用完电脑摆放好鼠标键盘,老师可以先摆放。与此同时,加强学习是非常的重要。因为良好的师德是从师的最基本准则,要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品德形象和师友形象,因此常浏览教育名家的博客网站,阅读有关的书籍。

二、 作为一名好教师,必须要以能服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要三百六十行样样都要有所了解。与此同时,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数据库,如由于日新月异,学生遇到了新电脑问题来咨询,所以要经常浏览相关的信息,了解到最新电脑信息。有了必要的知识储备,接下来重点是用什么方法教,才能让更好地学生接受。备课是上好每节课的必要前提,备课时,都会花较长的时间去思考用什么样的例子来说明,学生更容易去理解,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等等。在常规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切忌"填鸭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常听课,取人之长,阅读各种材料,开阔视野。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至少有一桶水。

三、 作为一名好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材施教,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在我校,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的学生不多,学生更多地关注发展自己的爱好兴趣,篮球,羽毛球,下棋等等,我鼓励他们多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

四、 作为一名好教师,必须要主动和学生做朋友。

我在一所职中任教。高中都是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特别强。因此,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应该了解他们的心理。为了多了解学生,我坚持下课后和他们聊天,一来可以看看他们对上课的内容有没有问题;二来也可以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在我所教的班级当中,有些学生就自暴自弃,有些学生想学却很难学懂,有些学生很内向,不和其他人接触。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找学生谈话,多和他们沟通。当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时,学生产生了对教师的亲近感。学生对教师愈加信赖,教师的要求就愈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的学生,才能诲人不倦,教好学生。在期中考试前,因为教学调动,我没有继续教那个班。那些学生写信表达了对我的教学工作肯定,看到这,我觉得作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多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不仅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每个教师都要遵循教育规律,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进而优秀的人民教师。

从我的经历谈自信心


从我的经历谈自信心

从我的经历谈自信心
在小学的时候,我并不是一个很出色的孩子,学习成绩只能属于中上等,我总是在羡慕别人,小红的记忆力好,小强的理解能力强,可是自己好像没有什么特长,没有什么出色的地方。
上了初中之后,我的成绩却越来越好,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老师给了我自信心。刚上初中,班主任就找我谈话,他的话我至今记得很清楚:“我认为你是一个可造之才,你不要辜负我的期望。”如果说班主任老师的话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那么其他科任老师就是催化剂。平心而论,我那时并不比别人更突出,可是那些老师却总是表扬我,我的学习劲头越来越足,而且我开始觉得我的记忆力也很好,我的理解能力也不错,第一次期中考试,我也成了老师说的尖子生中的一员。就是这一切,我对学习不在恐惧,我不在羡慕别人,终于有一天,我以全校第一考入白山师范,又有一天,我以全县第一进入了长白第一实验小学,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有人说我是幸运的,其实我的幸运源于初中老师给我的自信心。自信心有多么重要,我想从我的经历中可以看出。
补充一句,小学时我的老师有几次在公共场合说我唱歌跑调,至今我不敢开口唱歌。

大学毕业感言:平凡的我 平凡的经历


大学毕业感言:平凡的我 平凡的经历

借此机会我平静地回顾一下大学四年,平凡的我,平凡的经历。

曾经在校园里,迎新生,看那些稚嫩的脸庞和对未知充满憧憬的眼神;送毕业生,看成群的毕业生照毕业照,脸上挂满喜悦的表情和对未来充满向往的眼神;也曾在脑海里无数遍的模拟过当自己回顾大学四年,写下毕业感言的情景。如今,以仅剩3个月学生生涯的身份,我坐在桌前,沉思良久,久久不能执笔。

回顾走过的这22年,毫无疑问,20xx-20xx年,这四年带给我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这四年浓缩了之前很多年的经历,学习,见闻,思想,交际,感情。

那年,我们告别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希望和叮嘱,踏上远方求学之路,来到中工这片热土。那年,我们一起读《大学四年读什么》,这四年像手里攥紧的沙子,想紧紧攥住,却在边攥边丢中走过。。。一直叮嘱自己不要虚度了青春时光,还是不由得浪费不少。

那年,我们一起活跃在学生会,社团,学会如何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在小江湖里浮漂,重在参与。

那年,我们一起泡图书馆,在书籍的海洋里,啃了一个偏角,同时意识到未知的圆弧更大更大,要做的更多。

那年,我们一起通宵,顶着瞌睡,顶着被蚊虫叮咬,啃下厚厚的课本,希望考个高分,为自己为父母,为奖学金。

那年,我们一起出游,啃着馒头,同时盘算着可以把自己的脚步跨多远,睁大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不是消遣意义上的旅游,因此我命名为出游。去感受古都的沉淀,净土的清静,大城市的召唤,以及。

那年,我们一起考证,一起赶赴考场,一起查分,为毕业找工作准备些资格。

在三尺讲台,讲三四个小时,您一气呵成,我们顶着呱呱叫的肚子,听的投入。

余音绕梁,一周内不绝于耳,影响着我们不逃课,不泡在网上,不睡懒觉,那干嘛??---good good study! 望您和其它亲爱的老师们一起,送我们毕业。 那年,我们一起考研,顶着压力,顶着诱惑,也曾被懒惰拉回来补个懒觉。在自习室这个大家庭里,互帮互助,相处大半年,涌现出各式人物形象,且命名为扫地哥,花生哥。

如今我揭下曾经贴在桌上的《劝学》,踏上未知之路。

那年,我们一起求职,置身于茫茫的求职人海,迷茫,忐忑,互相加油打气,去参与,去练胆,去面试。。。那年,我们一起毕业,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向未来,春暖花开。

记我的一次音乐教研成长经历


一次挑战传统课堂发声练习的尝试
——记我的一次音乐教研成长经历
朝晖初中 金丽娜
案例背景:
2009年4月下旬,区优质课评比紧张地进行着。按照比赛的要求,我们提前一周拿到了借班上课的内容:八年级15册第四单元《猎人合唱》。
和试教的过程被浓缩在短短一周之内。虽然之前自己的教学中也接触过这一单元,但当时设计的是欣赏课,而这次比赛要求设计以学唱作品为主的唱歌课。如何导入新课以及是否使用发声练习成了一开始构思的重点。
案例描述:
第一次设计:
自从新课改以来,练声曲就很少进入我们的歌唱课堂,所以我首先设计了一堂没有发声练习的唱歌课。试教下来发现几个问题:整堂课学生都在努力地学唱,可是结果却事倍功半。因为没有经过发声练习,学生的嗓子没有很好打开,歌唱的声音状态和音色都受到影响,无法自信、有感情演唱歌曲;歌曲后面有几处难点的解决较麻烦,和谐演唱二声部的目标也未能达成。
二声部谱例:


第二次设计: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又设计了一堂由节奏导入的唱歌课。就是将作品难点旋律的节奏型加以提炼,然后采用师生互动(用节奏打招呼:即边用手打拍子边喊出“嘿”)的形式开始新课。

虽然这一次使歌曲的难点节奏得到了很快解决,学生通过前面的边节奏边“嘿”嗓子也相对打开了,看似学生都在认真投入节奏练习中了,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自己熟悉的学生来说还是显生硬、枯燥了些,尽管他们也在积极努力地配合着我。于是我脑海中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是面对借班上课的学生呢?完全陌生的学生也能够这样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吗?
第三次设计:
如何能够自然地引入新课,又能让学生觉得快乐,进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呢?我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既然已经搬出了歌曲难点的节奏型,何不把旋律也加入其中呢。在临近比赛的前两天我突然想到这点。我还是选择了发声练习。我决定要进行一次基于传统课堂发声练习的新的尝试。
于是在原节奏型的基础上我加上了歌曲第二部分的主题旋律:

以及双声部中上声部旋律:

然后根据借班上课学生与老师互为陌生的特点,我给这几条旋律编了歌词,而不采用传统练声曲中的母音,师生互动打招呼的形式类似于部队里战士的“拉歌”,按照这样的考虑我设计了以下发声练习曲:
在熟练应答的基础上随调性的转变而不断变换自己的音调,从而达到练声的目的。
比赛那天,我将这一想法付之于行动,跟借班的学生一起开始了互动。由于歌词里面唱到了自己的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随着不断变换的调性用响亮的歌声跟我回应。这一次我感受到了之前试教过程中从未感受过的这种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自信。这种师生间的充分信任一下拉近了学生和我的距离。他(她)们的积极回应同时又调动了我的兴趣,我更加积极地、满怀信心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在对歌剧的演唱形式和合唱在歌剧中的作用作初步了解之后,整堂课在轻松、快乐地气氛下进入学唱的主题。因为有了之前对学生的信任,学唱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将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听辨、去模唱,学生也很认真地去做,学得很快。再加上一开始练声曲中难点的解决使后面歌曲学唱中的难点也都迎刃而解。因为有了对练声曲中上声部旋律的感觉,学生很快掌握了低声部与二声部的学唱,并能较和谐地将其唱出。在欢快、爽朗的歌声中,师生的共同表演将本堂课推向了高潮。
案例启示:
1.激发学生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应扬弃传统的教学理念、设计,要舍得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无论多完满的教学设计,我认为首先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教学成为极富情趣的快乐之旅。从开始的互动打招呼到最后的合作表演,唱响自己班级的练声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性又反过来调动了我的兴趣。
2.提高学生自信是有效教学的“保鲜剂”
在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减少学生的挫折体验,教师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及时进行鼓励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我将自己的班级融入歌词,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随着不断变换的调性用响亮的歌声跟我回应,这种师生间的充分信任一下拉近了学生和我的距离。接着,因为有了之前对学生的信任,学唱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将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听辨、去模唱,学生也很认真地去听辨、模唱,学得很快。再加上一开始练声曲中难点的解决使后面歌曲学唱中的难点也都迎刃而解。
3.开发课程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再生剂”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的应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这是一次挑战传统课堂发声练习的尝试。通过这次尝试,我欣喜地发现原先枯燥的母音发声练习通过自己小小的改编也可以变得活泼、有趣而生动。新课改之前的旧教材中都有发声练习曲,而新课改后练声曲很少使用到歌唱课堂中。并不是传统的都无用武之地了,而基于传统方法的加工、创编和升华后的新的方式、方法,可能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9.5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