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给爷爷的悼词

经验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想做好一场节目的主持,我们写主持词必须要熟悉它的主要内容,主持词是节目表演开始前的决定性步骤。什么样的主持词比较高质量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孙子给爷爷的悼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6月30日13点46分,我还在北京出差。遥远的北京。

爷爷走了,九十六岁,在医院的icu病房里。在他的床边,只有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姑姑,和小叔。他的二儿子没能赶得上。他的孙女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赶去医院的火车上,一个在准备期末考试。他的外孙,在顺德赶回韶关的大巴上。

手机中,我看到妈妈的两个未接电话,心里已经有了预感。在医院坚持了四年,受了很多很多苦,坚强硬朗的爷爷,还是走了。

回广州的飞机上,我依旧如常的与同事聊天,没有预想中的嚎啕大哭,只有意外中的平静。心里的念头是,爷爷终于不用再受苦了。不用辛苦的每天躺在病床上;不用每天被不耐烦的护士在到处是针孔的青紫的皮肤上扎针;不用辛苦的每天插着胃管,让看护用针筒打入单一的米糊;不用被医生强行的绑着嘴巴,只是为了固定呼吸机。我想,爷爷是到天上去享福了啊,不用悲伤,不用难过,爷爷是解脱了啊。

凌晨飞抵广州,阿庆订了一大早的火车,和我一起回到了坪石,爷爷后半辈子一直待的那个家。那个发大洪水爷爷也不愿意离开的家。

一进家,爸爸带着我,给爷爷上了第一注香,爷爷的遗照画得很安详,仿佛他从来没有生病,仿佛他从来没有受过那四年的苦。爷爷老实忠厚了一辈子,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下来,就南下到了广东,从一个机智的侦查班长,成为了一个本分的铁路人。因此,前来悼念的人很多。我们依旧很平静,反而对那些不知道怎么安慰我们的人反复的说,爷爷已经九十六岁,是高寿,是值得高兴的。

我以为,爷爷住院的四年时间,或许已经让家人逐渐的做好了心理准备,一次次的病危通知,让我们的心坚硬起来。可是,在追悼会上,大家的情绪还是决堤了,可是我,硬是强迫自己崩住了情绪,代替爸爸和叔叔们为爷爷念了最后一次的悼词。

我以为,悲伤也许就这么淡淡的过去了,心里有的,只是对爷爷的怀念。

脑海中对于爷爷的回忆,只有那么少许的可怜的一点点,因为不在爷爷身边长大的缘故,我不是很能听得懂爷爷的山东话,依稀记得爷爷每次给我讲故事,都是那个凶巴巴的连长让他缴枪,爷爷反反复复的给我讲这个故事,直到有一天我终于从妈妈的翻译中听懂。爷爷身体一直很硬朗,80多岁的时候,还可以敏捷的翻墙,小叔也只能远远的气喘吁吁的看着他咻的又翻过了墙,去照看他的宝贝菜地,小叔无论恶狠狠的说多少次“不需爬墙”也白搭。爷爷喜欢吃糖,口袋里总是有很多糖果,有的时候还会抓一把白糖放在口袋里,又或者是,框框框的把大块的冰糖敲碎,放在口袋里。每次看到爷爷花白的胡子上沾了白糖,奶奶就会问,你又偷白糖吃了?!这时,爷爷就会假装毫不知情的,无辜的回答:没有啊!呵呵,硬装的理直气壮很可爱的。爷爷以前还爱喝酒,小叔给他买了一箱白酒,规定一支酒要喝5天,爷爷偷偷的把白酒喝光后,还往酒瓶子里灌自来水,以逃避叔叔的检查。每次叔叔来检查爷爷喝酒的进度时,爷爷就会假装很镇定的跟小叔说,我要出去转转,你先陪一会儿你妈。可是,这么好玩的一个爷爷,这么健康硬朗的一个爷爷,突然就中风了。那个喜欢说笑话逗小孩儿的爷爷,突然间就不会说话了。在住院的头些日子里,每次去看望爷爷的时候,爷爷还会逗我玩,会假装要咬我的手指,会用还可以动的那个手跟姑父比划着要抽烟,会对要给他打针的护士,假装挥舞拳头,可是慢慢的,爷爷越来越没有精神,那只假装挥舞拳头的手,也慢慢的变成了求饶式的摆手。爷爷是真的很不喜欢打针。最后一次去医院看他的时候,他身上几乎都是青紫色的皮肤,针头插在他的手指上。就这么难受的爷爷,在我走的时候,还跟我挥挥手,表示再见。

回到广州,就在回忆的这么一小会儿,我突然崩溃的嚎啕大哭,仿佛才得知爷爷的去世的消息,后知后觉的要紧。

再也见不到爷爷了,以后,只能给他老人家上香扫墓了,挺过那么多次病危的爷爷,还是走了。再也听不到爷爷很山东的喊我闺女了,再也不会被爷爷手中的草蜢给吓到了,再也听不到爷爷给我讲那个重复了很多很多次的故事了。

爷爷下葬的那天晚上,我和阿庆先赶回家给爷爷下饭,一打开门,阿庆就看到一只大飞蛾静静的趴在地上,告诉我,爷爷回家了。我一直很相信,高兴的告诉了所有家人。因为我告诉自己,爷爷不用在医院受苦了,不用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医院过年了,也不用每天难受的打针了,他回到了他最喜欢的家,看见了他爱的家人。

爷爷,您走好,好好的,去天上享福吧,那里没有烦人的护士和医生,没有打不完的针吃不完的药,也没有恼人的胃管和呼吸机,只有安祥和幸福。

f132.cOm更多主持词扩展阅读

给奶奶的悼词


尊敬的各位乡党、邻居、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在这里沉痛悼念仝府文老夫人,我代表文老夫人的所有亲属,向在百忙中参加追悼仪式的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仝府文老夫人生于一九零九年八月十二日,于二零一零年九月初四与世长辞,享年102岁。老夫人的一生,是勤劳俭朴的一生,善良仁爱的一生,坚强自立的一生。不管是在世事艰辛的旧社会、风云激荡的新中国,还是在日新月异的新世纪,数十年来,老人家始终不失纯朴、善良、勤劳、仁爱的本色。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里外操劳、恩泽后代,抚育子、孙、重[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地址]孙、玄孙四代三十余人,使仝氏家族形成五世同堂、儿孙兴旺的兴盛景象;老夫人和爱友善、乐于助人、尊敬邻里、爱护弱小、德高望重、惠泽桑梓,为村里纯朴、友善、互帮、互助民风的形成做出了贡献;老夫人性格坚强、刚毅,自强、自立,数十年来,面对各种生活的艰辛,始终胸怀坦荡、量大能容、隐忍负重、心系后代,这些纯朴而高贵的品质,使得她老人家洪福齐天、命长百岁,成为方圆百里罕有的福寿老人。

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缅怀仝府文老夫人,我们希望她老人家勤劳节俭、与人为善、自强自立、胸怀坦荡的优良品质,能在后辈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她老人家虽已驾鹤西游,但她的精神风范将会永远长存我们心里。

让我们再次沉痛哀悼仝府文老夫人。

谢谢大家!

父亲在爷爷追悼会上的致悼词


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沉重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告别仪式,沉痛悼念我慈祥善良的父亲。父亲因病经多方医治无效,于20xx年2月8日凌晨5时48分不幸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

我代表全家向前来参加父亲追悼会的长辈、领导和亲朋好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您们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父亲的追悼会,和我们一起分担悲痛,与我最敬爱的父亲作最后告别!

冬雪飘零,浸润着我们儿女无尽的悲哀;流云不语,带去了我们全家永远的牵挂。

父亲一生历经艰险,饱受磨难,志存高远,敬业奉献。父亲于1920年出生于**杨疃,自幼受到良好的私塾教育,于1941年参加抗日战争,同年入党,从此许身家国,经历千折百险,与敌人斗智斗勇,多次穿越生死线,不辞劳苦,辗转奔波,创办灵北片多所小学。文革期间,父亲含冤蒙雪,忍辱负重,高风亮节,最终平反昭雪,正气浩然。父亲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坚持工作为重,驾轻就熟,纵横协调,成绩显著。

父亲一生疼爱子孙,赋予厚望,关心成长,常教面前。父亲在生活中,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子女一个个从小抚养到成家立业,直至四世同堂。您是一位慈爱的长者,您的叮咛与关爱我们历历在目;您是一位严厉的师长,您的教诲与训诫我们铭记在心;您是一位可爱的老人,儿孙绕膝,重孙嬉戏,您享受天伦,合不拢嘴;您是一位良师益友,与人为善,豪情仗义,乐善好施,言而有信;您是一位坚强的战士,年事虽高,仍与病魔顽强斗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慈父遗训声犹在,深恩未报泪空垂。父亲与我们永别了,留下了您对生活深深的眷恋,留下了您对我们深切的关爱,留下了您那挥之不去的音容笑貌,也留下了许多难以言喻的遗憾。父亲一生问心无愧,是一个值得后辈永远追念和热爱的好父亲,我们会深深地惦念您,直到永远。

父亲,您安息吧!我们知道,您与病魔搏斗了这些日子,现在已经很累了。愿您一路走好!如果有来生,我们还做您的儿女,您永远是我们的好父亲。

父亲,您放心的走吧,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儿女们继续前行!至亲至爱的父亲,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致奶奶的悼词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来宾,亲爱的亲朋好友们:

感谢大家来和我们一起为我们慈祥的祖母送行!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悼念我们的祖母,追忆我们德高望重而又超常纯朴的祖母,她以惊人的毅力完善了一个家庭的圆满,修善了一位东方女人的坚强,修筑了一道道超常女性的铜墙。

我们的祖母因年事很高,长期卧床不起,导致各种器官衰竭,经多方医治和调养都无济于事,最后无情的阎君于农历XX年12月7日0时22分夺去了她的生命,与世长辞,享年92岁。

祖母是一个平凡的人,一生却又走过非常不平凡的经历。忆往昔,我们祖母的一生历经磨练,含辛茹苦,艰难地度过了自己人生非常难忘的岁月,为刘氏家族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我们的祖母生于1919年农历10月29日,她老人家当时出生的环境系张氏家族中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在万恶的旧社会,由于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从小全靠她母亲卖烧饼把她拉扯成人。在暗无天日的封建社会,女人的地位从小就烙上了祖母坚强的烙印,埋下了忍辱负重,不屈不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洁石。她不顾自己是独生女,和我们的祖父毅然结为夫妻,成为刘氏家族的一代儿媳。因为我们祖父的父母在他们未结婚之前都相继去世,与两个哥哥和两个嫂嫂生活在一起,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决定独闯天下。于是,她和祖父放弃一切,背着一个草背篼出门,投靠到现在的凉水村四组她姨母家,由姨母出面租佃别人三亩地耕种,生活了三年之后,也就是1946年春,她们夫妻把家从凉水四组搬到现在的洪山四组,租种当时大地主侯恶风的土地;1948年下半年,她们又将家搬到现在这地方,住的是侯恶风的庄房,仍然耕种侯恶风的土地,就在当年她们就把我们的父亲从何家梁村抱来作为他们的养子。就这样他们夫妻二人尽管在很多时候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日子,但是他们相依为命,靠吃苦,靠勤俭,把一个家走东搬西,最后终于打下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真可谓:历尽人间千般苦,品完世上万种难。

平地一声春雷响,来了伟大的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父母和天下所有劳苦大众一样过上了新生活,成了新国家的主人,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跻身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1954年我们的母亲和父亲幸福地结合了,我们的祖父母和父母亲一家四口,勤俭持家,努力生产,使刘氏家族终于有了希望和梦想。1956年、1959年、1963年、1969年、1975年我们四弟兄和一个妹妹相继来到这个世界,这给刘家的后继增加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虽然在当时几度艰难,但是祖父母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一方面对我们严格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取工分,努力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美好。

1972年4月,我们的祖父苦劳成疾,一病不起,含泪离开了我们,我们的祖母和父母亲一道办理了祖父的后事,从此家庭的千斤重担落在了祖母身上,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她老人家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家庭上,养猪、养牛、做饭,带我们幼小的三弟和四弟,她一刻都没停地在支撑着一个极度困难的家庭.

1990年的9月,我们非常难忘的慈父又不幸逝世,这给祖母心头雪上添霜,当时我们的家庭,祖母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母亲是半路失偶。面对上天的折磨,我们的祖母没有倒下,我们的母亲没有被悲痛所折服,强咽着心头的哀痛,昂起头,挺起腰,面对社会一些非议,毅然不屈不饶地向着困难抗争。现在我们家庭这样繁荣昌盛,无不说明这其中渗透了我们祖母的不尽恩德。

祖母一直要求我们很严格,她要求我们要正直,善良,不贪图享受,不贪占别人的便宜,时刻要思进取,奋发图强。她老人家所在那年代的条件,从来没有让我们受过冻,挨过饿,为我们抚平因失去父亲造成的心灵创伤,我的祖母经常对我们的父母亲们讲“我怎么受苦,受累都可以,我们绝不让的四个孩子受亏”,有好吃的祖母总是让孙子们吃,为了我们,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我们不知道祖母啥时候起的床,啥时候睡的觉,但当我们醒来时总是看到祖母在忙里忙外,在祖母的呵护下,虽说我们贫穷,我们的聪明才智没有受到扼杀,虽说我们贫穷,我们的自尊心没有受到蹂躏。

那时虽说我们家庭贫穷,但祖母是非常怜悯困难人的,不管是要饭的人,还是过路的行人,只要在我们吃饭的时候经过我们家门口,她都要给饭吃,有时饭吃过了,还把当时非常可怜的一点点大米一碗碗地周济给无饭吃的人。我们的祖母用善良,朴实,乐于好施救助的人很多很多。

祖母还经常教育我们在家要听父母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本领,多为社会做贡献,祖母带领我们一家人无论有多难,她总是以一个女性的特有刚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从来没有在众人面前显象过,从来没有向组、村、乡求助过,总是以乐观的态度渡过一个个难关,克服一个个艰难险阻,把好处让给比我们更困难的人家,祖母在带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中,我们衷心感谢父老乡亲,衷心感谢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

我们上学的时候,乃至后来参加工作了,每天离开她老人家的时候,她总是站在我们经过的房子山头上目送到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每到下班的时候或者弟兄们从外地归来,她又是站在原地等候着我们,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每天到病床前的第一位问候的人就是我们的祖母。当她老人家的重孙和曾重孙一个个来到这个家庭的时候,我们的祖母更是关怀备至,亲切无比,总是把好吃的留给他们,总是把最温馨的话语送给他们,她老人家对我们的家庭,对我们四兄弟成长的功德,比山高,比水长,我们将永生难忘。

年事有寿而尽,生命无所不在。

往日,我们兄弟和孩子们回来时,祖母都是问长问短,笑语盈盈,忙着给我们做好吃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在祖母卧病在床期间,我们因忙于我们自己的工作,没有能够一直坚持侍候在祖母床前,我们深表愧疚!

今天,灵位刺目,花圈耀眼,灵幡招风,孙儿、重孙们挥泪跪倒在祖母的灵前,顷心听读哀文,思祖母之恩德,远不止如此,思孙儿之过,也没有写尽。请祖母在天之灵,保佑母亲身体健康,保佑孙儿、重孙、曾重孙们平平安安,前程似锦,保佑亲朋好友,百事顺利。

祖母啊,祖母,此时此刻我们是多么想你再睁开眼看一眼你的孙孙啊!

祖母啊,祖母,此时此刻我们多么想你再张开嘴叫一声你的孙孙啊!

时间啊,你慢慢地走,哪怕是停留一分一秒,请让我再多和我的祖母呆上一个时辰吧!

眼泪啊,你慢慢地流,不要模糊了我们的双眼,请让我们再看上一眼我们慈祥的祖母吧!

祖母啊,你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是你对亲人和周围邻居的真挚情感,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生活的执著信念,与天地永恒,与枝叶长青。你在我们心中的份量是很重的,我们会思念你,直到永远!

祖母啊,我们四兄弟已经有了各自的家庭,都有了自己的儿女,各自都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生活条件已经比较优越了,也正式我们向祖母感恩的时候了。本想让你老人家愉愉快快的再多活几年,以报答我们做孙子的养育之恩。可是啊,皇天不睁眼,夺走了你老人家在这个世界的生存权,此时,面对营集守候在祖母灵前的长辈们、亲人们和来宾们,一想起你一生对我们家庭的功德,我们的眼泪簌簌,肝肠欲断。

祖母背负了太多,累了;祖母承受了太多,累了;祖母付出了太多,累了。如今,祖母缓缓垂下了双臂,沉沉的睡去,年事有寿而尽,生命无处不在,祖母啊您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升华在我们的思想中,出现在我们的梦境中...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让他们为国家尽忠出力;把我们的母亲孝敬好,让他老人家安享晚年;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今天,我们为您送行,请您——我们非常敬重的祖母,“安息吧,一路走好!”

祖母大人永垂不朽!

悼词范本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玉峰无雨低头泣,树木伤心放悲声。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哀悼我们的好同志、好朋友,汨罗四中的优秀教职工王细平同志。

王细平同志生于1956年10月4日,不幸于XX年7月2日14时50分病逝于穿山坪镇万家村坝上组,时年51岁。噩耗传来,四中的校园顿时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人们痛惜他英年早逝,痛惜她心愿未成,更痛心妻子失去好伴侣,女儿失去好父亲。

王细平同志出生于农村,小时候家境贫寒,不到十岁就终止了学业。他上山砍柴草,外出打石头,小小的年纪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体会到生活的艰辛。1980年顶替父职,从此他才走出山村,满怀理想参加教育工作,第二年与湛细保将结为夫妇,并育有一女。他先后在汨罗三中、玉池白鹤洞学校、川山坪中学、石桥联校工作过,1997年调入汨罗四中担任后勤工作。他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始终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博得了领导、老师、同学们的普遍赞扬。

XX年王细平同志不幸被查出患有胃癌。但他依然坚强乐观,热爱本职工作,没有被病魔吓到。XX年去广东就医,一有好转,便有积极投入他所热爱的本职工作中,后来病情恶化,他才遗憾地离开心爱的工作岗位。从此,他踏上了艰难的求医治病之路,他北上河南,南到长沙、广东,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乐观的态度继续与疾病进行斗争。在他生病期间,他得到了亲人无微不至的帮助与关怀,也得到了组织的温暖与照顾。在长沙治病期间,学校领导、老师多次专程看望。

三年的艰难求医,并没有让王细平同志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我们时常可以看见他在校园散步,与人谈笑;我们时常可以看见他脸上充满自信的微笑。但苍天无情,病魔最终还是夺走了他顽强而又宝贵的生命。

王细平同志走了,但我们永远也忘不了他。他善良淳朴,克己待人,是家庭中的好榜样,他团结宽容,赢得了兄弟姐妹们的尊敬。

他孝顺父母,殷勤侍奉,是父母心中的好儿子。他生前曾说过,他这一生无怨无悔,只是不能为老父亲送终。哀切的话语,表达出一个儿子无尽的孝心。人们痛心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更痛心于黑发人难送白发人。

他性格刚强,坚持原则,是老师心中的好同事。他担任后勤工作,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做到了爱校如家。

他热爱家庭,无私奉献,是妻子心中的好丈夫,女儿心中的好父亲。生活的磨难,培养了他大山一样的纯朴的心灵,他把爱心献给了妻子,把温暖送给了女儿。

王细平同志走了,但我们永远也忘不了他。我们依然会记得他为工作的匆匆身影,我们依然会记得他逗弄小孩的清朗的笑声,我们依然会记得他接人待物的真诚坦荡。

王细平同志走了,但我们永远也忘不了他。我们一定会化悲痛为力量,一定会向他学习,尽职尽责,忘我工作,把四中建设好,用我们出色的成绩来告慰细平同志的在天之灵。

王细平同志,愿您在地下安息。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