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2005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意见

要应对突发状况就应该做好准备,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处理事情的时候,有效的方案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怎么去写方案。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市2005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岛市2005年 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指导意见 (2005年3月20日)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是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弊端、确保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需要。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面临更加深层的社会矛盾和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改革与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系统地、规范地推进改革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全市上下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消除发展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积极推进国有资本(资产)由竞争性领域退出,将国有资本适度地集中到关乎发展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通过招商引资、嫁接合作、引进外部战略者等多种资产重组手段,逐步将我市机械加工、玻璃建材、金属压延、重型装备、旅游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并促进国有产权有序流转。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通过中外合资、内内合作、股权融资、互相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规范国有产权制度改革娜舾烧撸娣锻平蟾闹坪凸胁ń灰住R繁M瓿缮夏晡锤闹坪徒衲晷铝腥氲氖腥饧κ痉冻У?SpAN lang=EN-US10户企业以及市、县、区属“二次改制”剩余的25户企业改制工作,确保完成3540工厂等5户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和具备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的依法破产工作,推进省划转我市的河北海洋渔业总公司等3家企业改制进程。积极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及耀华集团公司、化工集团公司的改制工作。 继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对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的企业,继续实施依法组建董事会、监事会,加快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向国有、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派遣国有产权代表的管理意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运行规则。加快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创新,完善企业领导人员聘任制度,探索市场化选拔经营者的新路子。 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政策体系。包括谋划国资经营预算指标体系、国资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国有产权交易(变动)监管体系等。要依法向国有、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选派董事、董事长、经理和监事,并依法行使出资人的权利。 二、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研究提出新形势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结合国家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有关办法的出台,适时制定相关鼓励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参与全市经营性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事业项目建设与运营。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兴办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积极吸引国内优势民营企业来我市投资落户。选择100户重点民营企业,做好重点保护、政策倾斜和对口帮扶工作,培育一批大型优势民营企业,使之成为我市发展的增长点。 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以政府财力为引导、以专业担保机构为主体、以商业银行网络为基础的信用担保体系。在提高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担保能力的同时,各县区都要建立担保机构,担保资金分别达到1000万元以上,培养两个担保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的担保机构。 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健全劳动争议和仲裁制度,研究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监管办法,努力扩展非公有制经济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的覆盖面。为非公有制经济吸纳人才、技术创新等各个方面提供支持和方便。 三、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支持农户之间进行转包、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 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在上年农业税税率的基础上,再降低2个百分点。国家级贫困县免征农业税。按照省的安排,适时推进县乡(镇)机构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税费改革支付资金管理,确保乡村政权运转需求。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效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机制。建立粮食安全和价格应急机制,制定本市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发展多种所有制粮食购销企业,搞好粮食市场流通。 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保护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发挥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推进县域综合改革。研究振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尽快制定加快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继续推进小城镇改革与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小城镇综合改革、集聚产业、商品集散、转移农业人口等多项功能,用好土地、户籍政策,促其加快发展。

进一步健全农村劳动力流转制度。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优化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的工作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扩大劳动力转移和输出规模。 四、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积极完善市场体系。推行现代流通方式,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加快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强对商贸流通领域新型业态准入的规范化管理,推动流通经营规模化和集约化,培育发展企业。同时,积极推进发展。在大力发展和繁荣城乡商品市场的同时,继续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培育后备上市资源,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强化对拟上市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境内外上市工作。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存量资产有序流转。支持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发展劳动力转移中介组织,逐步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全面推行国有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促进土地市场的有序发展。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征地范围,完善征地程序,依法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建立补偿标准听证制度,保护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 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严打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五、积极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 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抓好各项政策特别是税费减免、主辅分离、小额贷款、各项补贴政策的落实。建立公益性岗位储备制度,重点解决好“4050”人员再就业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创业和就业能力,扩大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衔接工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认真做好改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接续工作,完善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政策。继续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同步改革,完善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政策。积极探索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新机制。研究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应救助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要加快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利用土地征用补偿等农村集体土地收益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多种安置措施。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规范已售公有住房的流通,搞活住房 二级市场。加快住房供应体系建设,特别要进一步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建设。 六、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壮大外贸经营主体。深层次开发传统出口市场,加大力度开发新兴市场。切实培育好出口主体、出口商品、出口市场、出口基地、名优品牌等,优化外贸出口结构。 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逐步建立政府推动、企业主导、 社会民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招商机制。围绕全市主导产业,重点瞄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推进城市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商贸流通服务业等领域利用外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亿美元。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要求,鼓励外商在我市设立装备基地、产业配套基地和研发中心。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兴办企业、从事工程承包等劳务输出。大力推动对外投资和境外加工贸易。支持和推动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推动实体型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承包项目,引导中小企业承揽与其实力相适应的承包工程项目。切实发挥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开展不同形式的对外劳务合作。研究我市支持企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政策规定。 七、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把改革重点向事业单位拓展。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做好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控制工作。统筹规划、合理调整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撤消合并和重组设置不合理的机构。推进53家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的改企、改制。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机构性质和经费形式。以建立和实施全员聘用合同制、岗位管理制为核心,扩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优化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结构布局。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整合高中教育资源。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教师聘任制,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交流制度。改革和完善校长选任制度,积极推进校长聘任制。放宽教育准入领域,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 推进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以聘用合同制为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要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积极探索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公立医院采取整体出售、联合兼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退出国有资产,整合医疗资源,发展多样化、多形式的办医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源投资医疗服务领域,放宽具有特色的民办专科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方面的限制,推进医疗市场多元化。继续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使其覆盖率达到85%。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八、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范围,明确各级政府的财

政支出责任,完善市级以下财政体制。积极推进财政国库管理改革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并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向市本级二级单位推进,同时加大对县区此项改革的指导。积极推进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合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公务交通保障新机制。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涉及的审批、核准、备案制度,搞好与国家相关政策的衔接,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深化审批体制改革。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继续清理并取消不符合政府职能定位的审批事项,做好取消与保留许可事项的衔接落实工作。全面实行行政审批公开承诺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责任制度,强化监督和制约的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服务功能,加快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认真开展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清理、整顿活动,加快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步伐。 推进县域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意见》,做好昌黎县的扩权试点工作。突出做好财政直接结算、税权直接调整等62项管理权限的落实,抓紧做好衔接和协调工作,确保配套措施落到实处。 做好2005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需要各级政府、政府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加强对改革的总体指导,要进一步健全统筹、协调和指导总体改革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市2005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意见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f132.com扩展阅读

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xx—20xx年)》(国发〔20xx〕12号)精神,加快推进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依据《河北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xx-20xx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1.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要覆盖城镇全体居民,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合率,20xx年达到90%,20xx年达到92%以上。
2.用两年左右时间,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将困难企业职工和其他各类未参保人员纳入医疗保障,确有困难的,经政府批准后,可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实现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中央和省、市、县(区)政府对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补助,市、县(区)政府对未纳入中央和省补助的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补助。
3.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费用给予补贴。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有困难的农民工,可以自愿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4.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xx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20xx年新农合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保持20元不变,20xx年提高到30元。
5.逐步提高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20xx年对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20xx年分别达到75%和60%以上。20xx年,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乡级达到70%至80%,县级达到60%至70%,县级以上达到45%;20xx年,乡级达到75%至80%,县级达到65%至70%,市级达到55%至60%,市级以上力争达到50%。适当降低市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起付线。
6.建立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制度,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20xx年底出台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实施办法,20xx年正式实施;积极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首先保障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四种大病医疗需求,再逐步拓宽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门诊慢性病管理,减轻参保人员门诊医疗负担。逐步扩大和提高新农合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扩大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范围,20xx年纳入统筹补偿范围的特殊病种不少于10种。
7.提高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根据基金运行情况,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对省政府列入儿童重大疾病救助的病种提高补偿支付限额。
(三)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
8.各类医保基金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控制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年度结余和累计结余,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结余过多时要采取提高保障水平等办法,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情况。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
9.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调剂金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收支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xx年研究制定相关政策,20xx年实现市、区统筹,20xx年起逐步实现市域统筹,统一政策标准,实行分级管理,实现一卡结算。
(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10.有效使用救助资金,简化救助资金审批发放程序,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在全市探索建立资金来源稳定,管理运行规范,与相关医疗保障制度相互衔接,信息资源共享、结算同步、监管统一、方便快捷的医疗救助制度。
11.探索特殊人群重大疾病的医疗救助办法。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和社会慈善捐助、医疗机构优惠减免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救助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医疗费用负担。

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第2页


(五)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12.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经办机构、队伍建设,保证经办机构编制和经费,确保工作正常开展。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改革,合理确定药品、医用材料和医疗服务支付标准,控制成本费用。在国家价格政策范围内,探索建立按病种付费、总额给付、按人头付费的医保费用结算方式。
13.改进医疗保障服务。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证)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提供并保证医疗保险卡(证)服务。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20xx年底前实现在全市范围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用即时结算报销。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间的衔接。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一)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
14.在落实财政补助的同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实行基本药物按购进价格零差率销售。
15.逐步建立完善执业药师制度。全市零售药店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在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配备中药材中药饮片高级鉴别师,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购药咨询和用药指导。未取得驻店药剂员资格的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在药品零售企业直接从事药品销售活动。
16.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建立药品诚信体系和药品实时监控系统,对药品、医疗器械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对我市辖区内药品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实施非现场监控并进行经常性抽检,不断加强对其他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逐步提高抽检覆盖率,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和药物滥用监测,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二)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
17.全市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从20xx年起,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都必须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按照规定使用,并达到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基本药物使用率。
18.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临床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督,推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加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鼓励和引导患者选用基本药物。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19.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三年内完成每县一所县级医院(含中医院)扩建或迁建任务,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三年内完成规划确定的11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三年内支持全市192个没有卫生室的行政村建设卫生室,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
20.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xx年支持3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20xx-20xx年再支持9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21.公立医院资源过剩地区,要进行医疗资源重组,充实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确保完成人口控制任务的前提下,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技术资源合作。
22.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对其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签订医疗保险定点合同等方式,由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等渠道补偿。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23.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落实省明确的为国贫县招聘执业医师的规定,为青龙满族自治县招聘25名执业医师。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
24.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继续实施“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每所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2所县级医院,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1至2所乡镇卫生院,并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采取到城市医院进修、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医生水平。
25.落实好城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对志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3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
(三)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2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解决。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由政府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并列入预算。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本县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制定。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不得接受药品折扣。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
27.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具体补助办法,由各级财政对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补助。原则上每个行政村确定1所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
(四)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2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乡镇卫生院要转变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提供以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卫生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为服务重点,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积极开展家庭出诊、家庭护理、残疾人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慢性病管理。
29.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研究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和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鼓励和引导居民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的相关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在对基层医疗机构考核验收基础上,确定首诊基层医疗定点机构。
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31.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xx年开始,逐步在全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推进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化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生长发育检查,开展孕产妇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
(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2.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等疾病的监测与控制。在中央、省补助的基础上,市、本文 县也要对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给予补助。到20xx年每名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标准达到600元,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正常分娩实行限价收费,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
33.从20xx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为约7.5万名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为约9万名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对约50万名35至59岁农村妇女进行乳腺癌和宫颈癌早期检查;为约18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农村改水、改厕等。
(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34.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疾病预防控制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备装备和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卫生应急工作体制,提高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落实传染病医院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
(四)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
3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列入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36.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xx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xx年不低于18元,20xx年不低于20元。省、市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
37.公立医院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医院院长选拔任用及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岗位规范,推进医院管理的职业化、专业化。
38.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探索分层次评审的工作机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促进区域间、机构间人员和技术交流。
39.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严格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强化医疗服务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费用综合管理,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40.探索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医院管理评价的长效机制。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内部职工和社会监督。积极探索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和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处理机制。
(二)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41.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幼保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42.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途径。按照省要求,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
43.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探索建立医疗服务定价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机制。
(三)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44.市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
45.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规范转制程序和资产资金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
46.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
47.根据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展情况,适时开展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48.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全市医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配备专门力量,抓好组织落实,确保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实。
49.市直有关部门要围绕重点改革,明确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市发展改革委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并牵头做好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作;市卫生局牵头负责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市财政局负责抓好财政投入的落实工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认真履行相关职责,主动承担配合任务。
(二)加强财力保障
50.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各项卫生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按照优先保障、分级负担的原则,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并要转变投入机制,改革补偿办法,实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鼓励各地试点
5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各县区、开发区要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进行探索创新。
(四)加强宣传引导
5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方案;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广泛宣传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总结、宣传改革经验,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县兽医体制改革方案


县兽医体制改革方案

文章标题:县兽医体制改革方案

找文章到网更多原创-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xx〕30号)、怒江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和调研的通知》(怒府办〔20xx〕140号)文件精神,我县荣幸地被安排为改革试点县,这是上级部门对我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视、关心和寄予的厚望。为此,我局在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专门组织了懂政策、事业心强、熟悉基层工作情况的6名同志,组成调研小组,深入9个乡(镇),广泛听取乡(镇)党委、政府、村民委员会及一线农业技术员的意见,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汇总,通过为期12天的调研,掌握了体系建设情况,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现将我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一)机构设置

1、县级

20xx年,全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设立有一个县级业务主管局即县农业局,内设行政办公室、财务室;下设有三个二级局,即:农经局、畜牧局、渔政监督管理局。全局共设有21个职能站所,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机化,农村经济管理等五个方面的职能。分别是农村经济管理统计办公室、农民负担监督办公室、农民承包合同管理办公室、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农业科教培训中心、水产事业站、渔政执法大队、农机安全监理站、农机培训学校、农业环保站、经济作物推广站、瘦肉型猪统一供精站、兽医站(边境动物疫病监测站)、动物防疫监督所、畜牧技术推广站、养蜂技术推广站、热经作物推广站、电脑农业推广办公室、职改办、项目办。

2、乡镇

全县九个乡(镇)中,老窝乡、鲁掌镇、大兴地乡、称杆乡、洛本卓乡等五个乡镇成立农业综合技术服务站,上江乡、六库镇、片马镇、古登乡等四乡镇单设农技站、兽医站、农经站。

(二)管理体制

泸水县农业局为县人民政府一级事业局,负责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工作。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事、经费由乡镇人民政府主管,业务由县农业局主管的双重管理体制。

(三)基础设施建设

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目前有一幢办公楼、畜牧综合楼、种子管理站仓库、瘦肉型猪统一供精站试验示范生产设施、水产试验示范生产基地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区域分散、拥挤,职工住房极为紧缺,农技推广所需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简陋。

乡镇少部分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自己的职工住房和办公区域,大部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办公室和职工住房紧缺。全县九个乡镇基本没有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实验仪器设备。

(四)人员构成

1、人员编制

20xx年,人事局核定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人员编制有533人(农业270人,畜牧兽医175人,农经76人,公务员12人),其中:行政12人,专业技术人员521人(县级编制185人;乡镇编制336人)。

2、在岗人员

全县现在岗人员421人,其中:公务员8人,农业技术人员208人(县局101人,含工人23人;乡镇107人,含工人2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75人(县局24人,含工人1人;乡镇51人,含工人3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130人(县局62人,含工人9人;乡镇68人)。

3、学历情况

(1)县级

县级在岗专业人员中,以参加工作时统计的学历,中专以下有30人,中专142人,大专10人,本科3人。分别占16.21、76.76、5.41、1.62。目前,大多数人员都参加云南农业大学函授专科和本科的进修学习,已有65人大专毕业。

(2)乡镇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在岗人员中,以参加工作时统计的学历,中专以下有6人,中专217人,大专3人,本科2人。分别占2.63、95.18、1.31、0.88。目前,大多数人员都参加云南农业大学函授专科和本科的进修学习,已有86人大专毕业。

4、年龄结构

(1)县级

在187名农业技术推广事业人员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员有60人,31岁至40岁的有90人,41岁至50岁的有34人,50岁以上的有3人,分别占32.08、48.13、18.18、1.60。

(2)乡镇

在226名农业技术推广事业人员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员有157人,31岁至40岁的有51人,41岁至50岁的有16人,50岁以上的有2人,分别占69.46、22.57、7.08、0.88。

(五)职称情况

1、县级


县兽医体制改革方案第2页

术员和技术员以下的人员有29人,占15.51,其中:农技9人,兽医8人,农经11人,水产1人;助理师级73人,占39.04,其中:农技32人,兽医25人,农经7人,农机9人;中级师50人,占26.74,其中:农技20人,兽医20人,农经2人,水产4人;副高级2人,占1.07,其中:农技1人,兽医1人。初级工人11人,占5.88;中级工人14人,占7.49;高级工人8人,占4.28。

2、乡镇

技术员和技术员以下的人员有80人,占35.39,其中:农技27人,兽医12人,农经38人,农机3人;助理师级111人,占49.12,其中:农技57人,兽医39人,农经9人,农机7人;中级师32人,占14.16,其中:农技12人,兽医17人,农经3人;初级工人1人,占0.44,中级工人2人,占0.88。

(六)工资来源、福利待遇、社会保障情况

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障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工资每月基本保证能够按时发放。但农业推广经费紧缺,基本没有什么福利,部分乡(镇)农技人员出差、下乡的补助处于无力解决的状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为了推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用人机制、改善农技推广服务质量,我县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以农村经济管理、种子、经济作物、植保、水产、土肥、渔政、农机、农业信息、农业教育、科普培训等多学科、宽领域、全方位、多功能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其服务手段和业务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科学技术力量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业基础地位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步伐有了长足进步并不断推陈出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已经向产业化调整方向迈出了战略性步伐,为解决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的加快发展做出了贡献,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反映了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系统与新形势的要求有许多不适应,特别表现在管理体制不顺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而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创新仍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县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着如下一些主要问题。

(一)体系建设不完善,一线推广力量薄弱

目前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共有在岗人员421人,其中:县级195人,占46.32,乡镇226人,占53.68。。县级核定编制数为195人,全部在岗,而乡(镇)站核定编制336人,在岗人员226人,只占编制的67.26。农技推广技术装备差,服务手段落后,大部分农技人员与外界接触少,信息闭塞,知识更新慢,在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要求,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

(二)农技推广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全县农业科技推广系统,除了人员工资以及有限的人头经费外,县、乡财政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于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之中,农业科技项目投入渠道主要依靠省、州业务主管部门进行投入。有些乡镇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连路费都报销不了,长期处于“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的局面。

(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步履艰难

我县地处边远山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全县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大多数地方不通公路,农户居住分散,有的三四家人居住一个山头,农技人员来回奔走,劳动强度大。另外,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对农业科技知识接受能力差,农业科技成果起不到应有的增产增收效应。

(四)服务手段落后,服务与需求脱节

农技推广人员服务手段基本还是“一张嘴、两条腿,裤兜揣着一支笔”的方式,凭经验、用老办法指导农民生产,缺乏现代的高科技服务手段,科技成果目标大多定位在高产量上,对市场需求大的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研究不够;对传统的大宗农产品技术储备的多,对具有当地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中出现的新问题研究不够;技术推广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技术的环节上,对农产品储藏和加工等环节的问题研究不够,致使技术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效果。

(五)运行机制不灵活,被动服务绩效差

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管理型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缺乏科学的激励办法,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科技人才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六)知识更新机制不健全,难以适应新的农业形势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要求

大部分技术人员长年累月在一线工作,与外界接触少,有的参加工作几十年也未到过省城昆明,信息闭塞,对新技术、新成果知之甚少,知识老化,形成了“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虽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不断庞大,但知识更新缓慢,人才结构不合理,工作上适应不了新形势下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需要。

三、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几点建议

农技推广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的关键环节,是联系科研、教育及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增强农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深化农业推广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既不能简单地把农技推广机构推向市场,又不能以强调稳定而维持现状,应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推广目标现代化、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人员配置合理化”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一)推广目标现代化

就是农技推广要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科技革命、实现技术跨越的要求,加速农业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按照新阶段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知识化的发展趋势,农技推广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主要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二是从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主,向为生产、加工与生态协调发展综合服务转变;三是从以资源开发技术为主,向资源开发技术和市场开发技术相结合转变;从而,为农产品优质高产高效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为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保证。

(二)推广队伍多元化

就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稳定、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企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支持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充分调动科研机构、科技工作者工作积极性,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农民、企业家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1、县农技推广机构要进一步稳定和加强,以切实履行好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和行政管理职能,承担重大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病虫害预测、预报和调查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监测,农业技术咨询、培训、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检疫、动物疫情监测等公益性职能。

2、改革乡镇农技推广体制。根据我县自然条件和具体实际,以及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强乡镇农技站、兽医站的建设和管理,农经站一次性划政府管理,将乡镇二站“三权”收回县局管理,作为县级农技推广的派出机构,承担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人员从现有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中公平、公开、竞争、择优聘用,从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中派出部分专业人员充实乡镇,不足部分通过大专以上毕业生中考试择优录用。

3、将原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的产前、产中技物结合经营性服务,从公益性职能中分离出来,搞活经营性服务。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各类民办科技服务组织,将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购销大户、龙头企业、涉农单位等参加的各种专业协会、研究会、产业服务中心组织起来,进一步推进我县农业科技进步。

(三)推广行为社会化

1、切实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突出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特别要保障基层农业推广机构人员的工资和工作经费。

2、创新管理机制,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推行专业人员全员聘用制、技术职务竞争上岗制、目标责任考核制,报酬、荣誉与绩效挂钩,奖勤罚懒,促使科技人员加强学习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及激励机制,放宽放活科技人员,鼓励和支持去领办、联办各类专业协会、服务实体、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场),开展科技承包,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致富信息服务等。

(四)推广形式多样化

就是要按照农民的需要、市场的需求、产业的要求,破除就技术抓推广、各自为阵单打一的传统,树立为产业发展进行全程服务的新思维观念,围绕我县的特色优势产业,搞好科技创新与服务创新。

1、坚持农业科技培训,把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坚持采用集中培训骨干与巡回宣传相结合,现场指导培训与广播电影电视培训相结合,专题培训与实施科技项目培训相结合,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样板带头作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2、强化农技推广机构与龙头企业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技推广机构要围绕我县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按照市场的要求和运行规律,为龙头企业开展全程科技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建基地,科技人员搞服务,农民、企业和科技人员三赢的服务形式。

3、实行农技推广资格准入,强化对各类农技服务组织的管理。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组织,必须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人员,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经考试考核获得了农技推广员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政府主管部门对民办各类农技服务组织既要积极引导支持,又要强化宏观管理,定期评估、审验和培训,保障服务质量。

(五)人员配置合理化

根据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所需专业特点合理搭配和组装,以求改革后的机构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重视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人才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最重要的资源和力量,因此,要制定中长期的培训再教育计划,采取派出支请进来的形式,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轮流培训,保证人才资源储备,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技术结构的合理配置,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七)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科技人员多出成果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建立起贡献与效益挂沟的机制,把竞争机制引入农业科技管理。

(八)深化改革,构筑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按照国家农业技术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把我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成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科技实力和活力不断增强的农业科技实体。

2、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等政府职能从事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纳入公务员管理。同时,乡镇人员归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县级纳入政府职能,归口农业局管理。

3、畜牧兽医职能按《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推进兽医体制改革。


《县兽医体制改革方案》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兽医体制改革方案。


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只要解决了客户的问题,就是好的策划书。《*市2005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如果还没解决您的需求,请访问我们为您2024准备的“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