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设计:大家都来做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只有写出好的教案才能充分展现出教学意图,你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设计:大家都来做,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福建省厦门市音乐学校 黄思华
课时:l课时。

材料:体育用品、日常小用品或废弃材料(如小石块、沙、瓶盖等)、小绳子,可提前通知学生搜集准备。

教学目的:

1.利用现有材料在操场上做各种造型排列、组合练习,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综合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对现有材料的感受联想并进行造型表现。

教学难点。积极自主的发散性思维引导。

教学内容:

1.从抽象材料向自然形象的思维转化。

2.抽象思维组合。

3.平面的或立体的组合方法。

教学过程:

1.学生操场列队,围圈坐下,欣赏相关资料,教师做造型思维引导。

(1)呼啦圈(圆形)。

平面排列:花、雪人、气球、太阳、甲虫等,请同学说说还可排列成什么图形?请二位同学到中间选用现有材料各排列一种图形。

立体造型:用小绳子或电线头将呼啦圈作不同的捆扎组合,可成多种造型形式(图形略)。请二位学生到中间作组合尝试。

(2)羽毛球拍(长条形)。

可作多种平面图形排列(花瓣、飞机、昆虫翅膀等),用小绳子或电线头捆扎可做多种立体造型(图形略),学生可作不同形式的造型思考。

(3)方形塑料小凳子。

平面排列:在较小的图形中可作为面使用;在较大的图形中可作为点使用,随意排列各种图形。

立体造型:可作以正方形、Y字、X字形为底座的多种塔形堆砌排列,并可配以彩带、小彩旗悬挂装饰(图形略)。

以上造型思维引导以现有材料中较大的器具为主,因较大的器具在图形中占主导地位,较小的材料则根据构思自选,视其自身形态可看作点或线,配合较大材料灵活使用,注意形象的色彩配置,立体造型可添加悬挂物,使造型具有动感。教学语言应改用儿童易懂的口语化语言。

2.学生分组活动(第4~6人为一组),各组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对造型方法、内容进行讨论,并作尝试,作品以组为单位开展评比(自评、互评,优秀者得小红旗一面),相互观摩,鼓励发散性思维,对不同的创造性思维给以肯定。

3.各组再次选取另一种造型材料,对造型方法、内容进行讨论,再作尝试,作品再作评比,相互观摩,鼓励求异思维。

(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当对各组进行指导。)

4.教师对造型活动进行总结,表扬同学的参与、互助协作和竞争精神。

5.各组将造型材料整理归位,下课。

课后总结:

由于一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小,思维及动手能力较弱,一节课时间略紧,特别是立体造型难度较大,而学生对立体造型尤感兴趣,所以,如果将课时增至两课时,学习效果可能更好。

Fwr816.COm精选推荐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


这篇《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大家都来做》教学设计》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大家都来做
一课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难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二、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大家都来做》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品,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简析:

本课其实是用一种行为艺术的形式,引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通过走出教室到校园里上课的方法进行。要提前一节布置学生准备材料。

教难点:

教学气氛既要热烈,又要有序。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可乐罐、沙子、石子、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教学过程:

(1)交流阶段: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2)思考与讨论阶段:分组展示自己所准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象,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欣赏教师提供的名家作品及本校美术小组的装置艺术作品。

(3)发展阶段:带好材料来到操场,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砂石,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或造型。通过组与组交流,互相补充,拓展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4)收拾与整理: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课后拓展:

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在排列时,要大胆想象。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加丰富更加广泛。

教学评价:

(1)是否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2)能否课前观看一些行为艺术作品,及名家作品,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3)教学中能否强调集体合作精神。

(4)就地取材,会利用废旧物品或当地物产,如:小石头、沙、泥、贝壳运用于主体造型之中。

教学札记:

本课教材要求学生们准备的工具材料太多,而这对刚刚上了一节美术课的新生来说很难做到。在上第一个班时,我提前多准备了一些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的选择,教学效果不错,但总感觉这些材料不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达不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目的。于是在上第二个班时,我启发学生用铅笔盒、书、本子、笔、橡皮等书包里的文具来摆图案。学生们讨论一番后,用书本摆出了电视塔、大火车、大楼用铅笔、彩笔、橡皮、粉笔头装饰上了窗子、门、塔尖甚至是太阳、轮子,有的学生还创造性地用上了数学学具盒里的小棒、圆片等。他们高兴极了:“原来文具也可以摆出画来!”我借机告诉学生:“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我们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要善于就地取材。”这下学生们又有了新发现:“水壶也可以盖房子!”“扎头发的皮筋、彩花也可以用!”“小手绢叠成各种形状也可以摆上。”于是地上的图案越来越丰富、色彩越来越漂亮,学生充分体验到了造型的乐趣。

《美术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目标要求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的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最容易找到的就是书包里的材料了,引导他们轻松愉快地找到可利用的材料,就更容易达到《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做、玩融为一体。”的要求了。

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大家都来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品,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气氛既要热烈,又要有序。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可乐罐、沙子、石子、瓶盖、体育用品等排列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1)交流阶段:
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题和造型。
(2)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准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象,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欣赏教师提供的名家作品及本校美术小组的装置艺术作品。
(3)发展阶段:
带好材料来到操场,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砂石,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或造型。通过组与组交流,互相补充,拓展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4)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课后拓展:
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在排列时,要大胆想象。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加丰富更加广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大家都来做》教案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2、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具学具: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大班主题教案设计:大家都来比一比


设计意图:
最近发现我班的孩子对测量身高很感兴趣,一有空就去身高尺上量一量,然后互相比较。在这期间我发现,高的孩子有点沾沾自喜,矮的孩子则有点闷闷不乐,结合我们幼儿园开展的新健康教育课题,我觉得要给孩子一种正确的观念。
另外我觉得大班的小朋友应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并有与同伴合作、协商的意识。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比赛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同时通过比赛孩子们还能发现一些决定输赢的好办法,从而激发孩子间不断竞争。 自己和自己比我把他当作是个拓展的内容,主要是让孩子们明白,只有通过自我的不断比较,才能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内容与要求:
1、分享“比”的经验,感受“比”的方法。
2、在“比”的过程中增强幼儿与同伴间合作、协商的意识。
活动准备:
字卡、四张长方形卡片、五张图片、两副大小不一的手套
活动过程:
一、交流大家的比
1、出示字卡“比”,这是什么字?
2、这几天我看到小朋友都在玩比的游戏,你们都在比什么?(比力气、比身高、比体重等)
通过交流、演示等分享比的经验,比的方法。
3、总结:不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比,同样的事情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
二、讨论比赛的要求
1、刚才你们说了很多的比,比如比身高等,我觉得这些比只是比较,是没有输赢的,可还有一种比是有输赢的,是什么?
2、出示汉字“比赛”
3、你们知道有哪些比赛?
4、怎样知道比赛谁赢谁输呢?(看分数)
5、在比赛中有些什么要求?(分队、人数一样、有裁判等)
6、总结:原来一场比赛有一定的规则。
三、尝试比赛
1、分队(分四队)
分成了几队?每队有几人?一样多吗?
2、给自己的队起名字,记在卡片上,并作自我介绍。
3、还缺什么?
4、出示图片
有几个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交代比赛内容与要求
6、检验、统计比赛结果
7、质疑:人数一样、时间也一样,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
8、总结:比赛总会有输赢,但还是有好的办法,就拿画圆来说,他们胜利的原因就是听清要求,动脑筋想好办法,大家一起合作,我们要向胜利者学习。
四、拓展
1、自己能和自己比吗?怎么比?
2、出示自己和自己比的卡片
( 出示2副大小不同的手套)这都是我们班露露小朋友的,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的你和以前的你比一比
原来自己和自己也能比,我们小朋友都发现自己长高了,长大了,进步了。
4、总结:新的一年已经到了,新一年里的你和现在的你再来比一比,看有些什么进步?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大家都来做》教案范文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

3、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2、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具学具:收集可乐罐、沙、石、瓶盖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师生共同交流所准备的物品,及所带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体和造型。

三、讲授新课:

1、思考与讨论阶段

分组展示自己所具备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座谈、开展积极想像,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组集体一起排列出新颖的立体造型。

2、发展阶段

人人参与,把瓶罐重叠或向四周扩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种抽象或具象的图案与造型。通过组与组参观,相互补充,拓宽思路,了解自己小组所设计排列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修改。

3、收拾与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学生收拾整理好工具与材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四、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排列方法,在课后回家利用各种物品进行排列组合各种图形的练习。

2、在排列时,要大胆想像。造型的内容,材料的运用应更丰富更广泛。

小学美术教案设计:淅沥的小雨



一课时 淅沥的小雨

教学目标 :表现下雨时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动态,培养学生观察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 :表现雨中的人物动态。

教学准备:学生体验雨中气氛,观察下雨时的情景。有关雨的录象带。录音机、磁带《雨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新课

听歌曲《雨中》。这首歌描述了怎样的景象?(描述了雨中人们争上计程车的情景。)春天是多雨的季节,江南是多雨的地方,下雨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三、雨中的自然现象

树干摇摆(风向)。乌云聚集。

电闪雷鸣。(闪电形状)雨滴下落。

四、雨中的人物形象

路上行人:匆匆逃避(状态)、避雨(在哪里)、撑起雨伞、披起雨披。

路旁摊贩:匆忙收摊(状态)。

家中的人:收拾院子里的东西,关门闭户。其它的人(学生表述)。

五、表现雨中的情景

1、口头描述雨中的情景,也可以讲述发生在雨中的故事。(通过学生描述雨中的场景和故事启发学生想象,使画面具有场景和情节。)

2、用线条表现雨中的情景或故事。

3、表现内容要有重点,构图饱满。

六、作业 评析

1、作业 展示,介绍自己的画面内容淅沥的小雨。

2、教师评析淅沥的小雨。评析标准:情景感人,形象生动,构图饱满,涂色完整。

七、课后延伸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表现生活中的情景。淅沥的小雨

小学美术教案设计:爸爸和妈妈


爸爸和妈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肖像画。(了解、练习)
(二)进一提高观察、概括、表现能力。(练习)
(三)通过画爸爸、妈妈,激发学生的爱心。(初步肯有)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课前准备
仔细观察爸爸、妈妈头型和五官的特征,并画出简易草图。
爸爸、妈妈的照片。
四、教学步骤
(1) 揭示课题,(2) 引入谈话。
教师问:怎样把人画好?
教师小结:如何表现人的面貌特征,抓住其特点。
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怎样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及表现内心情感的人物画。
(2) 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爸爸、妈妈的头型和五官的特征,(3) 并出示照片。


(三)让学生画画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的头像或胸像。
(四)课堂练习。
(五)教师巡视指导。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地画。
(六)作业 讲评。
先对能抓住人物特征、表现人物性格、感情的作业 进行讲评。讲评可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指出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课后录:培养学生爱爸爸、妈妈的感情)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美术教案设计:大家都来做”一文,希望“小学美术教案设计:大家都来做”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中学美术教案设计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