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搭配教学设计

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写好教案课件,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那写教案课件包括哪几个部分?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小学二年级数学搭配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任务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的“数学广角”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当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没有接触过,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不困难,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三只小动物的头像、两顶小雨伞图片、上锁的大门图片、纸条、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3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它们是谁呀?(边说边贴出动物头像:小刺猬、小鸭、小鸡)小刺猬、小鸭和小鸡三个好朋友今天准备到企鹅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刚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它们三个只有小鸭和小鸡带了伞,小刺猬没带伞,怎么办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小鸡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鸭自己打一把伞。②小鸭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鸡自己打一把伞。③小鸭和小鸡拼一把伞,小刺猬自己打一把伞。)
▲当学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相应的动物头像帖在伞的下面。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的确,三只小动物都和你们一样试了上面这三种方法,可最后它们却选择了第③种方法,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呀,当它们开始用前面两种方法时,可没走几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鸭和小鸡给刺疼了,所以只能选择第③种方法。
(教学设计意图:不拘泥于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又渗透了简单组合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方法的数学思想,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用开密码锁的方法进行数的排列活动
师:三只小动物到了企鹅博士家,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边说边在黑板上贴出图片)咦,锁上还有一张纸条呢,让我看看纸条上写着什么呢?(教师读纸条上写的内容: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1、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个。──企鹅博士留。)
师:三只小动物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不能给他们帮帮忙? 
(生略) 
师:那么我们就先每人拿出数字卡片,自己摆一摆,边摆边记,完成后,再小组内交流汇总,组长把整个小组摆出的数全写出来,当然重复的数字不用再写,然后全组同学一起把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找到密码。
▲ 学生先自己摆、记,然后小组汇总、排列、交流,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教学设计意图:以帮小动物开密码锁的方法来进行数的排列教学,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适当增加了难度,让这个密码出现在所有的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4个,这也是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设计意图。)
师:你们找到密码了吗?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呢?
▲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汇报找密码的过程。(略)
师:那么刚才你们摆两位数时,你摆出了几个呢?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学生举手后,问没摆全的学生是怎么摆的,问全摆出的学生又是怎么摆的,学生出现的情况可能有:有把1、2组成12,然后再交换位置变成21;1、3组成13,交换位置后是31;2、3组成23,交换位置后是32。或者是随便摆一个看一个的。或者是这样摆12、13、23、21、31、32等。对这些摆法可让学生去比较一下,得出第一种方法有序地去摆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小精灵
▲让刚才不是用第一种方法去摆的学生按这种方法再重新摆一摆,感觉一下是不是比刚才方便多了。
师:同学们都摆得很好,都动了脑筋,要想摆得快又不漏掉,我们应该选择一定的顺序去摆。 
(教学设计意图:既然是数学活动课就该让学生充分地摆,充分地说,以“摆”来帮助思,以“说”来表达思,在“摆”中发现问题,在“说”中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三、模拟小动物之间的握手来解决组合问题。
师:通过大家的帮忙,企鹅博士家的密码锁被打开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它们激动地互相握起手来,小刺猬边握手边在想:“我们三个互相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呢?”(教师边说边在小刺猬的头上打个问号。)
▲ 学生猜好后,教师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小动物握手,一人数握手的次数,找出答案。最后通过模拟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学生,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交流后得出: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不能交换只能算一次。)
(教学设计意图:模拟小动物握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后通过比较,找出区别,在区别中强化知识,此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师:这时企鹅博士回来了,刚才它出去买了个数码相机,小刺猬、小鸡、小鸭看见了,特别想照相,企鹅博士说:“行啊,但是我要考考你们,如果能够回答出这道题,就给你们一起照相,只要顺序不重复,想照几张就照几张。好,题目是这样的:(教师出示: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汇报展示。
(出现5+7=12,7+5=12时,教师问: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一样吗?是属于同一种情况吗?那应该怎么办?)
得到结论:得数有3种可能。
照相环节
师:企鹅博士可是说到做到的哟,现在它要开始给这三只可爱的小动物照相了,大家帮他们排一排,看一看最多可以照几张?
小组合作
汇报交流。
四通过练习,使知识得到巩固。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今天,我们不仅帮3只小动物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还学到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师: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份兴奋的心情,来做几道题吧!
1.(出示实物投影)第97页“做一做”
(练习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这个练习,不但使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 
  2.第98页的做一做。
(练习设计意图:这个练习如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个设计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运用,让优生能“吃得饱”。同时,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所回味,起到课后延伸与发展的作用。)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为什么?
(小结设计意图: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讲出学到什么知识,只要学生对今天的课有所体会,不管这个体会是高兴的还是难受的,是有关知识点的,还是情感体验的,只要学生有所收获,这节课就是成功的。)

fwR816.cOM品读分享

小学二年级数学《买电器》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2、对"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减"这一算理的理解。
教具准备
计数器、课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咱们的好朋友淘气要搬新家了,他要给新家买电器,想请大家一起去看看,愿意吗?
二、自主探究,交流算法。
1、看一看:商场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呢?(课件出示4种电器)
2、猜一猜:要想买电器,先要知道他们的——价格,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猜。
洗衣机——整百数,在400和600之间;
冰箱——是由9个百,六个十、组成的一个数;
彩电——8张100元;
电风扇——是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是2,十位和个位的数是0。
3、提问:看着这些家用电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提问:
(1)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元?
(2)买1台风扇和1台电冰箱共花多少元?
(3)买1台洗衣机比买1台电视机少花多少元?
4、探索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淘气家急需要洗衣机和电视机,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买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元?
(1)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
(2)板书:500+800=
(3)小组讨论:计算“500+800”你有什么好办法计算出来?将的你方法在小组内交流,看看谁想的方法最多。
(4)各小组展示算法。你们小组有什么好办法?
大家开动脑筋想出来这么多的好办法,真了不起,就选出你喜欢的一种和同桌说一说。
(5)小结:整百数相加减,把百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解决减法问题
(1)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整百数加、减的口算方法,淘气也没闲着,他写了这样一个算式960-500,你知道960-500能解决什么问题?
(2)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看谁最棒。
(3) 回报交流。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整百数、整十数加减法的口算,其实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三,实践应用
1,大家帮了淘气这么大的忙,他非常感谢大家,送给同学们一些美丽的气球,看,这些气球上还有算式呢?如果你知道得数,请你涨起来大声说。
(课件显示:670-600,500+200,670+300 670-60,700-300,460+200)
2,你说我算
咦,这些气球上怎么只有得数呢?原来是想让你写出和是500与差是700的算式。
( )+( )=500
( )-( )=700
3,帮助>、<、=找家
我们还有三位小伙伴今天也搬家,他们是>、<、=,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快来帮帮他们吧。
280+300○280+30 6400-400○6400-400
750+40○40+750 960-80○900-80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学习了整百数加减的口算方法,还会用这些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表现很出色,课后请同学们留心一下,哪些问题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8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8的乘法口诀”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掌握了乘法口诀的意义,会运用1—7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这部分知识为学生学习8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教材处理“8的乘法口诀”的口诀引入,不是抽象地直接搬出口诀,而是先通过小狗在数轴上跳,一次跳8,二次跳几,三次、四次……这样形象的例子,进而推导出8的乘法口诀。学生易于掌握和接受。

学情分析:

该班有学生40人,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的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萎缩情绪。我应逐步引导他们开拓思维的空间,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能记住8 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简单计算。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

要求记忆的口诀随着所学知识逐步增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 师:今天,有一位客人来到我们班,谁呢?(电脑演示“蓝猫”) 蓝猫得知同学们学习了很多知识,想考一考我们。

①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3×4,5×6,4×5,3×2,7×4,5×7,7×5,7×6,

2.师:蓝猫看到我们那么厉害,可不服气了,它又出了几道题目。看看我们小朋友能不能闯过难关,做的又快又准确。(电脑演示)

说说出现口诀的前一句和后一句

二、探索新知

1. 由蓝猫跳数轴引出一个8至8个8的连加。

师:再来看看蓝猫又干什么?(电脑演示)

师: “这是蓝猫,它可爱运动了,是我们数学王国的运动健将哩,你看,它又在那里跳了。”(展示数轴)

师:请小朋友一起来观察一下,蓝猫是怎么跳的?蓝猫第一次从0跳到了几?
 师:接下来它要顺着数轴继续跳,每次跳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那么蓝猫第二次会跳到几呢?

师:谁能来说说为什么?

生:因为蓝猫这一次跳得与第一次、第二次的长度都相同。

师:那么蓝猫第四次、第五次……第八次分别能跳到哪里呢?说说为什么。

学生反馈。

师:求几个8相加什么方法更简便?(乘法)

出示课题8 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2 .自编8的乘法口诀

带蓝猫参观鼓号队。要求同学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电脑演示)

师:每个小朋友可以根据蓝猫今天跳数轴的表现来求1排到8排各有多少人(给学生3分钟的练习时间,并且反馈于书本上

个别学生反馈,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再根据算式编8的乘法口诀。

师:对于他们编的8的乘法口诀,你还有什么意见或者补充吗?

学生讨论再反馈在黑板上。

3.记口诀

师:编的那么好的乘法口诀,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朗读一遍吧。

师生齐读口诀。

师:蓝猫又说话了:“你们认识了8的乘法口诀,里面有8个朋友。你们能一下子就把每个朋友都记住吗?还是让我蓝猫来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吧。你们可以先观察每一个乘法口诀朋友的特点,再比较比较。这样就好记多了。”

学生比较并反馈:①每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总比下一句的第一个数多一;

②每一句的第二个数都是8;

③每一句口诀的得数十位上依次增加,个位依次减少;

④积一个比一个依次多8。

师:说一说你觉得哪个口诀朋友比较好记。介绍一下你的方法。

学生反馈,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师:蓝猫直挠头,忘了六八多少怎么办?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这几位朋友。(两分钟)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同桌互背、开火车背口诀

三、练习

1.出示8的乘法口诀卡片

师:波波给我们带来了8的乘法口诀的相片。看看我们小朋友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几位好朋友?

8×4  8 ×7 3×8 8 ×8

8×2 8×5 1×8  6×8

2、智慧星

一八得( ) (  )十六 ( )八三十二  (  )二十四

(  )八五十六 五八( )  (  )八六十四  六八( )

四、实践运用

师: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8的乘法口诀?

①螃蟹:一只螃蟹一条腿,三只螃蟹呢?

②教室里横着数有7排,每排8人,还多2人(竖着数有8列,每列7人,还多2人)可算出全班多少人?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跟着在数学王国里逛了一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搭配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任务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的“数学广角”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当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没有接触过,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不困难,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三只小动物的头像、两顶小雨伞图片、上锁的大门图片、纸条、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3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它们是谁呀?(边说边贴出动物头像:小刺猬、小鸭、小鸡)小刺猬、小鸭和小鸡三个好朋友今天准备到企鹅博士家去做客呢,可是刚走了一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它们三个只有小鸭和小鸡带了伞,小刺猬没带伞,怎么办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①小鸡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鸭自己打一把伞。②小鸭和小刺猬拼一把伞,小鸡自己打一把伞。③小鸭和小鸡拼一把伞,小刺猬自己打一把伞。)
▲当学生在回答以上方法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相应的动物头像帖在伞的下面。
师: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的确,三只小动物都和你们一样试了上面这三种方法,可最后它们却选择了第③种方法,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呀,当它们开始用前面两种方法时,可没走几步,小刺猬身上的刺就把小鸭和小鸡给刺疼了,所以只能选择第③种方法。
(教学设计意图:不拘泥于教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又渗透了简单组合及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方法的数学思想,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用开密码锁的方法进行数的排列活动
师:三只小动物到了企鹅博士家,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边说边在黑板上贴出图片)咦,锁上还有一张纸条呢,让我看看纸条上写着什么呢?(教师读纸条上写的内容: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1、2、3摆出所有的两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4个。──企鹅博士留。)
师:三只小动物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不能给他们帮帮忙? 
(生略) 
师:那么我们就先每人拿出数字卡片,自己摆一摆,边摆边记,完成后,再小组内交流汇总,组长把整个小组摆出的数全写出来,当然重复的数字不用再写,然后全组同学一起把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找到密码。
▲ 学生先自己摆、记,然后小组汇总、排列、交流,教师进行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教学设计意图:以帮小动物开密码锁的方法来进行数的排列教学,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摆数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适当增加了难度,让这个密码出现在所有的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4个,这也是做到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设计意图。)
师:你们找到密码了吗?是多少?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呢?
▲请几个小组的学生汇报找密码的过程。(略)
师:那么刚才你们摆两位数时,你摆出了几个呢?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学生举手后,问没摆全的学生是怎么摆的,问全摆出的学生又是怎么摆的,学生出现的情况可能有:有把1、2组成12,然后再交换位置变成21;1、3组成13,交换位置后是31;2、3组成23,交换位置后是32。或者是随便摆一个看一个的。或者是这样摆12、13、23、21、31、32等。对这些摆法可让学生去比较一下,得出第一种方法有序地去摆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小精灵
▲让刚才不是用第一种方法去摆的学生按这种方法再重新摆一摆,感觉一下是不是比刚才方便多了。
师:同学们都摆得很好,都动了脑筋,要想摆得快又不漏掉,我们应该选择一定的顺序去摆。 
(教学设计意图:既然是数学活动课就该让学生充分地摆,充分地说,以“摆”来帮助思,以“说”来表达思,在“摆”中发现问题,在“说”中交流问题,解决问题。)
三、模拟小动物之间的握手来解决组合问题。
师:通过大家的帮忙,企鹅博士家的密码锁被打开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它们激动地互相握起手来,小刺猬边握手边在想:“我们三个互相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呢?”(教师边说边在小刺猬的头上打个问号。)
▲ 学生猜好后,教师指出可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三人模拟小动物握手,一人数握手的次数,找出答案。最后通过模拟得出:3人一共握了3次手。 
师:排数时用了3个数字,握手时是3个学生,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交流后得出:两个数字可以交换组成2个两位数,而两个人握手不能交换只能算一次。)
(教学设计意图:模拟小动物握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己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后通过比较,找出区别,在区别中强化知识,此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师:这时企鹅博士回来了,刚才它出去买了个数码相机,小刺猬、小鸡、小鸭看见了,特别想照相,企鹅博士说:“行啊,但是我要考考你们,如果能够回答出这道题,就给你们一起照相,只要顺序不重复,想照几张就照几张。好,题目是这样的:(教师出示: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
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汇报展示。
(出现5+7=12,7+5=12时,教师问: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一样吗?是属于同一种情况吗?那应该怎么办?)
得到结论:得数有3种可能。
照相环节
师:企鹅博士可是说到做到的哟,现在它要开始给这三只可爱的小动物照相了,大家帮他们排一排,看一看最多可以照几张?
小组合作
汇报交流。
四通过练习,使知识得到巩固。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今天,我们不仅帮3只小动物解决了不少的问题,还学到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
师:那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份兴奋的心情,来做几道题吧!
1.(出示实物投影)第97页“做一做”
(练习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这个练习,不但使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 
  2.第98页的做一做。
(练习设计意图:这个练习如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个设计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运用,让优生能“吃得饱”。同时,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所回味,起到课后延伸与发展的作用。)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为什么?
(小结设计意图: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讲出学到什么知识,只要学生对今天的课有所体会,不管这个体会是高兴的还是难受的,是有关知识点的,还是情感体验的,只要学生有所收获,这节课就是成功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排列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p99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为什么?今天曲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要到“数学广角”里去走一走、看一看。(课件出示:去数学广角得买门票,儿童票5角钱一张,请大家将准备好的5角钱拿出来。如果你能用这些钱币说出5角钱的一种付法,就可免费到数学广角去玩。

2.学生小组合作后,展示学生不同的拿法: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①(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数字宫,我们先做个摆数游戏!用数字卡片1、2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要求:请孩子们先独自摆摆,可以边摆边记,看谁摆最完整?

(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②同学们,用数字卡片1、2摆成12和21这两个两位数。那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谁摆数字卡片,谁记数,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

(学生操作)

③学生汇报: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那几个两位数?

2、合作探究排列

为什么有的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再按你们的方法,边摆,找一个人把他记下来!(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

(生汇报,师板书)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知组合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赢来了免费游玩数学广角的门票,老师祝贺你们(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提到握手,老师又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愿意吗?问题是:如果三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小组汇报结果并表演)

以小组为单位,看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学生活动)

小组汇报

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

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握手交换位置没用。

三、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1、搭配衣服(应用练习)

现在我们去那里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欢迎到游艺宫观看时装表演,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

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生1:一件上衣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这样有2种,另一件上衣又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又有两种,这样一共有4种。

生2:我是1号和3号,1号和4号,2号和3号,2号和4号。

师:书上没序号你也学会给它们编号了,真了不起!刚才这位小朋友从衣服入手,有4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可以从裤子连,每条裤子连两件上衣。也有4种搭配方法。

师:如果你是模特,你最喜欢穿那套衣服,为什么?

生1:我喜欢1号和3号搭配,红色的好看。

生2:我喜欢1号和4号搭配,这样的衣服穿起来很漂亮。

……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师: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该回家了!刚才,我们去哪里玩了!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好玩吗,有趣吗,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吗?

生汇报

总结: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正方形教学设计


“正方形”教学设计

作者/漆金华

教学目标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

2、掌握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方法。

3、能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问题。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有关正方形的问题。

教具准备:用纸做的矩形模板、活动的菱形等

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

活动1 设计实际问题,同学参与研究,引入正方形内容。

活动2 实际问题模型化,探究正方形的性质。

活动3 解决正方形对角线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4 反思与思考,通过类比法全面理解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活动5 练习与巩固,借助特殊的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达到对正方形全面的理解。

2.教学过程

【活动一】

生活链接-----制做纸风车

学生们展示活动结果,比一比谁做的最漂亮。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展示纸风车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与研究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从中体会正方形的性质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玩”,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活动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在一个矩形,改变边长。(观察几何画板)

① 当矩形变成正方形时,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有什么关系?

② 猜想: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边相等

③ 猜想: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探究】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

① 当菱形变成正方形时,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有什么关系?

② 猜想: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边相等

③ 猜想: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正方形性质2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性质3 正方形时轴对称图形

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

【活动三】(运用类比加深理解)

① 当菱形变成正方形时,(www.fwsir.Com)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有什么关系?

② 猜想: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边相等

③ 猜想: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正方形性质2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性质3 正方形时轴对称图形

3. 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活动四】

1、填空(由学生小组合作总结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既是____,又是____,所以它具有___ 和 ___ 的性质:

(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_ ,四条边都 _____ ;

(2)正方形的对角线___且___,每条对角线平分____;

(3)正方形是____图形,_____的交点是它的对称中心;

(4)正方形是_______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以及过每一组对边中点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如上图,画出该正方形的对称轴。

2、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把它分成了____个三角形,它们是_____三角形,它们全等吗?请简单说明理由_______。

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学生练习与教师点评相结合)

① 有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 )

② 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

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

④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 )

⑤ 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

⑥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 )

⑦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 )

⑧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活动五】(知识理解与应用)

[例4] 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这个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因为是正方形,所以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平分可以产生线段等量关系和角的等量关系,垂直可以产生直角,于是可以得到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 相互交于点O.

求证:△ABO、△BCO、△CDO、△DAO 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C=BD,AC⊥BD.

∴AO=BO=CO=DO.

∴△ABO,△BCO、△CDO、△DAO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BO≌△BCO≌△CDO≌△DAO.

【活动六】 (拓展讨论与课内训练)

1.图中有多少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任意一张纸怎样剪裁出一个面积的正方形?

2,正方形ABCD 有多少条对称轴?请分别写出这些对称轴。

解析:图中国*有八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它们分别是△ABO、△BCO、△CDO、△DAO△ABD、△BCD,△ABC、△ADC.且△ABO≌△BCO≌△CDO≌△nAO,△ABD≌△BCD≌△ABC≌△ADC.

3、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四个角都是直角 B.对角线互相平分

C.对角线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

4、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四条边相等 B.对角线互相平分

C. 对角线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

2.正方形的边长是3,则它的对角线长是

【活动七】 课堂小结(巩固与反思)

正方形性质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边相等。

正方形性质2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性质3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归纳:(1)矩形+( )=正方形

(2)矩形+( )=正方形

(3)菱形+( )=正方正方形的判定

(4)菱形+( )=正方正方形的判定

思考:正方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总结研究问题的过程去发现规律,学会思考发现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方式。

4.教学反思

4.1 本节课借助制作纸风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4.2 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成功体验。

4.3 充分利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来学习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及其判定。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充分进行类比和推理,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掌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40页、第41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三角形、三角板、一张不规则的手工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角,角有哪些部分组成?

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前一课时已经初认识了角,本节课导入环节让学生回忆角的特点,一方面复习了角的知识,巩固了角各部分的名称,另一方面也由此引出一类特殊的角——直角。】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教学例3)

(一)找一找,描一描,初步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

角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有一类角很特殊,它的大小是不能改变的,你猜出示什么角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并出示教学例3图片)

2、观察例3图,找出直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二)、判断直角。

1、教师出示三角板,问:三角板上有几个角?有直角吗?谁能指一指?

2、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到上面的直角,摸一摸这个直角的顶点和边。

3、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动手折一个直角。

过程:(1)、学生动手折。

(2)、老师也折了一个角,怎么判断它是不是直角呢?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教师边操作边讲方法,

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三角板上另一条直角边是否和角的另一边重合,如果重合,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没有重合,这个角就不是直角。

(3)、用所讲的方法判断自己折的角,先把方法说给同桌听,然后找学生上台边演示边说,同时说出自己是如何折的。

(4)在黑板上出示三个角,和学生一起判断。在判断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有的角比直角小,有的角比直角大。

(三)、画直角。

(1)、多媒体演示。

画法:先画一个点,从点开始画一条直直的线,再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画的点重合,一条直角边和所画的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标出直角符号,最后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在练习本上画直角。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找一找,描一描、”等数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设计“找三角尺中的直角”这一环节既是对直角认识的巩固,为后面的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奠定基础。接着,“判一判、折一折和画一画”等环节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角。】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教材第40页“做一做”练习题。

2、找出身边的直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直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分物游戏》教学反思


在数学组期初教研计划的安排下,本周由我为新教师上一节示范课。虽是面对新教师,但我一点也不敢怠慢,认真地进行了准备并于今天将《分物游戏》呈现给新老师们。
《分物游戏》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概念知识。由于除法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而形象思维能力又占主导,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须积累许多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才能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所创设的“分物游戏”的具体情境,通过“分桃子”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同时感受到分得一样多的方法最公平。再通过“分萝卜”让学生供助学具来分一分,感受到平均分物活动中方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而“分骨头”则是在前面两问题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独立画图来解决分骨头的问题,并经历交流各自平均分的分法过程。三个活动层次分明,由分实物到学具再到画图,让孩子们经历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让孩子不断积累分物活动的经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除此之外,让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还在于能将课堂还给学生并在学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让孩子们在自主经历分物的过程中,先形象地感知“平均分”,再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最后再动手操作“平均分”活动。在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发现可以一根一根分;两根两根分;三根三根分……但不管怎么分,分的结果却都是一样的,从中体会变与不变的思想。
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本节课中有一些亮点,但也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如由于要尽量地让学生经历分物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因此在操作中花费较长的时间,导致练习的时间就减少了,因此新知识就没能得到及时的巩固和消化;又如在板书上一直以来都较随意和零乱……因此在合理安排时间与板书设计上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小学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范文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二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搭配教学设计”一文,希望“小学二年级数学搭配教学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