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谷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

对成功抱有信心,就近乎成功。为了不辜负听众对我们演讲抱有的期待,这个时候写一份演讲稿便是正确的选择。演讲时要注意语调和语速,抑扬顿挫才更能调动听众的积极性。我们要着重注意演讲稿的哪些方面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绿色生态谷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九渡河镇九润绿色生态谷旅游开发

项目建议书

一、 目前概况

“九润绿色生态谷”项目坐落于北京市怀柔区西部的九渡河镇四渡河村,南离怀柔城区20公里,北距延庆县龙庆峡80公里,东距慕田峪长城20公里,西临昌平区十三陵40公里,项目建设区沿“怀四路”北上至小西湖和即将开发的黄花城长城景区16公里,平均海拔高度201米,四面山石奇特,“怀九”河水四季长流,有4公里的河道环抱该村,植被面积达80%,拥有宜人的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9-11摄氏度,平均降水600-700毫米,年均日照2980小时,年平均湿度42.8%,无霜期150-180天,四季分明,具有优于国家一级空气质量标准的清新空气,该地区现仍存有古时的尼姑庵、寺庙、道观旧址,村域所属总面积 26415亩,现有人口380户1100人,2004年人均收入为4900元,农作物收入的产值占人均收入的25%,主产板栗,农、林品种单一,相当多的果木面临更新换代,粮食产量不够全村人的口粮,荒山、荒滩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二、 项目规划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

1、 符合镇域总体规划

随着九渡河镇党委、政府努力打造“怀柔西部生态绿色富民长廊”进程及镇域总体规划的快速进行,新型九渡河、富民九渡河即将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党委、政府为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充分在山水资源上做文章,以发展板栗作为主导产业,搞绿色养殖业和生态旅游业,以产业的集聚带动人口的集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环保九渡河:集中体现在开展治村、治路和治河“三治”活动,实施怀四路美化工程,加大怀九河的整治力度,提升全镇环境水平,结合黄花城长城的人文底蕴和地区特色文化,加快黄花城长城开发进度。位于四渡河村的九润绿色生态谷工程正是符合这一发展战略的特点,在治河、开通旅游路方面先行,实现治村,农民致富思路明确。

2、 符合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无论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内,都涉及农村城市化问题,因为农村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拓宽市场经济,为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走环保的路子,发展便利交通模式,提高能源效率实现节能,发展第三产业,合理使用土地,以尽快消除贫困,建立防治自然灾害的系统。为了推进农村经济向农村城市化方向前进,我们在综合治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尽快适应推进农村城市化的需要;我们为了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从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入手,尽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来发展我们的经济,这是与当前的大气候相适应的,符合城市化建设的需要。

三、 项目开发的深远意义

项目开发是在“三治”的框架下进行的,不仅符合农村城市化发展要求,更切合镇域发展实际,对推动镇整体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项目建成后,可极大地提高该村整体生态环境标准,提高民俗旅游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双重目标。

F132.cOM更多演讲稿小编推荐

*县绿色食品加工推广技术项目建议书


天全县杂交竹笋绿色食品加工及其笋用示范林推广技术项目简介

一、项目名称:天全县杂交竹笋绿色食品加工及其笋用示范林推广技术项目

二、项目单位:天全县林业局

三、项目内容:天全县林业局和“四川省二郎山森林蔬菜公司”合作,在全县收购杂交竹笋20吨,依托县上已获得的“二郎山红油鲜笋”绿色食品认证,生产试制 “二郎山杂交竹红油鲜笋”等系列产品。

四、项目建设条件:天全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麓,属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实施范围。全县有农村劳动力6万人,两大工程实施以来,全县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建设生态经济产业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充足的人力物力条件。天全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5.1 °c,年日照气温860小时,年降水量1736mm,无霜期262天,中、低山土壤为山地黄壤,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值为5.5~6.5,境内中低山土壤、水热、植被等资源条件非常适宜栽竹,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十分良好的气候与资源优势。

县委、政府把竹产业作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天全林业公司,在天全县建立以生产笋子加工为主的“四川省二郎山森林蔬菜公司”,占地面积50亩,年生产加工能力2万吨,杂交竹笋按照一般性的常规加工技术加工,其笋略带苦味,但“四川省二郎山森林蔬菜公司”在四川大学食品学院的专家、教授帮助下,已攻克该难题,生产出了色鲜味美的杂交竹笋食品。

五、投资概算:项目建设总投资74.5万元,在培育周期内年总产值可达225万元,利润150.5万元。

六、效益分析:建设项目总成本为 74.5 万元,估算在培育周期内年总产值可达225万元,利润150.5万元。按3年后投产计算,育林基金可增加45万元/年,财政收入可增加36万元/年。

七:合作方式:可独资、联营两种方式

八:联系方式:天全县林业局

电话号码:(0835)7222248

天全县杂交竹笋绿色食品加工及其

笋用示范林推广技术项目

天全县林业局

天全县财政局

二00四年七月

天全县杂交竹笋绿色食品加工及其笋用示范林推广技术项目实施方案

随着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启动实施,我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如何充分巩固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果,解决国家今后停止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补助后老百姓的生活和县财政增长问题,便显得日益突出。我县经过近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发展竹产业能充分体现森林的三大效益,在解决国家生态建设需要的同时,处理好农民征收和地方财政增长的关系,让农民在生态建设中能增收,地方在管理生态建设中财政能增长。通过抓生态经济产业链的建设,全面激活国家、地方和农民三者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提高我县生态发展的建设水平。

为了切实抓好我县竹产业的建设,促进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发展生态经济的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制定我县“杂交竹笋绿色食品加工及笋用示范林推广技术项目”的实施方案。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

天全县地处青衣江上游,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砍伐竹笋和开垦种植,大大破坏了森林资源。砍败了的残次林地和四荒地杂草丛生,生态防护效果差,更谈不上经济效益,使当地群众始终摆脱不了贫困,县农村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制约,直接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发展生态经济林业,建设杂交竹笋用示范林基地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县财政增长,带动全县竹产业的发展,加速我县生态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度假村项目建议书


一、概 况
1.1旅游概况
凉州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五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地理景观的交汇过渡地带,东接古浪石峡,西临肃南草原,南靠祁连山脉,北抵腾格里沙漠,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由于其独特的干旱气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旅游景点160多处,馆藏文物4万多件,如:汉简、铜奔马、凉造新泉、西夏碑、古钟楼、海藏寺、白塔寺遗址、天梯山石窟等名胜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重要景点。凉州地形地貌独特,山川气候宜人。海拔界于1020~4878米之间,由于高低差距较大,形成沙漠、绿洲、浅山、高峰四大自然景观区,为发展沙漠滑翔、探险、浅山狩猎、休闲、高山攀援、雪峰寻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昌隆湖地处凉州城西25公里处的丰乐镇昌隆村南端,湖区总面积约280亩。湖区上端为湖泊湿地,中游建有小型水库,库区面积药180亩,下游为湖泽鱼池和果园林地。湖谷前临平川绿野,后拥山冈丘陵,湖区内景点丰富,周围有多处文化遗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2002年4月丰乐镇党委、政府利用昌隆湖特殊的区域优势,规划新建“昌隆湖度假村”,新建渔塘面积16675平方米,栽植垂柳、果槐、白杨、沙枣、榆树等各类风景树21000多株,同时整修了道路,初步形成休闲、娱乐、餐饮、垂钓为一体的度假胜地。
1.2项目的必要性
1.2.1昌隆湖开发建设是丰乐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今日丰乐,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全镇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1221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30元。草食畜牧、商贸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迅猛发展,2002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1888.9万元。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产业被列入丰乐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受到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丰乐镇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2是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昌隆湖附近平川荒滩、山岗丘陵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少年来一直被弃置,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无草、无树、生态失衡,生态环境得不到保护和治理。该项目的建设,使昌隆村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开发了一个新的旅游景区。
1.2.3是丰乐镇改革开放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丰乐镇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近几年,镇党委、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建成以国道312线为依托,以丰乐堡街为中心,南北辐射0.7公里,东西辐射3公里的新集镇开发区。到丰乐镇投资建设的客商和建设项目逐年增加,开放的丰乐镇急需一处可供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洽谈生意的旅游胜地。
1.2.4是丰乐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综合带动性强,辐射牵引力大的产业。昌隆湖的开发建设将带动昌隆村的交通、餐饮以及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昌隆湖的开发、建设是丰乐镇及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致富的需要。

景(区)点旅游厕所建设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概 况

1.1项目概况
凉州,是“丝绸之路”重镇,素有“四凉古都”之称,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海内外。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接古浪石峡,南靠祁连山麓,北抵腾格里沙漠,西临茫茫草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区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目前按地理分布已形成了5条黄金旅游线。区内有以“陇右学宫之冠”之称的文庙,中国旅游标志之都铜奔马出土地雷台汉墓和雷台,著名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葬舌之地罗什寺,海藏禅林海藏寺,大云晓钟古钟楼,以及西郊公园、南城门楼、东关花园、海藏公园等为主的历史文物古迹旅游线路;东线有以全国第一座沙漠公园,西部最大的野生动物园,以及延寿寺、设施农业、皇台葡萄基地、高沟堡古城遗址等为主的人文景观旅游线路;南线有以西藏正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等景点为主石窟塔寺旅游线路;西线有以莲花山寺、药王温矿泉疗养山庄等景点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北线有以名胜古迹松涛寺、西宁王碑、下双大庙等为主的寺观庙宇旅游线路。这里有迷人的西部戈壁田园风情,有古老的汉、明长城遗址,有古丝绸之路的驼队足迹,有长河落日的大漠风光,有高效设施农业,有万亩葡萄长廊和中国悠久的葡萄酒文化,是中外游客观光旅游、文化访古、旅游探险、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近年来,凉州人民为打好“中国旅游标志之都”这张牌,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的档次和服务质量,凉州旅游业已初具规模,不少旅游品牌已在全国甚至国外打开了市场。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凉州区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景点厕所卫生条件极差,环境较好的旅游厕所几乎没有,部分景区(点)甚至没有厕所,给旅游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的影响了旅游景区(点)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为从根本解决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的问题,为中外游客营造一种卫生、清洁的旅游环境,依据《武威市旅游事业“十五”计划》、《区域分析与规划》以及区内自然条件、给排水条件、游客日流量等因素,拟对凉州区内各旅游景区(点)旅游厕所全部更新改造为水冲式厕所和免冲式环保厕所。
1.2项目的必要性
1.2.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极大的拉动了西部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旅游业提出“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号召,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国家专门设立了旅游国债资金,投资建设西部旅游、生态旅游、扶贫旅游等重点项目,特别对西部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旅游厕所加大了投资力度,争取和利用好旅游国债资金对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2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九五”以来,凉州区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成和修复了一批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点),形成了行、游、住、吃、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尽快新建旅游景区(点)的高档次旅游厕所迫在眉睫。
1.2.3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
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首先要加强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而建设高标准的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旅游景区(点)服务档次,美化景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绿色生态建设先进单位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高兴能代表全县绿色生态xxx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上台表态发言。

近年来,县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县绿色生态xxx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生态县建设目标任务,坚持把绿色生态建设作为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美化校园面貌、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推进。全面制订了“生态校园”建设和“绿色学校”创建规划,切实加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力度,全县教育系统绿色生态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目前,全县共有省级绿色学校8所,市级绿色学校9所,县级绿色学校8所。同时,坚持以绿色生态教育为主线,扎实开展“给家乡增一份绿”、“我与小树同成长”等各种绿化活动,大力实施校校发动,人人参与,以校园为点、社区为面的点面结合,家校联系的绿化行动方案。xxx中学的“菁华林”,各初中小学的房前屋后人人植树行动,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好评。XX年,我局被评为舟山市义务绿化先进单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全县教育系统各单位、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充分认识绿色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将之与建设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结合起来,努力营造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协调发展的氛围。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深入宣传绿色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广大师生关注生态的忧患意识、改善生态的责任意识、保护生态的法律意识。要深入宣传全民义务植树的公益性、义务性和法定性,使全体师生都能真正认识到义务植树是自己应尽的法定义务。要广泛宣传造林绿化的巨大成就、政策措施、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增强广大师生搞好校园绿化工作的信心和动力。要充分发挥广播、板报、宣传栏、教育信息网等宣传渠道的作用,广泛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效果。

二是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建立健全xxx县中小学生绿化和生态文化建设科普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县各中小学绿色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有效推进造林绿化和生态文化建设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制订完善“生态校园”建设和“绿色学校”创建规划,并将生态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列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标准之一,加大监督考核力度,使生态教育和绿化工作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三是要注重实效,稳步推进

1、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校园绿化和生态校园建设的科普教育活动。要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地方课程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开展演讲、征文、书画影展等形式多样的全校性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和以各课外小组为主体的生态文明专题活动,并积极参与xxx县绿化委员会和xxx县环保局组织的各项比赛或活动,确保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态观念和环保意识培育取得实效。

2、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和“生态校园”创建活动。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形式,积极开展“绿色班级”、“绿化先进”、“绿色学校”和“生态校园”等创评活动;开展“我与小树同成长、长大以后同成才”活动。认真制定校园绿化工作规划,从规划编制、布局设计、绿化养护、师生护绿意识提高等方面加强组织落实,确保在校园绿化率提升方面取得实效。

3、积极开展绿化工程建设教育活动。各中小学校要依托社区现有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地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积极宣传绿色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生态环保常识,宣传森林防火知识,使广大学生成为绿化小主人,护化小使者、消防小卫士。组织实施以“播种希望、孕育梦想”为主题的“生态与人类”教育,努力在促进全社会生态和环保行为养成方面取得实效。

各位领导,同志们,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们一定会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绿色生态xxx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态县建设总体目标和创建“绿色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具体要求,积极参与校园绿化和家园绿化活动,不断改善校园和家居环境,努力增强师生生态文明意识,通过学生影响家长,通过学校影响社区,通过社区推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发展,为“富强xxx、宜居xxx、开放xxx、和谐xxx”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以上《绿色生态谷旅游开发项目建议书》由范文资讯网演讲稿栏目资深小编整理编辑而成,希望能帮助您的写作和演讲需求,也请您继续访问更多关于2024“绿色生态文明演讲稿”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