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复习备考,第一轮复习已基本完成。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抓各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把握好两点:
①注重基础知识复习,要落实到知识点上,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各知识点的基本内容。
②注重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启动和完成第二轮复习和第三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主要是对一些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进行专门的训练、巩固、提高,并适当关注热点。第三轮复习是综合复习,主要是进行一些必要的综合训练,查漏补缺,回归课本。这两轮复习主要把握好七点:
①加强有效的训练
一是要加强,“综合”复习备考中,常出现一种“繁体字现象”:同学们对一些知识点和某些问题,只是认得出,而做不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进行有效的训练和记忆,没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有用、能用的知识,没能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转化为应用能力。因此,必须加强有效的训练和记忆。
二是要有效,要在高水平上复习训练,少做低水平的、简单重复的复习训练。应精选典型例题解读,精选练习题训练、巩固,通过变式训练强化,真正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②注重复卷
复习备考中常易出现的一个误区是题海战术,祈求通过题海训练掌握知识,然而常又效果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钻进了题海,而没能跳出题海。有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只有跳出庐山,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庐山,才能真正认识庐山。
复习备考亦是如此,强化训练很有必要,但训练之后,必须强调复卷,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在哪里,错在何方,得到什么启示。错的地方,用红笔认真改正,这对临考前的最后复习很有用。得到的启示要牢记,往后很管用。
③注重培养综合能力
即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说明、判断、分析、评价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时事、热点的能力。这方面,要把握好三点,一是要培养发散思维,大范围调用知识的能力;二是学会迁移知识;三是会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就事论理。
④适当关注热点
如“神舟五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四大工程;抗非典与民族精神;政府职能的转变;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就业等。
⑤强调规范化
规范化应贯穿整个复习备考和高考过程。复习过程的规范,实际上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里主要讲讲答题的规范,包括卷面的规范、答题程序的规范、表述的规范。
a、卷面的规范。
去年高考已改为电脑评卷,对卷面的要求比较高,如规定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做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b、答题程序的规范。
有些同学可能考试紧张,或为了赶时间,解题思路不够严谨规范,以致失分。不论解什么题,都有一定的思路、一定的程序,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层层递进,终能解答。如气候类型的判断,比较困难,但我们按四步曲的程序去解答,就容易得多了,也不易失误。
c、表述的规范。
各学科各类型的题目,都有一定的答题规范,我们一定要遵守,规范出成绩。一些字词的表述,一定要符合学科规范。量算的精度,一定要精确规范。
⑥时间安排时间安排要注意三点:
a、六大学科复习时间分配要合理,早期不能偏科,六大学科在“综合能力测试”里都是同等重要的。到了后期,则要有所偏重,如文科生要加强理科知识的复习,理科生要加强文科知识的复习。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强化基础管理规范操作行为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为进一步规范操作行为,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2月10日,农行甘肃陇南分行全面启动“会计工作规范年”。
陇南分行地处秦岭山脉南部峡谷地带,下辖9个县支行、43个基层营业网点,有会计、出纳人员253人,且多数网点在县镇及城乡结合部,链条较长。为了通过活动的迅速提高会计、出纳人员业务操作能力,提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全行充分利用全省农行开展会计基础管理规范年活动有利时机,严密部署,广泛动员,确保了该项活动的扎实有效进行。
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开展动员。首先,市、县两级行分别成立了以分管行长任组长、计划会计、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了活动办公室和监督电话,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其次,从2月11日开始,市、县两级行相继召开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年活动动员大会,明确了开展活动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及要达到的效果,并层层分解落实了责任。
严密部署,扎实推进。此次“活动”共分学习培训、整章建制、整改提高、检查验收四个阶段进行,该行要求每个阶段必须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落实人员,分步推进。凡发现活动开展不力、做表面文章,致使活动走了过场,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要严肃追究县支行行长责任。
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该行要求,通过会计基础管理规范年活动的开展,重点要解决前台业务操作中存在的库款、重要凭证、账户、柜员密码、主管授权、交易应用掩码管理不严,柜台业务操作不规范,以及制度意识淡薄、有章不循、屡查屡犯等内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消除隐患,建立起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自觉执行为方式,以防范风险、自我保护、服务大众为目的良好企业文化,切实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全行各项业务经营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
精选阅读(一):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由整理]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务必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台词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刻、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gexingqianming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述、说明。
8、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好处);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划分层次:
(1)按时刻划分(找表示时刻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
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刻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一样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一样性格特征的不一样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一样时刻的不一样景致的变化,即时刻变化分析。
12、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4)时刻(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齐,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
,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5、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方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取。必须要根据文章的具体资料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
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深刻,资料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16、写作手法及作用:(比较、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透过(文章相关资料)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透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到达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述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
定的好处寄托在所描述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比较手法:透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述的对象,上下文构成比较,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7、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资料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述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明白。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
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资料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比较:构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8、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证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必须要结合具体语境来思考。
19、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述、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个性是引用的句子)。明白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
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明白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20、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联;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联,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21、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22、明白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资料。
答题套路:XX一词原指,那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
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明白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务必正确明白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23、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24、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能够摆事实、也能够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25、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务必用第一人称;2、务必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26、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务必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刻(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好处,也应概括在内。
27、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1)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刻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资料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联(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刻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其中小说还能够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
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证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28、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必须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就应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9、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主角,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此刻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能够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30、记叙文中的描述
:记叙文中的描述分人物描述和环境描述。
(1)、人物描述又细分为:(1)肖像描述(2)外貌描述(3)神态描述(4)动作描述(5)语言(对话)描述(6)心理描述
另外,人物描述从另一个角度看,又能够分为:正面描述、侧面描述、细节描述。
人物描述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述又能够分为:自然环境描述和社会环境描述。
自然环境描述(景物描述)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刻、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情绪、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述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务必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述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资料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资料,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述了,说了,透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2、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资料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能够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好处;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3、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个性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3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资料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
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资料的回答。
照应能够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
3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37、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决定: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资料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3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因此你首先就应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此刻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能够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状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状况。
39、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资料或重要句子的感悟潜质。要求学生
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资料的明白;(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决定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推荐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明白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资料;(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贴合文题要求,所谈资料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能够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资料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精选阅读(二):
记叙文
阅读答题技巧归纳包括:文章体裁、文章资料、人称的作用、记叙线索及作用等关于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的重要知识点,期望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以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
1。文章资料?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资料是什么,文章怎样样,作者怎样样。
2。记叙文六要素?时刻、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答:A、此文记叙了(描述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能够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资料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刻划分(找表示时刻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刻、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齐,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能够从--A资料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能够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资料,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述,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取: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务必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
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比较、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到达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述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好处寄托在所描述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比较手法透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述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述。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述的对象,上下文构成比较,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
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资料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能够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能够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能够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述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G、倒叙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资料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务必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资料。
答:一词原指,那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
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6。句子或语段的作用?有些状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资料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好处)。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资料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比较、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7。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述、说明
18。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述的方法--①时刻推移法②空间变换法③稳步换景法④分门别类法
19。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述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0。描述的种类及作用?了
解描述的几种形式(1)从不一样的感觉来描述(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述的多种方法
种类:一是人物描述:A、正面描述(1)肖像描述(2)外貌描述(3)神态描述(4)动作描述(5)语言(对话)描述(7)心理描述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述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述:分社会环境描述自然环境描述。
重点了解几种描述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述[包括神态描述](描述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状况。
②语言(对话)描述和行动(动作)描述: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情绪),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述: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述:自然环境描述和社会环境描述
自然环境(描述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刻、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刻、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述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
、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情绪,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1。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透过分析典型事例来明白人物形象;二是透过对人物描述(外貌描述、动作描述、心理描述、语言描述、肖像描述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述、侧面描述、细节描述。
22。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3。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4。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5。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资料: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A、回答能够还是不能够;(一般状况不能够,个性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 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好处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爱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一样,表达的效果就不一样。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能够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能够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资料之美---资料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爱xx句
,正因它xx。
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取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好处(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资料。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贴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联,因此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刻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3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述、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述的字里行间自然
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好处,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1。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思考,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述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是表现手法:衬托、比较、联想、想象等。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2。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必须要用典型事例证
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好处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因此我们就应怎样怎样。
33。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能够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资料,能够这样表述:①文章透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资料中蕴含着的思想好处,能够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务必的资料。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仅供同学们参考,期望同学们及时总结和查缺补漏!
精选阅读(三):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
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务必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刻、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述、说明
8、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好处);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划分层次:
(1)按时刻划分(找表示时刻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刻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
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一样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一样性格特征的不一样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一样时刻的不一样景致的变化,即时刻变化分析
12、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4)时刻(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齐,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5、语言特色:(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
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方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取必须要根据文章的具体资料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
深刻,资料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16、写作手法及作用:(比较、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透过(文章相关资料)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透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到达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述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好处寄托在所描述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比较手法:透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
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述的对象,上下文构成比较,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7、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资料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述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明白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
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资料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比较:构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8、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证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必须要结合具体语境来思考
19、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述、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个性是引用的句子)明白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明白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20、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联;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联,两者用意都在
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21、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22、明白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资料
答题套路:XX一词原指,那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明白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务必正确明白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23、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24、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
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能够摆事实、也能够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25、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务必用第一人称;2、务必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26、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务必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刻(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好处,也应概括在内
27、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1)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刻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资料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联(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刻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其中小说还能够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
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证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28、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
相近的词,必须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就应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9、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主角,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此刻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能够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30、记叙文中的描述:记叙文中的描述分人物描述和环境描述
(1)、人物描述又细分为:(1)肖像描述(2)外貌描述(3)神态描述(4)动作描述(5)语言(对话)描述
(6)心理描述
另外,人物描述从另一个角度看,又能够分为:正面描述、侧面描述、细节描述
人物描述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述又能够分为:自然环境描述和社会环境描述
自然环境描述(景物描述)句的主要作用:
(1
)、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刻、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情绪、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述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务必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述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资料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资料,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述了,说了,透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2、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资料进行分析或评论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能够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好处;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3、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
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个性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3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3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资料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资料的回答
照应能够分为:开头(起段)与题目的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即文章前后照应,或称:相互照应)、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迭式照应
3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37、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决定: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资料放在
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3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因此你首先就应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此刻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能够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状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状况
39、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资料或重要句子的感悟潜质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资料的明白;(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决定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推荐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明白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
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资料;(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贴合文题要求,所谈资料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能够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资料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快速读懂题意法
中考记叙文选文往往是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或叙事性散文或小说等)
因此在有限的时刻内,考生要做到准确答题,务必懂得记叙文阅读答题的基本技巧
读懂主旨
1。快速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考生要明白,作者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目的,往往是在这人物身上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倾向,而这思想倾向往往就是作品的中心思想如2006年上海市中考记叙文《孩子和书》,主要人物是女店主把握住主要人物的各种不一样的描述,才能体现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
或精神品质要注意的是,并非笔墨多的人物就必须是主要人物有时作者从侧面描述来烘托、勾勒主要人物的形象,如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中,主要人物不是于勒叔叔,而是菲利浦夫妇,正因文章揭示的主题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联
2。快速把握情节所谓情节,就是表现人物间相互关联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抓住了主要情节,就把握住了文章主要的资料如《孩子和书》中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由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向顾客推荐适宜的书帮忙陷入困境的少年诗人留言示谢卖书给孩子们系列的情节构成事件,刻画了女店主的形象与品质,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3。快速概括文章资料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全文资料?考生在浏览阅读材料后,要学会能以最简洁的语句反映出这个材料主要叙述的资料,这样就会对选文有一个正确的总体印象,以利主题的把握其方法是谁做了什么如《孩子和书》,主要讲的是一个以前陷入困境的孩子成为诗人后向当年救过他的女店主感恩的资料考生把握了文章资料后,对完成其他题目会有所帮忙如该文的第17、18题即是
读懂题意
读懂了阅读材料后,考生还须读懂题目的意思它问的是什么?从什么角度提问的?题目里蕴藏着哪些考点?读懂了题意,才能正确答题
1、审读题干的语言
中考试卷命题者可谓呕心沥血设计题目,因此题干语是明确的,科学的考生做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语下方我们来看《孩子和书》第16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2);(3);(4)让我们来理清题干语的资料:A。全文意思是提醒考生根据全文来思考;B。表现意思要具体回答文中相关具体的资料,不能笼统或抽象的答题C。题目要求回答三个表现,那必须是全文中最为典型的三处;D。题目中出现的第1个答案是为考生带给了回答问题的角度与基本样式,是示范答案,帮忙考生从资料和形式上明白和答题因此审读题干的语言,就是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
2、关注题目的考点中考记叙文阅读考题仅56题,涵盖面却很大,考查知识和潜质,既有必须的适度,又讲究梯度因此,考生如果基础知识扎实,熟悉考点,那么在考试时就会从题目中看懂考点,根据题目要求准确答题如《孩子和书》第17题,表达效果有什么不一样?请说说理由,这道题目,既考了比较,又考了省略号的作用,还考了人物的思想品质考生如不熟悉中考语文考点,何以回答?
3。留心分值的设置中考语文总分值为150分,在题量不变的要求下,命题者势必提高各题分值,因此注意分值也不失为一个答题的方法从今年中考记叙文《孩子和书》的第
题来看,命题者设下一个陷阱:联系全文,第○15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6分)不少考生在这题上失了3分,原因是答题纸上只留了一个空格,考生误以为只有一个答题点其实关注分值,我们就不难发现,该题一空6分,肯定隐含至少两方面资料,否则该题分值高得离谱了考生要学会善于识破试题中的干扰素。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清华网校的学习方法栏目由清华附中名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附中优秀学生学习心得组成,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事半功倍。
数理化三门课程之间紧密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物理成绩的好坏不但影响理科综合的成绩,还会对数学和化学的学习造成影响。因此,考生若想取得好成绩,势必要在物理上花费一番功夫。在复习时要讲究方式方法,正确合理的进行。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老师们的建议。
一、 树立信心,客观真实地分析自己,确立努力方向
世上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学习上也一样。根据自己两年多来的物理学习经历,分析自己的水平,确定自己在物理学科方向的奋斗目标,这对整个复习过程有着深远的意义。这绝不是说上一两句空话,你要把奋斗目标定得很高,必须按照很高的标准去努力。客观地分析确定合理的目标,会对你剩下几个月的复习工作产生有利的指导作用。它可帮助你确定哪些地方多花些时间,哪些地方可以放过。要知道物理学科在最后的考试中高低分数悬殊很大,在同一个班里有的同学接近满分,也可能有的只是六、七十分。因此,我们必须以稳定的心理状态去投入复习工作。
二、 提高课堂 40分钟的效率
课堂复习是指导学生的关键环节,有的人认为课上听不听没有关系,只要课下大量地做题就行了,这是很不对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处理高三复习的内容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相应的方法,以帮助班里绝大多数学生搞好复习工作。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将教师指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消化吸收比在课下用更多的时间毫无目的地翻阅参考书有用得多。
三、 知识系统化,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物理学科的内容很广,知识层次十分清楚,只要稍加总结,就会使你感到脉络清晰。举例来说,很多同学十分害怕解力学题目,特别是一些在太熟悉的问题。但我们如果对力学知识体系非常清楚,你就不会拿到题目而不知从何处入手。力学题目无非包括 "三大块",即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总是不涉及物体运动,而纯运动学一般只涉及加速度、位移、速度等概念,而不需要分析受力,动力学便是受力分析与运动过程相结合的综合性问题。解决的途径无非是"牛顿定律"或"能量"。"能量"中的主要方法自然包括动能定理、动量守恒等,如果再涉及到圆周运动的话,有关向心力的问题也要考虑进去。如果题目中的物理过程十分清楚,定理合理运用,题目自然会解答清楚。
四、 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与其他科目的关系
物理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有效。虽然现在是最紧张的复习阶段,但也不能搞疲劳战术,一学习就到夜里一两点钟,带着疲惫的身躯来上课,效果可想而知。我建议大家每晚复习最好在 10点以前结束,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身体是你取得最后胜利的保障。
其实这是一个没有太多话可讲却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很多同学在高考考场上可能由于太过紧张或过于亢奋而一时手足无措,答每道题都不能真正静下心来,写上几笔就觉得没有思路,又急着去做下一道,弄到最后“一题无成”,平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所以合理地安排好答题顺序,自信,沈稳地完成试卷是高考成功的的先导,对此,我们每一位考生都要给予重视。
首先,一定要大体上看一下试卷结构,看看各种题型,分值的分布,对整个卷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全面的把握,这样你才能在安排答题顺序时心里有数,不致慌乱。这虽然已是“老生常谈”,但请各位千万不要“常谈常忘”。
然后开始答题,这没有太多的窍门,按照整个试卷的设计结构逐道求解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学喜欢反着答题,即从后往前答,这其实不是一个好的答题习惯,因为整个试卷结构是出题人按照程度由易到难、分值由小到大的顺序安排好了的,打乱了顺序,会给自己增添不少的麻烦。
另外,就答题顺序,我还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确实要按照由简单到难的顺序,能得的分一分也不丢,将没有把握的题放到后面再去努力争取。但这里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先放一放的题不能太多,最多不超过三道。因为当你着手做一道题时,毕竟有了一些想法,若浅尝辄放,回头再看时,可能那些解题思路有的已被遗忘,有的步骤得数没有保存下来,这样无形中增加了许多重复劳动,解题成本变大;而且留下的题太多、会使自己心里没底,解后面的题时会产生急躁情绪和挫败心理,总觉得又是一道过不去的“关卡”,动辄欲轻易放弃,搞得“一题不会,满卷皆输”;再有你现在解不出的题回头再做时,也往往不易得解,即便得出,困难程度也会变高得影响你全卷的检查。所以,虽然很多老师,也有很多状元都建议大家做难题时先放一放,回头再攻克不迟,但我想告诉各位将要走进高考考场的同学情绪再稳定一些,不要轻易弃题,或许你稍稍慎重沉稳一点就能“柳暗花明”了。
某月某日至某月某日,我有幸参加了市局组织的赴内地学习考察组,赴某省某市和某省市、某市等先进地市学习考察基础信息化、政务规范化等方面内容。此次学习考察虽然时间短,但受益匪浅,体会很深,下面我就基础信息化和政务规范化方面学习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础信息化建设方面。
1、统筹规划是根本。通过三地市实地参观与交流,发现三地市基础信息化建设工作由市局科信部门统筹建设。服务信息化不能单打独斗,各自独立建设,这样难以整合信息资源。要抓好统筹规划,尤其是在顶层设计上,要从全局出发,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凝聚各方面的智慧,研究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框架体系,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
2、信息采集是基础。信息化的重要支撑点来自于信息采集,包括视频数据、车辆数据、人员数据等数据。以东莞市公安局为例,积极开展社会信息资源采集、高清视频监控建设、智能卡口建设、等一系列基础信息化建设工作,据了解目前全市联网视频监控设备达到若干余个(在线率100%),全市交通卡口若干余套,为某市信息化的深度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3、大数据服务云是核心。谋省厅制定了《某省机关“六大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将数据服务建设工程列为首位。目前黑龙江省公安厅已经推出了“龙江云”平台,旨在实现全省公安资源、数据、应用、服务四大共享,打造联动平台,创制公安主战工具箱,实现全省服务工作“一张网”,信息数据“一片云”,实战应用“一键通”,引导数据思维认知,尝试数据思维治理的新型服务工作模式。
二、政务规范化方面。
1、场所规范。以某市局为例,他们本着“统一、实用、安全、方便”的原则,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场所功能区建设标准和管理运行制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整体布局和细小环节都明确了统一、严格的标准。总的要求是:某区要安全合法,接待区要宽敞便民,办公区要敞开高效,生活区要整洁实用的要求。
2、程序规范。加强机制建设,通过出台规范,针对政务活动中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和基层同志关注的政务难点热点问题,细化流程、严密程序。
3、行为规范。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人手配备现场记录仪、便携式打印机等设备,提高一线同志信息化政务能力;启动了网上政务信息管理系统,不是网上流转项目,相关部门一概不予受理;针对不同岗位,科学设置标准、行为标准、标准,做到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工作流程、明确岗位技能。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深深感到我们与先进地区在信息化、规范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为我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