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人的想法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眼界不一样,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关于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样去写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煤矿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煤矿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 加快推进和谐矿区建设
学习领会好六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落实。当前要结合某矿的实践,创造性地推进和谐矿区建设,重点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创业发展,努力为建设和谐矿区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建设和谐矿区,发展是基础,没有发展,什么事也做不了。在创业发展中,速度是竞争力,质量是效益,体量是地位,必须保持三者的统一。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五百亿目标不动摇,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争创领先的发展速度,进位争先,坐稳行业第二方阵。要把提高发展质量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按照有进有退、有急有缓的原则,集中资源大力发展优势项目。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矿区、生态经济园区。按照发展式、增效式、相对减量化的要求,大力推进节约型企业创建。更加注重投资业绩,建立完善投资回报考核评估体系,力求效益最大化。要坚持盘活存量促增量,激发存量活力,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源。要通过本部和异地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力争提前实现第二个翻番目标,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二)要珍爱职工生命,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本质安全型企业。
对煤炭企业来讲,做好安全工作,无疑是建设和谐矿区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但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矿区的最大变数,必须高度重视,群策群力,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安全工作,实现安全发展,为和谐矿区建设提供良好环境。要认真贯彻权台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推进现场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主动安全观,规范岗位操作行为,深化“三违”专项治理,促进人的本质安全。要实施新的标准,推进科技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装备水平,从根本上提升矿井防灾抗灾能力。要更加注重异地安全工作,与本部一个标准,实现异地与本部安全工作的同步发展。积极推进安全理念变革,改善安全思维模式,培育先进安全文化,引领创建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推动安全工作水平逐年提高,力争实现零事故、零伤亡目标,在全国率先建成本质安全型企业。
(三)要尽最大努力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现实问题,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职工。
建设和谐矿区,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善待职工,做到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要以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实实在在地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实现他们的愿望。要在企业效益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职工收入,尽快实现达小康目标。要把补还历史生活欠账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经房建设力度,加快实现“两个转移”,改善职工居住条件。抓紧搞好矿区道路以及水、电等设施改造,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力争到“十一五”末基本解决职工生活大的欠账问题。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完善扶贫助弱机制,不让一个职工家庭吃不上饭、子女上不起学、职工看不起病。要通过持续不懈努力,力争到“十一五”末,把矿区建设成职工收入较大增长、生活欠账基本解决、医疗等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职工安居乐业、欢乐祥和的新矿区。
(四)努力创造保证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最大限度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公平正义是建设和谐矿区的基本条件,制度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不断完善民主权利保障机制、企务公开公示机制、收入分配机制、矿区维稳机制,努力消除影响和谐的体制机制障碍,从源头上保障公平正义。要切实推行企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以职代会为主渠道,采用多种形式,让职工知情,听职工议事,请职工监督,提高职工主人翁地位。要尊重和兼顾各群体利益,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从坚持公平正义的角度,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建立起既体现个体价值、又相对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要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倡导“有话好好说,有事按程序找”的信访工作新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妥善处理好新形势下的新矛盾新问题。要积极推进依法治企方略,坚持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将某矿集团建设成为法治某矿、平安某矿,使公平正义成为建设和谐矿区的重要支柱。
(五)要积极构建和谐文化,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和谐文化是广大职工依附的精神家园,也是和谐企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源泉之一。全集团要大力倡导人际(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关系融洽、干群关系密切、各种群体相互理解、企业愿景普遍认同的和谐理念,积极培育团结、协作、诚信、互爱的和谐精神,建立起具有调节利益、增进融合、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的某矿特色和谐文化。要坚持用和谐文化培育人、鼓舞人、塑造人,引导职工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广大职工的重要价值取向。要深入开展“八荣八耻”的教育,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树新风。要提升文明创建活动层次,推动文明创建向以人为本、体现关爱等主题延伸,更大地促进人文环境和谐。职工道德素质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关键。要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努力营造“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培养职工高尚的道德情操。
(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建设和谐矿区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各级党委必须把建设和谐矿区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和谐制度建设,科学协调好各种关系,大力营造安定和谐有序的矿区环境,以促进矿区和谐的成效体现党的先进性。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更加尊重职工、关爱职工、善待职工,满怀深情地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创造让职工肯定和认可的业绩。要全面加强和谐社会理论体系学习,提高党员干部建设和谐矿区的自觉性,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要逐步建立建设和谐矿区的业绩考核体系,促进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发挥潜能,积极推动和谐矿区建设。要持续推进党员先进性教育,增强和谐意识,提高和谐能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建设和谐矿区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把基层党支部建成建设和谐矿区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内生活,推进集体决策,以班子和谐团结,保证科学民主决策。要加强基础工作,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努力创造建设和谐矿区的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在建设和谐矿区中的主力军作用。要持续深化本质廉洁文化建设,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筑牢反腐败思想防线。要继续抓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突出治理重点,确保治理工作不断取得实效。要重点围绕领导干部安全履职、职务消费和财务管理,认真组织专项效能监察,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突出问题。要把科学配置权力与有效监督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是全集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加强检查指导,推动学习贯彻活动深入开展。各级干部要学在前、用在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带头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全会精神。宣传和新闻部门要组织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报道,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和理论宣传辅导工作,把学习贯彻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用全会精神指导当前工作,主要抓好三个结合。一是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相结合。现在距离年底只有短短的两个多月,要确保完成“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各部门要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动力,对照既定目标,抓紧工作,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二是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与思考明年工作思路相结合。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把建设和谐矿区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根据全会精神超前谋划明年工作,把促进矿区和谐作为明年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把全会精神以及企业的各项惠及职工的政策落到实处。三是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节约型企业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体现到创业发展实践上,团结带领广大职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建设和谐某矿作出更大努力。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吴邦国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新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
全会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全会认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全会强调,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全会提出,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部署。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要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要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搞好协调指导,增强政治敏锐性,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七大于201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总书记为胡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锐意进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完)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对构建进行了具体部署部署,这是史上的一件大事。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要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要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分工,搞好协调指导,增强政治敏锐性,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健全防范腐败的体制机制,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深入开展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本人一定要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本地工作实际,将构建和谐社会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感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感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发展是硬道理。这句精辟之言同样适用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这是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任何一种社会,都要以一定的经济为基础。作为社会形态的社会,如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发展阶段的小康社会),是这样;作为社会状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这样。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贫穷的基础上也不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个要求涵盖了很多方面,要在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全面实现。从当前来说,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种利益问题,无论是扩大就业,还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是发展教育,解决教育不公问题,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等,这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经济作基础,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还是邓小平当年所说的道理,现代化建设,发展经济,这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当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主要的条件。
当前,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呈拉大的趋势,如果用“劫富济贫”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只会激化社会矛盾、违背社会和谐初衷,绝对不可取。根本的办法是将蛋糕做大,即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
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之道。
以历史的眼光看,旧社会是不和谐的社会,其不和谐的根源和表现,首先在于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另一个根源和表现是,经济落后基础上形成的贫富对立等社会矛盾。在我们的社会,由于剥削阶级的被消灭,阶级对立的消失,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不和谐已经基本不存在。但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发达,贫富差距还存在,这是现阶段社会不和谐现象的经济原因,也是基本的根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发展经济摆在首要地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里讲的发展,不是任何一种发展,而是指科学发展。只有科学发展,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筹兼顾的发展,才能为和谐社会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违背客观规律搞发展,不从实际出发搞发展,不但不能带来社会和谐,而且发展本身就是破坏和谐。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盲目发展,既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些年的一些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某些盲目发展,浪费资源,破坏生态,有的还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引发新的矛盾,造成了不利社会和谐的后果。这些,都是深刻的教训。
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之道,意思只是说,发展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到来。和谐社会,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多方面的坚持不懈的工作来实现。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感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