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比心得体会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教学评比心得体会》,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教学评比心得体会

11月4日、5日,我有幸参加了xxxx年xxxx省初中物理教学评比暨观摩活动,两天时间共听了7节课,课题分别为八年级上册的《光的反射》和九年级全一册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参赛的每堂课都有着不同的亮点,自己学到很多教学的方法和智慧,在此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导入巧妙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一般都会有一个精彩的引入。教师在课堂上的巧妙引入,一般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解决心中的疑惑。引入就如同给学生开启了一扇门,而门后面的景物是未知的,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寻。这次活动中,每位老师的引入方式各有不同。如在《光的反射》课上,有一位老师是叫一名学生上来,先用物理书做成一个简单的瞭望筒,让他观察下面的学生,然后让他慢慢蹲下去,直到讲台的下面,问他还能看见其他的学生,当然不能。这时老师给他一个用两块玻璃板做成的潜望镜,再让他观察,他说能看到了。由此引入光的反射。还有一位老师拿着一个靶板,让学生用激光笔和平面镜打靶子,看谁能最快照到靶心上来,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让人眼前一亮,如此的闪亮登场,又怎能不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呢?所以,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对教师创新性的一大挑战。

二、探究形式多样化

科学探究课有别于科学家的真实探究活动,需要教师巧设教学主线,对科学规律的意义建构减少一些或然性,需要教师巧搭脚手架,减少学生在短时间内逾越不了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情,打破常规,进行创新性教学设计。如上《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一课时,大部分老师都是按照我们平常的思路来上的,但蚌埠六中姜丽老师大胆打破教学常规,针对学生学习中困难点,先让学生自己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做完后,让三组学生到前面展示他们小组的实验结果。由于三个组所用的电阻不同(5Ω,10Ω,15Ω),他们画出的U-I图像不一样。姜老师的处理很巧妙。她把三个透明胶片叠在一起,可以看出,电压相同,电流不同。这样自然而然引出下一个探究问题: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接着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整节课连贯、流畅、自然,令人耳目一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在所有的课上,教师都把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利用给出的实验器材亲历探究过程,在探究中不断地思考、感悟,最终发现规律。一堂课下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所获得的知识远比看几幅图片或仅听教师的讲解印象更加深刻。教学中教师真正把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的运用,师生之间的真诚的课堂交流,无不体现出平等、宽松、和谐。

四、追求真实的课堂

高效的课堂应该是真实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构知识、获得能力。在蚌埠姜老师这节课中,得出的结论不是强加给学生的,是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发现和总结得出。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个真实的世界,让学生“真探索”、“真思考”、“真习得”。

另外老师都利用电脑技术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画出图像,既清楚又准确。让我们感受到科技对实验研究的促进作用。我们必须加强对电脑技术的学习,运用技术力量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总之,本次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每一位参赛老师教态自然,设计过程非常流畅,衔接性很强,整个过程没有磕碰的感觉,而且都能前后呼应,获益匪浅。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向名师学习,领悟教育教学智慧,不断提升自我,创新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努力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真实、高效。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美术优质课评比活动的心得体会


美术优质课评比活动的

瑞安九中 杨雪梅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准备,我参加了2011年瑞安市高中美术优质课评比的活动。一堂优质课需要的是综合素质的呈现,包括对课题的挖掘,课件制作,课堂环节组织,课堂语言组织等等。由于是第一次参加此类比赛,整个过程显得仓促紧张,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 选择课题

课题的选择一定要坚定,选择好课题后要坚持做进去。

我想起漫画《挖井人》,觉得自己和里面的漫画形象很像。在选择课题阶段,我不停地挖课题,但还没怎么做进去,就中途放弃,选择另外的课题,为这此比赛总共试过五个课题,这过程中不断地有新的想法又不断地否定自己,到最后每一个课题挖掘得都不充分。

二、课前准备

课前与所授课班级学生交流,事先了解所授课班级学生人数,如果需要工具准备的课程,能比较好把握数量,不至于临时工具不够影响课堂教学顺利实施。了解班级学生特点,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课前,学生已经准备就绪,距上课还有一点时间,我想总不能浪费这时间吧,于是我利用这里的一点时间与学生交流,消除他们的陌生感,努力营造出一堂较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如我所料,之前的交流非常重要,课堂中的问答交流显得自如很多,最后在学生作业展示环节,几个学生都表示这堂课很开心,这也是令我比较欣慰的。而事先没有了解班级人数,工具准备不足,个别几个学生只能共用工具,也是比较失败的。

课前多媒体操作流程的熟悉也非常重要,有条件的应提早一两天到开课场地熟悉硬件设备,确保万无一失,免得临时手忙脚乱,影响课堂教学情绪。

由于是上午的第一堂课,我一开始以为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准备,哪知还是太过匆忙。一开始硬盘插到电脑上,电脑无法识别,只好又重新借同事的U盘拷贝,课件是放到电脑里了,可是课件中的声音突然无法播放,重新做了一遍还是不行,上课时间又马上要到了,只好临时放弃这个内容。

三、课堂中

抓住课堂的随机生成,比如学生回答之后要做适当总结,对课题内容要进行深入挖掘,而不应该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教学环节设置要恰当,单一的课堂学生会不感兴趣,而太过丰富的课堂又偏离了课堂的本质。另外板书的书写也很重要,基本上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总结,而我竟然把它给忘了,还是紧张作祟。

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成长不少,我明白一堂真正的优质课,背后要付出真的很多很多。也让我感受到同事间的温暖,课前的听课评课,给我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课前帮我准备材料工具,不停给予我肯定与支持,真的非常谢谢你们!

在今后,我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多思考,多积累,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三、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四、“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文至直则无味。我认为课至平则无趣。那么,什么样的课才能吸引学生呢?才是一节好的美术课呢?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本好书,一部电影,要吸引住读者、观众,精彩的开头是必不可少的,上课也同样如此,没有精彩的开场白如何吸引学生呢?所以,一堂好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导语设计得好,先声夺人,就能激发情趣,创设意境,激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就会对教学产生积极作用。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这教就是审美教育。美育是一种运用艺术美和现实美来影响、感染、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美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艺术。而审美过程是人们用感觉器官耳、眼感受客体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导语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去感受美的造型、美的线条、美的色彩、美的构图、美的声音,从而唤起一种审美的快感。我认为,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达到目的。
(一)、图片欣赏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范画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

(二)、兴趣激发法

心理学研究证明:最大最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内在兴趣,只有这种内在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运用实物导入
实物是最直观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工具之一。有时,千言万语的,不如一览实物,它可以使任何繁琐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明了,把实物运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我在上《标志设计》这一课时,我取出学生常见的标志给学生看,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变得非常兴,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2、运用谜语导入
生活中没幽默是乏味的,同样美术课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在美术课教学中,如能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会更轻松、更有效。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形成心理上的相容,共同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3、运用故事导入
儿童喜欢听故事,他们一听故事,会兴致勃勃,注意力高度集中,引述与上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想象激发法
黑格尔曾说过: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但真正的想象是需要有情感体验的,没有情感的作用,想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想象的内容是自由的、宽广的,所以,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可通过各种方法,如生动的语法描述,音乐的欣赏,画面的展示,学生的表演等作为导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提高的想象力。另外,一节好的美术课除了要有好的导入,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过程还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了解美,学会创造美的能力。
一、让学生想画,激发创造欲望。
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
1、 展示优秀的同龄学生美术作品,激发创造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甚至是想超越的愿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术的内容在身边随处可见,训练中我根据不同的内容或采用学生讲自己的故事、或实物投影或用电教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业,有意识地多鼓励、表扬,都是使他们学习兴趣浓厚并能长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二、让学生敢画,勇于表现自我个性。对初中学生来说.美术创作有着一定的难度。传统的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学生的创造意识,绘画中的勇于表现自我,从某种意义方法上说就是一种成功。因此,教师要设法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帮助他们增强创作的勇气与自信心。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大胆创造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挥成功的激励作用。
1、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生创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各自的才能,引导他们把创新的意识表现在纸上;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喜欢提问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构思想法,引导他们将之表现在创作中。评价时,尽量地在学生作品中找闪光点,加以表扬,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切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去判别一张画的优劣,以免使学生的心理上产生阴影,形成绘画障碍。

2、必要的技法训练,强调基础知识。
在绘画的过程中,决不能毫无目的地放任学生自由发展。那样会使他们盲目地在原有基础重复不前。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物品的特征表现等美术基础造型知识是不可忽视。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放胆去画,去表现自我个性。
三、让学生会画,体验创作成功的乐趣。
在绘画活动中,学生只是表现出想画、敢画,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还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创作成功的目标。

1、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在绘画中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它作为画画的基础,就谈不上艺术的表现。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作为观察对象。而明确的观察任务、正确的观察方法、良好的观察习惯等都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写生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素材,储存了大量的形象,为创作活动出成效奠定了基础。

2、启发富于想象的构想
爱好想象是学生的天性。教学中,我常常提出问题并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启发加强想象的丰富性,集中想象的方向性;或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激发他们的表象形成;或用可视的形象资料及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活动进行直观式的启发,帮助他们拓宽思路,提高画面的生动程度。  

总而言之,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会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想画、敢画、会画,并且保持他们绘画中的天真、质朴、充满趣味想象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绘画的质量。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