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矛盾论》的几点体会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学习《矛盾论》的几点体会”,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学习《矛盾论》的几点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近期,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毛泽东同志发表《矛盾论》80周年之际,我重温了这部光辉著作。通过细读深悟,我深深感到这篇哲学论文观点明确、逻辑缜密、语言生动、论据充分。尽管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这篇文章所体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依然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我们当前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正视矛盾的普遍性,厘清问题推进审计转型发展。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也就是说,矛盾存在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比如,有好就有坏,有优就有劣,有差异就有矛盾,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就会发生,新过程又包含着新矛盾。

同样,现阶段仍然存在许多影响审计工作转型审计的矛盾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观念问题。审计干部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习惯于“老一套”,忧患意识不够,满足于已有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绩,习惯于按固有经验和过往惯例办事,不愿意创新转型;进取意识不够,缺乏主动迎接挑战的积极进取精神,对影响和制约审计转型发展的瓶颈问题主动梳理、系统研究不够,办法措施不多;二是工作措施问题。表现在审计的前瞻性、建设性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与党委政府、人民群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相关审计工作创新转型领域缺乏相应的制度机制保障,缺乏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如在计算机技术运用方面尚需研究制定计算机审计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化要求的审计业务操作指南;三是干部队伍素质问题。表现为审计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待优化,审计人员创造性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适应于现代审计要求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审计工作更加贴近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有待提高。四是工作环境问题。推动审计工作创新转型是对旧的审计理念、审计管理模式、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为保证。一些审计机关推动审计工作创新转型与有关方面沟通宣传不够,争取党委政府、社会公众以及被审计单位、其他职能部门配合的支持不够,造成一些推动审计工作创新转型的举措难以实施。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发展,需要不断克服和解决以上矛盾问题,抓住思想观念这个阻碍审计工作转型发展的主要矛盾,围绕如何破解矛盾想办法,拿出实实在在的解决措施,并且结合实际解决不断出现的新矛盾,坚定不移走转型发展之路。

二、正视矛盾的特殊性,突出重点推进审计转型发展。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矛盾的特殊性时有一个鲜明的观点认为:“不论研究何种矛盾的特殊性,都不能带主观随意性,都必须对它们实行具体的分析。离开具体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殊。”换而言之,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同样,我们在审计过程中也要承认矛盾的特殊性,在具体的审计事项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尽快抓住工作重点,使审计发现问题能尽快得到突破,审计工作成果得到升华,审计工作质量也会相应的提高,进而为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发展贡献力量。比如,在经济责任审计领域要充分这项审计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特殊性,在审计开始前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审前调查,以厘清审计的思路。我们往往需要全面阅读被审计领导干部最近几年来的工作总结,主持召开会议时的会议纪要,了解有关领导任职期间做了哪些重大决策?这些决策产生了什么后果?决策的程序是否正确?最后将整个决策的过程与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进行关联对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特别关注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土地利用、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特殊领域存在的矛盾的特殊性。经过这样一个思路捋下来,就抓住了经济责任审计中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这个关键因素。往往经过这一思路,一些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此外,在《矛盾论》中还专门用一个章节矛盾特殊性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即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毛泽东同志通过这一章节的重点论述,实际上是要告诫世人,在一个问题或多个矛盾中,常常有一方起者决定性的作用,要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结合到审计实践中,如我们在开展工业园区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面对各级政府的工业园这个特殊的领域,就要牢牢把握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紧紧围绕工业园区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在摸清工业园区的建设规模、土地利用、入户企业的投资强度、地方财政投入、项目建设管理、发展环境等方面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工业园区规划、协议和已入园企业数量和占有土地情况;入园企业的协议投资强度、实际投资金额、亩产年税收、产业结构等;园区建设资金的收支、项目的建设管理;园区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审批环节、服务体系等软环境建设情况。实践证明,抓住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能尽快锁定问题,使审计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三、正视矛盾的对立统一性,辩证思维推进审计转型发展。

《矛盾论》在论述矛盾的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时指出:事物的发展变化就本质而言是矛盾的发展变化,而矛盾首先是在对立面相互否定、排斥的斗争性中发生变动的。《矛盾论》所阐述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核心是要讲两点论、用辩证法、找平衡点。进入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活动更趋复杂、多元。就审计论审计,机械照搬条条框框,只会固步自封,影响和阻碍审计工作转型升级,影响和阻碍全面深化改革进程。

因此,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必须放眼全面深化改革大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和省委关于“建立健全允许失误、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精神实质,牢固树立辩证执法理念,科学研判和处理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审计执法的尺度和节奏,旗帜鲜明地支持和保护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公罪”与“私错”的关系。区分工作失误与失职,主观与客观,改革创新与滥用职权,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与谋取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的界限,对一心为公,敢于担当、敢于担难、敢闯敢干而产生的工作失误,要适当从宽处理处罚;对出于不良动机,投机钻营、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不负责任或不正确履行职权而导致失责的,必须依法从严追究责任;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合理与合法的关系。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客观存在着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现象,如一些地方做出符合实际而有悖于国家政策法规的行为。审计时决不能死抠条文,也不能放弃原则,必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坚持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结合,在坚决查处违法乱纪行为的同时,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追根溯源,促进改革政策措施不断健全和完善;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刚性政策执行与踏“底线”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经济活动难以避免与既定政策法规发生“撞车”的情况。采取把现行政策法规与现实情况机械地一一对照的办法,就可能把改革创新的许多做法看作是踩了“底线”和“红线”,从而可能给全面推进改革造成实质性损害。要着眼保护创新,支持改革,在坚决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刚性政策权威的基础上,慎重处理改革中的转型、创新、突破等问题,提升审计执法水平。

正确处理好以上“三个关系”,归根结底就是处理好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我们要按照省厅《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包容审慎评价处理20种情形的有关要求,本着“遏制违纪者、惩治违法者、保护改革者、宽容失败者”的原则,对处于不良动机,投机钻营、滥用职权而导致的违纪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从严追究责任;对一心为公,大胆履职、敢闯敢干而产生的工作失误或差错,要从宽或免于问责,这既是符合矛盾论对立统一原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改革发展,推进审计工作转型发展的必要要求。

四、正视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苦练内动推进审计转型发展。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开篇就谈到了两种宇宙观问题,将形而上学宇宙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进行了对比并肯定了后者的正确性。他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社会的发展,主要不是由于外因而是由于内因。”换言之,就是说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则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里的哲学观点也适用于我们当前的审计工作。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同样需要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干部苦练内功,从内部抓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发现问题,还要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指出产生问题的内在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审计建议,这样才能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防范风险。比如,近年来我们在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有的扶贫资金拨到扶贫村之后,没有按照申报的事项使用,在没有经过向扶贫资金主管部门申请调整项目的情况下直接用于别的用途。更有甚着,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农户采取一些手段也享受到了扶贫补助资金。问题是发现了,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避免问题屡审屡犯呢?我们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在外部,而在有些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内部,在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如此重视扶贫开发的情况下,有关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和有关人员对国家扶贫资金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是十分清楚的,之所以明知故犯,就在于扶贫资金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没有相应的内控制度约束手段和问责机制,让一些部门和个人有了侥幸心理。因此在审计后,我们针对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内控制度健全了,许多问题都自然解决了。

再比如,我们省厅对全省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量化考核,并对全省审计机关根据考核内容进行排名,这项工作是省厅提高全省审计系统工作水平,提高工作绩效的重要手段,各级审计机关普遍重视。笔者认为,要想在这项考核中取得好成绩,关键还在于内因,在于审计机关内部。比如全体审计干部的精神状态如何?各个部门的团结协作机制是否顺畅?业务部门的审计业务工作是否出彩?综合部门是否将有关经验及时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升?审计信息化运用水平是否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水平如何等等?把这些内因抓好了,再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突破信息宣传、审计案件移送、审计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量化考核成绩自然不会差。因此,要提高审计工作质效,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发展就必须练好内功。这就是矛盾论内外因辩证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学习矛盾论心得体会


篇一:个人学习《矛盾论》心得体会

个人学习《矛盾论》心得体会

2011年9月至22月,我有幸参加了县党校学习。根据学校教学安排,我自学了毛泽东在1937年8月写的文章《矛盾论》,不禁再次为伟人毛泽东的伟大人格、雄韬伟略和杰出文才所折服。《矛盾论》确实经典,不仅对当时的革命斗争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74年后我们仍在学习。

《矛盾论》的确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一条思路,更准确一点说,是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凡事你都可以从中找到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点或两个方面,也就是矛盾着的双方,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区别轻重缓急,推动矛盾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化。轻重是从空间上讲要区别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就是说抓工作要抓重点;缓急是从时间上讲矛盾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工作重点也要随之调整。考虑到大千世界、人生百态,我们无不时时处处面对着矛盾和矛盾的运动,《矛盾论》能够给我们指明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径、一个切入点,这让我由衷地感到毛泽东同志的高明和《矛盾论》的精彩。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个人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做一名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是要正确对待工作上的矛盾。我们每天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是一项矛盾或一项系统综合矛盾。干工作,也就是在处理矛盾。二是要正确对待同事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在一起工作的同事,相互之间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是必然的。三是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每个人都处在瞬息万变的物质世界当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就是生活在矛盾当中,生活本身也是一个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对待事业、工作和人生的价值上,我们应在矛盾斗争中,时刻注意保持昂扬的斗志,积极把握主动权,使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从各方面不断丰富提高自己,努力工作,使自己的人生矛盾运动向高层次发展,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二:矛盾论心得体会

《矛盾论》心得体会

摘要: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任何事物的运动与发展都是由他们内部的矛盾所引起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至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是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某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则是由他特殊的矛盾决定的,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在事物的所有矛盾中一定有一个主要矛盾影响和领导其它次要矛盾来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矛盾各方面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只有正确理解事物的矛盾法则,才能认知事物发展的原因,才能认知历史,认知世界,认知宇宙。

关键字:发展、矛盾、唯物辩证

一、唯物辩证的宇宙观

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中,我们说植物的生长是因为阳光和土壤,运动是因为作用力的推动,物质的分解与合成是因为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国家政体的变化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但不论是阳光、土壤、能量、作用力还是历史潮流,这些都是事物发展与运动的外部原因,都不是引起质变的根本原因,那么,什么才是引发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呢?《矛盾论》告诉了我答案。读了《矛盾论》之后,方觉自己认知的浅薄,《矛盾论》使我受益匪浅。

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间内,对于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唯心主义者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他们认为事物的发展都是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在欧洲,对于社会发展,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是由社会外部的地理,气候变化引起的,在我国古代亦有“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这些思想因为其当时特定的历史原因而被统治阶级所利用,蛊惑人民,维护其统治。但是这一把戏最终被唯物主义者揭露:事物因其内部的矛盾引起发展。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例子也能证明这一学说。比如,我们在新学期初和其他同学分在同一个班级之中,我们面对的是相同的老师、同学、课程、教学设备、学习环境,甚至我们的能力也没有多大差别,但是在学期末,都出现了各不相同的成绩,有人排在第一,有人排在倒数第一,难道这也是因为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由外部的原因所导致的吗?当然不是,我们每个人面对的外部环境是大致相同的,之所以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是由于每个人不同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态度则是由他们内部的矛盾决定的。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那既然一切事物的变化都由矛盾引起,那么矛盾的普遍性也就不难理解。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处处充满矛盾。从早晨醒来开始,我们就在处于矛盾当中,要起来上课,还是继续赖床,要认真听讲,还是复习考试,要参加社团,还是竞选班干部??总之,生活在不断自行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进行着。数学中的正数与负数、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战争与和平,这些都是矛盾,即使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细胞——商品交换,这一最简单,最普遍,最常见的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中也存在着矛盾。因此,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恩格斯曾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在认识事物中,除了关注它和其它事物的共同点,必须关注它的特殊性,这样才能区别事物。我们在研究事物的矛盾普遍性的同时,也应关注矛盾的特殊性,这也是事物相互依存,又有本质区别的原因。现实中,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了一门科学的对

象,例如,军事上的防御与攻击,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某一事物不同于其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常言道:干事情不能萝卜白菜一把抓,要挑重点来干。抓住重点,我们不仅可以迅速的认清问题的本质所在,而且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样在研究矛盾时,我们也要区分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不同的时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战争时期,我们会暂时放下内部的争斗,一心一意地对抗外来侵略者,这时候外来侵略者和这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家内部各阶级的斗争则将为次要矛盾;当侵略者被赶跑时,国家内部各阶级的斗争又重新成为主要矛盾,侵略者和这个国家的矛盾降为次要矛盾。因此在不同时期,我们要全力找出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重点来解决。

四、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自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列宁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时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矛盾的斗争性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斗争的形式,则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相同。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因而对于矛盾斗争,我们要采用正确的,合适的形式。

五、总结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我们要想正确认识事物发展与运动的根本原因,就要深入理解《矛盾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一名合格的新世纪的青年人。

参考文献:《毛泽东著作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2

篇三:学习毛泽东《矛盾论》的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教学

“矛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学习毛泽东《矛盾论》的心得体会

(经济与管理学院国贸专业1403班 28号 胡婷婷)

毛主席的《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继《实践论》后的又一篇哲学论文。当时“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抗日的局面即将到来,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博古等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正确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作一番大的努力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加强统一全党的思想。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

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在苏联留过学,住过洋房,喝过洋牛奶,吃过洋面包的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

拿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来说,表面上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亿多农民的力量可以说是不可忽视,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而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一年到头打下的粮食除了交地租以外,

所剩下的口粮是寥寥无几,根本解决不了一家人基本的温饱问题,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粮,如果赶上灾年就更不用说了。交不上地租,那么,那些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地主老财就要收回你所租种的土地,甚至逼着你去卖儿卖女,从而导致家破人亡。从而导致官逼民反,这样就会产生内部矛盾,而这些矛盾的产生,必然会推动社会的发展。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毛泽东主席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生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矛盾论》读书心得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讲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章第一节。于1952年暂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再版时移入第一卷。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矛盾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从宇宙观的高度,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不仅指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书中还阐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②全面论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该书从 5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论,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并提出了“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的论断。③论证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条件。④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⑤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毛泽东在文章最后以精辟的笔调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他强调,事物矛盾的法则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论》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深刻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矛盾论》从辩证法角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总的来说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着,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些,就是我们研究矛盾法则的一些简单的结论。
        以从《矛盾论》为主要影响的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促使我世界观转变的催化剂。
        在以前,我的正义感使我对光明与黑暗、善与恶能够分辨。追求前者而厌弃后者。但我从没有想到怎样去改变这现实中的一些丑恶现象。我只知道依靠个人奋斗、掌握实在的技能、本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作一个清白的、有用的、争气的人。读了《矛盾论》,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使我的认识升华了。我感到,要改造现实,不能光靠个人的努力,还要团结周围的人,所有的中国人一起来努力。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我必须掌握矛盾普遍性的分析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在实践中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理各种具体矛盾,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完善自身发展进而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在整本书里,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问题。
        事物的矛盾为何能推动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呢?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各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既互相斗争,又互相联结。“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
        矛盾各方面的相互对立、排斥、否定,就是矛盾的斗争性,它普遍地无条件地贯串于失误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矛盾的共性、普遍性。当唯物辩证法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是矛盾的共性、普遍性时,这是指矛盾斗争性的抽象方面,即强调一切矛盾各方都互相排斥、互相对立、互相否定的一般性方面,而不是指矛盾斗争的具体性、特殊性、个性方面。就具体事务的矛盾斗争情形来说,它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学习《矛盾论》心得体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矛盾


学习《矛盾论》——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矛盾

李俊光 53期青干班求实路

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通过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深深的为其深刻的论述所折服。毛泽东同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列举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矛盾。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不得不先了解其写作背景。1937年7月,毛泽东同志写了《实践论》,8月又写了《矛盾论》这篇光辉著作,《矛盾论》和《实践论》一样,是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哲学总结。毛泽东同志写《矛盾论》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要从哲学上对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武装广大干部,以迎接抗日战争新阶段的到来。写作的目的,是批判和克服党内存在的严重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了解了这个背景,对我们进一步学习《矛盾论》提供了指导。

学习《矛盾论》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什么是矛盾?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与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三大规律完整准确地表述了事物联系和发展动力、状态和趋势。其中,对立统一规律又是辩证法的核心,矛盾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为什么这么说?因为:①矛盾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内容和发展的源泉;②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一把“钥匙”。

二、矛盾的特征

通过学习《矛盾论》,让我们知道矛盾的以下几个特征:

1.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内在根源。矛盾的对立统一,双方既斗争又同一,构成了矛盾运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2.矛盾具有普通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也就是说,世界上工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无论是实践领域,还是微观领域,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还是复杂的运动形式,()都是由矛盾构成的。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的矛盾解决了,又开始新的矛盾运动。没有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矛盾的这种普遍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又是客观的。

3.矛盾具有特殊性。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一方面,每个不同的事物各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构成了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世界上各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在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矛盾特性。

4.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主要矛盾在复杂的矛盾中起主导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次要矛盾在复杂矛盾中处于从属地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以相互转化。

5.矛盾双方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双方中起主导作用,居支配地位;矛盾的次要方面在矛盾双方中居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三、正确对待矛盾

基于 以上五点认识,需要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矛盾:

1.矛盾是个好东西,是矛盾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它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面对矛盾我们要甘之如饴,使自己在处理解决矛盾中成熟起来。

2 .坦然面对矛盾,勇于应对矛盾。矛盾普遍存在的原理要求我们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不害怕矛盾,不能遇到矛盾绕着走。我们要以共产党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去发现矛盾、面对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3.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必需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的解决矛盾的关键和前提。

4.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打蛇打七寸,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提纲挈领的解决矛盾。

5.要分析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唯有如此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要运用矛盾的分析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事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过去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共产党人要抓住新矛盾,迎接新挑战。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一个地区及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重要作用。

《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写于民族危亡之际。《矛盾论》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了党教育了干部,消除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影响,指导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学习矛盾论是个永恒的课题,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思想永放光芒,必将指引着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不断前进。时到今日,我们国内各所高校折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理论和观点都是来自于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我们要坚持学习和领悟矛盾论,可以说是常学常新,每一天学习都会有更深的感悟,深入进去很有意思。

糜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的事业是一代一代接续奋斗出来的,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静下心来读一读《矛盾论》或许你会从中找到答案。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