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者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讨论稿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制定才会更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民政工作者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讨论稿,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民政工作者如何践行党的专题讨论(草稿)

桃 X X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作为民政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深刻认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坚定决心,深刻认识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实质、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就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如何围绕“新时代群众路线教育的时代内涵及如何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如何反映困难群众意见”和“民政为民务实清廉的具体要求和如何践行保障民生、维护民利、发展民权的民政职责”,现结合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多年工作实践,汇报如下。

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脚踏实地的做好基层民政工作,以焦裕禄为楷模。

20XX年X月,我走上了民政工作岗位。于是,帮助困难群众、扶危济困成为了我每天需要面对的实实在在的工作,我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也更加用心地工作,竭尽全力地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制定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扶残助残、优待抚恤、五保供养”等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的实施,让我对民政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肩头责任的重大。具体体会如下:

从干民政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把所分管的关于民政工作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哪个人、什么事、啥困难、需要如何帮助详细记在工作笔记上,当问题与困难解决了,就在记录的后面画个勾号,没有解决的,就想方设法为他们寻求帮助,这就是我的民情。几年来,民情日记已经足足记录了3本。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经过全局群策群力使笔记本记录下无数个勾号。可以说,每一个勾号后面都洒下了我和同志们的辛勤汗水,凝聚着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和厚爱,承载着社会各界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援助。

我所分管的在的八陡镇辖17个行政村,19个居委会,总面积36.94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现有城乡低保户924户1193人,月发放低保金24.3万余元,持证残疾人771人,90岁以上老人115人,重点优抚对象94人,城市三无人员38人;有农村五保对象19人。

记得2012年冬冰天雪地,领导派我和一名同志前往包村点了解困难户过冬情况,当时路况实在太差,由于司机急刹车,惯性导致人颠起头部撞击车顶,当时被撞头晕眼花,但想着自己身上工作职责,想着困难百姓等着过个暖冬,直到知摸底工作结束才一路颠簸摸黑回来。

清楚记得每次下乡入村走访中,不是遇见道路泥泞就是田埂小道,交通很不方便,但为了灾民、为了失学儿童、为了孤寡老人、为了全县 “八一”节召开的全县优抚兑现大会,我和同志们不管遇到多么艰辛工作,都得克服重重困难,给组织给自己给百姓一个满意答卷。

从事民政工作的人都知道,民政工作不仅要有热心、耐心、细心,恒心,还需要亲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解决困难。做民政工作要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的人,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困难群众的笑脸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民政工作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扶残助残、优待抚恤、五保供养”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事事关系困难群众的生存,连着民心,更关乎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众的事无大小,因此,必须把群众的事,尤其是他们的困难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投入真情,用热心、耐心、细心和恒心,象对待亲人一样去为他们分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民生大爱传递到群众的心坎上。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制定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扶残助残、优待抚恤、五保供养”等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的实施,让我对民政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肩头责任的重大!民政工作有了许多变化,无论是低保扩面、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义务兵优待金,敬老院建设及,村务公开,重点优抚对象待遇的发放,老龄工作人员的落实及高龄补贴发放,五保经费、殡葬改革等相关工作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更加要求民民政人紧贴民政职能,增进群众感情,转变干部作风,服务人民群众。

我县有XX个行政村,XX个居委会,总面积XXX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现有城乡低保户XXX户XXXX人,月发放低保金XXXX万余元,持证残疾人XXXX人,90岁以上老人XXX人,重点优抚对象XXXX人,城市三无人员XXXX人,有农村五保对象XX人。每次翻看工作日记,翻看着这些数据数字,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由衷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应该一如既往地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信念,作为民政干部,我们肩上的责任有多重,老百姓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多么需要我们去工作。只有我们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的疾苦,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不辜负群众的信任,才能无愧于人民公仆的称号。

说实话,民政工作就是这样平凡,工作中一些点点滴滴的事情,看似琐碎却又是那么紧密地关乎着群众幸福,虽然忙碌却又是那么充实而有意义。工作日志在不断地累加着,见证着我从事民政工作这几年来的艰辛与执著,其中包含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去细细的体味。

二、紧贴民政职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我深深感觉到民政部门,一头连的是政府,一头连的是群众。所以时常提醒自己,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用真情对待每一个人,认真办好每一件事。工作中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投入真情去呵护、理解和帮助服务对象。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长期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掌握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面对现实,认真总结,本人决心以此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转变观念,加强服务,增强整体功能,发挥积极作用,艰苦创业,团结务实,以更崭新的精神面貌,更严谨的工作作风,更踏实的工作。

民政工作既是民生工作,也是群众工作。只有我们民政干部多辛苦,群众才能少吃苦,只有民政干部求实效,群众才能得实惠。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紧贴民政职能举措,努力做好所分管的各项民政工作,才是我们的根本宗旨。具体谈几点体会如下:

1、做民政工作要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人,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听群众的真心话、实心话,从而更好地帮助群众、服务群众,密切干群关系,要把困难群众的笑脸作为工作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民生大爱传递到群众的心坎上。

2、民政工作者要始终牢记党和政府的重托,永远不负人民群众的期望,当好“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曾耳闻目睹过许多令人痛心的不幸,一份救助申请、一个失学儿童、困难家庭的等等画面一幕幕映入眼帘,痛在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常委与媒体见面时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做为民政人要时刻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盼,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切实增强民政服务能力,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担当构建正能量。

3、做为民政人深深感受到, 民政工作涉及民生民利民权,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多,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要时刻民政干部要牢固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贯彻落实“热情服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耐心服务、文明服务”的宗旨,要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受理、咨询一样热情,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干部、群众一样尊重,忙时、闲时一样耐心,尽最大可能为群众提供方便。绝不出现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树立民政干部廉洁奉公、勤政务实的良好形象。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必须长期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面对现实,认真总结,以此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转变观念,加强服务,增强整体功能,发挥积极作用,艰苦创业,团结务实,以更崭新的精神面貌,更严谨的工作作风,更踏实的工作举措,努力做好各项民政工作,确保困难群众的利益保障最大化。

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今天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基层民政干部肩负的责任,让我更加坚定了 “做焦裕禄精神的忠实传人”的决心和勇气。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按照认真、专业、务实的要求,尽心竭力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就能传播社会的大爱,始终牢记党和政府的重托,永远不负人民群众的期望,当好“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

2014年4月1日(待修改)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信访工作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心得感言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信访工作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心得感言》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是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种正常行为,也是各级领导十分关注的。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然而,总有个别领导干部对待上访者“敬而远之”,碰到上访的群众,就闭门不见或借口离开,怕被上访的群众“缠住”。长此以往,问题得不到解决,矛盾得不到化解,就容易引起上访群众的积怨,就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面对上访者,堵不如疏。领导干部要不怕“被缠”,还要主动“被缠”,积极为群众解矛盾。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须知:是收集民情的“集装箱”、反映民意的“晴雨表”、纾解民难的“直通道”。我们必须以真、大责任、硬本事、好学风和高境界做好信访工作。

1.予以真感情。感情影响行动,感情折射态度。信访工作尽管“很苦、很累、很烦”,但我们如果对党有真感情,信念就会坚定;对事业有真感情,接访就会主动;对群众有真感情,服务就会尽心。信访实践中,切勿对群众诉求敷衍了事,浅尝辄止,把上访当闹事、把“访民”当刁民。当然,在信访工作中有真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

2.胸怀大责任。作为党员和干部而言,最大的责任就是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服务,为实现党的理想和追求贡献自己的力量,表现在信访工作中,就是要有替党分忧的情怀、敢于担当的气度,对待矛盾和问题不推不躲、迎难而上、全力化解,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每一个信访问题的解决,绝非“解铃仅需系铃人”,而要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员,协调各种各样的关系。如果大家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么信访问题的解决就会困难重重,和谐建设的进程定当遥遥无期。

3.要有硬本事。信访工作是能力的检验站,是本领的测试场。有硬本事表现为知识阅历丰富,在信访工作中知晓政策法规,通达世俗人情,熟悉群众生活,具备专业知识,从而做到心中有底、成竹在胸。把握群众工作规律,遵循信访工作特点,全力做好群众工作。

4.要勤于学习。学习是素质之源和能力之本。很难想像,一个不爱好学习、不了解时事、不提升自我的干部能够紧跟发展形势,及时定争止纷,做好信访工作。要把实践当老师,靠实践出真知,注重从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发现信访规律,学习处访方法,增强履职本领。

5.达到高境界。大凡有高境界者,在干事创业中必能抛开自我性,摒弃功利性,拒绝短期性。信访工作是机关“最苦、最累、最烦”的活,信访工作者只有在工作中不存私心、不图回报、不畏艰辛,方能有大坚守、出大作为、达高境界。经过苦苦的坚守、反复的磨砺、不断的寻索和全心全意的投入,于干事创业中收获成功的快乐,于辛劳汗水中体味惠民的幸福,于探寻求索中达到豁然开朗的境地,最终臻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境界。(渔樵)


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如何践行党的

(陈晓菲)

自从今年2月我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以来,我积极参加了局活动办组织的集体学习和自学,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有关论述、党章等,学习了近年来我州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典型事迹。通过学习对开展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识到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我们天天都在讲代表群众的利益、强调走群众路线,当然不会不知道群众是谁。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更是个无须多说的常识性问题,但具体到党的各级干部,这又是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实际问题。只有明确,才能具体而不是抽象、有效而不是空泛地贯彻和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有的放矢地做好群众工作。现结合所学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我们自己是群众

在山西平遥古城县衙大堂正门有副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虽然年代久远,但道理依然深刻适用。我们来自于人民、植根人民,不是游离群众之外的另类。对人民群众的含义我觉得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党员”与“非党员”、“党的领导干部”与“非领导干部”这种较小的定义中,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从本质上说我们都是广大群众中的最普通的一员。就拿我们在坐的各位物价工作人员来说,当你进入了物价局这栋大楼,坐在办公室,我们是国家公务员,你会把前来咨询价格政策、举报违规涨价的人称为人民群众,但是一但我们走出了办公室,走出了这栋大楼,我们也是人民群众了,如我们去超市买东西,我们是消费者,从营业员角度来看,我们就是人民群众;去医院看病,我是患者,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我就是人民群众,即使我们单位的工作人员到外单位办事,从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来看,我们就是人民群众,所以不要人为的划分人民群众与非人民群众的界限,不要人为的将其对立起来,人人都是人民群众,只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色相互之间在转换而已,从来就没有高高在上的让人民群众仰视的个人,也没有脱离人民群众的部门,更没有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的职务。时刻牢记自己也是人民群众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应有的心态,任何时候都别摆架子,做工作办事情,将心比心,把群众当家人、当亲人、当朋友,设身处地多为群众着想,尽心尽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广大人民群众最通情达理,也最容易知足,“你把群众装在心里,群众把你举过头顶”,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许多矛盾和问题就不会产生,很多激烈对立的情绪就可以平复。

当然,明确自己也是人民群众,一方面,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和人民群众都是平等的;另一方面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于群众。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不同的是有更大为群众做事的平台,有更多为群众服务的机会,有更重的责任,这是群众和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应心存感激、百倍珍惜,用自己最好的精神状态、最好的职业操守、最大的努力,造福群众、回报社会。

二、我们直接工作的对象是群众

群众不是一个虚化的概念,而是由一个个真实的人构成,他可以是农民,企业家、也可以是菜贩、乞丐……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隶属于不同部门,直接打交道的群众就是自己的工作对象。组织上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工作平台,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职能,通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服务直接的工作对象,这是职责所在,从这个意义来说,履好职、尽好职是最好的群众工作。

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群众工作更加多样,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复杂,群众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有一少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淡薄,也正是基于此,党中央决定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认为,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好坏,关键在于个人的思想认识提高,在于是否能够融及自己的灵魂深处。无论是增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还是改进工作作风,单靠一次教育实践活动或一项制度等外在力量来促使、强迫自己有所改变,这种个体内心不认同、思想不触及的改变,必然是短暂、反复、表面化的。思想决定行为、行为丰富思想、外在行为的改变,来自于内在思想的转变,所以,像工作作风等外在行为的改变关键还是在于自己思想认识的提高,在于内心深处的触及,在于真正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危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自我分析,深挖思想根源,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才能激发正能量,工作作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那种不提高思想认识,不从灵魂深处入手,不能触及自己的内心,不愿不敢正视问题,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活动而活动,那么理论学习对你来说永远是负担,各种制度对你来说永远是束缚,教育实践活动对你来说也永远是形式。

三、结合本职工作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我认为关键在于你是不是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在于你是否有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的工作成效,我认为作为物价部门,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们就应该结合自己的工作的实际去理解、去落实,这样我们才能开展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名物价工作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立足于当下和眼前,立足于自身实际,立足于本职岗位,从规范每一个行为,做好每件事,过好每一天做起,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改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能力,做到公正高效地每一件定调价工作及成本监审工作和价格执法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在接待前来办事的人民群众的时候,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懂得尊重群众,懂得倾听,在制定制度出台指导意见、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时候,能够多进行调查研究,多倾听一线工作人员的声音,而不是关门想词造句,拍脑门决策,有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自信与底气,有不断改进工作的决心与行动,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搞“假大空”我认为这就是州物价局每一位物价工作者最好的践行群众路线的方法,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也会让前来办事的人民群众即时是处在数九寒冬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新闻工作者群众路线心得


新闻工作者群众路线心得

心中装群众 笔下涌真情


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宣传党的主张、传播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密切联系群众的阵地和桥梁。因此,新闻工作者只有心中装着群众,笔下才会有群众,也只有心中有群众,笔下才会涌出真情,写出的东西才会感人,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树牢群众观点,心中真装群众。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的主体,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善于汲取智慧,汲取营养,真正把群众的创新创造反映到我们的新闻工作中来,使新闻宣传工作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要有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笔触对准群众,把版面留给群众,把丰富多彩的节目送给群众,把新闻宣传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要同群众打成一片,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走进群众实际生活,走进群众心灵世界,用群众的语言来搞宣传,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使新闻报道为群众喜闻乐见,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时刻关注民生,笔下真有群众。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 源在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贴近群众,才能同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倾听群众的心声。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是真心;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心系群众,情系民生,才能做到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知晓群众所需,做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民生问题报道,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因此,要把更多的笔头、镜头,对准群众,对准民生,通过民生新闻报道和政策宣传,从正面的角度及时解答部分群众对当前一些政策的误解,以及在加快发展中出现当地政府与小部分群众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事实真相,向群众讲事实,让群众明道理,消除更多群众的各种疑惑不满和对立情绪,以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把好舆论导向,服务真为群众。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没有真实就没有新闻,没有真实就没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脱离群众。马克思在第一次当主编的时候就指出:“不真实的思想必然地、不由自主地捏造不真实的事实,即歪曲真相、制造谎言。”新闻报道内容大多来自于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只有深入到群众的生活当中,才能发现更多的真、善、美,发现更多的生动典型事例,发现闪光点。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走进事实现场,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新闻事实,正确引导舆论,不误导受众。如今,有些新闻工作者,为了能快速的写出新闻,利用现代网络贴吧、微博等一些平台不加了解、核实就编出新闻稿件,这是与新闻真实相背道而驰的,不尊重新闻规律办事的体现。因此,新闻工作者应该深入实际,尊重新闻事实,把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传播给群众,决不能在导向上出现偏差,决不允许传播有害信息、愚昧观点、误导大众,必须以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着重反映社会生活中积极的东西,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着眼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要不炒作 “热点”话题,不以“卖点”搜奇猎异,要积极挖掘、选树先进典型,把身边涌现出来的杨善洲、高德荣、李桂科、李伯藩等先进典型宣传好,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主流舆论,做到先发制人、先声夺人,防止关键时刻沉默“失声”,重要关头畏首畏尾“不语”,面对话筒把握不当“乱言”,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把好导向,传递正能量。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