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800字

1、内容和进度:完成2 -1 脂肪烃 一节的教学 第1课时:烷烃 第2课时:烯烃 第3课时: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第4课时:习题讲解 2、重点和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1、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附导学案: 2-1 脂肪烃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 2、了解乙炔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和制备等知识 3、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概念、存在条件和脂肪烃的来源 二、预习内容 (一)、烷烃和烯烃 1、分子里碳原子跟碳原子都以 结合成 ,碳原子剩余的 跟氢原子结合的烃叫烷烃。烷烃的通式为 ,烷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2、烷烃和烯烃 (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 的 链烃的总称,分子组成的通式为cnh2n,最简式为 。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3) (3)顺反异构的概念 (二)乙炔 1、乙 炔的分子式 ,最简式 ,结构简式 2、电石遇水产生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因为乙炔 4、乙炔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炔烃典型的化学性质有(1) (2) (3) (三)脂肪烃的来源 根据课本p35页【学与问】,阅读课本p34~35,完成下表: 石油工艺的比较: 工艺 原理 所得主要产品或目的 分馏 常压分馏 利用各组分的_______不同 石油气,_______, ,[来源:学,科,网z,x,x,k][来 _______, ( , , )[来源:学科网zxxk] 减压分馏 利用在减压时,____ _降低,从而达到分离_______目的 催化裂化 将重油(石蜡)在催化剂作用下,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将________断裂________. 提高汽油的产量 裂 解 又称______裂化,使短链烃进一步断裂生 成_________ 催化重整 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 3、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特征结构、烯烃 的顺反异构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4、让学生在复习

查看更多>>>

1、内容和进度:完成2 -1 脂肪烃 一节的教学 第1课时:烷烃 第2课时:烯烃 第3课时: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第4课时:习题讲解 2、重点和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1、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附导学案: 2-1 脂肪烃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 2、了解乙炔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和制备等知识 3、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概念、存在条件和脂肪烃的来源 二、预习内容 (一)、烷烃和烯烃 1、分子里碳原子跟碳原子都以 结合成 ,碳原子剩余的 跟氢原子结合的烃叫烷烃。烷烃的通式为 ,烷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2、烷烃和烯烃 (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 的 链烃的总称,分子组成的通式为cnh2n,最简式为 。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3) (3)顺反异构的概念 (二)乙炔 1、乙 炔的分子式 ,最简式 ,结构简式 2、电石遇水产生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因为乙炔 4、乙炔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炔烃典型的化学性质有(1) (2) (3) (三)脂肪烃的来源 根据课本p35页【学与问】,阅读课本p34~35,完成下表: 石油工艺的比较: 工艺 原理 所得主要产品或目的 分馏 常压分馏 利用各组分的_______不同 石油气,_______, , 减压分馏 利用在减压时,____ _降低,从而达到分离_______目的 催化裂化 将重油(石蜡)在催化剂作用下,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将________断裂________. 提高汽油的产量 裂 解 又称______裂化,使短链烃进一步断裂生 成_________ 催化重整 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 3、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特征结构、烯烃 的顺反异构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4、让学生在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增长技能, 学习重难点: 1、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烷烃的取代反应 2、烯

查看更多>>>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 第四节 过滤和结晶

一、过滤

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操作方法:

例如:粗盐提纯(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展示粗盐,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粗盐提纯

归纳出:

(1)步骤:

①在烧杯中溶解粗盐

②过滤

(2)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过滤——引流

让学生总结过滤作为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过滤是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设问过渡:如果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能用过滤的方法吗?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

二 结晶

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怎样分离?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的析出,再进行过渡,晶体留在滤纸上,nacl溶解在滤液中。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80℃时,的溶解度是169g,20℃时为31.6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从溶液里结晶析出。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80℃时,nacl的溶解度是38.4g,20℃时为36g),降温时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里。过滤时,晶体留在滤纸上,大部分na

查看更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化学经历了史前的实用技术阶段到以原子-分子论为代表的近代化学阶段,以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物质结构理论为代表的现代化学阶段

早期的化学只是一门实用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是化学的成就。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闻名。精美的青铜制品(见彩图)世上罕见,以上这些科学技术在世界人类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药物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之下,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跨入了科学之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我国的化学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牛胰岛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人类探索生命的秘密迈出了第一步。

化学理论发展促进了合成化学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了材料、能源等科学的发展。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标志。没有半导体材料就没有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就没有航天技术;没有光导纤维就不会有现代通讯;没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还会这么丰富多彩吗?

[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设问]怎样才能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5,并讨论)

[一分钟演讲]: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体会,做一分钟演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

查看更多>>>

一、课标要求: 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 山东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 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内容,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依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2、通过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分析醇的结构,知道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并能分析出发生反应类型与对应化学键的断裂关系。 3、根据醇的结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回忆以前学习的醇的相关性质,整理归类反应类型。 4、结合前面的学习,认识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 课标评价: 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5个教学任务,但5个任务不是均等的,从课标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侧重醇的化学性质的探讨,设计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醇反应的断键规律,并加强对应练习,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对于其他几个教学目标要求知道的层次,能够说出常见几种醇的结构、物理性质、用的即可。 历年考试试题评价: 几乎每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都体现了乙醇的知识,重点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与金属钠、与羧酸的酯化反应、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消去反应、催化氧化。具体体现: (1)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2010(山东省) 4.若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可选用的萃取剂是 a.水 b.无水酒精 c.四氯化碳 d.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b选项考察乙醇的物理性质:溶解性。 22.(8分)现有下列四种有机物: ①ch3ch2br ② ch3ch2oh ③ ch3cho ④ (1)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填序号,下同),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2)②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2.了解钠、镁、氯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得失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了解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3.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二、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演变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难点:镁和氧气发生化学的本质三、设计思路

查看更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同样,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利用计算机,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的内容,有些反应现象不是很明显,讲述的内容不是很直观,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使之更加通俗易懂。

一 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本章碱金属编排在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之后,可以把前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巩固,也为下一章元素周期律提供了丰富的典型金属元素的感性认识,本章实质上起到了承前起后的作用。《钠》是碱金属这章的第一节,作为学习高中化学最重要的金属章节,通过学习钠能对碱金属这章有个大致了解。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创造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对元素的学习主要通过学习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通过《钠》这节的学习,可以了解活泼金属的一些通性,以及保存方法

。 二 重点,难点

这一节的重点就是钠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还有钠的物理性质——颜色。难点就是钠与氧气在充足及过量时候的反应,还有就是实验,由于反应速度快,难以观察,最后就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 教学理念及其方法

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能使学生看到没有条件做的实验。在学习中加入乐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对反应速度快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慢放实验的动化,使学生能看清楚过程。

2 涉及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结合过程,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可以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使反应变得直观,更 容易理解。

3 对于钠与水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以通过动画来展示实验不当造成的后果。

四 教学过程

1 首先通过实物钠归纳出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导热性等物理性质

2 再以水灭火图片给学生观看,然后以钠放入水中为参比,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接着老师通过真实实验,果然如动画所放,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时教师再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先记住一些知识

3 再通过一些趣味性实验演示,能更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用一装有半瓶水的塑料瓶,瓶塞上扎一黄豆大的钠的大头针,瓶倒置使钠和水充分反应,取下塞子、点燃火柴靠近瓶口有尖锐的爆鸣声,效果得到大大改进。

五 学法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教给学生对金属钠的认识,掌握金属钠的性质,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归纳物

查看更多>>>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一.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了解化学键、金属键和键的极性。 1.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在稀有气体的单原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 2.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活泼金属跟活泼非金属化合时,都形成离子键。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均是离子化合物,包括强碱、多数盐和典型的金属氧化物。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时都易导电。 3.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电子云重叠)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其中: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包括酸(无水)、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多数有机物和少数盐(如alcl3)。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时都不(或很难)导电。 4.在铵盐、强碱、多数含氧酸盐和金属过氧化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 5.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叫做金属键。 二.理解电子式与结构式的表达方法。 1.可用电子式来表示:① 原子,如:na;② 离子,如:[:o:]2;③ 原子团,如:[:o:h];④ 分子或化合物的结构;⑤ 分子或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结构式是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化学式。 三.了解分子构型,理解分子的极性和稳定性。 1.常见分子构型:双原子分子、co2、c2h2(键角180)都是直线形分子;h2o(键角104.5)是角形分子;nh3(键角10718')是三角锥形分子;ch4(键角10928')是正四面体分子;苯分子(键角120)是平面正六边形分子。 2.非极性分子:电荷分布对称的分子。包括:a型单原子分子(如he、ne);a2型双原子分子,(如h2、n2);axby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相互抵消的分子(如co2、cs2、bf3、ch4、ccl4、c2h4、c2h2、c6h6)。对于abn型多原子分子中a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已成键的分子(如so3、pcl5、sf6、if7)。 3.极性分子:电荷分布不对称的分子。包括:ab型双原子分子(如hcl、co);axby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h2o、nh3、so2、ch3f)。 4.分子的稳定性:与键长、键能有关,一般键长越长、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四.了解分子

查看更多>>>
篇一:高中化学 一学年即将结束,对教学中的感想进行反思,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回忆一年的教学情况,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新教材与旧教材从内容、版面、插图等相比,均有较大的改变。旧教材注重知识的架构与系统性,但课后习题与高考严重脱节,所以另配省编练习册,做辅助教材使用。新教材在保持旧教材知识的架构上,突出当前科技的发展情况介绍,突出探究式教学过程,突出利用插图使学生形象的接受知识的目的等,尤其是课后习题的编排注重了梯度,基础题、中难题、稍难题及难题,做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做到了与高考内容的接轨。应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材。如果教学中完全贯彻新教材的意图,可以推测学生在学完这本教材后,学习能力会有较大程度提高。但教学过程中并不理想,因为课时不足,在完成教材的同时,又要完成省编练习(如不完成,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考试成绩),加上高二年的会考复习决定了新课必须提前完成,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只能注重完成教学进度而忽略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只可惜一本好的教材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看来在现行一切为了高考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是一句空话。 二、对学生的了解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骄傲、娇气并存,以自我为中心,虽然聪明、活泼,但生活上攀比严重,敢花钱,擦黑板也怕把衣服弄脏(不绝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怕学习,对学习无兴趣,迟到、旷课时有发生,和部分学生闲谈,发现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是只要赚到钱,人生就成功。至于如何赚钱、钱的作用、如何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等一概不知、不想,更谈不上如何做好建设祖国的合格接班人。每想到此,真感到是教育、教学的悲哀,真为我们国家捏把汗,怕我们的祖国后继无人。 三、对教与学的两点看法 一套好的教材发挥不了好的作用,原因有以下两点: 1、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在注重提高升学率的同时,淡化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淡化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即使有做这方面的工作,也是拘泥与形式,不能触及学生的灵魂,短期的效应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动力,不能主动学习,不能刻苦学习,而长期的结果将是未来的青年自私、冷漠、贪婪、对社会没有责任感。所以我们应该让教育教学回归理性,明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真正为我们改革开 查看更多>>>
篇一:高中化学课堂模式听课心得体会 2016年11月16日,在尚志高中举行了黑龙江省高中化学新课改课堂模式公开课。本次公开课吸引了全省众多的化学教师和专家到场观摩,我共听了两节课,都是选修5第二章第二节“苯的同系物”他们采用的都是“先学后讲,分层训练,跟踪指导”的课堂模式,具体方法是:每节课给学生10分钟时间自学,教师给出自学提纲,然后25分钟交流、梳理、讨论知识,最后十分钟时间进行测试,讲课的两位老师都有很扎实的教学功底,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引导等方面都各有高招。两节课都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节课都很值得我学习和回味,两名化学教师的优秀课堂教学活动和专家们的精彩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进行了对照,使我们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深切感受到本次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在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感受之一:只要老师动脑筋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办法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就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实验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感受之二:新课导入各有千秋。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两位老师的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感受之三: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位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手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感受之四:他们真正做到了集体备课,据两位老师讲,他们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统一教学理念,统一教学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一起分析哪是重点、难点,分析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评议出教案框架,定出大体的方案。每位教师再对照课标,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发挥创造性,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情况,再进行补充修改,写出每节的个性化的以学定教的教案,这样做老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感受之五:16日下午,各地市的专家代表对公开课进 查看更多>>>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800字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2500字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3000字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2000字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1500字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1000字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700字 高中化学教案全套 高中化学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教案1
高中化学教案全套人教版 教资高中化学教案设计 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化学教案模板 化学教案模板范文800字 高中化学元素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化学教案设计中公教育 高中化学必修教案 高中化学授课教案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 高中化学硫酸教案 高中化学老师教案 教资化学教案模板 化学教案模板范文2000字 化学教案模板范文2500字 高中化学全套讲义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1教案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
展开更多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800字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800字栏目为您整理了海量的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800字、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800字大全、2024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800字等相关内容,还想了解更多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800字相关内容,建议您关注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