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的弊端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计划经济的弊端,感谢您的参阅。

计划经济的弊端

试题:

计划经济的弊端

答案:

计划经济存在的弊端有:

第一,对微观经济活动与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容易产生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相互脱节。[由整理]

第二,不能合理地调节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等现象。

第三,计划容易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地巨大浪费等等缺陷。

第四,计划经济体制与由众多平等个体组成国家的现实世界相冲突。在一国内,宏观上人为地制造出计划制订者,计划执行者,计划执行利益受损者,微观上的企业主体被分成企业管理者和劳动人员等等,构成特权阶层和被奴役阶层不可避免。消极怠工成为劳动者的必然选取。

学念书,我就学过他们的国民经济计划学,什么投入产出表,什么经济运筹法,什么影子价格等等,高深莫测,神乎其神。其计划方法,不谓不高明;计划手段,也不谓不先进,可结果如何呢?经济始终还是不争气,国家最后走向了解体。

说到底,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计划经济所以失败,原因还得从政府的人身上去找。传统观点认为,政府都是大义为公的。可经济学家布坎南说,政府只是个抽象概念,最终要由人组成,因此,若要分析政府行为,务必从人性出发。他还说,政府里的人,其实与常人没有分别,既不能超凡脱俗,也非无所不能。

布坎南首开先河,把经济人引入政治学研究。此一创举,不仅仅打通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通道,而且也拓宽了经济学的视野,让经济学对研究政府问题有了用武之地。比如,运用经济学的最大化原理推断政府行为,我们就不难明白,计划经济为何会失败?同时也能理解,中国为何要选取市场经济。

1960年,布坎南出版了《公共财政》一书,他指出,政府官员的最大化利益与企业家不一样。企业家追求的是利润,而政府官员不是。由于政府带给的是公共品,不仅仅难以盈利,就是赚了钱,官员也不能据为己有。因此,官员不会去关心政府盈利,他们所追求的,是自我的威信与权力。正因

如此,受其威信与权力的驱使,官员通常会挖空心思、不计代价地去扩张财政预算。

若不带偏见,应承认布坎南说的是对的。以往中国地方政府跑部钱进、各式各样的形象工程,其实都是最好的例子。形象工程,说穿了是官员为升官创政绩;而跑部钱进,则也是官员为了争取更高的威信与权力。俗话说,财大气粗。手里掌控的资金越多,权力也就越大。而麻烦在于,官员手里有了钱,就得找地方使,如此一来,盲目上马自难避免,重复建设想卡也卡不住。

要追问的是,下面官员往上跑,为何还真能如愿以偿?科尔内说是由于预算软约束。而我的看法,是因为上头的官员也是经济人。若上头官员秉公办事,也不至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反正钱是国家的,下面的人也是为地方,这样钱给谁都一样,是赚是赔,对审批者个人无关痛痒。要是有人得了好处,那更是肆无忌惮,明知不该给的钱,也可能大笔一挥,把损失推给国家去承担。

计划经济失败,原因大抵如此。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发展八种经济推进县域经济进程


发展八种经济推进县域经济进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特色立市、开放活市、人才强市、实干兴市的总体思路,着力发展机遇经济、项目经济、特色经济、城镇经济、集群经济、外向经济、劳务经济、和谐经济八大经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使经济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8%以上。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5.5亿元,同比增长16.5,人均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亿元,同比增长36.1。财政收入完成26956万元,同比增长13.5。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该市由上届的608位上升到510位。一、发展机遇经济。实践证明,发达地区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善于抢抓并运用好历史的机遇发展自己。泊头市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在招商引资“白热化”的今天,错过一次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要想永立经济潮头,就必须抢抓一切利于我们发展的机遇。面对跨国公司产业、资本正在加速流向中国,国内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因“四荒”产业、资金加速北移,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施,京津冀经济圈的崛起,20xx年北京奥运商机,省“一线两厢”战略实施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市委向全市提出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抢抓机遇、快抓机遇”、“抢抓机遇就是抢先发展”的要求,把发展机遇经济作为抢先发展的“至高点”。
二、发展项目经济。县域经济就是项目经济。紧紧围绕项目搞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的重点,泊头市委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纲”,以科学发展观来抓项目建设,以科学的发展目光来论证项目,以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抓项目,一方面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精心选好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所具有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盘活市内人力、物力、智力资源,扩大开放领域,拓宽招商渠道,致力于以大招商促进大投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发展。截止到7月份,全市固定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共计424个,同比增长46.2%,其中,工业项目32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46个,同比增长52.1%,亿元以上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83.8亿元,同比增长54.9%。
三、发展特色经济。区域经济的竞争就是特色经济的竞争。近年来,泊头市委立足于做大做强林果、铸造、环保设备、汽车模具四大特色产业,成立了四大特色产业办公室,健全了四大特色产业协会,在对我市的特色产业进行专题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把做大做强四大特色产业作为兴市立市之本来抓的特色经济思路,通过产业抓特色,工业抓集群,企业抓龙头,产品抓品牌,特色经济的支撑作用日渐凸现。目前,林果产业,果品年产量达到46.6万吨,产值6亿元,每年约有5万吨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4000万美元,泊头鸭梨出口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铸造产业,20xx年出口非工业铸件25万吨,占全国非工业铸件出口总量的16.3%,占全国铸件出口总量的41.6%,销售收入约20亿元,创汇1亿美元;环保产业,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年销售收入8亿元,约占全国大气除尘设备总产值的3.3%,年出口创汇20xx余万美元;汽车模具产业年销售收入达4亿元,20xx年产值占全国同行业的15.4%。林果、铸造、环保设备、汽车模具四大特色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35%、0.45%、5.5%。
四、发展城镇经济。城镇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重要的就是走城镇化的道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城镇化水平,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由农民成为城镇居民,实现农民向城镇的大幅度转移,以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近年来,泊头市委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修订完善了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对交河镇、富镇、郝村镇等重点乡镇进行了重点规划建设,加大了交河镇、富镇两中心镇的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了以市区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的城镇体系,结合城镇建设,规范了市工业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发挥工业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人才集中的“洼地”效应,坚持城镇建设与工业区、工业小区建设相结合,引导、鼓励各类企业、资金、人才和技术向市区集中,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和集聚,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目前,该市城市化率已达到37.96%。
五、发展集群经济。近年来,泊头市委始终把抓好市工业区和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作为实现“五年再造一个新泊头”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作为推进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块状“裂变”发展的有效“平台”。五届市委以来,调整充实了市工业区管委会班子,请清华大学等高校对市工业区和乡镇工业小区作了详细规划,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入区优惠政策,成立了项目代理中心,市财政加大了对市工业区和各乡镇工业小区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共投入3亿元完善了市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工业区“六通一平”,一个建设标准高

发展八种经济推进县域经济进程第2页

、功能分区合理、项目吸纳力强的泊头市工业区已矗立在冀东南、鲁西北地区。目前,市工业区固定资产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已达到64个,预计总投资14.9亿元。
六、发展外向经济。近年来,泊头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实现经济突围的突破口抓住不放,充分发挥毗邻环渤海经济圈的优势,确定了接轨京津、主攻台湾、拓展日韩、突破欧美的开放思路,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以商引商、以外引外,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同步推进。通过抓诚信教育、造诚信氛围,充分调动起党政干部、经贸队伍、产业工人、企业家以及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民发动、全民招商、全面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立足于产业优势,着力打造八大平台,建立了招商网络,在国内、外建立了招商网点,选聘专业招商人才充实了招商队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与企业联手打造了项目建设平台、服务平台,健全了良性的招商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对外开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出台了扶持外贸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成立了出口集团公司,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和外向水平;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泊头”汽车模具论坛,大大提高了我市汽车模具产业的知名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干部到沿海发达城市洗“心”换“脑”,参加各种经贸洽谈会、高校科技成果发布会开展招商活动,赴欧、日、韩及珠三角、长三角、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招商,加快了我市的对外开放步伐。今年1-7月份,引进省外资金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8.4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创汇2069万美元。
七、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泊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利民”工程来抓,精心组织,创新思路,通过加强劳务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搞好劳务服务等措施,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发展。该市被沧州市评为劳务输出先进县市,全市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万余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万人,同比增加1.5万人,向意大利、韩国等国外用人单位输送30余人。
八、发展“和谐”经济。和谐稳定的环境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有利保证。泊头市委始终把打造和谐环境,发展“和谐”经济作为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的“抓手”。一是抓好企业改革中的群众工作,市委建立了市级领导干部和市直部门分包企业改革责任制,并把干部下访企业、下访基层作为一种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各级干部主动下访、陪同上访,将政策公开、程序规范、透明操作,使改革中的群众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目前,全市115家未改制企业中,有83家已完成改制,其中股份制改造24家,破产44家,出售5家,其他形式改制10家,核销呆坏帐1.4亿元,7500名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二是着力实施了城市低保扩面、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帮扶少数民族贫困户、农村特困家庭救助、疾控中心建设和乡镇卫生院改革、旧城改造、幼儿园建设、纠正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文体休闲场所建设等一系列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就医难、行路难、住房难、子女上学难、工资兑现难和休闲娱乐难等问题逐步得到妥善解决。三是整合了全市公检法司、信访等部门的力量,创建了全市大稳定、大信访、大排调机制。建立了市级矛盾纠纷排调中心和10个乡镇排调大厅,实行了基层人民调解庭与巡回法庭对接办访办案制度,完善了市级领导接访制度,有效防止了群体性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大了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三所一庭”规范化建设和基层平安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为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思考


 “九五”期间,我省在区域经济的划分上,将13个地级市分为“沿江8市”和“苏北5市”。经过几年的努力,纵向比较各县(市)都有较快的发展,横向比较南北经济发展梯度进一步明显,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省委“十五”计划建议正式提出“苏中板块”的概念,将南通、扬州、泰州从“沿江8市”中划出。在全省中比较,苏中、苏北同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下属县(市)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就南通地区而言也存在“南三县、北三县”之说。比较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进程,发达地区无不得益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欠发达地区之所以滞后,开放型经济发展缓慢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探讨经济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重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快慢成败。欠发达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的差距,但归根到底是思想观念的差距。因此,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尽快融入世界市场,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发展开放型经济,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迫使我们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去。我国加入WTO后,我们是“与狼共舞”,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会不断向我们发出挑战,我们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思路、政策导向等都必须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相适应,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嫁接提高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起高效的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使之能经受住入世后的考验,在广阔的世界经济舞台上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二,发展开放型经济,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不敢加大投入,不愿意到国际市场上去闯。企业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迟早要被陶汰。只有主动地融入到国际大市场中去,积极寻求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才能提升企业的产品档次,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我县联发集团和鑫港公司在引进外资方面力度很大,特别是我县最大的外商企业鑫港公司2001年成功引进投资额达1400万美元的“鑫港电动工具城”项目,今年一期工程将投产,全年可望实现销售额3亿元。通过引进外资,企业规模扩大,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第三,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培育管理人才、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引进外资并不是单纯地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更重要的是外资引进后,还会带来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现代企业的组织模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中方管理人员、普通职工都会在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受到锻炼、学到经验、得到提高,从中培养出一批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这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笔宝贵财富,在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把开放型经济定位在龙头经济的位置上,着力以引进外资,带动外经、外贸,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海安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家禽、丝绸、纺织等方面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劳动力素质比较高,劳动力价格相对于苏南而言较低,必须抓住外商抢滩中国的机遇,做强优势,吸引外商来海安投资。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牢固树立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信心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既面临发展机遇,同时也要接受严峻的挑战,必须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构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推进县域经济国际化进程。
㈠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的发展态势,增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机遇感
入世后,中国的对外开放由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可预见性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为此,经济欠发达地区要主动应对,迎难而上,迅速做好应对入世的各项工作,以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就我县而言,入世不仅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丰富的、廉价的人力资源优势,而且我县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品、丝绸等产品,国际市场配额逐步取消,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引进技术、设备、资金和人才,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我县的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现,新长铁路和宁启铁路在海安交汇,火车站场的开工建设,沿海高速公路的施工,苏通大桥的规划选址,都极大地带动了我县区位优势的提升和资源的升值,改善了我县的投资环境。因此,抓住新一轮发展商机就能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耽误一时就可能落后多年,错过一次机遇就可能丢失一个时期,甚至丧失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利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放缓,中国经济增速加快这一有利时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入世的正面效应,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细化应对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㈡充分认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现状,增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紧迫感
近几年来,苏中各县市都提出各自的发展思路,我县第十次党代会将“富民强县、实现宽裕型小康”作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但由于我县受历史、地域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经济基础薄弱,开放型经济的整体水平较低,其成效与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地区的地位不相称;外贸出口的规模偏小,出口总量在南通市8个县(市)、区中仍是最小,仅占全市第一名通州的13.6%,占第7名海门的40.9%。全县26家出口类企业,全年出口超100万美元的仅8家,超300万美元的仅3家,与多年来我们引以自豪的“种养加出”、“海安之路”的美誉不相应;利用外资的数量不多、领域不宽、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去年我县到账外资仅占南通市的6%,占昆山市前11个月的0.3%,除鑫港公司外,只有一家合同外资为80万美元,其余12家合同外资均不足50万美元,与“十五”期末主要经济指标北三县争第一的目标要求不相符;外经直接签约、承包工程数量少、规模小,以中低档次的纯劳务项目居多,发展后劲不足,与“建筑之乡”的称号不相配。发达地区最主要的成功经验就是把开放型经济作为“龙头”经济、战略经济来抓,做到把开放型经济作为第一战略来认识,把开放型经济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落实,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增强时不可待的紧迫感和寝食难安的危机感,居安思危,临危思危,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开放型经济工作的新突破。
㈢彻底清除各种思想障碍,增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责任感
欠发达地区在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问题,领导者和经济工作者要不畏艰难、振作精神,保持思想认识上的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的紧密协调,拉长开放型经济这条短腿。笔者认为,要克服四种不良倾向。一要克服模糊认识。少数领导认为本地区区位优势不明显,接受辐射少,又没有高质量的项目,抓开放型经济会吃力不讨好;一些部门认为本部门是非经济主管部门,与三外工作基本不搭界,不能放下“主业”抓“副业”。二要克服畏难情绪。一些部门负责人认为人不熟,信息少,经费紧,人手缺,抓开放型经济工作就会难上加难,自找麻烦。三要克服忧患思想。少数企业过去在利用外资上受过挫折,走过弯路,心有余悸,怕重蹈覆辙。四要克服自满感觉。有些企业满足于目前有效益、日子过得去的现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面对周边激烈的竞争态势,缺乏强烈的危机感。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切实增强率先发展的责任感,充分认识自身的差距既是压力也是潜力,压力可以转化为强大动力,潜力可以转化为现实优势,关键取决于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就海安而言,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最现实的途径,必须放眼世界看行业,立足市场求发展,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引技、引资、引智并举,形成倾全县之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局面。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现实途径
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虽然难度较大,但也有自己的优势,并非无所作为,必须正视现实,克服制约因素,扬长避短,努力开拓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路子。
(一)突出招商引资重点,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招商引资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各地区争资金、争技术、争项目的问题更趋突出,只有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方法和手段,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形势。
1、明确招商重点。其一,明确重点招商目标。从海安县的具体情况出发,招商重点目标以台港侨、日、美、韩为主。台湾地区一直是我县境外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地,由于其制造业、加工业基础较强,而当地劳动力价格偏高,许多企业正在向岛外迁移,大陆是其首选目标;香港有着众多的中小企业,也大多看重大陆。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大对台港侨的招商力度,大力兴办台、港、侨资企业。日本、美国是我国最大的贸易国和重要的合作国,要寻求机遇,争取合作机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要坚持“县外就是外”的工作思路,引进更多的县外民资,吸引更多在外的海安籍实业家回乡兴业,实现能人回归,资金回流。其二,明确重点招商阵地。招商阵地要盯住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市,北京有外商驻京机构9000多家,上海、深圳也是外商云集。要彻底改变以往大呼隆、一阵风式的招商方式为重点城市的阵地招商、小分队式招商,建立牢固的招商根据地。其三,明确重点招商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是企业,苏中建设集团、茧丝绸集团、联发集团、鹏飞集团、申菱公司、化纤一厂等,作为全县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要认真制订发展规划,选择、编制、包装项目,推进项目招商活动,开展课题招商,从技术、市场、效益等多方面增加企业对外资的吸引力。
2、改进招商方式。一是强化专职招商,发挥招商“正规军”作用。开发区、外经局要发挥专职招商的主体作用,认真行使组织、联络、协调、服务职能,组织策划诸如项目推介会、经贸洽谈会等形式的招商活动,为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搭建舞台;同时要在一些大城市设立招商代表处,选聘能人,敲门引资。二是组建招商公司,发挥“后备军”作用。要组建招商公司,实行市场运作,以招商实绩获得报酬。三是鼓励兼职招商,发挥“野战军”作用。出台奖励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家、营销员、农村经纪人、机关干部以及各界人士参与招商,按外资到账额的比例由政府和企业给予奖励。同时要积极尝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等新方式,多渠道、多层次推进招商工作
3、拓宽招商领域。欠发达地区要继续抓好工业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同时,争取在一、三产业利用外资上取得突破。按照中国加入WTO的对外承诺原则,农产品将适度开放, 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我县是农业大县,围绕生态资源和特色优势,挖掘种植业、家禽、水产养殖业,特别是茧丝绸等农副产

品的开发潜力,加大农业项目开发力度,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兴办合资企业、参股购并等合作形式,组建贸、工、农一体化,种养、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将招商引资向服务领域延伸,在建筑、医疗、教育、法律、运输、中介等行业寻求与境外公司合资合作,形成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相对优势。要利用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和中国海安禽蛋节的机会,重点推介海安的特色产业,大力度吸引外资和县外民资。
(二)优化外贸产品结构,增加自营出口总量
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美国经济因“9.11”事件遭受重创,日本经济衰退,欧盟经济疲软,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不旺,竞争更趋激烈,这给扩大出口带来了较大压力。为此,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抓住入世的机遇,熟悉市场游戏规则,调整外贸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规模,努力寻求四个突破。
1、寻求商品结构突破。对我县而言,传统的出口商品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增加花色品种,加快更新换代。用进口技术、设备提升工业水平,用进口原料、配件配置生产资源。机电产品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更新设备,开发新品,培植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出口商品,提高机电产品的出口总量,发挥海安机电行业的传统优势。
2、寻求市场结构突破。我县的外贸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市场,我们的客户渠道多、贸易量稳定,要加以巩固,保住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入WTO后,我国可享受130多个国家的最惠国待遇,要抓住这一机遇,致力开发拉美、非洲、中西亚、东欧等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从信息搜集、市场调研入手,把我县质优价廉的优势产品更多地推销到发展中国家去。
3、寻求贸易结构突破。海安从事加工贸易的出口企业仅近20家,其中自营进出口的不足10家。其数量少,也是制约我县对外贸易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引导三资企业和自营生产企业寻找客户,大力发展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业务,扭转进口业务下降的状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贸易,扩大进出口规模。
4、寻求单体规模突破。我县要注重培植出口大户,对联发集团、友谊服装、南岛服饰等骨干企业,要进一步强化服务,建立行之有效的联系服务制度,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在信贷、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在税收、贴息方面重点倾斜。力争通过全方位培育,促其规模迅速扩张,档次继续攀升,使之成为支撑我县出口总量的顶梁柱。
(三)推进对外承包工程,提高外经合作质量
欠发达地区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要以推进对外承包工程为重点,提高自营签约率,开拓更广泛的市场,不断提高外经工作档次和质量。
1、增加承包工程数量。承包工程技术层次高,综合效益好,除输出劳务外,还可带动技术、成套设备和产品的出口。这是提高外经合作总量、档次、效益水平和综合位次的关键所在,要作为拉动外经总量,做大、做强外经工作的突破口来抓。要拓宽承包工程视野,拓展工业厂房、路桥建设、河道疏浚、管道安装等工程,在继续承接二手和分包工程项目的基础上,致力总包工程、大中型工程项目,提高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我县的特级资质企业苏中建设(集团)公司作为拥有对外签约权的实体公司,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制订国际化经营战略,调整充实海外公司力量,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其他外经公司要发挥桥梁作用,寻求参与对外承包工程,提高自身的参与能力,向外经合作的更高层次发展。
2、提升外经合作档次。发挥我县基础教育较好、劳动力素质较高、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的优势,多渠道、全方位地扩大对外劳务输出,不断优化外派劳务结构。在稳定建筑、服务两大主导行业的基础上,推动农业种植、海洋捕捞、路桥建设、商业服务以及医疗护理行业的市场开拓。一是扩大热点市场,日本、以色列、新加坡、韩国等发达国家,市场规范,收益率高,可作为重点开发;二是开拓新兴市场,拉美、大洋洲、东南亚等国,发展潜力大,与我国互补性强,合作机遇广泛,可集中精力开发;三是迈进发达市场,欧、美等国,是劳务输入大国,市场潜力巨大,但要求相对较高,要花大力开发,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形成遍布五大洲的多元劳务市场布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提高劳务层次,储备劳务资源,推动更多技术型、管理型、智力型和复合型劳务到海外就业,提高外经合作档次和综合效益。
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的领导决策水平和宏观调控能力,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将开放型经济置于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去通盘考虑,超前谋划,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才会给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心得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也是我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川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人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义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