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要切实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历史使命

做事没计划,盲人骑害马。我们不妨认真做好个人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可以让你更注重工作中的细节,怎么才能写出一篇专属自己的工作计划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统一战线要切实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历史使命。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统一战线要切实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绘就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统一战线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眼科学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和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为促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发挥独特优势。

一、深刻领会五中全会关于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论断,在把握时代脉搏和发展要求中赢得主动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党全社会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战线要深刻理解这一战略判断,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适应环境变化抢抓机遇,应对复杂形势抢占先机,不断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扎实有效地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

要准确把握新一轮综合国力竞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增强统战工作的战略意识。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统一战线凭借人才密集的智力优势和凝心聚力的整合功能,对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影响越来越大。要善于用更广阔的视野分析形势、谋划工作,以统一战线尊重差异、和谐包容的特有理念,充分体现和发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要准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增强统战工作的全局意识。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经济社会既处于更好更快发展的黄金期,也进入破解诸多难题的改革攻坚期,更加需要社会各界凝聚共识齐奋进,汇聚力量克难关。统一战线要善于从党和国家事业的需要出发明确主攻方向,高起点推动各领域的改革发展工作,高效率配置人才、智力、资金、技术等各方面资源,为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增添强劲动力。

要准确把握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与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增强统战工作的忧患意识。矛盾问题与成就进步往往相伴而生,稳定与发展始终同样重要。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和全方位对外开放,各方面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在统一战线领域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要时刻保持清醒认识,及时分析把握社会矛盾问题对统一战线可能造成的影响,深入研究有关民主、民族、宗教等涉及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化解矛盾于初发,消除隐患于萌芽,以统一战线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

要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给统一战线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增强统战工作的进取意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根本任务、团结联合的永恒主题、服务大局的基本定位没有改变,但统一战线在理念更新、思路转变、功能拓展等方面也有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善于用宽广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审视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工作,把握基本面、打造增长点,以科学的工作思路,最大限度地释放潜能、增长效能,使统一战线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巩固发展。

二、深刻领会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主线,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赢得未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为我国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了基调。主题统领全局、指引方向,主线贯穿全程、牵动各方,两者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统一战线要按照全会精神的要求,始终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凝心聚力,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奋力有为,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要强化聚焦思维,更加注重根本引领。全会确定的主题和主线,鲜明体现了抓核心、抓根本的战略思维。统一战线要更好地发挥优势,必须聚焦重点任务,扭住关键环节,集中力量突破,实现更大作为。要以“十二五”规划的决策部署为根本指向,把智力发挥作为主要着力点,找准目标方位,使统一战线更加适应全局发展。要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任务重点,围绕自主创新、低碳经济、民生改善等,明确服务主题和主线的思路,加强力量调配,确保统一战线优质、高效地履职尽责。要紧扣各领域工作的重点难点,坚持不懈克难,持之以恒推进,推动全局工作深入开展。

要强化整体观念,更加注重集合效应。统一战线紧扣主题主线发挥作用,必须增强工作的协调性和系统性,实现统战成员个人专长、统战团体组织优势、统战系统丰沛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强大合力。要推动国内资源与国际资源有效统筹,政治资源与经济资源相得益彰,智力资源与项目资源优势互补,增强统战工作的叠加效应。要强调经济社会效益、促进科学发展与稳定和谐;突出政治效益、发挥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优势,使统一战线成员在做贡献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要通过每一个统战成员的作用发挥、每一位统战干部的尽责履职、每一级统战部门的积极作为,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关注和支持统一战

统一战线要切实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历史使命第2页

线,不断扩大统一战线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要强化示范作用,更加注重品牌带动。品牌是资源和优势,也是形象和风格。要树立品牌意识,精心规划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能力,切实把一些好的活动载体办成精品工程,使统战特色在统战优势发挥中更加鲜明。要优化已有品牌,总结推广“感恩行动”、“毕节模式”、“616”工程等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拓展实施深度和参与广度。要打造新的品牌,善于在工作实践中创新创优,发现和培育有潜力、有前景、有实效的新品牌,努力形成品牌集群,不断增强辐射和带动作用。

要强化共赢理念,更加注重利益协调。统一战线服务主题主线、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就要正确处理和协调各方面成员的利益关系。要把利益实现作为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立足点,充分认识共同利益是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根本维系,想问题、做工作要立足广大成员的利益关切,提升凝聚力、增强认同度、扩大团结面。要把利益兼顾作为统一战线协调关系的原则,充分认识促进“五大关系”(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必须正确引导各方面成员的利益诉求,以利益表达理顺情绪、扩大共识,以利益调整化解矛盾、融洽关系。要把利益发展作为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的重要路径,扩大利益认同,在巩固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包容具体利益,照顾特殊利益,以利益共赢共享推动统一战线蓬勃发展。

三、深刻领会五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努力方向,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发展中赢得优势

发展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统一战线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势的生动体现,要适应社会各界人士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新情况,始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

要准确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也是统一战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方向。要坚持把三者的有机统一作为最大共识,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体现全体人民意志、适合我国国情的伟大创造,是反映民主发展规律、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正确选择,以正确认知增进自觉认同。要坚持把三者的有机统一作为基本遵循,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理论上弄清坚持什么、为什么坚持,在思想上划清大是大非的原则界限,在行动上做到坚定不移、坚持不懈,自觉抵制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渗透影响。要坚持把三者的有机统一作为价值追求,推动民主制度完善同党的领导水平提高相促进,人民民主权利实现与法治建设进程相协调,使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更加有效治理国家的重要法宝。

要全面理解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民主政治的优势和作用,取决于政治制度的科学架构和有效运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是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依托。要努力推动完善我国政治制度基本框架,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保证各方面成员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形成制度有机衔接的整体优势。要努力实现协调运行,推动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自治民主和监督民主相结合,形成有序衔接、功能互动的运行体系。要努力提升实际效应,引导统一战线成员积极投身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实践,运用好民主权利,使我国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

要拓宽各界人士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活力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统一战线是社会各界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要确保有效表达,畅通反映社情民意渠道,提高议政建言质量,使真知灼见得到重视和采纳。要推动有序参与,密切与各方面成员的联系,引导他们提升公民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要加强有力引导,针对思想多元化、诉求多样化,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带来的影响,在保护各界人士政治参与热情的同时合理引导,始终掌握主导权。

四、深刻领会五中全会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鲜明要求,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中赢得民心

总书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突出强调,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统一战线是党加强同各方面群众联系、充分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要切实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充分发挥覆盖面广、包容度大、辐射性强、基础性牢的特点与优势,为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做出独特贡献。

要树立群众观念,把凝心聚力作为统一战线群众工作的根本任务。凝心聚力是统一战线的内在要求,也是统一战线群众工作的目的所在。要真情贴近,主动走进统一战线成员和所联系群众中,说暖心话,办贴心事,拉近距离、增进感情,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挚友般的关怀。要真诚相待,尊重广大成员在统一战线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平等交流、虚心问计,使他们始终感到受重视的荣誉感、得信任的责任感,自觉成为党与更多群众沟通的连心桥。要真心帮助,把统一战线成员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为他们全面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当前要着眼“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使他们找准施展才干、成就事业的最佳坐标,激发他们带动更多群众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要坚持群众立场,把维护根本利益作为统一战线群众工作的出发点。统一战线照顾同盟者利益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只有帮助群众解决好实际困难和现实利益问题,统一战线群众工作才能深入下去、见到成效。要关注群众所思所想,鼓励统一战线成员发挥联系广、渠道多的独特优势,深入体察群众疾苦,广泛了解利益需求,最充分地体现民情、反映民意。要关心群众所忧所盼,支持统一战线成员投身“感恩行动”、“光彩事业”和“温暖工程”,推动民生改善,服务群众安康,增强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和信任。要关切群众所疑所惑,引导统一战线成员通过现身说法,帮助所联系群众正确看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以合法途径解决利益纠纷,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要创新工作方法,把联谊交友作为统一战线群众工作的重要方式。联谊交友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有效手段。要着眼统一战线成员多样化的内部构成,扩大联谊交友范围,坚持民主协商与真诚服务、教育引导与典型引路、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努力增强联谊交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顺应统一战线成员社会化的分布特点,推动与有关部门、团体和社会组织资源共享,积极拓展社区、园区、楼宇等联系平台,广泛搭建共建型、服务型等交友平台,不断拓宽联谊交友的覆盖面。要重视统一战线成员信息化的现实影响,广泛运用新兴媒体,注重联谊交友资源提供和形式载体创新,实现联谊交友的常态化。

要强化服务意识,把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作为统一战线群众工作的根本保障。统一战线工作要细心温暖地服务统一战线成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无论是做好统一战线成员工作,还是支持各界人士做好群众工作,都要求各级统战部门和统战干部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保持过硬的工作作风。要注重品德修养,以丰富的学识增强人格魅力,以高尚的品行传递精神力量,以民主的作风赢得统一战线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信任。要增强工作本领,系统学习理论知识,自觉加强实践锤炼,在与统一战线成员交流交往中开阔眼界、增长阅历,切实提高能力水平。要树立务实形象,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以实际业绩赢得统一战线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支持,真正成为他们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

fwR816.COM小编品读

关于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


关于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

文章标题:关于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经研究,现就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是系统破解“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应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大有作为。各地各部门党组织要把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引导统一战线各界人士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进一步整合统战资源,发挥整体优势,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增加助力、形成合力,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把服务于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统一战线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重点任务,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着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热点,多谋长远之道,多建务实之言,多献利民之策,为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发挥统战优势,积极探索服务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自身优势和作用,最广泛地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新农村建设聚心聚力、献计出力。
1、积极引导广大工商联会员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市总商会和基层商会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工商联会员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鼓励担任村干部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化更多的工作精力,认真履行村干部职责,加强村务管理,认真负责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积极鼓励开展村企结对帮扶,帮助理清村级经济发展思路,协助村务管理,协调社会矛盾,为发展生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信息、项目、技术和资金等支持和帮助;引导企业家发扬传统美德,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关注、关心农村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试行聘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新农村建设顾问,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智力、信息、管理之优势,多为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多办实事、多做好事。
2、积极引导民主党派服务新农村建设。发挥人才荟萃、智力集聚的优势,动员广大民主党派成员结合各自专长和本职岗位优势,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经常性组织面向农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活动,为培育新型农民,树立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服务。
3、积极引导民族宗教界“讲和睦,促和谐”。以“讲和睦,促和谐”为主题,加强对宗教团体、信教群众的爱国爱教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立足本职,争作奉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挖掘宗教教义教规中的积极因素,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共创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引导宗教界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等活动,在政府统一规划下,资助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帮扶农村弱势群体,为构建和谐农村作出贡献。引导信教群众遵纪守法,自觉投身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少数民族“关爱工程”,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自尊、自强、自立,走脱贫致富之路,重点扶持好有发展前途的少数民族企业,扶植少数民族群众脱贫项目。
4、发挥统一战线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动员更多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为家乡建设服务。加强与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络联谊,积极牵线搭桥,引导他们利用资金、技术、管理和智力等优势,努力促成在家乡的投资创业和项目捐赠。利用我市海外留学人员多的优势,组织开展海外留学人员与民营企业产业对接活动,加强与我市企业的合作、交流和沟通,通过促进企业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
三、有关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挥统战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全市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前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的重大课题。各地和市级机关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层层统一思想,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把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抓深抓实,抓出成效。
2、注意方式,务求实效。各地和市级机关有关部门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效”的原则,不强一律,不盲目铺摊,不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情况,讲究工作方法,整合资源力量,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力。
3、

关于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第2页

认真总结,广泛宣传。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贯穿全年的统战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回顾总结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总体情况,找出不足,明确方向,积极探索建立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根据服务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情况,树立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调动和激发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建设家乡的热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关于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关于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


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市开展“十二五”关于市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具有

-


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和浙江省、嘉兴市有关“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现对我市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编制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加快“三市”建设、实现“两个率先”目标,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空间布局引导,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工作任务。

二、编制工作主要任务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规划工作的出发点,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规划的落脚点,把统筹兼顾作为规划工作的基本方法。同时,做到四个结合:一是遵循规律与把握市情相结合;二是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相结合;三是推动增长与管理增长相结合。四是区域发展和主体功能相结合。

(二)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分吸收“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发展思路目标、产业结构、城乡区域、改革开放、资源要素、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课题研究按《关于做好我市“十二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海发改综〔〕206号)要求和任务分解,由牵头部门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并于11月底前完成专题研究报告。专题研究报告进行交流评选并汇编成册,由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完善规划编制体系。

(三)完善规划编制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十二五”规划纲要为统领、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为支撑的发展规划体系。编制总体规划即“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重大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等。总体规划由市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完成。同时根据“十二五”总体规划架构要求,组织编制重点产业、特定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使之成为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的依据。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由相关部门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海政发〔〕90号)规定程序和要求分别组织编制。推进规划体制改革。

(四)推进规划体制改革。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规划重点突出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对一般的竞争性领域,规划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促进形成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健全我市规划综合管理体制,加强规划的立项、编制、论证、审批、实施、评估等各个环节的全程管理,加强各级各类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建立市政府规划协调会议制度,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衔接,强化责任明确、有效实施的规划实施机制。把规划管理体制改革与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按照“先编规划、后定项目、再安排资金”的原则,逐步实行按规划安排政府投资和项目审批。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列入省级规划体制改革试点。由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组织推进。

(五)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实行开门编规划,加强专家咨询,发动社会公众献计献策,增强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采取定性判断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决策成本、数理分析等现代分析理论,利用数量模型进行分析,将成本、效益引入规划的决策中。编制规划必须注重统筹和协调,进一步增强系统意识,使资源发挥效率,减少重复、浪费,面向未来的优化发展方案。同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由市发展和改革局和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六)做好规划衔接协调。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与国家、做好规划衔接协调。省、市各类规划做好衔接,衔接内容包括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支柱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重大项目布局和重大政策等。加强对重大工程的研究和论证,研究确定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特别是需要国家、省审批、平衡和协调的重大项目,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力争有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市总体规划。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作用。由市发展和改革局和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三、编制工作进度安排根据国家和省、市的工作要求以及规划编制程序,“十二五”规划编制分为四个阶段,时间从6月到2011年初。

-


根据实际情况,几个阶段可以部分交叉进行。根据省、市要求,控制关键时间点,对总体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具体时间安排为:

第一阶段:前期研究和工作部署阶段,6月到从第一阶段:前期研究和工作部署阶段,年11月。主要任务是形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意见,部署和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具体步骤:(1)6月初,制定前期课题研究计划,分解下发。研究确定全市“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研究编制单位。(2)6月~11月,根据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进行专题研究,“十二五”为规划总体思路和规划纲要形成提供基础。(3)8月起,全面收集市经济社会发展有关资料:包括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课题,各部门已有的规划、项目情况,有关统计资料等。开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调查和“十二五”专项规划申报。(4)11月,结合省“十二五”规划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动员,下发“十二五”规划编制实施意见。

第二阶段:完成前期重大研究课题及总体思路形成阶段从第二阶段:完成前期重大研究课题及总体思路形成阶段,从8月到1月。主要任务是完成前期重大研究课题,形成总体思路。(1)8月-11月,组织总体思路编制承担单位赴镇、街道、开发区开展调研并召开部门座谈会,形成规划基本思路初稿。(2)11月底,交流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并组织评审。(3)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4)11月-1月,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专家咨询,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送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规划纲要框架形成阶段,第三阶段:规划纲要框架形成阶段,从1月到9月。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并着手编制“十二五”规划草案。(1)2月,在规划总体思路的基础上,明确纲要编制承担单位并起草规划大纲,明确纲要的总体框架。(2)3月-6月,开展补充调研,并赴先进地区进行学习交流,编制形成初稿。(3)组织编制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初步成果,搞好规划衔接与论证。(4)6月~9月。广泛征求部门、乡镇、企业、社会人士、周边地区、互联网等多方意见,形成修改稿。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形成和审议阶段,10月到2011从第四阶段:规划纲要形成和审议阶段,年初。年初。主要任务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送审稿,经市委和市政府审定后,提交市人代会审议批准。(1)10月上旬,根据市委《建议》,起草形成《纲要》一稿,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各镇、部门对“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形成二稿。(2)10月~11月,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规划咨询,修改形成《纲要》草案。(3)12月,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汇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修改形成《纲要》人代会审议稿;(4)2011年初。人大审议通过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发布实施。

四、规划编制成果规划编制成果

(一)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果汇编

(二)《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总体思路》

(三)《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四)根据“十二五”规划编制体系及目录组织开展编制的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五、编制工作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府办、市发改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展和改革局。全市建立规划起草工作小组和规划咨询委员会。市级有关部门明确相应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责任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

(二)制定规范性文件。出台《制定规范性文件。意见》,制定“十二五”规划编制体系及目录,规范“十二五”规划编制行为,进一步推进规划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十二五”规划是一项庞大的系统;

(三)保障规划编制经费。保障规划编制经费。工程,时间长,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市财政部门安排“十二五”规划专项经费,保证编制工作需要。提高公众参与度。

(四)提高公众参与度。在市内有关媒体和网站开设“十二五”规划专栏,通过献计献策、互动式讨论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发挥舆论宣传、公众参与的作用。

(五)加强规划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及时做好“十二五”规划和规划管理办法的宣传报道工作。设立市‘十二五’规划编制专刊,及时传达国家、省、市有关精神,反映我市规划编制进度和成果,并刊登各部门的“十二五”规划文章,增强宣传督促力度,提高编制质量。

附件: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抚远县农业农村“十二五”抚远县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是全县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五增一保”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抚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呈现出农民安居乐业、人均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制订此“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十一五”以来,我县各乡镇(场)以“建设新农村”总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切实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为“十二五”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主体农业稳定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各乡镇(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全县农业总播种面积达到245万亩,粮食生产保持了基本稳定,全县粮食预计总产50.05万吨。畜牧业实现1.6亿元,年增幅达到13%以上.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十一五”前四年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11亿元,完成土石方18830万立方米,修建农田路86.6公里。综合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建立现代农业园区99个,面积9.87万亩。加快农机应用推广,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64.41万千瓦。进一步健全农机服务体系,提高农机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年底,全县共完成“十一五”期间的绿化造林任务4980公顷。完成国家重点生态林森林管护面积29086.7公顷(全部在抚远林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县已确权面积3545.4公顷,确权率86.7%,林权证发证率100%。森林覆盖率从“十五”末的12.9%提高到18%。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业气象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全县建成较为完善的气象业务、科研和服务网络。

(三)农业科技应用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加大优质良种、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全县引进粮食、蔬菜新品种12个,良种推广面积240万亩,良种覆盖率在95%以上。认真组织实施《佳木斯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全县建成各类农产品基地170万亩,兴办农业龙头企业7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

(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十一五”期间,各乡镇(场)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大扶贫攻坚和帮扶工作力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5.96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预测数字为8485.5元,同比增长15.8%。“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农村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增产不增效、农产品卖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还不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农业生态环境仍显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先进适用农业科技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不够普遍,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还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市场缺乏有效联接,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和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体系有待加强;农村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农村工业化步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突出,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围绕《抚远县经济发展“十二五”建设规划(20xx-20xx年)》

确定的总体目标,突出阶段重点,积极实施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产业优化协调发展的新布局;坚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构建农业支持和保障的新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和健全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机制,努力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二)基本原则。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应坚持的六条基本原则。一是增长速度、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实施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要措施,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土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种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农业农村十二五规划第2页

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的原则。充分发挥抚远口岸及黑瞎子岛的区位优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加强技术经济互利合作,大力提高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外向度。四是坚持充分依靠科技的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的发展路子。五是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政策倾斜和增加投入,促进生产要素和人才有序流动,加快贫困乡镇及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六是坚持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计划的总体目标。——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到“十二五”期末,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4亿元,年均递增24%;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增加值达到2.2亿元,年均递增15%左右。——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明显提高。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到“十二五”期末,种植业中,水稻、大豆与其它作物种植面积比调整到60∶30:10,养殖业(畜牧、渔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200万亩高标准商品粮田;加大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完成乌苏镇灌区的建设,新建、续建涝区及田间配套工程6处;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森林蓄积量达220万立方米;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到26万千瓦,每公顷平均农机动力12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0%。——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重视适用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每年引进、示范新品种10个以上。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全县50%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达到“五有”要求。“十二五”期间年度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农民3.5万名。——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十二五”期末,继续提高出口蔬菜的外向度,年出口蔬菜数量占蔬菜总产量的65%。寒葱沟镇要抓住“场县共建”的有利契机,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促进产业和乡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农村城镇人口的比重要达到32%。——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保障体系更为健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3500元,年均递增9%以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明显见效,农民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20xx年,到抚远镇、寒葱沟镇、抓吉镇、浓桥镇及海青乡进一步加快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抚远镇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率先实现。加快其它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向现代化迈进的条件。

三、“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十二五”期间,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要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实施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着力提高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按照优质、高效的原则稳定发展生猪生产,形成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根据市场需求和自然资源条件,积极发展优势畜牧品种。积极发展城郊型养殖业,提高畜牧业生产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护和合理开发宜渔水面,在巩固提高渔业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比重。建立完善畜禽、水产品储藏、保鲜、加工体系。合理调整种植业区域布局,积极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形成特色明显的专业化、集约化的水稻和大豆的优势产业带、产业区。粮食生产要按照稳定总量,改善品质,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在全县粮食生产能力实现80万吨的基础上,压缩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和品质差的粮食品种,大力发展优质作物品种,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适应发展养殖业的需要,积极扩大优质饲料作物生产。抚远镇、抓吉镇、浓江乡及通江乡要积极发展城郊型旅游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扩大设施栽培,稳定“菜篮子”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丰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出口质量和效益。中南部平原区要巩固发展高效农业和绿色农业,不断提高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北部丘陵山区要加大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后加工及养殖业。以浓江河、大力加湖为重点发展水禽生产,规模养殖数量达到2万只,形成区域化水禽养殖产业优势。

(二)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各乡镇(场)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投入机制,持续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到20xx年建设以黑龙江、乌苏里江及各主要支流堤防为基础,与大力加湖蓄滞洪区、整治河道、以及排水工程和其它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洪治涝保障体系,确保城市、重要商品粮基地和村镇居民的防洪排涝安全。因地制宜抓好防洪工程、国土防护、水土保持、灌溉除涝、人畜饮水等项工程及相应的渠系配套建设。发挥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步推行业主经营机制,调整利益分配关系,探索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市场营运模式。加快气象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加快防洪减灾的现代化决策系统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工程带动,对全县中低产田(地)实行综合治理和改造,提高全县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加快农机化建设步伐,因地制宜引进、开发、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重点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完善农机服务网络,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使全县农业生产条件比“十一五”有明显的改善,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坚持长期稳定林业政策,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逐步实行森林分类经营,调整林业发展结构。把以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各类防护林和特用林划为生态公益林。20xx到年,规划建设总投资为3691.9万元。有林地面积增加到27131.6公顷,增加19.3%。森林蓄积达到220.5万立方米,增加21%。森林覆被率由18%增加到20%。“十二五”期间规划完成重点公益林造林421公顷,人工营造三北防护林30000亩,封山育林面积34388公顷次。规划建设的西山森林公园一处。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格局。

深入实施《佳木斯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围绕主导产业,加大投入力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发挥粮食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培育扶持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一起上,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择优扶强,到20xx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

业1-2家,提高企业对基地和农户的带动作用。依托主导产业和主要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以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重点,乡镇综合交易市场为基础,各类农贸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培育发展农民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贩销队伍,促进农业与商贸业联合,多形式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到20xx年,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到70%。“十二五”时期要以培育农业龙头组织为重点,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宏观指导,按照“扶大龙、兴小龙、育新龙”的思路,积极扶持发展加工、市场、信息和种子种苗四类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对广大农户的带动。引导乡镇企业参与创办龙头企业,深化国有农林牧渔场、供销社经营体制改革,转型创办龙头企业,鼓励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创办龙头企业,吸引外资创办龙头企业,到20xx年,全县创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正确处理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合理调整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农民与企业以产品和生产要素入股,采取多种方式合作、联合,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切实增加农民从加工和流通环节获得的收益。探索以订单方式引导农产品生产,形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格局。依托龙头企业,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开展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引进国(境)外优良蔬菜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及管理方法,积极发展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

(四)广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十二五”期间,我县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着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扩散速度,重点开发和推广现代化集约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园区的科技应用水平,加快科技应用的更新。面向农业和农村,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稳定农技推广队伍。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鼓励个人以技术要素入股参与开发经营。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与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扩大实用技术培训范围,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一支掌握农业新技术的劳动者队伍,提高农村基层管理干部的专业技术水平。

(五)积极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十二五”期间,按照城乡一体、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认真实施《抚远县农村经济强镇发展规划》,重点发展4个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中心乡镇,切实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城镇防洪、污染治理的现代化配套市政设施,加强以新能源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深化小城镇综合体制改革,扩大小城镇政府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强化协调与服务功能,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工业和商贸小区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增强小城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功能。保护和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文化卫生事业发展。结合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商业、饮食服务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积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力度,逐步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到20xx年,乡镇中小企业要创3—5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

(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农村经营管理,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确立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各业承包合同的管理制度,规范合同档案,及时调处纠纷,组织合同兑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以专业大户为主的规模服务。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益分配制度。继续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推进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管好用活集体资金。通过开发资源、开展服务、开拓市场,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壮大集体经济。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的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盘活存量资产,化解不良债务。引导和规范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改善管理方式,活跃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制创新。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促进农村资金、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联合,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综合型、网络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坚持和规范政务、镇务、村务公开工作,完善决策民主制度。

“十二五”规划征文选登


武汉“十二五”规划制定应当立意高远,既要立足和体现当前实际,又要适度超前,体现前瞻性。

一、坚持以民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交通方面,建议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城市出行中的主力军作用,明确政府作为公共交通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地位,在交通出行经费补偿机制上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让更多的市民自愿选择公交出行方式。

住房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于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力度,建立包括廉租房、住房补贴、集资建房等在内的多渠道保障体系。

就业方面,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主动招收下岗失业人员,将有关全民创业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养老保障方面,建议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老龄事业,保证每个街道至少有一家政府举办的公益性质养老机构,每个社区至少保证一家社会性质养老机构,建立起覆盖全市城乡的多层次托老养老机构。

二、打造高效、廉洁的责任政府新形象

一是打造电子政务系统,积极向上争取成为国家信息技术试点城市,利用现代3G技术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

二是从加强和改善政府自身建设、服务民生与经济发展重要战略高度来审视电子政务建设,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及时实现社情民意和申报办事。

(冯亚智 黄石市沿湖路285-19号)

建立医院“大帮小”的管理与激励机制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之年,恰是医改的关键之年,建议我市整合优化医疗资源,建立完善相关管理、激励机制,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区公立大医院接管、托管远城区小医院(卫生院)。

一、建立必要的制约机制

一是实行“登记”,便于监管。上级主管部门可会商由小医院所在地卫生局对协作实行可行性论证或调查,并作为负有责权的监理方在协议上签字。二是构建监控机制。将“大帮小”的责任义务纳入各自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监理方成立联合机构,制定相关细则,确保协议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是大医院要出台较为优厚、吸引人的举措,鼓励专家、骨干“在前线受聘”,同时,主动关怀、及时解决派驻干部的工作、生活等具体实际问题。二是制定落实“筑巢引凤”的破格政策,切实规划好配套资金。三是探索广纳人才的优惠政策。争取人员编制指标的“异地戴帽”,即由大医院“戴帽”招收合适人员,免除见习期,定向培训。大医院员工顶替到小医院工作,培训合格予以交换,以此实现小医院人员结构的快速优化。(熊开国 硚口路135号航天星苑)

科学规划未来新农村建设

正确面对和处理一定阶段后农村的变化趋势,对于科学规划未来新农村建设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是农村村湾发展呈空心化趋势。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在不断减少,很大一部分被转移吸收到城市和城镇化进程中。

二是农村土地经营呈集约化趋势。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大批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产业,促进了土地集约经营,为农业生产朝专业化、社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目前和今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必须顺应农村发展空心化和农业经营集约化的实际,按照科学发展思路建设好新农村。

小城镇建设应该作为长期的政策和资金倾斜重点。小城镇是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制订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应该把小城镇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扶持鼓励中心村湾建设。中心村湾的规划必须着眼长远;中心村湾的建设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大中心村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改善分散和边远村湾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建设农业产业化的基础设施,即以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居住性基础设施建设为辅。

(陈建红 新洲区委宣传部)

打造人文武汉、书香武汉

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指标权数增加或提高“文化建设与发展”一项,制定“文化建设发展”时间表和其他具体硬性指标,加快文化工作进程。“十二五”头两年内初步建立覆盖较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较为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将基本架构铺开;后三年,继续强化文化的“公共”属性,拓宽服务方式,丰富产品内容,提高服务体系的效率。

帮扶文化产业发展,给予税收、资金等政策优惠,重视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支持作用。在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里,着力培养1-2家有潜力的企业,成立出版、传媒等细分产业的区域集团,鼓励融资上市,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形成并发扬武汉独有的文化魅力,使文化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相统一、相促进。

将文化建设工作深入到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大众文化活动并形成常例,制定“全民读书倍增计划”,开办武汉市民读书节、有奖征文、中小学生读书作文竞赛等,建设学习型社会,让文化消费成为市民消费的主流方式,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培养城市人文精神,着力打造人文武汉、书香武汉。

(张恒 武汉新华书店股份有限公司)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统一战线要切实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历史使命》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十二五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