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难能可贵的从来都不是勇气,而是在面对困难前冷静地做好准备。当我们不知道如何进行项目的时候预备好方案,可以保证羡慕的成功进行方案可以对组织的经营活动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您是否对写好方案感到一头雾水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加快提升县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改善县城生态环境,提升县城品位,完善县城功能,依据《**省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省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集中抓好的重点工作》和《**市生态之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点,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引领,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为主线,以“杂技之乡、绿色**”为科学定位,以打造“世界杂技之都”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和“五城”建设为抓手,坚持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三城统筹”,以产业为基础、规划为龙头、重点建设项目为突破、精细化管理为保障,推动人口向城镇、产业向园区、居住向社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实现产业就业、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文化体系的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为建设“绿色、生态、舒缓、宜居”新**提供重要支撑,建成富有文化内涵生态宜居舒缓型的杂技文化旅游名城,全力打造**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升级版。

(二)基本原则

坚持协同发展、科学规划。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充分发挥近京津、环渤海区位优势,利用土地、人力和产业园区积极吸引京津资源,以高水平的城乡规划引领县城扩容提质。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努力提高生态文明程度,着力提升县城宜居宜业水平。

坚持文化引领、特色发展。将运河文化、杂技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传承融入县城建设,突显县城特色品位和气质,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和规模,达到人口集聚的目的。

坚持产城教融合、统筹协调。在县城建设中科学布局产业园区、教育园区,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形成资源共享、设施配套、功能互补、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坚持创新驱动、改革引领。把深入重点领域改革作为推动县城建设的突破口,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县城建设注入活力。

二、主要目标。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和标准来规划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产业集聚区、教育园区、中心城区形成相互依托、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201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2.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规模达到7.45万人;2017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规模达到8.05万人;2018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3.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规模达到8.65万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县城规模等级、容貌环境、承载功能、居住条件、管理水平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县城。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规划引领

1.科学定位县城功能。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按照**市环渤海地区重要沿海开放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产业支撑基地的功能定位,以及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的战略要求,2016年对《**县城乡总体规划》进行回头看,准确把握**城市定位和功能布局,把服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需要放在首位,积极融入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大格局,科学确定县城在区域中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功能,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进一步调整完善、优化提升。对“中国生态型杂技文化旅游名城、冀鲁两省交界处的机械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城市定位进行再评估、再确定。

2.推进“多规合一”。2016年完成覆盖县域的《**县城乡总体规划(**—2030年)》编制、审批和备案,遵循**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依托城乡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理顺“多规”在规划内容、信息平台、协调机制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发展目标、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等内容的有机统一,逐步形成一个规划、一张蓝图。2017年建成“多规合一”的信息联动体系。

3.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类专项规划。2016年全面完成县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备案。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严格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健身、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出控制要求。2017年全面完成道路交通、防灾减灾等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备案。特别是在实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时,对涉及地下空间开发的地块,应当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明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设控制要求。

4.推行全过程城市设计。按照全过程城市设计的要求,在总体规划阶段,重点做好县城整体形态的设计。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将公共空间的形态与控制要求具体落实到建设指标和项目管理中,提升空间形态的艺术性。提出城市形态控制、天际线保护措施,合理确定建筑高度和容积率,县城居住用地容积率不超过2.0。重点区域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前,先行开展城市设计研究。切实做好县城出入口、重要街区、主干道沿线、滨水地段、商贸区、广场等重要地段和节点的详细城市设计,积极开展园林绿化、城市夜景等景观设计,着力打造杂技特色风貌和建筑精品。2016至2018年每年编制完成重要地段的详细城市设计2项以上。

5.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将**特有的杂技文化融入到县城规划建设中,注重城市色彩、外观形态和格局风貌的协调,积极塑造尺度亲切、形象优雅,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杂技特色的县城风貌,彰显“美丽**”独特魅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做好历史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及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重视杂技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展示,提升县城文化内涵,彰显地域文化魅力。打造特色街区和风貌建筑,2016年完成104国道、黄河路杂技特色街区设计及改造,让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全方位体验杂技之乡特有的文化气息。

(二)加强功能建设

1.推进产城教融合发展。把园区发展与县城建设统筹谋划、同步推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和县城资源共享、设施配套、功能互补、融合发展。重点实施好“三区”(主城区、开发区和宋门工业园区、杂技大世界景区)、“两个走廊”(104国道和运河之间以杂技旅游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经济走廊、冀鲁连接线经济走廊)、“对接德州的两个综合开发区”(对接德州天衢工业园的宋门工业园区、对接德州高铁的杨家寺经济综合开发区)等几个组团的开发建设。合理确定园区布局,2016年制定出符合城镇化发展实际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园区发展规划,建立“一区多园”格局,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全面对接山东过程中,吸引更多要素资源加速向**流动,推动**生产力布局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吸引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向**转移。实现县城开发区优化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就业容量大、吸纳能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培育一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实现宋门工业园区扩容升级,与德州天衢工业园无缝对接,形成协调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推动教育资源向县城集聚,逐步将初中教育集中到县城,小学教育集中到乡镇驻地。

2.提高住房保障能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运营可持续发展。把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常住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保障性住房覆盖范围拓展至乡镇教师、医护人员、乡镇政府及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对符合保障条件的人员,2016年解决20%,2017年解决45%,2018年解决60%。通过合作共建、共有产权、先租后售等方式,促进居民自建与政府保障相结合。鼓励和支持城郊村、弱小村和偏远村村民,向县城和小城镇转移。对县城建成区范围内的棚户区,2016年改造15%,2017年改造30%,2018年改造50%。

3.大力推进“三改一拆”。加大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违法建筑拆除力度,优化土地开发利用,改善居民人居环境。推进城中村改造,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统筹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空间环境设施。加快旧小区改善,结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极筹措旧小区改善资金,因地制宜确定改善内容。

4.加强园林绿化建设。以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和“绿色生态之城”建设为抓手,2016年完成《**县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以美丽乡村片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好上级建设资金,在主要道路边角增加常绿树种,整出微地形,摆放景石或杂技雕塑,以突出杂技特色,提升县城档次。启动东湖公园、清馨园续建等公园游园建设;实施太行道北延绿化工程;实施长江路(桑兴河桥东至宣惠河段)、黄山道(黄河路至长江路段)、华山道南段(钱塘江路至金沙江路)、金沙江路北侧各10米绿化景观带建设;将淮河路中段两侧绿化方格打通,连成绿带。县城单位庭院绿化美化,省级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各占40%以上,主干道沿街90%以上单位实施“拆墙透绿”。新增占地面积10公顷以上公园一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4平方米,绿道绿廊建成24公里。2017年结合美丽乡村片区建设,实施人民银行对过水面及泰山道南段东侧王庄水面改造绿化;实施开发区补植完善,增加花灌木种植,逐步实现14万平方米草坪新植,改造边角绿化,提升开发区绿化档次;完成嘉陵江路中段南侧绿化工程,将西段两侧绿化方格打通,连接成绿带。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乔、灌、花、草有机配置,形成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城区和郊区相结合的城乡一体的绿化体系,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8平方米,省级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各占60%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

5.加强综合交通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路网,打通断头路,完善路(门)牌设置,形成级配、结构合理的路网系统,科学配置自行车、步行等慢行通道,加快构建等级分明、系统明晰、密度合理、快慢有效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新建建筑、市政、道路、公园、广场等实施同步建设。加快县域交通投资建设进度,扩大公交化运行范围。实现县城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2016年达到40%,2017年达到50%以上。

6.改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健全基础设施配套标准,完善配套设施专项规划。加快供水、供热、燃气、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维护管理,形成适应人口和产业集聚需求、完备高效的设施体系。2016年底前,完成县城区供水管网铺设,实现地表水厂正式运行,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2018年燃气普及率达到87%。实施城市老旧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加强用水管理和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7.完善排水防涝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雨水年经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县城规划建设的刚性控制指标。加大合流控制管网更新改造,实现雨污分流,2016年完成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率达到80%,2017年达到90%,2018年达到100%。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垃圾处理场稳定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泥无害化处置。2016年所有污水处理厂完成升级改造,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2018年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完成达标改造,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

8.完善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制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新建和完善文化馆、体育馆、综合医院、养老院等大型设施,合理配置小型文化、体育设施和场地。优化学校布局和建设规模,合理配置中小学和幼儿园资源。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增强县城整体功能。2017年完成国家评估定级最低标准的图书馆、公共体育场和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展览馆、文化馆、文化广场、医院、学校、商贸中心等设施。

(三)提升管理水平

1.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严格执行城乡规划修改程序,保持规划连续性。健全县城规划管理机制,深入实施“阳光规划”,加快规划展馆建设,将规划展馆作为公开公示的平台。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委员会,实施重大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规委会审查制度。牢固树立“规划即法”意识,依法管理规划、执行规划,保持规划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监督与公众监督,严格查处违法建设。

2.着力改善县城容貌。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入手,大力开展“洁净城市”活动。推进县城市容管理和环卫设施建设等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作业和垃圾落地限时制,促进市容环卫工作上水平。加大环卫设施、设备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县城道路机械化清扫率,2016年达到60%,2017年达到65%,2018年达到70%以上。加强施工扬尘和道路扬尘治理,推进文明施工、绿色施工。加强空气环境、饮水水源质量监控,拆除城区燃煤锅炉,2017年分散燃煤小锅炉淘汰率达到100%。

3.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建设智慧城市,完善公共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重点建设人口、法人、建筑物、地理信息、宏观经济数据平台。推进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智慧化建设,加强县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并整合城市管理、地理信息、交通管理、社会治安、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应急处理等智慧化信息系统,提高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等公共服务领域智慧化应用水平。2016年底前建成数字规划和数字化城管平台。

4.加强建筑质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对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的建筑工程质量严格把关,将体育场、博物馆、展览馆等建筑工程及道路、桥梁等重要的市政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施工现场量化计分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治理,以创建结构优质工程为契机,不断提升我县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5.推进建筑节能管理。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提高县城建筑节能综合改造比重,项目竣工后进行建筑能效测评。开展被动式低能绿色建筑示范,推广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强化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信用档案和使用备案管理,推广应用绿色、节能、环保类新型建材产品与设备,支持新型墙材技术向农村推广。完成老旧住宅节能改造2016年35%、2017年50%、2018年60%。绿色建筑占县城新建建筑比例2018年达到35%。

(四)加快体制创新

1.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县城。消除农业转移人口向县城转移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消除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县城公共服务的阻碍,拓宽农民进城的通道,让稳定就业的农民在县城安居落户,平等享受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权益,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增强人口集聚能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城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就学、技能培训、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走“小县大县城”的路子,通过政策和市场化运作,吸引农民进城,以县城周边、开发区周边及杂技大世界周边村为重点,圈点出多个区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开发建设新民居项目,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能就业、可创业。将土地经营权向农业园区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集中,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2.强化用地管理。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完善土地产权、用途管理、市场配置、收益分配等制度建设,提高土地对城乡化发展的保障能力。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高效利用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严格保护生态用地。全面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对闲置两年的土地依法予以收回,推动存量建设用地的二次开发利用。强化对项目土地容积率、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亩均税收额等指标的考核,鼓励建设多层厂房、下沉式厂房,统筹地上地下有序开发,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引导资金向县城聚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多元可持续的县城建设投融资体制。积极扩大与金融机构合作,争取更多信贷支持。建立动态平衡的政府偿债保障机制,防范债务风险。大力推广ppp融资模式,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发行企业债券、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县城公共服务、市政公用、棚户区改造等领域的建设与运营。2016年推进县建投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逐步将平台公司发展成为城市资产运营管理、城市综合开发、具备现金流的多业态实体公司,基本建立适应新型城镇化和县城建设要求的投融资体制机制。

4.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建立城市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探索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2017年将城市管理事件和部件纳入数字化城管平台系统,实行网格化管理,量化管理目标,细化管理标准,加强监管考核。建立完善城市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建立起齐抓共管、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便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结案率达到95%以上。建管并重,下移管理重心,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健全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加大资金投入,购置指挥监控、执法车辆、取证、通信、服装及防护用具等装备,确保城管执法需要。建立公安城管联合执法队伍,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城管执法严格法律程序,建立健全城管执法监督机构,搞好执法培训,对城管执法过程中队员仪表、工作态度、执法方式予以纠查,强化内部监督。

5.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简化环保、土地、规划等前置性文件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为县城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拓展县城发展空间,积极稳妥地推进县改市步伐,大力实施县城镇改街、村改居,在城中村改造中同步推进村民转为市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依法推进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村集体资产转为股份制的改革。

6.实施财税扶持政策。因县城建设实施房屋征收的,对被征收人按照国家有关城镇房屋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取得的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居民因房屋征收重新购置住房的,对购房成交价格中相当于征收补偿款的部分免征契税,成交价格超过征收补偿款的,对超过部分征收契税。因实施县城规划、县城建设的需要而被县政府批准征用的房产或收回的土地使用权,免征土地增值税。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财政全额拨付经费的事业单位自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

7.开展对标晋级。依据自身发展条件,2016年确定**省外1个先进县作为标杆,制定对标学习先进地区的目标体系,明确具体任务、时限和措施。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与对标的先进县(市)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城镇化办”),配备必要的人员编制、给予经费保障,或从相关职能部门、单位中抽调人员,与各部门建立联动机制,负责协调、督导、调度等日常工作。按照C类县城建设目标体系,明确各相关部门主体责任、任务目标、发展指标、责任人、完成时限和考核办法。

(二)强化督导调度。建立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调度、督导、通报制度,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半年总结、年终考核的督导调度机制,将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排队,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县城镇化办要加大调度力度,加大对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县委、县政府督查机构要建立定期督查制度,适时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结果在全县通报,对工作做的好的部门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后的单位通报批评。

(三)开展攻坚行动。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专项行动。在城乡规划提升、推动产城教融合、保障性安居工程、园林城市创建、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拆违与环境容貌整治、洁净县城与扬尘治理、工程质量管理、绿色建筑等10个方面开展攻坚行动,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更好支撑县城建设总体工作,实现县城可持续发展。各相关部门要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安排。

(四)抓好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推进县城建设的良好氛围,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营造浓

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第2页

厚的氛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宽领域业务培训,组织有针对性、务实的省内外调研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F132.com延伸阅读

县工业发展三年攻坚实施方案


县工业发展三年攻坚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省、市有关抓工业、促投资、稳增长的相关政策,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全县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确保**工业三年攻坚目标如期实现。根据市委“五大攻坚战”与县委“98798大会战”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工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循环发展,以提质量、增效益为中心,深化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全力支持新兴产业聚集发展和企业做大做强,倾力打造**工业2.0版,为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奠定坚实的工业基础。

二、工作目标

根据我县工业经济现状,未来三年,在市场行情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按“一年稳增、二年加速、三年攻坚”的目标,实现**工业三年攻坚目标任务。

至2018年底,实现工业增速基本稳定。工业总产值达到204.4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工业增加值46.9亿元,同比增长11.5%。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89.2亿元,同比增长12.3%,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45.5亿元,同比增长11.7%。

至2018年底,实现工业加速增长。工业总产值达到231亿元,同比增长13%,工业增加值完成52.5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14.7亿元,同比增长13.5%,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1.1亿元,同比增长12%。

至2019年底,实现县域工业攻坚目标。工业总产值达到258.7亿元,同比增长12%,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58.5亿元,同比增长11.5%。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40.5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7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现工业“三突破、五提升”,为率先建成陕南工业经济强县奠定坚实基础。

——“三突破”。工业总量突破,工业总产值突破258亿元,年均增速超12.3%;工业投入突破,投资能力进一步增强,累计投资突破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0%左右。

——“五提升”。优势企业提升,龙头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拥有总产值30亿元企业2家、10亿元企业5家、5亿元企业6家;中小企业提升,规模不断壮大,培育亿元企业5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30家以上;工业招商提升,累计招商引资30亿元;园区发展提升,产业聚集发展水平继续提高,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比重达到92%以上;创新能力提升,建成县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重点骨干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1.1%,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

三、工作思路

根据县域工业发展现状,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中、省、市、县供给侧改革等相关产业政策,我县工业经济未来三年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发展思路全力攻坚,即:紧扣一条主线(绿色循环发展)、主抓二大园区(县域工业集中区和小岭工业区)、加快三大进程(循环化、集群化、信息化)、发展四大产业(矿产冶金、现代医药、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强化五大支撑(政策、园区、项目、招商、中小企业)。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活”矿产冶金。一是围绕打造矿产冶金产业集群的目标,以小岭工业园区为重点,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支持企业按横向配套、纵向延伸的思路,积极补链、延链,丰富产品类别,提升产品档次,补齐产业链条,推动矿产开采加工企业整合重组;二是围绕打造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目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企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尾矿综合利用、循环再生项目,推动矿产资源类企业突破发展;三是围绕重点规模以上企业复产达效目标,强化政策支持,创优发展环境,搭建产销平台,推动困难企业复产增产。

1.培育钢铁产业集群。依托钒钛磁铁矿等优势矿产资源,利用**集团高端冶炼产能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引进100万吨特种钢冶炼项目,补齐**钢铁产业链的最大短板,形成采选、烧结、冶炼、高端铸造、机械加工为一体的钢铁产业完整产业链,激活带动全县矿产冶金行业健康发展,打造**钢铁产业集群,实现矿产冶金行业突破发展。

2.打造有色及贵金属材料深加工产业链。以铜、银、钛、钪等资源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改进生产工艺,重点延伸钛、铜、金、银、钪等矿产资源采选及深加工为主线的产业链条,推动矿产业由低层次资源开发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

3.发展废旧钢铁再生利用产业。以废旧钢铁为原料,引进并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技术,生产加工高强度钢材和细精钢材,争取建设省级废钢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

4.构建尾矿综合利用产业链。坚持循环发展理念,引导企业走循环产业、循环利用、循环发展之路,破解循环链关键技术难题,突出抓好银矿资源综合利用、御石尾矿、贝恒尾矿、萤石矿尾矿以及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尾矿有价组分回收利用、高附加值尾矿产品制造、节能环保新型建材等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产业,不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二)做“强”现代医药。以县域工业集中区为重点,一是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医药企业专利技术转化利用力度,提升我县医药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完善营销网络,加大融资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培育一批医药龙头企业,形成现代医药产业集群;三是狠抓中药生产、加工、流通、科研体系建设,建设一批特色专科医院,厚植**医药发展潜力,加快形成以工业为主体、农业为基础、流通为纽带、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1.建优基地。发挥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为制药企业提供原材料,实现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集群链。坚持野生抚育与人工种植并举,建设一批规范化的药业种植基地,每年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到2019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完成一至二个品种的GAp认证和地理标志认证,努力提升中药材品牌的知名度,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中药材资源。

2.抓好市场。加快中药材仓储、物流、网上交易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省内外大型医药企业投资开发中药材,带动中药材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建成凤凰、石镇2个药材交易市场,发展中药材种植购销专业合作社10个,把我县建成陕南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3.育好龙头。依托丰富的医药资源,支持医药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战略合作,研发新产品,推动传统医药产业向保健食品等方面拓展,打造医药健康产业新板块。加快盘龙公司、欧珂公司上市步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扶持培育康鑫医药加工和颐和药材加工等企业做大做强。

4.打响品牌。以打造盘龙和欧珂两大品牌为中心,以做实基地、做优品牌、做大流通为重点,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将品牌推向大众群体,争创国家名牌。

(四)做“特”绿色食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契机,以良好的生态优势和区位条件为依托,以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品牌化、景观化为要求,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着力建设秦岭山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重点优化整合5-8个具有**特质的农产品,全力做大做强,促进农副产品加工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全力支持汇生源、新田地、老作坊、橡香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园区为载体、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电商”的发展模式,促进**特色农产品上网入市销全国。一是加大科研投入,支持老作坊、新田地等规模企业开发富有**地域特色、适销对路的休闲食品;二是加大营销投入,引导汇生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培育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三是加大电子商务投入,支持橡香食品等企业建立网上营销平台,同时,把**农特产品积极与智慧旅游平台、公共电商平台对接,让**特色休闲食品、工艺品、旅游商品,走向全国。四是加大产业链建设投入。推广“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的发展模式,实施全产业链质量控制,确保原料供应和产品品质。

四、工作重点

1.政策支撑:用足用活“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等重大政策,认真落实省、市、县工业稳增长相关政策,解决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整合产能过剩行业,处置僵尸企业,帮扶困难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围绕中、省、市促销保产稳增长工作政策措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交流,积极争取中省市稳增长项目资金支持,扩大地方工业品销售。着力解决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把握机遇,有的放矢,重点突破,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园区支撑:按照“空间布局有序、集群相对集中、园区形态鲜明”的原则,重点向东,南扩北延,优化提升“一轴三廊”工业发展新格局。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采取“平山填沟、造地建园”方式,实行园区土地统一收储、统一规划、统一整理,强化集约用地,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交易市场、标准厂房、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园区水、电、路、网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以小岭循环经济工业产业园、县域工业集中区、现代新型工业园、西川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园为重点,加快建设特色突出、结构合理、定位明确、协作配合和集群化发展的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科技引领、体制创新、产业聚集、土地集约的作用,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我县优势产业集地、经济发展增长点。

3.项目支撑: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项目推进协调机制。一是推行挂点服务制。在全县筛选出10个重大工业项目,分别由县四套班子领导牵头挂点帮扶,责任单位各负其责,实行月督促、季度通报。二是实行定期调度制。由县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集中分析当月工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园区和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项目推进倒逼机制。排出项目推进时间表,倒排工期,力促早日建成投产。同时,对超出规定时限未建的项目,启动土地收回程序,进行“腾笼换鸟”,让好项目能尽早落户。

4.招商支撑: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延伸三个重点方向,加强项目策划,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战略性项目及环保项目进行招商。进一步完善工业招商体制机制,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引入能显著提升现有产业水平、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大项目。

5.中小企业支撑:以现代工业园为载体,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培育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现代金融、养生养老等新业态,加快县域新兴产业孵化培育,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加强政策引导和分类指导扶优扶强,鼓励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以现有亿元企业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强化服务指导,培养壮大一批技术先进、产品附加值高、配套能力强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不断壮大亿元企业总量规模,培育一批规模上十亿元、五亿元的企业,推动全县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氛围保障: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辟宣传专栏,做好专题报道,大力宣传**县实施工业发展三年振兴计划的工作措施、取得的成效和好做法、好经验,全面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服务保障:

1.健全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会计、审计、律师、认证、检验、资产评估、项目策划、形象设计、工程咨询等中介服务,促进商务创新,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布局合理、运作规范、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2.创新企业服务方式。建立工业经济信息化监测平台,搭建政企、银企对接机制,全力保障企业经营环境。继续完善重点规模企业县级领导包抓制度,当好“五星级店小二”,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对重大项目及重点企业存在的问题,实行一事一议,提供优质服务。

3.加快培育三星企业。积极培育“三星企业”, 用足用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用地、担保、股改及上市奖励、政府采购或购买服务等政策,在资金、人才、投融资、质量认证、知识产权、宣传、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力争“三星企业”培育工作实现新突破。

(三)政策保障:

1.土地政策。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向工业用地倾斜,保证工业用地占全县建设用地比例不低于30%,同时设立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专项指标,抓好工业项目用地前期储备,确保重点工业项目的实施。

2.融资政策。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2016年县财政扶持资金的基础上逐年增长,增幅不低于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增长幅度:一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且上缴税金(为国税实际入库数)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且上缴税金(为国税实际入库数)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一次性奖励10万元。二是鼓励企业创新创优。对新取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三是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对新获得国家级产业振兴项目支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新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分别实行一次性奖励5万元、2万元。四是鼓励企业以商招商。县内企业引荐本地缺项或配套较为薄弱的项目落户**,且引进的项目在计划期内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0万元及以上的,在项目投产后按固定资产投资的0.1%奖励引荐企业或个人,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50万元。

(2)设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保证金。每年从县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县域发展资金中安排500万元作为贷款保证金,金融机构按6—10倍的放贷标准放大融资,积极推广“税信贷”“助保贷”等金融产品,帮助有项目、有市场、有效益但缺乏抵押担保物的成长性企业实行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融资扶持。

(3)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优先支持列入上市培育计划的上台阶企业上市融资,对成功上市的企业,享受有关税收减免和奖励政策。鼓励支持上市后备企业申报发行区域集优债券、集合票据以及中小企业私募债、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和信托产品等直接融资工具,并按有关规定对发生的相关费用予以补贴。对在国内主板、创业板及“新三板”新上市的公司,一次性奖励50万元、20万元,按公历计算分两年奖励到位(依据陕政发〔2015〕57号文件)。

3.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公开选聘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适应企业工作需要且自愿到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对选聘到企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政府补贴奖励制度,按每年1万元/人的标准予以补贴,连续补贴三年,补贴资金由县财政承担。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住建局、交通局、文广局、经贸局、招商局、县域工业区管委会、小岭工业区管委会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实施工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指导三年攻坚计划的实施,研究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2.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包抓责任制、重大项目跟踪责任制及重点企业跟踪服务责任制。强化对各项计划实施的跟踪检查,掌握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总结、分析存在问题。

3.加强督查指导。建立健全工业攻坚的监督机制,将三年攻坚计划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包抓任务分解到县级领导、部门、镇办和责任人,由县政府督查室牵头,会同县监察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包抓项目建设及重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新型社区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新型社区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农村面貌、安排农民就业、等惠民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工作部署、坚持城乡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指导农村新民居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度超前、引导农民建设具有现代化功能、体现本地特色方便生产生活的农村新民居、不断改善农村面貌。此次规划建设不占用基本农田,充分利用村庄内闲置空地,且对村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村内住宅相互交错、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规划、许多都破旧不堪、年久失修、为了便于出入、农民都在村边建房、以至于村中以至于村中老宅无人居住,危房坍塌,形成空心村,有很多有宅无房户、有房无人户、有房有人户阶段性住等情况。有组织地进行建设开发,新民居入住对象主要以当地富裕农民,留守老人和儿童,乡镇工薪阶层、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节时回家住等本地人员为主。

通过三年努力,按照 “一年有起色、 两年见成效、 三年上台阶 ”的目标 ,规划末期基本实现

:主导产业形成规模,村民生活富裕安康,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村务管理民主有序,达到减少农民、搬出农村、进入城镇的目的。

二、整体规划

根据枣办发【**】4号文件和县“两区同建”领导小组制定的《**年全县“两区同建”工作的推进计划》(枣农提【**】5号)、《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程序(试行)》(枣农提【**】8号)、《关于加快推进“两区同建”工作的通知》(枣农提【**】9号)等文件的要求, 按照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由前**、后**、东**、西**、菜园等5个村迁建组建**农村新型社区。在广泛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以前**村为中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2015)经乡党委、政府认真研究,一期搬迁前**村,180户,579人,规划建设6栋住宅楼,已建4栋6?1楼房,可容纳 132 户住户、16户商铺。前**村176户、 576人,村庄占地471.6亩,其中,保留区:占地面积131.76亩。①前**村枣景线公路南侧宽度为 44.19米 、涉及20户、北侧宽度 52.17米 、涉及25户,共计涉及农户45户、村庄占地面积92.76亩;②医院占地5.8亩;③工厂占地25.3亩;④秀贞路占地7.9亩。上述四项不列入搬迁拆迁范围;拆迁区:面积339.84亩,涉及农户131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占地面积30.6 亩。新区建成、拆迁区拆迁完毕后,可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并形成土地指标309.24亩,可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置换指标有偿使用资金4638.6万元。

(2015-2016)二期搬迁后**村,963人,272户,该村预计可节省用地493.95亩,复耕后可用于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种植棉花预计亩产500公斤 ,净利润约为1000/亩元,可创造年利润约50万元;种植大棚蔬菜,年亩产值约5000元,净利润约为4000元,可创造年利润约为200万元。

(2016-2017)三期搬迁东**村,521人,164户,该村预计可节省用地319.95亩,至一二期工程竣工入住后,开发三期工程,为居民提供良好居住环境,把**乡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潜力深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新型社区建设方案、搬迁置换方案和房屋分配方案

其主要内容是:①建设价格。开发商按建设成本+微利向村民提供社区建设用房,均价为每平米1150元,六层赠送阁楼。具体标准为:一、五层居住楼每平米1100元;二、三层每平米1200元;四、六层每平米1150元。②置换标准。分为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评估和宅基地补偿两部分。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评估由全村公开选定的10名村民代表集体评议、张榜公示,群众认可度高,分为三类:一类为新房、木装修,评估价格6.5-8万元;有人居住、院落完整,评估价格5.5-6.5万元;旧房、院落完整,评估价格3.5-5.5万元。按计大不计小的原则,对农民宅基地进行补偿,有无宅基证均按每亩8万元计算。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由农户按规定的期限自行处理。③激励政策。按农户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缴纳拆迁保证金的先后顺序选定居住楼的户型和楼层,每户缴纳保证金数额按建筑面积大小分别为5千元-1万元;自签订协议、交纳保证金之日起一个月内,搬迁拆迁完毕的,每平米优惠100元。④三方责任。衡水博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和配套等,达到村民议定的搬迁入住条件(内墙腻子、室内地板砖、防盗门、塑钢门窗、外墙涂料、水电暖配套齐全);村委会为拆迁主体,拆迁复耕的村庄建设占地使用权归村委会所有,统一发包,承包费优先用于搬迁户的物业补贴。乡政府主导制定社区建设规划,并作为鉴证方,监督建设主体和搬迁拆迁责任主体共同遵守已经签订的各项协议,与村委会共同做好群众工作,确保社区建设质量,确保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

策划方案,是策划成果的表现形态,通常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策划方案源自于提案者的初始念头,终结于方案实施者的手头参考,其目的是将策划思路与内容客观地、清晰地、生动地呈现出来,并高效地指导实践行动。《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如果还没解决您的需求,请访问我们为您2024准备的“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