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心得体会,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电子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各部门,并开始进入家庭。会计电算化作为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山西省水利厅“九五”会计工作规划要求厅直单位在2000年前全部实现会计电算化。目前,厅直单位中已有部分单位的电算化工作通过了财政部门的验收,甩脱了手工记帐,其它单位也准备在1999年采用计算机记帐。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于1998年6月初开始使用商业财务软件,经过6个月的手工与计算机并行阶段,于1998年12月初通过了省财政厅会计电算化考核验收。在会计工作从手工核算向电算化过渡期间,有许多问题要注意解决。笔者现就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期间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体会。

1 会计软件初始化工作要准备充分、细致、全面

会计软件初始化是整个会计电算化软件运行的基础,因此事先对科目设置、代码设计、数据转换的方案要进行充分讨论、修改和完善,如完成初始化之后,再对某些不妥之处进行改动则将比较困难。单位会计人员如果对计算机操作不太熟练,建议先进行帐务处理初始化工作,帐务处理程序运行2~3个月之后,再进行报表程序处理,这样就能做到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工作。

2 帐务处理中基础数据的输入最好从年初开始

帐务处理中基础数据的输入从年初开始,既可与手工记帐时间一致,方便核对,同时由于年初会计数据较少(只有上年结转数),可以减少初始化工作量,便于会计人员逐渐熟练掌握软件操作程序,避免和减少错误发生。

3 记帐凭证的填制要求规范、明确

记帐凭证的填制包括凭证编号、凭证摘要、凭证内容等方面。在手工记帐时,凭证由于受规格限制一般只反映一、二级科目,并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在最基本的明细科目中反映,而在计算机录入凭证时,则要求反映到最基本一级的会计科目。如果是采用手工制单录入凭证,并且录入人员与手工记帐人员不是同一个人时,容易出现记帐凭证填写不规范,从而造成手工与计算机记帐明细科目不一致的情况。所以,在手工制单时,应注意将会计科目反映到最基本的明细科目上。

4 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帐户核对

凭证录入、审核后,先不要急于过帐,可利用财务软件的模拟记帐功能先对手工记帐与计算机记帐的有关(或主要的)明细帐户进行核对。过帐前发现录入错误并及时进行修改凭证是允许的,目的在于尽量减少手工记帐与计算机记帐不一致的现象发生。但在过帐之后,就只能填制更正凭证进行改错。

5 计算机操作应注意会计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

要及时备份会计数据资料,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维护,保证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可靠。会计数据资料有一定保密性,所以要严格控制上机人员;上机操作人员不得在微机上操作与工作无关的内容,以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破坏数据资料;要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检测,一旦发现有病毒时,应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数据运行环境安全可靠。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目前通过财政部验收的商业财务软件很多,功能差别不大,一般情况下都能满足工作需要。单位在选择会计软件时除了看软件性能、了解商家实力之外,更要对商家提供的售后服务进行比较,一定要选择负责软件维护的人员素质高、服务态度好的公司,以保证单位顺利完成计算机记帐工作。同时,还要考虑到为今后软件的进一步开发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打好基础。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会计电算化心得体会


一、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二、要有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三、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这种低素质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

四、备份的重要性及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要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会计电算化实习心得体会


两个星期的实践周,一个星期三次课,上完课窝宿舍开电脑做账。说实话,确实很无聊。不过时间过的也快,实践周也快结束了。上完这次课,只剩星期五的一次课就可以开始我们期盼已久的暑假了。

通过这次的实践周,在老师的教导之下,我们把之前学过的,但是掌握不是很牢固的中级财务会计又复习了一遍。对于那些学过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等的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心里也就踏实了些许。

这次的实践周也让我们更加熟练了所谓的会计电算化的一些相关的操作。电算化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已经过了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自己,也是具有一点挑战性的,挫折不断。对着答案,却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心里那个郁闷啊。

随着电脑的普及应用,对于一个会计人员来说学会如何熟练的运用电脑做账,对自己未来工作成败是十分紧要的。因此,我认为,学校开展的实践周模拟做账的教学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的。对我们自身的发展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但是尽管如此,实践周,也让人抱怨不断。炎热的夏天,头顶着大太阳,走去遥远的教室上课。对于女孩子来说,确实比较难熬。不过,艰苦的日子总算要到头了。大家已经进入了倒计时的日子。实践周,再苦,再累,也是一种磨练,一种考验。因此,革命尚未结束,同志仍需努力。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会计电算化心得体会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会计电算化心得体会》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一、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二、要有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的保存和保管。

三、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这种低素质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使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从而,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

四、备份的重要性及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要加强磁介质载体档案的管理。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

(一)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

(二)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这是篇好内容,主要描述会计、电算化、档案、系统、计算机、数据、人员、信息,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