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梁家河》有感心得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学习《梁家河》有感心得”,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学习《梁家河》有感心得》的详细文章,感觉很有用处,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近日,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梁家河》一书,感触颇深。梁家河是习修身、立业、明志的起点,正是在那样艰苦贫穷的环境中铸就了主席坚忍不拔、志存高远、无私奉献、为人民做事的领袖魅力。《梁家河》这本书,还原了习近平主席在梁家河下乡期间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及习近平再回梁家河时热烈拥护的场景,让大家近距离了解了一代伟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力量源泉,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心连心、共命运的公仆情怀,正是梁家河那样贫穷落后的艰苦生活为他奠定了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以至于在今后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习近平主席始终将农村、农民、困难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路线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始终,有习近平这样一位心系人民,心系困难群众的国家主席是我们国家的幸事,是人民的幸事。
我们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袖和核心地位,在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远听党话,坚决跟党走。

《学习《梁家河》有感心得》是篇好,涉及到主席、习近平、政治、群众、始终、梁家、人民、一个等范文相关内容,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梁家河》学习心得3篇


《梁家河》学习心得(1)

今年七月我有幸和学校少数民族的同学一起到延安、到梁家河去学习、去感受,至今我仍然记得在梁家河村口的那三个红色大字梁家河,在那里我看到了年轻时期的总书记在梁家河一呆就是七年,在这片黄土地上成长、劳动、生活、奋斗过,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在不断成长中服务群众。在翻开《梁家河》一书,最醒目的位置就写着总书记说的话: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总书记一直对基层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与他这七年的知青岁月密不可分。

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所树立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初心,奠定了他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形成了他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后来又事两次回到梁家河,见到梁家河村民,关心的都是老百姓收入、养老和医疗等最基本的生活问题。正是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人民立场,使得总书记把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作为治国理政的目标。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通过这本书我也知道了群众是我成长最好的老师,总书记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诚和群众交朋友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最终成就了在梁家河的一番事业。

其实困难的工作只有干部带头,真心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梁家河那样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差、总书记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怎样去做。于是从带领村民打井,到修建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解决群众日常生活照明问题。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形象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通过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一系列感人事迹,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又坚定了我的信念,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应该扎根我们的学业专业事业、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要站在群众角度多思考,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习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一份贡献,让青春无悔。

《梁家河》学习心得(2)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梁家河这个陕北村庄。

近期我静心阅读完了《梁家河》这本书,在合上书的一瞬间,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眼前呈现,我仿佛看见了习近平总书记撸起袖子打坝而磨出的老茧;仿佛看见了习近平总书记一次又一次入党被拒而紧锁的眉头;仿佛看见了习近平总书记晚上在煤油灯下读书而被熏黑的脸庞读《梁家河》这本书,不仅是要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生活,更是要学习梁家河蕴含的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步步成长进而诞生出现在的各种治国理念。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青年习近平在穷困时,却并没有选择独善其身,反而更加激发了迫切带领乡亲们求变致富的决心,从后来的他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沼气池、修建公路等事情来看,他确实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带领乡亲们在改变现状。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在陕北那艰苦的七年岁月里,青年习近平从一个十五六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沉稳自信、奋发有为的共产党员和大队支部书记,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的力量源泉。正所谓基层是舞台,群众是老师。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青年时代在基层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在基层锤炼,就要做到心在基层,情系群众,在基层的磨炼中不断升华精神,提高能力。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信念,我们也应该从中汲取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汲取一种奋斗担当的精神营养。环境越是艰苦,越是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坚定一个人的志气、造就一个人的信仰。

比较我们的当下环境,条件那么优越,生活那么便利,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呢?

《梁家河》学习心得(3)

怀着对于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敬意与对他如何一步步成长成为国家领导人的经历的好奇,在组织的号召下,我阅读学习了《梁家河》,借此了解到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的一段经历,并从这段书中的经历中得到了一些对于一带领导人的全新认识,自身也有了全新的启示。

《梁家河》这本书,完整的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十五到二十二岁的人生经历。在书中不难看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梁家河这个地方并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或是一个地方。我能够感觉到,总书记在这个地方倾注的心血,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我看来,这里虽然相比总书记之后,在许多别的岗位上所做出的成绩,没有那么的伟大,也不那么为人熟知,但是这里可以说是他整个轨迹的开端,对他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我们从这个地方的事情,也能看出他一些重要且宝贵的特质。在有着这样出身的少年中,习近平本不需要承受如此多的负担。但是父亲受到迫害,母亲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让他比别人更快的成长起来。在当时的环境下,许多的知青陆续的离开农村,习近平处在这种特殊的政治生态下,精神上的压力让他必须作出不同于常人的选择。他在这种情况下索性安稳下来,扎根农村,努力为农村做出一些事情。

在农村的这段经历,来自于这个特殊的环境,来自于他优良的教育和传承,同样来自于一个人超出年龄的成熟,果敢和坚毅。把自己当做真正的农民的一份子,同时又清楚自己有着更大的能力,肩负着更艰巨的任务。倾尽全力,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山区办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打了甜水井;眼光长远,带头开办夜校,传授知识;办了各种的解决村民实实在在问题的组织。习近平是扮演了一个农民,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知识分子。这段长时间的经历,起到的作用并不简简单单的就是这些习近平做出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也让他从格格不入融入了老百姓,从实质上体会到了什么是实事求是,吃苦耐劳。可以说,正是这样的一段经历,让他真正的成长。他之后的一步一步的走来,每一步都与这段经历给他带来的变化密不可分。

我曾经在思考,国家领导人,究竟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再看了《梁家河》之后,我觉得我大概有这样的一个答案了。习近平总书记,能够成为国家领导人,带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他的与众不同的能力在他青年时期就已经显露出来了,这样再看,他日后能一步步的做出这些成就也就不是偶然。而当我们想知道,是什么让他成为他时,我们可以说,正是这样的一个个的经历,一次次的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的现状,造就了他。一切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是需要经过磨练的。而我们青年人,也正需要这样的机会,来锻炼自己。我们不能仅仅学知识,作为一个党员,如何真正的成为一个共产党员,如何心系人民,这是比学习更加重要的东西,也是我们从《梁家河》中最应该明白的道理。

推荐阅读:

新任科级干部赴梁家河开展党性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

赴梁家河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2018参观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有感精选2篇

《梁家河》学习心得

学习《梁家河》有感

学校老师学习《梁家河》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读后感与心得体会

《梁家河》学习心得精选3篇

《梁家河》学习心得3篇

青年干部学习梁家河精神

《梁家河》纪实文学系列学习


学习梁家河精神感悟


学习梁家河精神感悟

传承梁家河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

最近读完纪实文学《梁家河》,近距离、深层次的感受梁家河,真正悟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些金句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十五六岁孩子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养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做敢为的可贵品格。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陕北跟我们赣南比,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总书记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去了梁家河,听了总书记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年的知青岁月中也给党员群众播撒了优良信念。一碗水端平就是至今梁家河一个很好的理念,孔子说: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习近平在担任梁家河支部书记时,为人处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仆本色.影响着一代代的村里人,这在发救济粮时得到了很好体现,这样的理念使得梁家河村级经济得到长久发展。公仆本色也是梁家河村干部的准则,习近平在梁家河的日子里时刻为群众生计着想,为了人民不远千里去学习沼气技术,带领人民建沼气池,后来离开陕北去福建直到成为我们的国家主席,依然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对于梁家河的关心情真意切,这样一心为公的思想深深感染了梁家河的党员干部,在梁家河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公仆本色锃光发亮。


《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河》一书讲述了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的一个小村庄梁家河,由一穷二白的封闭落后境况,在七年时间的引领下、感召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一个深度贫困村逐步发展成为当今的小康村、旅游村。书中简述了习近平同志作为知青,在梁家河下乡七年的峥嵘岁月,真实展现习近平同志扎根农村,和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群众谋福利,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感人肺腑的人生经历。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而青春正是用来奋斗的。《梁家河》是探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历史起点、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的优秀读本,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励志创业的实践教科书。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认真研读此书,切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和攻坚克难的意志,把学习《梁家河》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拿出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精选一

近日,全国上下掀起学习梁家河精神的热潮。我们怀着对党的核心、人民领袖的深厚感情深入学、反复学,在阅读了《梁家河》一书,翻开书最醒目的位置就写着总书记说的话: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总书记在黄土高原腹地的小村庄梁家河一呆就是七年,在这片黄土地上成长、劳动、生活、奋斗过,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在不断成长中服务群众。

总书记一直对基层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与他这七年的知青岁月密不可分。

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所树立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初心,奠定了他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形成了他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后来又事两次回到梁家河,见到梁家河村民,关心的都是老百姓收入、养老和医疗等最基本的生活问题。正是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人民立场,使得 总书记把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作为治国理政的目标。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通过这本书我也知道了群众是我成长最好的老师,总书记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诚和群众交朋友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最终成就了在梁家河的一番事业。服务群众这是基层干部的根本职责,我也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要做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其实困难的工作只有干部带头,真心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梁家河那样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差、总书记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怎样去做。于是从带领村民打井,到修建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解决群众日常生活照明问题。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形象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通过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一系列感人事迹,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又坚定了我服务基层的信念,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应该促进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为推动农村事业的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精选二

以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很模糊,即便是看其他书也没有能具体化、形象化。直到最近研读了《梁家河》,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的事迹才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在此之前的印象中,为人民服务是贴在墙上的标语,是喊在嘴里的口号,是我从来也没有见过的雷锋。但现在不一样了,我看到了真实的人习近平。

在研读《梁家河》时,心潮澎湃、感触良多。这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人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书里没有讲述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更没有什么高昂的口号和不切实际的拔高渲染,只是用村言土语,娓娓道来地讲了一些亲见亲闻的日常小事,呈现给我们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知青形象。但是,细微之处见精神,平凡事件的长期日积月累,铸就了不平凡的人格、气质和见识。正是那些和老百姓一起撒下的汗水、那些和饥饿的老乡一起分吃的糠菜干粮、那些在油灯下和农民兄弟姐妹拉的家常话,对习近平确立自己的人生座标、行事风格和待人态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插队的地方,也是他立下为人民奉献信念的地方,是他用以诠释中国梦的地方,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过程,更是让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

学习《梁家河》,就是要学习近平总书记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的精神。当年年仅15岁,从北京来梁家河插队,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几年中,经过了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插队的地方,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对此,总书记没有抵触,没有怨言,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拦河、打坝,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干过,而且一干就是七年,连村里的人都感叹: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了这苦!这段生活历练,磨练了他的意志品格和奋斗精神思想得到淬炼,境界得到升华,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今天,我们学习《梁家河》,就是要以总书记为榜样,培育不畏艰难困苦的气概和精神,在经受艰难困苦中锤炼成长、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

学习《梁家河》,就是要学习近平总书记勇挑重担锻造担当意识。在梁家河的乡亲们心中,总书记是敢说敢做敢担当的后生。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他勇敢地承担起村支书的责任,看到报纸上介绍四川推广利用沼气,主动到四川取经学习,既当指战员,又当技术员,遇到难题分析症结,带头下到沼气池底找裂缝修补,最终亮起了陕北高原第一盏沼气灯。总书记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只有两年时间,但他带领村民在短短的任期内就做了五件大事:一是带领农民建了4座大坝,二是修建了沼气池,三是种蔬菜改善村民生活,四是组建副业队增加集体收入,五是打井让村民喝上干净卫生的山泉水。在他的带领下,原来一到青黄不接就全村出动去乞讨的贫困村庄,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他始终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儿子,并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他始终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忧虑村民的温饱和社队的发展。他曾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今天,我们学习《梁家河》,就是要以总书记为榜样,要想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自觉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这样才能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青春的磨砺,陕北七年知青岁月锻炼了总书记,更培养出了总书记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信念!今天,我们学习《梁家河》,不仅仅要学习领悟总书记的心路历程和思想历程,更要汲取其中的思想养分和精神养分。切实做到倾听民声、广聚民智,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更要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技能,成为工作中的行家里手。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精选三

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理,我研读了《梁家河》这本书,感触颇深,对习近平总书记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书中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和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的成长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具有无比强大的感染力感召力,跨越历史时空共振共鸣,震撼心灵洗礼精神,像磁铁般深深吸引着我们,照亮着我们把激昂梦融入伟大中国梦的新时代征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绽放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和充溢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学习它,可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众人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

作为一名普通干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里,与当地父老乡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真正了解到了人民疾苦,建立了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身体力行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心中、落在实处,善于接触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做到倾听民声、广聚民智、汇集民力,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而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是当时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

七年的艰苦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坚守梁家河,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从来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坚守本色,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在梁家河的几年当中习近平总书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艰苦劳动中,与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种种考验。

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发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形成拼搏奉献、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精选四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的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这几天,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刻学习当代纪实文学《梁家河》,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领导情怀!

当年,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梁家河村历届村两委会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建设美丽乡村的艰难历程和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13日重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的感人细节更使大家深受感动。

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的岁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做干部一定要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梁家河村山高坡陡,可耕种的田地较少,而在当年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条件下,群众的最大生活来源就是农田,农田稀少就意味着农民吃不饱肚子,养活不了妻儿老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时任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领其他知青与梁家河村村民打淤地坝,修筑梯田,打坝大部分都在冬季农闲时节,乡亲们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他都带头赤脚站在冰中凿冰清理坝基,在他的带领下梁家河村建成了14座淤地坝,这么多年一直是梁家河村旱涝保收的聚宝盆。同时,为了解决村民的吃水、照明、打铁、穿衣等生产生活问题,习近平同志还带领知青和村民在村里建立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心向群众、为民着想,为民办事的人,他在短暂的7年当中用心与群众交往,用生命在劳动,努力改变山村的面貌。

做人、当干部一定要善于贴近群众,懂得感恩。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村待了7年,这7年他与当地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建沼气,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许是艰难的生活使他们的心贴的更紧。1975年10月7日,我要上清华大学,走的前一天晚上,村上杀了一头羊,家家户户来代表和我话别,并送我临别纪念笔记本,第二天早上,我睡起来推开门,外边站满了乡亲们,那一刻我哭了。在看到这一段时我的眼眶都湿润了,我感受到了乡亲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依依惜别之情,感受到了他们的厚重的情谊,这也让我们大家更加的敬佩和喜欢这个人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1993年、2009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回到延安看望梁家河村的村民,挨家挨户看望乡亲,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还把患有腿疾的村民吕侯生接到福建,自己掏钱为其看病,他支持建设了梁家河小学、学校过水桥和延川中学教学楼,还给经济困难的群众寄来了钱,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2013年延安遭受了持续降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给村干部,说你们在灾害中积极抢险自救,我很欣慰,让村里的乡亲们过生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希望你们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句句体现出他的群众意识,饱含大爱深情。

从你我做起,自觉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是幸福的源泉,不懂得感恩,就等于没有一颗善于感知幸福的心灵。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过很多好人,在困境中帮助我们,让我们心存感激,但是扪心自问又有几个做到了回报和答谢呢,说到这里也许我们都会感到很惭愧。所以,从今天做起,我们都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努力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容和充满爱心地与人相处,收获更温暖的情感回报。

回顾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精选五

6月8日上午,柞水县城区第三小学全体教师在学校党支部书记张勇校长的带领下,一起品读了《梁家河》的动人故事,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高原摸爬滚打的青春岁月,追寻我们党的新一代领航人在植根群众中历练成长的光辉足迹,进一步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969年,习近平同志来到了梁家河。在那里,他度渡过七年的艰难岁月,在那里他从一个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梦想的青年。他胸怀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成长历程中,从梁家河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中,我们应当汲取最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坚定信念,发愤图强,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希望融为一体,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前行,为实现人生理想而永不懈怠。

在学习过程中,张勇书记告诫全体教师要珍惜美好的生活、珍惜现有工作,用感恩之心和奋进之情做人做事,用实打实的干劲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努力争做新时代新教师,真正让梁家河精神在城区三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他还希望教师们时刻做到慎言慎行,常怀赤子之心,以实际行动无愧于时代的重托和人民的深情厚望,争做一位人民满意的老师!

《梁家河》不仅是一本革命传统教育的读本,还是一座不忘初心、坚定信仰的精神丰碑,是一个怀揣梦想、继续前进的人生驿站。通过学习,我们三小教师将会用梁家河精神武装自我,用梁家河精神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以满腔的热情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员青年《梁家河》优秀学习心得


团员青年《梁家河》优秀学习心得

在单位党支部的组织带领下,6月底我们一路风雨兼程,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延安梁家河参观学习。梁家河地处偏僻,位于坡谷之内,山高坡陡可耕种的田地较少,这里曾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七年的地方,也是他和村民们一起艰苦奋斗的地方。

在梁家河,我们来到了饮水思源井,参观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走进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住过的陈旧窑洞,见到了窑洞内的大土炕、一张座椅、简单落后的陈设。无法想象习近平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竟保持坚毅的品质和心中的信念,克服各种困难,在这平凡的村落实现着自己的豪情壮志。习近平经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五关洗礼,提高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学会了挣工分,渐渐和群众打成一片,实事求是,吃苦耐劳,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带领村民艰苦创业,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在梁家河的七年里,习近平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成长历练和顽强拼搏,通过在这里积淀的人生财富,在其后人生道路上走的更加坚定。他有过曲折的少年经历,有过奋斗的七年知青岁月,从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到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习近平之所以能够坚定的带领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全面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新局面,和他务实的作风、深入的群众工作实践基础、坚毅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反映出他多么务实的工作作风。

习近平曾在一次自述中讲到: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他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近平总书记身上的知青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精神,敢于创新实干兴邦精神,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在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锤炼意志、磨砺心性、增长才干、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心存感恩、贴近群众!习近平在梁家河村一待就是7年,7年里他与当地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建沼气,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和信任。习近平要上清华大学走的前一天,村上杀了一头羊,乡亲们都聚到他住的窑洞,这么好的同志、这么好的干部就要走了,大伙都舍不得他呀!1993年、2009年,习近平曾多次回到延安梁家河,挨家挨户看望乡亲,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还把患有腿疾的好友吕侯生接到福建,自己掏钱为其看病。2013年延安遭受了持续降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给村干部,说你们在灾害中积极抢险自救,我很欣慰,让村里的乡亲们过生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希望你们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习近平对乡亲们朴实的厚重的情谊,不忘根、不忘本、不忘恩,让我们更加深切的认识到他对群众们的深情和大爱。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过很多人、很多事,让我们心存感激,懂得感恩,从过往中总结经验,吸取力量,把过去的快乐与苦难化作继续前进的动力。

参观梁家河,给我上了一堂栩栩如生的人生励志课,让我对总书记的成长和治国理政方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梁家河的改革开放自力更生的成果,就是新中国成长强大的一个缩影,让我更加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现实意义。当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疯狂抬头,局部区域冲突升级不断,贸易战争此起彼伏,作为兵工人,我们更要立足本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实干兴邦的理念,研发生产出一流的武器装备,增加武器装备科学技术含量,加强祖国国防能力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学习梁家河汲取大能量》


学习梁家河《学习梁家河 汲取大能量》

西安市新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 廖宁

2018年6月30日,在熟读《梁家河》一书后,我有幸随着区人社局全体党员踏上梁家河这片神圣的土地,近距离参观《梁家河》书中讲述的一幕幕情景、一处处实物,详细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的七年时光。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总书记当年离开北京插队到梁家河,从一个15岁的少年成长到22岁的青年,从被动、抵触地适应这片土地到主动、用心地带领这片土地上生活贫困的乡亲们战天斗地、创造新生活,是这片宽厚包容的土地接纳了当年无依无靠的他,是这里朴实、厚道的乡亲们从自己嘴里省下粮食分给他吃,是这里的黄土地用7年时光磨练了他,让22岁离开梁家河的习近平不再迷惘、不再彷徨,而是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反复阅读《梁家河》一书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从陕北黄土高原上走出来的“人民公仆”——习近平,他身上所承载着的如黄土厚实般坚韧、沉稳的性格,以及透过这些所折射出优秀共产党员忘我、无私、永保初心的人格魅力。

这次走进梁家河实地参观,是一次精神洗礼,脑海中仿佛闪过一幕幕梁家河人民挖沼气池、修梯田排子、打水坠坝火热的劳动场景。年轻后生们扑满灰尘的脸上流淌下的汗珠,姑娘、媳妇们憧憬新生活露出的欢欣笑容,老人们爬满皱纹的脸上被岁月写下的沧桑,孩子们迎着新时代的朝阳茁壮成长,这里孕育着希望,这里窖藏着信念的磅礴力量,就是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用实干孕育出了中国梦新的希望。

通过阅读《梁家河》,又走进梁家河,,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梁家河有了新的解读。这次在梁家河实地参观学习,令我印象深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40多年前,年轻的习近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做一名干部的重要遵循,他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工作要结合实际,发扬实事求是精神。当年在梁家河村,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同样需要实事求是,要深化政务服务公开,了解人民群众对新形势下人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搭建政务服务公开平台。要做好宣传工作,让企业、群众了解人社工作,做好服务,多走访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人社工作。

真心实干,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于是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村民打井,建沼气池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今后,我们更应该以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为己任,以群众和企业满不满意来衡量和检验工作成效,全力当好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为他们提供五星级的服务。

实实在在,求真务实,树立人社铁军的良好形象。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因此,我们发扬梁家河精神,就要从点点滴滴的工作,从小事做起,从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企业的需求做起,全力打造阳光人社、高效人社、法治人社和活力人社,树立人社铁军的良好形象。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