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个人体会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做好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个人体会”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如何做好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个人体会

居务监督委员会是2013年诞生的新生事物,它的产生,改变了社区的原有机构设置,变“两委”为“三委”。至今居务监督委员会已正式展开工作一年,然而,据笔者了解,部分居务监督委员会仍然处于茫然工作状态,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与社区原“两委”的关系仍然模糊不清,在此,笔者就居务监督委员会何如做好工作谈谈个人认识。

一、把握监督重点,增强监督实效

居务监督委员会履行对居务决策、执行、公开全程监督的职责,集议事职责、监督职责、理财职责、协调职责于一身,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反映权、质询权和审核权。居务监督委员会要重点围绕决策程序和管人、管财、管事四方面进行监督:一是监督决策程序。凡涉及农民群众利益的村级重大事项,必须按照村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党员议事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和管理。二是要管好人。要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对两委班子成员的监督上,尤其是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主要看他们是不是有民主作风,是不是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不是有违反党政纪行为。三是要管好财。就是管好农村集体的“资产,资金,资源”,使村里资金使用合理规范,资产、资源得到公开处置和合理开发利用,实现保值增值。四是要管好事。要按照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的要求,对涉及农民群众利益的经常性村级事务,如宅基地申请审批、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建设、最低生活保障费发放、计划生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事项,实施有效监管,促进规范运作。

二、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保证工作协调运转

居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搭起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监委会这三个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村民自治权力结构,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要着眼于构建长效机制,着眼于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着眼于工作的实际效果,真正使居务监督委员会建得起来、干得下去,使之与党支部、村委会一样,成为村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织,成为“村民心声的代言人、村民利益的维护人、村民冷暖的知心人、村民疑惑的解释人”。

在实际工作中,既要防止履行职责不力,有名无实,又要防止履职“变味”,甚至走向社区“两委”的对立面,要做到参与不干预,帮忙不添乱,补位不越位,监督不出位。简单说,就是同心,同向,不同流。同心、同向就是与社区“两委”班子一道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流,就是要有独立性,不能什么事情都和社区“两委”搅合在一起,搅合多了,就难以实施监督。

具体工作中要理顺三个关系:

一要理顺与社区“两委”的工作关系。居务监督委员会与社区“两委”的关系,最主要的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居务监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社区“两委”进行全方位和经常性的监督。凡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工作,都应该置于村务监督委的监督之下。居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受其委托开展监督,具有合法性,因此,要大胆监督、严格监督、依法依规监督。对此,社区“两委”要正确对待,要充分尊重居务监督委员会,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要主动向居务监督委员会通报工作,邀请居务监督委员会列席社区“两委”重要会议,让居务监督委员会及时掌握社区“两委”在想什么、干什么、为什么,及时听取居务监督委员会对社区“两委”的意见和建议,使大家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充分认识到居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是对被监督者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了更好地促使社区“两委”干部正确履行好职责。

二要理顺与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关系。社区党组织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村务监督委应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社区党支部对居务监督委员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上。一方面,社区党总支要积极向居务监督委员会宣传中央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为“三农”工作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社区“两委”落实这些政策的措施;另一方面,村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居务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向村民代表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注意依法把那些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群众信任、乐于奉献的人选出来当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

三要理顺与村民代表会议的监督关系。居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代表群众对社区“两委”工作进行监督,对村民代表会议负责,为村民谋利益,是居务监督委员会最主要的使命。同时,居务监督委员会也要接受村民代表会议的监督,每年年终要向村民代表会议述职,接受信任度测评,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将自动离职。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如何做好一名投递员个人体会


我地学习业务知识,不懂的问题及时向支局长及老投递员请教。认真学习班组会应学习的邮政知识。对于当班进口的报刊能够按照规定的频次 路线 及时的...

如何做好一名投递员呢? 作为一名投递员要知道 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认真地处理每一天的报刊邮件。做到严禁积压延误邮件报刊,严禁乱投乱放邮件报刊,严禁隐匿毁弃邮件报刊,严禁扣留停投邮件报刊,严禁泄露用户信息。

我认真地学习邮政投递业务知识,对于不懂的问题及时向支局长及老投递员请教。认真学习班组会应学习的邮政知识。 对于当班进口的邮件报刊能够按照规定的频次 路线 及时的投递到用户家中。对于用户向我提出的宝贵意见 我都欣然接受。并且加以改正。就是做好一名投递员首先让用户满意这才是关键的。

作为一名投递员,我认真地完成支局长下达的每项任务。对于每一天事情我都会认真地处理。对于每一个用户我都会微笑对待。即使用户与我发生了矛盾我会认真地对待用户和用户好好的解释。做好一名投递员我认为不可以和用户争吵是其二的关键。

做好一名投递员 我认真地学习《新邮政法》知识。能够掌握《新邮政法》的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知道邮政的服务方针是迅速,准确,安全,方便。能够牢记实现普遍服务义务的宗旨。树立邮政服务最典范的形象。

如何做好督查工作的体会


如何做好督查工作的体会
强化督查措施推动决策落实
浅谈如何做好督查工作的体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首先感谢区委督查室的各位领导为我提供了一次向兄弟乡镇学习交流的机会,我想这不仅是对我工作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同时也是对我今后更加做好新形式下督查工作的一次新动力。下面,我把自己是如何做好督查工作的几点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概括为抓好“四个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抓好“四个坚持”
(一)坚持围绕区委有效督查为中心,做好督办工作
党委、政府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是做好上级部署的督办工作任务,还是抓好本单位督查工作,给我最深的体会是,作为一名督查工作人员必须要围绕中心,为决策服务,时时处处贴近中心工作,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不分主次。比如:区委在召开重要会议和大型会议之后,我作为一名督查工作者,就积极与参会人员沟通,搜集相关材料,了解会议的主要精神,之后及时地与主要领导沟通,按照会议精神,确定我镇落实工作方案,并迅速整理资料,撰写落实报告,经主要领导审阅后报送区督查室,使上级领导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基层动态,从而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如:在贯彻落实区委五届三次全会中,由于我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找准发展方向,在第期通讯上刊登了题为《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山区综合开发的战略构想与对策》的督查调研,在成果转化上得到及时应用,并指导实践工作。在督查工作过程中,无论是业务督查,还是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只要是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做到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上从不拖沓。
(二)坚持抓领导批办文件和指示精神等工作的有效督查
区委下发督办通知单只是落实全区重要工作的一部分,而大部分督查工作要靠乡镇督查员认真履行职责,自觉发挥督查员作用,从而促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比如: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除了开会部署之外,还要以文件等形式进行安排,在收到上级文件,领导签阅后,我作为一名办公室主任,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将领导如何批办的精神登在督办单上,并及时提醒牵头领导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对不认真、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领导和科室,我会及时对其主要领导下发催办单,督促其按时完成工作,确属工作存在难题和其他因素的,被督办人提前将原因告知主要领导,对其任务进行挂帐,直至消帐为止。
(三)坚持创新督查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督查工作实际上就是对其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那么创新督查工作同样是对工作的一种促进和提升。几年来,我认为要做好督查工作,不仅仅限于完成上级领导部署的督查工作任务和镇里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还要通过创新督查工作,起到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的高效运转的一种工作机制,从而提升督查工作水平。比如:在工作中,我注重把具有带动作用强,典型引路明显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及时进行整理,并报送到区委。比如:我撰写的《新时期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的新思路》一文,重点突出了新时期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的新方法;撰写的《河北镇五突出、五到位,努力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两个转变”》一文,重点把河北镇连续四年被评为出席北京市红旗单位的主要做法进行归纳、整理。
(四)坚持爱岗敬业,当好督查员
督查工作是一项艰巨性工作,督办的力度如何直接影响各项工作的进展。因此,要做好每件督办工作,就必须增强责任感,坚持该督办的必须督办,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督办的同时,注意及时收集信息,将各类信息整理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或情况汇报,及时疏理上报,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比如:去年,配合主要领导完成的《有感于仇和》、《张思德读后感》等文章,都做为优秀文章刊登在房山督查特刊上。作为一名督查员,不仅要爱岗,干一行爱一行,同时还要用高尚的情操去完成自己的事业。
二、做到“三个结合”
(一)抓目标管理与督促检查相结合
为了确保每年主要工作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督促检查的实效性,镇党委坚持执行立项督促,把目标管理同督促检查紧密结合起来,使督查工作的“触角”跟着目标走,目标定到哪里,任务就分解到哪里,督查工作就深入到那里。比如:去年我镇制定的为民办件实事、件重点工程和件重点工作,我作为一名督查员,严格按照年初镇党委、政府制定的拆子工程,逐项按月进行督办,并采取立项、挂帐、消帐等有效督查方式,完成每一项工作的督办工作任务,确保了全镇各项工作有序高质的完成。
(二)抓好综合协调与督查调研相结合
综合协调和督查调研是督促检查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在督查工作中,往往一件事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为较好地完成督查工作任务,就必须注重抓好协调并依靠各部门人员加强整体配合,形成督查合力,共同抓好落实。比如:去年月份,区委聂书记到我镇调研,对他窖村以党支部为核心带领村民致富开展的“支部合作组织农户”的养殖摸式,给予充分肯定,镇党委及时推广经验,形成了以河北镇农产品产销合作社为龙头的合作组织,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对新形式下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主动督查与奉命行事相结合
在抓督促检查的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处理好“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在坚持原则和充分领会领导意图,贯彻领导指示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主动服务的自觉性,开展好主动督查工作,有效促进了督查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总之,在去年督查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督查室全体人员的大力支持,离不开镇领导对督查工作的高度重视,但在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督办方式、督办效果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年的工作中,我要虚心学习,开拓创新,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把督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谢谢大家!



导游如何做好服务工作体会


当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后,我再次看我写过的文章《导游的标准是什么?》的时候,这次看后的感想,和我一年以前写文章的时候的心理想的一点都不一样了,为什么呢?我在分析我的思想,是我成熟了?是我麻木了?是我升华了?是我领悟了?可能都有吧,在看我的文章里的那些个事情,现在重新看起来简直不值一提,小事一桩。而且那些挑剔的其实也不是挑剔,那时的我还没有真正的理解什么是服务,服务的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只是想当然的按照的思法去认为,觉得这些客人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在找事小题大做罢了。

这又过了一年多了,我又带了几十个团队,在带团的过程中,一个团队一个团队的总结着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带团的一次次磨练之中,也让我慢慢的去体会客人的心,真心的服务是会得到客人的认可的。在导游圈里,大家都认为上海的人很难带,确实是这样的,好多导游认为带上海人是一种痛苦,因为对细节的服务要求很高,更何况北方的人和南方人的生活习惯有诸多的不同,他们来到河南以后,觉得自己是大上海的人,来到这小城市后,不自觉的就会做个比较,在以前,老觉得外地人看河南的人眼光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的,对河南人做出一种不公平的评价,看着他们对我们的评价就是气不打一处来,总是想和他们理论一番,来为河南人争口气。但是现在想一想,何必和他们当面锣对面鼓的进行辩论,我们要是靠我们自己的行为,让客人从我们身上看到真正的河南人的形象,这样就是最好的解释和说明?

今年也带了好些的南方团,在带团的过程中,总结出的就是第一;是南北方的思想差异,第二;是生活习惯的不同,第三;是对中原文化的不了解,就像是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误解。第四;就是对细节的要求不同。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一直在努力的把心放平,对待来自任何一个地方的游客,都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去看待,去服务。不管他们是有钱人,还是平常的人,是公务员、是高官、是老板、是老师、是医生、还是农民....对我来说就是我的衣食父母,这是一位导游朋友说的,他说:“把客人看成是你的衣食父母,因为你穿的衣、用的东西、吃的食物,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些客人所给与的,所以我们要对他们好,人都是有感情的,你的付出是会得到回报的。”我按照这样想法去做了。每一个团都这样去做了,不管这个团能给我带来多少的收益,我都真心的去工作,真心的去对待每一个人,不再有以前那些的思想:这个团不好了,没钱可挣了,没有心情去带了等等其它想法。也正是因为思想的改变,这一年的带团中倒也很顺利,遇事不惊,遇事不急,平和对待,这样下来和客人相处的也很好,当然也带来了我需要的收益。

所以当我再次看到自己以前写的文章后,当时也是为了发发牢骚而已,现在为自己当时的幼稚的想法感到羞愧,作为一个导游服务工作者,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要说客人的要求高,而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低,当自己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好像明白了很多,在工作中就能很好的要求自己了,也就尽心尽意的为每一位客人去服务,为客人去着想。站在客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们都很说外国的服务工作做得多么多么好,而我们国内的服务业是这样的不到位,使我们能得到的服务是那样的欠缺。这就是每个人的思想达不到为客人着想的境界,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觉得我这样做就很好了,对的起我的工资了还要怎麽样。其实当我们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时候,也同样对为我们服务的人提出很多的要求,那个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好好想想自己在工作中的做法呢?

我们多很喜欢去吃火锅,特别是喜欢去海底捞火锅店吃饭,为什么?很多人都异口同声的说:那里的服务好,虽然价钱贵点,但是吃的舒服。想想确实是这样的,火锅店的口味其实都差不多,但是海底捞就赢在很好的服务上,从客人进门以后就开始在享受细致入微的服务,小到每一个细节,让你正真的感受到上帝的待遇,而且每一位服务人员的微笑都是发自内心的,让人看着是那样舒服,这就是他们的特别之处,吸引着很多的回头客。

所以,服务,服务,没有止境,只有更好的服务,没有最好的服务,服务的标准是什么?没有标准,把客人装在自己的心中。当成自己来对待。这就是标准。

如何做好机关处室工作


如何做好机关处室工作

机关处室工作人员要注意把握好的“三个关系”

处室是机关工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单元。每一个成员在其中的思想定位、角色定位和工作定位,影响着处室工作效能的发挥,影响着自身的工作表现和个人成长进步。做到定位准确,应注意处理好以下的三个关系。

一、上进心强与想法太多的关系
职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追求,机关工作人员在职务的进步和发展上也都有所期盼,因为它既可以提供更大的能力施展平台,同时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形式。上进心强是优点,它能促进个人自觉提高能力和素质,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如果做到个人上进心与能力素质的提高相结合、工作表现与工作需要相结合、个人诉求与组织信任相结合,就能有为有位,产生“正能量”。如果个人想法太多,超越了主客观条件和工作需要,而不能正确认识、摆正位置,就会扰乱自己的心态、影响工作的开展、降低外界的评价,最终不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因此,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岗位是我们“要做事”的平台,而不是“要面子”的外套;要做的就是本本份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有自信但不自傲,通过勤奋的学习和努力的工作,做一个“有准备的人”,获得组织的信任和同事的认可。反之,妄自尊大、好高婺远、自怨自艾,既影响处室的工作开展,更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都有相应的工作职责,以及与职责相对应的工作权限,在工作中如何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实现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转,其中一个关键点是学会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原则性就是严格按照工作中的政策依据、规章制度和流程规范办事,是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机关工作的纲。实际工作中,工作规范不可能穷尽所有具体情况的处置,灵活性就是在坚持原则、按章办事的前提下,实现政策规定与实际情况的有效结合。但是,由谁来执行“原则性”,又由谁来掌握“灵活性”?从规则上,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明确的,就是各级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处理问题、开展工作。对于需要按政策延伸、变通的问题,应该做的是积极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但不是自我决策,决策应交由上级领导做出。否则就会贻害工作,并造成自己的被动。
三、内部团结与外部协调的关系
一根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团队成员的互补、互助,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而一旦团队内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形成内耗,就会极大削弱团队战斗力、损害团队形象。团队内的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谁都能说出很多,但不一定人人能做到,在这个问题上,关键是要真正悟透道理,做到知行合一。在整个机关运行体系中,各部门、各处室按照职能分工,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但由于各自职能分工、政策依据、目标要求、工作角度和知识结构的不同,以及相互间职能划分的清晰度和对接度不一,为了确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部门间、处室间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协调与合作。缺乏合作精神、单刀走天下,只会增加工作的阻力,影响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外关系的协调是机关工作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工作中要学会并善于尊重、协调和互补,注意避免一味地强加,通过沟通、听取、协商、争取,甚至合理的妥协等方法,从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中获得支持和帮助,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

浅谈如何做好村与社区法律顾问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村与社区法律顾问工作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是**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21名执业律师广泛参与其中,优先与全县**年、2018年63个脱贫村签订了《法律顾问合同》,免费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为加快推进法律普及和法律服务进村(社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基层管理发挥积极作用。笔者作为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的践行者,现就如何做好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提出几点看法。

一、正确认识农村法律顾问的职责和任务。笔者认为,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既要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和服务的热情,又要有善于贴近农民、贴近农村、贴近农业的感情。还要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运用法律知识,为农民、农村、农业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承担诉讼代理等法律服务,从法律的角度为农村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服务,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二、明确农村法律顾问应当具备的素质。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没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自己就没有实施服务的资本,更谈不上为民服务。农村法律顾问,面对的是农民、农村、农业,这就要求我们的法律工作者能够放下架子和农民交朋友和热心服务的心态,决不能以收费的高低来衡量自己的工作量。同时,要加强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既要学习法律知识,更要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要在意识形态和技术方法等各个方面都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农村是社会的基层,各方面情况复杂,政策性强,出现的问题往往涉及面广量大,如果不加强学习,结合当地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纸上谈兵”,问题处理不好,甚至会引发社会稳定的大局。

三、积极协调处理好各方关系。由于身份的转变,村(社区)法律顾问首先要强化法治意识,从自身做起,进而更好引导和带动影响广大群众逐步培养法治意识。要当好普法宣传员,开展好法律服务,将法律为民、依法办事等理念落实到基层;也要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以依法为前提和底线,适当辅以情感因素来进行调解工作,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要与当地党委政府加强沟通联系,处理好与相亲部门的关系,以责任为先,依法保持中立,认真细致地进行调研分析,找准问题的真实原因,对症下药,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确保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落到实处。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要搞好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就应当深入到村(社区)中去,掌握村(社区)的基本情况和所需的法律服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工作计划,然后按照计划逐步开展各项工作,提供高效优质法律服务。当然,在完成这一工作过程中,既要考虑法律服务的重点,又要兼顾脱贫攻坚中阶段性工作所急需解决的涉法问题;还要根据不同的村情社情,因地因人确定不同的法律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村(社区)法律服务需求。从而,真正体现出法律扶贫在整个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有效避免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流于形式。

五、加强监督考核,定期检查评估。实行信息公示,制作村(社区)法律顾问公示牌法律顾问牌,将法律顾问的照片、姓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和服务范围、服务时间、值班时间在村(社区)公示,方便群众接受法律服务。村(社区)法律顾问要认真填写《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日志》和《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台帐》。由县司法局定期对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进行检查,通过实地检查、台帐检查、听取村(居)委和群众意见等形式,及时发现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的意见和建议。对检查和评估的结果进行公布。对服务次数达不到要求的,对群众意见比较大的,建议不再续聘为法律顾问,对违反职业纪律的,严肃查处并给予行政处罚或处分。

残联如何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残联如何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社区康复是近年来在残疾人康复领域提出的一个新的康复理念。社区康复亦称“基层康复”,是以城市街道或农村乡镇为基地,对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其任务是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社区团体、卫生人员、志愿人员、残疾人及其家庭参加的基层康复系统。工作内容是对残疾人进行普查和预防,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使分散在社区的残疾人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其工作有五个基本点:一是依靠本社区的人力资源;二是尽可能利用社区原有的卫生保健和民政工作网点;三是使用简化的、适宜的技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社区和家庭条件下可以发挥作用;四是以康复为中心后盾,帮助解决复杂的康复医疗、咨询、培训等问题;五是在社区对残疾人进行身体的、精神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康复训练,使残疾人就近就地得到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社区康复是初级位上保健的一个组成部分。
按照陕西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社区康复是符合我省省情的康复事业发展模式,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战略目标的主要策略,是所有康复重点工程的落脚点,是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主要途径。“十五”期间,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社区建设中,采取社会化方式向广大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实践证明,社区康复是实现残疾人机会均等、充分参与、消除贫困、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的基本手段,县(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调查,掌握残疾人数量、分布、生活状况、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等情况。根据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发展规划的要求,我们对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未央区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区内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进展还有很多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有些情况还令人堪忧,部分残疾人很少或没有享受到康复服务,有些对社区康复的概念不甚清楚。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工作的差距是对我们敲响的警钟,需要我们对社区康复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和思考,倾注更多的心力,为下一步做好工作提供明确的思路。
一、基本情况
未央区共有49个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尚有2个正在建设中。区残联20xx年为3家已建成的“中心”配备了部分康复训练器材,已初步具备了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服务能力,今后几年区残联将陆续为其它几个“中心”配备康复训练器材,逐步完善康复服务项目,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发展比较迟缓。当前区内已建成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残联已将其纳入残疾人康复指导站,配发了部分康复训练器材,还有3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待建设;已建成的指导站建设项目参差不齐,服务内容比较简单。
(二)残疾人康复意识不强。不少残疾人认为“送康复服务上门”是医生上门为残疾人看病、送药,把康复服务理解为医疗服务,在农村地区,有的残疾人甚至把它当作一项待遇来享受,一些社区的康复器材和设施的利用率不高,残疾人主动要求康复服务的比较少。
(三)社区康复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人员不足。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大多数都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社区医疗站等建设,在场地、器材的落实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社区残疾人康复人员都由卫生服务机构内的医生兼职,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和社区卫生工作叠加在一起,工作量大、任务重,人员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服务手段单一,服务理念滞后。当前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形式比较单一,康复医生普遍缺乏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与指导;有医生以完成任务为主,传统的服务理念与现代社区康复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医生服务记录过于简单,内容基本相同,有的让人代签字,还有的只签字不服务。服务手段的单一和服务理念的滞后,使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愿望远未达到。
三、对策及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残疾人在康复服务需求方面的愿望也逐步提高,社区康复作为对基层残疾人最直接的服务形式,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越来越多地受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关注。对全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进行调研后,我们针对不同区县的具体情况分别做好工作,未央区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同步联动,统筹安排
区委、区政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安排,做到规划同步、投入增长同步、组织运行同步,建立起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
一是上下联动。区委、区政府统一各部门、街道和社区的思想认识,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确保社区康复工作思想认识、职责分工和工作措施的到位,形成区、街、社区三级联动,合力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
二是部门联动。在社区康复工作实践中,以区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各相关部门为主体

残联如何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第2页

,区级机关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区卫生局充分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各类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和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技术指导,并落实专(兼)职残疾人康复责任医生进家庭;区民政局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和谐社区、星级社区考评标准,积极支持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建设,深入开展困难残疾人医疗救助工作;区财政局为确保创建工作任务的完成,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经费提供有力保障;区残联更应倾心竭力,在康复需求调查、康复员培训、康复站建设、深化康复服务等基础工作方面做好工作。在区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各相关部门联动,使社区康复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三是社会联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关系到千家万户。为此,区委、区政府着力营造社会各界联动的工作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助残志愿者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助康复活动,尤其是在当前社区康复医生力量比较薄弱的时期,助残志愿者要在帮助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提供康复服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意识的宣传
社区康复的最大功能是弥补机构康复不足,更好地就近、就地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有效利用康复资源。开展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不仅具有投入少、成本低、服务广、收效大的特点,更是党和政府关爱残疾人的一种体现。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合理定位“送康复服务上门”的功能,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避免出现政府出了钱、医生送了服务、残疾人还不满意的情况。
(三)狠抓社区康复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服务有场地”
通过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新辟场地等措施,在抓社区基础设施本文 建设上下功夫。区残联将逐步为每个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配备2万余元的康复训练器材,为社区康复站配备1万余元不等的康复训练器材。为了使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和社区康复站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以制度提高康复站的利用率。在社区康复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注重无障碍设施配套建设,处处体现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
(四)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在实践中创新、完善社区康复工作模式
社区康复要从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出发,按照目前区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不断探索创新社区康复的工作模式,使康复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并带来一系列工作的变化和水平的提升。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进社区、进家庭,通过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让康复辅助器具进家入户;把最能够普及的康复技术传授给残疾人及其家属或亲友,使残疾人康复真正能够紧紧贴近残疾人本人。必须坚持以残疾人为本的社区康复工作方向,让“就近”更近,让“就便”更便,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拓展康复服务内容,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向康复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五)强化社区医生和社区康复员队伍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方式,提高社区康复医生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确保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社区康复员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在为街道和社区配备53名街道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基础上,下一步要通过培训使这些人员都掌握一定的康复训练知识,兼任基层残疾人康复员或社区康复指导员,充实社区康复工作力量;通过业务培训,统一考试,做到康复员持证上岗,促进社区康复工作人员专业化;通过考核工作实绩和残疾人评议,建立奖优罚劣的竞争机制。
(六)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个性化服务
进一步加强康复需求调查,形成按需服务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康复需求方面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在康复的形式、内容、质量上下功夫,体现个性化服务;开展针对性的康复服务、转介服务等,提高服务的专业性、技术性,以满足残疾人不断增长的康复需求,保持工作的生命力。
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方面我市作了一些探索性工作,各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正在完善,服务意识正在增强,服务能力正在提高,服务领域也在拓宽,残疾人对政府实施的康复服务的满意度也在逐步提升。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学习先进经验,加大改进力度,制定改进措施,努力把我市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残联如何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