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股份公司采暖供热工作经验会交流材料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煤电股份公司采暖供热工作经验会交流材料,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采暖供热竞赛工作自**煤矿总公司、**煤电股份公司提出以来,已有近___年的时间,**矿为贯彻落实公司采暖供热竞赛的文件要求,及时制定了《**矿采暖供热竞赛方案》。文件下发后,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全员发动抓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采暖供热竞赛工作给予了准确定位,一致认为,采暖供热工作关系到矿区职工家属的正常生活和矿井的,采暖供热竞赛活动的开展是适应当前创建和谐矿区,贯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而提出的,涵盖了供暖工作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采暖供热工作的标准创新与制度深化,也是实现矿区环保达标排放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矿坚持外学内练,通过赴兄弟矿井学习考察,对采暖供热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深刻感到我们在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安全投入、考核奖罚、环保建设等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我们对照先进找差距,针对问题定措施,按照“借鉴经验、发挥优势、立足实际”的总要求,以公司“采暖供热竞赛”活动为载体,发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坚持走自我超越发展之路,从细处入手,从小事入手,严格标准,从严考核,围绕管理运作、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和降本增效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使整个系统出现了员工精神面貌好,工作态度服务好,生活环境变化大,工作标准要求严,安全系数增大的特点。多次受到上级领导好评。**矿先后获得___次公司奖励,水暖公司先后____次获得矿文明先进单位的称号。总结**矿在供暖供热工作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市场化运作体系更加明显。水暖公司作为矿确立了主辅分离厂点后,按照先分账、再分人,企业化管理的要求,遵循人员分离、财务分离以及资产分离的原则,将原行政式的管理体制转变为模式。经过努力,**矿水暖公司辅业改制顺利完成,2004年矿与水暖公司签订了冬季供暖承包合同,并且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和全成本核算管理。
2、采暖供热系统职工观念的转变。过去大家把供暖单位视为消费单位,是矿上的负担,现在通过改革,大家认识到供暖单位也可以创造价值。职工生活福利观念逐步淡化,有偿服务的市场意识明显增强,全体职工普遍增强了当家理财、精打细算的自觉性,经营至上的观念转变为每个职工的内心深处的动力,增强了个业的内部凝聚力,向心力和外部竞争力。

3、职工群众满意度提高。由于水暖公司改革改变了过去“生、冷、硬”的态度,服务质量提高,办公场所、家属住宅、工业用暖等方面的质量明显提高。企业、家属对供暖工作满意度增加。

4、环保指标达到或超过**公司、古交市要求。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矿锅炉脱硫正常、水质、燥音、烟尘全都符合排放标准,煤场、渣场清洁干净。

5、供暖系统科技含量明显增强,设备得到充分改善。通过努力,2004年全矿共投入资金750万元,对相关设备进行更换,完成了三项科技攻关任务,为供热采暖工作顺利完成提供了保证。

如果我们在采暖供热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认为主要是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高目标定位,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开展采暖供热工作,用竞赛激发供暖工作的内在活力

**矿针对采暖供热竞赛工作,为强化采暖供热,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牢固树立了“真诚送暖,情系万家”为宗旨,矿专门成立了了矿长、党委书记为组长,后勤副矿长为常务副组长,机电、经营、安全副矿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有关单位、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矿采暖供热竞赛活动领导组和办公室,根据总公司的采暖供竞赛方案,制订了我矿的实施方案。矿水暖公司相应成立了采暖供热竞赛领导小组,并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着力强化了全矿供暖系统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搞好采暖供热竞赛工作意识,推动了活动规范运行。特别是矿职代会后,为切实把采暖供热竞赛工作的高标准认识传递下去,灌输到每名干部职工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层层分解活动内容,落实到所属的各个队组、每个职工,形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采暖供热竞赛组织、管理、实施体系。紧紧围绕转变安全观念、规范职工行为等环节,突出了以良好的外部氛围熏陶人、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人、以严格的教育规范人三个工作重点。

1、以良好的外部氛围熏陶人。在开展采暖供热活动中**矿通过全方位的舆论导向影响人。为深刻认识开展竞赛活动的重要意义,我们实行了全员教育,开展竞赛宣传的三大战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舆论工具,及时反映“竞赛”工作动态,并对各队组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进行大力宣传,选先树优,典型激励,发挥党群部门优势,组织人员深入队组进行宣讲,组织职工操作规程考试,使干部职工的竞赛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增强。营造外部氛围第一战役:政策宣传战。从2004年开始,矿宣传部、工会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橱窗、标语等形式,不断的宣传国家、公司、矿有关供热采暖的政策。第二战役:形势宣传战。**矿领导利用各种会议、有关部门、各单位利用有关媒体,及时介绍兄弟矿井的在供热采暖工作中的作法,使广大职工认识到供热采暖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宣传增强了职工竞赛的信心。第三战役:内部攻心战。我矿围绕供暖工作,开展了“工作怎样抓?竞赛怎样搞”主题大讨论活动,统一职工思想,提高认识。以提升思想境界为着眼点,着力打造持续竞赛的人文环境,大力实施了“五个一”的教育工程,切实构筑了以南一沟为主的竞赛“一条街”,以锅炉房为主的竞赛“一个点”,以公司、队、班组、个人为主的竞赛达标“一条龙”活动,以区队、班组学习室为主的竞赛“一园地”,以广播、电视、板报为主的竞赛宣传“一阵地”活动。

2、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人。管理文化是管理工作的灵魂,理念引导是制度约束的升华。在竞赛之初,**矿水暖系统就提出五项承诺,“辛苦我一个,温暖千万家”、“语言文明,工作规范”、“故障24小时内解决”、“入户服务不“吃拿卡要””、公司领导树立“职务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在矿水暖系统职工中树立了水暖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必须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认识到服务是工作永恒的主题,不管企业的体制如何改变,职工的身份如何变化,服务永远是后勤系统赖以生存、赢得民心、谋求发展的根本之所在。

3、以严格的教育培训规范人。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竞赛结果的成与败,决定着供暖工作的好与坏。**矿通过完善培训方式,提升职工业务技能,实现职工技能的循环提高。供热系统技术含量较高,职工培训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提出了“1212”培训思路。即:每月进行一次考试、每周坚持进行两次培训、每一名师傅带两名徒弟,帮助提高技术;每一名队干部承包一个班组,帮助抓管理。通过课堂传授理论知识,现场进行技能讲解和演示,实践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学习理念,营造了人人苦钻业务,争当多面手的学习氛围,职工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都有了提高,在矿、公司第二届职工技术比赛中,水暖公司选派_____名选手代表参赛,取得了__个第______名、______个第_______名的好成绩,______名同志被聘为、技工、高级技工、技师,为水暖公司和矿争得了荣誉。

二、新思路运作,站在推动后勤系统改革的高度,开展采暖供热竞赛活动,用创新的思路,确保采暖供热工作迈上新台阶。

创新是一个企业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矿在采暖供热工作中,在经营体制、机制运行、管理方式、科技攻关提出了供暖工作的“五个创新”、“两结合”的思路,促进了采暖供热竞赛工作向纵深发展。

1、用人制度的创新激发各层次人员的活力。保持供暖人员的合理流动,增强员工工作极积性是竞赛的保证。**矿针对采暖供热人员用工性质不同、用工时间不同的繁杂情况,要求所有供暖人员要求按照竞赛标准全体起立,抽调板凳,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在2004年度采热供暖期间,共有____名同志因种种原因离开了岗位,能进能退的用人体制,使职工的工作极积性得以提高。

2、管理制度的创新推动了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专业化是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供暖运行质量的有效手段。为此**矿坚持专业化管理与服务的原则,整合人力资源,成立联系实际道维修队,对全矿供暖、供、污水管网的维修检修实行统一的专业化管理,为保证维修效果,水暖公司为每一位职工定岗定职,合理分工,24小时值班,加大了对各供暖管网的维护检修力度,对“跑冒滴漏”的问题及时处理,对损坏的配件及时更换,对主要供暖管路进行24小时巡视,同时给每栋楼每个办公共场所发放温度计。2004年,**矿提前10实现了正常供暖。主动更换管路1978米,为矿节约大量资金,矿给予水暖公司4万元奖励。

3、经营体制的创新,使辅业变成了“富业”。达到了企业、集体、个人三方受益。为了达到矿井、水暖公司、职工家属三方受益的目的。**矿采取的办法是,首先签订供暖承包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将原来直接划给水暖公司的各项消耗费用,不再直接划给他们,而是与供暖效果相结合。形成了“你掏钱,我服务;你高价,我优质”的局面,从机制上由过去的“你要我服务”变为“我为你服务” 。经营管理工作中,为有效控制成本,水暖公司将燃煤、水电费及材料维修费用进行切块,层层分解到各班组和岗位,形成成本控制的链状成本单元,对各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考核,建立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控制,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了“节约一吨煤、节约一方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把棉纱、回收一个螺丝”的“五个一”活动,有效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2004年水暖公司计划成本————万元,实际消耗——万元,节约成本————万元。

对于小型的水暖检修工程项目,优先考虑。2004年共列出夏季检修工程120余项,投入维修资金150多万元,对锅炉主体及锅炉房的主管路进行了大修,更换各种大小管道2900余米;为解决供热管网跑、冒滴、漏现象,投入100余万元,对各种管网进行维修;,三是为保证井下生产供暖,投入90余万元对南二热风炉进行了改造;四是水暖公司列入小型维修自干工程24项,投入103万元,对小型管网进行了维修;五是300万元,对南一、广场两个锅炉房的9台锅炉脱硫除尘系统进行了改造。投资13万元,对锅炉房煤堆进行了加高挡墙和绿网覆盖处理,确保了各项工作完成。

4、科学技术的创新为采暖供热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积极倡导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活动,在提高效率、节能降耗上向科技要效益。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调动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的技术创新积极性。2004年,组织技术人员,对南二热风供暖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井下的供暖能力和供热效果;与太原海拓科技股份公司合作,对南一锅炉房低压区循环水系统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实现了热水循环的可调节性,取得了高效节能的效果;对广场锅炉房的出渣溜子压链器进行了改造,提高了锅炉运行的稳定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为采暖供热工作顺利完成打下了良好基础。为保证锅炉烟尘排放达到公司和古交规定标准,**矿设入300万余元,采用了国内较为先进的锅炉脱硫除尘工艺和技术,对矿南一锅炉和广场锅炉房的9台锅炉进行脱硫除尘工艺改造,2004年10月完工。经古交环保局测定,锅炉排放物的各项指标达到了太原市的环保标准。

三、地面质量标准化与采暖供热工作相结合为竞赛活动提供了广阔舞台

从2003年开始,**矿开始加大地面质量标准化的管理,在地面质量标准领导组的领导下,按照地面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工作范围、行业标准、《业务保安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制定各单位质量标准化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每月制定达标规划并组织实施,月底进行检查验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问题单位进行 “三定”,并逐月组织、规划、实施区域达标和单项工程达标会战。2004年,**矿先后制定了《地面单位质量标准化考核办法》、《2004年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完善了各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水暖公司按照公司和矿的有关要求,成立了标准化工作组,实了设备包机制,做到了台台设备有人管、台台设备标准化。每月制订达标规划,以标准化带动服务工作,促进安全生产,规范职工行为,做到日清日结。每个月水暖公司对下属4个队组织3次检查考核,检查结果与队干部的抵押和职工交效益工作相结合,严格奖惩兑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四、岗位千分制考核与供热采暖工作相结合,为竞赛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进入2004年以来,**矿开始推行《岗位千分制考核标准》,它是在煤炭企业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的情况下,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编制而成的,是**集团公司一项制度(责任法人制度)三项工程(温暖工程、素质工程、阳光工程)在矿井管理的一种细化与量化。一项制度、三项工程是经过长期实践,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并被公司广大职工家属和社会所认可的一种管理模式,《**矿岗位千分制考核标准》就是将责任法人制度中的各种责任逐步分解,量化考核到从事矿井生产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职工,用“法”的形式,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它涵盖了全矿所有岗位工种,从技术要求、管理权限、精神文明、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争创优秀、培养知识型员工等方面进行规范,实现了对企业员工多层次、全方位、大时空、高标准的要求。水暖公司在利用经济办法进行管理的同时借助千分制考核这个平台,量化职工工作任务,细化职工责任,职工岗位千分制的实行提高员工整体服务水平,提高供暖工作的水平。

五、回顾我矿供暖供热工作,最主要的体会是:

一是供热采暖竞赛活动是供暖工作的创新,是实现和谐矿区的必由之路,是一项民心工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是采热供暖竞赛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必须严细管理,时时讲认真,处处讲认真,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

三是采热供暖竞赛工作必须用浓厚的“竞赛”活动舆论氛围和正确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引导人、改造人、规范人,提高全员素质,实现整体超越。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扶贫挂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02年至今,我局一直与***镇**村挂钩。几年来,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以及**村干群的通力协作,挂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挂钩工作的组织领导
2002年以来,我局始终把挂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党组和局长办公会议进行研究,并由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与**村挂钩事宜,深入镇村,了解情况,帮助其分析面临的问题、难题以及贫困根源,指导村干部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脱贫致富,为发展村级经济出谋划策,并积极联系落实资金。2005年2月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局长亲自带领局主要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到**村现场办公,听取村委情况汇报和工作打算,确定2005年度扶贫工作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二、坚持以项目扶持为切入点,变增加输血总量为增强造血功能
**村位于***镇西北部,距**集镇2公里,属于半丘陵地区,全村耕地面积3142亩,其中:水稻田2400多亩,山林600多亩,1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00余人。村级经济基础比较薄弱,2001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3.5万元,主要有集体茶厂承包收入3.3万元,山林毛竹承包收入0.2万元。**村历届村干部虽带领全村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村级经济薄弱,积累少,严重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局和村委干部均认识到要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项目选择上要充分利用和挖掘丘陵山区现有资源;在知识结构上要抓好调整产业结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开发的先进技能、管理知识等学习;在项目开发上要强化市场调研,拓宽信息渠道;在资金投向上要以开发资源性为主,同时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技术参与投资的积极性。为此我局在扶贫方法上下功夫,改输血型为造血型,做到着眼长远,杜绝短期行为,因地制宜地根据其半丘陵地势和土质特征,较适宜茶树栽种的特点,最后确定以种植白茶作为其脱贫致富的突破口,使集体经济有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村级经济尽快得到发展和壮大,同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发展和壮大村级经济、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1、开发珍稀白茶项目。白茶氨基酸含量高达6.19—6.92,比一般茶高出2倍,茶多酚含量仅10,比绿茶低二分之一,香气幽雅持久,滋味甘醇鲜爽,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白茶产地价500克在2000元左右,种植前景广阔。确定了白茶栽种项目后,经多方筹集各项资金18万元用于白茶项目,到2002年底已开发、栽种了白茶100多亩,成活率在90以上,目前白茶长势喜人。为使白茶尽快产生经济效益,联谊村将这100多亩白茶进行10年期承包,取得承包收入47万元,扣除一部分负债,村委可得净收入35万元。同时在白茶进入可采收期后,村民又具有潜在的采摘茶叶的劳务收入,为村民创收增加了一条途径。
2、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水、电、路等主要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经济薄弱,**村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常年失修,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已成为当务之急,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并将原定于2004、2005年实施的一部分水利项目分别提前一年实施。
为解决**村农田灌溉水源,局出资开挖水塘8个,新增蓄水量近10000M3,农田受益灌溉面积850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农用电网由于常年失修已严重老化,村民用电经常受影响,局出资1万元对11个自然村的近5500米电线进行了更换或维修,村民的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了保障。
村级主干道路由于常年失修路况较差,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村级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要致富,先修路”,为此我局在全市“村村通”工程建设基础上,投入资金修整村级主干道路2.2公里和村间道路5公里,修复危桥涵洞3座,改善了交通条件,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和发展农村经济。
3、关心群众生活。**村有部分农户生活较贫苦,为此局倡议机关干部职工捐款献爱心,并于每年的春节前由局领导亲自带队将全体机关干部职工捐献的钱物送到贫苦农户手中,帮助贫苦农户翻修危房、失学学子上学和补助生病村民。近年来已累计对45户农户发放各种补助21600元。此举在**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群众齐声称赞共产党好,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村委的号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
4、丰富党员、群众的文化生活。联谊村地处偏远,电视信号较差,为使群众能收看到清晰的电视节目,村委出台了对安装有线电视的农户给予每户150元补助的办法,2005年共对386户农户进行了补助。
原**村委办公室是借用小学的旧校舍改建而成的,办公条件差。2005村委在原地翻建了办公房,为改善村委办公条件,局将部分闲置的桌椅赠送给联谊村委,村委开展党员活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有了较好的场所。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村的贫困面貌有了一定的改善。2005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6584元,比2002年挂钩时人均增收1457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四、存在的问题
**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村级集体经济总体水平不高。二是集体收入来源渠道单一,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依靠集体土地承包。三是村民创业增收本领有待进一步加强。但我们坚信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挂钩部门的支持下,在**村广大干群的辛勤努力下,联谊村一定会早日走上富裕之路。
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局在挂钩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局将继续按照“”重要思想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实力,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民政系统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经营民政事业 “六化”催生“六变” 一谈起经营,耳熟能详的大都是商业经营、企业经营、产品经营。而对于远离经济主战场的民政工作来说,似乎与经营沾不上边。那么,民政事业究竟能不能经营?市民政系统近两年的发展变化告诉我们,承担着社会公益福利工作的民政事业不但同样可以经营,而且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1、民政事业社会化,基础设施“由旧变新”。 原福利院年久失修,环境破烂不堪,供养标准很低。我们多方筹措资金,采取争一点、省一点、捡一点、换一点、挤一点、干一点的“六点精神”,用了40万元的钱,干了80万元的事,圆了院民20年的梦。共计改造了7栋平房、5000多平方米的房盖、门窗、地面和3000多平方米的甬路、草坪,使福利院的面貌涣然一新。 原殡仪馆规模小、环境差、机制死、管理弱,多年想改一直没改成。我们用经营的理念,自筹资金400万元,仅用90天就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省内一流的北华苑殡仪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后,年收益由原来的 100 万元提高到现在的200多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2、“五保”供养市场化,福利机构“由一变二”。 按照省厅集中建院的要求,我们从2003年开始,利用福利院、公寓闲置床位,将6个乡镇近200名敬老院院民接进城里进行有偿转移供养,乡镇除了将每位老人的国家转移支付资金1500元划拨到福利院和公寓之外,再自筹1000元给福利院和公寓有偿供养。使每个老人供养经费达到每年2500元,这个数字在全省是比较高的。此做法,老人享福、乡镇省心、民政获益,三方高兴。受到省厅等上级领导和《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充分肯定。今年市委、市政府在财政、编制紧张的情况下,决定再建一个福利院,并腾出旧公寓,继续扩大农村敬老院院民进城集中供养。为此,今年700万元,在福利院北侧新建了三栋面积为6300平方米的联合福利院。竣工后,可集中供养院民400人,彻底改善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减轻乡镇负担、发展民政事业。 原老年公寓房间设计不合理,无室内卫生间、无厨房,不便老人自主生活。今年,我市创新思路,采取收取休养老人房屋折旧抵押金的办法,在原公寓南侧正在建设一处3400平方米的新型公寓。既解决了资金投入问题,又降低了老人入住成本,特别是新公寓设计为单元式、小户型,厨房、卫生间设施齐全,深受休养老人好评。原老年公寓腾出后,可集中供养农村敬老院院民300人,实现了农村敬老院院民全部进城集中供养,达到一举多赢的目的。 3、政策效益最大化,实体建设“由无变有”。 在省厅社会事务处的指导和支持下,去年竣工的九泉山公墓,民政自筹300万元,位于龙海寺西侧,占地2万平方米,充分展示了人性化、艺术化和经营理念的现代化,是省内县级公墓的精品。牢牢抓住民政部门独家建设、管理公墓的政策,用经营的理念找准与市场对接的突破口,使九泉山墓园成了市民政系统的“聚宝盆”,为反哺民政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了加大对全市社区工作的指导力度,增强示范引带作用,今年,我们又投资200万元新建一处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集管理服务、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市级社区指导服务中心。建成后,将根据发展需要,把该中心定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行使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 4、常规工作超常化,业务职能“由浅变深”。 2004年免征农业税后,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三难”问题,我们采取试点先行、典型引带、指导推进等措施,探索了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的方式方法,解决了基层政权建设遇到的深层次矛盾。此做法得到了省厅基层政权处的有力指导和充分肯定,在全省、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社区工作原来只注重区划调整、资源整合和搭建机构,去年以来,我们坚持市领导包社区、部门进社区、全社会共建共享等原则,指导社区的职能不断深入,社区功能不断深化,特别是建立了多处文化活动室和读书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浓厚了社区居民的学习氛围,在全省社区知识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被评为“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 5、扶贫解困多元化,救助能力“由弱变强”。 城市低保对象由2001年的1100人增长到现在的每年1.2万人,增长了11倍,且补差额度不断提升,由每人每月平均20多元,增加到60多元,省低保中心每年补助我市的低保资金达55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城镇下岗职工和弱势群体的生活难题。   按照省厅加快建立城乡综合救助体系的要求,我市低保工作在全省最先向农村非农业人口进行了延伸;去年又将1.3万名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对50户残疾农民实施了每户7500元的住房救助;对5800多名五保老人落实生活补贴700多万元;今年,做为全省农村低保试点已初步确定低保对象4.5万人。前不久,省厅福利处和省社会康复医院专家专程对我市残疾儿童进行体检,已确定为80多名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救助。几年来,我们在救灾救济处的支持下,每年省、市、乡三级筹措的救灾扶贫资金达500多万元。救助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6、社团发展规模化,民政数字“由小变大”。 福利彩票由2001年的200万元将增长到今年的2000万元,增长了10倍。 登记的民间组织由2003年的10多个增长到现在的160多个,增长了10倍多,特别是由只重视民办非企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侧重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为农村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间组织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此做法在全省会上介绍了经验。 深化经营理念,实施六化机制,民政工作产生了“六变”格局,使我市民政系统固定资产总量实现了翻番,民政事业获得长足发展。 2002年以来,我市连续获得了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全国婚姻登记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等5个国家级荣誉。

财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市财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统揽全局,积极深化财税改革,加速财政职能转换,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财政工作取得了新成绩。200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8亿元,增长36.71;2003年完成财政收入12.3亿元,增长39.39;
2004年完成财政收入16.4亿元,增长33.80;2005年财政收入超过20亿元,增长28.99,连续四年荣获省政府授予的“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单位”称号。
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四年间财政收入总量累计达58.7亿元,年均递增34.7。2005年全市财政收入与2001年相比翻了近两番,占GDp的比重比2001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镇(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达11.1亿元,18个镇(区)中,有4个镇(区)财政收入超亿元。四年来,财政收入以每年净增4亿多元的规模高速增长,年年上台阶,4年迈出4大步。
在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基础上,财力相应增长,财政支出规模也不断扩大。2005年,地方财力总额为14.94亿元,比2001年增加10.59亿元,增长2.43倍;财政累计支出42.7亿元,4年年均递增35.6。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财力的增强,较好地保证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并实现了收支平衡。
服务发展意识增强,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明显加大
2002年以来,财政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富民强市”的思路,认真研究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全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4年来,安排企业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各类贴息支出1.65亿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安排旅游发展基金500多万元,支持旅游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5.5亿元,大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环境,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会同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执行好三废企业和福利企业退税、出口退税、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项退税,4年来,累计减免和退税26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同时,认真落实好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办法,为外贸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规范财经秩序,优化了投资环境。
落实“三农”政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4年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按照财政支农支出“两个高于”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的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2002–2005年期间,财政对“三农”领域的各项投入达到8亿元,重点支持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农桥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外向型农业和农业三项工程等,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积极调度资金,注入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推动农业投入。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实行农业税免征政策,4年来累计免征农业税0.8亿元,安排0.25亿元,落实对农民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筹措农村转移支付资金1.4亿元,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实施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筹集资金0.47亿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达86.5。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推进农村五保户“关爱工程”建设,提高了五保户供养标准。完成农村改水工作,农村受益人口66.8万人。完成了农村草危房改造工作,改造草危房1194户。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全市1499人享受了政府奖励扶助。多方筹措资金,基本完成了农村道路建设。开展了农村“三清”工作。从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按照公共财政的财政支出安排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支出,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前提下,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安排政府的重点公共支出需求。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注重对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安排,促进科技进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4年来,教育经费累计支出9.5亿元,2005年,教育支出达2.9亿元,比2001年翻了一番多。建立了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消化义务教育负债;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教育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于此同时,相关文化政策按规定得到基本落实。
加大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促进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社保体系建设。加大了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征缴机制,确保了全市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4年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累计达5.2亿元,至2005年底,基金累计结余1.9亿元,进一步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完善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累计安排卫生事业费1.03亿元,安排基本医疗保障经费1.01亿元;建立了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基金;支持农村卫生院建设,改善了镇(区)卫生医疗条件;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坚持开拓创新,财政改革取得明显成果
2002年以来,市财政局根据逐步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化了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改革和完善镇(区)财政体制。2001年对镇(区)实行了“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收支挂钩”的新体制,确定比较宽松的收支基数(收入基数递增比例为15、13、11,支出递增比例为7、6.5、6),改进了收支挂钩方式,明确了超收财力全留的办法(除上交省20和所得税中央60部分)。2004年又适时进行了完善,适当提高了收入基数,进一步放宽了收支基数的递增比例(收入基数递增比例为11,支出递增比例为6.5等),新的镇(区)财政体制调动了镇(区)当家理财、增收节支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了镇(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部门预算改革。2003年,实行了部门预算试点,2004年全面推进了部门预算改革工作,至2005年,部门、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已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部门预算编制框架体系初步形成,细化了预算编制,规范了收支行为,强化了预算约束力。
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2002年,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确保了市级单位和教师工资的及时发放。从2005年7月1日起,在市级机关选择5个部门9个单位进行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执行透明度,实行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财政管理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全面建立了镇(区)财政结算中心,增强了镇级财政的调控力度,提高了镇级财政的管理水平。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2005年政府采购目录增加到39个,并将工程采购纳入了政府采购范围,使采购规模逐年扩大。4年来,累计完成采购金额1.43亿元,节约资金0.18亿元,节约率为11。
积极参与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工作,规范操作,不留尾巴。2002–2005年期间共完成近300户企、事业单位改制工作,通过改制,激活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构建预算外资金管理新体系。初步建立了新的非税收入征管制度,启用新的非税收入征管网络信息化系统,完善以“收支脱钩”和“票款分离”为核心的管理办法。
坚持以人为本,团队建设能力明显提高
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是财政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几年来,市财政局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全面推进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有力促进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近年来共荣获各级授予的荣誉称号达28项。2002–2005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先进党支部”;2005年被市委评为“全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先进集体”。
注重

思想政治教育。几年来,市财政局硬化财政干部的学习制度,强化财政干部的学习、考核、奖惩和任用机制。紧密联系财政干部的思想现状和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三个代表”、服务宗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爱祖国、爱财政、爱岗位教育,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珍惜热爱财政工作岗位,忠于职守脚踏实地地为社会主义财政事业勤奋工作,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服务于发展大局;同时,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学习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了在财政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
重视制度建设。几年来,为了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制订和完善了《机关办事议事规定》、《机关工作纪律》、和《局机关考核工作实施办法》、《财政局创“三优”服务承诺》、《财政局机关制度》、等5大类共24项制度,强化了内部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突出文明创建。局党组把推进学习型、发展型、服务型机关建设与推进财政工作上台阶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局开展了“三创三满意”活动,即围绕提高干部素质,创建学习型机关;围绕促进经济建设,创建发展型机关;围绕转变工作作风,创建服务型机关,使财政各项工作达到基层满意、群众满意、领导满意的目标。全局通过开展“全市经济上台阶,财政机关服务如何上水平”的大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服务中心工作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争创意识和群众意识,形成人人围绕发展转,齐心协力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化“三优”科室创建活动,制定了一系列服务型机关建设的措施,如《市财政局积极推进责任型,服务型机关建设意见》、《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同时,紧紧围绕“风正、气顺、心齐、业兴”的目标,坚持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两手抓,在干部队伍中逐步形成了重作风、讲效率的风气。几年来,全局未收到一封反映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人民来信,无一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供热大队创收增效工作经验



供热大队现有在册职工162人,为圆满完成“人均创收一千元”的任务,我大队干部职工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依据自身实际,克服重重困难,上半年来相继开辟了煤渣制砖、批发零售雪糕、夜市摆摊卖烧烤等创收渠道,增强了自身经济活力和“造血”功能,促进了整体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求发展
年初,我们进行了一次细致的调查摸底,发现对于创收工作,职工们的思想意识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创收。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不少职工至今还不明白背靠油田这样的大树,为什么还要自己去创收,“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想不出来如何去创收。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我大队干群手中所持的基本都是司炉证、化验证,所从事专业很难与市场接轨,技术优势、设备优势在市场面前几乎没有有效的途径得以施展,职工们颇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三是部分职工存在着好大喜功、好逸恶劳的心态,“只想抱西瓜,不愿捡芝麻”,总想着“少出力,多赚钱”,“不干活,也拿保奥缓狼椤薄⒁幌崆樵傅刈聊ψ湃绾巍翱帐痔装桌恰保豢显凳怠⒔盘な档氐卮踊」ぷ髯銎稹?/SpAN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将转变观念作为切入口,因人制宜地开展思想工作,理顺思想情绪,激发创收热情,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员情况、期望和要求,实事求是地分析,进行充分的说理教育,帮助大家转变观念,变“靠油田、靠补贴”为“靠市场、靠自己”,在竞争中找出路、从夹缝中求生存。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文不经商、武不理财”的陈腐观念,努力克服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场地、四无经营管理人员等种种困难,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大胆探索每一条有可能带来效益的途径、渠道,为创收增效、自我超越发展夯实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良好的精神保障。
二、攻坚啃硬、改变作风谋发展
去年年底社区引入煤渣制砖流水生产线,由我们与宏海建业联营。3月15日停炉后,我大队供热一队在两个月时间里,将集中供热站几乎所有设备保养完毕,转而投入到繁重的煤渣制砖工作中。这项工作的工作量较大,每天产砖约4000块,每块空心砖20斤,平均每个职工每天需要筛出3吨多重的煤渣、沙子,装卸、搬运近4吨重的空心砖、橡胶板。起初我们没有预料到劳动强度这么高,预先安排了20个男职工轮流作业,直到干起来才意识到遇到了一块“硬骨头”,于是不管男女老少,全员上阵“开”进了煤渣场。职工们从坚实、堆积如山的煤渣堆里一锹一锹地将煤渣铲出,筛成细粒,然后一车一车地推入制砖机翻斗中,与沙子、水泥混合,再一块一块的将压制成型的空心砖装卸、晾晒,堆积起来进行养护。每个人手上都磨出了水泡,腰酸臂疼得浑身像散了架一样,体质较弱的女职工更是走路都打“飘”,有几个老职工实在“撑”不住,累倒在了岗位上。面对这样的“苦力活”,部分职工有些想不通,觉得干这种连民工也“挑肥拣瘦”不愿意干的活,一天下来10块钱都赚不到,是不是太不值得,存在着这样的一些疑问。
针对职工队伍中出现的思想波动,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与职工进行了沟通交流,教育引导职工“宁可苦干,不可坐等”,“望而却步,不如相忘于汗水之中”,只有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地去干,用自己的双手去创收,才能有所收获。大队领导班子也以身示范,带领机关人员多次下到砖场挥汗大干,为基层干群打气鼓劲,使职工们及时转变了观点,稳定了情绪,以“滚一身泥流一身汗,脱几层皮掉几斤肉”的干劲咬牙“挺”了下来,到目前为止,共累计造砖14万块。
三、以人为本、完善机制保发展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因素。创收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健全完善奖惩、分配机制,采取有力措施,较好地调动了全大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五月份,通过考察市场,外出调研,我们决定进军冷饮业,靠批发零售雪糕、冰激凌在孤岛市场上分一杯羹。经过一个月的紧密运作,我们自筹资金,购置冰箱、租用冷库,在永安商场、西苑小区设立了两个销售点,发动职工分片包干,推销冰糕票,给每个职工下达了推销5000元金额冰糕票的任务,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机制,将创收奖金与职工营销业绩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年终评选“销售状元”,“营销能手”,并进行适当的奖励,努力形成全面竞争的分配制度。经济杠杆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将任务切块承包,打破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充分调动了干群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职工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下的危机感,改变了原来“吃大锅饭”、“等、靠、要”等落后陈旧的消极思想, 营造了职工主动找客户,自觉完成创收任务的良好工作氛围,并见到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截至目前,职工中销售冰糕票最多的已突破万元大关。
年初以来,我们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了评选“小诸葛”、“赛鲁班”、“新铁人”、“老黄牛”活动,即评选在创收工作中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引进项目,带来效益的职工;业务过硬,对生产技术、工艺流程有研究,有创新,有独到见解的职工;作风硬朗、独挡一面、不畏困难、勇挑重担的职工和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职工。将能够创收的人才排在了首位,与年终评先树优挂钩,有效激发了干群们创收增效、外拓市场的热情。
四、凝心聚力、多元开发促发展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激发全体职工创收的热情,广辟门路,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创收,才能在保证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增加收入来源。为避免形成“死守一业、死守一家、死守一方”的格局,我们鼓励各基层队及时了解商业信息,掌握市场需求,各展其能,多方位寻找创收渠道。
截至目前,在批发零售雪糕、冷饮的基础上,供热二队又在夜市上摆起了大排档,卖起了烧烤,每天加班到深夜一、两点钟,营业额达到600-700元/天左右,在外闯市场中又迈出了成功的一步。维修一队、维修二队在做好屋面防雨工作的同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寻找、承揽管线改造、维修服务等劳务工程项目,创收任务已完成过半,有效拓展了自我生存发展的空间。供热一队在煤渣制砖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借船下海”、“引凤筑巢”,目前正与胜大集团天香食用油厂洽谈代理、营销色拉油、香油等有关事宜,努力寻觅开辟第二条创收渠道。

上半年来,我大队紧紧围绕社区133系统工程,在外拓市场、增强自身生存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但思路还不够广,办法还不够多,离社区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学习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锐意进取、持续创新,力争圆满完成创收指标,为社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供热大队创收增效工作经验

国税局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国税局工作材料

突出特色全面践行推动国税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国税文化理念和国税行为准则是机关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共创和谐税收的必要条件。博兴县国税局高度重视国税文化理念体系建设,结合自身实际,突出特色,狠抓学习宣传,狠抓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引导干部职工学习践行国税行为准则,推动国税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具体做法如下。

一精心组织,加强学习教育,国税先进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成立党组书记、局长任主任的品行管理工作委员会,抽调政工、监察、办公室人员组成文化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明确了委员会成员责任,做到分工明确,监督落实到位。一是召开动员大会。##月##日,委员会召开全体中层副职以上干部大会,深刻阐述了学习践行国税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意义,统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参与学习实践的热情。二是突出内容特色。近年来,县国税局“以学习张群榜样,以品行管理为品牌、以孝和文化为标志”扎实推进机关文化建设,优秀共产党员张群事迹完全符合“国税政治、道德、业务、生活与领导行为准则”,品性管理也完全符合“忠诚,法治,尽责,创新,和谐,发展”国税核心价值观,孝和文化讲教育延伸至家庭生活,要求党员干部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忠于职守,做一个对家庭和事业负责任的优秀国税人,有利于推动家庭成员参与廉政建设,也完全符合廉政理念和生活理念。县国税局因地制宜,将自身机关文化特色内容纳入国税文化理念体系,使国税文化理念建设更加生动具体。三是组织多样化学习活动。除了全局、部门和基层单位组织集体学习外,还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国税文化理念与行为准则背诵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将内容熟记于心;开展主题演讲比赛和大赛,促进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刻理解内涵实质;开展小组式有奖竞答,推动学习氛围提高;组织学习与经验交流会,展示个人学习成果;组织知识测试,检验学习成果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国税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深入人心。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国税文化理念影响深远。

首先,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进行大面积宣传,在办公楼前、办公楼内张贴文化理念与行为准则经典名句,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网站、新闻媒体等进行宣传,让理念与准则内容随处可见,使党员干部随时接受国税文化熏陶,形成潜移默化的效果。其次,注重对外宣传,在办税服务厅设置专栏,在工业园区、街道、车站等悬挂条幅,开展“给企业与社会各界一封信”活动,让社会各界为我局更好践行文化价值观提建议,将国税文化送到广大企业以及工商、人大、政协等部门,争取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赞同、信任和支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同时,创新宣传方式,各单位组建国税文化与行为准则宣讲团,结合学习以及部门先进人物事迹相互宣传,提高了宣传效果;在县局网站开设“国税文化体系与准则体系论坛”,交流学习成果,进一步调动党员干部参与的积极性;制作宣传课件,下发到国税各部门单位,送进企业工厂,并且在县电视台大做公益广告,在黄金时段重点电视剧播放期间设置流动宣传字幕极力扩大影响面;结合依法纳税与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内容,与中小学联合开展联谊活动,派出代表为学生举行专题讲座,使国税文化理念家家尽知。目前,国税理念人人影响深远,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县域社会人人了解,树立了国税机关良好的公众形象。

三认真践行,落实到位,国税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1、建章立制,将两个体系内容融入日常管理。

要真正践行国税文化理念和行为准则必须体现在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引导党员干部以核心价值观衡量自身行为,自觉遵守行为规范,使国税文化理念真正起到引领功能与约束作用。我局对各部门的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将两个体系内容有机地融合到规章之中,使抽象的理念变为指导干部为行动具体指针,推动日常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比如,在将国税生活行为准则中“文明和谐、健康向上”内涵,延伸成以下内容:不酗酒,不进娱乐场所,不大吃大喝,不奢侈浪费,不娇惯子女;要珍爱家庭,要孝敬父母,要培养子女,要勤俭节约,要宽容待人;并将此内容充实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规范”。再如,结合“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服务理念,重新修订纳税人服务条款,增加了多项“定期调查纳税人需求与满意度”等多项内容,把文化理念演变成具体的管理与服务措施。同时党组、政工、纪检等部门加大监督力度,重点检查新增制度内容执行情况,确保国税干部身体力行实践文化理念。

2、活动实践,将两个体系内容融入队伍建设。

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先进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激励功能。我局将先进文化理念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机关形象建设相结合,与队伍建设相结合,促进了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大规模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让党员干部在中体验国税文化的魅力,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二是大力开展文明示范岗、文明窗口、先进科室、文明家庭评比活动,激励党员干部主动遵从核心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要求,树立创建和谐税收的局面,树立爱岗敬业、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优质高效的良好形象;三是开展个人考评活动,内部采取“个人自评、同事互评、下级测评、上级评价、综合评定,县局审核”的程序,依据制定的考核标准,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外部要求社会监督员、企业人员等提意见,同时充分利用纳税服务热线、电子信箱、意见箱等途径,搜集信息,将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反馈到部门和党员干部个人,督促其及时改进工作,发扬优点,使其工作生活、一言一行切实符合先进文化理念的基本要求。

四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先进理念彰显成效。

我局班子成员以身作则,部门领导率先垂范,积极践行先进理念,自觉遵守行为准则,努力推动税收征管、纳税服务、内控预防、国税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全体干部积极跟进,立足岗位,从我做起,争创佳绩,积极建功立业,取得明显成效。在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期间,全局干部职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队精神,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4万多元,人均捐款数额在全市国税系统位列第一;系统内二十多名干部职工主动与市内23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党员干部舒大力在路遇他人发生车祸、众人围观、无人救助时,主动抢救遭遇车祸的受伤人员,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国税干部刘耀华带着500元现金和部分衣物乘车百里去阳信看望获得“全国百名优秀母亲”荣誉称号的李金凤老人,被传为佳话。**年以来,全县国税系统税收执法正确率达到99.9%,名列全市国税系统第一名,系统连续十二年保持了违法违纪案件的“零发案率”,连续十年在全县行风评议中保持免评或第一名,县局连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示范点”、“全省党员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老师,下午好!相信在座老师的班工作经历都是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在此,我只希望抛出自己的砖,来引出各位老师的玉。下面说说自己最近尝试的的几个小做法。

1.重用平民百姓,他们当中,不乏做事细心、有耐心、负责人的人。而那些明星学生,身兼数职,往往对老师交待的小事,顾不上来。比如,五位图书管理员,都不是班级或学校的干部,也不是社团的活跃分子,但,我从他们打扫卫生的细节中和平常口头交待的任务完成情况而看,他们都是很有责任心的人,果然,他们把班里的图书角管理得很好:认真记录同学们的借阅情况、检查书本的整洁与否,每天放学后整理好图书,及时向我汇报违反借书规则的同学。

2.期末评语:每个学期的学生评语,对我而言,都是个艰巨的工作!而且,我带这班学生两年了,对每个学生一共写了三次评语了,写评语写到词穷的状态。通过卢主任的建议,我偶尔翻看《班主任之友》,里面介绍了个方法,就是让学生来评价学生,说起来,也类似邹老师尝试的我欣赏你的方法。这周的班会课上,我给每个学生发了张心形纸张,每个同学至少写两位他们心目中欣赏的同学,其中一位是同桌,要写出欣赏的原因,并要举例说明。结果,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交上来的纸张都写满了他们心目中欣赏的同学的优点。结果,透过同学们的字迹,我看到了一个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生,陌生的是他们不曾在我面前表现出来,而在同学当中展现出来的、真实、丰富的自己!(比如,张顺喜同学的评语)接下来,我打算先整理好每个同学收到的评语,展示给他们看。然后,加上自己的评价,形成每个学生的评语!

3. 重视学生的作业登记本。虽然高年级了,但是,还严格要求学生记录好每科的作业,然后,抽查几个学生的作业登记本检查,以督促学生们每天都要认真抄写好作业。这样,就保证了家长检查作业有根据,而且,本班学生的作业上交情况也是令科任老师们都满意的!说到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完成作业、上交作业、上课纪律等方面,我觉得也是有赖于之前的历届班主任(姜老师、黄老师、何老师)共同培养起来的良好学习习惯。我深深地感到,从低、中年段抓起来的学习习惯,对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具有重要的作用。

反思本学期的班工作,也有待改进的地方:

1.与学生心灵的交流不够,也提醒过自己,六年级的小孩,不能纯粹的要求和命令。而应该让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所说的话!而心灵的沟通则是缩短师生距离的好办法!比如,跟班干部们一起茶话会,会让他们更加团结地为班集体服务;跟一些特殊分子聊聊天,也许也能慢慢转变他们!最近一次的国旗下演讲,本来可以通过这个契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的热情。不过,实在是忙着自己的其他事情,让我匆匆地指定了3位优生演讲。这样一来,既没有调动其他学生参与,也让指定的优生觉得反而是个命令,而不是一项光荣的任务!

2.关注负面的行为多,少留意了正面行为。其实,可以通过渲染正面行为,来减少负面行为的发生。比如,邹老师的爱心卡、温度计、好事罐,都可以借鉴使用的

3.班级管理方面,少了些更新,大部分沿用之前的模式。听说带一个班的时间长了话,学生已经熟悉了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如果不适当来点更新的形式,管理的效果不如一开始时的有效!所以,在班工作安排的人选、处理班里状况的方法上,要适当更新并学习其他老师高效的做法!

记得杨校在校会上解释过这句话:应该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健康快乐(包括安全)、习惯良好、积极向上、学业优良、兴趣广泛、学有特长的阳光少年(儿童)。学业优良不是第一的,而是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有个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的,我希望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希望他们能像向日葵那样,始终追随着阳光的方向。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