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课文教案范文500字

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 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 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是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2、 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教学难点 : 对文章段意的概括。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 明确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及操作步骤。 2、 自学课文,读写、理解生字新词,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课题 1、 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 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的桥? (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3、 教师板书:赵州桥 (教学生字“赵”、“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了。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课文 1、 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1) 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 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 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齐读新词 。,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 学生可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课堂作业 本中的第1、2小题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

赵州桥

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非常雄伟、坚固

赵州桥 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讲读课文1、2段,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 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讲读课文第1段 1、默读第1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共2句话,主要讲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还告诉我们赵州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坑、附”等10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 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感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成功。 使学生懂得必须依靠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来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思路 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品读重点语句和情节,了解彼得·弗雷特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真金的曲折过程,并从课文延伸至课外,逐层深人理解“金子”一词的多种含义。另外,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情感,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金子” 1.(1)金子,光闪闪、黄灿灿的金子,我想,人人都喜欢。今天老师就给大伙儿带来一个“金子”的故事。喜欢听吗?不过,可得动脑筋哟!看看哪个聪明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范读以后能根据大屏幕显示的6个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培育花苗、长满鲜花、找到真金、实现梦想)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老师在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中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3)学生根据6个词语概括主要内容。 2.光闪闪、黄灿灿的金子多吸引人哪!所以一听说萨文河畔有人发现了金子,往那儿赶的人就特别多。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就是形容“人特别多”的,看谁能找出来?(蜂拥而至)你还能换上一个词吗?(学生体会读)可是结果怎样呢?(一无所获)(学生体会读) 3.多数人高兴而来,扫兴而去,但有一个人却坚持留了下来。让我们一起大声喊出这个勇敢追求梦想的人的名字。(学生大声呼喊)彼得这一留就是五年多呀,他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吗?(大屏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4.读了彼得说的这句话,大伙儿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质疑) 二、精读感悟,明理“金子” 是呀,我们的彼得最终圆了自己的发财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他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呢?(自学标画) 读后交流: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画的是哪些句子? (指名读所画句子,并相机在大屏幕上出示。) 彼得走出小木屋……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1.彼得发现了什么? 2.我们知道彼得已

查看更多>>>

这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咏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其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2、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  4、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灯片,与诗歌相协调的音乐带一盒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激发兴趣。 导语: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咏柳》(板书) 二、解题知人,感受美 出示灯片,观察图画,说说画了什么? 解题:诗人贺知章也和同学们一样喜爱春天的柳树,他用诗歌赞美了柳树(介绍作者) 三、逐句解释,理解美  1、范读全诗  2、学生试读,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师生释词  4、析句 第一、二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分别表现了整棵树与树枝的什么特点?诗人看到这么细嫩的柳叶,是怎么想的?把“三月春风”比作什么?  5、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赏境诵读,抒发美。  1、教师诵读,配上音乐。  2、师启发:在诗人笔下,柳树是多么美妙,请同学们带着喜爱柳树,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读,在读中体会美。 五、小结学法 六、布置作业: ⑴抄古诗试背 ⑵选择学校中一种植物试作诗一首

简评: 课堂教学中,能运用灯片图画配乐朗读等各种形式与手段,多感官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结束时的作业布置非常好,能使学生的这一思想感情付诸于笔端,在文章中表达出来。

查看更多>>>

教材简解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本诗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诗人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目标预设 1.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动人情景的描写来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的。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 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4.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设计理念 1.“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的境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设计时应体现学法指导,能让学生举一反三。 2.“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模式,古诗教学也不例外,设计时要落实这一新课标理念。 3.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追求“真实、扎实、朴实”的教学风格,把学法指导和落实新课标理念有机糅合起来。 设计思路 1.为了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我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教学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学习,学习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首诗,一次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让学生自由

查看更多>>>

这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瀑布》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样子,学习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作者观察点的变化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瀑布的声音和样子,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你见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的?  3、讲解:瀑布就是从高山陡壁上或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布。  4、观看录像: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认真听,正音;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根据讨论,板书:声音、样子 三、导读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作者离瀑布还很远,就听见了瀑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很大。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理解“叠叠”(一层一层) 一层又一层的浪涌上岸滩,声音是怎样的?(谁来模仿) 这说明瀑布的声音怎样? 谁能把瀑布的声音的大读出来?(个人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会是怎样的声音?(谁来模仿)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  3、再听瀑布的声音 联系课文,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瀑布更恰当?(板书:雄伟壮丽)  4、有感情地朗读  5、填空:瀑布的声音像()。 四、导读第二节:  1、从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接着,我们跟着作者继续往前走,来看看瀑布的样子。  2、自读第二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法学习第二节,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你看到的景象画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美美地读一读,把你读懂的意思读出来,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瀑布的美景。  3、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学生的画:点评 两座高大的青山,根据诗中的“

查看更多>>>

这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雀》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有谁见过山雀呢? 出示挂图:谁来说说山雀的样子?(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学习生字的方式自学生字。  3、教师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三、指导书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  3、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雀的,并说说作者在不同的地方个观察到了什么? (在此教学引导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作者是如何抓住山雀的语言,知道我的猜想)  4、引导体会:你从山雀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你喜欢山雀吗?为什么?)  5、指导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五、课外拓展: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一猜它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查看更多>>>

这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筝》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

查看更多>>>

荷花 教 学 目 标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知识点 梳 理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 (谜语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体会情感。)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出示挂图: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3、出示生词,指读,正音: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4、师: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 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从色彩和姿态体会大自然的了不起。 (2) 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汁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2、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生词: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学习写作方法;总结全文) 一、复习导入(1、认读词语 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慰情 1、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富有感情、充满理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查看更多>>>

这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蜗牛》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

查看更多>>>

【教材分析】

《掌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翻开这篇课文,我首先反复朗读课文,了解到主人公小英因为一条腿残疾而忧郁自卑,一次演讲课,同学们给了她两次掌声,使她从此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把自己当作小英,当作小英的同学,当作文章的作者,在一遍遍地朗读中,逐渐感悟到这平凡的掌声背后所孕育的不平凡,这掌声是同学们对小英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扬。我被这掌声感动了。

为了帮助自己理解教材,我又查阅了与这篇课文相关的大量资料。比如作者董保纲原创文章《生命的掌声》,还有老师们对这篇文章的个性解读等。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上学期处在中年级的起步阶段,把握主要内容、理解词语、体会情感等要求要相应降低,要巧妙地提供帮助,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三年级的学生只有八、九岁,文章的主人公小英是一个自卑忧郁的残疾小姑娘,而关键事件——鼓掌,又是大家熟悉到了快没有感觉的事情,这无疑为《掌声》的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要想让学生感悟掌声那改变一生的巨大力量,从中受到感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10个一类字,认读11个二类字,读准“落下了残疾、骤然间、身处困境”等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感受全班同学对小英的爱。用关键词语把课文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3.能够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骤然间”、“热烈、持久”、“经久不息”等词语的意思,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4. 抓住关键词语对比阅读,感受掌声前后小英的变化,感悟掌声的作用。朗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找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热烈、持久”、“经久不息”等词语的意思,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

2.设计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的课堂练习题。

3.制作关于课文重点句段和配乐朗读的音乐等方面的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一类字,11个二类字,

查看更多>>>
抽陀螺三年级课文教案 三年级课文教案范文800字 三年级课文教案范文3000字 三年级课文教案范文1500字 三年级课文教案范文700字 三年级课文教案范文2000字 三年级课文教案范文600字 三年级课文教案范文900字 三年级课文教案范文1000字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教案 荷花课文三年级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趣味语文教案 三年级趣味作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课文随笔范文 三年级教案范文500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三年级英语纯英文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 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表格
展开更多
三年级课文教案范文500字

想要写出较好的文章,自然要多翻阅些资料才行。三年级课文教案范文500字栏目为您带来2024三年级课文教案范文500字、三年级课文教案范文500字怎么写等。希望为您提供帮助,欢迎您的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