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校与他的猫》有感1000字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在我们上学时,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多读一读书籍作品。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最好我们可以用读后感文章的方式,将阅读中的体验记录成文。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读后感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读《少校与他的猫》有感1000字”,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人性亦善亦恶。题记

我想,作为一个人,他都有一个两面性善与恶。在平时,你展现出的可能是高尚的,善的一面,但在危难之际,你展现出的可能便是丑陋、恶的一面了。

《少校与他的猫》讲述了一个少校抛弃了他的战友,带着许多粮食和一只猫逃走,最后饿死在洞穴中的故事。少校在平时是一个有良好品质的人,因为他的战友相信了他的谎言,并且期待着援兵的到来,但在死亡面前,他却表现出了贪生怕死,背叛战友,临阵脱逃等一系列丑恶的一面,在死亡面前,他恐惧,所以他逃离。但有时命运就是这样,你想逃却逃不掉,

少校不敢出去,因为他知道自己撒了一个很大的谎,不可能得到幸福了。

而且他也逃不出去,因为这个洞是被封死的。

少校终究是饿死在了那个山洞里,尸体被他的猫吞咽,比他那些战死的战友更加凄惨地死去。

少校的做法在我们的道德观念上来说是极为错误的,是可耻的。他抛弃了他的战友,给了他们一个虚构的希望,在他们的希冀中想要逃离死亡给予他的恐惧。丑恶的人性被瞬间暴露、并被不断放大。他的做法让人不齿。若我们假设少校成功地活了下去,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会受到怎样的待遇?是大家的爱戴还是人们的唾骂?留给他的只有人们的不屑和鄙视和他内心深处对战友的愧疚之情,就算他逃离了死亡,又能怎么样?他会活在人们的唾骂和自己与日俱增的愧疚中,残了余生,有时精神上的折磨比身体上的痛苦更为可怕。

但换个角度来思考,人本来就是自私的一种动物,在危难之际选择留下自己似乎也无可厚非,只是抛弃了作为了人的尊严。面对死亡,人们总是有着最根本的恐惧的,古代的皇帝们求不死药是,现代医学技术高速发展是都为了延续人类的生命,远离死亡,而害怕、逃离便是人们面对死亡的第一反应。少校这么做顺从了自己思想中的私欲和心底的恐惧,也许他这么做是因为他家中有病弱等待赡养的父母,嗷嗷待哺的孩子,也许他这么做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他想活的更长一点。现代社会中,毕竟没有人是绝对高尚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是有私心的,有多少人能像文天祥那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了国家坦然赴死?又有多少人能像陆游那样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临死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国家?少之又少!

我自知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我没有那么高尚的品质,在危难关头也许无法做出太过伟大的举动,但政治历史课上,老师灌的良心红茶到底还是喝下一点的,人性的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我只愿若真有那么一天我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重蹈少校的覆辙。

《少校与他的猫》教会了我一堂课,感谢你。

初三:夏东南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巴哥狗与富贵猫》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巴哥狗与富贵猫》的书。这是一部成功的寓言故事,出自德国作家萨宾娜?;路德维希之手。它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流着贵族血统的巴哥狗,有一个名叫阿东的七岁女主人。最近她的发生了一件事:一个陌生女人带着一个陌生女孩,还有一只叫茉莉的白猫,搬进了阿东家。因为阿东的爸爸想要再婚,阿东常常哭。巴哥狗非常理解她为什么生气,它也很讨厌那只白猫。阿东更恨透了那个小女孩,她们的关系变得对立。从此,家里再也没有一个平静的角落。巴哥狗只能采取行动,不得不和那只白猫合作。最后,阿东和那女生终于和好了。我觉得这只巴哥狗真是太为阿东着想了,为了主人他可以和这只比它身份低好几倍的猫合作。同时,我也认为这个陌生女孩真是太不懂事了,到别人家还这么不客气,甚至还拿阿东死去的妈妈的花瓶来摆放自己的房间这个故事有点尖酸刻薄,却又带着有趣和刺激的生活气息。读了这个故事,铭刻在我心中一个道理:勇敢地突破自然定律会使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人生来说,也是如此,选择合作还是对抗决定了你是否成功。

读《农夫与他的三个儿子》有感650字


妈妈给我买了许许多多的书,其中的伊索寓言里就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农夫与他的三个儿子》,让我来讲给你听听吧。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有一大片葡萄园。他整天都在葡萄园里辛勤地耕作。可是他的三个儿子却十分懒惰。农夫想让老大帮他,老大推托说:外面太热了,我好累还是让老二帮你吧。于是农夫去叫老二,老二推三阻四地说:昨晚我没睡好,今天全身酸痛,再说我还没吃早饭呢,你还是叫老三帮你吧。农夫只好来到老三跟前,希望老三不再无所事事,能帮帮他。可老三回答:爸爸,对不起,我今天不太舒服。我头疼。农夫失望地回答:不会吧!上一次你说你肚子疼。接下来的日子,农夫长年累月地勤恳劳动。终于有一天,农夫病倒了,他再也没法下地干活了。农夫想到自己快死了,他劳累了一辈子的葡萄园再也没人管,他的三个儿子也会饿死的,他非常担心。小朋友,你们猜猜农夫想了个什么主意呢?

农夫把孩子们叫到床前说:孩子们,我一辈子只有这片葡萄园和你们三个孩子。我一点都不偏心,在葡萄园里我给你们一人准备了一份金银财宝。只要你们翻遍整个园子一定会找到的。农夫很快去世了。三个儿子在田里不断地翻土、挖掘,不分白天黑夜地忙了好几个月。秋天到了,孩子们没找到金子,果园却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长满了成熟的葡萄。三兄弟卖了葡萄变得很富有。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农夫并没有骗他的三个儿子。他留给孩子们的金子是他们勤劳的双手。是的,靠我们的双手辛勤地劳动,不怕困难就能创造财富。我要加油了,你呢?

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二年八班:吴倩婷

读《菊花与刀》有感1000字


菊花代表皇权、谦和、隐逸,而刀象征着日本的武士刀精神,代表武力、好斗,而这矛盾的二者恰恰代表了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性格的双重性,令日本成为了一个令所有学者都费解的民族。

曾有一段时间迷醉于日本文化,极为痴迷地赞叹日本茶道中蕴含的深意、淡然的技巧,还有那日本建筑沉寂、古典、稍纵即逝的美感,以及日本文学中隐晦细腻、境界唯美的表达。这一种痴迷正如我之前对埃及的念想,尼罗河上夕阳笼罩的埃及,在太阳神拉的照耀下,时光永恒地停留在金字塔的尖端。那是单纯从灵魂深处传来的,对文化的渴求和震撼。

对日本有所了解,是通过李兆忠的《暧昧的日本人》和《东瀛过客》,而喜爱日本却因各种精美的文学作品,如川端康成《雪国》、《叶隐闻书》、《阴阳师》,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心中始终存在一个疑问,为何那个固守过去、传承经典的日本可以如此毫无芥蒂地接受现代文明,同时又可固守原有的传统,这令人总是禁不住想要堆出虽然但是这样的句式,这个答案唯有我在看了历史的那部堪称经典的着作时才得到了解决,它就是由美国着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所着的《菊花与刀》。

当时作者受到美国战时情报局委托,针对二战后美国到底该如何处置日本,日本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民族,做出一份出色的报告,作者果不负重任,虽然她的一生从未到过日本,但却能从各种文献和战俘的口述中还原出日本人性格的本质,甚至连日本人都对这本书对他们的了解程度不住地赞叹,成为了解日本文化的公认最佳读本,至今畅销不衰。

《菊花与刀》由日本人矛盾的本性、岛国的特性引出,深刻地探讨了这种矛盾性格在日本社会、军事、文化、政治各种现象的体现,从而揭露了日本人那些奇怪行为的本质。书中介绍了日本人的道德观、情感圈、自我修养、儿童教育等,其行文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日本人的特点正如文中所说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崇美、既蛮横又有礼、既刻板又善变、既保守又易于接受新的方式。他们即可与美国保持亲密无间的距离、站在同一战线,同时亦可在日益强大的同时发出对美国说不的呼喊;他们既可以日出之国自居,骄傲地说天皇政权可福泽万世,又可拍出像《日本沉没》这样极具忧患意识的灾难影片。他们的性格如同那脆弱又决绝的樱花,花开后又迅速凋零,那决绝的姿态不带一丝眷恋,因而造就了她如梦幻一般的美丽,形成了日本文学特有的哀物、幽玄之境。

身为一个古老文明的传承者,我们历来以传授者自居,而始终不肯接纳外来文化,也忽略了每一种文化都其独有的民族性。其实在那遥远的唐朝,与我们一水之隔的日本早已开展起了脱汉运动,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近代日本的迅速崛起与他们的文化特点息息相关。从《菊花与刀》中,我更加了解了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在以后阅读日本文学时,可以从他们的本性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

读《偷东西的小男孩与他的母亲》有感20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寓言故事,它的名字叫《偷东西的小男孩与他的母亲》,故事说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偷了一块大黑板,母亲夸他很能干,他的胆子越来越大,长成小伙子后,终于有一天他偷东西时被当场抓获,被判死刑,死前他咬掉了母亲的一只耳朵,母亲说他不孝,他对母亲说,如果当初我做错事时,您批评我、教育我,就没有今天了。读完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做错了就要用时改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母亲在他一开始做错事时就要及批评,教育他的这个道理。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