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逆反心理”影响你的职业生涯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不要让“逆反心理”影响你的职业生涯,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职场中,有一种东西很要命。它不是七步断肠散,会让你立刻毙命,而是含笑半步颠,一种慢性毒药,在不知不觉中吞噬你的前途。它就是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多发生在新员工度过了适应期,特别是被重用并自我感觉良好翅膀长硬起来之后。

心理学知识: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因为过度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职场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老板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为什么他的任务比我的轻?为什么别人都走了非要我加班?你又不是我的上司你凭什么命令我?即便是上司,你凭什么对我大嚷大叫?类似问题只要在你脑海中一闪念,那么你就已经处于逆反之中了。想想看,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想法?逆反类似鲁迅笔下的腹诽,有意见不肯说,却在肚子中骂。由于没有直接发作,可能一时半会儿没人察觉,但时间久了,你就危险了。

如果你有过类似的想法,那么我要对你说please calm down!请平静下来!如果你不能平静,那会怎样呢?你迟早会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对方,日子久了对方肯定也会感觉到。你可能要问,我又没有说出来,他怎么知道呢?虽然你没有说,但是你的表情、语气甚至姿态迟早会出卖你。中国有句古话叫相由心生,你的情绪肯定会写在你的脸上。人与人之间的气场很微妙,如果你这头不热乎,对方一定能感觉到。

如果对方是你的同事,他可能会想:这小子怎么这么不配合啊,不好处,以后有事不找他了!如果对方是你的客户,他可能会想:怎么我给你钱,你还这么大架子,会不会做生意啊?如果对方是你的上司,他可能会想:这小子怎么总是拗拗的?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

只要有一方有这种想法,恐怕你在职场上的日子就不会好过。如果有一天,机缘巧合,三方意见统一,那你小子的命运就定了收拾收拾,卷铺盖走人吧!

我们都年轻过,都叛逆过,甚至有一段时间我们很喜欢桀骜不驯这四个字,并且认为这样很酷;我们曾经认为棱角分明是个性的体现;甚至我们还总感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如果你把这种心态带到工作中来,那就证明你还没有成熟。事情总是要做的,逆反心理让你在情绪上抵触自己要做的事,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

可是有些人就是绕不过这个弯儿,他们或者觉得事情不公平,心理不平衡;或者觉得某人让他很不爽;或者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大白痴。于是,即便你非要我做这件事,我也要梗着脖子,让你知道我很不满意!

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愿意与他人配合的人,在职场上的路会越走越宽;凡是逆反心理极强,喜欢与人作对的人,他们的路会越走越窄。因为你不喜欢别人,别人也不可能喜欢你;你疏远别人,别人也疏远你;在你穿上逆反的外衣保护自己时,你自己也正在逐渐地被边缘化。

网上有一句名言,虽然不雅,但很贴切你觉得别人牛,他不一定觉得你牛,但你要是觉得别人傻,在他眼里你也是傻,所以说牛像单恋,傻则是两情相悦。如果你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那么,敞开心扉吧!诚实做人,认真做事,懂得分享,真心地祝福你周围的人取得成绩。当你的力量与团队扭成一股绳时,你才会觉得如鱼得水。

Fwr816.COM文章精选

不要让职业倦怠症毁了职业生涯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你是不是愈来愈感到工作无趣,甚至人生无聊?你开始早上不愿意起床,好不容易到了办公室,却觉得浑身乏力,疲惫倦怠?你在工作中的状态是很少开心、烦闷焦躁?如果以上状态经常出现,你就得小心了,小心患上职业倦怠症。这种并不被大家重视的情绪疾病其实相当可怕,它摧毁一个人的斗志,减少你的生活幸福感,长此以往,令你健康受损。最可怕的是,它让你不易察觉它的存在,无法对症下药。这期博客让心理专家苏隐为我们剖析工作、生活中普遍存在并需引起重视的职业倦怠症。

上班的心情为何如此沉重

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沉重,网友一句戏言,应者百众。也难怪,时间像把杀猪刀,愣是把一脸纯真满腔抱负的新鲜人慢慢磨砺成两眼惺忪满腹怨念的怪叔叔怪阿姨。最近是不是老感觉自己在工作时吹毛求疵?感觉干什么都没劲?对同事越来越没耐心,坏脾气一点就着?自感廉颇老矣,做事总不能得心应手,效率越来越低?即使工作获得好评也很难再博您一笑?经常食不香,寝不宁,腰酸背痛,头风发作?还抽烟解忧,借酒浇愁?小心,职业倦怠症可能已经缠上了您。

什么是职业倦怠症?

我们都遭遇过乏味、超负荷或者怀才不遇的黯淡时光,苦干多时却无回报,职场水深不知何处是岸。但那只是短暂的情绪感冒,多数时候我们很快能够调整适应,重整战衣,叱咤江湖。但如果经历长时间的沮丧和无力,还是无法自拔的话,那就要注意了,您可能已经感染了职业倦怠症。职业倦怠症是一种由于过度和持续的压力导致的情绪、精神和生理的衰竭。当您感觉无法招架日常工作带来的压力或者枯燥,这种倦怠感便会油然而生。职业倦怠症会降低您的工作效率,令您活力锐减,渐渐地,您感觉自己好似无梦无痛无趣的职场橡皮人: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成了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人。

职业倦怠症的消极影响会像病毒一样弥漫,甚至还会殃及您的家庭生活和社交生活。这种病毒还会渗入到您的身体中,令您健康受损。最终使您沦为打酱油的局外人,相继经历职业枯竭、才智枯竭、动力枯竭、价值枯竭,最终情感也枯竭的不幸遭遇。

职业倦怠症工作压力大

职业倦怠症并不等同于工作压力过大,虽然两者有非常相似的表现,但并不相同。总的来说,工作压力意味着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您太多的体力和脑力。但职业倦怠则恰恰相反,它意味着不足,它会令您感觉空虚、缺乏积极性、对什么都毫不在意。患有职业倦怠症的人们往往看不到所处的境况有任何转机的希望。如果说工作压力太大就像被淹没在责任的洪水当中,那么职业倦怠则相当于一片干涸的池塘。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您能很容易判断自己最近是否工作压力过大,但却可能对职业倦怠毫无察觉。以下这个表格可以直观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

职业倦怠症由何而来?

职业倦怠症是一种情绪疾病,当您感觉无法招架日常工作带来的压力或者枯燥,这种倦怠感便会油然而生。多种原因都会导致职业倦怠,当然,工作本身是源头所在。如果您感觉自己的工作过于劳累枯燥或者才华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肯定,那么极有可能产生倦怠感。虽说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日子久了自然会被看出来,但如果您的老板实在鲁钝无视,令您报效无门,岂能不倦怠?但这并不是导致工作倦怠的唯一原因,除此以外,您的生活方式、您的个性,甚至您在工作之余的爱好以及您的价值观、人生观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您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把握,或者对工作的期望值太高,或是很难获得别人对自己良好作为的赏识和肯定,要么上升空间有限,要么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在日复一日间消磨了斗志,换来的只是挥之不去的空虚感。那么您的工作倦怠症的主要成因还是由于工作本身。

如果您的工作时间太多,娱乐和社交又太少,习惯承载着很多人的期望做很多事,并且事事亲力亲为,不能保证足够的睡眠,也难有好胃口,甚至在孤单苦闷之时,也没有亲密的朋友和亲人可倾诉并获得支持。那么,您这种生活方式也是您的工作倦怠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不要忽略自己的性格在职业倦怠症中所起的作用。如果您有完美主义倾向,万事都力求最好,对自己和世界持悲观主义态度,常常容易失去希望;不相信他人,事事都要自己上阵,不愿授权他人分担工作;总是力争上游,永当优等生的话,那么您更容易因为自己的性格患上这种情绪疾病。

职业倦怠症的预警信号

职业倦怠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它不会在一夜之间爆发,但是如果您一直忽视那些预警信号,这种疾病就会潜伏在您的身上伺机爆发了。

职业倦怠的生理信号

由于人们通常会把身体上的不适仅仅归结为一些疾病,因此,当人们感到疲倦时,会以为自己仅仅是感冒、上火或者是身体变差,而忽略了职业倦怠症的可能性。实际上,以下身体的症状很有可能是由职业倦怠症引起:

常常感觉疲倦和衰竭

频繁的头痛、背痛、肌肉痛

免疫力低下,经常感觉身体不适

饮食和睡眠习惯改变

职业倦怠的情绪信号

职业倦怠症是一种情绪疾病,看看您是否经常有下列心理感觉:

失败感和自我怀疑感伴随

丧失工作积极性

感觉无助、困扰和挫败

越来越愤世嫉俗和消极

疏离人群,感到孤独

成就感不足,幸福感下降

职业倦怠的行为信号

行为是由人们的思想决定的,因此,当您身体和情绪长期处于倦怠状态,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将是消极的:

不愿承担责任

疏远人群

行事拖沓,工作效率降低

暴饮暴食或以烟酒解愁

把挫折归咎在别人身上

常迟到早退或者请假

如果您发现自己在最近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有如上症状,那么,您就很有可能遭遇了职业倦怠症,您一定不可坐视不管,否则事情将会变得更糟。积极行动,马上采取措施进行调适,避免难以预料的全面崩溃。

并非无药可救

职业倦怠症的药方

职业倦怠症并不是无药可救,一些简单的压力管理措施就可以帮您调整过来。但如果职业倦怠症发展到比较严重的阶段,甚至导致您的情绪崩溃,治疗起来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不管是未雨绸缪,还是已然深陷其中急需外援,抑或准备主动出击以绝后患,以下方法也许会对您有所帮助。

通常,对付职业倦怠症,要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识别、调适与复原。

发现自己患有职业倦怠症后,您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我身心调适。不要小看自己,其实您对压力的管理能力比自己所以为的强得多。以下的一些方法能帮您有效应对压力,避免产生职业倦怠。

慢下来。您可以强迫自己慢下来,尽可能地削减自己的工作量和活动,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反思和修复。放慢节奏,轻松生活。

说不。不要过度操劳,要对那些不该亲力亲为的事情大胆说不。不要犹豫,要知道,这能够使您将注意力集中在您真正想做的事上。

每天断电一小会。每天至少有一小会时间,关掉您的电脑和手机,忘掉您那永远也收不完回不完的新邮件吧,给自己片刻的安宁,为下一步工作理清思绪。

寻求支持。当您感到倦怠的时候,往往不想与人沟通,渐渐疏远同事。但是在难熬的日子里,家人和朋友此时正是您坚强的后盾。不妨向他们寻求帮助和支持吧,哪怕仅仅是倾诉也能让您的压力缓解一些。

其实,击败职业倦怠症最好的办法是,停下您目前所做的工作,干点别的,参加一些和工作无关的活动。不管是跳槽还是转行。如果主要是由于工作本身导致的职业倦怠症的话,有可能意味着您选错了工作,入错了行。可能您根本就不喜欢也不擅长从事目前所做的工作,也许还有更适合发挥您的潜能和特长的地方,与其将就凑合,不如换一条路走走。

如果做到了这一切,相信您已经开始走出职业倦怠症的阴霾,您的治疗过程也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那就是复原。

职业倦怠症会令您失去很多东西,您也许尚未察觉。来看下您可能失去的东西吧:失去最初的职业梦想;失去健康和活力;失去趣味以及群体归属感;失去被尊重、自我价值以及掌控力;失去工作和生活的终极动力欢乐、意义和目标

这些失去的东西本身也是造成您职业倦怠症的原因。因此,直面损失,并积极地重新激发潜藏在内心的创造力,尝试一些新东西,或者开始一项有意思的项目,或者培养一个新的爱好。创造力不仅是解除职业倦怠的一剂良药,也是帮您迎来一段更加辉煌的职业发展期的关键所在。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重新思考一下您最在意什么。倦怠感意味着您所在意的东西未能如您所愿。停下来,仔细思考一下,您的希望、您的目标、您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您忽视了真正对您重要的东西了吗?工作倦怠也是一个机会,让您明白您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且着手去做。

影响职业生涯的9种心理


狂妄

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就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完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完美主义

这种人也喜欢出风头,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生怕没有人注意他。其实是为了掩盖内心的虚弱。这样的人总要求自己处处做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

不懂装懂

工作中他们甚至会不懂装懂,嘴上喜欢说的话是: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

专制

他们或者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台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

逃避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他们的核心信念是我不够好,尤其是出现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他们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负面想法占了上风。

悲观

他们可能会成为典型的悲观论者,开始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像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部属会有意见,让他难堪。

机械

这种人的僵化还表现在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他们在通电话时,通常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压抑

然后他们会觉得自己失去了职业生涯的方向。我走的路到底对不对?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跟不上别人,也没有归属感。

他们的另一个极端表现就是无条件回避问题。他们身为主管,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表现,甚至威胁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关系。

非黑即白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在意。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影响女性职业生涯的心理因素


因为早期发展阶段、青春期以及工作场所与职业有关的性别化环境等,产生的心理后果,极大地影响女性的职业生涯。具体来说,这些结果是回避数学、对成功的低期望、对非传统职业的自我效能感低和关注于关系。

回避数学

在所有由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造成的社会性别后果中,对女性最终职业成就最具有破坏性的影响是回避数学。这个不寻常的职业破坏性现象在有关的专业文献中已经有很多描述。在小学,女孩在完成数学任务方面远好于男孩。而且她们报告说她们更喜爱数学,并且认为她们在数学上比男孩要好。到了中学早期阶段,女孩子们丧失了她们的竞争优势,并且在得分上与男孩子相似。到了高中阶段,男性在高等数学技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男孩的成绩比女孩好,结果是男孩获得更多人的赞许。

据研究,只有极少的证据认为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有遗传学基础,而大量证据则表明这是一种强烈的社会化的现象。此外,教师似乎在塑造和强化女孩在数学与科学上的自信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研究表明即使是女孩对自己在数学与科学方面的能力有信心,如果教师和其他权威成人对女孩的这种能力表现出缺乏信心的话,也会对她们追求在这些领域中工作的愿望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为什么考虑女孩子和女士的职业生涯发展时,以上提到的这些如此重要?职业规划专家,称数学对女性来说是一个关键的过滤器,并指出持续缩小的职业选择范围是回避数学造成的。例如: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中女性占45%,但是只有16%的女性科学家和工程师。当男孩与女孩在中学数学成绩一样时,去大学继续学习科学专业的男生占50%,而女生只有20%。有42%的男孩选择与科学和工程相关的领域,但女孩子只有22%。

随着社会在技术上变得越来越进步,数学在获得较高报酬、较高地位的工作中变得更加重要。如果在生涯规划中不加考虑,女性会在这些有可能得到高报酬的职业选择上继续失败。

对成功的低期望

性别化背景的又一结果,似乎是对女孩和女士能力的一贯低估。从非常小的年龄开始,女孩认识到的和报告的职业选择就比男孩狭窄得多。研究人员,问一年级与二年级的孩子当你长大后你想干什么这个传统的问题,分别有33男孩和33个女孩做出反应。男孩子们提出18种不同的职业选择,女孩子只有8种。很明显,女孩子们更倾向于报告说她们不够聪明不够好去获得她们渴望的职业。

有研究发现,大学女生在考试和大学的其他成就测量中也一贯表明低成功期望。这种现象似乎持续于女性发展的始终,成年女性报告对在生活中她们能达到什么有较低期望。在有关期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表明,女性不仅低估她们目前的能力,而且低估她们在未来情景中的表现和对成功的预测。这种低估甚至出现在女性的客观表现,实际好于男性的情况下。

对成功的低期望基本发生在男性模式的任务上。具体地说,具有社会比较、竞争、社会评价和缺乏明确的表现反馈成分存在的任务中,女性有较低期望。而这些特征恰好是人们普遍认为的职业成功的必要特征。结果是,如果女性一贯低估她们在这些情景中表现出的能力,就可能有害于她们整体的职业生涯发展。

一项纵向研究发现,五年以后,那些参加研究的女性所选择的职业比高中时社会声望更低、更传统。此外,这些女性选择的职业并不能充分发挥她们的能力。研究也表明,对女性能力的低估在能力与兴趣问卷中也呈现出来。男性大学生将他们自己评估为高于一般水平的男性学生,而女性则将自己评估为低于一般水平的女性学生。这些研究敦促女性进行生涯时,需要探索自我评价的真实性。

对非传统职业的自我效能感低

除了研究所表明的女性一般倾向于低估她们的技能和潜力外,当预测她们在非传统职业领域的潜力时,低估这种现象似乎也是事实。再者,女性认为目前的能力是一个恒量,在从事传统的男性活动时她们倾向于报告较低的能力,因此转入以低收入和低声望为特征的狭窄职业领域。已有许多的研究考察了这种职业决策的先决条件。首先,因为许多非传统职业领域都需要数学与科学背景,传统上女性在这些学术领域感知到较低的能力。

在非传统的职业领域缺乏角色榜样,这已成为正在进行的研究主题。角色榜样是塑造年轻女性非传统领域自我效能感的强大力量。了解那些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领域中处理冲突与应对挑战的女性,对其他女性来说将会非常有帮助。有报告说导师为女教授的女研究生更加自信,更加具有职业定向性。

有人提出了期望一效价模型,来理解女性在非传统领域中的缺乏参与,并且更深入地阐述了如何进行生涯规划,来帮助女性进入这些职业领域。布鲁克斯主张,女性必须具有在特定职业领域能够成功的期望,并且这个领域本身对于女性来说必须具有效价(吸引力)。期望和效价对所选择的非传统职业都必须是正向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女性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在一个非传统的领域中能够成功,但是她并不认为这个工作领域对她是积极的或对她并没有吸引力,那她就不太可能去从事。相反,如果她认为这个非传统的工作领域很吸引她,但对自己获得这个工作的能力没信心,那她也不会从事这份工作。职业规划专家提出了许多渗透于期望一效价模型中的策略,来帮助女性探索非传统领域。

关注于人际关系

传统的人类发展理论,将自治与自主视为健康和成熟发展的关键。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理论家开始质疑这个基本的原则,特别是将其应用于女性时。具体地说,研究者和理论家已经开始揭示女孩与成年女性根本不同的发展形态,这种不同已经被称为关系中的自我取向,并且可能会对生涯规划有深远的重要性。例如,在生涯发展过程中,男性与女性表达了完全不同的信念。分离对于男性的作用是确定和增强自我,而对于女性,继续的依恋过程创造并维持着人类群体。女性建立关系,着重于对他人的需要做出回应,在关系与移情的反应中有对他人的认同。而男性行为方式更多地基于平等个体间的互惠与公平。

人际关系要素也许与女性对职业选择、满意度和在特定领域的适应所产生的混乱有关。文化中所宣扬的将个性化和与他人的分离作为健康职业发展的方式,也许并不适合女孩与成年女性的发展。在做职业决策时男性更加独立、女性更加关注关系的。最初选择职业领域时,男性与女性实际上强调的是不同的因素。男性选择职业基于声望和报酬,而女性的选择则基于人际关系的职业,比如是否会喜欢她们的同事。

因此,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女性将把什么带到生涯规划中,并且给了我们许多对职业生涯可能有所帮助的线索。

性格是否影响了你的职业生涯


谈到职业生涯,最基础的是要看一个人和环境之间的适应性。现代的职业观当然不再局限于一个工作,而是找到那些能让自己发挥能力、技术、能表达自己想法、能在某一方面承担某一角色的环境;而对环境的适应也是因性格的不同而相异的。

一、传统型:这种个性类型的人在事务性的职业中最为常见。这一类人容易组织起来,喜欢和数据型及数字型的事实打交道,喜欢明确的目标,不能接受模棱两可的状态。这些人可以用这一类的词语来表述他们:服从的,有秩序的,有效率的,实际的。如果用不太客气的话说,就是缺乏想像,能自我控制,无灵活性。出纳员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

二、艺术型:这种类型与传统型形成最强烈的反差。他们喜欢选择音乐、艺术、文学、戏剧等方面的职业。他们认为自己富有想像力,直觉强,易冲动,好内省,有主见。这一类型的人语言方面的资质强于数学方面。如果用消极一些的语言描述,这类人是感情极丰富的、无组织纪律的。

三、现实主义型:这种类型的人真诚坦率,较稳定,讲求实利,害羞,缺乏洞察力,容易服从。他们一般具有机械方面的能力,乐于从事半技术性的或手工性的职业(如管道工、装配线工人等),这类职业的特点是有连续性的任务需要却很少有社会性的需求,如谈判和说服他人等。

四、社会型:社会型的人与现实主义型的人几乎是相反的两类。这类型喜欢为他人提供信息,帮助他人,喜欢在秩序井然、制度化的工作环境中发展人际关系和工作。这些人除了爱社交之外,还有机智老练、友好、易了解、乐于助人等特点。其个性中较消极的一面是独断专行,爱操纵别人。社会型的人适于从事护理、教学、市场营销、销售、培训与开发等工作。

五、创新型(企业家型):这种类型的人与社会型的人相似之处在于他(她)也喜欢与人合作。其主要的区别是创新型的人喜欢领导和控制他人(而不是区帮助他人),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组织目标。这种类型的人自信,有雄心,精力充沛,健谈。其个性特点中较消极的一面是专横,权力欲过强,易于冲动。

六、调查研究型:这种类型与创新型几乎相反。这一类型的人为了知识的开发与理解而乐于从事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工作。这些人思维复杂,有创见,有主见,但无纪律性,不切实际,易于冲动。生物学家、社会学家、数学家多属于这种类型。在商业性组织中,这类人经常担任的是研究与开发职务及咨询参谋之职。这些职务需要的是复杂的分析,而不必去说服取信于他人。

当然,一个人往往不是单一地表现某种类型,常常是两三种类型的组合,但不管怎样,总要往积极的性格方向发展,要让自己选择工作,而不是工作选择自己。

个性影响职业生涯


谈到职业生涯,最基础的是要看一个人和环境之间的适应性。现代的职业观当然不再局限于一个工作,而是找到那些能让自己发挥能力、技术、能表达自己想法、能在某一方面承担某一角色的环境;而对环境的适应也是因性格的不同而相异的。

一、传统型:这种个性类型的人在事务性的职业中最为常见。这一类人容易组织起来,喜欢和数据型及数字型的事实打交道,喜欢明确的目标,不能接受模棱两可的状态。这些人可以用这一类的词语来表述他们:服从的,有秩序的,有效率的,实际的。如果用不太客气的话说,就是缺乏想像,能自我控制,无灵活性。出纳员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

二、艺术型:这种类型与传统型形成最强烈的反差。他们喜欢选择音乐、艺术、文学、戏剧等方面的职业。他们认为自己富有想像力,直觉强,易冲动,好内省,有主见。这一类型的人语言方面的资质强于数学方面。如果用消极一些的语言描述,这类人是感情极丰富的、无组织纪律的。

三、现实主义型:这种类型的人真诚坦率,较稳定,讲求实利,害羞,缺乏洞察力,容易服从。他们一般具有机械方面的能力,乐于从事半技术性的或手工性的职业(如管道工、装配线工人等),这类职业的特点是有连续性的任务需要却很少有社会性的需求,如谈判和说服他人等。

四、社会型:社会型的人与现实主义型的人几乎是相反的两类。这类型喜欢为他人提供信息,帮助他人,喜欢在秩序井然、制度化的工作环境中发展人际关系和工作。这些人除了爱社交之外,还有机智老练、友好、易了解、乐于助人等特点。其个性中较消极的一面是独断专行,爱操纵别人。社会型的人适于从事护理、教学、市场营销、销售、培训与开发等工作。

五、创新型(企业家型):这种类型的人与社会型的人相似之处在于他(她)也喜欢与人合作。其主要的区别是创新型的人喜欢领导和控制他人(而不是区帮助他人),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组织目标。这种类型的人自信,有雄心,精力充沛,健谈。其个性特点中较消极的一面是专横,权力欲过强,易于冲动。

六、调查研究型:这种类型与创新型几乎相反。这一类型的人为了知识的开发与理解而乐于从事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工作。这些人思维复杂,有创见,有主见,但无纪律性,不切实际,易于冲动。生物学家、社会学家、数学家多属于这种类型。在商业性组织中,这类人经常担任的是研究与开发职务及咨询参谋之职。这些职务需要的是复杂的分析,而不必去说服取信于他人。

当然,一个人往往不是单一地表现某种类型,常常是两三种类型的组合,但不管怎样,总要往积极的性格方向发展,要让自己选择工作,而不是工作选择自己。

影响你职业生涯发展的4大害人谬论


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传统的理论和观念在左右着你的世界观,导致你做出错误的选择;有些人明知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还仍旧用这些理论激励自己,为自己的错误选择寻求理论支撑,以求得心灵上的安慰。由于这些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当身边99%的人都相信其放之四海而皆准时,你很难再有勇气去推翻他们,而不得不在职场上逆来顺受,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而最终导致职业生涯发展的失败。专门写给职场新人的职业成长畅销书籍《职场救赎写给迷茫中的草根族》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影响你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4大害人谬论。

谬论一:流毒广泛的木桶理论

每个人天生都不是完美的,同样有长处和短处。但遗憾的是,80%的人把80%的重点精力放在弥补自己的短处上面,却对自己的长处视而不见。而中国流毒广泛的木桶理论也成为这些人勇往直前的思想武器:一个木桶能放水的高度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板。只要这个木桶里的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因此,我们应该去补短,以求滴水不漏,从而获得最大价值。特别是这一理论,经过无数培训师激情四射的演讲,在很多人的大脑里已经根深蒂固!于是,补短也就成为了很多人怀有梦想的人走向成功的必修课,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不回头!

如果将这一理论运用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会对管理者起到一个良好的警示作用。毕竟企业的运营更强调团队合作,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哪一方面做得不足,都有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而言,要想稳健发展,更强调协同作战,生产、销售、物流、品牌、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必须到位,这样的组织才能360度构建核心竞争力。但这个貌似天衣无缝的理论,如果用在个人职业成长方面,则是对职业发展观念的严重误导!

作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首要的因素是用人所长,而不是用人所短。在德鲁克的著作中,也不止一次提到这个观点。但木桶理论却几乎为所有的中国管理者树立了这样一种思想:只有弥补短处,才能创造更大价值!这种理论在中国企业中被过度放大甚至神化,已经成为严重束缚企业发展及个人职业成长的教条!于是,在一个又一个口若悬河的培训师口中,补短成了重中之重!几乎所有的员工,甚至未出校门的大学生,都在按照木桶理论的指示,拼命地弥补自己的短处,却对长处视而不见!看看你身边的人,明明不善言辞,却想通过做销售的方式提高自己交际能力的人,到底有多少?!更可怕的是,抱有这种想法的人,90%以上都无法在销售方面获得成功,业绩指标平平,内心痛苦不堪,工作两三年之后因为无法胜任而不得不再次进行职业选择!

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专才,而不是全才。一个人无论有多完美,也不可能成为全才。每个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长处。因此,因人而宜,用人所长,才是人才成长的关键。同样,对于每一个在职场上打拼的朋友来说,有效发挥自己的长处,比弥补短处更容易获得成功。即使你再努力,你也不可能把你的天生短处变成你的强项!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强项比,拿鸡蛋往石头上碰,你胜算的几率又能有多大呢?

不是说补短不重要。相比较而言,补短能够使我们达到及格,而发挥优势则能使我们达到优秀。在现实工作中,及格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一个起码要求,让我们不被淘汰;而优秀则会为我们的事业成功贡献更多的砝码。

把80%的精力放在优势上面,把你本来具备优势的东西锤炼得炉火纯青,力争达到90分甚至100分,这才是你独步天下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自己的弱势,只需要花20%的精力做到及格即可。如果本末倒置,那么,你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谬论二:干一行,爱一行

案例:我在内地一个省会城市,毕业后就进入一家银行工作。当时什么也不懂,看了网上的资料,只知道银行待遇比较好,工作稳定,很多人想进都进不去。我得到了这个机会,同学们都很羡慕我,家里人也都非常高兴而一旦工作起来,事情就不是我想像得那样美好了。我做的是柜台工作,工作量巨大,早8点到晚7点,中午20分钟时间吃饭。中途除了上厕所,时刻都在工作。一年来,我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节假日休息过,也从来没有休过两天。每天上班十几个小时盯着电脑,眼睛受不了,不停地流泪。上班时精神过于集中,怕出错,怕赔钱,还怕变态的客户,精神压力很大。每天晚上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睡觉。晚上做梦还是工作,经常从梦里吓醒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我对这份工作实在是讨厌透顶,只想快速逃离这个地方,哪怕随便换一份工作,只要不待在银行就行。家里人也在劝我,希望我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可是,我发自内心地讨厌这份工作,根本就不可能再坚持下去。我到底该怎么办?

当很多人没有办法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时候,我们通常接受到的斥责是没有职业精神,并且告诉你要干一行,爱一行。但实际情况却是,当你因为种种的原因而讨厌一份工作时,你实在没有办法爱上它。否则,让这种痛苦的爱持续你整个职业生涯,你的全部生活将会在痛苦中度过,你的生活也没有任何乐趣而言。

找工作就像谈恋爱一样。如果你只是为了结婚而随便找一个你并不喜欢的人,那么,这种生活将是没有滋味的。同样,如果你为了生存而找一份你并不喜欢的工作,那么,你注定要牺牲你的个人兴趣。

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工作当成乐趣。正如前文所言。能够做到这一步,你的工作就不再是工作,而是一种享受乐趣的过程。你的工作就不再是被动应付,而是为了享受乐趣而去主动前进。能够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你想不成功都难。

有人说,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也要看情况。如果你没有强烈的排斥心理,倒是有一些可以培养的可能。但是,如果你实在讨厌那份工作,那么,你是无论如何也培养不了这种兴趣的。就像那个人你第一眼看见就讨厌透顶,又怎么可以培养和对方之间的感情呢?

另外,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每个人最终的选择都是要在一个方向上坚持几十年。如果选择了你不喜欢的方向,你可以坚持一两年,但绝对坚持不了一、二十年。否则,那种痛苦,只有你自己去承担。

谬论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很多人有非常强烈的成功欲望,但这仅仅还不够。有成功的欲望未必就能成功。当失败接踵而来时,很多人也会反思,但他们最终反思的结果,不是将失败归因于职业方向的选择,而是归罪于自己的努力不够。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始终相信勤能补拙、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样的古训。

努力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如果不努力,则一定没有回报!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什么?答案是:选择!

因为,每个人一生所走的路其实是很有限的,并不是每一条路都适合你。一个人如果用对了地方,再蠢的人都会变成人才;否则,再聪明的人都会变成蠢材。我们前文所说的那个例子:舟舟的智商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如果期望把他培养成数学家,那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正是这样一位重型先天愚型患者,却是一位无师自通的指挥天才,在音乐领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材适用,用人所长,选择适合其成长的道路,才是成功的核心前提。有了适合自己的方向,努力才会有意义。相反,如果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你越努力,那么,你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远。

你能磨成针,除了要功夫深之外,你必须保证你是一根铁棒。如果你天生是一根木棍,到最后,你只能磨成一根棒槌。努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选择好正确的方向,那么,所有的努力都会白费。

一定要记住:选择第一,努力第二。不要用努力代替选择。否则,只会带你滑向更危险的深渊!

因此,当你失败的时候,你不仅要考虑到自己是否努力,更重要的是,你要认真反思一下:眼前的这条路,到底是否适合你?埋头苦干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停下来,看看脚下的路是否适合自己的方向。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即使要努力,也要在适合自己的方向上努力,这样你会走得更快,更远!

谬论四:先就业,再择业

案例:老师,这份工作我已经做了两年了当年毕业时就业压力大,网上和报纸上以及学校的老师都开导我们放下心态,先就业,再择业,我也没想那么多,就随随便便找了一份工作工作两年后才逐渐感觉到,我对这份工作非常的不喜欢,成天上班也没劲,纯粹就是抱着应付的心态,两年下来,什么都没有学到我想转行,可是人家招聘都要有相关工作经验的,简历投了几十份,一份面试通知都没有收到,我现在连找工作的信心都没有了,不知道接下来的路究竟要怎么走

在工作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第一份工作入错了行,而导致一步错,步步错。虽然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从事一份工作,也不可能一辈子不转行,但对于目前竞争极为激烈、求职者整体竞争力不高的情况下,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超强的纠错能力。更多的时候,我们遇到的真实情况是,伴随着房价、物价等生存压力的上涨,很多人不得不勉强维持着眼前的这份工作,因为一旦转行,则意味着从头再来,生活的压力将无法承受。特别是对于那些要结婚买房生孩子养父母的人来说,换任何一份工作都要慎重考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走到破产的边缘。所以,如果你第一步走错了,以后再想回到正轨上来,则意味着你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付出更大的代价。

现在整个社会、媒体、专家等等各种单位都一直在鼓吹先就业,再择业。这种论调不是今年就有,而是多好多年前就出现了,并且屡屡出现,不绝于耳。相信当年各位大学毕业时候,也会有很多人相信了这一点吧?管它呢,骑驴找马,先找份工作挣钱填饱肚子再说!

这是一种貌似真理,实则荒谬至极的说法!而被就业的出现,也说明这种现象背后的利益关系。有过职场亲身经验的人才会知道,第一份工作绝对不仅仅是养活自己这么简单。相信现在在职场上发展不顺的朋友,多半也和第一份工作有关系吧?前面已经说过,男怕入错行。第一步错了,以后就会经常犯错。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

为什么第一份工作这么重要呢?原因有三:

1)、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

具体是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举个例子来说,在父母和同学的眼中,A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从来不做坏事。假如有一天他做了坏事,大家都不愿意相信这事是他干的。再比如,B君平时是一个嘻嘻哈哈、做事不太正经的人,假如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和你说一件事,你也不会相信他。

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这一观念同样会影响你以后的发展。你的第一份工作会对你以后的工作产生影响,你跳槽时,你的新雇主也会通过你的第一份工作经验来判断你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曾经有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想做策划,就找了一家广告公司。刚进公司时,因为文笔不错,被安排到了文案的位子上。而与他同时进去的另外一个人,恰恰因为文笔不好而被安排到了策划的位子上。后来她屡次想转行做策划,但都是因为前一份工作经验的影响,而始终没有得到转行的机会。这样的例子,同样也是这种观念的影响。

2)、用人单位的成本考虑。

知道企业为什么招聘员工时,都要写上工作经验这一要求吗?因为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可以不经过培训,直接上岗,会很快为公司创造价值。

知道为什么大多数的企业都不愿意花钱培训新员工吗?因为这帮人都是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来找工作,没有长远规划,一旦生存问题解决了,而这项工作又不适合自己,他们会很快跳槽,企业的培训成本也付诸东流!

知道转行为什么这么难吗?一是因为这些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无法直接创造价值,二是培训起来也比较困难,心态已经失衡,思维已经固化。与其如此,倒不如招一名应届生,白纸一张,可塑性强,发展起来潜力更大。

每一份工作都是积累,这样才能让你越来越值钱。如果只是当成跳板,你迟早有一天会跳下悬崖。

3)、时间成本不允许。

现在很多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找不到职业发展方向,而当你让他们做一个职业规划时,他们又说自己还年轻,不着急。现实的问题是,能留给我们折腾的时间,真的是那么多吗?

以北京为例。假如你23岁大学毕业,打算到30岁成家立业,这其中有7年的时间。如果你30岁结婚买房,包括首付、装修及婚礼支出,你最起码要准备30万元(这还是考虑把房子买在五环以外及房价不上涨的情况)。假如你年薪10万,除去生活成本,一年攒7万,那么,你要攒4年。但如果你要达到年薪10万,你最起码要有3年可持续的经验积累。(这里所说的可持续,指的是你在一份工作上积累3年以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一年半载就跳槽一次,要想达到这个待遇,基本上无望。当然,个别大牛的人除外,这里只考虑80%的普通人的情况。)这样算下来,7年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你根本没有时间再去瞎折腾两三年。如果你真的折腾了,想要再回到正道上,你与别人的差距已经拉开了3年甚至更长。我遇到一个案例,工作2年,无目标,到了第三年,才基本上算确定了方向。而与他同时毕业的同学中,有人经过3年的积累,现在已经做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上,年薪10万。

这样算下来,你的时间,真的有那么充裕吗?即使你不犯错,7年的时间,也仅仅保证你生存的资本。稍微一出错,你就会滑向破产的边缘。

让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有进步。工作10年,重复9年,这样的你,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呢?

还有的人会说,先就业再择业也无所谓,我当年就是这样做的,现在还不照样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这种说法,我的观点是:1)、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超强的纠错能力。你要知道,很多人因为第一份工作不利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思想上对工作和社会形成了一些负面的认识,这些认识会阻碍他继续前进。2)、如果你一开始就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向,又为什么非要走弯路浪费时间呢?3)、有可能由此而引发习惯性跳槽。很多人第一份工作选择不利,于是就跳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性跳槽,心态严重变形,无论跳到什么岗位上,都无法安定下来。这种情况,更可怕,影响也更糟糕!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