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西部学校考察的心得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遇到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怎样才能将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赴西部学校考察的心得”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在未去考察之前,在我的脑海中,西部的学校肯定和西部的土地一样贫瘠、荒凉。然而这次西部之行所考察的学校却在我的脑海中烙下深深深烙印-----考察的学校有市区,也有城乡结合的农村寄宿制,自然条件造就了那里的荒凉、贫乏,但他们的教育却让我感受到了生机盎然。

一,政府和社会重视教育

任何事情只要重视,就可以办成、办好。总寨中学是我们参观的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学校设有初、高中部。95%的学生来源于农村,其中30%左右的学生来自贫困山区,学校硬件跟不上,校园环境及其糟糕,学生的洗、住、吃都有困难,为了解决学校存在的实际困难,近几年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在校学生1800多人,实行的是半封闭管理模式,冬天寒风刺骨,每年仅取暖费就得40万左右,现在学校已逐步建成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工住宅楼、水泥球场等基础设施,同时设立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而且理、化、生、体、音、美教学设备比较齐全,物理、化学、生物演示实验开出率、学生实验率开出率均为95%。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推动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了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在国家还没有出台绩效工资政策之前,学校教师已在XX年就享受和公务员的同等待遇,确保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在学校公用经费方面确保每年10%的增长,真正做到了保运转。

二、学校布局合理。

参观的几所学校,在规划和设计上都给人很舒服的感觉,生活区、教学区、活动区可以说划分的很清楚,做到了布局合理。避免了上课时外界的干扰、休息时外界的打扰。所参观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相当完善,各有千秋,有教师的简介、培养理念目标、教师寄语、规章制度、名言警句等。譬如质量立校、全面育人,请留心你的行为,因为行为能变成习惯。请留心你的习惯,因为习惯能成为性格。请留心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决定你的命运。还有的学校将本地的名人、本校名人(考上重点大学和重点高中的学生名单和照片,放在很显眼的位置)等等都体现出来,这样让孩子们走进学校,就能释放一种情怀---激发心灵的快意,充溢爱的情怀;让孩子们走进学校,就可学会一种享受享受人文阳光的明媚,享受文化历练的深邃;让孩子们走进学校,就能体验一种幸福传中华文化神韵,承世界现代文明。人文素养的积淀源于点滴,这样时刻让孩子们在文化的熏陶中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攀登文化的脊梁,铺搭幸福的路桥。故这次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现在我认为,学校布局的合理、规范,虽然是学校层面变化的其中一个方面,但反映的却是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三、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参观的学校,教师的达标率都很高,一个是来源于自身起点高,在一个是学校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学校每年都要分批将老师送往沿海进行半年或者三个月的培训,每年暑假都要组织英语、数学教师到西部高等院校进行学习。每学期都要针对教材的使用对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对新教师实行蓝青工程,以师带徒的形式结成教学对子,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譬如:总寨中学把培养教师的整体素质当做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来抓,先后有近一半的教职员工参加了省、市级相关培训,通过课程改革培训、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校内岗位培训、业务自学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快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

四、重视德育教育

各个学校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各有各的特色,就拿西建中英文学校来说吧,校园环境优美,育人环境良好。学校遵循追求卓越、为国育才的办学宗旨,按照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校训,认真贯彻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为全体家长提供优质服务的办学理念,以爱岗敬业铸师魂为抓手,要求全体教师养成五种精神,即终生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辛勤耕耘的黄牛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甘为人梯的蜡烛精神。在教师教学工作充分体现了三爱(爱事业、爱西建、爱学生);三心(关爱心、责任心、进取心);三让(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他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来开展,利用一切教育手段,抓住每一块教育阵地努力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为每个学生创造美好的未来,为全体家长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办学特色,使德育教育在活动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外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深得家长和社会的欢迎。

在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这次西部考察让我感触很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地处贫瘠、荒凉的西部学校很多经验可以为我们所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规划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为前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从一切为了学生、一切让家长满意出发,秉承优良的教学传统,并适时创新和实践,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章,引入激励和竞争的机制,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来推动学校健康向前发展。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赴内地考察心得体会


在地区局的组织安排下,福海县国税局考察组一行8人带着课题赴广州等地考察学习。课题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如何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二是如何更好地开展国税文化建设。在此次的学习考察活动中,小组成员日夜兼程,边看边议,受益匪浅,体会良多。

一、对比分析 查找差距

此次学习考察的主要目的地是广州,广州国税开拓创新的文化体系、优质的纳税服务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印象之一:一二三六六国税文化体系

一二三六六具体指一个宗旨、两个基石、三个平台、六个理念、六个一流的广州国税税务文化体系。

一个宗旨是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两个基石包括明法守真、励新至善;三个平台是组织科学发展、团队和谐共进、个人全面提升这三个平台;六个应用理念包括发展以人为本、创新以用为先、管理以效为重、行政以法为准、服务以诚为上、作风以廉为正;六个一流是一流的税收规模、一流的执法水平、一流的科技应用、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队伍素质、一流的团队活力。

可以说广州国税文化是浓厚的、先进的、振奋人心的。优秀的文化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是国税事业发展的深厚的原动力。通过对广州国税文化的了解,通过对比,我们感受到了与国税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创新项目层次较低。近年来,在地区局的倡导下,县局虽然在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成立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创新工作项目库,创新性地创办了税企qq群和纳税服务博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单位相比,可以说县局的以上做法仅停留在较低的意识萌动层次,未能深层地发掘出其较深的精神内涵,失之于形式简单,内涵较浅,其文化内涵未能得到深层次挖掘。

二是制度、机制不健全。文化建设涵盖的范围很广,体现在国税工作的方方面面,县局在此方面仅成立了国税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以一概之,未能分清层面和主次,建立与之配套的机构和与之相呼应的服务、监督、保障、激励等机制,出现了制度、机制的缺失,尤其是激励机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参与国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资金保障不到位。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从上到下的重视和全体干部不懈的努力,而其所产生的积极效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到体现。由于近年来物价攀升和接待费用的增长等因素,导致行政资金紧张,顾得了目前,顾不了以后,呈现被动的文化建设短视效应,后续的资金、人力投入都不够,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国税文化建设工作任务未能很好地得到落实和开展。

结合此次学习的经验,在以后的国税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国税文化建设工作:

(一)用领导表率行为带动。让用业绩说话、用数据说话、用纳税人的满意度说话成为我局税务文化的业绩观。为使这一理念成为引导干部思想和行为的导向,局领导需要在党组会、中层会议及全体干部大会上,带头反复倡导这一理念,各业务部门无论是绩效考核、年终总结、评先评优等都以这一理念为指导,用实实在在的数据、用扎扎实实的业绩说明问题。相信在这种理念的导向下,县局的文化建设开展更扎实。

(二)以鲜明活动主题牵引。自从县局开展税务文化建设以来,各部门的税务文化意识普遍得到增强,布置工作有税务文化理念指导、开展活动有税务文化理念牵引,一切配合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的活动都有一个鲜明的时代主题,使每一个税务工作者都浸润在税务文化的氛围中。县局文化建设活动丰富,曾经开展过以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为主题的读书会、以 忠诚、敬业、守法、廉洁、创新为主题的青年干部座谈会等文化主题极其浓郁的活动,让每一个税务工作者都能在活动中感受到税务文化的魅力。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丰富文化活动,多开展跨地区的交流考察、大众运动会以及拓展训练等活动。

(三)靠广泛推行养成习惯。县局推行税务文化的重点方向是税务文化在部门的推行,通过各部门税务文化的推行工作,使税务文化的理念、行为、习惯等辐射到全体干部职工。为此,各部门结合部门特点和工作实际,制定部门税务文化推行方案。每一个方案都有明确的推行项目、组织机构、推行理念、目标要求、推行方法、完成时限等,做到了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办税服务厅可以将永远站在新的起跑线的发展观确定为推行重点,在掌声中找问题,在荣誉面前找差距,不断推出纳税服务新举措:贴近式服务、特色服务;其他部门将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真情服务,互助宽容确定为推行项目,在部门开展的五互活动(即思想上互促、学习上互助、作风上互查、工作上互学、生活上互帮),使部门团结互助的空气日益浓郁,互帮互学渐成风气。

印象之二:个性化纳税服务

在考察期间,与广州同仁交流时,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广州越秀区国税局有一个爱钻研、肯吃苦,喜欢刨根问底、不耻下问的小伙阿耀(陈明耀)。他是广州电力行业的税收管理员,在刚接手这项工作时,他对电力行业的相关知识是一抹黑,通过向广东电网公司财务人员学习,逐渐熟悉了电力行业的整体运作,可以说是电力和税务两个不相关领域的一条纽带。在ctais上线的首个申报期,广东电网公司就出现了700多万元的滞纳金,当时公司的办税员紧张万分,一向按期申报的企业,怎么会产生滞纳金,而且高达700多万元。当公司和税务干部都理不清楚时,小伙阿耀运用他对电力行业核算的知识,经仔细研究才明白:按规定,广东电网公司作为汇总缴纳增值税的电力供应企业,其纳税申报期比一般企业滞后一个月,10月份申报的是8月的税款,而新上线的ctais设置并没有考虑这一特殊性,系统认为企业已逾期申报,于是产生了滞纳金。阿耀通过逐级向区局、市局、省局汇报,在上级的指导和帮助下,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在一次次为企业解决特殊办税难题的过程中,阿耀为广东电网公司与越秀区国税局各相关部门和科室之间架起了一道卓越的服务沟通桥梁。阿耀的故事告诉我们:卓越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才能,以及专业的服务态度才能为纳税人提供专业化的税收服务,同时,为特殊行业提供特殊的税收服务体现卓越的全程个性化服务。

像阿耀的例子有很多,除此之外,广州国税创新工作理念,近期在纳税服务工作方面出台多项举措。例如:一是创新交流方式,开设在线访谈栏目,通过成熟的网络技术,将传统访谈节目内容的文字和图片信息通过互联网向网络用户实时发布,搭建起一个征纳双方实时互动沟通交流的电子平台。二是建立多层次的纳税申报系统,对户数最多、最集中的市区范围的26万多个体户和小规模纳税人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电话语音报税服务。

综上所述,反映出了广州国税局的纳税服务层次已在一个较高的层次,通过比较,我们与之差距在于:县局的纳税服务层次还不高,服务还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

(一)纳税服务缺乏深度。片面地认为优化纳税服务就是规范文明用语、建设环境设施齐全的纳税服务场所,追求表象化服务,未将纳税服务融入到税务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去。

(二)服务项目的针对性不强。由于人力、物力和权限的局限性,我局现阶段提供的服务事项基本上都是针对所有纳税人的共性服务,没有条件很好地实现对纳税人提供面对面的指导和根据纳税人的特定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结合县局的纳税服务工作实际和与先进做法之间的差距,在今后纳税服务工作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将纳税服务工作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为纳税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更深层次的服务,使纳税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由形象服务向实效服务转变。每半月在主要业务科室工作召开碰头会,交流纳税服务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好的工作方法,通过及时沟通,化解不便,为纳税人打造更加畅通的服务流程,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服务。

(二)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税务机关除了接待好上门来的纳税人外,应主动出去,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纳税人存在的问题。税收管理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纳税人的各种诉求,发掘纳税人的潜在需求,相应地制定匹配的纳税服务套餐。比如生产、销售节水产品的企业,可以制定税收优惠套餐,套餐涉及申请减免税准备的资料、办税流程以及纳税人享有的权力等内容,直接提供给纳税人,让纳税人心中有数,切实把优惠政策落实到纳税人处,更好满足纳税人的需求。

(三)由一刀切服务向分类服务转变。纳税人素质有高有低,涉税业务也有繁有简,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例如:针对办理摩托车购置税的纳税人多为少数民族这一现象,车辆购置税办税人员应学习少数民族日常办税用语,方便部分纳税人的个性需求。

二、理清思路 坚定信心

广州之行,是一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开展国税文化建设和优化纳税服务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反思不足、改进方法、谋划重点、明确方向的好过程。广州的成功实践可圈可点,我们从中得到五大启示:

(一)领导垂范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是税务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也是落实税务文化理念的主要推动者。各级领导要克服一切与核心理念及其贯彻要求不相符合的思想观念,把税务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率先垂范,在决策和领导过程中身体力行税务文化理念,合理配置资源,切实抓好文化落实工作。

(二)落实有效

有效落实各种税务文化理念,有力执行各项文化建设措施是税务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当把握的重要原则,言必行,行必果是税务文化建设的有效性的重要体现。有效落实、执行有力要做好以下三个结合。第一,文化建设要虚实结合,既要用适合的表达方式以增强传播性,又要避免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第二,文化建设要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既要注重文化管理人性化,又要形成切合实际的制度规范,实现文化制度化管理。第三,文化建设要与税务管理相结合,在文化理念的引导下,将各层面的理念实践与税务管理的重点相结合开展工作。

(三)引导激励

税务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人心工程。对国税干部职工的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引导为主,循循善诱;必须以激励为主,正向强化。各单位在建设与税务文化理念一致的制度文化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制度的引导性、激励性;各级管理者在领导过程中,必须以正向强化、正向激励为主。

(四)齐推共进

税务文化的建设工作需要全局群策群力共同落实。各部门既要各守本职,又要相互补位,形成合力,共同落实税务文化理念,共同推进税务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部门要按照地区局的统一部署,及时开展相关工作和活动,努力形成税务文化建设相对均衡发展的局面。

(五)闭环管理

税务文化建设是税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应遵循计划组织协调监控的管理规律,形成管理闭环。各部门在税务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税务文化建设的计划性,确保分工协作到位,加大监控评估力度,不断实现持续改进。 

学先进,重要的是学精神、学思路、学作风、学胆略。赞叹之余,我们并不妄自菲薄,丧失斗志。差距就是潜力,压力就是动力,在困难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希望。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可资借鉴。可比与不可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受到了鞭策,拓宽了思路;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可比中深刻反思,迎头赶上,在不可比中立足实际,创造奇迹。要在前进中学习别人,在学习中发展自己。

赴大连金州新区学习考察心得


赴大连金州新区学习考察心得

王炳德

作者:兴城市教师进修学校科研部主任

"高品质课堂"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铁安博士在其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这是我们在去年11月份参加葫芦岛市教育局开展的"科研引领下教育发展主题研讨会"上接触到的。应广大学校的要求,6月21—23日,葫芦岛市教育局于向东副局长带领各县区主管教育副局长、进修学校校长、科研部主任、科研基地校校长远赴大连金州新区开展"科研引领下教育发展主题研讨系列活动"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实地进行了"高品质课堂"的寻根之旅。

"十一五"以来,金州新区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了国家级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李铁安博士作为中国教科院派驻金州新区的常驻专家并担任专家组组长,全身心指导帮助金州新区开展教育综合改革,他率领专家团队,为金州新区教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带领驻区专家组围绕区域教育发展目标、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高品质课堂、教师课例创新研究等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金州新区区域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

这次考察活动我们主要观摩了大连开发区红星海学校的高品质课堂及学校文化建设、开发区第十中学和开发区第一中学的特色办学。通过考察观摩,我们对大连金州新区学校的高品质课堂建设和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一、高品质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红星海学校是高品质课堂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黄海湾畔。

在红星海学校,学校安排的八节观摩课,分别是中学的数学、英语、语文和体育,小学的数学、英语、语文和科学,我们进行了分组听课,并观摩了教研组课后的评课和研讨,有机会直接感受高品质课堂教学理念下的教学与研究活动。其中于红娟老师执教的小学数学《角的度量》一课充分体现了高品质课堂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教师通过对教材核心问题的提炼,"如何进行角的度量",把握了其两个核心内涵:一是"度"即统一度量单位,二是"量",用公认的单位去量。课上,于老师紧紧围绕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量角器的产生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于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解决量角器的使用问题。通过课前的充分预设,分析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怎么摆放?怎么读数?然后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尝试,敢于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利用生成资源互动解决问题。在情境中解决真问题,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矛盾冲突,充分地去想,去猜测。这个过程是很难得的,哪怕有的学生什么都没有想出来,但是他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暴露了思维过程;跟学生深度对话, 促进了思维的完善,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在这节课中,我们能感受到: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创新意识的品格在逐渐形成;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这些都是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整个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和教材深度的解读。所有问题的提出,都不是让孩子马上回答的,孩子都是经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有思维成分的活动解决的。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提高。

通过与会者的反馈,一致感到红星海学校提供的几节观摩课都能充分地体现高品质课堂的思想,可以说,高品质课堂理念已经在红星海学校得到了有效贯彻和落实,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高品质课堂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高品质课堂追求的是高尚、本真、丰厚、灵动的课堂,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第一要义,以培养人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它彰显的是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终身发展,这让我们真正回到了优质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

在追求高品质课堂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不断提升,我从红星海学校滕琴老师、于红娟老师身上看到了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看到了他们精到的读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看到了他们扎扎实实的教学基本功;看到了他们对课堂节奏的精彩把握……这里面固然有学历水平和资源优势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我认为应该还是他们在高品质课堂研究过程中的扎实实践,尤其是对教材的把握,对核心问题的提炼。核心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提问,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核心性提炼,这样的问题不是以回答为目的,而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目的。一节课提出两三个核心问题,由核心问题分拆为多个"子问题",再将一个个"子问题"分解为一个个问题单元,这样便构成了一个内在的逻辑框架,基于这样的问题单元,生发成具体的问题情境,再通过相应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引导自主探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指导学生练习应用、引导反思和迁移等等,这样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在进行深层次地思考,这种思维导图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非常有价值的锻炼和培养,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特色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从红星海学校的将帅语林碑、东西方圣人雕塑群,学校的厅廊文化到陶艺坊、茶社、咖啡屋及各功能教室,这一切都映射出学校"为成就卓越公民而奠基"的办学宗旨,体现了"守根固本,和谐共生,多元发展"的办学思想,凸显了"民族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开发区十中是一所普通高中,却在平凡之中透露着"不一般",这是一所辽宁省中小学教育特色学校,他们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会说话,让每一块石头会唱歌",心育文化路的廊柱、文化长廊、银杏林心路、茂盛的柿园、阅读书吧、心育功能室这些匠心独运追求着"让每一个生命日日新",这就是生态的十中、博雅的十中、人文的十中。

作为示范高中,开发区一中师资卓越,成绩显著,我们从历年的高考可见一斑,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学校广泛开展学科竞赛、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体育运动、科学技术、影视、国际交流等多方面课程,学生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精彩的才艺展示让观者无不惊叹,特长学生的发展去向也得到很大程度的认可,在当下的示范高中还能将特色课程开展得如此生动活泼实属难能可贵。

三所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着各自的发展理念,虽建校时间并不长,但他们各自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特色发展之路,红星海学校的"民族化、现代化、国际化",开发区十中的"生态、博雅、人文",开发区一中的"育人至上,多元发展",所有这些都带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学校的发展一定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利用好资源,要全方位去营造,要有开放的视野,站在时代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规划和设计,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坚守理想,思路清晰,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忌随波逐流,高原过后,自有一番天地。

四、思考实施高品质课堂存在的问题

1.思想问题。

防止两种倾向:

一悲观论。是认为根本学不来。认为自身不具备相关的师资和财力,不具备与之配套的资源,认为我们的各方面条件与之存在天壤之别,根本没有学习的可能,不管如何努力也不会达到。

二是肤浅论。认为有钱我也做得来。认为这一切都只是靠财力支持换来的,只要有财政支持一切都能轻易做到,忽视了高品质课堂教学研究者主观的努力程度和研究的智慧深度。

要对高品质课堂和学校文化建设充满自信,开展和论坛活动,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环境,努力争取财政支持。

2.没有模式的问题。

以前参与的课题研究,一般都会确定出一些具体的操作性的东西,但高品质课堂建设给出的多是思想理念。所提出的策略也只是大致的逻辑思路,这样领导和老师们感觉没有操作模式的东西,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一定要尽快寻找必要的路径和策略,加强对教学内容核心问题和问题单元的研究。

3.教研员参与的问题。

专家的指导十分重要,但专家经常性的指导是不现实的,主要还得靠自身的理解和实践。这就必须有本地教研员的积极、深度介入。研究初期,一定要让教研员充分参与,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具体指导。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加强与实验区专家和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因为高品质课堂也是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

五、实施高品质课堂的建议

实施高品质课堂研究应具备以下条件:

1.建立研究团队

高品质课堂教学研究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家引领队伍,由市学院领导教研员牵头带领县区教研员长期跟进并在跟进过程中进行具体指导,使教师逐渐内化高品质课堂的理念,并从中得到收获,形成了一个多学段、多学科并进的研究结构合理的团队。

2.确定试点学校

应该由点到面,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放大,以逐步推进为宜。从基地校开始,从骨干教师开始,当然也可适当扩大,灵活掌握。如果一次性全面推开,会使指导、探索的难度加大,副效应有可能增多。

3.建立组织基础

要成立了由行政和业务部门领导组成的各级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小组,研究点校指导小组由教研员、学校领导和学校骨干教师组成。

4.行政保障支持

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始终高度重视。要专门制定和颁发相关文件,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及财力支持,把高品质课堂建设做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做为一项工程长期深入开展下去。

文化考察组赴山东考察的几点认识


文化考察组赴山东考察的几点认识

文章标题:文化考察组赴山东考察的几点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显突出。文化不仅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同时成为推介自我、树立形象的助推器。当前,__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机遇期,市委、市人民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在全疆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强市。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需求,努力打造与工业强市相适应的__文化,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而又现实的课题。下面,我想结合在市委党校参加学习和赴山东部分县市考察见闻,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山东文化建设的启示
在山东潍坊、泰安、青州等县市的考察学习期间,无论是到城市、乡村还是企业,都深切感受到山东各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浓厚氛围,看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繁荣景象,无论是寿光农业产业化的勃勃生机、海尔集团的高科技优势,还是南山集团小康村建设的大气磅礴,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力。透过这些现象,我在极力寻找成功背后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对于__发展更具现实性和操作性的东西。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山东各地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化给当经济发展注入了无穷的活力,文化带来商机无限。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1、文化树起城市形象。由于历史的原因,山东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孔子故里”在全国独一无二。精明的山东人善于发挥优势,借助文化包装自己,推介自己,发展自己。济南因泉而得名,泰安因山而名声远扬,潍坊因风筝而闻名全国。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叫得响、立得住的品牌,凭借这些品牌不仅树立了城市的良好形象,而且吸引了八方来客,赢得了商机。泰安的泰山文化旅游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寿光的蔬菜博览会、青岛奥运帆船比赛场,虽然模式不一,规格有大有小,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2、文化造就企业品牌。青岛海尔集团从上百人的电冰箱厂发展到今天,跻身世界500强,青岛啤酒从小作坊发展成为全国啤酒界的大哥大,寿光蔬菜从17座大棚发展到今天的25万亩,乐义牌蔬菜畅销全国,其中有一个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就是科技的支持和文化包装。今天的海尔不再是一个电器的商标,而是代表一种可靠和信赖,青岛啤酒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饮品,而是一段百年历史,乐义牌蔬菜就是绿色健康的代名词,消费者就是冲着这种非凡的企业文化认可和买单。
3、文化构筑旅游热线。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里的“仙”就是文化的积累。山东旅游业兴旺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旅游业只有和文化嫁接,才能有无穷的生命力。以泰山为例,它的海拔仅有1500米,只有天山的三分之一,植被和树种没有天山丰富,景色没有天山独特。但是,泰山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石刻而五岳独尊,再加上儒家思想和佛教的影响,精明的泰安人靠山吃山,做大泰山文章,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泰山文化旅游节,给当地经济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二、__文化现状分析
客观分析__文化积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族文化。全市有24个少数民族,主要有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刺绣,蒙古族的那达慕、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汉族的社火、剪纸等传统文化。二是游牧文化。__文化是从整个西域文化脉络中育出,主要以乌孙、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为主,汉唐文化交融而成。市内有古墓葬、草原石人、夏尔苏木庙遗址等历史文化。三是移民文化。清朝末期和解放初期,内地各省份人员受派遣、支边陆续迁居进驻,各种风俗文化兼容发展。四是自然文化。__境内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如:世界之最泥火山群和梭梭林、清代皇室贡品柳花茶以及天山秘景景观等。
历史的积淀和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使__文化呈现出多元性、兼容性。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__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__市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市殊荣。哈图布呼镇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乡镇,石桥乡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甘河子镇、巴音沟牧场分别被命名为社火之乡和刺绣之乡。同时,我们也应看到,__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相适应,发展规模速度严重滞后,影响力、辐射力较弱。具体表现为:一是文化资源零碎,没有特色品牌。二是档次相对较低,仅仅满足于群众娱乐。三是文化和经济的结合不够,缺乏生命力。
三、打造__“四大文化”品牌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二是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壮大提供了需求可能。三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使文化产业成为一个新的支点。四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为发展多元文化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文化考察组赴山东考察的几点认识第2页

 面对良好的机遇期,我们要用发展的理念来经营文化,积极打造与工业强市相适应的特色文化。
1、提升企业文化。结合__的实际,借鉴山东的成功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啤酒、煤炭为龙头的企业文化。适时举办__啤酒节、煤炭之光文化周等活动。
2、整合历史文化。对现有的历史资源进行挖掘、整理,汇聚出独具__特色的文化信息。通过建设文博馆,出版发行乡土文学、画册、影碟,搜集、整理民歌,民俗风情演艺等形式,放大__历史文化的闪光点,提高影响力。
3、盘活民族文化。制定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规划,支持蒙古族、哈萨克族民间艺人搞好创作,开展民族歌手和民族手工艺服饰制作培训,建设民族小吃一条街,举办民族风情展示会。
4、做大自然人文文化。相对于内地而言,__的泥火山、梭梭林和天山风光极具吸引力,相对于金三角乃至于天山北坡城市群而言,__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精心组织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活动。如:甘家湖原始梭梭林徒步探险、农家小吃饮食节、周末休闲度假联谊会和天山景观探秘等活动。
四、以全新的理念经营文化
1、抓整合,汇亮点。按照大手笔、高标准、出精品的原则,规划和发展__特色文化,通过整合挖掘和定向培育,放大亮点,汇出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全市历史文化景区的展示体系和网络。
2、抓培育,促融合。围绕市委提出的四大支柱产业和“四区一线“战略,培育各具特色的文化,努力实现文化和经济的融合,实现相互依托、协调发展、互利双赢的格局。
3、抓商机,兴产业。进一步放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搞活文化市场。有计划的吸引外来资金向文化产业投入,扶持和发展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企业。

《文化考察组赴山东考察的几点认识》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文化考察组赴山东考察的几点认识。


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


赴浙江学习考察体会内容显示中
赴浙江学习考察后,感慨万千,我认为浙江改革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一是经济实力雄厚。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速快,运行质量高,发展气魄大,人民生活水平高二是产业特色鲜明。工业所占比重大且已形成块状经济知名企业和大个企业较多三是体制机制灵活。浙江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早地认识到了单一所有制的弊端,比较早地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形成了灵活的机制优势和举全民之力、集社会之财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年,民营经济占全省的.%,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强中,浙江占家,居全国首位。在“中国十大民营企业”排名中,浙江占家。我们要以这次考察为契机,认真学习浙江经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瞄准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旅游大市的目标,奋力谱写邯郸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我认为邯郸市与浙江等沿海先进地区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主要差在民营经济这一块。要实现全市确定的宏伟战略目标,把邯郸建设成为经济强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重要的途径,也是必然的选择。认真学习借鉴浙江经验,就必须强力组织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尽快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市域经济的主体。
一、要在思想上再放胆。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作出了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的明确规定。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我们要进一步解除一切思想禁锢,切实消除一切对发展民营经济的疑虑,坚决摈弃一切对民营经济的偏见,树立“发展民营经济光荣、为社会做贡献有功”的思想观念,像浙江人那样,放心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二、要在认识上(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再提高。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大力提倡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民营经济因其自身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近年来在中国蓬蓬勃勃,发展极快。在沿海发达地区,民营经济早已成为当地经济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成为新生的主力军。相比之下,我们这里民营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必须奋起直追。对于民营经济来说,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能占多大比重就占多大比重。民营经济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具有机制灵活、适应市场能力强等特点,是最具爆发力的经济增长极。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市要缩小同先进地区的差距,亟须民营经济的新突破。
三、要迅速壮大民营经济群体。我市民营经济总量少,企业个头小。要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首先要扩充数量,进而提高运行质量、增加科技含量。在量的扩张上,一是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催生一批新企业。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的机遇,千方百计扩大同浙江等沿海地区的合作,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品牌、引进管理、引进人才。要以民营企业为招商主体、项目主体,促其各类生产要素与沿海地区对接,尽快把企业做大做强。一要在洽谈项目上下功夫,争取比去年取得更大的成效。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支持社会各界有胆有识之士投身发展民营经济,自主创业兴业。要在市场准入、政策扶持、信贷发放、场地提供、简化手续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大开绿灯,使民营经济脱颖而出,大展身手。
四、要在政策上再放活。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看,发展氛围还不够浓,政策运用还不够活。要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必须坚决取消一切对它们的限制性、歧视性政策规定。国民待遇,人人平等。凡非国家禁止的领域,一律让民营经济进入,凡是国有企业享受的待遇,一律让:民营企业享受。要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制定更加灵活的地方政策放水养鱼,对民营经济实行先发展,后规范,先予之,后取之。要在“鼓励”二字上做文章:鼓励民营企业参股、控股、收购、租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城镇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发、旅游开发等社会公益事业和新兴服务业,鼓励金融资金向效益好信誉好的民营企业倾斜、各类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机制、技术、管理、制度创新,向外向型、科技型、集团化发展。
五、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环境不够宽松是制约和妨碍我市、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要解决经济发展环境上存在的问题,一靠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使各部门、各级公务人员牢固树立企业至上的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提高效率。二靠制度。要借鉴外地的经验,实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考核制”和“妨碍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制”,消除一切发展民营经济的羁绊。三靠政策。加大政策对民营经济发扶持力度,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下,让政策向民营经济倾斜,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民营经济建设步伐。四靠人才。要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换脑筋、拓思路,特别要注重引进高级人才,广辟人才渠道,重奖开放功臣,重用开放能人,服务全区民营经济发展。
复兴区作为我市的重化工业区和城乡结合部,区情特点鲜明而独特,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辖区内市属以上大中型企业众多,工业经济相对发达,经济总量和社会贡献在全市个县(市、区)中分别列第一和第二。我市确立的“工业立市”之路,更将使辖区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给复兴区的发展带来大好机:遇。复兴区的经济走势,潜力在民营、活力在民营,希望在民营。我区民营企业较多,且大多已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面对民营企业的进一步投资兴业、扩张规模的有利时机,我们要在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激发民营主体的发展积极性,按照“民营当先、民营突破”的要求,继续把发展民营经济置于突出位置,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积极搞好服务,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参与国企和集体企业改革,让民营经济在邯郸复兴这块得天独厚的适生环境里,像雨后春笋般地丛生,得到充足的阳光雨露和肥力,长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赴广东三水区考察心得


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部,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境内而得名。全区总面积874.22平方公里,人口44万人;有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20多万人,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全区辖4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09个行政村。近年来,三水以建设生态型现代化滨江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名牌带动、生态规划、科教兴市”发展战略,积极优化第一产业,改造和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XX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7.94亿元,比XX年增长17.8%;可支配财力7.0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2.9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XX年和XX年中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测算结果,三水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最发达100名县(市)第24名,在广东排第3名。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改革开放前三水以种水稻为主,是广东省的产粮大县,曾被评为人均贡献粮食最多的县。近几年,三水区采取有效措施,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构成比由1995年的50:31:19调整为XX年的13.6:49.7:36.7。“工业立区”战略有效实施,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区拥有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大中型企业47家,世界500强法国阿托菲纳聚苯乙烯公司和日本住友集团,健力宝集团、青岛啤酒、佛山塑料、广东凤铝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落户三水。XX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11.26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0.9%。城郊型农业飞跃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和蔬菜种植成为三水农业的三大支柱,涌现出广东温氏集团、侨鑫高科技农业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了塘鱼、禽畜、蔬菜、花卉四大区域化农产品生产基地。XX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1.1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835元。以商贸流通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有近300个品种的三水荷花世界景点,拥有三星级以上旅游酒店5家;餐饮、商店星罗棋布。XX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35.6亿元,比XX年增长8%。

国内外市场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XX年,全区拥有各类市场17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5亿元。XX年以来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累计为8.3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4.36亿美元。到三水投资的外商企业共有39家,除港、澳、台地区商人外,还有来自法国、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客商。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明显改善。1998至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108亿元,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使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建高速公路15.28公里,一级公路66公里;水上交通有可停泊3000吨船只的三水港,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实现了行政村自然村村村通水泥路;电力供应充裕,全区自办发电厂装机容量达20.55万千瓦,是广东省实行城乡同网同价的试点县之一;通信建设发展迅猛,1999年7月建成了广东省第三个“电话市”,并成为全省首批信息市试点。城市规模由1993年的9.36平方公里发展到20.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由1993年的9.36万发展到2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59%。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稳定提高。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及平原绿化、体育、民政、广播电视先进县(市),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市(县)。科技事业不断发展,有1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有28家。通过了首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佛山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的论证。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公办民助的办学经验在广东全省推广,有3所省一级学校,6所佛山市一级学校,大专以上上线率连续4年居佛山地区之首。

工业篇

三水区各级充分认识到,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希望和潜力都在工业,必须进一步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全党动员,大办工业。

统一思想,确立工业经济的核心地位。要求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任何国家和地区进入现代化,都必须首先进入工业化这个阶段,都不能逃避工业化这一课,即使一时逃避,最终还是要补回来。同时,只有发展工业,才能有效解决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真正实现富民强区,在发展工业问题上,要形成“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的共识。为此,区委、区政府要求全社会、各部门都要关心支持工业的发展,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发展工业上来,形成上下齐心协力抓工业的工作局面。该区白坭镇所有的建设与规划全部围绕工业来进行,明确提出了以工业为主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处处是工地、处处搞工业的浓厚氛围。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工业园区是现代化工业的重要载体,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环节,对吸引投资、改善经营、加强管理、规范发展、形成规模都十分有利。三水区把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确定在建设工业园区上,每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都建起了相当规模的工业园区。佛山市在全市规划了十大工业园区,三水就占了3个。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上,实行“四高”,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资,高效能管理。高起点规划,首先是科学选址。一般都选择地理位置好、交通方便、资源丰富、已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地方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如大塘工业园区规划占地27平方公里,选择了距广州“零距离”,与广州市花都区交界的地段,这样更有利于接受广州大城市的辐射,承接各种产业的转移;其次是完善功能,设施配套。要求工业园区的功能要完善,配套要齐全。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休闲区、污水处理等都要列入规划,逐项落实。高标准建设,就是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上达到“五要”:现代化气息要浓,功能布局要合理,道路要宽敞,环境要优美,厂房建筑要漂亮,同时,要着眼长远,注重质量,不搞短期行为,更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

特别是在环保排污问题上要严格把关。如大塘工业园区,国家规定排污标准达到三级即可,而他们却将排污标准主动提升到一级。高强度投资,就是政府将征地和售地的差价款额全部用于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五通一平”,即:通水、通电、通路、通电信、通互联网和平整土地。考察了解到,三水区各乡镇都把不少贷款用于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区财政还拿出3000多万元用于建设工业园区的贷款贴息。高效能管理,就是对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管理”,园区管委会专门设有项目跟进服务组,对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协调,积极办理。如对入园企业的各种证件办理,实行“先上车后买票”的办法,先生产运营,后办理有关手续,极大地方便了企业。据区委书记蒋顺威同志介绍,三水有847平方公里的面积,准备拿出200平方公里建园区发展工业,全区一盘棋,统一规划,集中开发,不搞村村冒烟,遍地开花。目前,三水区大的工业园区有5个,规划占地面积23.45万亩(约156平方公里),已开发10.1万亩,入园企业618户。工业园区较好地发挥了对项目的聚集、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全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利用外资的主要基地,体制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抓大扶强,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培育骨干企业。1999年至XX年的四年间,全区工业企业项目投资总额达101亿元,为历史最多时期,其中超亿元的投资项目有24个。目前,全区已形成了以国际名牌饮料健力宝为龙头,以饮料、包装、建材、钢板材、纺织、化工、电池、制釉和摩托车为骨干的新型产业群。其中健力宝饮料工业已形成年产饮料95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全国最大的饮料生产基地,XX年交税1.43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0.2%;青岛啤酒(三水)有限公司去年上交税金6000万元;大鸿制釉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制釉企业,可生产陶瓷用熔块釉、成釉、色料6万吨;南钢集团从美国引进的年产10万吨连续热镀锌板生产线,是我国继武钢、宝钢之后引进的第三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热镀锌板生产线,并已形成年产板、管、带20万吨的生产能力;塑料包装工业已形成具有年生产易拉罐13万亿套、三片罐6.5亿套、饮料塑料瓶1.2亿套、各类纸箱纸盒1.1亿平方米的生产能力,三水长丰有限公司、健力宝富特容器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新,也是亚洲屈指可数的大型包装企业;以“李宁牌”为代表的纺织服装工业也已形成年产服装550万件(套),织布5600万米,印染布1亿米,毛纺衬布2160万米的生产能力。这些支柱产业和大型企业,成为三水经济的火车头,在三水经济发展中撑起了“半壁江山”。

项目篇

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把外资形容为广东经济的生命线,因为广东建设资金的三分之一来源于吸引外资,税收的三分之一来源于涉外企业。随着新一轮国际产业和国际资本加速转移中国,广东省各级普遍认为千载难逢的机遇就在眼前。三水区则要求广大干部要抓住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当作“命根子”工程来对待,当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招商引资的具体实践中,主要体现为“四全”:

全力招商。各级都成立了专门的招商引资机构(招商办),把头脑灵活、知识面宽、外联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招商办,用三水干部的话讲,就是“把最好的钢用在刀刃上”。在工作力量摆布上,各级都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任务,一切工作围绕招商引资来谋划。各乡镇普遍推行了“三八十”招商,即80%的党政领导抓招商,80%的乡镇干部跑招商,80%的农村两委干部干招商,形成了招商引资的强大力量。5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招商引资碰头会,从早7:30一直开到上午9:00,主要内容是汇报前一天的招商情况,布置当天的招商任务,这已成为“规定动作”,五年来“雷打不动”,每天如此。考察中了解到,不少乡镇和科局的领导干部在办公室工作的时间不多,大都在外招商引资,用一位乡镇领导的话,招商引资是最硬的任务,必须用最大的精力、最多的时间、最强的力量。

全民招商。要求各级干部和群众必须明确,招商引资不单纯是政府的事情,也是各部门、各单位和全社会共同的事业。为此,三水区实行了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把招商引资的任务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和每个干部身上,真正做到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为激励全社会招商引资的热情,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招商引资的奖励办法》,明确规定:不论是谁,只要为三水引进一个项目,就可拿到按注册资本部分实际到位额3‰的奖金;中介机构招商,属生产性的外资企业,每引进100万美元中验资部分给予项目中介10万元人民币扶持金;引进内资项目(生产性企业)的,以固定资产实际投入验资部分为计算依据,分别给予项目中介扶持金。投资额在800万元至2500万元人民币的,给予投资额4‰的扶持金;投资额在2501万元至8000万元人民币,给予投资额6‰的扶持金;投资额在8000万元以上人民币的,给予投资额8‰的扶持金。各乡镇也出台了更为具体的奖励政策,如西南街道办事处、白坭镇、芦苞镇等规定:凡引项目按占地面积给予引荐人每亩500—800元人民币的奖励;若项目征地超过100亩,且亩投资在200万元以上者,再奖励引荐人3—5万元人民币。

全天招商。三水的招商不分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不分工作时间还是业余时间,不论什么时间,只要有项目,只要投资商同意,随时随地都可以谈。据三水同志讲,这里的许多项目都是在餐桌上、茶桌上谈成的,和投资商增进感情也是在茶桌、餐桌旁进行的,用当地的话叫“功夫在诗外”,当地干部则把陪投资商喝茶叫做“硬功夫”,把陪喝酒叫做新时期的“艰苦奋斗”,认为喝酒喝茶也是工作,而且是很重要的工作。

全面招商。主要是指在招商规模上,坚持大中小一齐招,高中低一齐引;在招商形式上则灵活多样,主要有:感情招商,充分发挥20万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作用,做好“侨”字文章,利用这部分人对家乡的特殊感情,由他们牵线搭桥,引进项目和资金,这是三水在招商引资中的明显人缘优势;网上招商,利用互联网这种现代传媒手段,获取信息,沟通情况,促成合作,这种形式在“非典”期间对三水的招商引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委托招商,委托投资顾问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它们在招商引资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行业招商,由某一行业在工业园区征地后,利用特殊的行业优势进行招商,这是三水招商中的一种新形式,如占地面积1000多亩、投资5亿多元的三水区温州工业园,把温州的不少客户吸引到三水;以商招商,这种形式比较普遍,由投资商招商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三水的发展环境、投资环境和服务质量。同时,三水区还制定了安商、亲商、富商的优惠政策,为投资商在三水的发展提供便利,创造宽松环境,保证了投资商引得进、留得住、富得快。1999年至XX年四年间,全区共引进项目439个,项目总投资101.08亿元,新增产值165亿元;XX年的招商活动更是高潮迭起,如火如荼,1—9月份已签约项目235个,总投资130亿元。为期半个月的三水区首届旅游欢乐节暨招商洽谈会,成功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额达53亿元。

民营篇

近年来,三水区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积极鼓励、引进、引导和扶持,使民营经济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最大、最亮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区民营经济已经形成了个体、私营、外资、联营和股份合作等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的格局,涌现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和一批特色专业镇。XX年,全区拥有民营企业12964家,实现产值119.87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6.74%(XX年预计占70%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1家,在建的超亿元投资企业13家,民营经济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更为凸现。在发展民营经济上,三水区的主要做法是:

转变观念,为民营经济更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明确指出:“地级市、县以下抓发展,重点就是发展民营经济”,这就为各级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确立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三水区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促进民营经济的首要工作来抓,大力倡导和树立三种新观念,即:树立既要为国有企业发展尽职尽责,也要为民营经济发展尽职尽责的新服务观;树立放开搞活国有企业是改革,推进民营企业发展也是改革的新改革观;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民营经济也是硬道理的新发展观,从而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大抓特抓民营经济的浓厚氛围。

放宽政策,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清障松绑。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行“四不限”:不限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打破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障碍、制度障碍、体制障碍,使民营企业主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规定》,从加强领导,实行优惠,严格考核,规范收费,改善服务,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招商引资,强化管理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突破性规定。为确保《规定》的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区里成立了由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班子,专项督查抓落实。

积极扶持,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区里建立了《领导干部挂点跟踪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责任制》,区委书记蒋顺威、区长李秀萍同志分别联系了重点民营企业青岛啤酒(三水)有限公司和健力宝有限公司。各级领导坚持经常深入挂钩企业,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特别是重点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用地、出口退税等问题。在扶持对象上,明确提出要重点扶持“四类民营企业”,即民营科技企业、外向型企业、吸纳下岗人员再就业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通过政府的有效扶持,把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如健力宝有限公司为了进一步发展,在扩大厂区方面遇到困难,区里及时协调,以优惠的价格为其征地500亩。

改善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广东省长黄华华同志提出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四种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府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按照这一要求,三水区下大力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首先,搞好载体建设,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围绕改善城区形象、完善城区功能,大力整治“脏、乱、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作,同时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工业园区。其次,大力整治“三乱”,减轻企业负担。对涉及民营企业的所有收费依法进行了全面清理,能取消的取消,能降低的降低。近年来,区里取消了对民营企业的收费17项,减少收费的6项,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再次,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服务效率。树立“服务第一”意识,对民营经济“只铺红地毯,不许设门槛”。

普遍推行了“零距离”服务、“零时间”等候和限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优化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区建设局推行“带着公章”服务的办公形式,深入到基层一线为客户办理有关手续;乐平镇行政服务中心推行“十个一点”工作法:嘴巴甜一点,说话轻一点,笑容多一点,脾气少一点,度量大一点,理由小一点,脑子活一点,行动快一点,做事勤一点,效率高一点,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工业园区的项目审批上,凡符合准入条件的,一律实行“先照后证”,即现行的环保、建设、消防等部门的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先由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然后由环保、建设、消防等部门并联审批;在审批时限上,经贸、工商部门5个工作日办结,海关、地税、国税、劳动保障、公安、环保、消防、质监、财政、外管等部门2个工作日办结,办事效率之高,是许多地方不能比拟的。正是有高效率服务作保证,有一个企业从建设到投产仅用了4个月时间,当地人自豪地称之为“三水速度”。

农业篇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创新,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根据三水降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87毫米)、水利条件优越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鱼塘养殖业和蔬菜种植,以水产业为龙头,带动畜牧业、蔬菜业的发展,实现禽、畜、鱼、菜立体种养、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目前,水产业、畜牧业和蔬菜种植已发展成为三水农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建成了一大批有一定规模的塘鱼、禽畜、蔬菜、花卉四大区域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现有鱼塘2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5万亩,花卉1万多亩,三水白鸭成为国家级禽畜品种,三水出口的鸭、鹅占香港市场的20%,韭菜花占香港市场的80%,三水已成为珠三角城市群、港澳的菜篮子基地。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把带动农户作为农业龙头企业的主要考核标准,不论是哪种形式的龙头组织,只要能与农民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能带动农民发展生产,进入市场,各级政府都切实加以扶持,从融资、用地、税收、收费、审批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综合实力,以带动和辐射更多的农户。全区已涌现出广东温氏集团、侨鑫高科技农业公司、华力花场、飞鹰农场等一批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辐射农户1.2万户,年实现产值4.83亿元,成为三水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区、镇两级增加投入,重点扶持,建起了三水耕牛市场、芦苞三鸟批发市场、白坭蔬菜批发市场等一批遍布城乡、辐射国内外、多层次、多渠道的农副产品市场,占地面积达1.08万亩,拥有市场摊位2.3万个;培育流通中介组织594个,流通大户186户,形成了集体、个体、合资、合作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大范围、开放型的农产品流通格局,全区农业产业化“市场+流通大户+基地+农户”的模式业已形成。

狠抓规模经营。进一步深化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农用地有偿流转,促进农用地向有技术、有资金的经营能手集中,以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建设。各乡镇农业办公室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招商,每年定期到广州、顺德、南海等地进行招商,用优惠的政策吸引开发商到三水经营土地。引进开发商之后,由村干部动员和组织群众交出土地,交由开发商集中连片开发,而农民则以地入股,按股分红,这就叫“洗脚上田,坐收分红”。几年来,先后有46家开发商到三水开发和经营土地,有的租地上千亩,种植花卉和无公害蔬菜,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和管理方法得到推广应用。西南街道办事处辑罗村的XX亩土地出租给开发商后,全部种植了玫瑰花,连片开发,规模经营,集中管理,每支玫瑰花最高可卖到60-8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青岐村把本村的鱼塘发包给开发商,仅此一项村集体年收入就达150多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500多元;“洗脚上田”的农民转而“洗脑进城”打工,开辟了又一条致富途径。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三水区约有3200多名农村青年脱离土地进城务工经商,年创收约5760多万元,成为农村经济的又一增长点。

生态篇

大力实施“生态规划”战略,坚持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狠抓工业污染源的全面达标和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26家重点污染源工业企业责令进行整改;重点抓了18家水泥厂的整治工作,对不能按期完成环保整治的坚决实行停产整顿;年底前关闭8家电镀厂,原则上不办新的陶瓷厂,已经办了的进行改造;关闭了12家砖厂,对没有许可证的坚决关掉,停止新建、扩建粘土砖厂的审批手续;关闭所有临江采石厂,对清理出来的临江采石厂采取恢复生态环境的措施。整治6条河涌,总长度为119.33公里,接近佛山市整治河涌长度的一半;建成了4万吨/日的驿岗污水处理厂。

实行工业园区环保准入制度。把环保作为进入工业园区的首要条件,将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对于污染环境的项目,投资再大、税收再多也不准进园,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由于把关严格,进入三水各工业园区的生产性企业,在环保要求上没有一个是不达标的。有一家陶瓷企业看中了大塘工业园区,并许诺在税收上给予优厚的条件,总投资在两亿多元,这对开发不久、刚刚启动的大塘工业园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考虑到长远建设和环保要求,镇领导毅然拒绝了这个诱人的项目。工业园区负责人讲到:宁可发展速度慢一点,绝不能污染环境,做出祸及子孙的事情来。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三水的一些传统产业在全国位居前列,如饮料制造、化工涂料、建材等,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污染。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三水区把环保的关口前移,推行“清洁生产+末端控制”模式,从源头抓起,以防为主,综合治理,使环境保护战略由“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控制,收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标。青岛啤酒(三水)有限公司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引进了先进的酵母压榨机和膜振动酒液回收系统,降低了6‰的啤酒损失,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区3000多家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的占到了25.1%。

注重生态建设。确立了打造“生态三水”的目标,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文化”,做到“四有”:有绿色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有绿色行为,即讲文明、讲卫生、讲整洁、讲法制;有绿色产业,即污染少、能耗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一、二、三产业;有绿色环境,包括高效、公平、公正、廉洁、务实的政府服务软环境和交通发达、生活舒适、环境优美的城市硬环境。近年来,三水区投资2.3亿元用于城市绿化和平原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38.2%,城市人均绿化面积9.4平方米。投资1.6亿元、占地1200亩的三水荷花世界景点和国家4A级标准的森林公园的建设,使三水的生态建设掀起了新一轮热潮。通过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三水区逐步走出了一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改革篇

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抓好国有企业改制。三水区各级充分认识到,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没有好的体制是不行的,体制出了问题,发展便无从谈起,企业如果都是国有的,一般很难发展壮大。三水过去国有企业占70%,产值占80%,用蒋顺威书记的话讲,“这样发展下去很危险,要付出昂贵的学费”。为此,三水把发展民营工业经济作为调整工业经济所有制结构的主攻方向,采取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办法,积极稳妥地完成了国有企业的改制,近400多家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转让、出售、租赁等形式成功改制,其中:转让33家,拍卖125家,兼并3家,股份合作17家,租赁承包187家,关闭111家,破产1家,分流安置职工2万多人,使三水的民营工业产值占到了整个工业产值的70%以上,不仅盘活了大量的国有资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健力宝集团改制后获得了生机,发展速度以50%递增。三水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广东全省推广,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三水区主要领导同志明确指出:市场经济不需要庞大的行政队伍,必须大刀阔斧地精减机构,裁汰冗员,否则,行政成本太高,只会加重企业和社会的负担。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三水区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机构改革,政府机构由过去的30个减少到25个,减少了16.7%;分流安置干部390多名,占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现在,三水区财政供养人员1万多人,财政收入是7.08亿,而临近的一个县级市财政供养人员有2万多人,财政收入仅为2个多亿,用蒋顺威书记的话,“我们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稳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为了有效整合资源,提高乡镇经济的总体实力,三水区从XX年开始进行了乡镇合并,把过去的12个乡镇合并为现在的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西南街道办事处由三个乡镇合并而成,面积23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3万人,成为中国第一大镇,XX年社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税收入库3亿多元。同时,因建设工业园区征用土地,全区又进行了并村搬迁工作,到年底计划由过去的109个行政村合并为78个行政村,精简村干部128人,全区因并村减少村干部而节约经费500多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白坭镇仅有66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为解决农民居住与发展工业的矛盾,计划用5-8年的时间把全镇所有的行政村合并在一起,到2016年人口达到31万人(现有5.8万人,其中本地常住人口2.3万人,外来工3.5万人),建起现代化的农民公寓,用镇党委区书记的话讲:“工业化推进了城镇化”。

稳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为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形成集中办学的规模效应和更为合理的学校布局,从XX年开始,三水区对中小学进行合并。并校的原则是:优质学校向城镇中心区域聚汇,以适应城镇化发展;学校的服务半径是6公里,6公里以内的学校尽力合并;小学规模500人以下、中学规模不足900人的学校合并,XX年已合并小学35所。全区现有中学18所,小学98所,到XX年底合并小学15所;规划到XX年年底,再合并中学5所,小学35所。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区、镇两级近几年累计投入5.3亿元,用于扩大校区、兴建校舍、购置设备等,三水的办学条件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启示篇

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先进的理念引导经济发展。广东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创新,三水的发展同样也是如此。在三水,不搞姓“社”姓“资”的争论,不搞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争论,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允许积极探索,都可以大胆试验,“只要动机纯正,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都可运用”。比如,中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期为30年不变,三水则是3-5年调整一次,三水的农村干部讲,这种灵活的土地承包制度更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价值,更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思想观念上的突破,引领着三水经济的不断发展,是最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必须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广东,在三水,处处都能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抓发展、全心全意为发展的浓厚氛围,处处都能感受到各级领导与广大干部的强烈危机感和责任感。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江浙在猛进,西部在开发,东北在振兴,广东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广东要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率先发展,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这“三个发展”和“排头兵”的角色定位,使广东各级干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明确提出了“对手就是老师”的新的竞争观,“追兵就是标兵”的新的发展观。在三水,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前有标兵遥遥领先,后有追兵步步紧逼”,我们不进则退,必须发展发展再发展,加速加速再加速,才能有资格当好“排头兵”。为了加快发展,三水选派一大批干部赴江浙考察学习,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学习“三州”经验活动(三州,指浙江的温州、台州和江苏的苏州),提出了“远学江浙,近学南海”的口号。三水公务员队伍中也存在着强烈的危机意识,竞争十分激烈,“要么好好干,要么没的干”;“今天不努力去工作,明天就要努力去找工作”。先进的广东地区尚且有如此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危机意识,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更要强化这方面的意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否则,只能差距越拉越大,永远位居落后。

必须树立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以改革促发展,保稳定。三水的干部多次给我们讲到: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早改革早受益,大改革大受益,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就要敢为人先,就要不怕风险,有闯冒的精神和勇气。广东的发展较快,固然得益于中央的政策,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但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的胆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深入研究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取得成就的原因时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广东的崛起得益于胆识”。正是这种胆识,使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从三水来讲,400多家国有企业改制,冒了很大的政策风险和经济风险,但“风险过后便是一片艳阳天”,所有改制企业均获得了生机,实现了大的发展,这就更加坚定了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张家口国有企业较多,改革的任务很重,难度很大,更要坚定信心,大胆改革,通过改革“杀出一条血路”,促进经济的发展。

必须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形成抓发展的合力。考察中我们普遍感到,三水经济发展的环境十分宽松,政府各部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十分强烈,很少存在“吃、拿、卡、要”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现象。各级各部门主动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把领导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服务,“一切为了投资者,为了一切投资者,为了投资者的一切”,成为各级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对民营企业,三水干部讲的最多的是服务,议的最多的也是服务,投入最大精力的还是服务。同时,三水还十分注意保护干部,对那些勇于改革、不怕风险、大胆工作、敢挑重担的干部,允许有失误,允许交学费,这就给各级干部吃了一颗“定心丸”,用区委主要领导的话讲,“我们这里是政治保险区”。我们一定要学习借鉴三水经验,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惠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一切投资者到张家口投资置业,寻求合作,共同发展。

必须强化“工业立市”思想,进一步确立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三水的许多干部深有感触地讲,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化是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仅靠农业只能解决温饱,解决强市、强县问题,潜力在工业,依靠也在工业。三水这几年下大力发展工业,大规模建设工业园区,全社会开展招商引资,使工业产值占到了工农业总产值的90%多,工业创造的税收占全区总税收的65%。三水的实践经验表明,工业经济是一个地区赖以发展、实现强盛的根本所在。没有工业作支撑,农业的发展只能是低水平、低效益的,永远成不了大气候。同一块土地,仅靠种植农作物种不出富裕来,但建工厂就有可能创造很好的效益。“无工不富”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现实的真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最大落差就在于工业化落后,欠发达主要就欠在工业的发展。要不断强化抓经济必须抓工业、抓工业必须抓项目的理念,用最强的力量、最多的精力、最硬的措施抓工业。只有把工业搞上去,经济发展才有依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作为调整所有制结构的主攻方向。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水区近年来大办民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少管多服务”,“彻底让利发展”,大力倡导“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给予民营经济积极的扶持和帮助,使全区民营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民营经济贡献率达到70%以上。三水的实践再次表明,一个地区只有民营经济发展了,才能给整个经济带来活力;民营经济发展缓慢,这个地区的经济就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欠发达地区经济要发展,必须把民营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下大力抓紧抓好。

赴先进地区参观考察的心得体会


赴先进地区参观考察的心得体会

10月26日-27日,区委、区政府组成党政考察团赴临沂、青州两市地就城市和开发区建设进行为期两天的学习考察,时间虽然很短,参观的针对性很强,效果非常明显,尤其是我参加全市第1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于10月18日-24日赴苏州农村干部学院进行为期七天的异地培训,期间参观了昆山开发区、苏州中新工业园、苏州高新区以及其城市建设。短期内连续两次外地参观学习,对我本人触动很大,真正在思想上进行了一次洗礼。主要体会有:

一、我们应该向先进地区学什么

我们区地处开发建设的最前沿,是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恰逢总书记又对黄开发建设进行实地考察,开发建设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一重大机遇面前,我们作为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来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带领辖区内的人民群众,履职履责,扎实工作,在率先崛起中做出应有贡献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是人民的期待。

(一)真正学习先进地区思想解放、观念新。近年来,我区的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方向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经济发展方面的知识少,执行上级政策严格,缺乏对上级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更谈不上创新;官本位意识强,市场经济意识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认真学习,真正体会先进地区的观念新、思想解放。如何来解放思想?我个人认识衡量思想解放不解放的标准还是用实践来检验,用发展经济这一伟大实践来证明,必须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解放思想要落实到改革创新上。重点是改官本位为经本位,革除那些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真正精简办事程序,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效率,创造人人是发展环境的软环境。对确实不能取消的,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高标准行政审批大厅,成立专门工作委员会,实行内部封闭运行,真正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二是解放思想要落实到发展这第一要务上。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发展这第一要务。我认为凡是符合发展的,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要学会工作创新,一切为发展让路,给发展开绿灯。苏州人在发展上有三句话:一句是只干不说,对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只干不说;第二句是只说不干,就是对上级安排的务虚的东西,且对经济发展有碍或作用不大的只说不干;第三句是先干后说,就是对比较超前的先干起来,待上级认可后再说,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三是解放思想要落实到关注民生上。发展的目的就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的成果应由人民共享。因此,思想解放不解放,要看为群众办的实事、好事,为群众谋利益的多少,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二)真正学习先进地区责任落实力度大。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一旦确定,关键要看工作的执行力。先进地区为何发展这么快,除了思想解放之外,关键是在抓工作落实上力度大,掌握熟悉市场经济知识,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强,人的因素是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学习先进地区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把那些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同时加大对领导干部和干部职工的培训力度,让他们真正提升自己,提高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要加大对干部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考核,敢于压担子,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实现各项工作的创新和有效落实。

(三)真正学习先进地区灵活的机制体制。我们与先进地区尤其是南方相比,很大的差别在于机制体制上,先进地区在体制机制上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用灵活的机制体制来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度解放思想,推进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相结合,探索一套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新制度,求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学习经验,破解难题,力促率先崛起

学习不是目的,要善于学以致用,用先进地区的经验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具体到我们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农业上突出发展特色产业。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多以传统的棉花种植为主,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来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一直研究的问题。在目前这种农业种植格局和体制下,我们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农民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路子,重点发展特色种养殖。在养殖方面,规划建设畜牧小区,配套水电路讯基础设施,为发展特色畜牧业提供平台;在种植业上,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大力发展杂果、苹果、葡萄、地瓜等特色产业;同时充分发挥林木多的资源,大力发展以双孢菇、土鸡为主的林下经济,以增加农民收入。在基础设施配套上,主要依靠争取上级项目来完善,增强农业发展的承载能力。

(二)工业上突出重大项目攻坚战,大力发展工业民营经济。重点抓好园区规划及配套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和启动经

赴先进地区参观考察的心得体会第2页

济能人,加快项目引进和落户,尤其是要实现大项的突破。同时,全力服务好石化二期工程建设,膨胀工业经济总量,努力增加乡镇财政收入。

(三)小城镇建设上突出专业市场为主的服务业发展。重点抓好小城镇规划,成立强有力班子,抓好供销社和河北村两处的开发建设,提升内涵,适度扩张外延,真正把镇打造成环境优美、方便舒适的宜居小镇。

(四)社会事业上突出抓好涉及民生的工作。重点抓好教育小区建设、群众性文体活动及场地建设、计划生育家庭幸福指导站建设,以及涉及人民群众的惠农政策的落实。

(五)切实抓好社会稳定。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继续实行“一岗双责”,建立网底工程,健全信访网络,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履行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把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抓死抓牢,为经济发展筑牢防线、夯实基础。

总之,我们镇将以这次“全面解放思想、力促率先崛起”会议为契机,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破解发展难题,按照已确定的“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带领全镇人民群众扎实工作,奋勇开拓,为我区在开发建设中率先崛起做出应有贡献。


赴江浙考察归来的几点感受


赴江浙考察归来的几点感受文章标题:赴江浙考察归来的几点感受

感受颇多,现将主要方面归结为以下四点:
一、转变观念从小处做起
这一次到江浙一带考察,最大感受之一就是人家对市场经济的了解,观念的不同。
将我们的观念转变到市场上来十分重要,要将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模式从头脑中彻底打消,适应市场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转变观念还要从小处做起,树立“小商品闯大市场”的概念。脚踏实地,从小处做起,瞄准市场,以人为本,凡是有市场的商品,不论大小,我们就要抢在别人前面,去争去闯,以小见大,形成规模。
二、解放思想从领导做起
要转变观念,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解放思想大讨论已经开展了多次,可是仍然没有完全落实在我们的工作上,通过这次考察,我们的感受最深的一点恐怕就是要从领导做起了。
从温州、江阴两市情况看,这一方面最突出。温州一开始搞市场经济,就放手发动大搞私营、民营经济,民营产业在全国都名列前列。江阴市放手发动搞民营化更是轰轰烈烈,鼓励企业家们相互竞争,政府只是引导、发动,对企业不干预,真正做到“你发财、我发展”。
没有领导的思想解放,江阴、温州肯定是发展不起来的,没有解放思想的领导,也决不会有今天江浙一带市场经济的繁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的各级领导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如果领导的思想不解放,固步自封、保守不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将是非常之大的。
三、引资办厂从管理做起
管理是生产力,是深层次、潜在的生产力。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管理是一种艺术。我们现在的各个企业管理状况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差还较远,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在我们引进资金和技术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这次考察的各个厂家,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东部企业管理十分到位。每到一个企业,所见的一律是内容精炼的管理条文,井然有序的的生产车间,清洁整齐的厂房和办公楼。按照有关标准开展的现代企业管理,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使人耳目一新。
**引资办[本篇于第1 -网址为--未经过第1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厂要从管理做起,再就业特区建设要高起点,特别是管理上一定要高起点,不能低水平、低层次。要建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标准,加强管理,建立信息网络,注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力争达到科学、严格、高效的要求。
四、强化服务从基础做起
政府对企业的职责就是服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和共识。政府为企业服务涉及很多方面,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做起。这次外出考察,感受较深的是义乌、宁波、江阴等城市基础建设都相当不错。政府工作十分到位,一方面是放手让企业家发展,壮大个体私营经济。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发达的交通道路设施,灵活多样的通信联络设施,整洁亮丽的城市绿化设施,干净方便的生活设施,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提供后勤保障。政府做好应该做好的事,保证企业健康有序正常发展。强化政府的服务工作,从基础设施建设抓起,加大投入,以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筑巢引凤,是**区当前面临的最重要工作,政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责作用,各司其职,搞好服务,全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旱日将**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政府要真正成为服务型的政府,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形成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目前,区委、区政府已确定“工业兴区”的发展战略,依托**再就业特区建设这一**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发展来解决**存在的重大社会矛盾和问题,是摆在全区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向江浙各省市学习,树立产业工业化、生产规模化、管理科学化、乡村城镇化的发展理念,以创新的思路,全面确立市场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以**再就业特区建设为契机和支撑点,为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赴江浙考察归来的几点感受》来源于第1,欢迎阅读赴江浙考察归来的几点感受。
赴江浙考察归来的几点感受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