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次 高考中我是如何数学拿到满分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仅仅一次 高考中我是如何数学拿到满分》,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今年的高考数学拿到了150分,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件很幸运的事情。其实在高中三年所有大型数学考试中,我仅仅得过一次满分,也就是这次高考。

我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数学得高分是经常的事情,但是由于做题时总是马马虎虎,满分总与我无缘。其实149与150之间的距离决不仅仅是1分那么微小。获得这个梦寐以求的满分,我想与自己在高三后一阶段作习题时着重加强了对解题过程的研读,分析自己与答案之间的差距是分不开的。当然,这一切只是为了获得高分,而后来的获得满分只能算是上天对我的一次奖励吧。

当拿到高考数学卷子的时候,紧张是不可避免的。老师的临考叮嘱仿佛还在脑海里浮现。在拿到试卷还不能作答的时间里,草草浏览了翼下试卷内容之后,紧张感顿时消失,而被对于试题的思索取代。卷子的难易程度只能说一般,还不是最难。但我心中一再告诫自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试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轻敌。战胜了自己,也就是成功的一半了。

我有意放慢了做题的速度,在一些计算较繁的地方,我会谨慎地多算了几遍,经验告诉我:等答完卷再回来检查时,这些地方很有可能被忽略。

当我做到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时,心中突然紧张起来:老师曾多次告诉过我,这道题是很难拿满分的,是拉开考生不同档次的难题。我不敢怠慢,立马打起十二分精神应战。竟惊奇地发现,这题竟出奇的容易,扫了一眼我就找到了两种方法。

做完考卷时,我看了看表,只多了15分钟,这可大大地慢于我平时做模拟卷的速度。我尽力振作精神,检查选择和填空,刚刚检查完,交卷铃声就响起了!

出了考场,问起同学做得如何时,有些平常成绩不错的同学告诉我:最后一问太难!放弃了。开始时我有些纳闷,后来仔细想想,应该是放松的心态帮我解开了这道题,而其他同学未必不会做这道题,只是受到了“最后一题一定很难”这一惯性思维的影响。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记一次军训


记一次军训_军训心得体会

当得知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要去军训这个消息后,我就一直处于既紧张又期昐状态。每天都想象着军营到底是什么样的?训练是如何进行的?教官不知道严不严厉?在我的期盼中,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将离开父母,进行四天的独立生活。

清晨,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拖着行李箱登上了巴士,前往我们的目的地 ― 西湖少年军校。

到了军校,放好行李箱后,教官给我们讲了在军校要遵守的制度和规定,并发放了迷彩服。穿上迷彩服顿时感觉自已象个小军人了。

独立生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整理内务。铺床是第一步,本以为铺床是件易如反掌的事情,平时在家看妈妈好象得心应手的样子,我也是自信满满的,可是理想与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在套被套时就遇到了困难,当我按着妈妈教我的步骤,把棉被的四个角都塞进被套里时,却发现把几个角给塞错位了,棉被拧成了麻花状。于是我再次尝次,又发现把棉被的宽度和长度与被套的长宽给搞错了。如此尝次多次后,我的手已经酸得快抬不起来了。心中忍不住暗自感叹:原来看着妈妈套被套时似乎很轻松,但自已来做却并非如此。最终我还是请同学帮忙,才勉强完成了套被套这个工作。

看似简单的一件事,自已做的时候才发觉原来并不如所见这般轻松。我在家里是小公主,平时也很少做家务。这次通过这个简单的活动让我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多动手,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就可以多学到一些自理的本领。

一次参评之旅


一次参评之旅

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工作在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十多年来,像大多数的教师一样,兢兢业业地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生活平淡如水,也会偶有风波,但都是一些和学生有关的小风波。

有时,平淡的生活中也会有一些别样的滋味。我热爱读书,我热爱写作,隐匿在书的深林密谷中,我的世界开始变得丰富多彩;沉浸在写作的氛围中,我成为了世界的主宰。在我精心营造的桃花源里,我幸福着我的幸福,快乐着我的快乐。

人的思想是一个奇怪的精灵,它在人的大脑中东窜西跑的,左右着人的行动。三十五岁之前,我的思想拽着我的身体四处乱撞,撞对了是快乐,撞错了是痛苦,就这样,我像大多数的普通人一样,在生活中,痛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可没想到的是,人生中的机遇就像是漂流在水中的花朵,当经过你的身边的时候,你随手的拾取,可能就会美丽你的人生。一次偶然,我拾取了,生活中开始闻嗅到了花的香。[由整理]

夏日的一天,初进黄昏的时候,下班归家的我很随意地触碰了一下手机qq的图标,一条信息跳了出来,打开一看,是学校管理继续教育的张干事发来的信息,告诉我区骨干教师群里有一个通知,是关于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遴选的,让我看一下,看是否贴合条件,如果贴合,想报,准备

备原件和复印件。

于是,我打开电脑,进入宽城区骨干名师管理者群,然后在群文件中下载文件,仔细地阅读着材料资料。条件是贴合的,但我明白期望是渺茫的,因为,这次遴选是在20xx年省骨干评选基础上的补选,名额十分少,尤其是我所在的学段,初中语文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只选录一名。想一想,我是谁?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扎根在教育这片热土上,平凡得如一棵小草的乡村语文教师,和那些身处名校的教师竞争唯一的一个名额,简直是蚍蜉撼大树,太不自量力了。但我明白这是一次机会,既然条件够,参评一次,增加一次人生经验,给自我的生活涂抹一点以往未曾有的颜色也好。本着这个初衷,我决定一试。

那是一个静谧的夜,窗外有月光倾洒,顺着透明的玻璃窗,斜照着屋内的一角。我等待妻女睡熟后,翻找出近三年来我所获得的所有的证书材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好,然后,坐在电脑前,填充着申请表中要求填的一项项的资料。时光在手指与键盘的触碰间流逝,表格填完,思想开始在大脑中游弋,这时,我才注意到,不知何时,外面下起了小雨,在滴答滴答的天籁声中,我的思想告别了20xx年6月12日的夜,在疲惫中睡去。

次日的清晨,我拎着满满一提包的证件来到学校,上完两节课,又是一番忙碌:打印申请表,上

四楼印刷室复印各种证件。当忙碌完后,午饭的时光已经到了。匆匆地吃完饭,准备坐车去区名师工作站送参评材料。刚要出门,想起作业还没有留,于是,又折回到来,上班级布置好家庭作业,再次下了楼,坐上了开往城市的客车。

下了车,天空中有两三点雨滴飘落,又要下雨吗?我自语着,加快了行进的步伐。名师工作站是在进修学校的二楼,当我进入屋中,已有三四名教师在拿着自我学校参评教师的材料,等待名师工作站的老师检查。我把材料拿出来,交给主管名师工作的韩老师,她翻检着,看了看,说:缺少一级教师审批表和继续教育合格证啊!所有的材料务必都得有啊!我惴惴不安起来,问怎样办才好,韩老师说别无他法,只能是把材料准备齐全,材料一个都不能少。虽然是把自我当成此次参评的参与者,但身处其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也不免焦急起来。于是,下了楼,在进修学校空旷的大厅里,我给学校的人事干事打电话,得知近三年的继续教育合格证书在她的手里保存,而一级教师审批表她却没有。我询问怎样解决,她告诉我去区档案室查找原件就能够了。此时,已近黄昏,我回到家里,憧憬着明天一切顺利。

第二日,阳光暖暖,我再次拎着满满一提包的证件来到学校,在学校档案室里,找到了继续

教育合格证,又在人事干事的陪同下,来到区政府,在档案室里找到我存档的一级教师审批表,准备就绪后,坐上客车,一路向南,又来到了区进修学校名师工作站。这次审查我的材料的是刘老师,年岁稍长的刘老师也是一位耐心细致的人,按照目录一项项地审核原件和复印件,一切无误后,最后,我又再一次地走出了进修学校的大门,和昨日相比,情绪简单了许多。一向不信命运的我也开始唯心了起来,是不是天气的好坏也决定着办事情的顺利与否呢?今日办事如此顺利,使我隐隐地相信,时运影响命运。但随着参评的进展,我明白,世上之事,和时运无关。

6月15日下午,到名师工作站取回参评证件的原件。6月17日下午,还是到名师工作站,取回参加笔试的准考证,我开始等待,等待6月19日的长春地区参评省骨干教师的笔试。

6月19日清晨,天空阴郁着脸,时时有着流泪的迹象。我准备好考试用的物品,带好伞,来到长春教育学院。学院的门口拥挤着来自长春地区参加考试的市骨干教师,因为梦想,我与他们邂逅在人生的路口,与他们,只是一面之缘,考试过后,甚至是进入考场之后,将是永生难以再见。两个小时的考试时光,其实是向命运的一次挑战,成功了,在自我的人生履历上,将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失败了,其实也

无所谓,毕竟,今日的考试不像高考那样,决定着人的一生。

考试的资料有教育理论,也有教育案例分析,还有教学设计,最后的一道题竟然是让写一篇作文。一篇20xx年全国高考的作文,稍作修改后,成为了测查老师的试题。坐在考场上的我,已经不在乎考得好与坏,只是尽自我的所学答着每一道题,把它们填得满满的。当铃声响起的时候,我放下笔,走出考场,我明白,这次参评工作彻底结束了。我不再思考结果,因为,选上与否,我都是一名普通的草根教师。

是否,当一个人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的时候,上天为了让你重视他,会给予你更多的机会呢?其实,当那次考完试之后,我对此次参评的期望就像即将燃熄的薪火,只剩下点点的残存的火苗。但是,天火的辅助,竟然让它燃烧了起来。6月20日,新的一周开始了,我的本已陈旧的人生,竟然簇新了起来,它披上了外衣,一件崭新的外衣我竟然入选了,成为了长春市20xx年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近日来,我一向在思考,我为什么在这次近60:1的考试中突破重围呢?遴选的的考查分为两项:一项是业绩量化;一项是笔试成绩。我揣测业绩量化的分数就应是最高的,相信也是突出的。这几年的论文发表和获得的教研成果证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吧?由此,我不禁想

起了那些枯坐电脑前敲击键盘写作的日日夜夜,想起了阅读语文专业报刊书籍时的画面。

我最后明白,机遇是不容糟蹋的,当它降临到你的面前时,你要紧紧地抓住它,努力去实现它,可能,它会带给你一个完美的未来。这次独特的参评之旅,让我相信了一句话:天道酬勤。

长征是人类千年史上一次创举


长征是人类千年史上一次创举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倪华

2001年美国时代生活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人类一千年》,公布了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共同认为,在已经过去的整整一千年中,这一百件重要事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涉及中国的有三件:火药武器的发明、成吉思汗的西征和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在评选一千年间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其中的一件,这是外国人从人的生理、心理极限与自然环境极限来评述长征,它是人类史上的创举。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14岁至1 8岁的战士至少占百分之四十。长征开始那一年,少共国际师政委肖华才1 8岁。他所率领的少共国际师,也是红军中最年轻的部队——官兵们的平均年龄恰好与肖华的年龄一样。他们生命的花季本应和今天喜欢梦想的年轻人一样美丽如诗,只是血雨腥风使理想信念的花朵更早地开放了。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兵力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见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举世无双。

中央红军的长征为时一年,走了两万五千里,途中作战两万多次,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战斗。有的是一天之中几次战斗,有的战斗一打就是几天。战斗间隙就是那漫长的行军,极少有休整时间。

关于长征,有这样一组数字:“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 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 8天用于夜晚行军;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 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7000余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位战士壮烈牺牲。”这还是平均数字,急行军时还要惊人。拿飞夺泸定桥为例,红军战士以疲惫之躯,一昼夜强行军240里,而且还都是崎岖蜿蜒的山路,非战斗减员非常大。这是对人的生理极限的挑战,即便是没有战斗,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项运动能如此考验人的生理机能。

长征途中每天都有人生病,有人掉队,有人牺牲:每时都有可能被子弹击中,每刻都有可能被疾病吞噬。途中时常有战友掉入万丈深谷和茫茫沼泽,一觉醒过来后就会发现同伴已悄悄地离去,一坐下去就会有人再也站不起来。最痛心的莫过于那些经过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红军战士,敌人、疾病、雪山、草地都未能将他们征服,而几个带着麸皮的馒头却夺去了他们无比年轻的生命(长时间的饥肠辘辘早已使肠胃薄得像一张纸,再加上极其匮乏的医疗条件,才会有这种悲剧发生)。这种心理挑战不是一天,而是368天!

长征途经的地方,气候除了热带和极寒带,地表除了沙漠和海洋,连续走了368天共计两万五千里,红军什么都经历了。如果有人比他们经历得更多,那就只有极少数职业探险家了。但红军是一支执行武装任务的军队,不是职业探险家。而且他们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没有药品也没有装备,没法和职业探险家们比。这是与自然环境极限的殊死抗争,不管是谁想要否定这些都只能是睁着眼睛说梦话。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皆成为一种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

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一点精神将一事无成。长征是波澜壮阔的史诗,是无与伦比的传奇,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既不可复制,更无从假设。尊重客观事实,才是我们尊重历史的唯一选择。

将这种朴素的认识加以升华,就是一种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种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小部分人的精神,一种为了理想信念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一种默默奉献不图任何回报的精神,一种舍弃名利、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精神,一种大公无私、宁死不屈的精神,是一种排除万难不惜代价夺取最后胜利的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这样的精神!

记我的一次音乐教研成长经历


一次挑战传统课堂发声练习的尝试
——记我的一次音乐教研成长经历
朝晖初中 金丽娜
案例背景:
2009年4月下旬,区优质课评比紧张地进行着。按照比赛的要求,我们提前一周拿到了借班上课的内容:八年级15册第四单元《猎人合唱》。
和试教的过程被浓缩在短短一周之内。虽然之前自己的教学中也接触过这一单元,但当时设计的是欣赏课,而这次比赛要求设计以学唱作品为主的唱歌课。如何导入新课以及是否使用发声练习成了一开始构思的重点。
案例描述:
第一次设计:
自从新课改以来,练声曲就很少进入我们的歌唱课堂,所以我首先设计了一堂没有发声练习的唱歌课。试教下来发现几个问题:整堂课学生都在努力地学唱,可是结果却事倍功半。因为没有经过发声练习,学生的嗓子没有很好打开,歌唱的声音状态和音色都受到影响,无法自信、有感情演唱歌曲;歌曲后面有几处难点的解决较麻烦,和谐演唱二声部的目标也未能达成。
二声部谱例:


第二次设计: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又设计了一堂由节奏导入的唱歌课。就是将作品难点旋律的节奏型加以提炼,然后采用师生互动(用节奏打招呼:即边用手打拍子边喊出“嘿”)的形式开始新课。

虽然这一次使歌曲的难点节奏得到了很快解决,学生通过前面的边节奏边“嘿”嗓子也相对打开了,看似学生都在认真投入节奏练习中了,但是这种方法对于自己熟悉的学生来说还是显生硬、枯燥了些,尽管他们也在积极努力地配合着我。于是我脑海中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是面对借班上课的学生呢?完全陌生的学生也能够这样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吗?
第三次设计:
如何能够自然地引入新课,又能让学生觉得快乐,进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呢?我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既然已经搬出了歌曲难点的节奏型,何不把旋律也加入其中呢。在临近比赛的前两天我突然想到这点。我还是选择了发声练习。我决定要进行一次基于传统课堂发声练习的新的尝试。
于是在原节奏型的基础上我加上了歌曲第二部分的主题旋律:

以及双声部中上声部旋律:

然后根据借班上课学生与老师互为陌生的特点,我给这几条旋律编了歌词,而不采用传统练声曲中的母音,师生互动打招呼的形式类似于部队里战士的“拉歌”,按照这样的考虑我设计了以下发声练习曲:
在熟练应答的基础上随调性的转变而不断变换自己的音调,从而达到练声的目的。
比赛那天,我将这一想法付之于行动,跟借班的学生一起开始了互动。由于歌词里面唱到了自己的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随着不断变换的调性用响亮的歌声跟我回应。这一次我感受到了之前试教过程中从未感受过的这种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自信。这种师生间的充分信任一下拉近了学生和我的距离。他(她)们的积极回应同时又调动了我的兴趣,我更加积极地、满怀信心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在对歌剧的演唱形式和合唱在歌剧中的作用作初步了解之后,整堂课在轻松、快乐地气氛下进入学唱的主题。因为有了之前对学生的信任,学唱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将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听辨、去模唱,学生也很认真地去做,学得很快。再加上一开始练声曲中难点的解决使后面歌曲学唱中的难点也都迎刃而解。因为有了对练声曲中上声部旋律的感觉,学生很快掌握了低声部与二声部的学唱,并能较和谐地将其唱出。在欢快、爽朗的歌声中,师生的共同表演将本堂课推向了高潮。
案例启示:
1.激发学生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应扬弃传统的教学理念、设计,要舍得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无论多完满的教学设计,我认为首先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教学成为极富情趣的快乐之旅。从开始的互动打招呼到最后的合作表演,唱响自己班级的练声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性又反过来调动了我的兴趣。
2.提高学生自信是有效教学的“保鲜剂”
在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减少学生的挫折体验,教师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及时进行鼓励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我将自己的班级融入歌词,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随着不断变换的调性用响亮的歌声跟我回应,这种师生间的充分信任一下拉近了学生和我的距离。接着,因为有了之前对学生的信任,学唱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将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听辨、去模唱,学生也很认真地去听辨、模唱,学得很快。再加上一开始练声曲中难点的解决使后面歌曲学唱中的难点也都迎刃而解。
3.开发课程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再生剂”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教师来说,课程实施更多的应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这是一次挑战传统课堂发声练习的尝试。通过这次尝试,我欣喜地发现原先枯燥的母音发声练习通过自己小小的改编也可以变得活泼、有趣而生动。新课改之前的旧教材中都有发声练习曲,而新课改后练声曲很少使用到歌唱课堂中。并不是传统的都无用武之地了,而基于传统方法的加工、创编和升华后的新的方式、方法,可能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9.5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