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数学公开课的教学感受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想法自然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一堂数学公开课的教学感受,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一小 贾小丽

上公开课是当前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效形式。能够把握一节成功公开课的特点,是上好公开课的前提。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总结十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等四个特点。

一、新

新就是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新、思路要新、手段要新。第一,要观念新——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讲,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主要是要有新的学生观念、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师作用观念。一是新的学生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个理念通俗地说就是四句话,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各尽所长、各用所长、各得其宜。这应该是教师实施整个活动的思想基础。二是新的教学观念。主要是树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三种教学观念。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和积极性,增强其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设计动手活动,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操作和实践机会,帮助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要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性,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多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养成既能坚持自己观点又能学习别人长处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养成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的习惯,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深入思考,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比选择,特别鼓励一题多解,丰富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方式。三是新的师生观念。教师应该主动消除师者为尊的陈旧观念,把自己摆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位置,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处”,变“填鸭式”为“引导式”,变“为师”为“为友”,用自己的智慧引导、启发、激励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第二,要思路新——形成新颖、实用的教学思路。在同样的教材与40分钟里,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思路密不可分。我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圆柱体、水盆等物体,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高”。然后我让学生分组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分析出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验证了学生的猜想。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掌握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使一堂枯燥无味的公式课变得形象生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只要抓住学生对知识浑厚的兴趣,教学就成功了大半。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就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目的。第三,要手段新——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四机一幕”已经进入了教室,网上远程教学优化了教学资源,投影仪等电教工具丰富了教学手段,软件教学也成为可能,会用、用好、用足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教学中将使教室扩大化、内容丰富化、手段多样化、过程生动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抓好新课导入、授课过程、巩固练习三个环节。首先要在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在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次在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已经十分疲劳,注意力很不集中。要持续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就要设计趣味性、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强的练习内容,重新点燃学生的练习热情与兴趣。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高年级可以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趣味数学的情境,来活跃课堂气氛。

三、活

活就是把教学方法变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把教学方法变活,主要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教学资源选择不同的教法,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如在感知新教材时,以演示法、实验法为主;在理解新教材时,以谈话法、讲解法为主;在形成技能技巧时,以练习法为主。对低年级学生宜多用演示法、实验法;中年级多用启发谈话或引导发现法、探究研讨法;高年级可适当用讲解法、自学辅导法。同时还可根据教学设备选择适当的教法。把教材用活,主要是要求教师要根据修订版大纲提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现实特点,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适当增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更加有趣,更富挑战性。把学生教活,就是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支持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会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并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创造有利于好、中、差学生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环境。

四、实

实就是教学中要讲求实效。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充实,要求教师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强调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主要是要求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要适度。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小,知识点过少,则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主要是强调在教学时要抓住主要内容,突破难点与重点,防止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主要是要求教师在原则上坚持教材安排的教学顺序的前提下,可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和更细的安排,甚至增加和补充学生需要的内容,特别是补习基础性的内容。课堂训练扎实,要求教学中要体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原则,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并注意反馈及时、准确、高效。教学目标落实,要求每个教师在一节课下来后,要认真总结,自我检查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看一看自己所定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能熟练应运并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能准确把握这四个特点,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必将有助于数学教师上好公开课,促进平时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作者简介:贾小丽,女,生于1972年9月,大专文化程度,小学一级教师,任教15年,在地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所写论文《提高群体数学素质要从差生抓起》,曾获得全国小学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热衷教学,热爱学生”是我的人生信条。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一:公开课

原地双手向前掷实心球 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有困难,成绩提高的不过明显。假如 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环节的技术细腻、深化,会不断提高成绩。在此从技术环节要求上谈一些看法。

一、四个关键词

1.原地:指掷球前的身体状态。在脚的站位问题上有两种做法。一是前后站立,以一脚为轴心,这种方法身体重心移动的幅度较大,易于加快出手速度和控制身体平衡;二是左右站立,这种方法在脚和腰协调用力方面较为明显,但出手后身体重心较难控制。

2.双手:表明双手持球,出手时双手同时将力作用于球上。

3.头上:表明实心球的运动轨迹,从头上掷出,要求掷球者身体冠状面垂直出球方向。

4.掷:是投掷项目的范畴,手指拨球后有鞭打动作的形成。

二、主要技术环节

1.持球

只有合理持球,才能有效拨球。怎样才是合理的呢?在这里也有两种讨论。一是手指自然张开,手心空出,握球的后3/4部分,两拇指靠近且成正“八”字。二是手指自然张开,手心空出,握球的后3/4部分,两拇指相对成倒“八”字。

前一种持球方法,由于两手的生理结构因素,两个肘关节不会张得很开,从而在出手时有明显的拨球→鞭打动作,相对个人而言提高成绩的空间较大。

后一种持球方法,由于手生理结构原因,拇指相对必然会引起两个肘关节张开较大,两手后引幅度受限,出手时不能充分拨球→鞭打,形成推的动作成分较多。这种方法容易练习,但不可挖掘出惊人的成绩,而女生要求比较低,只有 4 米左右,所以说个别女生可以采用。

持球以后要抬头、挺胸,身体重心提起,从的角度来说,给人一种气势、信心和力量。

2.“满弓”动作的过程

所谓“满弓”就是腿、腰、胸、臂的连线像“弓”一样的向后反张,形成了掷球前的反弓身体姿势。良好的“满弓”姿势是充分用力的前提,使身体各个部位用力更加流畅。“满弓”动作的过程包括预摆、身体反弓、引球。首先是预摆,预摆是完成身体反弓的预备过程,身体略向前弯曲,肢体放松,调整呼吸,摆动一到两次即可。其次是身体反弓,膝关节稍弯曲,后脚脚跟稍抬起,头部稍后仰,挺胸,送髋,在头部反射作用下形成身体反弓动作。再次是引球,双手持球后引于脑后,构成手臂的反弓动作,从而使整个身体形成“满弓”姿势。在引球这个环节中有两个地方受生理限制,影响后引幅度:①两个肘关节不宜张得太开。②上臂和前臂的夹角不宜太大。那么上臂和前臂的夹角多大才算合适呢?如果太大球出手后飞行的角度很高,会影响成绩,如果太小球出手后飞行没有弧度,也会影响成绩。经过教学实践证明上臂和前臂的夹角在45——90度之间为好。原因有四:①可以增大后引幅度;②肩关节和肘关节都是转动的轴心;③能够充分利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伸曲作用;④减少由于生理结构造成的限制,使引球摆臂动作更加流畅。四个条件同时满足可加快手臂摆动的速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调整最佳角度。

3.最后用力过程

出手阶段是身体各个部位力的传递过程。通过蹬地、伸膝、收腹、向前引球、拨球→鞭打、控制重心的环节完成。从纵向来看发力的顺序是从下至上,快速传导的过程;从横向来看各个部位的用力要求高度的协调性和速度。最后用力阶段要屏住呼吸。心理暗示在十分重要,教师应对学生有效引导,如暗示“快速出手”当然何时拨球会直接影响球飞行的弧度,理论上说球飞行45度角是最好的,这需要在反复练习中不断体会、改进。出手后要注意降低身体重心控制身体平衡。

三、教学建议

1.唤醒规范意识

正确规范的动作是提高成绩的基础,从站位、持球、满弓、引球到最后出手,一连贯的动作我们在教学中每时每刻都要强调,唤醒学生正确的动作意识。练习中强调有四:一是掷球前强调学生细心观察站位、持球是否规范;二是强调身体向后做“满弓”动作时屈膝仰头;三是出手时应拨球后鞭打而不是推、投、抛等错误动作;四是在练习中强调出手后不要习惯性的往前走出,造成犯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反复修正动作,掌握技术要领,提高规范意识。

2.教法容易出现的错误

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过于”强调从下至上的发力顺序,导致出现先跨一步再掷球的极不协调的动作。在最后的跨步缓冲时,有的教师“过于”强调跨步动作,我认为不妥,当身体重心快速前移时,跨步缓冲是为了控制身体平衡而做出的条件反射。如果各部位没有充分用力,而过重强调往前跨步,做出的动作显得十分不协调。

3.“满弓”的练习

形成良好的“满弓”身体姿势,一定要屈膝,抬头看天。练习方法: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成马步的站位,腿部顶住另一位同学的腰部做搭桥的练习,注意仰头。

4.拨球鞭打练习

很多学生由于不知道怎么拨球,所以在掷球时没有弧线,甚至有往地下推球的现象。练习有二:一是每人一球,往空中垂直拨球,体会手指拨球的感觉。二是往地上垂直砸球体会手指拨球和手的鞭打动作。

5.出手角度的练习

无论出手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出手的角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掷球的成绩。标记练习法:找到一面可以利用的墙或是树叶,确定一定高度的地方做一标记,相距合适的距离,以定好的标记为掷球目标进行练习。

6.安全意识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尤其是投掷项目,一定要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是肩关节和腰部韧带,练习时有过渡性,以防受伤;多人练习时:左右前后要有一定的距离,掷球前要看前面提醒同伴,捡球时要抬头,停球要用脚底。

篇二:公开课教学反思

这次的公开课比较特别,宏宇老师设计了一个共同的课题《 Windows 画图程序》,这不仅让碧莺、燕芸和我三个新老师有个比较,同时也对三个师父进行了考验。三个师父都相应地对我们进行了指导,从主题的选择到的要求再到教案的定型,尽量让我们做到位。

我选择的主题是制作猪年贺卡。考虑到明年就是猪年,以制作猪年贺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是说课稿了,我拿了恩昭老师的说课稿当范本,再加上说课评价表里评分的标准,认真地核对自己的说课稿,自以为很满意了。可是给师父看时,发现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忘记写了。于是在师父的批改下,我的第一份公开课说课稿完成了。

公开课之前,我们组开了个小会,我们三个相继进行了说课。组里的老教师也分别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给出了不足与肯定的地方。结合这些不足,我又重新修改了教案。再次在师父的批改下,我的第一份公开课教案完成了。

2006 年 11 月 2 日上午第三节我的第一次公开课开始了。看到一个一个老师进来听课,我紧张了,脑袋里面一直思索着教案里的新课是怎么导入的。整节课在教案的设计下结束了,每个步骤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学生的反应也在我的预料当中,自我感觉挺顺利的,心里还期盼着评课的到来。

燕芸的课由于冲突我听不到了,下午听完碧莺的课。她的课注重知识点的传播与迁移,师生互动性很强,让学生上台操作的机会也很多。于是就意识到自己早上的公开课的不足。之前自我感觉良好的想法一下子没有了,换来的是等着评课时挨评。

评课开始了,我们三个一起被评,宏宇老师先说了我们三个的肯定之处,再分别一个个点评。我的不足之处如下:

1 、教案里的教学目标有些夸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没有体现知识迁移;能力目标没有体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德育目标没有体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2 、遗漏了画图的重点:在画一幅画时,画布的定义是很重要的,可是我却没有体现出来。

3 、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学生练习时,我很认真地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可是却是把它们统一起来讲,应该一发现问题就立即讲出来,这样学生就会记忆深刻。

4 、教师基本功的不足: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做到耳听八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都没听到,忽略了某些学生的想法。

5 、师生互动的不足:整堂课下来,都是我演示完学生练习。学生基本上是被我牵着走,虽然有完成任务,但是缺少了学生自己的想法。应该在老师的作品没展示之前,让学生先想着怎么做,然后让学生上台操作。最后跟老师的作品进行比较。导出老师的作品是怎么画的。

6 、教学设计的不足:我注重的是小猪怎么画出来的,而不是画图工具程序的窗口与 windows 窗口的链接,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篇三:公开课教学反思

昨天上午我到张八玲小学上了一堂英语公开课,本来应该昨天就把反思及时写出来的,可是昨天回来实在是太累了,加上晕车特别难受,所以我很早就上床睡觉了。今天由于事情较多,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才坐下来回忆这节课的得失,写写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这节课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B部分的Read and write。这种课型是四年级新增加的内容,而且从本册开始,阅读的短文容量增加,难度加大,拓展了很多新的语言。本部分侧重于学生的读和写的教学。所以有别于Let's learn 和Let's talk 的教学,在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上均与前两个版块不同。很多教师对此版块的教学都觉得棘手,我也不例外。可是,我这次参加的活动是“送教下乡”,毕竟我们城区拥有比下面学校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所以我觉得我有责任将我们对这一版块已总结出的教学方法展示出来,将我们的经验传给下面的老师,给他们提供一次借鉴,同时也让更多的一线老师参与我们的教材研究,我们共同探索,交流,提高教学效率。本着这一初衷,又结合张八玲小学的进度,我选择了这一课。

为了能上好这节课,我仔细研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系统了解了教材的编写体系,以及结合前几册书的教学内容,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同时,我还参考了很多有关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视频,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选择了相对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活动,编制出了本课的教案。并且在此之前,我又在我们学校进行了3次试上,每一次试上都是对本课教学的一次深入的认识。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有提高。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是的确促进了我的专业化成长。通过这样的锻炼,我对课程标准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方面更进一步,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是一次提高。所以,这节公开课我比较流畅的完成了我的课堂教学。而且我觉得这节课气氛非常轻松愉快,学生积极的参加我的教学活动,享受着我的这节课,我非常高兴。以至于当我宣布下课时,学生仍然沉浸在我的课堂当中,我连说了两遍“Class is over . Goodbye boys and girls !”学生都没反映过来。最后还是后面听课的教师带头鼓掌,学生才意识到和我说再见。不光是学生,我也为有这样的课堂而欣慰。我的付出,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下课以后,有几个孩子缠着我说,“老师,你什么时候能再来我们学校,给我们上课啊?”我答应了他们说,“以后肯定还会来的,只是时间我确定不了。”

反思我的这节课,总体上看,我基本达到了我设定的三个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突出了。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的设计相对都比较合理,并且经过了课堂的检验。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并且我的这节课实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教学最终目标。

“教育永远充满着遗憾”。虽然课后,听课老师们说“教师素质较高,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强,朗读教学有特色,课堂教学流畅,教学重难点突出”等等,给与我很高的评价,但是我自己觉得我的拓展环节做得还不够好,我只做到了完整地呈现了这种课型的教学流程,但是没能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字条,替换造句,先说后写。还有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还要再准确一点,为了不超时,我经常看时间,这一点做得不好。再有就是教师在示范书写句子时,应该侧身写,或把字条放高一些,或者直接在投影机前写,让学生看清楚,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示范书写的过程。我当时身体挡住了学生的视线,就失去了示范的意义。这一条建议非常重要,我今后要引以为戒。

数学公开课《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公开课《解决问题》

罗 冬

解决问题中的例5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让学生通过尝试和探索出多种算法,体验多种算法,知道各种算法各表示的意思。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我确定如下目的要求:

1、练习20以内进位加法,能熟练、正确地计算。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是正确、熟练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问题,难点是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组织学生在前面计算的基础上,再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等形式达到对解决问题知识的掌握。让学生通过尝试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先试一试,从试的过程中发现方法,再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出更多的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又有更深的挖掘,让学生给学生讲方法,反而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又让他们自主地总结出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一:计算铺垫,导入新知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为下一环节做铺垫,让学生通过快速的口算练习增加他们学习的欲望和自信心。

活动二:自主探究,明晰思路。

这一环节我让孩子们先看书自学,等心中有答案了再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活动三:通力合作,交流互动

这一环节难度再一次提升,并让学生化动为静,用多种方法解答。这里考虑用所学的加法算式来计算,既为巩固旧知,又为学以致用。

活动四:当堂检测,综合评价。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主完成书上习题,然后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进行pK讲解,师总结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用多种思考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和评价:今天学了图文应用题,要学会找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请评价自己组或其他组在这节课的表现,鼓励孩子们有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成功也有仍需改进的地方。

一、本节课我精心准备了多媒体。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们是非常需要图声来吸引注意力,这也是他们直观发现问题的好方法。因此我常喜欢做“小偷”,下载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ppT,然后进行适当地整合和修改。今天的这节课应用了我所学的电子白板知识:把电子课本插入并进行剪裁,利用遮挡器、插入等方式预设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尽可能做到细致,利用了能打动学生的一切因素。

二、在学生生成这一块,把握地还不够沉稳,课堂调控能力远远不够。当好几个学生不能说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我心里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郁闷!然而对这个单元解决问题的方法,到底要学生掌握多少种呢?我认为至少是一种。所以在练习时我没做更高的要求,一再让学生小组内发挥。当课堂检测学生能得出三种不同方案时,我特别欣喜,可是我光顾着高兴了,没有细心地把握好这块最可贵的素材,处理地过于粗糙,这是特别遗憾的地方。

三、数学公开课不上不知道,一上却是意犹未尽。我想公开课绝对是教师成长的捷径。以后,我一有机会就要上,这样才可能赶上小组合作示范教师。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英语公开课(一)

一、教学内容和目的:本节课采用的是Unit 3 C部分的内容,为教学,旨在课堂上使学生能听懂,会说本篇对话及听懂,会说新单词:great, again,能运用会话中的句型进行扩展性的情景对话,并最终培养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小结:在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的定位上,我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到位的。

二、课型定位:C部分的故事教学分为两课时,此节课呈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因此我将之定位为一节阅读课,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故事的听,读,练以及语言点的突破上。

听课教师反方观点:part C是故事课,特别在低年级的故事教学中,应用表演的方式体现,感知语言,更多地培养学生听,说,演的能力。

小结: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反复衡量过这个问题:C部分到底是要上成阅读课还是故事表演课?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以阅读课的课型呈现,因为我觉得演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第一课时不妨让学生多听,多读,多练,那么第二课时的表演对于他们来说就易如反掌了。但同时我也思考:是否能够让阅读和表演在同一节课上完美地融合呢?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这一环节,我通过边唱边做,边说边做,复习单词,翻译短语,猜等一系列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这一整个系列的热身活动我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从单词到短语到句子,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巩固旧知,为接受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

反方教师观点:猜谜语这一个环节是否没有必要,浪费了时间?

小结:这也是一个我备课时考虑到的问题,当时我是觉得猜的谜语是关于动物的,似乎跟本课的主题My robot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这个环节却是承接了之前的单词,短语,复习了本课的重点句型:It has、It can…所以我还是保留了下来。

第二环节:presentation: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多次的听,读来完成新知的输入。听分为三次,第一次是看着动画听,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二,三次都是带着问题听,并试着找出问题的答案,这就使得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地去听,而不是仅仅把注意力停留在动画上。读也分为三次,第一次是让他们跟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停下来并将之在课文中圈出来,第二次是让他们集体朗读,加深课文印象,第三次让他们和同桌一起读,并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在这一环节中,还有一个解决本节课语言障碍点的任务,即通过创设情景,学习新句型:Oh, dear! That's great.

反方教师观点:学生提出的语言障碍点:great,again应板书或让学生写在黑板张,作为重难点解决。

小结:这确实是我忽略了的地方,great,again虽不是新单词,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相对比较陌生的,应板书将之作为语言障碍点重点解决。

第三环节:practice:练习环节的这部分设计上,主要呈现了梯度上升的趋势,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单词,通过之前大量的听和读,基本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成这一题。接着让学生阅读一段小对话,帮助机器人找到它们的主人,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在复习整节课所涉及的重点单词和句子,绝大部分同学也是能够完成的。最后让学生设计一个他们心目中的机器人并用英语将它的特征描述出来,这一题本来对于中下层生来说相对比较难,但我在课件上展示了一些可供他们选择的单词,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所以大部分学生写起来就游刃有余了,最后也能够上台将之很好地描述出来。

反方教师观点:最后一个扩展练习:my robot太局限了,It has…、It can…It can't…的句型其实可以运用于描述生活的各种事物,而且将之与之前学过的内容相联系,例如my dog等。

小结:It has…、It can…It can't…的句型确实可广泛运用于描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课后我再回想这一部分的设计,或许可以将它与前面猜谜语的环节联系起来,让学生试着写my favourite animal,或许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更具挑战性。或许也可以my robot和my favourite animal二选一,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顾及到不同层面的学生。

第四环节:Homework:布置作业这一版块中,要求学生跟读课文3遍以及复述故事内容。

小结:课后我反思:这份作业是不是太缺乏挑战性了?对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来说,他们基本能够在课堂上完成故事的朗读和复述,那么这份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就有点可有可无呢?或许我应该给他们布置一个表演的任务,让他们和同桌或者小组分角色扮演,而且鼓励他们模仿录音中的语气和动作,这样的口头作业是不是比单纯的朗读和复述更加让他们乐于接受呢?

四、教学细节

1、语音语速。

听课教师建议:低年级教学中,应有意放低语速,选择简单易懂的课堂用语,同时应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

小结:这一点确实是我需加 强改进的地方,有时我总容易忽略了我讲课的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所掌握的英语还是有限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地放慢语速,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消化。同时,适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也是教师的必修课,在这方面,我还需要更好地学习和揣摩。

2、板书。

听课教师建议:板书内容最好手写,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对于板书的内容,应加以重点引导,突破,不能只是摆摆样子,一带而过。

小结:上公开课为了节省时间,往往板书内容我都事先打印好,上课时往黑板上一贴就完事了,学生看到的是电脑印刷体,而不是教师的手写示范体,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及书写规范,确实需要改进。或许可以准备一块小黑板,将上课的重难点手写在黑板上,这样既可以节省上课时间,又可以起到示范作用。

3、教学环节过渡

听课教师建议:教学的各个环节过渡处理缺乏经验,备课时应充分考虑,设计好。

小结:备课时,我只注意到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及精心制作课件,但对于各个环节的过渡处理,各个环节的衔接之间教师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确实忽略了,所以导致上课时教师是跟着课件在走,缺乏了一种灵活应变的能力,这在以后的备课中是需要充分考虑的。

五、教学新点

1、音标的渗透

二年级的教学中,音标的渗透是我此学年教学的重头戏。在低年级中实施音标教学,相对来说还是有点困难,主要是二年级的学生拼音,字母,音标极容易混淆,但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这一次的课上,我第一次尝试让学生找出含有 的单词,本以为学生会觉得有难度做不出,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竟然能够正确地找出来了。

2、学习策略的培养

这节课我重点教给了他们正确阅读的方法,例如带着问题去读,读的时候不能用手指或铅笔指着读以免影响阅读速度,以及阅读的时候划出关键词或关键句,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平时做练习时,我也一向坚持一个原则:不要告诉我问题的答案,告诉我为什么选这个答案。我想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作为教师,应该从每一个细节中引导学生更为有效地阅读,思考。

小结: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更大胆创新,多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他们也会让你得到很多的惊喜。在二年级教学中,音标教学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接下来我会逐渐增加难度,引导他们利用音标记单词,从而为三年级做好准备,同时,也可逐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我的课前一分钟演讲以及写30-50字的英语小短文,学生都跃跃欲试,有时多给他们一点有难度的挑战,让教师和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总结:如果给自己的本节公开课打分,我打80分。但给我的学生打分的话,我打100分。因为老实讲,这节课的容量非常大,融听,说,读,写于一体,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确实有点难,但我的学生们整节课都学得非常投入,非常配合,很好地,甚至说,超常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无论是听课文回答问题,还是读课文找出语言障碍点,甚至我的两个新尝试:说出新句子的同义句,利用音标进行单词归类,以及最后的用英文描述你心目中的机器人,这些我本以为学生没法完成的任务,他们都漂亮地完成了。可以说,这节公开课的成功,80%是孩子们的功劳,同时也使我意识到:应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孩子,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最后,感谢领导和老师们提出的意见,这笔宝贵的财富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教研活动很有意义,因为闭门造车,终难进步。只有在相互听课评课的不断探讨中,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努力钻研教学,争取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都有新的收获。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二)

本单元为新课改的第三单元,以旅游为话题,新课程的课程目标与过去教学大纲不同之处在于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了,过去我们只注重知识和技能基础,新课标却建立在这么素养综合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本节课中,我突出以课文内容和课文欣赏为主线,兼顾结构,适当拓展。遵循文化意识,体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旅游文化效益。有了足够的input,才能有的放矢地output.在课本话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针对读前,读中和读后均设计话题讨论。

设计理念,经反复修改和思考最终如下:

(一)精心设计,学生为本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设计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和分析,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一言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想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最后一部分的主题任务,组建学习小组设计旅游计划,给于讨论核心内容,让学生多向交流,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学会理解合作尊重。本来设计为小组讨论,一人代表发言,后来为避免少数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又稍改展现形式,一人提问,三人回答,这样学习动机被激活,低层次学生积累也逐步增多。为学生能更好完成任务,我加入学生,和三个学生一起做了范例,给与学生所用语言,而后证明,其他小组均能很好完成此主题任务任务。

(二)深入思考,有效备课

确定文章中自己的讲解点和讲解方式,因此在略读和详读后,我专门设计了LISTEN AND LEARN这一环节,读后再听,加深印象,对个别字词填空,并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修辞手法所在的地方,巩固了读,并为今后的写奠定了优质的基础,反映出课堂中效果很好,学生对此环节很感兴趣,开阔其眼界,加深对英语语言本身的感悟。在听的过程中,又能准确掌握听力材料中的升调和降调,迅速获取文章中的旅行方式,时间,地点,人物等重要信息,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

(三)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新课改的教材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高的能力,如执行能力,观察能力,话语能力和互动能力,还有群体控制能力,课前备课毕竟是主观性的,实施时灵活性更重要。课堂计划很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因此,要实施新课程的标准,取得显着教学效果,课前备课固然重要,更重要,更艰巨的就是加强学习,迅速提高自身的素质,调整教育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学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备好课,上好课,达到新课程目标。

我认为,要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需要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的结合,简单的听读,是低层次的,而高层次的参与式要学生推理判断,归纳,概括和总结,创新等,新课改的课堂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课堂活跃,机械被动,而是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思维能力都有明显发展。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三)

月初以来。学校一直在实习听评课制度。每间教室的后门在上课时间必须打开,听课组不分时间、科目、次数,随机抽取正在进行的课堂,进行跨学科多方面的听评课。可能听课组会连续听一位老师的两节课,也可能课程正进行到一半,听课组就进来听课。此外,每个年级每个学科组每周都会上报一名老师,进行公开课,请本学科老师来进行评课。上周,是我第一次公开课。

精心准备了两天,本以为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实践起来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第一次面对那么多资深老师考量的目光,不免有些紧张,结果教学环节中就缺失可一个环节。之后,我们初一年级英语组的老师聚在一起进行评议。老师们客观地指出了我的很多不足,也肯定了我的努力。公开课结束之后,我进行了反思总结。

一、初一年级的孩子们年龄还小,执行力差。如果不明确指出哪里是重点、难点,学生就不能对课堂内容很好地把握。我错误地以为,只要自己上课强调了,学生就会明白重点难点所在。其实,我错误地估计了七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我认识到:在七年级的课堂上,教师在透彻讲解知识的同时,更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重点难点在哪里、应该把短文中的那一部分重点背诵或标记。这样,老师讲得清楚,学生学得也清楚。

二、英语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英语课堂上必然要有很多的对话交流活动,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convercation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分组问题。对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得到口语和发音锻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某些特定话题的对话不适合同桌2人之间进行,这个时候就要视实际情况对班级进行合理地分组。我经验是,一般多人对话为4—6人为宜,少于4人就缺少了多人对话的交际性;而多与6人,教室有限的空间会使座位相隔较远的同学得不到相互交流的机会。于此同时,在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巡视全班,适当地指出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出现语法、发音、句型错误。在分组对话结束之后,小组对话展示之前,给学生一剂预防针,强调在分组对话中出现的错误。

三、无论是哪一个学科,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力争重难点明确,考点清晰。在这一方面,我一直在努力。在听了其他教师的课之后,我更是深刻地感受到,考点明确是对于学生是多么重要。教师明确了考点,学生就了解了考试考什么;教师清楚了内容讲授到什么程度,学生就掌握了应该学到什么程度;教师与学生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关于怎样做才能明确考点的问题,我和指导教师探讨的结果是,教师要先多做中考(高考)真题,把握考点和出题趋势,唯有此道。这是一个持久战,是积累的过程,是厚积薄发的过程,所以我们只要坚持不懈,慢慢积累即可。

四、关于板书问题。这里有一条小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免不了要温故知新。此时,将“新”板书在黑板左半部分,“故”板书在黑板右半部分。因为大部分人的视觉习惯是从左向右看,所以学生先看到的正是本节课要讲授的;而右半部分由于是复习内容,可以随时擦除为新内容腾出空间。下课之后,学生在回顾本节内容时就一目了然了;也避免了教师因板书格局不合理边写边擦而浪费课堂时间。

以上是在我的第一次公开课之后的所思所想。吾日三省吾身,必日进——与诸位共勉。

政治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


政治公开课

平淡处见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陆社葆

一堂原本四平八稳的公开课结果演变成开放性课堂,在佩服自己一时的果敢和机智外,更感受到学生思维的巨大张力和探究能力。公开课早已结束,但课堂发生的场景还犹在眼前。

那天我执教“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一个知识点“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基本是按照我预设的教学方案向前推进,接下来是“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当一个学生回答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后,突然有一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公开课特别讲究课堂气氛,强调师生的积极互动,我当然很高兴地同意了该同学的发言。这位同学突然向我提出一个请求,“老师,我可以用函数图像来表示这两者的关系吗?”当时我简直就没有听懂这是什么意思,他走上讲台,画起了一个函数图像:x轴表示公平,y轴表示效率,x轴上方画出了一个不太规则的倒U型曲线。他一边画着一边向我解释:“老师,曲线的左半段表示,随着效率的提高,社会财富的增加,公平也就有了物质基础和前提,公平逐步得到实现。函数的右半段表示,如果一味地强调公平,这时劳动者的积极性会受到压制,不利于效率的提高。所以只有在函数的左半段区间内,‘效率是追求公平的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才成立。”我被这位同学讲得半懂不懂,也想利用一点时间来理解这条函数图像的合理性,就随口说了一句:“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画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图。”这下学生可活跃了,画出了各种图形。有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了阴阳八卦图,说“公平与效率就像阴与阳,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必须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还有一个同学对第一个同学的图像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当公平变成了平均主义的时候,函数的图像就要穿过x轴进入第四象限,因为这样不仅没有效率,而且还是个负效率,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天哪,我万万没有想到,备课时认为没有任何问题的地方,却发生了我根本没有预案的场面,我一时无法收场,而学生们还在向我不断地呈现着各种图形,解释他的合理性。下课铃声响了,我的课定格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教学反思 )但在课后的评课中,同行对我这堂课大加赞赏,说第一次看到了原生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我不敢接受这样的赞美和褒奖,但这节课留给我的印象的确是非常深刻的,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努力打造开放性课堂

如果教师只按照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预案向前推进,课是四平八稳了,预设性目标是完成了,但教学过程中伴生的生成性资源就容易被忽视。而这些生成性资源,有的恰恰是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形成的,是他们最真切最直接的所思所感,也蕴藏着他们的需要、问题和困惑。如果能及时捕捉,善于利用,有助于及时答疑解惑,启迪思维,有很强的针对性时效性。这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善于把握和开发利用教学过程中伴生的生成性资源。用函数图像来表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可能是学生的灵感乍现,学生出于好奇心想与老师探讨一下其可行性,由于我果断地把握住这样的契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次,问题的设置要有开放性、新颖性、挑战性。这堂课之所以在最后出彩,达到高潮,得益于我一念之间把设问变化了。所以,一堂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设问如何地设计,设计的问题有没有开放性、新颖性、挑战性。学生一旦对你提出的问题感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强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这节课让我尝到了巧妙设问的巨大魅力。

再次,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在开放的课堂上,如何回应学生瞬间提出的问题,如何引导讨论向目标回归,避免散乱,如何筛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信息,又如何在开放中不迷失方向,把握好课堂节奏等等,这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有广博的学识,还要有丰富的课堂经验和灵活应变能力。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做显然比观望要好,能力只有在课堂的实践中才能获得提升。

二、教师备课的重点究竟放在哪里?

新课程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从过去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即以学定教。教师备课的视野已经不能局限于教材和教参,应更多地关注到学生。当课堂上出现学生睡觉,当学生的眼神变得游离而迷茫的时候,是否意味着我们所教的内容已经不能打动他们,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呢?我们是否想过,自己设计的那些问题连自己也觉得没兴趣没胃口回答,这又怎么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呢?

联想到这堂课的备课,我的确只着眼于备教材,备教法,备技巧,而没有更多地考虑到学生掌握了什么,又需要什么。要不是学生的大胆提问启发了我,还真的忘了学生早已具备用函数图像来表达、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万万想不到还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设计这个问题。这堂课让我找到了备课的感觉和方向。我想,只要我们在备考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要,努力寻找能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出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问题来,一定能于平淡处见精彩,化腐朽为神奇。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囊安中学)

小学数学公开课观摩心得 【荐】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心得体会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来写。作为一名教师,在需要分享小学数学观摩心得时就需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一篇好的小学数学观摩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急您所急,范文资讯网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小学数学公开课观摩心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公开课观摩心得(篇一)

20xx年10月28日到30日,本人有幸到xx市聆听由xx市组织的“xx市第七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交流会” 。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十个省区市的11节小学数学优质课。老师们讲的是各具特色,风格不一,且都充分体现了 “创新、自主、探索”的教学思想。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教学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

通过参赛选手精彩的表演和专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动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丰,受益匪浅,还有许多地方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值得借鉴和学习。在此想和同行一起交流。下面就这几天的听课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吧。

体会之一:新课导入各有千秋。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到新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因为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老师们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有的老师利用魔术引入,有的老师以比赛引入,还有的老师以欣赏美引入。他们目的都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体会之二: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们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因为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们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体会之三:奖励、激励,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老师们借助一些小的礼物或者口头奖励,对学生的成绩及时进行鼓励,积极地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如:王吉慧老师上《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她很善于表扬学生,很细心,很会捕捉学生亮点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多种评价方式都非常值得我学习。

体会之四: 合理的情境创设,让知识易于理解。“创设情境的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为,并以其自身的行为来感染周围学生的情感与行为,有利于师生情感互动的运行。也就是说,要把数学知识放置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让他贴近学生的生活,越是离学生近的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着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如: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欧阳竞老师利用了贴进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帮助学生背7的乘法口诀。即俗话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孙悟空“七七四十九变”和日历表。又如:xx老师用学生经常见到的天气预报主持人播报天气是所站的“位置”来说明“黄金比”的美。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再感到陌生,不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体会之五:专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动,让我澄清了一些误区。板书呈现时机及内容;重视课堂多元评价及时诊断学生表现,及时调整矫正;学生活动表现应是主动而富有个性,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应是深刻而充分;复习课中实践的重要性;采用问题导学形式,层层设计问题组、步步深入,从而勾画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动思维、应用知识、分析推理、整合创造、得出结论。而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观摩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新鲜事物,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机会,让我学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我将积累这次学习活动的经验,将它们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

小学数学公开课观摩心得(篇二)

12月14~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xx职院举办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五节数学优质课,五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励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师生互动交流

注意课前与学生的沟通,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从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热身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

二、合理地创造性使用与处理教材

xx老师的讲座《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我们深深认识到:要想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我们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适当扩充和删减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构思。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当然,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三、想清楚我们课堂教学究竟应该讲些什么

教师在课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敢于并善于把课堂、班级“还给”学生。教师需要把握好教材,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是: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在教学中,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和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同时教师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练习反馈和强化矫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听了xx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及专题报告后,体会到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认为《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在分配时因数只和前一项相乘,而忘记和第二项相乘,但是通过知识前测,发现学生的易错易混点还有像:70×50+50×90=70×(50+90),50×(3×4)=50×3+50×4此类错误,如果教学中只是注重抓第一个易错点时,学生掌握的情况就会不理想。xx老师在教学时,首先是通过举例说学习委员小陈是我的朋友,班长小郑是我的朋友,让学生合成一句话,(小陈和小郑都是我的朋友)再把这一句话分开成两句话来说,从而引出要学的内容,接下来,刘老师用他搞怪的方言、独特的跺脚记忆让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及读算式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别发现3×(5+1)=3 ×5+3×1然后通过模仿创造、自我检验;意义建模、内在提升;体验无穷、揭示规律;重点剖析、深刻理解,分别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易错、易混点,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

xx教师的讲座“我的二xx个课堂教学主张”也有许多观点值得回味。如:教学口号“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他认为孩子不犯错误长不大,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人人都会出错,出错并不可怕。只给学生讲明白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我们的教学回归本真?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小学数学公开课观摩心得(篇三)

9月26日上午,接到学校教导处通知,前往xx路小学观摩学习市级数学优质课,怀着虔诚和激动的心情非常荣幸的参加了这次观摩学习活动。

上午一共有四位来自不同区县的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各位老师的展示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师语言富有感染力,展现学本课堂,学生探究结合教师引导打造优质课堂。教师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的教学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课的魅力。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印象最深刻的是xx小学xx老师的《去图书馆》这一课,这是四年级上册知识,本是枯燥繁琐的认识方位知识,她通过巧妙的设计各种游戏环节、分组活动、闯关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并掌握新授知识。曹老师的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学生既有学习的兴趣,又能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一堂精彩的教学,对于教学者和观摩者而言都是一次锻炼,一次提高。通过今天上午的学习,看到了别人的上课风采,对此不仅仅是羡慕,还要把别人的风采结合自身转换成自己的风采,所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是我的终身学习目标。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