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整理出来的文字。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制定才会更好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军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军人--从科学发展观谈中国军人的价值、道德和归属感
军队作为国家的一个特殊职能部门,其自身的发展必然包含在社会的总体发展过程中。因此,科学发展观也就包含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出社会总体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任何背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短视和没有生命力的。那么军队作为国防建设的主体,它的现代化首先要以军人为本,激发军人的创造力,让军人具有正确的军人价值观、军人道德观和职业归属感。
在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我国军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与千千万万名现役和曾经为军队做过贡献的每一个军人息息相关。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时期,军人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完成过去尚未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历史任务,但仅仅靠传统的政治教育和爱国、爱军教育是远远不能激发军人的潜力和创造性的,必须重新定位军人的价值,重新审视军人的道德,从军人出发,以军人为本,才能保证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总在强调军人应该奉献,但军人首先是人,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军人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维护了人民的安全,那么军人是脱离人民之外的特殊人吗?我们不能因为军人职业的特殊性,而抹杀军人作为人的普通性,军人也是人民,科学的发展观也应该维护军人的根本利益。要让军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仅是军队自己认识到军人的价值,而要求上到国家高层,下到黎民百姓认识到军人的价值,才有可能使军人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军人是人,因此军人有正常人的任何需求,而且军人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导致军人产生比普通人更强、更多的需求,但中国军人却没有得到满足他们需求的合理供给,这也就是产生了军人需求与供给极不均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谈到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和生存的需求,我们且撇开生理的需求,只谈生存。毫无疑问,军人是国家供给制,不用考虑生存的问题。那生存的质量呢?我们在谈小康社会,在谈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好象这一切把军人刨除在外,只谈军人应该随时随地奉献,但光让军人吃饱肚子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中国军人知道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全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所以中国军人可以忍耐,可以奉献,但不代表中国军人只能忍耐,只能奉献。军人得不到有效的激励,是国家巨大的隐患。我们的中国军人是人民的儿女,是广大工人、农民、知识份子的孩子,我们的军人更加了解父辈的艰辛,我们的军人更加希望全国的人民过上富裕殷实的生活。但让军人忍耐、奉献是不能让全国普通人民进入小康社会的,也不能让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因此,不能让军人一味的忍耐和奉献,军人的价值虽然用货币无法衡量,但却是不可估量的。要让军人体现价值,全社会要尊重军人,首先要从人性的角度认可军人,承认和满足军人的客观需求,才能让军人实现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所谈到的人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在中建立和谐发展的军队,才能让军营的绿色成为社会的和谐色。
道德是一种意识的事物。脱离军人本身,而空谈军人的道德,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军人的道德是建立在承认其价值和体现其价值的基础之上,如果军人得不到其付出相对等的补偿,那么军人的道德对军人没有任何约束力和说服力。过去,我们总在对军人进行道德教育,教育军人应该怎么样,但现在看来,这些教育对军人的激励作用很小,反而造成了很多军人的抵触情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军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只有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才能提倡军人的道德。但仅仅是生存还解决不了军人的道德问题。军队不是真空,军人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在经济学中,通常以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系数大,说明最基本的生活支出比例大,生活水平低,而现阶段我国军人的主要支出还是生活必须品,生活支出占家庭全部支出的比例较大,恩格尔系数很大,可以说生活水平和质量很低。甚至,很多军人整天在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可以想象,在这种条件下,军人怎能爱岗敬业,怎能有正确的军人职业道德观。古语讲重赏之下有勇夫,现代新军事革命更是人才的竞争,合理的物质激励是基础,合情的精神激励相配套才能让军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军队是执行国家特殊任务的职能部门,也可以说是国家所有的一个大集体。要让这个大集体产生较好的效益,必须让集体里的成员热爱这个集体,让他们身在这个集体里有强烈的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这个集体,更好的行使自己的职能和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因此,军队本身必须合理的配置军事人力资源。目前,我军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即使一些留在部队的高级技术人才,也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么多军队优秀人才离开军队这个大集体,除了军队的待遇低这个原因外,军队自身不能很好的使用配置这些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要让军队中的每一个人产生职业归属感,必须根据每一个军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决定他们的报酬、奖励、晋升等。要充分了解军队人才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给他们提供各种发展机会,创造其发展才能的最大空间,使各类军队人才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部队的发展前途,以增强其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尽心尽力的动力。
现阶段,我军在人才建设上的突出问题就是不能以人为本,不能合理的用人,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使用很不恰当。很多单位只讲求口头上的重视人才,过分重视人才的数量,而没有真正的合理使用人才。比如:有些单位强调人才建设工程,对外宣传单位有多少博士,多少硕士,多少本科,但只是数量的聚集,而没有让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很多硕士、博士高学历军人的工作岗位和专业不对口,学以无法制用。这势必打击军事人才的职业归属感,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流失。在某些军队单位,硕士、博士毕业后即使受处分也要脱离部队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一边强调重视人才,一边却不使用人才,这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障碍。只有重视并且提倡军队人才特别是高学历人才的流动,才能避免有的单位缺乏人才,有的单位浪费人才的现象发生,使人才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增强人才活力。可以想象,如果高学历军人遍布在军队的许多重要岗位,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面貌改观有多大。我们不能完全苟同“精英治国”、“精英治军”的绝对正确,但应该认识到高学历“精英”在治国和治军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他们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军事威慑力的根本支柱。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不能仅仅停留在上。以人为本,在军队就是以军人为本。只有在给予军人合理的物质待遇基础上,优化配置军事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军人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才能使军人创造价值,提升价值,军人的道德观和职业归属感必然也就随之增强。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军人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


理论学习是一个“软指标”,最容易走过场,但又是硬任务,最考验一个人的思想和作风。理论学习欲掌握实质、领悟精髓,必须深入,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心入”。

“心入”先得上心,在思想认识上真正重视起来。埋头拉车忘记抬头看路可能丢失方向,身陷事务疏于学习可能劳而无获。师旅团级单位处在抓工作、带部队和组织完成任务一线,加强理论指导、注重把握方向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有的同志常常抱怨工作忙没有时间读书,总是强调事情多无法集中精力,把放松理论学习归咎于客观因素、推诿给外界环境。事实上,时间再紧也是可以调整成“块”的,精力再散也是可以聚焦成“点”的,关键还是一个态度和认识问题,是一个决心和毅力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论学习既是一个具体行动和实践过程,也代表了一种精神状态和思想认识。

“心入”还得用心,在肯于吃苦、善于学习上下功夫。学习既要花大气力下苦功,也要讲方法找门道。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是粗粗翻看一遍理论原著,草草浏览一番基本观点,而是要逐章逐篇阅读不落内容,逐字逐句琢磨不留死角。如果坐不下来、静不下心,就难以深入进去,在理论学习量的累积中实现质的飞跃。同时,师旅团级单位离官兵最近、贴实践最紧,联系实际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更容易找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更容易掌握科学理论活的灵魂,更容易使读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更容易使科学发展观成为观察、分析和解决发展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

“心入”更得专心,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胸无杂念、心无旁骛。“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师旅团级单位党委机关直接带兵管部队,工作头绪多,担负任务重,牵扯精力大,理论学习更需要在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上下功夫。事实证明,只要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科学统筹,做到周密计划、合理配置,大小工作区分轻重缓急,能兼顾的尽量兼顾、能压缩的尽量压缩,充分挖掘时间、积极利用时间、抓紧点滴时间,就能够有效排除各种干扰,切实把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到学习上来。

军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军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军人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从科学发展观谈中国军人的价值、道德和归属感
军队作为国家的一个特殊职能部门,其自身的发展必然包含在社会的总体发展过程中。因此,科学发展观也就包含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出社会总体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任何背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短视和没有生命力的。那么军队作为国防建设的主体,它的现代化首先要以军人为本,激发军人的创造力,让军人具有正确的军人价值观、军人道德观和职业归属感。
在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我国军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与千千万万名现役和曾经为军队做过贡献的每一个军人息息相关。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时期,军人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完成过去尚未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历史任务,但仅仅靠传统的政治教育和爱国、爱军教育是远远不能激发军人的潜力和创造性的,必须重新定位军人的价值,重新审视军人的道德,从军人出发,以军人为本,才能保证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总在强调军人应该奉献,但军人首先是人,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军人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维护了人民的安全,那么军人是脱离人民之外的特殊人吗?我们不能因为军人职业的特殊性,而抹杀军人作为人的普通性,军人也是人民,科学的发展观也应该维护军人的根本利益。要让军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仅是军队自己认识到军人的价值,而要求上到国家高层,下到黎民百姓认识到军人的价值,才有可能使军人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军人是人,因此军人有正常人的任何需求,而且军人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导致军人产生比普通人更强、更多的需求,但中国军人却没有得到满足他们需求的合理供给,这也就是产生了军人需求与供给极不均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谈到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和生存的需(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求,我们且撇开生理的需求,只谈生存。毫无疑问,军人是国家供给制,不用考虑生存的问题。那生存的质量呢?我们在谈小康社会,在谈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好象这一切把军人刨除在外,只谈军人应该随时随地奉献,但光让军人吃饱肚子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中国军人知道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全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所以中国军人可以忍耐,可以奉献,但不代表中国军人只能忍耐,只能奉献。军人得不到有效的激励,是国家巨大的隐患。我们的中国军人是人民的儿女,是广大工人、农民、知识份子的孩子,我们的军人更加了解父辈的艰辛,我们的军人更加希望全国的人民过上富裕殷实的生活。但让军人忍耐、奉献是不能让全国普通人民进入小康社会的,也不能让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因此,不能让军人一味的忍耐和奉献,军人的价值虽然用货币无法衡量,但却是不可估量的。要让军人体现价值,全社会要尊重军人,首先要从人性的角度认可军人,承认和满足军人的客观需求,才能让军人实现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所谈到的人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在和谐社会中建立和谐发展的军队,才能让军营的绿色成为社会的和谐色。
道德是一种意识的事物。脱离军人本身,而空谈军人的道德,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军人的道德是建立在承认其价值和体现其价值的基础之上,如果军人得不到其付出相对等的补偿,那么军人的道德对军人没有任何约束力和说服力。过去,我们总在对军人进行道德教育,教育军人应该怎么样,但现在看来,这些教育对军人的激励作用很小,反而造成了很多军人的抵触情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军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只有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才能提倡军人的道德。但仅仅是生存还解决不了军人的道德问题。军队不是真空,军人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在经济学中,通常以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系数大,说明最基本的生活支出比例大,生活水平低,而现阶段我国军人的主要支出还是生活必须品,生活支出占家庭全部支出的比例较大,恩格尔系数很大,可以说生活水平和质量很低。甚至,很多军人整天在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可以想象,在这种条件下,军人怎能爱岗敬业,怎能有正确的军人职业道德观。古语讲重赏之下有勇夫,现代新军事革命更是人才的竞争,合理的物质激励是基础,合情的精神激励相配套才能让军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军队是执行国家特殊任务的职能部门,也可以说是国家所有的一个大集体。要让这个大集体产生较好的效益,必须让集体里的成员热爱这个集体,让他们身在这个集体里有强烈的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这个集体,更好的行使自己的职能和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因此,军队本身必须合理的配置军事人力资源。目前,我军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即使一些留在部队的高级技术人才,也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么多军队优秀人才离开军队这个大集体,除了军队的待遇低这个原因外,军队自身不能很好的使用配置这些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要让军队中的每一个人产生职业归属感,必须根据每一个军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决定他们的报酬、奖励、晋升等。要充分了解军队人才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给他们提供各种发展机会,创造其发展才能的最大空间,使各类军队人才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部队的发展前途,以增强其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尽心尽力的动力。
现阶段,我军在人才建设上的突出问题就是不能以人为本,不能合理的用人,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使用很不恰当。很多单位只讲求口头上的重视人才,过分重视人才的数量,而没有真正的合理使用人才。比如:有些单位强调人才建设工程,对外宣传单位有多少博士,多少硕士,多少本科,但只是数量的聚集,而没有让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很多硕士、博士高学历军人的工作岗位和专业不对口,学以无法制用。这势必打击军事人才的职业归属感,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流失。在某些军队单位,硕士、博士毕业后即使受处分也要脱离部队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一边强调重视人才,一边却不使用人才,这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障碍。只有重视并且提倡军队人才特别是高学历人才的流动,才能避免有的单位缺乏人才,有的单位浪费人才的现象发生,使人才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增强人才活力。可以想象,如果高学历军人遍布在军队的许多重要岗位,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面貌改观有多大。我们不能完全苟同“精英治国”、“精英治军”的绝对正确,但应该认识到高学历“精英”在治国和治军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他们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军事威慑力的根本支柱。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以人为本,在军队就是以军人为本。只有在给予军人合理的物质待遇基础上,优化配置军事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军人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才能使军人创造价值,提升价值,军人的道德观和职业归属感必然也就随之增强。




优秀范文:军人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范文:军人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的详细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作为国家的一个特殊职能部门,其自身的发展必然包含在社会的总体发展过程中。因此,科学发展观也就包含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出社会总体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任何背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短视和没有生命力的。那么军队作为国防建设的主体,它的现代化首先要以为本,激发军人的创造力,让军人具有正确的军人价值观、军人道德观和职业归属感。

在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我国军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与千千万万名现役和曾经为军队做过贡献的每一个军人息息相关。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时期,军人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完成过去尚未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历史任务,但仅仅靠传统的政治教育和爱国、爱军教育是远远不能激发军人的潜力和创造性的,必须重新定位军人的价值,重新审视军人的道德,从军人出发,以军人为本,保证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总在强调军人应该奉献,但军人首先是人,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军人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维护了人民的安全,那么军人是脱离人民之外的特殊人吗?我们不能因为军人职业的特殊性,而抹杀军人作为人的普通性,军人也是人民,科学的发展观也应该维护军人的根本利益。要让军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仅是军队自己认识到军人的价值,而要求上到国家高层,下到黎民百姓认识到军人的价值,才有可能使军人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军人是人,因此军人有正常人的任何,而且军人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导致军人产生比普通人更强、的需求,但中国军人却没有得到满足他们需求的合理供给,这也就是产生了军人需求与供给极不均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谈到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和生存的需求,我们且撇开生理的需求,只谈生存。毫无疑问,军人是国家供给制,不用考虑生存的问题。那生存的质量呢?我们在谈小康社会,在谈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好象这一切把军人刨除在外,只谈军人应该随时随地奉献,但光让军人吃饱肚子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中国军人知道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全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所以中国军人可以忍耐,可以奉献,但不代表中国军人只能忍耐,只能奉献。军人得不到有效的激励,是国家巨大的隐患。我们的中国军人是人民的儿女,是广大工人、农民、知识份子的孩子,我们的军人更加了解父辈的艰辛,我们的军人更加希望全国的人民过上富裕殷实的生活。但让军人忍耐、奉献是不能让全国普通人民进入小康社会的,也不能让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因此,不能让军人一味的忍耐和奉献,军人的价值虽然用货币无法衡量,但却是不可估量的。要让军人体现价值,全社会要尊重军人,首先要从人性的角度认可军人,承认和满足军人的客观需求,才能让军人实现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所谈到的人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在和谐社会中建立和谐发展的军队,才能让军营的绿色成为社会的和谐色。

道德是一种意识的事物。脱离军人本身,而空谈军人的道德,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军人的道德是建立在承认其价值和体现其价值的基础之上,如果军人得不到其付出相对等的补偿,那么军人的道德对军人没有任何约束力和说服力。过去,我们总在对军人进行道德教育,教育军人应该怎么样,但现在看来,这些教育对军人的激励作用很小,反而造成了很多军人的抵触情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军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只有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才能提倡军人的道德。但仅仅是生存还解决不了军人的道德问题。军队不是真空,军人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在经济学中,通常以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系数大,说明最基本的生活支出比例大,生活水平低,而现阶段我国军人的主要支出还是生活必须品,生活支出占家庭全部支出的比例较大,恩格尔系数很大,可以说生活水平和质量很低。甚至,很多军人整天在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可以想象,在这种条件下,军人怎能爱岗敬业,怎能有正确的军人职业道德观。古语讲重赏之下有勇夫,现代新军事革命更是的竞争,合理的物质激励是基础,合情的精神激励相配套才能让军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军队是执行国家特殊任务的职能部门,也可以说是国家所有的一个大集体。要让这个大集体产生较好的效益,必须让集体里的成员热爱这个集体,让他们身在这个集体里有强烈的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这个集体,更好的行使自己的职能和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因此,军队本身必须合理的配置军事人力资源。目前,我军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即使一些留在部队的高级技术人才,也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么多军队优秀人才离开军队这个大集体,除了军队的待遇低这个原因外,军队自身不能很好的使用配置这些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要让军队中的每一个人产生职业归属感,必须根据每一个军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决定他们的报酬、奖励、晋升等。要充分了解军队人才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给他们提供各种发展机会,创造其发展才能的最大空间,使各类军队人才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部队的发展前途,以增强其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尽心尽力的动力。

现阶段,我军在人才建设上的突出问题就是不能以人为本,不能合理的用人,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使用很不恰当。很多单位只讲求口头上的重视人才,过分重视人才的数量,而没有真正的合理使用人才。比如:有些单位强调人才建设工程,对外宣传单位有多少博士,多少硕士,多少本科,但只是数量的聚集,而没有让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很多硕士、博士高学历军人的工作岗位和专业不对口,学以无法制用。这势必打击军事人才的职业归属感,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流失。在某些军队单位,硕士、博士毕业后即使受处分也要脱离部队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一边强调重视人才,一边却不使用人才,这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障碍。只有重视并且提倡军队人才特别是高学历人才的流动,才能避免有的单位缺乏人才,有的单位浪费人才的现象发生,使人才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增强人才活力。可以想象,如果高学历军人遍布在军队的许多重要岗位,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面貌改观有多大。我们不能完全苟同“精英治国”、“精英治军”的绝对正确,但应该认识到高学历“精英”在治国和治军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他们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军事威慑力的根本支柱。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以人为本,在军队就是以军人为本。只有在给予军人合理的物质待遇基础上,优化配置军事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军人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才能使军人创造价值,提升价值,军人的道德观和职业归属感必然也就随之增强。

军人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军人-从科学发展观谈中国军人的价值、道德和归属感

军队作为国家的一个特殊职能部门,其自身的发展必然包含在社会的总体发展过程中。因此,科学发展观也就包含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出社会总体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任何背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短视和没有生命力的。那么军队作为国防建设的主体,它的现代化首先要以军人为本,激发军人的创造力,让军人具有正确的军人价值观、军人道德观和职业归属感。

在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我国军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与千千万万名现役和曾经为军队做过贡献的每一个军人息息相关。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时期,军人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完成过去尚未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历史任务,但仅仅靠传统的政治教育和爱国、爱军教育是远远不能激发军人的潜力和创造性的,必须重新定位军人的价值,重新审视军人的道德,从军人出发,以军人为本,才能保证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总在强调军人应该奉献,但军人首先是人,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军人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维护了人民的安全,那么军人是脱离人民之外的特殊人吗?我们不能因为军人职业的特殊性,而抹杀军人作为人的普通性,军人也是人民,科学的发展观也应该维护军人的根本利益。要让军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仅是军队自己认识到军人的价值,而要求上到国家高层,下到黎民百姓认识到军人的价值,才有可能使军人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军人是人,因此军人有正常人的任何需求,而且军人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导致军人产生比普通人更强、更多的需求,但中国军人却没有得到满足他们需求的合理供给,这也就是产生了军人需求与供给极不均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谈到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和生存的需求,我们且撇开生理的需求,只谈生存。毫无疑问,军人是国家供给制,不用考虑生存的问题。那生存的质量呢?我们在谈小康社会,在谈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好象这一切把军人刨除在外,只谈军人应该随时随地奉献,但光让军人吃饱肚子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中国军人知道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全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所以中国军人可以忍耐,可以奉献,但不代表中国军人只能忍耐,只能奉献。军人得不到有效的激励,是国家巨大的隐患。我们的中国军人是人民的儿女,是广大工人、农民、知识份子的孩子,我们的军人更加了解父辈的艰辛,我们的军人更加希望全国的人民过上富裕殷实的生活。但让军人忍耐、奉献是不能让全国普通人民进入小康社会的,也不能让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因此,不能让军人一味的忍耐和奉献,军人的价值虽然用货币无法衡量,但却是不可估量的。要让军人体现价值,全社会要尊重军人,首先要从人性的角度认可军人,承认和满足军人的客观需求,才能让军人实现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所谈到的人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在中建立和谐发展的军队,才能让军营的绿色成为社会的和谐色。

道德是一种意识的事物。脱离军人本身,而空谈军人的道德,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军人的道德是建立在承认其价值和体现其价值的基础之上,如果军人得不到其付出相对等的补偿,那么军人的道德对军人没有任何约束力和说服力。过去,我们总在对军人进行道德教育,教育军人应该怎么样,但现在看来,这些教育对军人的激励作用很小,反而造成了很多军人的抵触情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军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只有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才能提倡军人的道德。但仅仅是生存还解决不了军人的道德问题。军队不是真空,军人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在经济学中,通常以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系数大,说明最基本的生活支出比例大,生活水平低,而现阶段我国军人的主要支出还是生活必须品,生活支出占家庭全部支出的比例较大,恩格尔系数很大,可以说生活水平和质量很低。甚至,很多军人整天在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可以想象,在这种条件下,军人怎能爱岗敬业,怎能有正确的军人职业道德观。古语讲重赏之下有勇夫,现代新军事革命更是人才的竞争,合理的物质激励是基础,合情的精神激励相配套才能让军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军队是执行国家特殊任务的职能部门,也可以说是国家所有的一个大集体。要让这个大集体产生较好的效益,必须让集体里的成员热爱这个集体,让他们身在这个集体里有强烈的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这个集体,更好的行使自己的职能和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因此,军队本身必须合理的配置军事人力资源。目前,我军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即使一些留在部队的高级技术人才,也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么多军队优秀人才离开军队这个大集体,除了军队的待遇低这个原因外,军队自身不能很好的使用配置这些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要让军队中的每一个人产生职业归属感,必须根据每一个军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决定他们的报酬、奖励、晋升等。要充分了解军队人才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给他们提供各种发展机会,创造其发展才能的最大空间,使各类军队人才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部队的发展前途,以增强其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尽心尽力的动力。

现阶段,我军在人才建设上的突出问题就是不能以人为本,不能合理的用人,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使用很不恰当。很多单位只讲求口头上的重视人才,过分重视人才的数量,而没有真正的合理使用人才。比如:有些单位强调人才建设工程,对外宣传单位有多少博士,多少硕士,多少本科,但只是数量的聚集,而没有让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很多硕士、博士高学历军人的工作岗位和专业不对口,学以无法制用。这势必打击军事人才的职业归属感,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流失。在某些军队单位,硕士、博士毕业后即使受处分也要脱离部队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一边强调重视人才,一边却不使用人才,这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障碍。只有重视并且提倡军队人才特别是高学历人才的流动,才能避免有的单位缺乏人才,有的单位浪费人才的现象发生,使人才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增强人才活力。可以想象,如果高学历军人遍布在军队的许多重要岗位,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面貌改观有多大。我们不能完全苟同"精英治国"、"精英治军"的绝对正确,但应该认识到高学历"精英"在治国和治军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他们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军事威慑力的根本支柱。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不能仅仅停留在上。以人为本,在军队就是以军人为本。只有在给予军人合理的物质待遇基础上,优化配置军事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军人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才能使军人创造价值,提升价值,军人的道德观和职业归属感必然也就随之增强。

个人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学习

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试想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做行吗?不行,那只能是教条主义。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的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大跃进是冒进,违反了客观规律;文化大革命是“左进”,想通过所谓的革命求发展,其结果是倒退了;粉碎四人帮后,曾提出过在2000年实现现代化,其结果是盲进,脱离了中国国情。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民主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同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锦涛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还将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三、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代要求。

与时俱进是在十六大报告的指引下提出的,尽管与时俱进,不管它提出的时间是否在科学的发展观之后上。我们回想一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所有人们所接受,不是有人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早在毛泽东、邓小平时代就有过论述,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党学习的深入,才真正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也体现了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提出,就体现了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观点,这科学发展的观点不仅是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执政党的一个重要任务,还要代表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毛主席和邓小平都提出过“为人民服务”和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利益既有物质利益,也有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它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最根本的各种利益的要求,这种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是我们党为之奋斗和必须让他们满足的。而要尊重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利益,即使我们现在的生活提高了,民主化进程加快了,但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继续发展,继续提高。建国初期人民的利益主要是当家作主和吃饱肚子,六、七十年代人们渴望有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可现在和今后人民的利益是要享受小康社会给人们带来的高质量的生活、更加优美的生存、生活、工作条件和环境,如果不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人民的这些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特别从现阶段,从我们从事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与时俱进,怎么能满足人民对我们党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发展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我们党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这里要把握四条: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发展。

其实是注意把握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之中。第五,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

总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党、对我们每个党员都非常重要,对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要,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要树立和落实好,我也非常自信。毛泽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创造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会创造新的指导思想,在事实上有重大理论建树,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罗永贵

优秀范文:军人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优秀范文:军人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理论是“软指标”,最走过场,但又是硬任务,最考验一个人的思想和作风。理论学习欲掌握实质、领悟精髓,必须深入,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心入”。

“心入”先得上心,在思想认识上真正重视起来。埋头拉车忘记抬头看路可能丢失方向,身陷事务疏于学习可能劳而无获。师旅团级单位处在抓工作、带部队和组织完成任务一线,加强理论指导、注重把握方向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有的同志常常抱怨工作忙没有读书,总是强调事情多无法集中,把放松理论学习归咎于客观因素、推诿给外界环境。事实上,时间再紧也是可以调整成“块”的,精力再散也是可以聚焦成“点”的,关键还是一个态度和认识问题,是一个决心和毅力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论学习既是一个具体行动和实践过程,也代表了一种精神状态和思想认识。

“心入”还得用心,在肯于吃苦、善于学习上下功夫。学习既要花大气力下苦功,也要讲方法找门道。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是粗粗翻看一遍理论原著,草草浏览一番基本观点,而是要逐章逐篇阅读不落内容,逐字逐句琢磨不留死角。如果坐不下来、静不下心,就难以深入进去,在理论学习量的累积中实现质的飞跃。同时,师旅团级单位离官兵最近、贴实践最紧,联系实际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更容易找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更容易掌握科学理论活的灵魂,更容易使读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更容易使科学发展观成为观察、分析和解决发展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

“心入”更得专心,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胸无杂念、心无旁骛。“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师旅团级单位党委机关直接带兵管部队,工作头绪多,担负任务重,牵扯精力大,理论学习更需要在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上下功夫。事实证明,只要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科学统筹,做到周密计划、合理配置,大小工作区分轻重缓急,能兼顾的尽量兼顾、能压缩的尽量压缩,充分挖掘时间、积极利用时间、抓紧点滴时间,就能够有效排除各种干扰,切实把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到学习上来。

关于军人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


军队作为国家的一个特殊职能部门,其自身的发展必然包含在社会的总体发展过程中。因此,科学发展观也就包含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出社会总体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任何背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短视和没有生命力的。那么军队作为国防建设的主体,它的现代化首先要以军人为本,激发军人的创造力,让军人具有正确的军人价值观、军人道德观和职业归属感。

在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我国军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与千千万万名现役和曾经为军队做过贡献的每一个军人息息相关。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时期,军人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完成过去尚未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历史任务,但仅仅靠传统的政治教育和爱国、爱军教育是远远不能激发军人的潜力和创造性的,必须重新定位军人的价值,重新审视军人的道德,从军人出发,以军人为本,才能保证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总在强调军人应该奉献,但军人首先是人,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军人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维护了人民的安全,那么军人是脱离人民之外的特殊人吗?我们不能因为军人职业的特殊性,而抹杀军人作为人的普通性,军人也是人民,科学的发展观也应该维护军人的根本利益。要让军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仅是军队自己认识到军人的价值,而要求上到国家高层,下到黎民百姓认识到军人的价值,才有可能使军人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军人是人,因此军人有正常人的任何需求,而且军人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导致军人产生比普通人更强、更多的需求,但中国军人却没有得到满足他们需求的合理供给,这也就是产生了军人需求与供给极不均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谈到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和生存的需求,我们且撇开生理的需求,只谈生存。毫无疑问,军人是国家供给制,不用考虑生存的问题。那生存的质量呢?我们在谈小康社会,在谈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好象这一切把军人刨除在外,只谈军人应该随时随地奉献,但光让军人吃饱肚子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中国军人知道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全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所以中国军人可以忍耐,可以奉献,但不代表中国军人只能忍耐,只能奉献。军人得不到有效的激励,是国家巨大的隐患。我们的中国军人是人民的儿女,是广大工人、农民、知识份子的孩子,我们的军人更加了解父辈的艰辛,我们的军人更加希望全国的人民过上富裕殷实的生活。但让军人忍耐、奉献是不能让全国普通人民进入小康社会的,也不能让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因此,不能让军人一味的忍耐和奉献,军人的价值虽然用货币无法衡量,但却是不可估量的。要让军人体现价值,全社会要尊重军人,首先要从人性的角度认可军人,承认和满足军人的客观需求,才能让军人实现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所谈到的人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在和谐社会中建立和谐发展的军队,才能让军营的绿色成为社会的和谐色。

道德是一种意识的事物。脱离军人本身,而空谈军人的道德,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军人的道德是建立在承认其价值和体现其价值的基础之上,如果军人得不到其付出相对等的补偿,那么军人的道德对军人没有任何约束力和说服力。过去,我们总在对军人进行道德教育,教育军人应该怎么样,但现在看来,这些教育对军人的激励作用很小,反而造成了很多军人的抵触情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军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只有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才能提倡军人的道德。但仅仅是生存还解决不了军人的道德问题。军队不是真空,军人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在经济学中,通常以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系数大,说明最基本的生活支出比例大,生活水平低,而现阶段我国军人的主要支出还是生活必须品,生活支出占家庭全部支出的比例较大,恩格尔系数很大,可以说生活水平和质量很低。甚至,很多军人整天在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可以想象,在这种条件下,军人怎能爱岗敬业,怎能有正确的军人职业道德观。古语讲重赏之下有勇夫,现代新军事革命更是人才的竞争,合理的物质激励是基础,合情的精神激励相配套才能让军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军队是执行国家特殊任务的职能部门,也可以说是国家所有的一个大集体。要让这个大集体产生较好的效益,必须让集体里的成员热爱这个集体,让他们身在这个集体里有强烈的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这个集体,更好的行使自己的职能和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因此,军队本身必须合理的配置军事人力资源。目前,我军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即使一些留在部队的高级技术人才,也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么多军队优秀人才离开军队这个大集体,除了军队的待遇低这个原因外,军队自身不能很好的使用配置这些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要让军队中的每一个人产生职业归属感,必须根据每一个军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决定他们的报酬、奖励、晋升等。要充分了解军队人才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给他们提供各种发展机会,创造其发展才能的最大空间,使各类军队人才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部队的发展前途,以增强其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尽心尽力的动力。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